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5篇)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5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5篇)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

近年來,傳統節日日和民俗文化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對於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出現了以下兩種不同的觀點: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時過境遷,國際化的社會裏傳統民俗和文化被淘汰是很正常的。為了瞭解雅安市民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我們團隊在雅安市雨城區開展了為期一天的街頭問卷調查活動。本次調查分為兩組:一組是四川農業大學學生調查;另一組是新康路街頭調查。

在調查之前,團隊成員召開會議擬定問卷題目;確認調查地點;小組成員各自分工以及成員的安全培訓。一切準備就緒,我們便在20xx年xx月xx日前往調查地點展開調查。

過程中,市民的參與熱情較高大多樂意填寫調查問卷,並回答相關問題。調查結束後,團隊成員回到學校開始統計調查結果,和總結活動過程。

問卷內容包括:答卷人信息;基礎問答;深入調查;看法與改進四個部分。問題涉及傳統節日日期及習俗,民俗的來歷,相關傳統工藝等知識的拓展。依據調查結果看來15.3%的人更趨向於過西方節日,參與洋文化。39.1%的人認為無所謂,不影響,而45.6%的人堅持繼承和發揚傳統中國民俗文化。

是呀,雖然時代在發展,人們生活腳步在加快,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這的確是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好處,國門打開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西方的文化,我們越來越興過西方的節日,卻忽略掉了本國的一些傳統的節日,這是不是有點崇洋媚外,這都還是次要的,xx主要的是如果我們不保護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勢必有一天這些都會消逝,那麼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只是一句空談,沒有了實質性的意義了。如今許多的民俗文化正在一天天的消逝,這不能不説是令人痛惜的。

民俗節日在中國民眾農耕生活中經過了幾千年自發的傳承,早已形成了世世代代傳襲不斷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每一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完美和諧的特徵。它們始終作為中國人傳統節日的根基,伴隨着祖祖輩輩數以億計的農耕民羣體,從遠古走來,直至現在,始終與全世界十多億華人息息相關,融為一體,不可分離,依然發揮着強力支配作用,使它們繼續保持着固有的文化活力。但是也確有幾代人已經對屬於自己的民俗節日的由來和發展十分陌生,喚醒節日民俗文化記憶的措施當然十分必要。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2

教育部就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的這一《指導綱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國小課程和教材體系,融入中國小教師教學活動之中,解決學校在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教育部(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報刊社、《語言文字報社》、《語文建設》雜誌、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單位於20xx年5月12至14日,聯合在山東濟寧舉辦《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在歷時三天的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四位教育專家的理論報告、三位教育專家的經驗分享、四位教師的示範課並觀看了濟寧孔子國際學校孩子們的成果彙報演出。中華吟誦學會祕書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健順先生,中國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彭城書院院長、國學教育專家漢風先生等名家學者應邀為來自全國數十個省市自治區的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教科研機構教研員,中國小校長、副校長、德育管理幹及骨幹教師,社會教育機構幹部及教師,國學愛好者做專題培訓。

在此次培訓中,既有名家講座,闡釋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及核心價值觀;又有名師課堂,舉行全國傳統文化經典課堂名師示範課。既有中國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傳統文化教育典型單位及個人經驗分享。培訓的第一課是漢風先生帶來的專題報告《傳統文化與教師素養》。在報告中,漢風先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深入闡釋了教師的職責與使命,呼籲教師修身厚德,迴歸教師本位,以身作則,正己化人,引領學生從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幹真事。漢風先生的報告充滿向上與向善的正能量。他在報告中洋溢出來的浩然正氣,對傳統文化的赤子情懷,以及對教師這一職業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現場聽眾。來自新疆的一位老師則認為:“聆聽漢風先生的講學如沐春風,又如雷貫耳。”

在當天下午的培訓中,中華吟誦學會祕書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健順先生還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吟誦講座。在我去濟寧學習之前,我在魯東大學就聽過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他説:吟誦作為中國學校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已經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可是我們卻拋棄它,模仿歐洲重音語言誦讀方式的“朗誦”,用西方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中國的文化。曾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戰而勝》一書中寫道:“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今天的傳統吟誦還有最後的一點點,再不挽留,就將基本消失。我們應該讓吟誦重新回到課堂,回到中國人的生活中,用中國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國的文化,使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在徐建順老師的吟誦練習課上。徐老師帶着我們反覆練習不同格律的詩詞、教我們給詩進行作曲,爭取達到看見字就能唱的目標。在這不斷的吟誦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詩是因為錯讀而錯誤的理解了,也終於理解孔子所説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因為以前從未見過有人這樣讀書,所以初看時只覺得新奇,但隨着課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來古人是這樣讀書的,原來吟誦更能凸顯詩歌的內涵和韻味,原來只有通過吟誦才能設身處地瞭解詩人的情感。全國學經典教育聯盟副會長、濟寧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嘉庚先生做了《國學教育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專題報告。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校長沈建華則結合學校實際為大家帶來《做不一樣的教育,讓孔子走向國際》的介紹。濟寧孔子國際學校的師生還為大家奉獻了精彩的傳統文化節目,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從專家們的報告中,我體會到:國學教育需要從耳學回到目學,積極引導學生背誦大量的經典。

在報告中,彭城書院的院長漢風先生還為大家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並從漢字的角度闡發了“教育”、“科學”與“研究”的文化內涵。漢風先生引用漢代許慎《説文解字》對“教育”的解釋説:“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只十幾個字就把教育的本質説清楚了。用今天的話來講,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師做示範;受教者,即學生來模仿。“育”,就是引導和培養後代讓他持善心,説善言,做好事。由此看來,真正的教育是身正為範,正己化人的實踐。漢風先生説:“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從中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為,做到行為世範。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經典,許多詩句已成了國人在生活中互相傳誦的語言,併成為做人準則,一代一代地流傳。本次學習中,我們共聆聽了四節示範課。

讀《論語》,話“誠信”——是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教師趙西恆講的。他從《論語》中有關誠信的語句出發,聯繫學生身邊有關“誠信”的故事,讓孩子們充分理解: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學生從交友、教子、社會、經商、治國等方面,提出了“誠信”的重要性。 《笠翁對韻》是新疆烏魯木齊市第75國小陳學軍老師講的。《笠翁對韻》是作者李漁仿照《聲律啟蒙》寫成的,是從前人們學習寫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他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一東》中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很適合孩子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紮實。經典美文教學的課堂應該多些詩味,讓學生感受國學的魅力,應該“難得糊塗”,應該追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強調“字字落實,句句清楚”。要輕字詞解析,重誦讀感悟,從而使課堂多些生趣,多些個性。所以,在教學時,老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帶進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當中,思路清晰、構思巧妙、一舉數得。誦讀感悟是提高國學經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證。因此,老師把有感情的朗讀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悟文章的特點。從這幾節的觀課中讓我體會到:教師應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牢記優良的傳統美德。

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孔子國際學校。學校以“科學務實、自強不息、追求完美”為校風,以“仁、達、雅、智、信”為校訓。學校本着“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提倡“學習、創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秉持“突出外語、文理並重、國際融合、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倡導“教師是財富、學生是寶貝、家長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時間,超前的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獨特的課程體系日臻完善,鮮明的辦學特色逐漸彰顯,受到學生、家長、社會以及各級教育部門的廣泛讚譽和高度評價。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正在逐步建設成為一所以“國學底藴、雙語文化、藝術修養”為特色的精品化、國際化學校。

閲讀經典文本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氣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儒家的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尊師重道,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佛學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這些都值得學生去學習、體會和進行創造性轉化。長期沐浴在書香裏、浸潤在文化中的學生會變得情趣高雅、語言文雅、行為儒雅、氣質優雅。

因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請”進課堂,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在閲讀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薰陶。讓祖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根植於每個學生心中,浸潤學生的心靈。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3

本學年,我們五年級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年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現在孩子們對詩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學期結束之際,,現將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本學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引導學生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三、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於《傳統文化》授課經驗有限,影響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後多進行一些培訓和交流會。

其次,教學經驗不足。由於沒有考慮到本學期教材,往往與語文授課時相混,影響與開設傳統文化時目的相違背。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5.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並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

下學期我會收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會以科學發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着眼未來,遵循規律開發和利用好校本課程,引領廣大學生閲讀經典、閲讀思想、閲讀文化、閲讀精神,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4

為深入貫徹落實太和縣教育局(20xx—53)文件精神,我校積極行動起來,發揮寒假期間節慶、民俗等傳統文化活動集中的特點,引導少年兒童體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學校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實踐活動。現將學校組織的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學校高度重視,及時召開班主任會議並對活動進行總體部署,精心組織,把節日活動與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全面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精心策劃,豐富內容

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春節,具有獨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現不同的特色。大廟國小圍繞春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等主題,結合實際,遵循簡潔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則,主要策劃了以下幾項工作:

1、寫春聯、貼春聯活動。利用寒假期間,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寫春聯、貼春聯的活動。

2、爭做文明勸導員。動員了少先隊員在寒假期間,説服同齡人不要玩水、火、電,不放炮。對於正在放炮的小朋友及時給予勸導。增強了他們的自身安全意識。

3、讀一本書,學講一個傳統故事。動員了少先隊員在寒假期間誦讀傳統文化經典圖書篇章,學講一個如“精忠報國”“聞雞起舞”“一諾千金”“孔融讓梨”等反映民族精神的傳統故事。讓學生認真記錄自己的節日生活,結合寒假作業,引導學生學習節日文化、蒐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瞭解春節的文化內涵。參加節後組織的各類評選活動,展示節日收穫和感悟。

4、和大人一起放許願燈,把自己的美好願望隨着燈一起飄起來,預示着新年的萬事如意。

三、強化措施,落到實處

加強宣傳,着力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傳統大節,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放假前,學校召開專門會議,開展了春節傳統習俗掃塵、祭祖、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等春節文化內涵宣傳,增進了廣大中國小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各位教師、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發揮其作用,積極開展春節文化宣傳,弘揚春節民俗傳統,倡導文明過節、廉潔過節、勤儉過節。

本次主題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了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5

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總結。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它有着特定的內涵和占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負載着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着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擾着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一、工作的總體概述

我們開展這麼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知識,瞭解古文化的的內涵;同時,增進學生的文化積累,讓學生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傳統文化在這學期的主要內容是關於《三字經》《幼學瓊林》《山海經》《孔子語錄》《孟子格言》的經典篇目內容,這些內容既有利於學生背誦,有利於教育學生養成好的品德和習慣,同時還增長了知識,對祖國熱愛之情不斷增加,也陶冶了情操,工作總結《《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總結》。

二、學生的收穫

本學期,針對學生的情況,我主要採取理解文意進行背誦的方式來學習學習傳統文化。把每一課的文意解釋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最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熟練記憶文章。並且採取多種學習方法,例如:小組學習、同位之間比賽、老師抽查、小組長檢查等,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從傳統文化的課程中,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並且通過學習,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形成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三、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措施

由於課時較少,學習的時間較短,所以感覺課堂教學很倉促,不能夠仔細揣摩每句詩文的意思,也不能認真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知識的學習只限於表面的學習。大多的背誦時間也只能放在課後。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注意知識的細緻學習,制定好可行的學期計劃,注意學生學習的紮實程度。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6

20xx年我校將傳統文化列為學校自主發展項目之一,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按照當初制定的規劃進行操作,基本完成了規劃目標,本着“以誦讀為基礎,以育人為目標,以活動求深化”的工作思路,達到了學背結合,在誦讀的基礎上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營造校園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總目標。現將幾年來的工作做一小結。

一、學習內容

明確各年級教學內容:六年級《三字經》、《弟子規》;七年級《論語》、古代詩詞歌賦及毛澤東詩詞等。編寫傳統文化教材,制定教學進度及實施方案。

二、學習形式

1、每學期開學前兩個月為集中背誦階段,學校列出日程推進表,按時間、進度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程度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每週背誦一個篇章,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熟練掌握誦讀內容。

2、利用早讀時間組織學生誦讀。俗話説:一日之計在一晨,早晨使學生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因此老師們每天上早讀前縣組織學生誦讀《三字經》、《論語》。朗朗的讀書聲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3、語文課課前活動與傳統文化結合。每節語文課前的活動同學們以講故事、演講、朗誦等形式將傳統文化內容滲透進去,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

三、以活動促學習

1、開展傳統文化誦讀活動,以活動求深化,在同年段中班與班之間進行評比。幾年來已經形成規律,每到春暖花開時節學校便要開展大型誦讀活動,融表演、舞蹈、繪畫、書法於一體的誦讀活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

2、假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用充分的數據親身體驗社會的變遷、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我校師生在假期開展的社會調查《內蒙古滿洲里的民間傳説》被收入中央教科所編寫的《感悟中國-------學生調查報告文集》中,且是滿洲里地區唯一入選作品。

3、成立文學社,定期開展文學沙龍活動,出版文學社期刊《野草》,將學生的優秀作品編輯出版,同時也想《滿洲里學生報》、《一本週刊》等刊物推薦。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發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近幾年我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多人次獲獎,20xx年3月參加滿市教育局和電信公司聯合組織的“電信杯”作文大賽中,我校7名學生獲獎,是獲獎學生做多的學校。我校也榮獲優秀組織獎,且是中學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

4、開展讀書活動,創建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學校規定每天下午第七節課後30分鐘為讀書時間,班主任深入班級,其他教師在辦公室,所有的人集中讀書。每年寒暑假期學校都要佈置讀書為方便讀書,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圖書架,校圖書室圖書進班級。優雅的環境,濃郁的氛圍縈繞校園。

5、開展手抄報、演講賽等活動。結合一些重大節日及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演講賽、讀書徵文、作文大賽等活動。

四、以科研促教研

1、我校語文組承擔了國家級科研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課教學》的子課題和自治區級科研課題《語文教學中的高效閲讀研究法》以及呼倫貝爾市科研課題《中語整改》的子課題《作文教學》的研究。我校還是《傳統文化與語文課教學》課題的實驗基地,這為學校開展傳統文化課提供了科研依據。

2、在語文教師中開展觀摩課和傳幫帶活動,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推動語文教學的整體發展。

3、借鑑洋思經驗和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經驗學校開發出自己的教學模式“三層四步導學”,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xx年會考中,我校鄂秋彤同學以615分的成績取得全市第一名,胡博文同學以118分的成績奪得全市語文最高分。

傳統文化在我校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經過三年的實踐我們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模式,以嚴格的監督機制健全的管理網絡逐步完善此項工作,為以後更好地開展工作積累經驗。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7

按照工作計劃,我校語文課題組順利進行了第一、二階段的研究,圍繞我們確定階段總結的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緊密聯繫語文教學實際,組織了系列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一、實驗情況綜述

1、動員發動情況。

課題組組建後,向實驗教師傳達課題設計的背景與意圖,傳達全國教育工作者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帶領各實驗教師根據年段特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和方案。

2、選好文本,以文本為抓手展開傳統文化學習。

文化傳承以文字為主要載體,學生學習以閲讀為主要方式。依照貼近教材貼近學生的原則,我們選擇了一、二年級以《三字經》、三、四年級以“經典詩文”、五、六年級以“經典文章及名著”等作為學習材料,學習一些簡短的文言文。以“誠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題為切入點,與傳統文化聯繫緊密,適合傳統文化學習,同時配合了課內文言文的學習及拓展。一方面訓練了文言知識基本功,一方面感受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

在本學年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第五單元就是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我讓學生去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不僅在課文教學和口語交際中實施了,習作時還讓學生動筆寫了。而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向全校同學介紹傳統節日和“有趣的漢字”。

(1)開展了全校經典詩文朗誦比賽;

(2)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行了校“書香飄飄,伴我成長”讀書活動

二、實驗效果分析

1、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

自從課題組開展了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之後,學生閲讀文言作品的水平不斷提高,一些課外閲讀用的文言短文,不少學生稍經點撥便可以順利翻譯出來,一次次活動推動着他們一次次反覆閲讀,讀出了情,讀出了味,讀出了文化。其他活動也激發了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情。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學生就獲得了與傳統文化對話的話語權。

2、學生閲讀習慣和認知方式的變化

特別是在經典閲讀活動期間,好多學生都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經典,帶給他們空前的充實感;充實又使他們體驗着生命的幸福狀態。與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經歷,為年輕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與現實的相互映射,使同學們增添了一份以古觀今、知人論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由於課業負擔等原因,不少同學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與實踐任務,也有個別同學欲打退堂鼓,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漸漸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評比表彰,激發他們的意識,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由於學習以閲讀為主,而閲讀又以文言學習為主,學生難免有畏難情緒,加之教師的輔導不能及時有效地跟上,學生學習中的困難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影響到部分學生繼續學習的信心。下一步工作中,要儘量多地組織一些學習指導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和趣味遊藝活動,調整和舒緩情緒,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關注社會,走進生活,立體的全方位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8

中華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為了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為社會培養知文明、懂禮貌、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參照市教育局關於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通知,切實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結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實際情況,我校開展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以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受到強烈的震撼,喚起他們善良、聰穎、活潑的天性。

一、指導思想

傳統文化作為人類活動的結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經驗。通過廣泛深入地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主題教育,對學行進行“仁、義、禮、智、信”教育,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風,倡導文明禮儀,使廣大師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人生價值觀念,提升德行修養,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大力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活動宗旨:

中華傳統美德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核心精神理念和核心道德信仰,需要我們世代傳承。為此,我們在全校範圍內開展本次“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其宗旨是進一步拓寬校園文化建設渠道,加強師生自身修養,用美德規範師生的言行,創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特色,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發揮校園生產力在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三、組織領導

為確保這次“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紮紮實實而富有成效,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我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全面抓;中層領導密切配合,年級主任包學年組;班主任包班級。從校長到科任教師,根據我校實際情況,使責任到人,形成人人蔘與的工作格局。特設立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張萬山副組長:王健組員:全體教職工

四、組織形式:

由校委會統籌組織實施。按照日日有教育,月月一重點。做到長期堅持,循序漸進,使中華美德教育入耳、入口、入腦、入心、入行從而達到用傳統美德感染人、教育人、約束人、規範人的目的。

五、活動目標

1、經典誦讀。利用每天晨讀等時間,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並通過讀書交流、撰寫心得、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廣大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自覺繼承傳統美德。

2、宣傳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同時利用教室、食堂、寢室、走廊、牆壁、櫥窗等宣傳窗口,通過學校廣播、校園網、宣傳欄、電子屏等媒介,張貼和佈置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畫圖像、名言警句、詩詞歌賦等,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

3、徵文演講。在學習“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的基礎上,開展“學經典、寫人生、強素質”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活動。

六、主題內容系列活動

1、“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

為營造“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氛圍,調動全校師生參與的積極性,明確活動開展的實際意義,我校組織全校師生參與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校長親自作“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動員報告或學習講座。

2、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文章,收看有關講座,從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和為學生人生奠基的高度認識美德教育的重要和必須。紮實開展教師師德師風和行為規範的自查自糾活動,要求每人進行一次認真而不敷衍,全面而非零碎的思想反省。

3、開辦家長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各類家長會,宣傳美德教育的重大意義,明確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的重大責任,攜手共建良好育人環境。

4、在全校開展“周讀一文、月讀一書”活動。各班利用每天的晨讀時間按照學校印發的校本教材進行經典誦讀,共分六期完成。年末將舉辦經典誦讀大賽。

5、充分發揮學校廣播、校刊、班刊、大小標語、校報站牌的作用,進行廣泛持久的輿論宣傳,塑造學校先進文化。倡樹理念,彰顯特色,凝聚精神,砥勵鬥志,讓人活出精神來,讓學校辦出特色來。

6、運用校會班會、團隊活動時間,結合讀書誦經和爭做語、數、物、化、英等小能人活動,要求學生日行一善,日學一語,開展比愛心、比讀書、比才幹活動,爭創誠信學校、誠信班級,做文明學生。

7、舉辦中華美德事蹟報告會,論文朗誦會,“誠信教育”研討會,師生書畫,學生手抄報,學生讀書摘錄和名人名言記錄展。

8、在學習“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的基礎上,開展“學經典、寫人生、強素質”主題演講比賽活動。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校園文化,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鍛鍊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舉辦“慶國慶”演講比賽。每班出一名參賽選手,經過預賽,先出12選手參加學校的決賽。要求演講者以生動的語言和感人的事例,表達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展現新世紀青少年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演講內容要求緊扣主題,內容充實具體、連貫貼切,語言要符合演講者的年齡特點。使用普通話,要求口齒清晰、表達流暢、精神飽滿、儀態自然。

9、開展主題活動月。把修身教育、立志教育、孝心教育、交友教育、尚勇教育、愛國教育、誠信教育、勤儉教育依次做為每個月活動的主題。活動中除按照政教處制定總體規劃外,各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具體的活動實施細則,並報政教處,做為考核活動落實情況的重要依據。

(1)修身教育,所謂“修身”,就是修正、規範自己的言行。對於學生來講,修身就是通過學校教育、他人影響、自己反思來修正學生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言語,從而提高學生做人的內在要求,使學生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對於教師來講,修身就是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師德修養,樹立師表形象,達到先正己,後正人的目的。

(2)立志教育,志不強者智不達。立志就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堅定信念。目標分為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立志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長遠的成人成才規劃。立志教育對於教師來講,要立足生存,愛崗敬業,成名師,當名家,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促進自身增值。

(3)孝心教育,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心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教育學生關愛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用良心面對一切,感恩父母、師長、他人、社會;教育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明確自身責任,勇於承擔責任。對於教師來講,狹義的孝心教育,指尊老愛幼,構建和睦家庭;廣義的孝心教育,就是要用良心來對待工作,愛家、愛校,愛國。

(4)交友教育通過交友教育,要在師生中形成“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的交友氛圍。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學生結交能夠幫助自己上進的朋友;能夠直言不諱地指出自己的錯誤,批評幫助自己的朋友。遠離對自己的道德品行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慎交網絡世界的虛擬朋友。恰當處理好異性朋友。要求教師之間形成團結、協作的同事關係,共謀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美好前景,同時,要做好學生的朋友,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益友、諍友。

(5)尚勇教育,“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尚勇教育,就是要使學生明辨是非,科學地理解義氣,遇到突發事件能以智勇判斷,大勇處理;要使教師深刻理解尚勇的內涵,並將尚勇教育滲透在自己的言行和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6)愛國教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愛國教育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熟知歷史、瞭解國情、關注國際、立足自身等形式多樣且密切聯繫師生實際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把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到努力學習知識立志報效祖國上來,把教師的愛國熱情引導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實現教師職業價值上來。

(7)誠信教育,誠信,就是誠實而有信用,是“立人之道”、“做人之本”。在鑄造誠信人格、構建和諧校園的誠信教育管理中,讓全校師生不斷提高認識,懂得並堅信誠信是個人的品質,更是對社會的責任,從而自覺地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真正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學習者、實踐者。

(8)勤儉教育,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勤儉教育使師生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和“歷覽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含義,提高對勤儉的認識;使師生樹立“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的消費觀念和“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的節儉觀念;教育師生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崇尚節儉,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尤其是在當前我校新校建設的特殊時期,全體教職員工都要身體力行做勤儉節約的表率。

10、開展“板報寫經典”全校黑板報大賽。以班級單位,以黑板報的形式,出了一期以“紅色記憶,經典中國,展望未來”為主題,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內容的黑板報。每個班級,都為自己繪製出一期不同特色,又表達共同願望的黑板報,使教室裏的這堵牆變成了一堵會説話的牆,向現在、向未來宣告着我們新時期青少年的理想與願望。

11、結合校園藝術節活動,結合傳統節目,吟唱詩文歌曲,編排小品短劇,演繹古代人物、演奏古典名曲,戲曲進校園,大家唱大家跳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讓學生深刻感受藝術薰陶,體味傳統文化魅力,促進廣大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理解和感悟。

12、召開以“學傳統美德、做文明三中人”為主題的全校性主題班會。結合本學期開學初新生教育,在各班級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各班級先自行組織,由學校統一組織檢查、初評,在每個學年挑選一個最佳班會在學校展示。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掀起學習傳統美德教育的熱潮。

七、活動要求

1、明確活動意義和目的。各班要充分認識開展系列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目的,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確保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明顯成效。

2、精心組織。各班根據活動方案,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並及時總結活動開展情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此次活動中有所收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學校永恆的教育主題,我們今後要繼續堅持抓好這項工作,雖然我們還處於不斷的摸索中,但相信我們會用中華傳統文化做底藴,讓中華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9

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瑰寶,我們要繼承發揚。這裏給大家帶來的是學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實施“四化戰略”工作總結,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進來看看,參考參考!

暑假,xxx學校以學科教研、主題論壇、跨學科整合等形式創新校本研訓,實施“四化戰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自然、藝術、人文底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拓展美育實施路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昇華和再創新。

一是改革課堂教學陣地化。學校以跨學科整合為切入點,打造課堂教學主陣地,滲透美育價值。要求各學科組眾籌思想,共創智慧,引導教師選擇適當的美育教學資源,輔以圖片、音樂、語言,配以觀察、討論、觀摩等多種教學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讓學生能夠鑑別美醜,分清愛恨,明辨是非,提升審美素養。深入挖掘音樂、美術、語文、歷史等學科富含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建設美育重要陣地。以《青花瓷》鑑賞、旗袍之美、大歷史時代下的文人命運等子課題研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的精髓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引領學生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

二是推進校本課程特色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開發美育校本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美育校本課程體系。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深挖“大學之道,在明xxx”學校文化和諸城“東魯遺風”“密州故地”等地方文化特色,合理定位;合理開發課程資源,從傳統經典中尋找課程資源,從本地傳統文化中挖掘教育資源,開設齊魯文化、孔孟文化、大舜文化等子課題;優化課程實施和評價,注重過程化管理和考核,着眼於學生在學習美育課程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構建以培育學生美育素養為導向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三是創新實踐活動主題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的美育由“文而化之”的過程,轉變為“實踐化之”的過程,開展多種“主題+體驗”式美育實踐活動。開展名句、名篇誦讀賞析活動,剪紙、篆刻等主題活動,傳統戲曲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綜合考究學生的認知水平,注意在美育活動課程中將禮儀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和藝術教育融為一體,貼近生活,體現高雅情趣。

四是實施“互聯網+”廣角化。以“互聯網+傳統文化教育”為途徑推進美育工作,注重互聯網與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1+1>2”的教育效果。創新“直播+教育”等適應“互聯網+”要求的美育新模式,打破“面對面學習”的時空限制;開發唐詩、宋詞、元曲“優秀經典新説”等適應“互聯網+”要求的美育課程資源,實現美育課程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內大範圍的傳播;構建網絡數字化學習平台、微信公眾號、微博、朋友圈等適應“互聯網+”要求的美育新平台,開闢“互聯網+傳統文化教育”新陣地,使美育的教育渠道由單向傳播走向多向共融,提升其傳播廣度和即時性。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0

黨的十八大已經勝利召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和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的精神生活迫切需要提高,優秀傳統文化迫切需要得到發揚和繼承。文化傳承問題已然成為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問題。易經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當然需要我們的傳承和發揚。

為了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配合國家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提高同學們精神生活,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傳統文化典籍的尊重和愛護,旅遊與城市管理學院傳統文化社於20xx年11月15日舉辦了易經講座活動,李文明老師精彩生動言語讓人們陶醉在易經的文化之中。更加加深了同學們對易經的瞭解。

這次講座活動現場十分活躍,不斷有同學提問,老師也做了十分詳盡的回答。老師風趣的語言不時讓同學們笑聲不斷。然而本次活動也存在許多問題,講座會場上,紀律不是很好有同學竊竊私語,有同學玩手機,有同學打瞌睡,紀律比較散漫。另外,話筒等電子用具沒有做好檢查工作,導致活動過程中出現聲音效果不到位的情況。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次講座受到院領導和校傳統文化社高度重視,也取得了”解讀易經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活動中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整個講座卻是十分成功的。老師講的十分精彩,同學們互動也很精彩,同學們也深刻感受到易經的魅力。活動雖然十分成功,但是對於本次活動出現的問題日,不斷進步後一定要改正。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1

一、工作目的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它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是一筆極為寶貴而豐富的精神財富,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更是一種特殊的思想資源和教育資源。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落實我校德育教育的一大舉措,是我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豐富學生課餘學習生活的迫切需要。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繼承者,應該具有較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應該認識、學習、瞭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形成道德行為規範,成為具有傳統文化根基的現代人,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竭盡全力,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希望貢獻才智和力量。

二、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我校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實施“素質教育”戰略,深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引導學生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營養,培養愛國情懷、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工作目標

通過上班(隊)會課、聽講座、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等多種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具有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強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四、實施時間

20xx年10月20日12月20日五、工作安排

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1、學習動員階段(10月20日10月28日):

2、展示與鞏固階段(10月29日11月28日):(

1)學校在宣傳櫥窗中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有關資料。

(2)各班必須召開一次主題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做當代國小生》的班會(10月11日下午第六節班會課)。

(3)各班要出一期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10月24日統一檢查)。

3、活動與深化階段(11月29日12月20日):

(1)請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師開展講座。

(2)舉行相關活動。六、活動安排

1、國小部1-4年級寫字比賽,主題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方面。

(2)比賽時間和地點:12月14日下午3:30在多媒體教室比賽。

2、5-9年級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徵文比賽。

(1)徵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600字。

(2)徵文要求:所有參賽者都應獨立進行創作,不得抄襲別人作品。

(3)各班選定兩篇最優秀的文章代表本班參加比賽,於12月10日前送交政教處,逾期不候。

七、評比辦法

1、對以上的工作和活動我處及時監督檢查,對沒有實施的班級通報批評。

2、獎項設定

(1)1-4年級寫字競賽。

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2)5-9年級徵文比賽。

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

3、考核辦法:本次比賽將對獲獎個人頒發獎品,獲獎班級按一等獎得5分、二等獎得3分、三等獎得2分、參加而未獲獎得1分、不參加不得分的方法將比賽所得分數計入《班級德育工作評》育競賽活動”項內,同時張榜公佈。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2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經過上學期傳統文化教學來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這學期下來,同學們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本學期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學了不少古詩,對唐詩、宋詞有一定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學方式

⑴把主動權教給學生,指導學生藉助註釋朗讀。

⑵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教學一樣,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

⑶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質疑、釋疑,教師要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才精當講解。

⑷不要講語法知識。教材中的註釋,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詞、句,還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古今詞義、表達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唐詩之美,感悟古詩詞的真摯之情。

2、能背誦《南園十三首》、《塞上聽吹笛》、《走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3、進一步瞭解了白居易、李商隱、高適等詩人的作品。

四、採取的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

2、注重遊戲化。

我們開展傳統文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藴。我們肩負着歷史重任,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3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全面加強我校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了解、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主動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我校開學第一課特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此次活動我校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積極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開展了一系列的傳統文化主題教育。如:利用我校的校園文化牆對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四、五、六年級學生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並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繪畫和手抄報比賽;組織七、八、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感恩教育《瘋孃的故事》並要求學生寫觀後感、開展剪紙和軟筆書法比賽。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同學們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引導學生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本次主題活動之後,同學們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當然此次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活動前準備不充足等。我們會在這次活動中吸取經驗,不斷總結,不斷進步,齊心協力開展好下一次活動。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4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傳統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了四個教學手段誦、説、背、寫。下面就每個方面具體談一談。

一、誦

本冊書所選的篇目都是經典篇目,對學生的做人和學習有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美美的誦讀課文是一種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識的享受。所以我採用了泛讀課文,自讀課文,譯讀課文等多種方式。每學一篇古文古詩,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學生自讀的時候,我會把古文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認讀。針對部分學生識字量較少,不能順利讀下來的情況,也為了使得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我會找出一部分難認的詞語或者生字教學生讀。等學生能正確認讀沒有拼音的古文後,再放開手讓學生讀熟。比如,教《詩經。衞風》這一課,學生總讀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讀,仍有一部分孩子讀不熟,我採取分節奏教讀、個別指導等方法,幫助學生能熟練朗讀。

二、説

文言文對於學生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先採用讀後才讓他們“説”,在説中體會文中深奧的內涵!在一遍遍誦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對古文的內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據文章特點帶領學生對古文內容做簡單理解。有的文章,我會把文後的解釋讀一遍,再讓學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麼意思;有的文章,我會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理解的。比如,學習《墨子。染於蒼則蒼》一詩,我讓學生自己説説明白了哪一句,好幾個學生説的很準確。可見,在自讀自誦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

三、背

熟讀成誦經典美文,對孩子來説是個很好的事情,可以説是終生受益!背誦是最關鍵的教學環節。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詩必須都要背熟,無一例外。今學期教給學生最主要的背誦方法是反覆朗讀,讀到一定程度自然背過。很多孩子已經比較熟練的接受了這樣多讀成誦的方法。

四、寫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詩,我會要求學生把它抄寫在練習本上。一是為了鞏固背誦,二是為了能提示重視書寫古文古詩。寫完後,同位兩個再互相批閲。這樣的訓練還有一個私心,就是希望學生再期末考試的時候,若遇到默寫課外的古詩時能把《傳統文化》上的古詩寫上去。

一學期下來,我看到我們班的學生能熟練背誦每篇古詩古文,能重視這門課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誦方法,頭腦裏有了一些積累,心裏覺得了安慰。相信隨着這門課程教學的深入,我們班的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傳統文化工作總結15

為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增強學生以及廣大社區居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國小積極響應上級《關於舉辦中國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的通知》,國慶期間在社區開展了以“用心傳承文明,用行成就未來”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引導學生以及社區居民通過各種方式,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地瞭解與體驗。現就學校組織開展的這一主題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悉心組織

在接到上級文件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這一精神。在國慶放假前,及時召開相關會議,下發主題系列活動文件。認真研讀文件內容,結合“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集思廣益,在學校德育科的帶領下悉心組織這次活動。為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各抒己見,深入貫徹落實上級精神。

二、精心策劃,形式多樣

根據文件精神,我學校主要策劃了以下幾項活動:

1.戲劇表演。同學們給社區帶來了精彩的戲劇表演,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天台山國小的風貌。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

2.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為了讓學生和社區居民更直觀的瞭解傳統文化的魅力,老師特意準備了一堂傳統文化的專題講座。在課上,老師聲情並茂的講出了傳統文化的韻味,得到了學生和社區居民的熱烈響應。

3.書法展示。傳統的書法有着獨特的魅力,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小的學生們給社區居民展示了他們的書法作品,並和居民一起現場體驗了書法的魅力。

三、積極分享,及時總結

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隊員們滿載而歸,在國慶假期開學的第一天,在中隊輔導員的組織下,各中隊就傳統文化進社區活動,隊員們紛紛分享收穫。各自分享總結活動間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瞭解。同學們和社區居民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此次活動更促進了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加深了傳統文化在校園和社區的傳承與創新!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7ndm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