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調查報告精選15篇

農村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調查報告精選15篇

農村調查報告1

一、 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為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歎",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 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 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台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 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説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為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農村調查報告2

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加強農村衞生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西南村始終堅持農民自願參加原則,紮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組織協調、經管監辦及醫療救助等各項制度,認真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農民的參合率達到98%左右,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種“小投入,大收益”的模式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創新和改進。

一、初步成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實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實現了農民羣眾得實惠有機統一。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級組織和幹部充分認識到了合作醫療試點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了合作醫療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確保農民身體健康,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證,為農民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羣眾通過發生在身邊的許多事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好處,關心、支持黨委政府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進一步提高。

(二)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通過對住院病人醫療費用的按比例報銷,有效地緩解了農民醫療費用負擔,尤其是重病大病,作用十分明顯。各定點醫療機構按照有關要求,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患病的農民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避免了農民羣眾因住院造成的醫療過度消費,減少了合作醫療基金的流失和浪費。

(三)激活了農民醫療需求。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全村醫療機構住院人數和住院費用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農民羣眾逐步認識到了合作醫療的重要作用,對醫療需求越來越大,逐漸走出了“小病不治、大病硬抗”的認識誤區,杜絕了“小病養成大病、大病造成死亡”現象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

(一)報銷範圍窄,農民受益面小。對於一些常用的藥品和常規手術政府是給貼的,但是一些是不給予補貼,還有另外一部分是補貼的,而且報銷必須在制定的門診,所以報銷受到極大的限制。

(二)定點醫院收費高,農民利益受損.許多調查農户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鄉村醫生那隻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農民説,大醫院的牀位

費太貴,睡不起,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外出打工人員享受極不方便.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才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後,患病就醫時常常陷入兩難困境:直接在外地就醫,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心有不甘;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調查中已經發現部分農民由於打算外出,表示不再繼續加.

(四)鄉鎮衞生院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現在鄉鎮衞生院醫療條件有所改善,但部分鄉鎮衞生院基礎設施落後,設備老化陳舊,人才匱乏,難以提供更高層次的醫療技術服務,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羣眾日益提高的醫療衞生服務需求。

(五)競爭激烈,藥品價格仍偏高。雖然現在各新農合定點醫院藥品價格有明顯下降,但由於進貨渠道、管理機制、運營成本等限制,農合定點醫院藥價跟私營藥店相比,仍偏高。

三、幾點思考

(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支持和補助是關鍵。從本質上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屬於社會範疇,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從公平角度出發,政府理應利用轉移支付手段,加大對農村衞生事業的支持,同時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從投資回報看,廣大農民保持健康向上的身體素質,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離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難以維繫和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持續發展的趨勢。籌資水平上的懸殊導致了保障能力上的明顯差距,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實際的保障需求。因此,要在以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和政府資金支持為主的基礎上,探索科學、合理、多元化的籌資機制。可採用社會捐贈等形式,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提高保障金額。

(三)要堅持“鞏固、完善、監管”的方針,提高運轉質量。要不斷完善修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探索籌資管理成本更低、補償結構更合理、羣眾更方便的保障辦法,重點是科學劃定補償比例,使辦法更易操作,讓羣眾最大受益,鞏固農民羣眾參合率和受益面,讓更多的羣眾得到實惠;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強化鄉鎮合管機構及定點醫療機構的職能落實,確保資金運行安全,保障人民羣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四)要充分利用好上級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加大對農村衞生建設投入為契機,積極爭取衞生三項建設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鄉鎮衞生院的硬、軟件設施,提高其服務功能,為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運行創造條件。加快合作醫療管理信息化網絡建設。加大對合作醫療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嚴謹、服務周到的合作醫療從業隊伍。

四、幾點建議

(一)改進方式,鞏固和擴大參合隊伍。鞏固和提高參合率,是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長期堅持下去的關鍵。為此,要把提高參合率作為該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注重做好已參合對象的穩定和鞏固工作,採取一切有效辦法把尚未參合的對象,尤其是那些對參合持態度消極的特殊羣體動員進來。經過近年來的宣傳和實踐,大多數羣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有認識並認可,今後的發動方式應轉到提升服務質量、為農民參合創造方便、增強吸引力上來,始終把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繼續加大對基層衞生院建設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我縣基層醫療衞生條件,配備基本醫療設施,加大對現有醫務人員的培訓,建立人才引進機制,不斷滿足農民羣眾的就近醫療保健的需求。

(三)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補償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建立健全科學、快捷、長效的籌資、繳費、報銷制度。在保證基金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提高基金使用率、補償比例和大病救助水平,想方設法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

(四)加大醫療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現在私營門診和藥店林立,他們以低藥價吸引了許多羣眾,但有些門診和藥店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明,用藥效果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有關部門應依法查處非法行醫,規範醫療秩序,淨化醫療市場,保障羣眾就醫用藥安全,為新農合的實施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

(五)各級政府和新農合相關管理部門,要採取多渠道、全方位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傳揚新農合制度的優越性,公示大額補償的病例,邀請受益患者在村莊、社區、會議等場合現場介紹參合的好處,讓人民羣眾切身感受到新農合是惠及萬民的好政策,自覺、主動的參合。

在當前進村入户的籌資模式下,籌資成本很高,應積極探索便捷並行之有效的新的籌資模式: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可採取與農民簽訂“代扣代繳”協議的辦法,由金融機構通過農民的糧補賬户代扣代繳參合基金,減輕基層負擔,節約管理成本。也可嘗試自今年起,凡在規定時間參合的,從其30元自籌基金中拿出10元,打入其家庭門診賬户,以獎代補,擴大參合受益面,激發羣眾參合熱情,促進收繳統籌基金儘快完成任務。

(六)要激發農民參合熱情,取得他們的信任,就必須順應他們的心願,堅持“與時俱進,科學管理,方便羣眾,務實高效”的理念。一要進一步調整及完善現行《實施方案》,增加門診統籌基金,方便門診就醫補償。二要提高在縣、鄉住院醫療費的補償比例,鼓勵參合患者在基層醫院就醫。三要在縣內定點醫院全部實行即時結報、兑付補償制度。四要增加新農合招標用藥名錄,儘量減少不能報銷的藥品,並提高中草藥報銷補償標準,相對提高藥費補償比例。五要全面開通新農合互聯網信息平台(含村衞生室都聯網),核准並錄入參合人信息,並給參合農民辦理IC卡,使參合患者能夠持卡隨地就醫,及時結報補償。六要對經常就醫的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特)大病給予政策傾斜,在一年內多次住院不再重收“門檻費”。七要對意外傷害所產生的醫療費,應採取區分性質,分別對待,應補償的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農村調查報告3

家在農村的我,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後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着,如今看着家鄉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於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於農村中國小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着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x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於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於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於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為中國小,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設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並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着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並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願望,以至於農村學生大量湧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國小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裏——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國小,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佔地10餘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着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後,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為石佛寺聯辦國小,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鋭減至50多人,這塊10餘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幹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裏,數十里。於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後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展為擁有中國小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模的學校,並仍處於擴招狀態。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於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瞭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儘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湧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國小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國小蓬勃發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瞭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後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於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於其自身毫無利害衝突,以至於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後,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週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鎮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於“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於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鈎,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於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於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説,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嚮往,於是在為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後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為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於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説,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而對於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説,他們往往又承受着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為國家培養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於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上的宿命。

於是,在我所處的地區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着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佔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為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麼得讓人心寒也是多麼的難得和偉大。

農村調查報告4

一、背景:

中國是農業大國,更是一向重視農村的發展,重視農民問題。國家對農村發展建設的力度加強為小額信貸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的廣闊的市場。在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從1994年開始試驗,20xx年全面實行並推廣小額信貸。近年來,“三農”問題的一直被國家重點關注,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解決“三農”問題。而農村的大力發展,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農民的扶貧以及農民創收渠道的擴充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小額信貸不僅可以解決農村金融問題,同樣可以支持農村的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二、農村小額貸款的現狀:

農村商業銀行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為農户自主創業,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提供資金保障,解決了部分農民“貸款難”問題,在支持農村經濟和農户個體業主經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小額農貸由於具有靈活、方便、快捷的特點,自推出後,受到了農户、村組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稱讚,也得到了各方的滿意,取得了多贏的效果,滿足了較大部分農民合理的貸款需求。小額農貸款的推出,使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門檻降低,為很多信譽良好但無擔保抵押措施的農户打開了融資的大門,有效地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的情況,成為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生產、開拓市場、增加收入的助推器,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廣大農户脱貧致富創造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本積累。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仍然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管理機制的不成熟,利率偏低,缺乏良好的風險評估方法,貸款種類單一,額度小,期限短以及資金供需矛盾大等。這些都阻礙着農村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進而阻礙着農村金融的發展。

三、農村小額貸款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流轉問題:

由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部分農户和個體業主未能按約還貸,給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流轉造成很大的困難。

1、客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首先,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是基於農户信用發放的貸款,貸款本身從借款人方面就潛在着“信用風險”,一個人誠信度的高低與其道德修養是密切相關的,而道德標準是一個無形的東西不能對其準確的實行量化,所以信貸員要準確的把握成千上萬農户的誠信度就是一項異常艱鉅的工作;其次,農户貸款的用途主要是用於種植、養殖業和家庭手工作坊產業的投入以及消費性貸款,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存在着較大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農户個體業主及小型企業生產的產品科技附加值低,管理機制不健全、相互間競爭無序,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這種風險將直接轉化為信貸風險。

2、主觀原因形成的風險:

(1)、 貸前調查流於形式

農村商業銀行信貸人力有限,有的網點甚至主任兼信貸員,要對轄區內成百上千農户做詳盡瞭解,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對農户經濟檔案的建立(年審)、信用等級的評定,這些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要求相對集中的專項工作,一些信貸員就不得不求助於村、組幹部,甚至是不太瞭解轄內農户的內勤人員。由於村、組幹部及內勤人員的參與,個人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人情因素、有的甚至憑空猜想等情形大量存在,這就造成了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不統一,給農户小額信用貸款貸款額度核定帶來了不準確性。此外,農户信用等級評定方法本身也缺乏系統性、連續性,存在“一評定終身”、“一定永益”的現象,動態管理、時時監測缺位,信用評定手段、方式也不盡科學。

(2)、貸款審查存在漏洞

由於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實行“憑證發放、隨用隨貸、額度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其發放大多由臨櫃人員辦理,在辦理貸款時嚴格堅持“兩證”、“三見面”的原則,而臨櫃人員對其貸款用途的真實性是無法加以嚴格的考查的.,這就造成有些農户亂報貸款用途,而貸款後轉借他人,形成頂名貸款;另一些借款人貸款根本沒用於其正常的家庭生產、生活等,而是用於個人的不正常消費支出(比如賭博等),造成貸款到期不能按時歸還,最終形成貸款風險。

(3)、貸後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

貸後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降低貸款風險,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農村商業銀行應加強貸後檢查工作。但“重發放,輕管理”的經營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貸員腦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一方面,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對象廣、額度小、分佈散、行業雜、所以工作量相對較大,而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工作人員有限,這就削弱了對農户小額貸款的監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貸員有“重企業,輕農户”的思想意識,認為貸後管理只適應於大額貸款,對小額農貸不適用。有的信貸員甚至認為農户貸款金額小,形成貸款風險每户不過幾萬餘元。再加上有些農户貸款後外出經營(有的甚至舉家外出),多年不歸,下落不明,這是造成農户小額信用貸款風險的一大重要原因。

(4)、部分信貸人員素質低,人為形成信貸風險

由於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從建檔、評級、授信、發證、到最後放款都是人為操作,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員相對不足,所以有些信貸人員利用人手不足、審查不嚴、操作上不規範等漏洞,搞人情貸款,自批自用貸款,假冒貸款,有的甚至給客户出主意化整為零,一户多證或一户多貸,形成實質上的“壘大户”,最終誘發貸款風險。

(二)貸款困難問題:

(1)、社會信用環境不佳,誠信度不高。一些農户受欠貸大户的影響,還貸時相互看齊的跟風心理也是信譽下降的重要原因。

(2)、自借他用,私借公用借款多,債務難以落實,影響信用社放貸的積極性。

(3)、擔保抵押跟不上貸款需求,造成貸款困難。

(4)、貸款抵押物評估手續繁瑣,評估登記費用過高。

四、對策與建議:

(一)、對農户信用等級實行動態管理和合理限額。

(二)、糾正認識偏差,防止短期行為。

(三)、加強貸款管理,落實好“三查”制度。

(四)、動員廣大羣眾,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五)、簡化手續,減少評估登記費用,減輕農民羣眾的經濟負擔。

(六)、加強信貸員隊伍建設。這是確保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七)、建立健全信貸機制。

農村小額貸款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着重要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開闢了新道路,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對社會和諧發展有着促進作用。

農村調查報告5

一、基本概況

我鎮轄2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25037户,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3990人,勞動力36877人,耕地面積95443畝,國內生產總值77729萬元,其中:一產21851萬元,財政總收入4833萬元。我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從人口構成來看,全鎮農業人口占71%以上;從經濟構成來看,全鎮GDP的28%來自第一產業。

五里村轄8個村民小組,534户,人口1915人,勞動力938人,區域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600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12萬元;新民村轄12個村民小組,1033户,人口3298人,勞動力1961人,區域面積5500畝,其中耕地面積4393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20.2萬元。

二、取得成績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鎮用全新的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探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措施,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我鎮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是發揮能人效應,帶動農民增收;二是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提升生產能力,推動農民增收;四是推進項目建設,拉動農民增收;五是搞好兩權改革(林權和泵站經營權改革),促動農民增收。

從對五里、新民2個村的調查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惠農政策執行良好。通過各種媒體、幹部宣傳,農户對黨的惠農政策達到了家喻户曉,並且執行情況良好,如:涉農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免交學雜費等,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2、村容整治初見成效。對境內12條縣鎮主河道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保潔人員簽定協議30份。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添置2台垃圾運輸車,新建垃圾房15個、垃圾池253個,改造垃圾池338個,整治河塘125條,長度138.7公里,疏浚土方58萬方。衞生廁所比重有所上升,五里、新民村分別達84%、87%。

3、基礎設施得到完善。五里、新民村有線電視入户率分別達72%、87%,程控電話普及率分別達85%、90%,新民村自來水入户率達93%。實施通達工程後,鎮村硬質化道路進一步延伸,達到了村村通。中心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新民村中心村建設成效顯著,該村以開展“三村聯創”為載體,繼續完善中心村的服務、輻射功能。以村部為中心,按中心村莊建設規劃,凍結建設用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村莊的服務功能。目前,中心村莊入户達510户,自來水受益人口達1800多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户率分別達95%和96%。加快道路升級改造,實現道路硬質化。共鋪設道路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8公里。村內建有水廠、幼兒園、老年活動室、衞生室等公益性設施,電力設施配套齊全。

4、基層民主建設加強。堅持依法治村,切實加強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工作,實行民主選舉,搞好民主理財,強化民主監督,進行民主決策。實施“四個一工程”,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決策權,不斷增強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從而改善了黨羣、幹羣之間的'關係,得到了羣眾的認可和上級的肯定,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

5、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結合“四五”普法等工作,着重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採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淺出,做到家喻户曉,進一步提高廣大幹羣的法制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無集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無安全事故,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肯定和表揚,為打造平安範水、和諧範水貢獻了力量。

農村調查報告6

近年來,我國城市環境日益改善,農村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各種污染不僅威脅到了農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終影響到城市人口。現將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做如下報告:

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各類污染。

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的開發程度深,化肥、農藥的施用成為提高土地產出的重要途徑,加之化肥、農藥使用量大的蔬菜生產發展迅猛,使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最大的國家。這兩類污染在很多地區還直接破壞農業相關生態系統,對魚類、兩棲類、水禽、獸類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

二、由於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後產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污染物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以及具體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邊環境中,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每年產生的約為1.5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產生的超過3000萬噸的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然而,在我國農村現代化進程發展較快的地區,這種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環境管理落後於經濟和城鎮化發展水平的現象並沒有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對人羣健康的威脅卻在與日俱增。

三、鄉鎮企業佈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

受農村自然經濟的深刻影響,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徵、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村村點火、户户冒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難,還導致污染危害直接影響到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目前,我國鄉鎮企業廢水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佔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鄉鎮企業佈局不合理,污染物處理率也顯著低於工業污染物平均處理率。

由於我國農村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環境污染不僅將迅速“小污”變“大污”,而且已經“小污”成“大害”,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羣體的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當採取如下措施:

1、加強環境立法,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明確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

2、 政府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城鄉分治使城市和農村間存在着嚴重的不公平現象。主要指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上嚴重不協調。長期以來,國家把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而農村從財政渠道卻幾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能力建設資金,也難以申請到用於專項治理的排污費。

3、強化扶持力度,建立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政府應對農村和規模以上的企業污染治理,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如排污費返還使用,規模以上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可以申請用財政資金對貸款貼息等。

4、探索科學的治理模式,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效率。農村的生活污染、鄉鎮企業污染以及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染,不同於城市、工業企業的污染,不能簡單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創新,以適應農村環境污染的治理,進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農村調查報告7

我作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員入駐。駐鄉後,通過走村入户,和鄉村幹部、村民座談交流,大體瞭解了當地“三農”現狀;在調查瞭解鄉村基本情況的同時,試着尋找發展上鄭鄉農村經濟的亮點、思考如何改變山區貧困面貌、引導農民脱貧致富的途徑。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積只有0.17畝,旱地0.23畝;全鄉近一半人口離鄉外出務工,村裏留住的多是老弱婦幼。全鄉無工業和商業企業,無文化娛樂場所,全鄉只有一所醫院和一所中國小校。村民以種植業為主,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種植柑桔、枇杷、楊梅等水果。糧食和經濟作物多數是自種自給,農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全鄉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屬於欠發達地區。全鄉有59個自然村,其中有10餘個自然村計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嶺之中,居住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上鄭鄉的農民羣眾脱貧致富的願望強烈。

造成經濟發展緩慢,羣眾生活依然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羣眾的生存環境和生產條件較為惡劣、耕地面積小耕作水平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庫區水資源保護限制較多、教育科技文化衞生等社會公共事業投入嚴重滯後、農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綜合素質不高等。

為了改變落後面貌,振興農村經濟,黨委和政府多年來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條發展農村經濟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實施三個建設項目,一是修通聖堂村至富山鄉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農民羣眾受益於公路交通帶來的便捷,改善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觀資源,開發等旅遊景點;三是對橫貫全鄉30多公里長的實施五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電開發資源。以上項目一旦完成,將極大地改變面貌,為振興和壯大農村和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脱貧致富起到積極的作用。

經過前一階段的調研,根據的資源、條件和實際情況,本人認為發展農村和農業經濟除了鄉黨委政府已經作出的部署以外,還應從一下幾方面作重點考慮:

第一,改變種植業結構,走一條效益型農業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種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較好的經濟作物,並使之產業化,讓農民從只種植水稻和番薯等糧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來,改變傳統的種植業結構和跳出自種自給小農經濟思想束搏,走一條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現代農業的路子,使農民從根本上脱貧致富。

一、種植蔬菜

地處山區、遠離城市,轄區內無排污企業,空氣、土壤、水質無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鄭鄉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種植是非常適合的。由於耕地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種植一些投資少、週期短、效益高的品種,如茄子、蒲瓜、西紅柿、黃瓜等蔬菜,將會比單純種植水稻、番薯、小麥等糧食作物帶來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農户不願意放棄種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後的大片拋荒的地裏種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黃瓜、西紅柿、太空土豆、蒲瓜等。這些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穫,不影響水稻種植。種植茄子,畝產可達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發出售,即可獲得每畝6000元的收入;種植太空土豆,畝產2500公斤左右,批發出售價每公斤1元,每畝可獲得收入2500元,種植土豆成本較低。上鄭鄉共有水田2327畝,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節,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種植蔬菜,全鄉就有幾百萬元的新增收入。

二、種植竹筍

在山坡和旱地上種植竹筍,在臨安等地的山區已有成功經驗,那裏的農户家家種植竹筍,收益很好。竹筍生長在無污染的山地,是公認的綠色食品。竹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是城鄉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種植竹筍投資少,技術難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筍,畝產每年可達3000公斤左右,按市場批發出售價每公斤3元計算,每畝筍地可帶來9000元左右收入。上鄭鄉共有旱地2669畝,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種植竹筍,全年可為全鄉農户增加700多萬元收入。

第二,科學種植,管理好現有果樹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種植枇杷、柑桔、楊梅等水果,據統計全鄉共有果樹地3500畝以上,但都處於粗放型種植,平時很少管理。因此,水果產量不高、品質不佳。遇大年,水果價格低,許多都爛在樹上;遇小年,基本上沒有產量。農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許多農户種植的水果處於自產自給狀況。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農户尚未掌握果樹的科學種植和管理技術,以及對農户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和營銷渠道不暢。因此,應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組織起來,在水果的種植品種、果樹管理、病蟲害防治、水果銷售上予以指導和幫助,把零散的種植形式形成集約化的規模型生產經營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種植產業化。實施品牌戰略,形成以銷促產、以品牌抓質量、以品質贏得市場,從而遞增收益的良性循環。

第三,開發禽畜養殖業,促進生態農業發展

隨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食物上對禽畜肉類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據有關資料統計,我省每年雞鴨等禽類消費量在2億隻以上,每年從外省調入的禽類約8000萬隻;每年從外省調入的豬牛羊等畜類數量也相當可觀。可見,在欠發達地區的山區實施禽畜養殖有着廣闊的市場支撐。養殖禽畜也將有效地利用山坡雜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並且禽畜糞便用於肥田,減少化肥用量,保護土質和環境;種植的蔬菜殘葉、瓜藤枝葉又可作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態循環。因此,利用好山區資源、發展禽畜養殖業,這對於農民羣眾增收無疑是一條路子。

經瞭解,各村村民對養殖禽畜積極性都很高,但實際情況是每户都只養了一兩頭豬、幾隻雞而已,自養自食,遠沒有形成商品規模實施產業化經營。養殖業長年形不成規模,過不了產業化這個坎的主要原因是啟動資金缺乏和擔心銷路。

解決啟動資金缺乏,歸根結底是政府部門、金融部門、科技和農業等部門對欠發達農村脱貧致富要有緊迫感、使命感,並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實施優惠貸款措施,凡是有意從事禽畜養殖、啟動資金缺乏的農户各級各部門都應網開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時,出台政策,採取鼓勵鄉鎮事業單位人員投資與農户合作興辦禽畜養殖業、積極招商引資等措施。

養殖專業户擔心的銷路問題,可以採取成立專業合作社或公司進行統一銷售、和當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公司、企業建立穩定的供銷關係、以及利用網上銷售等辦法解決,以減少養殖户銷售信息不靈、擔心銷不出去的後顧之憂。

建議鄉政府相關部門對全鄉各村重點養殖禽畜的種類、品種、規模、目標、資金籌措等方面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針對各村優勢、養殖條件和地理環境確定合適的養殖種類,選取優良品種,發展雞鴨鵝豬羊牛等禽畜養殖業。

第四,開辦無污染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俗話説“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在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時,應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正如經濟學家舒爾茨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所説的:“一個國家如果以傳統農業為指導,那麼這個國家是個貧窮的國家;一個家庭經濟收入依靠傳統農業,那麼這個家庭充其量只能解決温飽問題”。因此,在考慮如何將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農業的同時,也應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由於到遠離縣城,工業原材料、輔件、標準件採購供應不便和庫區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於興建工業企業,但是考慮到本地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種植、養殖業的逐步興起,可以興辦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譬如,竹製品加工企業和蔬菜、禽畜肉品類深加工企業。

就目前的情況和條件,可以先從豐富的毛竹資源上做文章。上鄭鄉現有山林地十萬餘畝,其中毛竹林地1.1萬畝,有着豐富的毛竹資源,今後還可以進一步擴大毛竹林的種植。現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為了提高毛竹資源的附加值,必須對其進行深加工。毛竹是製作傢俱、茶具、工藝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興建竹製品加工企業,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場需求的竹製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資源、不污染環境,又能解決剩餘勞力,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進駐上鄭鄉後在不長的時間裏經過調研的一些粗淺的想法,要振興上鄭鄉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以上觀點和舉措可以説是掛一漏萬,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還是要依靠當地鄉村組織和領導與廣大農民羣眾一起同心協力、統籌規劃,採取有效措施,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各項工作,努力把上鄭鄉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小康、環境優美的新農村。

農村調查報告8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區域性環境建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我縣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開始步入擴張、裂變、規模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環境建設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日,縣督考辦組織力量,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硬環境建設亟需加強。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電力、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着農村礦業的興起和農業特色產業的壯大,水、電等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企業生產經營幹擾因素亟需排除。一是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干擾。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化環境的政策和措施,並要求各部門按照縣有關要求為企業和外商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但個別行政執法部門自身利益、個人利益至上,不顧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報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有苦難言。二是來自企業周圍村民的干擾。企業周圍部分羣眾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觀念、發展觀念、法制觀念。在企業徵山、佔地過程中漫天要價,百般刁難;在修路、架電過程中以種種不正當理由,人為設置障礙;個別村痞村霸無事生非,敲詐勒索,蠱惑羣眾,製造事端。三是來自行業不正當競爭的干擾。我縣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鐵選等行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競相壓價、以大欺孝以熟欺生等現象。同時有少部分業户只顧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攙假,致使品牌受損,影響行業發展。

(三)鄉鎮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亟需更新。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為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沒有現實“資源優勢”的榆樹林子鎮、台頭山鄉,卻能立足鄉情,主動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扶持,強服務,建市場,搞外聯,使蔬菜產業成為富民立鄉的主導產業。這説明部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努力不夠,發展觀念不新不活。

(四)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亟需維護。今年以來,我縣農村連續發生多批進京、赴盛到市集體訪和單户訪。大量的信訪案件分散了各級領導抓發展的精力,也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農村礦業的發展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使企業開工緩慢,不能如期投產達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矗

(二)轉變幹羣思想觀念,在人文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要對幹部羣眾持之以恆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重點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羣眾樹立和強化四種意識。一是開放意識。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項目、靠開放,要教育幹部羣眾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資源發展觀,強化“零資源經濟”的發展觀,樹立大開放意識。二是大局意識。教育引導幹部羣眾增強全局意識,轉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三是法制意識。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羣眾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維護正當權益。四是進取意識。引導幹部羣眾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培樹發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務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羣眾、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户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範,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信息發佈機制,為羣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三是實施陽光工程。紮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四是加強行風建設。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羣眾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四)建立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在穩定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以預防為主,加大調處力度。要充分發揮信訪網絡的作用,常排查,勤調處。同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要預先考慮信訪因素,一旦發生矛盾,能夠及時就地解決。二是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格局。對信訪工作,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善於調動副職及一般幹部共同抓。三是加強幹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各級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設規範化機關,提高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工作偏差,維護羣眾利益。四是規範信訪程序,堅持依法治訪。加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教育羣眾依法信訪。對於有理訪,要依法引導,妥善解決;對於無理訪及信訪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行為,堅決嚴厲打擊,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規範化。五是加強羣眾思想教育,引導羣眾支持黨委政府工作。教育羣眾既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又要依法規範自身言行。對羣眾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羣眾講明道理,取得他們對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羣眾中創造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強大氛圍。

農村調查報告9

近年來,隨着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出現大量剩餘,並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為了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和地方經濟社會的影響,本人走訪了兩個村,並選擇了100户有勞動力轉移的農户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對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明顯,但對農業生產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且社會問題較為突出,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及特點

某某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截至20xx年末,全鎮耕地面積2938公頃,佔全鎮總面積的30.2%;農業人口5.8萬人。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如下六大特點:

一是從轉移人數看,總數較為穩定。20xx年至20xx年,某某鎮分別轉移農村勞動力1.7萬人、1.81萬人、1.80萬人、1.73萬人和1.75萬人,分別佔當年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3%、48.1%、48%、47.5%和47.8%,從總量和佔比來看,變化都不大。臨時性外出務工人員減少,長期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勞動力轉移隊伍相對較為穩定。從100户的調查結果看,20xx年轉移的203名勞動力中,常年在外務工(一年以上)的佔99%,臨時性在外務工的僅5人。

二是從轉移渠道看,無序外出偏多。近幾年來,政府實施農民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旨在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但受各方面條件制約,不能充分滿足龐大的勞動力輸出需求,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親友幫帶和自闖為主,有組織的外出務工比例不高。20xx年,全鎮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通過勞務機構介紹的僅佔11.6%,親友幫帶的佔42.2%,自闖的佔41.8%,其他形式的佔4.4%。

三是從產業分佈看,以二、三產業為主。經統計,20xx年,全鎮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進入一、二、三產業的分別佔0.9%、56.1%和43.0%。

四是從轉移流向看,以東部沿海為主。20xx年,某某鎮轉移的1.75萬農村勞動力中,省內、省外和境外的比例分別為21.3%、78.6和0.1%,到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佔76.9%,到西部和其他地區僅佔1.7%。東部沿海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對勞動力的強大需求,西部開發大戰略的實施也對內陸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機會,從發展趨勢看,東部沿海和西部地區仍將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集中地。

五是從年齡結構看,以青壯年為主。20xx年,某某鎮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中18歲以下、18—35歲、35歲以上的比例分別為7.5%、67.8%和24.7%。而從調查結果看,203名轉移勞動力中,沒有18歲以下的外出務工人員,94%的為青壯

年,農村勞動力轉移以青壯年勞動力居多。

六是從文化程度看,以初高中為主。20xx年,某某鎮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中,國小以下文化、國中、高中、大專以上文化的分別佔13.1%、70.5%、15.6%和0.8%。入户調查的203名農村轉移勞動力中,國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別為48.7%、38.8%。

二、勞動力轉移對當地經濟社會的主要影響

(一)正面影響:

1、轉移就業,帶動了農民收入增加。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的轉移,不僅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再就業問題,也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據統計,近5年來,某某鎮每年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勞務收入總額均在2.5億元以上。據對100户樣本家庭的調查,20xx年外出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14127元,是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倍以上。另一方面,增加了留守農民的生產收入。由於農村人多地少,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進步,國家惠農政策出台後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外出務工人員閒臵的土地一般都會被留守農民耕種。調查的100户樣本家庭中有36户對耕地採取“轉包給他人”的方式進行耕種。

2、返鄉創業,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既是一種謀生手段,也是一個財富積累和技術學習的過程,部分外出務工者在打下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擁有一定管理或技術水平後,嘗試回鄉自主創業。據鎮勞動保障部門統計,截至20xx年末,全鎮返鄉創業成功的`有86人,興辦企業37家,解決了1900人的就業問題,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如某某鎮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趙某,九十年代初到深圳打工,20xx年返鄉創業,利用自己在打工期間學習的技術和管理知識,投資300萬元成立化工有限公司,20xx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00萬元,上繳税金42萬元。由於產品科技含量高、污染少、效益好,得到鎮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xx年公司再投資200萬元建設二期生產線,計劃在5年內實現產值過5千萬,上繳税金上150萬元的目標。

3、開闊視野,促進了農民觀念轉變。由於農村剩餘勞動力一般都流向沿海經濟發達城市,農民工在打工創業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思想觀念也得到一定的轉變。據調查中一位村支書反映,以前基層選舉很多村民都不願參加,即使參加也是隨便投票,現在換屆選舉時有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特意趕回來參與投票,農民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大為提高。此外,在維權意識、經濟效益觀念、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等方面,現在的農民相比過去都明顯增強。思想觀念的積極轉變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負面影響:

1、造成土地實際利用率下降。從總體上看,農村勞動力轉移後耕地面積並未明顯減少,但農村土地的實際利用率有所下降。一方面,部分面積小、位臵偏、灌溉不便的劣質田被荒蕪,荒蕪比例低的村有1%,高的達4%,被拋荒的主要是不便耕種的劣質田。另一方面,粗放式經營使部分耕地實際上處於半荒蕪狀態。由於外出務工家庭的耕地大部分由家中留守的老人耕種,而部分家中留守老人體力不足、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導致農業生產先進技術應用不廣,糧食單產水平得不到提高,並且多為單季播種,耕地處於一種實際上的半荒蕪狀態。據對100户樣本家庭調查顯示,61%的耕地由家中留守人員耕種,雙季稻的播種比例在75%左右。

2、延緩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由於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和文化水平稍高者大部分外出務工,懂經營會生產的農業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大部分留守農民只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不能形成,農產品科技含量得不到提高,產業結構升級不快。據統計,近兩年來某某鎮農民糧食收入佔農產品收入的比例均在65%左右,與該鎮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不無關係。

3、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老化是一個影響農業生產的關鍵性因素,特別是水庫、塘壩和灌溉溝渠損毀嚴重,灌溉功能受到很大影響。近幾年來國家加強社會。

農村調查報告10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提出了很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政策,此刻的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農村的環境問題卻越來越多,深刻影響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環境問題讓農村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到底農村的環境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們究竟要怎樣對待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農委於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網民意調查一欄裏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了常州市農村環境問題的調查,汲取廣大人民羣眾的意見,以針對今後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調查問題分析:

1、農民的環境知識缺乏

人們對環境知識的認知程度是決定他的環境意識是否高尚的基礎。如果環境知識缺乏。不明白如何保護環境。那麼他的環境意識必然不會高尚。在調查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調查我市村民的環境意識。

(1)對相關的環境紀念日的認知程度,目前已經確立的環保紀念日有10多個,我們選取與農民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三個環保紀念日作為調查項目:“世界環境紀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樹節”(3月12日)。被調查村民中,對上述紀念日不明白的人數分別佔36.59%、17.07%和46.34%,這説明多數村民對環保紀念日不太瞭解。此外,村民對環保紀念日的瞭解程度還與受教育程度相關。對上述紀念日回答不正確或不明白的人數中,國小及文盲所佔的比例分別為49.5%、48.8%和69.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分別只有15.1%、14.9%和7.3%。在調查中發現,村民中能正確回答“植樹節”的人數明顯多於其它三個環保紀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確的村民中多數人也表示明白有植樹節,而對其它二個環保紀念日,多數村民表示不清楚有這些節日。這是因為每年植樹節時在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機關、團體、學校都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在其它環保紀念日時幾乎沒有任何活動。

(2)對“工業三廢”及其危害的認知程度。工業三廢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如果超標排放就會污染環境。而且在環境中還會發生物理的和化學的變化而產生新的污染物。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業三廢”是報刊、雜誌、電視、廣播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語之一。但是、當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哪些是“工業三廢”時,在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佔31.71%、31.71%和36.59%,而且多數村民並不瞭解“工業三廢”的危害。

(3)對温室效應和温室氣體的認知程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温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温室效應”。造成温室氣體濃度增加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耗能(過多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和無節制排放工業廢氣;二是森林減少,阻斷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應造成了氣候變暖,其結果是洪澇乾旱等極端氣象災害頻繁,病蟲害增多。就應説,温室效應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出現比較多的詞語。但是。在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燃燒秸稈會加劇温室效應的只有33人,佔被調查人數的80.49%。

2、農民的環境行為不雅

在農村,農民的環境行為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環境狀況。在調查中我們看到下列有關的農民環境行為問題:

(1)如何處置廢電池?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鈕釦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裏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齊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威脅人類健康。在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題目:下列物質(廢鐵、廢玻璃、廢電池)丟棄在土壤裏,哪一項對環境危害最大?正確的答案就應是廢電池對環境危害最大。但調查結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多數村民都是隨手丟棄。有許多人雖然能夠意識到廢電池的危害。但可能僅僅是圖方便、嫌麻煩而仍然選取了不利於環保的行動。

(2)如何處置秸稈?此刻農村有不少農民為了搶農時圖省事、將收穫後的秸稈一燒了之。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影響交通安全。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認為焚燒秸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結果有1人勾選“不清楚”,4人回答“不會造成污染”,兩項合計人數只有5人。但是當我們在調查中問:“你家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結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裏焚燒掉”,可見焚燒秸稈的問題比較嚴重。

(3)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廢棄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已經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農藥殘留滲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構成污染。威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鳥類中毒。我們在調查問卷中問:“你如何處置廢棄的農藥瓶?”勾選“隨手丟棄”的26人,“隨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佔全市被調查人數的78.7%。在我們那裏廢棄農藥瓶、農藥塑料包裝袋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

(4)使用農藥的環保行為。農藥使用不當或濫施農藥,不僅僅會污染大氣、土壤和水源,也間接和直接地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藥殘留是蔬菜產品質量安全的最大隱患。由於氣候變暖。害蟲猖獗,被調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農藥不行”。蔬菜生產中使用農藥的安全採摘期因農藥品種、蔬菜品種、季節等不一樣而不一樣、一般來講,葉菜收穫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類、瓜類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調查中詢問:“施過農藥的蔬菜何時可採摘食用?”95.12%的被調查者能回答正確。這説明大多數農民是瞭解相關要求的。當詢問:“自我食用的蔬菜也使用農藥嗎?”結果大多數人回答“不使用農藥或很少”。

二、解決對策

透過以上調查能夠看出,目前農民環保素質總體來講不高。主要表現為環保知識缺乏,環保意識淡薄和環境行為不雅。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民環境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狀況。我們提出以下推薦:

(一)加強農村環保宣傳,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報道黨和政府的環保政策,宣傳環保新進展新經驗,普及環保科普知識、表彰環保先進事蹟、營造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輿論氛圍。要從農村和農民的實際出發,採取靈活多樣、農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與形式、例如宣傳欄、環保“大篷車”、文藝演出、環保知識競賽等,突出藝術性、形象性和羣眾參與性,以增強環保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經常宣傳和主題宣傳相結合。各級政府部門個性是環保部門、宣傳部門以及基層村委會要把環保宣傳作為基本工作任務、常抓不懈,同時在相關的環保紀念日(環境紀念日、土地日、植樹節等)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主旨性宣傳活動。透過加強環保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一是樹立環保新觀念,使環保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環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維護生物多樣性;三是建立環保新文化,使保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榮恥觀蔚然成風。

(二)增加農民教育機會,提升農民環保素質。

調查顯示:在食野習俗、亂堆垃圾、焚燒秸稈等非環保行為的人羣中,較低文化程度所佔的比例較大,這説明農民的環保素質與受教育程度相關。由於受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對偏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機會偏少、優質教育缺失,這是造成一部分農民環保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農民的受教育機會。加強農村環保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中國小生抓起,他們是未來農村勞動力的主體。要在幼兒園把環保知識編成兒歌和遊戲,讓孩子們在演唱和表演中瞭解環保知識;在中國小開設環保知識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把學到的環保知識帶給社區和父母,這樣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環保教育融人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中,包括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種植、農業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態農業、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等、使廣大農民在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提高環保素質,自覺保護環境和生態。

(三)建立新型農村產業模式

大力發展既節約資源又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以此作為協調解決傳統農業與環境保護矛盾的手段。加強農村生態禮貌建設和農業科技培訓,倡導和推進循環經濟提升農產品結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型農業產品,培育發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變過去單一種植業生產結構為農林牧副漁、生產加工為一體的複合型生態循環系統,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效率。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構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建設相互依存。

農村調查報告11

一、潮州市饒平縣大埕鎮簡介以及青年創業情況

1、當地基本情況介紹

今天,大埕人民正乘改革東風開創新業績。大埕交通方便,與國道324線相接的碧鐵公路橫貫全 鎮,連接粵閩兩省沿海地區經濟、文化往來的"黃金走廊"。大埕常年是亞熱帶海洋氣候,耕地以沙壤土為主,適合糧食生產,特別是種植番薯,畝產高達4000公斤;還有大片的沙埔更宜種植農作物,是花生、西瓜、蘆筍、中藥材等有名的生產基地。豐富的原材料、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讓大埕發展農副產品具有很大的潛力。大埕灣海岸線全長7.8公里,擁有淺海千畝金灘,海水又無污染,這使大埕開發淺海灘塗,發展海水養殖業及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大埕的海水魚苗培殖技術和配套設備位居全省一流。另外,大埕海域還產有西施舌等優稀貝類資源。靠海吃海,大埕漁民在發展中深海捕撈業方面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經驗,目前,正待增加投資改善船隻及生產作業工具以增創新效益。大埕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石板材廠、針織廠、砂磚廠、農副產品(如番薯幹、花生)加工廠已較具規模,成為大埕發展的一支生力軍。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載體不斷優化,特色經濟穩步發展。20xx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36億元,同比增長18.5%。至12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36家,比去年增加12家,實現產值97.18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3億元,同比增長28.5%。

集中力量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統籌兼顧,切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管理,協調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的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大力推進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和文明行業創建活動取得了新的成效。

2、當地青年創業情況

通過我們的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發現,儘管調研的地區人口眾多,本土的青年較多,但大量的青年選擇出外務工,並沒有留於村中進行發展。當地的勞動力主要是中老年人,而他們主要是從事農業和漁業,部分進行簡單的手工業加工。

另外,我們發現,當地居民普遍對當地的發展並不抱有非常大的希望。居民普遍認為當地髒亂差的情況非常嚴重,當地政府對當地的創業支持也不夠多,投資項目也不多,對開發商的吸引力不夠,造成當地經濟長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雖然中央政府已經開始出來政策對農村青年返鄉創業進行鼓勵,但回鄉創業的青年還是比較少數的。因此,我們所調研的是一個青年創業活力不足的地區。

二、調查情況

1、調查目的

廣東省團員青年兩千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農村青年(包括務農青年、農民工青年等)。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是一個以農業、漁業為主的地區,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大多數居民從事於農業和漁業,其他產業的發展情況不為樂觀。該青年一般選擇到周邊發達城市進行就業,當地創業活力不足。

雖然農副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仍是農村青年的主要選擇,但是在中央政策的鼓勵下,在各級團組織等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進行創業。 如今,大量農村青年選擇回鄉創業,但創業的結果並不樂觀。為了加快當地產業結構的轉型,促進當地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瞭解農村地區對青年創業服務的供需情況,在農村地區形成創業的良好氛圍,以創業促進就業,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居民日常生活,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們開展本次問卷調查工作。

2、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從兩方面獲取當地青年創業服務供需的實際情況。第一,通過設計好的調查問卷在當地的不同地方對不同的人羣進行問卷調查,簡單瞭解青年創業服務的基本供需情況;第二,密切聯繫政府和羣眾,對當地重要的政府人員和當地青年進行訪談,具體瞭解當地青年創業服務供需的情況。

3、問卷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親自走訪了程南村當地的許多青年,總共發放問卷20份,實際回收問卷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有20份,有效率為100%。本次調查的人羣男女比例是1:1,比例是理想狀態,調查人羣的年齡集中在18到3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人羣屬於青年,符合本次調查的人羣。據圖3顯示,本次調查的人羣中, 青年的身份涵蓋了農村勞動力、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返鄉大學生、在校大學生,符合本次調查的要求。並且7成以上的受訪青年的户籍是潮州饒平的,並且受訪青年90%以上是本科學歷的,説明受訪的人羣文化水平較高,具有良好的創業文化基礎。但從圖6顯示,有25%的青年的收入低於1萬,高達30%的青年是處於1萬至3萬的水平,高於5萬元以上收入的人只有少數。根據中國潮州《潮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我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顯示:全市企業職工每月最低工資標準統一調整為 1010 元,非全日制職工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統一調整為 10 元;調整後的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非全日制職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 20xx 年 5 月 1 日起執行。也就是説,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青年的收入水平較低,不具備足夠的創業資本。眾所周知,受當地傳統影響,潮州地區每個家庭的人口數是較多。

農村調查報告12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發揮某某單位職能作用,努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通過實地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市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調查,並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基本情況:

**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良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納入日程,層層部署,層層落實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組成了以委書記、市長任組長,33個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組織機構,下設了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制定下發了《20xx年新農村建設目標及孝核方案》,明確了各部門、各鄉鎮的職責和任務。確定一名市級領導包扶一個鄉鎮、一個試點村,對所包鄉鎮新農村建設負總責。二是廣泛開展了宣傳動員。為了提高全市各級幹部羣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性的認識,層層召開會議傳達貫徹中央、省、市會議精神。使各級幹部樹立了正確的工作指導思想。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標語、宣傳欄、簡報等形式,努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輿論氛圍,做到電視上有影,廣播中有聲,報紙上有字。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引導,使廣大幹部羣眾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目標,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三是制定規劃,實行整體推進。市委市政府堅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重點突出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合理規劃村屯佈局,充分體現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為我市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指明瞭方向。四是加強對接,協力共建。新農村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後,市委、市政府主動與**駐村工作隊、省幫建單位進行了對接,積極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各駐村工作和省幫建單位也都積極主動地深入到試點村,幫助制定規劃、謀劃發展、協力共建。五是積極招商引資,加大項目投入。市委、市政府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新農村幹部建設的重要措施來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資金投入。今年以來己爭取百萬元以上項目11個,爭取項目資金1、7億元。己到位通村公路建設資金6800萬元、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資金127萬元、農村沼氣建設資金336萬元、植物保護工程建設資金270萬元、扶貧資金210萬元、農機作業合作社115萬元,有利地推動了我市新農村建設。

通過市委、市政府及廣大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市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

(一)、農村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到20xx年底農業總收入18、1億元,比上年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27元,比上年增長11.2%;糧食總產值達到12.65億斤,比上年增長10%。

(二)、農村主導產業進一步壯大。畜牧業實現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佔農業總產值的41%;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20萬畝,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60%;新增勞務輸出7,400人,新增勞務收入1.1億元;特色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了農民與高級農業技術人員聯合,引進高科技農業技術,發展全綠色農業,如**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高級農業技術人員與部分**鎮**村和**鎮**村農民聯合創辦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這個綠瑩高麗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省***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和***、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村農民***、***等人發起,由**鎮**村、**鎮**村、**鄉**村等70户農民(20,000畝水田)共同組建的集服務、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實體型合作組織,合作實行“六個統一”的規劃管理,即:統一加工、統一品種、統一品牌、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生態供應、統一銷售。合作社投資50萬元(佔總股資金30%),農民投資35萬元(佔總股資金70%)。通過調查瞭解,在**鎮**村,全村有130多户,共560多人口,外出打工人員200多人,人均土地150畝,全年依靠土地總收入7--8萬元,人均收入2萬元左右。**村村長***將外出打工户承包田集中起來,依託專業合作社,引進韓國的水稻“二段育秧”技術,集約整合閒臵的土地,統一水稻購種、統一水稻栽培技術、統一管理、按股份統一分配收入,充分利用太陽能,在投資興建的大棚進行育苗,兩段式育苗,苗秧質量好,分櫱進程快,光和能力強,與普通育苗方式相比,提高了水稻苗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水稻品質好,穩產高產,畝純增收120元以上。在特色產業的發展中,還有***鄉和***鄉分別依託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建造了**農家遊示範區,還有***鄉***村和***村養殖户己達到500多户。

(三)、農村環境有很大改善。為了全面營造農村新環境,投入資金**億元建設通村公路***公里,有15個鄉鎮、54個行政村、174個自然屯受益。

***鄉通村公路66.5公里,實現了***鄉路村村通。積極開展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對村鎮2300公里的砂石路面全面進行了修整,清理了村邊溝16萬米,清運垃圾4萬平方米,標準化廁所達到70%,開展了綠化,栽植綠化樹20萬株,多種花卉160萬株,種草坪4200平方米。還積極組織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投入資金276萬元,新打機井10眼。農民自來水入户率達到53%,積極組織實施了康居工程,新農村新建住宅576棟,4.6萬平方米,其中樣板房80棟,磚瓦化率可達70%。

(四)、民生活質量有很大提高。農村目前己全面推進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市共有3.9萬户,12.2萬户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8%;農村五保户集中供養面達40%。同時,全面落實了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投入資金,2,788萬元,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3.5萬平方米,農村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全市農民有線電視入户新增5,000多户,入户率達76%,農村信息網絡發展迅速,投入資金400萬元,新鋪設光纜300多公理,寬帶己通達100個行政村,建設信息服務站93個。

(五)、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建全。積極開展了村級黨組織“五個好”標準評選活動,村委會的羣眾率達85%以上,建立建全了村級財務、土地綠色、計劃生育、民政救濟等村務公開制度,積極推進“一事一議”制度,建立建全了村級財務審計制度。杜絕了村級新增債務,積極化解村級債務。

(六)、農村社會進一步和諧穩定。在農村積極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户”評選活動。十星級文明户己達到20%以上,建立建全了農村治安聯防組織,實行了羣防羣治,防火防盜措施,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二、 存在問題:

(一)、鄉村兩級債務沉重,影響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截至20xx年底,我市己有14個村完全擺脱了村級債務而且有了一定的存款,但是,仍有140個村負債,債務涉及範圍廣、額度大、結構複雜,農村集體經濟資金來源匱乏,無力興辦公益事業。加上近年來,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使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雖然“三補貼一減免”給農民帶來了直接收益,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的大幅漲價,影響了惠農政策帶給農民的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二)、農民素質偏低。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機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

(三)、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程度不足,“一事一議”活動開展難。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村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興建農村公益事業中,認識不統一,行動不一致。“等、靠、要”思想濃厚,按照要求收取的每人12元活動經費更是難上加難。有的行政村領導缺乏凝聚力、號召力,“一事一議”活動流於形式,根本搞不起來。形成了事難議、錢難籌、事難辦等現象。

(四)、村風民風亟待改善。一是部分農村黨員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中,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二是現在農村普遍存在着法律觀念淡薄,社會風氣不正的問題。在農閒季節農民賭博;部分子女不行孝道,不贍養老人,敗壞了社會風氣。

(五)、農村環境髒、亂、差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有的鄉村求建新村而忽視老村改造,重新房建設而不顧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養殖業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加了,生活垃圾、糞便和廢棄的農藥瓶,亂堆、亂放,在改造豬圈、牛欄、廁所、柴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人居環境有待於進一步改善。

(六)、農村土地糾紛問題有時還比較突出。由於近幾年國家惠農政策的`出台,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種地積極性,加上一、二輪土地承包遺留問題較多,由此引發了一些農村土地糾紛,造成農民因為土地問題上訪的數量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着農村的社會穩定。

(七)、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市級幫扶單位對新農村建設重視程度不高,對接不積極主動,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夠。

三、幾點建議:

(一)抓好農村經濟建設,增加村級資金積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全力推進綠色食品的戰略升級,全力推進興畜富民戰略,加快養殖業基礎規模擴張;全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外出務工人員,擴大務工收入;全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和綠色食品生產;徹底清理村級債權債務,運用法律手段盤活村級集體資產。

(二)、抓好農村基礎建設。加強水利建設和家機化建設,以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為重點,積極引進大中型農機具,提高機械化綜合水平;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爭取儘快實現寬帶村村通和信息服務平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

(三)、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一是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二是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羣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四)、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和農村環境建設。集中各方面的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調整建設資金的投向和結構,更多地支持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綜合生產、農村教育衞生文化、基層人才建設和社會保障工作,多渠道、大幅度增加財政對“三農”投入總量。堅持以房為基,以路為綱,以水為本,以新興能源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村的環境建設。逐步形成政府扶持,農民自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格局。

(五)、着力支持現代化農業建設。一是積極爭取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的各項扶持政策和補肋資金,重點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扶持推廣裴德鎮德興村“水稻兩段育苗”技術,二是繼續培育有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場鄉共建生態示範基地,如華香肉聯深加廠、青島啤酒有限公司、三合公司等,增強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輻射帶動作用。爭取中央和省支持農業科技進步的專項資金,繼續實施推進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三是加強設施建設。在大力爭取中央和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基礎上,要加大水、路和村容村貌的投入,回強支持農田和水利,農村安全用水和農村能源建設,大力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

(六)、抓好農村體制與機制建設。進一步規範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村務公開制度、村財民理鄉代管制度,充分調動了發揮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完善土地流轉機制,依託農機作業合作社,全力推進土地規模經營。

(七)、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文明。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促進鄉風文明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陳地建設,採取多種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陳地,建立建全農村鄉風文化陳地,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律知識講座,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薰陶,引導農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農民,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生活方式,鞏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農村調查報告13

作為國中美術實習老師,我在實習期間憑着自己對專業的熱愛與執着,贏得了大多數學生的喜愛。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美術在美術的世界裏找到樂趣,我在教學工作中一直認真學習課程新標準,潛心研究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在工作中和同學們找到樂趣。

在剛剛開始實習的時候,一進班級不僅我自己覺得自己的存在很難適應,也能感爵到學生對實習老師雖然好奇但也生疏。聽校長説我還是他們學校幾十年來的第一位真正的美術老師呢,聽到這,頓時深感壓力重大!一方面有一顆急切的想要教好他們的心,一方面又怕自己不但沒教好他們反而讓他們從此厭惡美術了,於是後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深思熟慮。

開學的第一節課我就對他們進行了美術基礎的測試,包括他們對美術的瞭解和對美術的看法及喜歡程度。整體來説,七年紀和八年級甚至整個學校都沒什麼美術基礎,但相對來説七年級美術基礎又稍微弱那麼一點,而且他們缺乏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八年級好一點,但他們相對的叛逆心理也更強而且對事物也稍微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由於學生沒有美術課本再加上農村美術教育的特殊性與侷限性,那我也只能自選教材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採用多種活動方式,並根據學情,對每一課都儘可能地設置有趣味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情導入,以趣啟智,注重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育者都是主導課堂的主體,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老師要一直一直的傳授知識,要有固定的教案,要按計劃和教案進行教學活動,課堂時間進度和程度都不會和計劃有太大出入,能出色的完成教學計劃的老師才是成功的教育者。但我認為,在美術的課堂上,課堂的主體該是學生!國中生上美術課並不是要培養未來的藝術家,他們也不可能全都成為藝術家!上美術課他們學的'不僅僅是畫畫更應該是一種欣賞美的能力以及用創意的思維思考事情的方式!也就是説給他們一塊畫布,讓他們盡情的做自己的藝術家即可,於是,老師的作用也就不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這麼簡單了,引導與啟發反而變得更加重要了!或許要做一個真正優秀的美術老師比做一個優秀的語數英老師要難上千倍吧!

於是,每當上繪畫課要動手畫的時候,即使我會應學生的要求做示範,但我卻絕不允許課堂上出現跟我一模一樣的東西。當然,由於農村美術條件的侷限性我也不太可能給他們上太多的繪畫課,由於學生太頑皮的侷限性我也不太可能帶他們到小溪邊撿石頭做彩泥鵝軟石的創意課,也不太可能帶他們到田地裏玩捏泥巴做雕塑以及做創意稻草人的遊戲…當然領導也不允許學生出去上課…淚……不過,幸好這學校雖然很破卻有一個多媒體教室,這可大大的方便了我!笑……於是我就只能主要以上欣賞之類的以及生活中對他們很實用的課拓展他們視野的咯!如:黑板報的版面設計,美術字(宋體 黑體 變體),簡筆畫,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祕密)大地的畫家米勒(瞭解米勒的生平認識巴比鬆畫派及懂得一些基本的油畫欣賞方法),黑白裝飾畫(最簡單方便的黑白藝術讓喜歡畫畫卻沒有畫材的孩子也能畫畫),做自己的服裝設計師(大概瞭解服裝的發展史 服裝的種類及服裝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而懂得如何搭配衣服)……當然,中間偶爾也穿插一些有趣的放鬆的東西,比如説講完黑白裝飾畫外出寫生一次讓他們學以致用,利用不穿的舊衣服 廢報紙 田裏的稻草等生活中的一切“廢物”給自己或同學設計一套衣服同時策劃一個環保服裝秀——才藝大比拼……

我想從整個學校的氛圍,特別是課堂氛圍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在實習期間最讓我頭疼的就是紀律問題了。起初我好好跟他們講道理,但感覺作用不大。於是我想我或許可以多花些時間備課把課講生動點,上課的時候也儘量用幽默易懂的方式跟學生交流,但效果還是不顯著!於是我難過了,就在快下課的時候表揚紀律有進步的同學也對紀律較差的同學給與嚴厲但婉轉的批評!如在七(2)班的那次:跟之前相比,曹志祥同學這節課表現得不錯,大家鼓掌!唐文星同學也變乖了,也很不錯大家鼓掌!陳超康同學表現越來越差成了目前老師最不喜歡的學生,大家也鼓掌!老師希望你們好的繼續發揚,表現得不夠到位的就及時改正,在我這裏好學生不一定是永遠的好學生,所謂的調皮的壞學生也不一定是永遠的壞學生!我們一起加油!之後這個班的紀律果然就比之前好了很多,而且由於我一星期上他們班4節課相處時間比較多,於是我們的關係就越來越融洽了。但是其他班好像沒有用,我想 或許跟班主任也有很大的關係吧!班主任嚴一點的學生就乖一點,不嚴的就上什麼課都亂哄哄的,比如實習班主任管的八(2)班和有什麼“四大天王”的七(1)班!從另一方面説,又或許是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夠科學不夠完善導致了他們自覺性差,對學習對好壞的認識不夠完善從而對學習沒興趣遇到老師脾氣温和點的他們就囂張的上課擾亂課堂的吧!對於他們,我一開始的時候想的是怕有些學生想聽課,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也不願停下來訓他們,但後來想想,他們底下吵翻了天,我在上面再賣力又有誰聽得到呢!於是後面他們吵的時候我就不講了等安靜的時候再繼續……或許會耽誤一些人,但我想教師的威嚴還是要有的!

當然,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社會大眾還沒意識到美術思維重要性,總覺得是副科,是興趣愛好,但我想一個擁有藝術修養懂得用創意思維來想事情看問題的人比一千個只知道背書本的人都強!我不知道我國的這種局面什麼時候能改變,或許幾十年又或許幾百年……但這改變絕不是一個兩個人就能做到的,或許等下次爆發思想的革命運動的時候我們的這個夢想該實現的時候了!我追着夢想,等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教育實習已經結束了,我不知道2個月能改變什麼,我也不相信2個月能改變多少,雖然我不知道以後是教國中還是什麼,但至少在這段時間我積極備課積極參與教學,很好的利用了這2個月的時間,收穫了在學校永遠也學不到的東西——怎麼跟學生相處,真正的明白了師生關係,明白了什麼是教學,同時也真正感到老師是多麼的辛苦,是多麼的關心我們。

農村調查報告14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方式: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

1、人口

l 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l 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後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徵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l 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農業

l 種植業/土地方面的收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非農產業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為經濟來源的很少。如家裏包了大量土地的,這些人中的也多是經濟作物。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的,還會靠自家的自留地,種些糧食作物,維持日常活動和生活。

l 養殖業

有些村民手裏有點資金,對養殖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資搞了養殖業。大多數都投資在了家禽養殖上面,像豬,雞,鴨……時下這些東西也是比較暢銷的,像烤雞,烤鴨,豬肉從前段時間起就漲價了。而且這些家禽相對而言比較好飼養。不過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幾年流感類的疾病頻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收益。

l 副業

還有一些有一定手藝的,就靠”本事”吃飯。有些會刺繡的,就會做些繡品,自己到集市上賣或是提供給哪家小型加工廠。還有就是串手鍊或是一些手工藝品。

非農產業

l 打工

打工一般多數是為了供孩子上學,來錢比較快一點、都是家裏的頂樑柱,也就是男人出去的多一些,女人就在家找個能貼補家用的活幹幹、順便照顧家裏、l 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闆。或是幾家一起合資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裏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髮展。

5、村莊的歷史

l 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於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裏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村莊一般以聚居為主,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房子都是以前的那種形式,沒有趨向於現代的小洋房、左鄰右舍處得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裏面的住宅小區,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誰。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們幾乎家家都會開墾一小塊菜地,種些時令蔬菜,等到成熟時互相贈送些,這樣又加深了村民間的感情。

二、貧困羣體

1、目前/就業生活的困難

沒有固定的住房,或是房子太舊,收入不穩定,只有靠政府補貼,才能保證生計問題。家裏沒有勞動力,老人年齡大,健康問題嚴重,孩子要念書,開支很大,而他們卻沒有特殊的生存技能,只能靠打工勉強維持家裏的.日常生活、2、困難的成因

家庭發生變故,或是因為沒接受過什麼教育,找不到好的工作,又加上沒有什麼手藝,只能做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又加上孩子多,學費啊等開支較大。或是家裏勞動力不夠。

3、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

國家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低保補貼

調查後的感受:

我們大概的問了一下,瞭解到由於村民們的受教育程度都不高,所以基本學歷都相對較低,所以面臨着殘酷的人才市場的競爭時,只有選擇打工,經營店面這些最普通,最簡單的工作。其實他們所做的都是處於下層的工作,收益較低,但當經濟發生波動,金融危機發生時受到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所以我覺得應該對村民進行生產技能、文化素質的培訓,從而讓他們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能,這樣在找工作時也會比較簡單。同時對村辦企業進行整改,使其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擴大其規模,這樣就可以實現村民們在家門口找工作的想法。

對待貧困户,光靠那些補貼遠遠不夠,那樣只能解決他們當下的生活問題,要想永久性的幫助他們,就應該交給他們一些技能,教會他們如何解決生計問題。

看到老師上課給我們看的城市農村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數據對比,再聽到村民的話,讓我們想到現在國家存在的貧困問題還挺多的,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我們覺得國家應該重視農村的發展問題,找到更多的方法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從基層抓起,一步步改變農村現有的生產生活觀念,就像華西村的發展是一樣的,只有觀念改變了,人們的意識跟着改變了,才更易於日後的生產與發展。

農村調查報告15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採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為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為一個個具體到惡性時學校才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質的衝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説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台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着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着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國小教師隊伍老化,後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村小多數是年齡偏大的教師,年青的教師很少。

2、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願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國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專科、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3、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國小,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4、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國小中專生、國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5、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於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國小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6、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麼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為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鬥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如此,其結果必然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23pv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