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1

近年來,鎮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下,黨委、政府始終把解決五保户供養和老年人養老問題作為最大的民生,並以鎮敬老院和白頂子村互助養老幸福院為平台,大力支持、扶持家庭養老,推動了全鎮養老事業健康發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現將相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鎮敬老院基本情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敬老院方面

1、基礎設施差、設備老化。一是房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經幾次維修,但由於已使用近三十年,現仍存在多處漏水,後陽台裂縫等安全隱患;二是建設敬老院時未徵用、耕種土地,造成現在入住人員無地耕種,造血功能不足。

2、入住率較低,有一點勞動能力的不願入住,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以及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齡五保户又逼迫要求入住,而敬老院目前又無力承擔,矛盾重重。

3、運轉經費保障不足。

一是五保供養人員補助標準偏低,不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特別集中供養人員和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人員。

二是管理服務人員財政未預算工資補貼,經費無正當來源,只能擠佔挪用臨救資金等民政專項資金支付。

(二)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方面

2、對自願入住互助養老中心老人缺乏管理經驗,目前雖有老人提出入住申請,但由於缺乏經驗和經費保障不敢讓其入住。

3、運轉經費無保障,目前國家對互助養老中心(包括管理人員工資)無任何補助,為保障其運轉,政府只能整合一切民政資金給予適當補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進一步高度重視農村養老工作,特別是五保老人和留守老人的養老工作。

3、創新思維,大膽探索,吸取別人推進養老事業先進工作經驗,提升服務水平,探索出一條適合實際的政府推進養老事業經驗。

4、強化資金保障,20xx年,我們將一方面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將整合一切民政資金確保敬老院和互助養老幸福院正常運轉,和老年人正常養老生活所需。

四、幾點建議

1、建議市財政按一定規模和標準預算敬老院和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管理人員工資。

2、按照區別對待原則,分年齡段和實際身體狀況,適當提高五保供養人員、特別是集中供養人員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生活自理人員的補助標準。

3、上級應給予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老人生活設施的規範配套。

4、加大對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管理人員培訓和指導,以利於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5、加大對敬老院和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硬件建設資金支持力度,不給鄉鎮留資金缺口。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2

一、我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圍繞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狠抓商貿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發展商貿企業,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積極調整商業業態,全縣商貿流通市場體系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一個多業態的商貿流通網絡正在形成。據統計,目前全縣共建有商貿服務網點9800多個,營業面積320萬平方米以上,從業人員6萬人以上。縣城城區共有營業面積200萬平方米,已建15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業網點有20個35.3萬平方米。

(一)重點市場初具規模,專業市場已顯雛形。心連心超市、好又多超市、華聯電器超市華鮎路和港東路建材市場等都已有一定規模。其中心連心超市營業面積3000多平方米,職工200多人,年銷售額達0.36億元。華鮎路和港東路建材市場集裝飾裝潢、銷售、設計於一體,相關商家70餘家。摩托車市場、傢俱商場發展勢頭強勁,呈現勃勃生機與活力。全縣形成以城區市場為中心,向鄉鎮和鄰近區縣輻射的格局。

(二)“萬村千鄉”工程取得明顯成效,農村消費市場進一步活躍。我縣從2006年開始至今,共發展農家店465家,其中2006 年180家,2007年90家,2009年85家,2011年110家,2006年新建農資配送中心一個。農家店覆蓋20個鄉鎮,佔領全縣總鄉鎮數的 100%,覆蓋277個行政村,佔全縣行政村數的63%。我們採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式,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和效果。2012年爭取發展農家店50 家,2013年爭取申報一家高標準的農資配送中心。

(三)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多種商貿流通業態並存,流通規模不斷增大。近年來,我縣商貿流通領域不斷放開,心連心超市、華聯電器超市、等國內知名商家相繼進駐。並且,沃爾瑪,蘇寧,國美等大型連鎖品牌也正在進行諮詢洽談。國內大型商業集團的進入,帶來了先進的經營業態和管理模式,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現代新型業態在我縣快速發展,呈現繁榮活躍態勢。據2011年底統計,全縣已建各類大型商場超市22個33萬平方米,酒店賓館1217家,商業步行街1條,商業特色街2條。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3億元。

(四)商務項目工作成效明顯,市場監管調控水平不斷提高。為了加快推進商貿流通市場建設,2011 年,縣委、縣政府出台了《XX縣萬村千鄉市場工作推進實施方案》,建立了商貿流通設施項目庫,近兩年先後到市爭取商貿流通和市場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刺激和帶動9000多萬元社會資金投入商貿流通設施建設,為引導市場建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我局初步統計,去年以來僅縣城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場和市場近30萬平方米。同時,不斷加大商務執法力度,縣商務局、工商局、質監局、公安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城鄉商貿流通市場管理日趨規範。在2個超市建立了2個市場監測點,對主要生活必需品庫存臨界點實行報告制度,提高了市場調控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加強了對主要生活必需品的餘缺調劑,2011年先後從外地調運蔬菜、豬肉等生活物資50萬噸,確保了市場供給,滿足了城鄉居民生活消費需求,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規劃建設滯後,體系不夠完善,佈局不盡合理。由於我縣過去市場體系發展缺乏系統全面的長期規劃,商品市場體系發育不平衡,市場分佈不合理,建設標準不高,功能不完善,市場與居民區混雜,無停車場、衞生、供、排水等設施,市場專業分區和特色不明,專業市場少、綜合市場小、便民市場差。縣內沒有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存在先天的佈局缺陷,現代批發交易中心、專業市場、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發展緩慢。商品流通市場已不能適XX市化的發展要求和居民的多層次消費需求,商品流通市場體系的培育與我縣建立“主城功能拓展區”的市場結構以及功能和規模不相適應。縣城XX區是縣城傳統的商業中心,網點眾多,人氣很旺,但缺少大型知名商場、連鎖超市、高檔酒樓、賓館,以街為市,影響道路暢通,躁音擾民,羣眾怨聲載道。正街商業中心區都沒有配套的停車場、貨運場,羣眾購物和業主進出貨物都只能在主要街道停車,造成城區交通堵塞。

(二)農村商品市場發展緩慢,城區農貿市場急需改造升級。隨着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逐步到位,一批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產業帶、產業區逐步形成,我縣農產品在數量、質量、品種上日益增加。但是,我縣目前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能夠輻射全市乃至鄰近省市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縣農產品的流通,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縣內相當一批農貿市場基礎設施簡陋,服務功能落後,經營環境不優,營銷方式粗放,已不能適XX市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有的市場甚至出現商品質量、食品安全問題。這種狀況不僅造成市場經營被動,高耗低效,削弱了其應有功能,而且嚴重製約了城市品味的提高。

(三)商貿發展環境不夠優化。一是政府主導不夠、政策扶持不力,缺乏系統、有效的政策舉措,存在“有市無場”和“有場無市”的現象。同時以街為市,堵塞交通,對我縣的治安、消防、交通及市容市貌的影響日益凸顯,羣眾意見很大。二是一些市場業主對市場經營的認識不到位,市場檔次不高,設施差,管理不到位,衞生狀況極差,少有“專、精、特、新”之路的專業特色市場。

三、發展設想

圍繞XX縣建設山水生態城市,新型工業城市和湘鄂邊區域中心的發展思路,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建設大市場。重點在城關地區人流物流集中地段和各鄉鎮墟場改建,擴建和新建30家骨幹農貿市場,培育1-2家輻射湘鄂邊乃至全國的農產品加工冷藏物流中心。目前,已納入商業網點規劃的重點項目有XX縣工業園物流基地,在高速公路東出口與荊嶽鐵路貨運站附近建設一個綜合物流基地,佔地規模15000平方米。XX縣二手車交易市場,書院路與二橋東路交匯處,建設面積5000平方米,市場內設置車輛檢測、維修和配件供應等服務,同時具備二手車收購、銷售、拍賣、代購、代銷和信息服務。已經在建的XX縣馬鞍新區四星級酒店,佔地面積40畝。正在規劃,作出可行性分析報告的項目有XX縣湘鄂邊南物流配送中心,建設一個以宏發物流為主體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XX縣馬鞍新區商業街建設及大型綜合超市建設,商業中心街長800米,綜合超市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XX縣城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項目,新建北門市場馬鞍新區農貿市場,南門市場,城興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實現方便居民生活、保障食品消費安全、促進商業產業化的基本目標。

四、幾點建議

儘管我縣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只要因勢利導,遵循規律,改善管理,整合資源,在今後一個可以預期的時期內,商品市場仍然具有很強的生機、活力和發展空間。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商貿流通市場發展的思路。在堅持實施“興工XX縣”戰略的同時,大力實施“商貿活縣”戰略。通過廣泛宣傳,使全縣上下充分認識到,建設和發展市場,既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又能促進城市建設、擴大社會就業,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又會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應把加快市場建設,推動商貿物流業發展作為優化我縣產業結構、拉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從我縣實際出發,對接大交通,儘快理清商貿流通市場、商貿物流業發展思路,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大力提升改造傳統服務業,培育引進現代服務業,培育若干個有帶動作用的大專業市場,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推動現代服務業的大發展。

(二)進一步完善商貿流通市場建設規劃。按照“主城功能拓展區”城市功能定位,本着“城內大市場、城郊大賣場、城外大物流、城中特色街、社區便民店”的發展思路,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業網點建設規劃》。要規劃好當前市場缺位的物流中心、倉儲轉運中心等重點商貿物流設施建設項目。加強與建設、國土等部門銜接,確保重點商貿物流設施的規劃落實。要切實加強規劃的執行,堅決避免朝令夕改,充分發揮規劃在市場建設方面的“龍頭”作用,確保規劃的嚴肅性、長期性和穩定性。

(三)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商品市場,不斷完善我縣市場體系。一是初步建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商品市場體系框架。以城鄉市場協調發展,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互補充為目標,構建縣級核心商貿中心,鄉鎮區域商貿中心,鄉村商品銷售網點配套的市場體系。全縣新培育若干個年交易額分別在1 億元以上、成為商品市場的骨幹力量。二是加快培育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工程,加快發展農村新型流通方式,積極引導和擴大農民消費。圍繞小城鎮和新興集鎮的開發建設,加強商業流通設施的建設,改造和提升農村傳統的集貿市場。重點引導和鼓勵城市有實力的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銷售網絡,改造 “夫妻店”、“代銷店”,把連鎖店開到鄉鎮和村組,建設縣鄉商品配送中心、鄉鎮連鎖超市和村社農家店,方便農民購買,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幹、村組為基礎的農村消費品零售網絡。三是要依託我縣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緊密結合農業產業化和發展效益農業的要求,培育1-2個大型的產地型工農業產品批發市場。建議在縣城規劃興建一個集工農業產品交易、倉儲、運輸、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批發大市場。加快市場信息發佈系統、檢驗檢測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電子結算系統建設,充分發揮聚散輻射功能,帶動區域性市場和產地市場的發展,擴大農產品出縣、出市。要結合城市建設和居民生活需求,扶持建設一批佈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健全的社區便民市場。四是結合商業網點規劃佈局調整,加速整合現有各類專業市場,進一步改造市場設施,提高市場檔次和水平。對部分規模較大,影響力、輻射力較強的市場,要加快市場配套設施建設,適時進行升級改造,促其規範發展,不斷完善倉儲、停車、運輸、金融、通訊、餐飲、住宿等服務體系。有條件的應增設電子商務系統、信息查詢系統等;引導城區農貿市場創辦超市交易區,實行淨菜和標準化商品上市;啟動農貿市場“農改超”工程,給予“農改超”工程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對“農改超”市場按其經營面積每平方米給予50-100元的補貼經費,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提升市場檔次,適應現代流通業發展需要。堅決取締場外經營交易行為。對現有分散各處、經營户較多的市場,按照便利商品儲存、運輸、經營的原則,可通過合併、重組、股份合作等形式,突出“一市一品”特色,避免市場同城分割,提高市場資源利用效率。

(四)優化環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大力營造“興工XX縣、商貿活縣”的輿論氛圍,提高全縣幹部羣眾對市場建設和管理的支持率。加快城市道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滿足市場建設發展需要。政府及其有關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不斷簡化商貿流通市場和物流業審批手續和辦事程序,健全和落實政務公開,為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各行政執法部門應為市場建設提供“一條龍”服務,不得對重點專業市場進行多頭重複檢查,堅決制止亂收費現象;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應密切配合,着力整治市場周邊治安環境,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營秩序;商貿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協調工作,及時掌握重點市場、現代物流企業建設和發展動態,幫助解決相關問題。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市場管理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市場活動,重點解決市場“髒亂差”和“假冒偽劣”問題,整治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市場管理制度,提高市場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加強對市場管理人員的培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能力;規範市場內部管理,制定和落實各市場內消防安全、衞生保潔、安保巡查等項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教育和引導市場經營户切實規範自身經營行為,嚴格實施亮證經營、售貨信譽卡制度,積極開展“消費者信得過攤位”、“五星級文明經營户”等評選活動,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提高市場信譽度。

(五)加強領導,發揮政府在市場建設上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加快商貿流通市場和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市場建設管理的組織領導。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出台關於加強市場建設與管理的具體實施意見,制定市場佈局調整方案,逐步實現市場建設由社會自發型向政府主導型轉變,走政府主導、部門主管、企業主辦的市場發展之路。強化政策引導,研究、制定統一的市場建設方面政策,避免“一場一策”、政策打架。明確各鄉鎮和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市場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職責及其扶持政策,並將其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進一步加大對市場建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實行低税費培育市場,“放水養魚”。增加政府投入,縣財政應設立商貿物流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支持重點市場建設。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爭取更多信貸資金支持。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資、多元化投入,切實解決市場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加快行業協會、同業商會建設,在政府引導下,由行業協會、同業商會制訂行業管理規範,並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進行行業監管和服務。

創業孵化基地是推進全民創業一項重要載體,作為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工作重點,市、縣(區)及各有關部門一直高度關注,不斷強化孵化基地建設,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為創業者免費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指導以及創業後的後續服務,有效的提高了創業者創業初期企業的成活率並保障了企業的穩步發展。

一、孵化基地建設基本情況

目前,市區及各縣(區)創業孵化基地雛形初現,企業入駐及大量工作正在跟進之中。全市共建立創業孵化基地33.7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53家,吸納勞動力就業4357人。

沭陽軟件園擁有a、b、c三棟軟件大廈,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總投資2.4億元。下設四部兩中心,為入園企業提供工商註冊、項目申報、物業管理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軟件園已集聚華軍軟件園、北京csdn軟件社區、學易科技、奧普聖科技、江蘇大未來科技、北京派普科技、江蘇瑞洋動漫等158家企業入駐,註冊資本8.6億元,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2012年共繳納税收1.51億元。今年上半年,共為18家軟件企業兑現税收優惠政策獎勵資金達 222.96萬元;對江蘇惠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江蘇楚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君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兑現營業額首次超過500萬元獎勵、cmmi 認證補貼、雙軟認證補貼、主創人員生活用房補貼、辦公用房補貼等政策補貼獎勵累計達103.3萬元。共為入駐企業申報7個項目,其中江蘇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3個,江蘇省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項目1個,申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1家,申報江蘇省雙創人才計劃2家。有2家企業成功申報研究生工作站、地方特色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沭陽百盟物流產業園一期已全面建成,規劃佔地面積264畝,總建築面積130152㎡,總投資額約3億元。園區創業商户總數約200户,帶動就業人數500 餘人。創業孵化基地實行“五免兩補”優惠政策,即:租金免租兩年、免兩年物業管理費、免費接送貨車、免費停放車輛、免費上下班班車、物流商户每天經營補貼、貨運車輛停車補貼,平均每月各項補貼及費用達200多萬元。

XX縣依託縣木業園區,規劃建設縣級孵化基地10萬平方米,入孵小微企業30家,現已建成7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2家。新註冊入孵企業項目立項、工商登記、機構代碼、税務登記等各個環節,免收縣權範圍內的相關費用;入孵企業主免費參加syb(創辦你的企業)和iyb(改善你的企業)等主題培訓;孵化對象正常經營一年以上的,縣財政給予每年每平方10元租金補貼;入孵企業所徵增值税、企業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縣財政全額獎勵給企業。目前,全縣孵化基地幫助41 人成功實現創業,帶動735人就業,入孵企業新增產值2.7億,税利3500萬元。

XX縣科技創業園孵化基地,佔地面積約133200㎡,建築總面積106828㎡,其中標準化廠房19棟建築面積85588㎡,職工宿舍3棟建築面積 16960㎡,食堂1棟建築面積2619㎡,綜合服務中心1棟建築面積1360㎡,附屬設施3棟建築面積301㎡;入住企業18家,其中有設備正在安裝的企業3家,簽過合同目前未入住的企業4家,目前正在研發的企業1家。年產值約1.6億元,企業職工人數約600多人。

XX區創業孵化基地規劃佔地170畝,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其中,四層標準化廠房19萬平方米,目前,一期4幢4層3.5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已投入使用。一期四幢標準化廠房按產業集聚和主體類型規劃為民營科技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城鎮就業創業園、返鄉人員創業園四個功能區,重點吸納小微型科技成長企業、大學畢業生、城鄉就業人員、失地農民、外出返鄉人員等初始創業者入駐。按照“政府全投入、入駐零租金、扶持有套餐、服務全代理”的定位,結合省、市全民創業扶持政策和主城區實際情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是搭建1個“便捷”服務平台。在孵化基地設立企業孵化“幫扶中心”,配置電腦、桌椅等辦公設備,安排專人全天在崗,幫扶入孵企業解決貸款申請、水電入户、税費減免等問題,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二是定製10項“實惠”補貼。為創業者量身定做“創業場所、水電費、物管費、住房費、税費返還、創業培訓、貸款貼息、優秀項目獎勵、入庫項目獎勵、困難人員就業獎勵”等10項創業補貼,其中,僅貸款貼息一項,就可以為創業者最高提供5萬元創業補助。三是提供10項“金牌”服務。免費為入孵項目提供政策諮詢、項目指導、導師諮詢、風險評估、創業培訓、創業見習、辦理證照、擔保貸款、跟蹤服務、協會服務等10項金牌服務,幫助創業者規避創業風險,營造“能創業、敢創業、創成業”的'全民創業氛圍。目前,已有50 多名創業者提交了入駐申請,覆蓋動漫設計,文化創意、網絡技術等多個領域,已有17個項目入駐基地,預計全年入孵項目30個。正式運轉後,基地可以承載項目近100個,每年可向開發區和鄉鎮創業園定向推薦列統企業10個。

蘇宿工業園區“東吳尚城”,位於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紫金山路11號園區公舍3號商業樓,總投資2700萬元,總建築面積 6400平方米。以餐飲、零售百貨、服務業外包、技能培訓為主。截至10月底,已有38户經營實體進場孵化,創業人員中,城鎮失業人員佔36%、被徵地農民佔15%、農民工佔34%、高校畢業生佔15%,帶動就業352人。園區內設有管理辦公室,負責研究制定基地的發展規劃,協調工商、税務、人社等部門,為創業者提供便利,協助入駐企業辦理落實各項優惠服務政策,同時為入駐孵化項目提供包括網絡、傳真機、複印機、會客廳、培訓教室、宿舍、機房及物業管理等設施和服務。一是落實租金補貼政策,對入駐的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户給予3-6個月的房租租金減免,減免房租總額達15.6萬元。二是積極與工商、税務部門溝通,為入駐經營實體減免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營業税、城市維護建設税、教育費附加和所得税。三是對資金週轉困難的經營户,幫忙協調信貸機構,落實小額擔保貸款,解決融資難題。四是對入駐的初次創業者,實現穩定經營6個月以上的,根據吸納就業人數給予1000-3000元的初次創業補貼。五是對新成立入駐的創業實體經營者,組織他們參加免費創業培訓,增強他們的經營能力,確保實現穩定創業;六是提供開業指導,指導新成立的創業項目做好場地佈置、設備安裝、開業典禮等業務流程,建立建全管理制度,幫助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投入運營;七是由創業服務專家提供法律、會計、審計、評估、專利、企業管理、市場策劃、市場營銷等跟蹤服務。

二、孵化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過程中,各地結合區域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通過實踐已經初步取得創建效果。但是,由於孵化基地建設是一個全新的項目,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協調機制亟需建立。好多部門和單位都在建創業孵化基地,比如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婦女創業孵化基地、青年創業孵化基地等,資源分散,勞動重複。在建設過程中,孵化基地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缺乏制度化保障,個別成員單位重視不夠,支持不夠。

二是宣傳仍要加強。特別是一些基層工作人員對搞好孵化基地建設認識還不到位,孵化基地的概念、內涵、功能、作用等比較模糊。另外,孵化基地宣傳氛圍還不夠濃厚,羣眾知曉率偏低,參與率更低。

三是孵化基地作用有待發揮。孵化基地建設偏少、單一、扶持力度偏小,功能不完善,不能發揮創業培育、創業孵化、創業助推等功能。

四是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為創業者提供創業諮詢、信息服務、項目推介、專業化輔導、融資服務體系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五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大。創業扶持政策都有文件規定,但一些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具體操作辦法不明確,加之政府財力薄弱,真正用於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方面的資金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議

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時間過半,明年將是關鍵的一年,必須在思想上更加重視、投入上更加有力、政策上更加優惠、措施上更加紮實,力爭2014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創建工作如期完成。

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絡平台等新聞媒體,切實加大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的宣傳力度,特別要加大對入駐企業和成功孵化小微企業先進典型的宣傳,介紹成功經驗,宣傳突出事蹟,激發、引導廣大羣眾入駐基地創業的激情。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部門職責,強化人社部門牽頭作用,加強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妥善安排基地建設各階段工作重點,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真正形成齊心協力,齊抓共管、聯手推進的工作局面。

三是要進一步強化政策落實。完善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相關政策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操作辦法,部門和單位都要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實。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為基地建設、扶持入駐企業、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等提供資金保障。

四是要進一步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對在孵化基地的創業者,要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其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在政策、資金、經營、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力爭扶持他們創業成功。

農村集貿市場對於啟動農村消費、搞活農產品流通、改善消費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加強農村集貿市場建設迫在眉睫。現就貝子府鎮集貿市場建設情況,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形成如下報告。

一、集貿市場建設的現狀

貝子府鎮現有農村集貿市場6個,分別是貝子府市場、王家營子市場、克力代市場、鐵匠營子市場、大哈布齊拉市場、二龍台市場。

貝子府市場位於貝子府鎮中心城區,處於國道305線XX縣道老寶線交匯處,佔地6400平方米,建有陽光棚3個1000 平方米,水泥櫃枱66個198延長米,硬化地面6400平方米,四周為二層商亭,有東西南北四門,北門為正門。每月逢1、4、7為集日(即:1、4、7、 11、14、17、21、24、27日)。年交易額近億元。一直以來,管理不到位,基本上是商户自由經營,有馬路市場現象。2013年7月份,鎮政府又新徵地8004平方米,準備擴建市場。現已成立貝子府市場管理公司,正在籌備規範運行。

王家營子市場位於王家營子村,在縣級路老寶線南側,佔地7100平方米,每月逢3、6、9為集日(即:3、6、9、13、16、19、23、26、29日)。沒有什麼基礎設施。無專人管理,商户自由經營,佔道經營現象嚴重。

克力代市場位於克力代村,在國道305線南側,是原克力代鄉建設的禽蛋批發市場,佔地29300平方米,每月逢2、5、8為集日(即:2、5、8、 12、15、18、22、25、28日)。水泥櫃枱500延長米。無專人管理,商户自由經營,現在基本不在市場內交易,佔道經營現象嚴重。

鐵匠營子市場位於鐵匠營子村,沒有專門場地,無基礎設施,無專人管理,佔道經營,每月逢6、10為集日(即:6、10、16、20、26、30日)。

大哈布齊拉市場位於大哈布齊拉村,沒有專門場地,無基礎設施,無專人管理,佔道經營,每月逢3、9為集日(即:3、9、13、19、23、29日)。

二龍台市場位於二龍台村,沒有專門場地,無基礎設施,無專人管理,佔道經營,每月逢3、9為集日(即:3、9、13、19、23、29日)。年交易額在500萬左右。

現有集貿市場存在的三種狀態:

一是有“市”無“場”。受資金、場地等多種因素影響,附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集貿市場,於是羣眾自發形成了一個固定的以馬路兩側為依靠的交易場所,尤其在重大節日和蔬菜銷售旺季,整個馬路兩側被當地羣眾和周邊商販所佔據,形成“馬路市場”,如鐵匠營子、大哈布齊拉、二龍台三個村的市場就是如此。馬路市場伴街道而存,不僅嚴重影響到了當地的交通,存在着嚴重的安全隱患,而且佔用街道公路作為場地來興市,交通不暢衞生差、形象不佳管理亂,農村消費安全難以保障。

二是有“場”無“市”。由於無專人管理、服務跟不上等多種因素影響,雖然建成了市場,但大部分門面及攤位出現空置現象,集貿市場完全沒派上用場,形同擺設。蔬菜、肉食、百貨、水果等攤點依然常年佔據公路兩側,導致出現“有場無市、市場分離”的尷尬局面,克力代、王家營子市場就存在此種情況。

三是有“場”有“市”不規範。貝子府集貿市場經過幾年來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基本成型,但是管理跟不上,所以雖然有場有市,改善了當地羣眾的消費環境,拓展了農村消費空間,但是,仍然處於無序經營狀態,存在馬路市場問題。貝子府鎮已經成立了貝子府市場管理公司,正在逐步規範運行。

二、集貿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金短缺。這是影響當前農貿市場建設滯後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是農村集貿市場資金需要量較大,這對於財政狀況普遍緊張的鄉鎮政府來説是不小的負擔,財政對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投入也非常有限。因此,鄉鎮政府雖然認識到了市場建設的重要性,卻力不從心,拿不出錢來建市場。二是農村集貿市場屬於半公益或者説是準公益性的項目,投入大,收益小,而且回收投資時間長,投資難以收回,依靠社會投資或者引進外商投資的難度較大。

(二)佈局不合理。鄉鎮集貿市場有許多都沒有規劃,有了約定俗成的集日,就有了交易,沒有場地就佔道經營;還有的雖然蓋了房子,圈了地,建了攤位,但場內沒有經銷活動的人流,成了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究其原因,主要是鄉村農貿市場缺少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規劃。

(三)管理滯後,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一是市場業主對市場經營的認識不到位。認為農貿市場設施如何無所謂,只要市場有人來,能產生效益就可以了,沒必要掏腰包來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市場無保潔。市場垃圾隨意堆放,衞生狀況極差。三是市場無管理人員。對亂佔道、亂設攤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場攤位成了倉庫,貨物堆放過多,又不夠整齊,影響市場的總體經營環境。

三、加強集貿市場建設的幾項舉措

(一)高度重視市場建設。要將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放在改善民生、創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環境中來加以認識。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加強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將其列入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目標中,從服務“三農”的宗旨出發,下大力氣改善農村集貿市場條件。

(二)科學規劃,突出特色。農貿市場是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學合理地規劃好農貿市場不但有利於其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有利於小城鎮的快速有序發展。因此,農貿市場的規劃應綜合考慮區位、交通、地形地勢、基礎資源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合理佈局。貝子府鎮將在原集貿市場的基礎上,通過改造規範,擬興建三大鎮級專業市場:一是擴建貝子府集貿市場,在現市場西側,徵地8000平方米,興建果蔬批發及活畜交易專業市場;二是改建完善王家營子集貿市場,除原交易外功能外,重點打造雜糧雜豆交易專業市場;三是完善克力代集貿市場,除原交易功能外,重點打造禽蛋批發交易專業市場。規範三個村級集貿市場:即規範鐵匠營子、大哈布齊拉、二龍台三個市場,爭取做到有場地、有設施、有專人管理。

(三)尋求合作、多方融資。面對目前農貿市場建設改造資金困難的難題,要調動各方面投資農貿市場建設的積極性,增加市場建設資金來源的渠道。首先積極爭取農村集貿市場建設方面的立項,積極爭取上級扶助資金。同時,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將招商引資與加快農村集貿市場建設兩相結合起來,創新投資的渠道與形式,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收益”的市場建設原則,採取政府引導、大力吸引民間投資的模式,投資改造、新建集貿市場。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並出台相關的改革配套措施,在土地審批、工商登記、財税減免等方面特事特辦,解決集貿市場建設過程中在某些環節上“卡殼”的問題。市場建設應引入市場機制,下大力氣挖掘市場潛力,提高資金回報率,形成良性循環格局。

(四)創新思路、加強管理。建立、完善農村集貿農貿市場管理體系。一是監督到位。要發揮政府職能,加強對農村市場的日常監管,對市場行為進行規範,對市場中的違法行為予以處罰和糾正,為市場建設進行長期科學的規劃,指導市場的宏觀發展。二是管理到位。各個集貿市場都要建立管理委員會,做到有人管理。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的服務力度,不斷完善市場設施。市場內經營户要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採取成立經營者自律組織(如個協)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管好市場,確保農村消費安全。逐步通過建立集貿市場管理公司的形式,規範市場管理,現在貝子府鎮已經成立一家市場管理公司,正在籌備規範運行農村集貿市場,做到責、權、利三統一,這是對農村集貿市場管理新的探索和實踐。三是逐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保證進貨渠道的合法,創建安全的消費環境,改變市場內商品渠道不清的情況,對農產品市場上銷售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檢疫,確保廣大人民羣眾所關心的生活健康等問題。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3

為了協助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報告,八月中旬,省人大城建環資委開展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專題調研。調研組認真聽取了省環保廳、XX市政府、巢湖管理局關於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彙報,就進一步做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座談,並實地考察了XX市及中派污水處理廠,查看了派河、兆河、南淝河、豐樂河等入湖河流及巢湖周邊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基本情況

巢湖流域位於安徽中部,地跨合肥、蕪湖、六安、馬鞍山、安慶等5市16個縣(市)區。流域內水系密佈,主要入湖河流杭埠河、南淝河、派河、兆河等呈放射狀注入巢湖,集水面積1.35萬平方公里。2012年,域內人口1060萬,耕地740萬畝,流域範圍經濟總量約4648億元、超過全省1/4,是全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重要經濟板塊,也是皖江城市帶和合肥經濟圈的核心區域。自2011年區劃調整後,省及流域內各級政府持續加大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切實採取措施,不斷增加生態環保投入,有力地推進了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明確目標責任

2010年省政府《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確定,到2015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要達到環湖支流水質消除劣ⅴ類,湖區富營養化趨勢有所遏制,流域水環境監管和應急預警能力顯著增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有所改善的目標。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高度重視,多次對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出批示,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有效的措施、科學嚴密的態度,確保達到國家考核要求,逐步實現巢湖治理目標。省裏及時成立巢湖管理局,作為從事巢湖管理的專門機構,負責統一管理巢湖規劃、水利、環保、漁政、航運、旅遊等工作。為進一步明確管理職責,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了《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責任書》,逐一分解目標任務,實行年度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區域實行涉水項目限批。XX市成立了市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分別擔任組長、第一副組長,下設7個工作組,並將18條重點河流治理責任落實到縣區,全面實行“河長制”,明確由行政區域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河長,實現水質全天候、自動化監控,為巢湖治理提供組織保障。

(二)科學規劃,提高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

自“九五”以來,省政府已連續制定了四個五年規劃,持續推進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圍繞《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確定的目標,一是實行全流域規劃統籌。建立重點流域規劃實施調度通報制度,按月調度,按季通報。XX市編制了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與旅遊發展規劃,將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與環湖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旅遊規劃“三規合一”,把巢湖生態保護修復放在前提位置,進一步促進巢湖流域修養生息、永續利用。二是做好示範區建設頂層設計。把“生態保護優先”作為總體方略,編制《巢湖生態文明示範區保護與建設規劃》,全面謀劃巢湖流域與環巢湖地區兩個層面的生態保護與建設路徑,努力建設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經過積極爭取,今年7 月,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已正式獲批列入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三是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為核心,編制《XX市巢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規劃》。該規劃以改善和提升流域生態功能和環境品質為總體目標,對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綜合調控、流域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等各項工作進行總體部署,目前已完成報批稿。

(三)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巢湖綜合治理步伐

“十一五”以來,巢湖流域共建成投入運行的防治專項規劃項目103個,完成投資110.7億元。流域內重污染企業逐步實現了搬遷、轉產或升級改造。建成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23座,形成134.5萬噸/日處理能力。“十二五”以來,省及XX市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截止今年8月,納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的167個項目,完工56個,完成投資49.5億元。XX市作為巢湖流域項目建設的主要投資主體,積極加強與國開行合作解決建設資金問題,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投資93.64億元,佔工程總投資的40.5%;加快重污染河道治理步伐,對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實行“一河一策”,實施46條河流綜合治理和巢湖沿岸生態修復工程,為改善水生態環境打好基礎。

(四)加大源頭治理力度,減輕流域污染負荷

一是從嚴控制污染總量。嚴格環境准入標準,把污染物總量指標作為環評的前置條件,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嚴控增量。對流域內的化工、造紙、釀造等重污染行業新建項目實行省級環保預審。XX市在區域內實行“四個一律不批”,2013年,全市拒批項目42個、總投資25.5億元。所有化工企業全部實現退城進園,氯鹼化工、豐樂農化老廠區和XX縣晉煤金龍源化工廠停產搬遷。二是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積極推進城市和流域內鄉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雨污合流城市排水管網改造。XX市按照嚴於一級a標準對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流域的污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主要污染物指標基本達到ⅳ類標準,出水總磷、總氮、氨氮、化學需氧量濃度不高於0.3、10、2.5、30毫克/升。三是強化面源污染防治。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一批集中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設施等。XX市在6縣(市)區的9鎮61個行政村建設污水處理設施53套,雨、污水管網60餘公里,開展“百河千渠萬塘”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了百條中小河流、千條灌溉主渠道、萬口農村水塘。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目前環巢湖周邊水生蔬菜面積達20 萬畝,每年將減少氮磷排放2200多噸。2013年,環巢湖重點鄉鎮每畝施肥中氮、磷、鉀的比例從30:10:11調整至28:8.5:14,消減氮磷排放8%以上。XX市關閉飲用水源地、河道兩側養殖場(點)77家,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劃定,計劃兩年內分三個階段限期治理1039 個畜禽養殖項目。

(五)嚴格執法,不斷提升監管水平

一是深入開展專項檢查。流域各級環保部門先後開展了環保專項行動,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排污口等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對工業園區以及規模化畜禽養殖、減排項目、醫藥、涉重金屬、化工等行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13年,XX市共出動環保執法人員1.2萬人次,檢查各類企業5815家次,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96件,關閉企業45家,停產整頓26家,移送公安部門立案查處2家,刑事拘留5人。二是強化水環境執法。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綜合整治,切實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加大對違法企業處罰力度,XX市嚴格執行水環境保護條例,大幅提高對違法行為的罰款基數,對部分嚴重違法企業實行“違法即關閉”處罰。開展環保錯時檢查、區域互查,對區域內9 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公開曝光,關閉偷排廢水的雙鳳工業區內一家建材公司,對涉及犯罪的XX縣小廟鎮工業園企業業主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三是建立上下游聯防聯控機制。XX市和XX市共同建立豐樂河聯防聯控機制和預警機制,加強斷面水質監測,開展聯合執法,確保豐樂河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經過多方努力和持續不懈地推進,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湖區富營養化程度呈減輕趨勢。“十一五”以來,巢湖流域在人口增長22%、gdp增長245%的條件下,湖區富營養化程度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重度—極重度富營養轉為目前的輕度—重度富營養。據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13年巢湖湖體為輕度污染,全湖平均為輕度富營養化狀態,主要環湖河流與上年相比,水質明顯好轉;與2010年相比,湖體水質由中度富營養化狀態轉為輕度富營養化狀態,主要污染物指標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分別下降12.4%、16.8%、5.42%,表明近年來在治理湖區富營養化方面不僅消除了增量,而且削減了部分存量,可見,治理成效是顯著的。二是藍藻“水華”初步得到遏制。通過在爆發期內組織開展巢湖藍藻應急處置和防控,啟動藍藻“水華”監測和預警預報機制,組織專人打撈,建設藻水分離示範工程,整治兆河、塘西河,增強流域水資源調控能力等措施,巢湖湖體自2007 年以來沒有出現過大面積藍藻爆發事件。三是水環境保護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國家、省、市逐級對巢湖流域專項規劃實施情況和水環境目標完成情況實行年度考核,特別是2011年巢湖行政區劃調整後,XX市由“臨湖”變為“擁湖”,成為巢湖水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責任更加明確,機制更加順暢。

二、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污染治理項目建設速度緩慢

省政府《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提出,2014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完工率需達到70%的考核目標,截止8月,全省納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的167個項目,只有56個項目完工,完工率僅為33.5%。距離完成目標任務尚有不小差距。XX市規劃項目共107個,按考核要求應完成75個,但是受資金申請、招投標流程較慢等因素影響,目前僅完工30個,項目完成率28%,距離年度考核目標甚遠。部分項目甚至尚未啟動前期工作。

(二)水質超標問題依然嚴峻

湖區總體水質仍為營養化狀態,據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今年8月上旬,西半湖區總體水質狀況為重度污染,6個測點水質類別均為劣ⅴ類;東半湖為中度污染,3 個測點水質類別為劣ⅴ類,2個為ⅳ類,1個為ⅲ類。夏季高温時藍藻頻繁出現。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水質常年為劣ⅴ類。值得注意的是杭埠河,其來水量佔入湖水量的近六成,入湖清水曾佔70%,近年由於受到支流污染的影響,入湖水質逐年惡化,部分時段水質甚至達到ⅳ類和ⅴ類。其他入湖河流水質也經常出現波動。

(三)污染總量增加,治理難度加大

巢湖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斷擠壓巢湖水生態環境空間,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攀升,其中所富含的氮、磷等元素是造成巢湖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同時,面源污染也日趨嚴重。一是土壤污染和農業生產的面源污染。巢湖處於我國磷含量較高地段,地表大量的磷隨雨水沖刷到湖中。再加上化肥、農藥投放量大、利用率低,對農村、農業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導致部分富營養成分及有害成分流入巢湖流域,成為巢湖流域污染的重要因素。二是規模化畜禽養殖造成的面源污染。據測算,巢湖流域規模化畜禽養殖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佔流域總排放量的48.1%。三是城市污水處理管網不配套。流域內部分城區排水管網仍為雨污合流,城郊結合部以外區域管網建設滯後,嚴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四)水體交換減少,湖體自淨能力變弱

60 年代初,為調蓄巢湖水量,在巢湖入長江的唯一通道裕溪河相繼建設巢湖、裕溪二閘,流域內形成的徑流量與長江入巢交換量由建閘前二者之間比值為1:0.45 變為1:0.05,導致巢湖湖體流場發生質的變化,由過水性淺水型湖泊改變為人工調控的半封閉水域,降低了長江巢湖之間水體交換量,影響了水體中營養鹽的輸出,巢湖內源營養鹽存量不斷增加,每年呈上升趨勢。

三、做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

要進一步健全巢湖流域治理的法規體系,從強化巢湖流域綜合管理,促進巢湖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建議儘快出台《巢湖流域管理條例》,作為巢湖流域管理的綜合性法規。今年12月1日施行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是向巢湖流域水污染宣戰的宣言書。條例進一步細化了巢湖水污染防治目標,重新界定了責任主體,強化了監督管理職責。實施好條例規定,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鐵面執法的魄力和持之以恆的耐心。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監管職責,進一步釐清巢湖治理各職能單位之間的職責關係,逐步建立統一科學的管理體系,完善管理制度,科學規劃,綜合治理。要認真落實《水污染防治規劃目標責任書》,嚴格實行年度考核。要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管,通過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聯合執法等措施,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確保條例的各項規定真正落到實處,爭取早日讓八百里巢湖再現萬頃碧波。

(二)明確責任,推進規劃項目實施

一是加快規劃項目建設進度。制定年度實施計劃,按月細化工程進度,加強協調和調度。積極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建設進度通報和督查制度,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二是強化工作責任。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落實,積極組織環保、發改、建設、農業、水利等相關部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對項目建設進度嚴重滯後的地區,應暫停其涉水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並協調省直有關部門實施聯動制約措施。三是統籌協調解決規劃項目建設資金,保障工程項目序時進度。四是加強巢湖流域治理的科學研究,針對巢湖實際,提升科學治污水平,為根治巢湖污染提供技術支撐。

(三)多措並舉,努力減輕面源污染

一是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科學規劃畜禽飼養區域,優化畜禽養殖佈局,全面開展禁養區內養殖場的關停轉遷,加強規模化養殖場污染治理工作,確保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達標排放。二是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清潔工程項目,加快建設集中和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垃圾中轉站、垃圾處理設施。三是規範城市排污行為,加快雨污分流配套管網建設。四是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步伐,科學規範化學品投入使用範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緩釋肥等技術,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五是加大對巢湖湖體水質影響較大的杭埠河等重點河流的污染整治力度,從源頭上強化監管職責,嚴格落實各類目標考核責任制,切實減少氨氮和總磷排放,確保入湖水質穩定達標。

(四)多管齊下,深化工業污染防治

一要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減少污染物排放。要促進製漿造紙、印染、食品釀造、化工、皮革、醫藥等行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低污染、無污染、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二要加快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建設污水深度處理設施,推動化工等存在污染風險的企業進入產業園區。三要嚴格執行排污許可、限期治理等制度,確保工業污染達標排放。四要加大執法力度,對流域內超標排放、超總量排放及排放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依法對違法違規企業加重處罰。

(五)與時俱進,理順巢湖管理行政體制

2011 年區劃調整後,巢湖已成為XX市的內湖,巢湖流域的行政管理主體作了調整,需要相應調整水污染防治職責。省政府應建立統一高效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議事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問題。XX市政府對巢湖流域水環境質量負總責,指導、協調、督促轄區內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水污染防治職責。六安、安慶、蕪湖、XX市政府及有關縣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巢湖流域水環境質量負責,保證巢湖流域出界河流斷面水質符合水環境質量要求。加強行政區域斷面監測,實行跨市、縣行政區域邊界上下游斷面水質交接責任制。鄉鎮政府應當協助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入湖河道截污、清淤、保潔、生態修復等綜合整治,建立垃圾、污水收集處置系統。進一步明確省巢湖管理局職責,促進其依法做好一級保護區內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4

為在今後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購置適合自己的機械,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自8月1以來,XX縣農機局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專題調研活動。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財務股、推廣站、鄉鎮農機站等部門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專題調查組,在全縣12個鄉鎮(街道)開展了詳細的摸底調查。通過與享受補貼户及農民座談、聽取鄉鎮(街道)領導及村委負責人介紹,實地察看地塊、發放徵求意見表等方式,獲得了大量基礎性資料。經分析研究,進一步認識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不足,並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基本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今年,上級安排給XX縣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10萬元。該縣農機局在省、市農機辦的領導和指導下,針對本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的購置先進、適用機械。共補貼各種農機具321台,其中,玉米聯合收穫機184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3台,大型拖拉機39台,其他各種機具85台,228户農民受益,直接拉動農民投資xx多萬元。這些機具的投入使用,促進了XX縣農機化事業迅猛發展,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農機裝備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化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資農機的積極性,農機總量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76萬千瓦,農機總值7.9億元,拖拉機4.1萬台,其它機引配套田間作業機械3.6萬台。由於補貼額度達到機具總額的30%,使農民對大中型、新型機具買的起,買起來划算,大馬力、聯合作業機械增長較快,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機新增153台,小麥免耕播種機新增15台,農機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優化,土豆收穫機、條播機、耘耕機等新型農業機械也從無到有,逐步增長。這些性能優越、先進適用、節能環保機具的迅速普及,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支撐。

2、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攀高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XX縣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今年由於氣候原因,小麥成熟晚,與河南等地僅差3—5天,從外地引機數量鋭減,加上麥收期間正值汛期,小麥搶收工作形勢嚴峻。為此,XX縣農機局積極協調近年來補貼的307台自走式收穫機和279大型拖拉機(配備小麥割台),緊急投入三夏搶收工作。並引導農民開展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貼茬播種的“一條龍”農機作業模式,減少作業環節,縮短作業時間,加快播種進度,提高播種質量。全縣77.83萬畝小麥全部及時收穫、顆粒歸倉,實現小麥機收76萬畝,機收率達到98%。

3、保護性耕作實現新跨越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從而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不僅減少作業環節、節約成本、增產增效,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XX縣農機局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過程中,把玉米聯合收穫機、小麥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具確定為補貼重點,大力推廣普及。截至目前,XX縣擁有玉米聯合收穫機728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45台,今年小麥免耕播種面積達到9萬畝,建設成方連片小麥免耕播種示範基地12處,其中,臨邑鎮劉雙廟村的.示範基地達到1200畝,500—1000畝的2處,200-500畝的3處,200畝以下的6處,實現新的突破。經專家測產,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小麥畝產達到580公斤,比常規播種增產23公斤,增產效果明顯。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5

本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最大亮點是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戲頭是有效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定位於國家課程、地方管理、學校開發,其功能在於: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研究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過本次對12所中國小調研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在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存在極大盲區和偏頗,實施現狀令人堪憂,部分學校形同虛設、名存實亡,課程推進舉步維艱。國中尤為突出,村小更加嚴峻。

公立學校尚且如此,民辦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問題

“難”,一是難度大,二是困難多。領導認識難,教師認同難,實施過程難,評價方式難,課題開發難,課程管理更難,最終是推進“難上難”,效果“零歸零”。體現在:

一差認識:課程認識錯位,導致定位不明,課程計劃落實不力

國家課程計劃明確規定:綜合實踐活動從國小三年級到高中每週3課時,課時安排遵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但我縣目前實際是國小常1~2課時/周,國中0~1課時/周。同時,絕大多數學校和教師仍被以往的課程思維定勢所束縛,還未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將其視為單純的活動課程,或等同於學科課程。

1、課程內涵理解偏失

幾乎所有學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綜合實踐活動,弄不清綜合實踐活動包括指定領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和非指定領域(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等),把綜合實踐活動包含的四大指定領域截然分割,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只上勞技課或信息技術課。更沒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在於“無本”,亮點在於“開發”。

2、勞技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經驗性的課程,它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組織學習活動的,是圍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條主線幫助學生選題展開的.。它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強調指定領域和非指定領域互為補充、互為滲透,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而勞技課是一門學科課程,它主要是傳授知識與技能。勞技課僅作為非課改年級,不能作為課改年級中一門獨立課程。而絕大多數學校把勞技課作為課改年級的一門獨立課程來上,並視為綜合實踐活動課。

3、信息技術課等同於綜合實踐活動課

信息技術課是市教委指定的課程,屬地方課程,是傳授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不論是課改年級還是非課改年級都必須開設。但所有學校均將信息技術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同一化。

二差師資:教師來源單一,導致角色不清,任課教師履職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差,不僅差在任教者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活動方案的指導,當前更差在數量上。

1、安排的搪塞化,導致任課教師的質不高

由於認識和定位上的偏失,往往任課教師的安排多為遮眼,常是退居“二、三梯隊”的人員。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所有課程領域中綜合程度最高、開放性最強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較之其他課程領域藴藏着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關聯性,涉及更加廣泛複雜的課程資源。因此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是高不是低,特別在管理、組織、研究、指導能力上,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2、教師的專職化,導致任課教師的量不足

教育部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所有教師和學校管理者都應當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學校不應指定少數幾個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應專任而非專職。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所決定。然而,絕大多數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來源渠道窄,並有專職化的傾向。

這無形地限制了任課教師來源的面,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人人有責、優勢互補、合作提高”的選教原則。當遇到專業問題時,難以及時解決;涉及跨學科領域時,難以溝通與合作。

3、角色的錯位化,導致任課教師的導不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活動化,倡導學生自主選題、主動實踐,要求教師把學習和活動的權利還給學生,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包括對學生選題的指導,對學生活動方式的指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方法的指導。然而,所有學校均將綜合實踐活動囿於課堂內,不敢讓學生到社區調查、觀察收集材料。同時,絕大多數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包到底的現象,沒能體現學生是活動主體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走向另一極端,放任學生自由活動,忽視教師的指導。

三差資源:主動實施欠缺,導致研究不實,課程資源開發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無本”的課程。作為必修課,國家既沒有課程標準,也無教材,只有《指導綱要》,加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課程內容的高度開放,實施的全身心投入。若依本上課,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因地制宜,圍繞“服務社區,走向社會,珍惜環境,關愛他人,善待自我”五方面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並對之予以有效管理。但目前大班額、缺財力、怕出事的共生,校本研究的空化,以及對該課程實施主動性的喪失,致使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仍停留於嘴上。

四差方法:教學模式僵化,導致評價不高,實施過程暢通不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重在落實“從生活走向課程,從課程走向社會”的理念,善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實施探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學校仍固守接受性學習,不能將兩種學習方式有機結合,不能認識到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內容,將該課程同其他課程機械割裂,課程意識和課程觀缺失,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無從下手,不知怎麼上,何時上。

在評價方式上,多數學校沒有這個概念。即或是個別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也仍以知識為本位,偏重於結果,完全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

二、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課程意識

認知的缺失,認識的錯位,特別是領導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知與同化的乏力,是我縣目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難的主要根源。為全面有效推進課改,端正領導的認知是關鍵。故須清洗頭腦,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切實轉變觀念,增強課程意識,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課程計劃。

2、關注學生實際,重視資源開發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特別是課題的開發,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課題來源要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特長,體現每所學校特色,反映所轄社區的特點。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問題與課題,或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問題並提升為課題,在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組)基礎上,施行小組教學。

3、加強校本研究,落實三維目標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作用;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優勢互補、共同指導;充分發揮常規教研功能,加強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在課程實施中,應制定實效性研究方案,指導學生細化活動計劃,關注學生活動過程,注重活動過程資料積累,加強師生間、生生間交流與合作,授之以漁,教給探究方法,提供交流機會和展示自我平台,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6

為全面瞭解今年我市主要農副產品種植意向、生產成本及收益情況,我帶領調研組對本市農產品成本調查户2015年小麥、早、中、晚秈稻及棉花等五個品種的種植意向、生產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了預測調查。總體情況看:種植意向方面,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有所增長,棉花的播種面積有所減少。生產成本方面,小麥、水稻(早、中、晚秈稻)、棉花種植成本穩中有升。生產收益方面,小麥單產有所下降, 水稻(早、中、晚秈稻)、棉花單產穩中有增;小麥、中秈稻價格有所上升,早秈稻、晚秈稻、棉花價格小幅下降;水稻(早、中、晚秈稻)、棉花種植收益有所增加,小麥種植收益略有下降。

一、主要農副產品種植意向

受調查的62個農產品成本調查户,户均2015年耕地面積為16.29畝,比2014年增加0.28畝,增幅1.75%。2015年户均總播種面積為26.22畝,比2014年實際播種面積25.25畝增加0.97畝,增幅3.84%。

一是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有所增長。受調查的農户2015年户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20.85畝,比2014年播種面積18.95畝增加1.9 畝,增幅10.03%。其中,穀物類作物中,中秈稻户均播種面積10.25畝,與上年播種面積相比,增加0.17畝,增幅1.69%;小麥户均播種面積 6.52畝,與上年播種面積相比,增加0.85畝,增幅為14.99%。

二是棉花的播種面積有所減少。受調查的農户2015年户均播種面積為1.29畝,比2014年的實際播種面積1.97畝減少0.68畝,減幅34.52%。

二、主要農副產品生產成本

小麥、稻穀、棉花種植成本穩中有升。根據調查和預測數據,早、中、晚秈稻、小麥、棉花畝平總成本分別為971.16元、1007.09元、 1005.87元、695.10元、1965.08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分別為6.6%、3.54%、6.92%、5.39%、18.99%。

影響成本變化主要因素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物質與服務費用略有下降。雖然今年我市農資市場價格總體穩中趨降,主要體現在化肥和燃料費用上有所下降,但因今年農業氣候,赤黴病等病蟲害偏重發生,預計農户農藥開支較上年有所增加,增減相抵,早、中、晚秈稻、小麥、棉花的畝平物質與服務費用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0.44%、0.68%、 0.09%、2.17%、2.47%。

二是人工成本進一步上升。今年我市勞動日工價擬由去年的55元上調為70元,增幅27.27%,在用工天數預測與去年相同的基礎上,早、中、晚秈稻、小麥、棉花畝平人工成本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27.27%、19.53%、27.27%、28.46%、28.52%。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推動種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三是土地成本保持平穩。雖然我市土地流轉率每年都在提高,但據調查,流轉地租金標準卻沒有提高,其標準為每畝100-200元,與去年持平。據調查,今年的各項補貼政策仍會維持上年標準不變,因此,我們預測土地成本與上年持平。

三、主要農副產品生產收益

(一)種植單產

1、小麥單產有所下降。通過對農田實地調查,今年由於小麥生長後期出現了低温陰雨天氣,部分小麥生長受到了積温不夠、陽光不足的不利影響,在揚花灌漿期,恰逢長期陰雨天氣,導致小麥赤黴病頻發,千粒重下降,今年調查户小麥畝平單產在337.5公斤左右,同比減產3.78%。

2、稻穀單產穩中有增。近年來,我市水稻生產一直受乾旱困擾,而今年春季以來,雨水充沛,與去年相比,形勢略好。但今後的氣候變化不確定因素較多,產量無法準確預測,參照調查户歷年單產水平,預計今年我市稻穀單產穩中有增,按畝平早秈稻單產585公斤、中秈稻625公斤、晚秈稻535公斤,將同比穩中增產,增幅為0.87%-1.08%。

3、棉花單產穩中有增。由於棉花生產週期長,其產量受氣候影響較大,從正常年景看,我市皮棉產量一般在畝平70-80公斤之間,若今年風調雨順,預計今年棉花畝平產量在76公斤左右,同比增產2.65%。

(二)出售價格

1、小麥價格有所上升。今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仍然保持2014年水平不變,據調查,我市的小麥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但從近幾年來看,老百姓出售均價都未達到最低收購價水平, 預計今年小麥每50公斤售價111.5元,同比上漲2.47%。

2、稻穀價格止漲持穩。中秈稻作為國家重要最低收購價格的糧食品種,近幾年來,從價格走勢看,其價格一直處於上升態勢。今年國家已明確中等質量中秈稻最低收購價仍為每50公斤138元,而從近年農户實際出售價格情況看,因多種因素,價格始終無法執行到位。結合價格政策、國際糧價趨勢、實際收購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預測每50公斤早秈稻135元,中秈稻136.5元,晚秈稻139元,同比早秈稻下跌0.51%、中秈稻上漲0.1%、晚秈稻下跌 0.56%。

3、棉花價格小幅下降。從去年4月起,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生產者按市場價格出售棉花,面臨着不可預知的市場風險。從去年我市的收購價格水平看,棉籽價格基本在3元左右徘徊,按目前市場行情分析,全球供大於求的局面一時難以改觀,加之預計今年國家不會出台新的收購政策,按目前趨勢分析,棉價形勢不容樂觀。預計今年皮棉的收購價在每50公斤605元左右,同比下跌3.65%。

(三)現金收益

稻穀、棉花種植收益穩步增加、小麥種植收益略有下降。近幾年國家不斷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保障了農民糧食的銷路,還實行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等多項惠農政策,鼓勵農民種植糧食作物。與種植經濟作物相比,糧食作物雖然收益不高,但其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小,總體風險小,因此提高了農户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預計2015年,我市水稻、棉花種植畝平產值增加。現金收益每畝早秈稻1069.01元,與去年相比,增長0.8%;中秈稻1108.89 元,與去年相比,增長3.43%;晚秈稻962.78元,與去年相比,增長0.85%;棉花748.77元, 與去年相比,增長1.75%。小麥種植畝平產值減少,現金收益每畝小麥380.89元,與去年相比,下降1.83%。

四、工作建議

1、加強田間管理, 科學防治病蟲害。今年水稻、棉花生產,總體上農業氣候有利有弊,病蟲害偏重發生趨勢,為確保產量持穩增收,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和“減災就是增產”理念,搶前抓早、統籌兼顧,農技部門要切實加強墒情、病情監測,強化技術服務與指導。

2、推進綜合開發,加速一體化建設。當前我市以農户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手段比較落後,效率低下,農民靠種田致富困難。加速農村土地流轉,走集約化規模經營的路子,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有效途徑。

3、落實惠農政策,調動生產積極性。要嚴格貫徹落實糧種補貼、農機補貼和各種種糧補貼政策,建議取消對糧種補貼的品種限制,擴大補貼範圍,增加棉花等政策性補貼資金,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加強監測預警,減少農資流通環節。加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價格監測,當農資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時,應及時實施緊急價格干預措施,維護農民利益。有關部門應積極探索減少農資流通環節,降低農資終端銷售價格,減少農民投入,增加種植收益。

5、做好收購工作,加大市場管理力度。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及糧食購銷企業,要加強糧食市場調查研究工作,準確判斷糧食市場行情及糧食價格走向,適時開展新糧收購工作。糧食收購期間,各職能部門要加大對糧食的`行政執法力度,加強宣傳帶動,鼓勵農民直接到國有糧食收購部門售糧,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當前,社會經濟正處於大開放、大發展時期。綜治工作及維護社會穩定任務更加繁重。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鄉鎮維穩綜治辦的建設,對充分發揮鄉鎮維穩綜治辦的職能作用,推動平安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人長期從事基層維穩綜治工作,對此有着較為深刻的看法。

一、鄉鎮維穩綜治辦的現狀。

(一)組織建設。鄉鎮都成立了以黨委副書記兼任主任、相關成員2至3人為成員的維穩綜治辦,配備了專職副主任。專職副主任的級別高配為副科。

(二)硬件建設。鄉鎮都設有維穩綜治辦辦公室,大部分面積達到了120平方米;配備了電腦、打印機、檔案櫃、辦公桌椅、摩托車、電話等辦公設施,基本實現“十有”標準。

(三)經費保障。鄉鎮政府均能保障維穩綜治辦辦公經費,基本上是實報實銷。

(四)工作開展情況。鄉鎮維穩綜治辦能夠正常開展維穩綜治的各項工作。

二、鄉鎮維穩綜治辦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重視不夠。多數鄉鎮黨政領導認為維穩綜治辦的工作就是在家整理檔案、做做材料,將綜治考評應付過去就可以了,沒有認識到維穩綜治辦在基層維穩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維穩綜治辦的建設和工作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二)維穩綜治辦“專職不專”。

1、在現實工作中,黨委副書記兼任維穩綜治辦主任,由於事情太多,無法將大部分精力用於維穩綜治工作;

2、雖然維穩綜治辦人員配備齊全,並且專職副主任實行了副科高配,但是專職副主任是應該專職負責日常維穩綜治工作的,而現實中的專職副主任大多是鄉鎮從現有的副科幹部當中安排任職和兼職,本身對維穩綜治工作不熟悉且有其他事務需做,無法做到真正落實維穩綜治工作;

3、現實維穩綜治日常工作大部分鄉鎮均落實在司法所長身上,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機構,司法所長本身有自己的職能、工作,無法將全部精力用於維穩綜治工作。

(三)硬件設施不硬。

1、辦公地點不硬。XX縣的鄉鎮維穩綜治辦大多實行的是以司法所為依託的“三辦合一”,辦公點設在司法所,而司法所是司法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要求司法所獨立辦公,單獨懸掛司法標牌,導致維穩綜治辦處於較為尷尬的境界;

2、辦公設施不硬。很多鄉鎮維穩綜治辦的電腦、打印機、交通設施等辦公用品均為司法所的辦公用品。

(四)、經費保障沒有真正到位。大多數鄉鎮維穩綜治辦的辦公經費實行的是實報實銷,沒有列入鄉鎮年初財政預算,經費保障嚴重不足,普法宣傳、人民調解等維穩綜治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三、對基層維穩綜治辦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鄉鎮維穩綜治辦規範化建設是平安建設活動的一項內容,是加強綜治和維穩工作基層基礎建設的具體表現。基層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發展是政績,穩定也是政績"的理念,居安思危,自覺增強憂患意識。從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把鄉鎮維穩綜治辦規範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嚴格實行領導責任制,使維穩綜治辦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加大綜治經費的投入。經費投入不足,是長期制約基層維穩綜治辦建設的一個"瓶頸",必須要有充足的經費作保障,否則是難以奏效的。因此,基層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大綜治經費的投入,捨得花錢買平安。切實促進維穩綜治辦的建設和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充分調動維穩綜治幹部的積極性。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基層黨委、政府要對鄉鎮維穩綜治辦成員特別是專職副主任的定職及政治待遇問題高度重視,應明保證專職副主任確實專職,並確實落實專職副主任的副科級別,以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此外,根據基層鄉鎮分管政法綜治工作的領導和綜治辦主任及成員工作的特殊性及所承擔的責任,基層黨委政府可採取靈活的辦法,參照當地警察的津貼標準,對他們給予必要的崗位補貼。

我市學前教育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全市現有幼兒園273所(城鎮幼兒園有174所,鄉鎮幼兒園有99所),其中公辦幼兒園90所、民辦幼兒園183所(教育局審核註冊的有87所)。全市共有在園幼兒65834人,其中公辦幼兒園32116人、民辦幼兒園33718人,户籍沒有入園的有5665人。學前幼兒入園率在自治區及全國水平來説比較高,幼兒園三年規劃也走在了自治區前列。但從總體情況看,學前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學前教育的資源總量、整體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的水平還不相適應,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不相適應。

二是發展不平衡。主要是市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幼兒教育發展不均衡。無論是幼兒園的規模和數量,還是結構和質量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特別是農村幼兒教育質量亟待提高。農牧區幼兒教育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很多地方適齡幼兒無法就近入園。

三是監管體制還不規範。一方面政府部門沒有形成合力。幼教工作牽動全社會方方面面,需要教育、規劃、人事、發展改革、財政、公安等眾多部門共同參與,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幼兒園的管理沒有規範化、制度化,全市民辦幼兒園183所,未註冊就有96所。民辦幼兒園仍存在十分明顯的“保姆式”和“國小化”傾向。公辦幼兒園實行按等級收費,民辦幼兒園實行按成本收費,公辦與民辦的收費不統一,兩者之間差距較大。

四是經費投入不足。

具體建議:2011年XX市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學前教育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用3年時間全面普及鄂爾多斯籍學生15年免費教育。我市經濟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一座移民城市,人口大量湧入,這就更增加了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的緊迫性。

一是全面落實《XX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三年行動計劃新改擴建157所幼兒園,中心市區應該實現學前教育服務半徑不超過500米的規劃建設目標,要把幼兒園建設與城市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棚户區改造、工業園區、新區擴建等結合起來,要落實規劃,建設精品幼兒園。農牧區在集中的蘇木鄉鎮、鄉村都要建設標準化幼兒園。幼兒園的規劃與建設要有前瞻性。全市幼兒園佈局一定要合理,形成“條件好、入園易、離家近”的良好狀況。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政府牽頭,由主要領導掛帥,建立土地、規劃、發改、建設、教育、財政、人事、編委、民政、公安等部門為成員的領導機構,在幼兒園的規劃、選址、設計、投資、工程建設及建成後的人員安排、培訓、教學質量等方面,形成一套合理的運轉體制,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共同建設學前教育。

三是加大學前教育的投資,形成多方投資的機制。首先是政府要安排經費,將公辦幼兒園辦園經費全部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確保學前教育的經費支持。其次是引進集團化辦園的方法,把一些幼兒園租賃給有實力、品牌好的外地知名連鎖幼教機構,讓他們經營、管理。要推進名園集團化辦學。名園要通過輸出師資、管理文化等措施,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繼續鼓勵當地的企業私募基金投資幼教。民族幼兒園的建設,國家要給予更多的投資和補貼。

四是逐步探索“托幼一體”工作。要在社區宣傳早教工作,使0-5歲嬰幼兒家長及看護人員接受培訓,並在幼兒園設立0-3歲入園前保育階段看護早教工作,逐步實施0-3歲早期教育。

五是加強幼兒師資隊伍建設。要抓好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制定和完善幼教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培訓規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渠道的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網絡,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要嚴格完善並實施資格准入制度,高度重視幼兒園教師學歷及專業達標工作,堅決清退不合格教師,杜絕沒有教師資格的人員擔任幼兒園教師。

六是加強幼兒教育教學研究。倡導舉辦幼兒教育論壇,成立幼兒教育協會,為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和全市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溝通和交流,搭建一個組織平台。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7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於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餘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幹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職工5人,佔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櫃組會計2人,複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於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脱鈎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鈎後,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於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後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複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於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説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於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徵,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徵,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於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係,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於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麼,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於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也有利於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後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後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脱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後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8

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我校嚴格按照《保密法》的規定,認真貫徹落實保密工作的要求,積極深入抓好保密工作的落實,從而使我校的保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將自查自糾情況報告如下:

一、保密工作組織機構的基本情況

我校歷來高度重視保密工作,把它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設有保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略)

二、保密工作開展情況

(一)提高認識、加強宣傳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保密宣傳教育工作,積極組織全體教職工通過電視、報刊、會議等多種途徑瞭解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並積極組織教職工學習《保密法》,進一步提高全體教職工對保密工作的認識,讓全體教職工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和平建設時期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為做好我校的保密工作奠定了紮實的羣眾基礎。

(二)健全制度、落實責任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保密工作,成立了保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保密規章制度。近年來,我校先後建立健全了《涉密人員管理制度》、《涉密事件報告和查處制度》等保密工作規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辦事,確保保密工作順利開展。對在保密工作中出現的失泄密事件,按《保密法》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三)多措並舉、強化督查

我校辦公室、中國小部等部門是保密重點部門。保密工作領導小組對這些部門的保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檢查督促,防止失密、泄密。對辦公室工作人員進行定期保密工作培訓,校辦公室對於祕密文件、內部資料的傳遞、回收、註銷都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要求辦理,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規定,管理渠道暢通。加強校辦公室等辦公計算機的管理工作,加強對計算機上網檢查工作,對上網計算機進行登記造冊,摸清學校內上網計算機的總體情況,在管理上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涉密的計算機、移動硬盤等明確要求要實行物理隔離,嚴禁上國際互聯網,制定電腦安全操作規範,要求相關人員嚴格按規範操作,發現病毒及時報告,由專人處理;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全校教職工對計算機信息的管理,進一步增強了保密意識。

三、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20xx年上半年全校保密管理工作基本是好的,沒有發現涉密文件資料流失等事件。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保密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近兩年開展保密工作的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加強教職工的保密教育,提高教職工保密意識十分重要。需要不斷加強宣傳力度,增強教職工的保密意識,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要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使事前行為得到規範,堵塞可能發生的失、泄密事件,消除隱患,以確保信息安全。

(二)保密工作人員業務培訓不夠。做好保密工作還需要堅強的物質基礎作保證,除了必要的資金、設備投入外,還應加強對保密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保密人員的素質。

今年上半年以來,我校在市教育局和我校保密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保密工作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沒有出現過涉密事故。今後將繼續努力,在今後力爭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階。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9

新《企業所得税法》從20xx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税法按照“簡税制、寬税基、低税率、嚴徵管”的總體税制改革精神,對我國現行的税收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對營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税收環境,推進税制現代化建設,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及税務部門的徵收管理工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從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以來我市近10個月的執行情況看,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些納税及徵管等方面的問題亟待我們解決,下面,結合新企業所得税法在我市的執行情況,對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新企業所得税法在我市的執行和運行情況

企業所得税作為我國的主體税種之一,在組織收入,調控經濟和調節分配等方面的職能越來越突出,面對新企業所得税法的實施,我局嚴格按照上級20xx年提出的新的企業所得税徵管工作思路“分類管理,優化服務,核實税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防範避税”開展工作,首先是在一線税務人員中加強培訓輔導,通過舉辦政策培訓輔導班和每月一次的業務考試,以考促學,使其儘快掌握最新政策新規定;其次是加大税法宣傳力度,通過報紙、電視、網站及黑板報等多種媒介使廣大納税人對新税法的出台原因及主要變化有了深刻理解和認識,對納税人進行集中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廣大納税人的自覺遵從度;第三採取集中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就新修訂的企業所得税預繳表如何填寫及政策依據對納税人進行了詳細講解,並充分利用電子網絡,將預繳表以電子文本形式發送給納税人,由納税人自行填寫打印後上報税務機關,方便了納税人,節約了徵納雙方的成本;第四建立起了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跟蹤問效機制,對新税法的實施及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逐一解決或上報。通過採取以上切實有效的措施,新税法平穩過渡,目前納税人已按照新法的規定完成第三季度預繳,截止20xx年9月底,我局累計完成企業所得税112388萬元,同比增收10.13%,增收10337萬元,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採礦業、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由於價格因素的影響使企業效益大幅增加(其中採礦業完成企業所得税71913萬元,同比增長40.39%,電力、燃氣和水的生產供應業完成企業所得税2903萬元,同比增長85.26%)剔除此項因素,企業所得税收入呈現減少狀況。

二、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運行過程中,雖然國家税務總局根據基層單位反饋的問題,迅速出台了諸如《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實施企業所得税過渡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地區經營彙總納税企業所得税徵收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税預繳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使一些政策性問題及時的得到了解決,但是新企業所得税法的順利實施需要有好的徵管措施,好的徵管措施又是建立在以往徵管辦法和措施之上,新老接替必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接替過程中一些問題不可避免的會顯現出來,需要我們去認真處理和研究:

(一)税源管理問題及影響

1、企業所得税地點變更以及總部經濟導致的税源管理問題。原內資企業以獨立經濟核算的'單位為納税人,實行就地納税,而新《企業所得税法》規定,分公司應税所得要彙總到總公司進行納税,隨着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納税地點的變更,對於各地的主管税務機關來説,其納税户户籍管理和税源管理將隨之發生變化,由於新辦法對執行就地繳納的二級分支機構的具體界定標準不明確,加之總分機構所在地税務機關對税收任務個地區利益的不同考慮,使得分支機構分配預繳制度的執行出現較大彈性,另外異地分支機構設立後只需提供總機構的税務登記副本,不需要在總機構税務登記副本上添加分支機構名稱,若總機構不及時主動向總機構所在地税務機關登記備案,税務機關難以掌握其新增分支機構的情況。

2、“老企業”和“新企業”的身份認定與過渡期優惠政策的享受問題。新《企業所得税法》給予了老企業過渡期優惠政策,新企業則不能享受。原則上説,新老企業的認定以工商登記時間在20xx年3月16日之後還是之前為界限。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和改制重組的增多,企業新辦、合併與分立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複雜,難以有明確的標準。

3、小型微利企業認定的問題。新企業所得税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税率徵收企業所得税。”對小企業給予適當的税收優惠政策支持,能夠更好地發揮小企業在自主創新、吸納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利用税收政策鼓勵,支持和引導小企業的發展,但是,一些已有的非小型微利企業,為了享受低税率,採取拆分、新增法人等方式,人為進行分解、調整企業規模,將不符合規定的企業變換為符合規定的企業,給税務機關認定和管理帶來了困難。

(二)税基管理問題及影響

1、原有內、外資企業所得税在税基確認上原理相同但具體規定差異很大。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後,內外資企業的税基確認標準將會統一,但實際工作中問題的複雜性以及對政策理解程度和計算方法的不同,都可能導致出現各不相同的結果。

2、新會計準則和税法的差異較大,增加了税基確認的難度。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方法的變化對會計利潤和應納税所得產生了較大影響,企業財務會計與税收之間的差異需要進一步協調,從而增加了税務機關和納税人執行政策的難度。如新會計準則將職工福利費統一在職工薪酬中核算,同時規定應付福利費結餘,上市公司可以結餘衝減當期管理費用,非上市公司繼續按照原有規定使用,而新企業所得税法卻依舊允許提取職工福利費,與新會計準則的不吻合使企業無所適從。

3、不徵税收入界定不明確給應納税所得額計算帶來不便。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的不徵税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這一規定不區分支出性質,“不徵税”的精神未真正體現。如果納税人將不徵税收入用於與取得應税收入有關的支出,而不能按配比原則進行扣除,則必然造成對不徵税收入事實上的徵税。

4、成本費用扣除項目規定不明確,使企業惡意增加成本費用扣除項目,減少應税收入,而適當憑證概念的引入,也給日常徵管中對税前扣除項目的認定帶來較大的彈性,使税、企間存在一定的分歧,無形中放寬了税前扣除的條件。如工資薪金的扣除,新法第八條和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三十四條中都用了“合理”一詞,但“合理性”作為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在具體執行中由於理解角度和知識背景等差異很容易在徵納雙方甚至徵管機關內部形成不同的意見,另一方面對“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僱的員工”的界定亦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對於使用勞務派遣企業提供的勞務人員,企業職工應如何界定缺乏統一的徵管口徑。

5、税收優惠方面的時間認定規定模糊與相關規定不銜接,給實際工作中具體操作造成了困難。如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根據《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的通知》中,企業年度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當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在以後年度企業所得税應納所得額中結轉抵扣,抵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新法對企業以前年度結轉技術開發費未抵扣額如何過渡處理無明確規定;又如新法規定運輸工具、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由5年分別縮短為4年和3年,而是僅適用於20xx年1月1日後購買的設備還是包含以前購買的設備規定不明。

(三)徵管能力問題及影響

1、“一税兩管”經過六年多的實踐運行,導致税收徵管成本不斷增加、工作交叉、矛盾不斷、效率降低,給徵納雙方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無法體現税法的剛性,已成為當前企業所得税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雖然國家在20xx年出台了有關企業所得税管理權限的文件,但給企業在對企業所得税管理權限的選擇上留下了操作空間,企業會隨意變動註冊資本中貨幣資金的比例,選擇國、地税管理部門,另外由於國、地税兩家對企業所得税管理程度的不同,勢必會造成同類納税人因歸屬不同的税務機關管轄而出現税負“倚重倚輕”的問題。

2、所得税優惠由傳統的以區域優惠為主轉變為以產業項目優惠為主的方式,給税務機關征管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如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專用設備投資優惠、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優惠等享有優惠產業和項目的資格認定問題,由於有關法規和文件對認定部門各方的責任劃分不明確,税務機關成為了最主要的責任承擔者,而以税務機關的專業領域來看,顯然難以承擔審核和認定的能力,客觀上造成了認定責任和專業能力的失衡,必然帶來管理上的隱患和漏洞。“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認定亦存在類似問題。

3、税收徵管信息系統中所得税相關模塊升級相對滯緩,導致軟件模塊功能與所得税政策規定不同步、不銜接,無法真正實現管理與信息化同步發展。新舊税法更替,徵納雙方在短期內面臨新舊申報表的同時運用,如何及時保證更新税收徵管信息系統,對税務機關的徵管能力是一次考驗。

(四)對企業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影響

1、税率調整對收入的影響

從我市的情況看,管轄範圍內原適用33%税率,現在適用25%税率的企業約佔盈利企業的29%,其應納所得税約佔我局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税98%;原適用33%的税率,現在適用20%的優惠税率的企業約佔盈利企業的71%,其應納企業所得税佔我局年度應納企業所得税2%,新税法實施後,若以20xx年度數據為基準,不考慮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和市場變化兩因素對企業所得税收入的影響,税率變化將使企業所得税收入下降9%左右。

2、税收優惠政策和福利企業優惠政策變化對收入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對福利企業按安置殘疾人支付工資的數額進行加計扣除,不再實行全免政策,此政策的實行將增加福利企業所得税收入,以20xx年數據比較,此項變動將使企業所得税收入增加約2%左右。而其他税收優惠政策對税收收入的影響大小,則需要等到明年企業所得税彙算和減免税審批時候才能體現出來,目前無法測定,但新法對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的放寬,基本可以確定將減少企業所得税的收入。

3、扣除項目的變化對收入的影響

新企業所得税法取消計税工資扣除政策,對職工福利費、教育經費、工會費三項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列支,並且要求在支出時衝減20xx年底掛賬部分,這將對應納税所得額有比較大的影響,影響深度將有待年度所得税彙算時候才能得以測算。

三、加強企業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對策

面對以上實際徵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想確保國家税收收入穩步增長,國家税制改革順利實施,新企業所得税法落到實處,首先應當從機制上給予創新,為税收工作帶來新的血脈,其次應不斷健全制度,以新企業所得税法的實施為契機,強化並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新的企業所得税工作要求,我們認為具體來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從完善新企業所得税法規體系方面

1、完善總分支機構企業所得税計税及徵管體系。首先要細化計税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分支機構利用組織結構變化避税的監督,明確、細化對二級分支機構及二級以下分支機構做出判定的適用標準,統一各地税務機關征管口徑,同時,加強對外經營環節的管理,提高總機構對掛靠項目的財務核算的監管;其次理順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税徵管關係,對非法人分支機構進行一次清理,重新明確所得税徵管權限,以保證總機構與非法人分支機構的主管税務機關一致。

2、優化應納税所得額扣除規定。進一步完善新企業所得税法實施條例中關於不徵税收入的表述,明確企業的不徵税收入用於與取得應税收入有關的支出所形成的費用或者財產,不得扣除或者計算對應的折舊、攤銷扣除,明確工薪扣除標準,彌合新税法與新會計準則的差異,明確福利費扣除銜接方法,明確原税制下幾個税前扣除項目的過渡銜接問題。

3、加緊制訂優惠政策享受條件及審批制度。加快與新税法優惠配套的相關政策的出台,儘快明確原有優惠政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明確税收優惠審批制度,對哪些税收優惠屬於審批類、哪些屬於備案類,權限、程序如何履行,表證單書、提供資料如何確定等具體問題應系統化地重新加以明確。

4、為便於企業所得税的日常徵收管理,提高企業所得税徵收管理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避免由於國、地税徵管力度的差異造成企業税收負擔的不同,應儘快將企業所得税這一單一税種的徵收管理工作放在一個税務部門進行。

(二)從税務機關自身建設和徵收管理方面

1、加強培訓工作,嚴格規範企業所得税執法。建立縣以下基層税務管理人員定期業務培訓制度,要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鍛鍊,不斷更新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養一批企業所得税管理專業人才,提高整體管理素質,實現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執行好新企業所得税法,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抵制干預企業所得税執法的行為。逐步建立依據合法、標準明確、程序規範、易於操作的企業所得税制度體系,為依法行政提供製度保障。加強税收執法監督,深入推行税收執法責任制,加強税收執法檢查,加大執法過錯追究力度,全面規範税收執法行為。

2、進一步優化納税服務。重點是突出服務特色,創新服務措施,真正達到降低納税成本、提高納税遵從度的效果。根據企業所得税政策複雜、涉及環節多、管理難度大、税源國際化等特點,緊密結合所管轄企業的實際,在企業所得税管理的各個環節,分別採取加強和改進服務的針對性措施,一是加大企業所得税政策宣傳輔導的力度,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各項政策;二是嚴格按照規定簡化減免税、財產損失等事項的審批、審核程序,提高效率;三是進一步推行和完善電子申報,提高企業財務信息採集效率。

3、優化税源管理機制,強化税源監控。首先要建立税源管理機制,把税源管理納入税管員的職責範圍,從日常檢查、信息採集、資料核實、税源調查等方面明確税管員崗位職責,並制定統一標準的業務流程,規範税管員管好税源。其次要建立税源分析機制,準確掌握税源存量,把握税源增量,確保税源管理到位。第三要建立税源監控機制,開發税源監控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管理税源信息,使監控系統成為税管員得心應手的管理平台,利用科技力量實現數字化徵管,把税源管住、管好。

4、進一步做好日常徵管工作,加強所得税税基管理。在着重抓好規範收入確認和税前扣除兩個環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做好以下幾項日常工作:首先,税務機關應加強税收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台賬登記制度。其次,做好企業所得税核定徵收工作,合理確定核定徵收標準,保證核定徵收公平合理,並做好國税、地税核定徵收率的協調。第三,對一般税源企業,強化納税評估,結合所得税税源特點,優先選擇重點行業、特色行業、行業税負離散度較大的企業、註冊資本在一定額度以上的連續虧損的企業、納税異常企業等作為評估重點。

5、規範彙算清繳,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新企業所得税法將所得税彙算清繳延長到年度終了後5個月內,這給納税人自行計算、自行調整、自核自繳提供了更充足時間,也為税務機關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彙算清繳工作是檢驗企業所得税法實施的最好標準,在彙算清繳過程中堅持事前、事中、事後三步管理,認真規範彙算清繳工作每一步,嚴格落實各項税收優惠政策,做好法人企業彙總納税和微利企業的審核認定工作,正確界定適用税法的納税人和基本納税單位。

6、加快推進企業所得税信息化建設。要將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全部納入整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通盤考慮,優先建立彙總納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理信息全國範圍的傳遞和共享;要加快電子申報、網上申報信息系統和平台建設,實現企業所得税多元化申報;要完善綜合徵管軟件的企業所得税應用管理功能,增加彙算清繳、納税評估、涉税事項審批等管理功能;要逐步建立重點税源數據庫、數據分析預警系統等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推進企業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企業所得税管理水平。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10

20xx年5月至9月,根據區政協《關於開展我進基層聽民聲、我為發展獻良策主題調研活動的實施意見》的有關要求,民建青山湖區總支成立調研組就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召開相關企業座談會4次,問卷調查企業18家,對青山湖區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地寶網、珍愛網、百度江西營銷體驗中心等電商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和座談,研究分析了上海、北京、廣州、杭州等地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並針對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電子商務的社會價值及發展趨勢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到#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達80%以上;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佔我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以上;網絡零售額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以上。提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把電子商務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從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來看,不管是工業、農業,還是服務業,都要在電子商務領域搶先一步,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潮流。電子商務的社會價值及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子商務發展動力持續增強,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將被廣泛應用於生產、流通、消費等各領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這將促使全社會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不斷增強,有關電子商務的政策、法律、法規將不斷出台,電子商務發展動力持續增強。同時,隨着《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實施,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促使物流、信用、電子支付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更全面的展開,從而使得電子商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2、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形成經濟競爭新態勢

在綜合性電子商務網站已經佔據綜合類b2b領域絕大部分市場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在綜合網站市場之外尋求專業化細分領域的發展。電子商務正在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入的融合,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3、電子商務服務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着企業供應鏈電子商務、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帶動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圍繞電子商務服務形成的從低端技術環節到中端支撐環節再到高端應用環節的電子商務服務鏈在我國結點飽滿,一個全新視角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羣正在形成,將成為未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4、本地生活服務大行其道

近年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因更接地氣兒,更貼近區域消費羣等優勢逐步升温,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年通過網絡購買或預定本地生活服務的用户達到億,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年底,阿里巴巴在生活服務類領域建立移動產品家族,打造集團優勢,大眾點評、騰訊*等也爭相出手。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戰場將成為互聯網大佬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5、電商城鎮化突圍

隨着一二線城市網購滲透率接近飽和,電商城鎮化將成為#年的重點,三四線城市、鄉鎮等地區將成為電商渠道下沉的主戰場。阿里巴巴20億投資日日順,打通區域配送落地;京東貴陽投建綜合性物流園、發展訂單農業等舉措,都是看中了城鎮消費能力釋放後的巨大能量。誰先搶佔了三四線城市,誰將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6、物流平台逐步崛起

從電子商務市場支撐體系建設看,一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將有巨大發展,平台信息服務能力將顯著提升,同時更多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會加入物流體系建設的行列中,物流平台也會逐漸搭建,物流服務商將面臨洗牌。

二、青山湖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青山湖區加快與電商龍頭平台的合作,出台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全力推動加快全區電子商務發展,實現出口加工型企業的轉型升級。積極鼓勵、推動我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全區電子商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爆發式發展,正成為青山湖區發展新的動力源。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如下:

1、為大平台拓展大空間

目前,青山湖區正大力推進臨江商務區舊城改造,為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和載體,並憑藉區內獨特的區位優勢、物流倉儲優勢、專業市場優勢、企業實體優勢,把電商產業作為引領全區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政企互動的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併成功吸引了地寶網、百度江西營銷體驗中心等多家電子商務企業相繼落户,幫助全區7#餘家生產型企業,通過電子商務途徑,開闢銷售渠道,提升銷售業績,實現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2、借力電商新業態促進轉型升級

青山湖區舉辦電子商務講座,聘請專家對300名企業家進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幫助轄區企業掌握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積極運用電商服務平台,降低經營成本,開闢銷售渠道,促進公司發展。特別是近日,位於昌東工業區的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始投產,標誌着全省唯一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基本建成,也使青山湖轄區企業的跨境電子商務走在了全省前列。據統計,全區現有各類電商企業100餘家,年銷售額達30億元,涉及服飾、鞋業、家居、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

但是,與浙江義烏等電商發達地區相比,我區的電子商務產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子商務企業數量相對較少

浙江義烏有#多家的電子商務平台,義烏市4#名經營户、13#家企業,其中有1#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了獨立的網站,8#多家企業拿到了網上營業執照,5#多名商務門户網站的正式會員,31家制造業電子商務示範企業,90%以上的出口企業利用互聯網尋找商機。在義烏的國際商貿城中,35%的店主都擁有自己的網站或網絡商鋪。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區差距還很大。目前,我區專業電子商務企業數量不及浙江義烏的1,差距還是很明顯,在百度搜索,能夠查到的電子商務企業網站非常少,大概不過我區企業總量的千分之一。

2、電子商務手段運用少

在這次調研走訪中發現,雖有不少中小企業配備了電腦,使用互聯網處理日常生產銷售工作,但在網上交易方面,卻沒有涉及,只有少數連鎖企業有開通網上商城。有網站的企業中,多數是利用互聯網宣傳推介企業與產品,部分發布求購信息,交易依然網下完成,不離傳統模式,效率與效益都沒有質的飛躍。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網站信息過時,形同虛設。

3、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仍顯滯後

我區電子商務企業由於起步晚,規模小,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受到自身管理水平、資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相較於大企業,明顯滯後。

4、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電商方面的人才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調研組通過走訪發現,缺乏的人才主要有三類:一種是中小型電商人才,尤其是從傳統企業過渡到電子商務的企業,他們需要專業的懂電商的人才來開拓運營、推廣技術等;一種是外貿電子商務人才,既懂外貿又懂互聯網的人才缺口大;還有一種是高端的人才,類似於電商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要對整個電商運營、管理等都在行的複合型人才。

三、國內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經驗

1、重視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環境建設

加快電子商務綜合平台建設,助推現代信息化發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全方位指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如上海市,以人大會公告的形式出台了《上海市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規定》,明確了電子商務的概念,促進發展的原則,優先發展的項目,扶持與規範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作為一部政策性、宏觀性、地方性的法律規範,其更大的意義在於為相關配套支撐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據,為電子商務法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鋪平了道路,使上海市在中國城市電子商務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應用基礎完善度方面排名第一。

2、搭建公用信息平台,構建特色的產業集羣式電子商務平台

近幾年,北京圍繞着覆蓋全市的統一平台--首都公用信息平台開展電子商務建設。它由政府引導、聯合共建,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網絡資源。並在這個平台基礎上,構成提供廣泛信息服務的應用平台、構建電子商務,建設首都電子商城、安全認證體系、支付網關等,隨着不斷轉型觸網,首都製造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微笑曲線兩端。

3、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契機,重點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

杭州市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應用示範企業,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大力促進電子商務與旅遊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服務業、商貿與物流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的融合,對利用電子商務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成效顯著的企業予以優先享受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目前,杭州市電子商務已基本覆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各個產業,電子商務服務業已逐漸成為杭州市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4、以單個企業、單個產品為基礎,逐步發展電子商務產業

黑龍江齊齊哈爾,在政府扶持下,由該市北方公交集團公司與中國網庫聯合創辦中國農貿交易網,從銷售東北大米開始做起,逐步覆蓋全市農村和主要農產品,成為全國農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典型,得到國家專項發展資金的進一步扶持。

四、對我區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國家和各地發展電子商務總的指導原則是:政府推動,企業主導,行業管理,市場運作。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做好以下工作是當務之急:

1、完善政策法規環境,規範電子商務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確立切合我區實際的優先發展項目,制定扶持發展的具體措施,鼓勵我區工商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創辦電子商務企業,鼓勵大學畢業生、企業富餘人員和待崗失業人員積極從事電子商務產業。

二是加強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加緊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在全區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三是完善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結合我區實際,建立健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促進金融業與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互相支持、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政府投入對企業和社會投入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企業在電子商務投資中的主體地位。

四是研究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財税政策。本着積極穩妥推進的原則,加快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税費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商務税費管理;加大對電子商務基礎性和關鍵性領域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我區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採購要積極應用電子商務。

2、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營造環境與推廣應用相結合

一是要對全區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情況進行普查,選擇條件較好、業務需要性強的企業,通過政策鼓勵、政府扶持,開展電子商務的試點工作,通過電子商務的運用,開拓業務,壯大經營,降低成本,取得更大規模的效益,從而摸索經驗,逐步推廣應用。

二是加強政策法規、信用服務、安全認證、標準規範、在線支付、現代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營造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廣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以環境建設促進應用發展,以應用帶動環境建設。

三是完善管理體制,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應用中的主體作用,建立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促進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3、積極推介外地先進經驗,培育本地電商生態產業鏈

一是精心謀劃、巧借外腦。近年來,青山湖區的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國內先進城市相比,青山湖區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在龍頭領軍企業、重大基礎設施、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區應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及時發現、總結、宣傳、推廣新業態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邀請國內外專家為青山湖區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把脈問診、獻計獻策,使我區進一步掌握電商發展新理念,進一步釐清創新發展思路。

二是樹立我區電子商務企業的標杆典型,予以重點扶持,使之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引進電子商務門户網站,培訓本地人才,普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知識,為我區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快電子商務綜合平台建設,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條電子商務創新之路,助推現代流通業發展。充分聽取企業對轉型升級的意見和建議,梳理出問題和癥結。

4、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強交流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一是繼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推動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提高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扶持服務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建設,解決中小企業在投資、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

二是加快建設電商產業園,進一步完善電商產業園功能,加快引進電商、專業服務、物流、培訓、金融配套等八大主體功能企業,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網商集聚地,為電商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成為電商企業和網絡品牌的孵化器。

三是加強交流與合作。鼓勵我區電商企業積極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國際組織,參與省內電子商務重要規則、條約與示範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密切跟蹤研究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加強技術合作,推動市場融合,不斷提高我區電子商務的整體水平。

5、提升電子商務技術和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一是發展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裝備和軟件。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適用的電子商務應用技術,鼓勵技術創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硬件和軟件產業化進程,提高電子商務平台軟件、應用軟件、終端設備等關鍵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和裝備能力。

二是推動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網絡化、系統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轉化、諮詢服務、工程監理等服務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統計和評價體系,推動電子商務服務業健康發展。

三是加快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現代物流建設,形成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體系。充分利用鐵道、交通、民航、郵政、倉儲、商業網點等現有物流資源,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現代物流基礎設施與裝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發揮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整合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

6、加大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堅持招才引智與招才引技相結合,對企業引進電子商務高端人才,由區財政拿出專項資金補貼企業,並給予入户、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優惠政策,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二是實行訂單培養。由政府牽頭搭建產學研平台,共同研究分析電商人才供需問題,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聯盟,實行人才訂單培養機制。

三是加強實踐教學。積極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在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電商領域實驗室或研究機構,引導企業拿出部分崗位供高校學生實習鍛鍊,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調研的情況報告範文 篇11

20xx年9月,筆者與部分區人大代表,會同區農辦、建設規劃分局、環保分局、水利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我區城鄉環境整治情況,先後到全區各街道辦事處部分村居進行了座談調研,並實地察看了葭沚老城區、章安街道的三橫村、山門村、回浦村,前所街道的妥橋村、六聯村、新殿村、前所村,三甲街道的海明村、飛龍村、高閘村,洪家街道的後高橋村,下陳街道的胡田村,省道83線、洪三路的公路兩旁,海門河、椒北的百里大河等。從座談、視察瞭解的情況看,我區城鄉環境整治成效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採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

一、我區城鄉環境整治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在城鄉環境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認真實施河道疏浚和保潔、工業廢水治理和城區污水截流,並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積極推進城鄉環境一體化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區政府把環境整治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來抓,連續五年將該項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內容之一。先後投入10多億元,加大環保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投用日供氣2500噸的熱電廠、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公司、日處置危險固廢10噸的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和垃圾焚燒工程,完成了外沙路、疏港大道、楓南東路等道路建設和管線埋設,建成佔地150畝的二期垃圾填埋場。

(二)認真實施河道疏浚和保潔。一是自20xx年開始,區政府就成立了河道疏浚整治的組織機構,並下發《關於印發**市**區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規劃及實施意見的通知》,作出全面開展河道疏浚整治的決定,分年度對全區河道進行整治。20xx年至今,共完成河道砌石25.6公里,河道疏浚373.8公里。二是為改善城區水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區政府又實施了城區清水河道工程,共建4座橡膠壩。通過調控橡膠壩以提高城區河道水位,有效地攔截上游和外圍的污水。三是建立了河道長效保潔機制,組建保潔隊伍,全區有專職保潔人員150多人,投入河道保潔船隻50多艘。

(三)工農業廢水治理和城區污水截流工作明顯。一是自20xx年底開始,為了徹底整治水環境污染,區政府封堵關閉了巖頭、外沙化工園區的入河、入海23個排污口,結束了化工污水直排的歷史。二是狠抓工業廢水的整治,今年列入整治的企業883家,已完成492家整治任務。三是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中,政府也將在年內對核心區規模化家畜禽養殖場一律予以關閉。四是緊密結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改廁工作,目前,全區有8個村已完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四)以新農村建設(十百工程)為抓手,積極推進城鄉環境一體化建設。區政府為切實解決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區積極開展的“多城同創”活動為載體,以治理“亂、髒”為抓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農村深入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和鄉村康莊工程,積極推進了佈局優化、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四旁綠化、河道淨化、衞生潔化、住宅美化和服務強化工作,現在全區已建成132個整治合格村和11個全面小康示範村。一大批雜、亂、差的舊村莊變成了錯落有序的社區。三是在完善城區垃圾集中處理的基礎上,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進農村垃圾集中處理。自20xx年開始,區政府以“村村清”工程為抓手,不斷完善村一級硬件設施,投入了4l萬元,解決農村硬件設施滯後問題,垃圾中轉站初具規模,除大陳鎮外,全區各辦事處都建成了1座以上的垃圾中轉站。到20xx年底,全區共有272個行政村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點3431個,購置移動垃圾收集筒3525只,配置垃圾收集車458輛,衞生保潔人員543人,農村垃圾收集網絡基本建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區政府雖然在城鄉環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廣大人民羣眾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標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城鄉環境整治宣傳力度不夠,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雖然區政府出台了城鄉環境整治的實施方案,並列入街道年度考核。但在具體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檢查抓落實的少,下級應付上級檢查的多,經常性抓的少。據瞭解,這項工作有多個部門管,街道有三個副主任管,管理上存在體制問題,沒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概括起來有三論現象:一是難抓論。部分街道、村幹部有畏難情緒,認為當前農村垃圾集中處理工作困難重重,沒有擴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錢論。少數領導幹部認為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資金,產生“等、靠、要”的消極工作態度。三是無關論。部分羣眾衞生意識、環保意識淡簿,認為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是政府行為,與己無關。

(二)資金投入不足。一是區財政投入不足。雖然區政府在資金安排上已向新農村建設傾斜,但由於原有基礎設施薄弱,與實際需求相比資金缺口較大。二是街道財政不敢投入。由於垃圾運輸成本高,“街道中轉”環節難以正常運行。三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據瞭解,全區275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收入不足1萬元的達29個村,5萬元以下的達一半。因此,經濟困難的一些村根本無法配備衞生保潔人員。有些困難村的幹部説政府也在錦上添花,富裕村的衞生相對搞得好一點,政府有補、有獎,卻沒有真正幫助困難村走出困境。四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資金投入額度大,多數村治理環境積極性不高。

(三)環境衞生建設死角較多,工業、建築垃圾無人管理。一是環衞設施不健全。全區現有6座農村垃圾中轉站,基本上是以街道行政區域為單位進行布點,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運路程過遠,從而影響中轉站收集率。二是許多地方保潔服務範圍僅限於村莊建成區,村與村之間、道路沿線、河道水面等區域垃圾往往無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業垃圾處置不明確,特別是工業垃圾、建築垃圾、化工垃圾等處置終端沒有真正建立。有些企業就地焚燒,偷倒、亂倒垃圾,造成了空氣、環境的嚴重污染,被徵地、待開發的地塊變成為垃圾的“收容所”。四是三甲的小冶煉沒有根本解決和治理,節能減排工作進展困難;台電的5支煙囱排放的煙塵隨風灑落城區南北,據測試,二氧化硫嚴重超標。

(四)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一是污水處理不徹底。城區雖然連續幾年實施了污水截流,但**主城區核心區塊14.6公里的河道有500多個各種排污管道,特別是海門河沿線仍有多家重點單位排污嚴重,城區原有排污管網未能與污水主幹銜接,雨污合流,污水直排。工業企業治污進度相當緩慢,僅永寧河就有193家企業污水直排。區政府為加快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進度發了通知,到20xx年9月為止,還有300餘家企業未達標。二是農村改廁後,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羣眾反映葭沚城區露天糞坑已處理掉,但只建了1個公共廁所,該老城區人口和外來人口共有4萬餘人共爭1個廁所,導致糞便亂倒,直排河道。三是由於温嶺等地地質沉降,造成我區河道蓄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河水自淨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五)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鄉二元分割現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區與農村分開來。缺乏統一規劃,在資金投入、項目實施、部門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統籌兼顧,城鄉一體的整治局面沒有形成。二是存在突擊性整治,各地還沒有把環境衞生整治當成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整治工作僅停留在應付的層面上。三是長效監管力度和執法力度不夠,存在着罰款了事的'現象,且區農辦力量有限,僅靠它一家很難解決問題。

(六)公路兩旁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全區範圍內公路沿線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普遍,83線公路兩邊現象尤為典型,有損市容市貌,嚴重地影響了**作為**市主城區的形象。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整治目標。搞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任務。區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為官一方,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長期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加強水法、環保法等相關法律宣傳,努力提高市民環保意識,形成人人愛護衞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氛圍。根據我區實際情況,每年都要有治理環境衞生的目標,並逐年安排工作計劃。

(二)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突出工作重點,建立長效機制。政府要切實抓好城鄉環境的綜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鄉環境整治管理協調機構,重大問題以聯席會議的方式加以解決。有關部門應按照職責分工發揮職能作用,街道應認真負責,確保城鄉環境整治取得實效。要統籌兼顧,科學編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三)加強監管力度,依法實行整治。環保部門要加大對污染源特別是工業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對紡織、印染、砂洗、電鍍、小冶煉、農業面源等區域性污染問題,提出專項整治計劃。要明確企業垃圾處置辦法,有關部門抓緊制訂城鄉、企業、單位的環衞收費標準,避免造成收取衞生費變成亂收費,減輕財政負擔。

(四)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尤其是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當前農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進展緩慢,絕大多數農村的生活污水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達標排放,導致農村河道水質惡化。區政府應合理規劃,抓緊出台農村污水處理的方案。

城鄉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是一項艱鉅而繁重的任務,要立足當前,放眼未來,把經濟發展與環境衞生綜合整治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改善人居環境,達到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75yn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