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對於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價值

傳統文化對於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價值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相應的文化及價值觀念的支持。人們往往只注意到了西方文化對市場經濟提供精神支持,而忽視我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實際上中華民族有着古老而燦爛的傳統文化,它對於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要的價值。

傳統文化對於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價值

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品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對人類作出過重要貢獻,都是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分不開的。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最早見於《周易》的《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有道德的君子應該效法天體的運行,剛健有為,努力進取,憑藉自強,以達永不停息。孟子對這一思想進行了闡發,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了近代,民族危機日趨嚴重,魏源、王韜等人用“道器”範疇,康有為、譚嗣同、嚴復、太炎、孫中山等人重又發展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自強不息的精神的基本品質主要是:靠自己的力量立身,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靠任何外部的力量;靠奮發有為立身。庸庸碌碌、得過且過的人是不可能立起來的;靠不斷地開拓新視野和新境界,用永不倦怠的追求來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只有自強才能不息。新時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鬥、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等,都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具體體現。

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相容性,而且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積極的、巨大的促進作用。只有頑強拼搏、敢於創造、勇於開拓才有可能完成這一任務。只有自強不息,才能讓我們這樣一個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再度煥發新顏,躋身於世界強國之林。

二、傳統的“義利觀”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

傳統的利益觀是以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概念“義”和“利”來表述的。“義”指社會認為“應該如此”的道德要求,“利”即指利益所得。這樣“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就成了利益關係的核心問題。能正確處理這一關係的行為就是合理的求利行為;反之則是不合理的求利行為。正確處理義利關係,並不在於利益所得的多寡,而在於獲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是否合理,即是否符合某種道德準則的要求。孔子、孟子所説的“義”和“道”,就是指一定的道德準則。這種理性的利益觀與市場經濟建設的要求是一致的。所有的市場行為都必須遵守一定的市場規則,所有的市場行為主體都應該具有理智、審慎、自律的行為特徵。因此,應該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這種理性的利益觀充分挖掘出來,使之服務於當前的市場經濟。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義利關係涉及面相當廣,十分複雜,確有一些思想是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的。在具體運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必須將“義”與“利”的概念賦予時代的內涵。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義”主要指符合封建道德要求的道德準則;“利”則主要指封建統治者的利益。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説的“義”,是指社會主義的道德要求;“利”則是指社會主義的大利和全體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對義利關係應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精神為基礎進行理解。傳統文化對義利關係的理解是重義輕利,重利輕義,義利並重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對義利關係的理解,應着眼於義與利的結合和統一,而不應作孰先孰後、孰輕孰重的界定。我們當前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既是社會主義大利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義與利的目標指向是一致的。

再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義”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為道德規範,而應作更為廣泛地理解。利益機制是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行為驅動方式,而利益驅動所導致的行為單靠傳統形式的道德規範是無法調節的。因而,必須將道德要求以 法律 規範的形式確立下來,從而作為市場通行的準則。這樣“義”就應該被理解為社會的“正義”、“公正”。

三、傳統的整體利益道德準則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

1. 傳統文化中重整體利益的價值取向。儒家所説的“義”,既是一種道德準則,又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基本觀點是整體利益至上。墨家在這個問題上表述的更明確一些,其基本的 政治 主張是“兼愛”,即“愛利國”、“愛利天下”、“愛利萬民”,同樣是把整體利益作為道德準則的內容。即使是主張“道德無用論”,宣揚人性極端自私的法家如韓非,也把“公利”擺在絕對優先的位置,認為“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國”,要求人們“去私心,行公義”。重整體利益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明顯特徵。這種整體利益意識可以運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重新界定整體利益的內涵。在傳統文化中,整體利益一般是指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即使含有勞動人民的利益,也是從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的角度講的。我們當前所説的整體利益,是指全體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進行市場經濟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正體現了我國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

3.擺正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傳統文化的整體利益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將整體利益擺在絕對優先的位置;而勞動人民的利益則往往被視為“私利”,因此,才有“去私心,行公義”之説。我們應將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機統一起來。我們強調社會整體利益,因為它是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即要在實現個人利益的過程中增進社會整體利益。

4. 科學 認識整體利益。有些人認為,整體利益優先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現在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再提整體利益顯然不合時宜,這是不當的。文化傳統是影響經濟體制的組織形式與運作方式的重要因素。離開了本國的文化傳統,任何好的體制都不可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重視整體利益是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也是我國的文化特色。這一傳統和特色不僅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悖,而且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四、傳統的“和合”意識對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的價值

“和”是能充分反映中華民族性格特徵和精神特質的概念。“和”,即“和諧”。它是中華民族對自己與外部世界及人自身的關係的頓悟和認知的 總結 。“合”是於“和”緊密相聯的,“和”是“合”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基礎,而“合”則是“和”的具體實踐和目標指向。“和合”就成了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而“和合意識”則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思想意識。

1.人與 自然 的“和合”。我國傳統觀念認為,天人本為一體。天(宇宙、自然)的運行法則,就是人行為的根本準則。人與天的關係不是彼此疏遠、相互對立的,而是和諧親近、和衷共濟的。天給人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環境和條件;而人則通過自己的實際活動去踐行天所展示的法則。這種自然觀儘管有一些不 科學 、不合理的成分,但它對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基本看法是極具價值的。我們不能單純地看到社會物質財富繁榮的程度和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不能以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毀壞人的生存環境為代價的。實現社會主義 現代 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

2.人與社會的“和合”。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是靠 政治 倫理維繫的,而政治倫理將每個人分解或特定的倫理元素,個人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獨立的人,而只是社會這個龐大系統的一個單元。所以,個人與社會的“和合”就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們應吸取其中的“和合”精神,使之服務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由於市場利益主體多元化,且由於各利益主體的行為都是受利益驅動的,因而,個人和社會之間就會由於追求利益及利益所得的差別而出現矛盾的對抗。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市場經濟應以“和合”的觀念為底藴並得到這種觀念的支持。

3.人與人的“和合”。傳統文化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調節和處理,主要靠倫理準則、道德規範,儒家的“仁”和“禮”。最能説明這一問題。所謂“仁”,就是以仁愛之心待人,以忠恕之道為人。這樣的思想表現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為中就是“禮”。因此,儒家所主張的實際上是以仁存心,以禮待人,即所謂“禮之用,和為貴”。這樣做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合”,只有人與人之“和”,才能達到人與人之“合”。“和合”觀念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要準則。

[ 參考 文獻 ] [2]夏永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2- 03.

[3]本書編寫組.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02.

[4]本書編寫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0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vn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