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8篇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8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8篇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Xx國小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Xx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 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Xx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Xx國小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 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Xx中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 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 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Xx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六 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七 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 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 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2

義堂鎮教育辦公室

古鎮義堂,位於滔滔溳水之畔,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教育底藴豐厚。勤勞、樸實、智慧的義堂人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和豐實的人文條件,書寫了義堂歷史上的燦爛輝煌。義堂教育是義堂古鎮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奇葩。自恢復大學聯考制度以來,從義堂走出了數千名大、中專畢業生。近年來,義堂會考連創輝煌,這些都是義堂的驕傲,是義堂教育的驕傲。然而,它們無不得益於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義堂的國小基礎教育為人才的培養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功不可沒。

義堂國小基礎教育成績矚目,可喜可賀。然而,解讀義堂國小基礎教育的現狀,又令人喜憂摻半,給人留下沉重的思考。

一、基本情況

1、人口、面積情況。

義堂鎮轄28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總人口4.9萬人,國土面積64平方公里,是雲夢縣所轄鄉鎮中的一個大鎮。

2、學生情況。

現設國小16所,其中鎮轄2所即張廟國小和義堂鎮鎮國小,學區中心國小6所,村級完小6所,教學點2個,分佈於各行政村。在校學生 人,開設教學班 個,班平生額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 %。

3、教師情況。

全鎮有國小教師 人,其中女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具有中專、高中學歷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數的 %;教師配額為 ;45歲以上的教師 人,佔教師總

數的 %,年輕教師所佔比率極低,年齡結構趨於老化。

4、經費情況。

學校經費緊張,不得不本着厲行節約的原則,把開支壓縮到最小的限度,勒緊褲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日常開支、辦公費用等主要靠雜費和部分勤工儉學資金維持。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發展。

農村國小基礎教育問題多多,困難重重,涉及到方方面面,千頭萬緒。我們認為,制約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發展的瓶頸是教育投入問題,改變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現象已經迫在眉睫了。

一段時期,隨着“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響起,揹負債務的鄉鎮財政,只好向農民收取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義務教育實際是農民自掏腰包辦教育。隨着我國加入WTO和農村税費改革的實施,義務教育將變成了完全由政府承辦的教育。費改税取消了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這雖然客觀上減輕了農民負擔,但費改税後,地方政府實際可用財力減少,財力保障缺乏,難以保障必需的義務教育資金的正常撥付,使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國小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1、危房問題是老大難問題。

近幾年來,在鎮政府的領導下,鎮教育辦,做了大量的工作,創造條件,改造了黃孝國小,搬遷了鎮國小,但是由於資金的嚴重缺乏,我鎮學校缺乏正常的改造和維修,仍有多所國小存在着安全隱患。經調查統計,目前有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好石村國小等學校校舍亟待重建和維修。

2、教育裝備相對落後。

教育裝備是辦學條件的一個硬性指標。信息時代的到來和我國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面臨嚴峻的挑戰。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啟用,在改變教學手段方面,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變教學手段“單一”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運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力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鎮16所國小中,普遍存在“普九”負債問題,由於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無一所學校配置電腦、微機、打印機等現代教育教學設備,只有張廟國小、鎮國小等部分學校配有少量而陳舊的投影儀、收錄機等傳統電教設備。目前,佔我鎮國小教育教學主流的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教學模式。教育裝備的落後,使我鎮國小教育難以全方位地實施素質教育,無法走上科技教育的平台。

3、師訓不到位。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這教育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我鎮國小教師中,有許多人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他們急需培訓,以提升學歷層次,更新知識結構,提高專業能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科學知識、智能結構和職業技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又是由於資金缺乏這個老大難問題,致使我鎮師訓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只能是紙上談兵,一廂情願了。

4、教育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第一,由於資金緊缺,不能及時添置設備、教具、學具等,導致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這突出存在自然、科技活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中。例如,我鎮16所國小中,還沒有一個達標的籃球場供體育教學之用。

第二,資金的短缺,是校際之間,鎮際之間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少了,許多學校、教師面對外出學習研討的機會,只能忍痛割愛、望洋興歎,教師們只能各自為教,“老死不相往來”。

(二)教師年齡結構老化、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1、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問題日趨突出。

原因之一:“孔雀”飛走了。一段時期,由於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種種差距,少數有學歷有水平的年輕教師受金錢觀的影響,“孔雀東南飛”,辭職到經濟發達地區求職

原因之二:“鳳凰”沒進來。由於財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的影響,教育系統幾乎沒有招收大中專畢業生,致使一些願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特別是近幾年教育系統沒有分配一個青年教師,致使教師隊伍沒有注入新鮮血液,補充新的活力。

原因之三:教師隊伍青黃不接。據調查統計,我鎮國小教師中,50歲以上的教師佔70%。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又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數據,這意味着:我鎮國小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中青年教師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極為突出。

2、教師的教育觀念沒有真正轉變。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新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研究性教學。然而,由於目前教育評價體系不夠健全,教育評價標準不夠科學,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考試分數仍是評價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升學率、優秀率都是硬棒棒的指標。學校、教師只好進行題海戰役,通過大量的機械重複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也生怕孩子耽擱一分一秒,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抓緊些,多佈置作業,延長教學時間。這樣,沒有實現教育觀念的真正轉軌。

(三)專職教師緊缺,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既有高超的科學技能,又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上的轉軌,農村國小教育必須具有大量的面向WTO的新型人才,這種人才能熟練地運用以信息為主的現代科學技術,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

我鎮國小教師中,屬於體、音、美專業出身且具有較為嫻熟操縱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專職教師完全沒有,這無疑使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真正落實難以實現。調查發現,有較多學校由於沒有專職教師,體、音、美等課程的教學只好由其他

教師擔任,而其他教師又不能勝任,致使這些課程的教學組織不好,教學目標不到位,不能實現師生的互動,不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四)學校佈局不合理,極大浪費了教育資源。

我鎮農村國小一般始建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形成每村一校的格局。雖然能方便學生就近入學,家長樂於接受,但是這樣的佈局存在着極大的弊端:學校分散,布點多、學生少、規模小、效益低,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教育資源。針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鎮教育辦作了大量的工作,原來30所國小經過幾年的努力,相繼撤消了民汪、紅堰、吉口、新光、平石、蔡河、上崗、東方、土橋、雙龍、周熊、五四等十二所村小,經過重組合並現設16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辦學規模,優化了教育資源。雖然如此,我鎮現有16所國小中,仍存在着佈局不合理的問題。舉債運轉的地方政府無力從根本上解決國小重新布點的問題,有限的教育投入對於嗷嗷待哺的農村國小教育來説等於杯水車薪。此外,村級組織、羣眾及社會對聯村辦學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僵化,目光短淺,造成困難重重,阻力多多,使學校重新佈局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五)教育組的撤消,增加了對國小教育管理的難度。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縣於20xx年8月撤消原鄉鎮教育組,成立了鄉鎮教育辦。我鎮原教育組10名工作人員精簡到現在的4人:一名教育助理,三名鋪導員。鎮教育辦的4位同志,既要應酬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各種頻繁的檢查,又要指導全鎮的教育教學工作,千頭萬系,雖兢兢業業,負重工作,但因人手不足,顯得捉襟見肘,成天忙於應付,疏於管理,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全鎮農村國小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督查和管理。

三、幾點建議

為解決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紮紮實實搞好我鎮農村國小教育工作,結合工作實際,我們認為應重點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着力解決教師斷層和專職教師緊缺的問題。針對我鎮農村國小特別是邊遠鄉村國小教師青黃不接和專職教師緊缺的情況,必須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採取“留得住,招得來”的辦法,優化人才環境,使一些年輕有為的教師能留得下來。並安心從教,為家鄉教育獻智盡力;另外,下大氣力,吸收一些師範專業或其它專業畢業的一專多能的優秀大學生加入我鎮國小教師隊伍,使我鎮國小教育工作具備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讓我鎮教育事業長盛不衰。

第二,加大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採取“請進來”(傳授)和“走出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分期分批對國小教師進行有效的輪訓,提高我鎮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適應信息時代對國小教師的新要求。

2、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

第一,教育辦增設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改變因人手不足導致的國小“放羊式”管理的現狀,使我鎮國小教育教學管理走向規範化軌道。

第二,發揮傳幫帶作用。以學區、中心學校為龍頭,帶動村小(特別是邊遠村小),以點帶面,形成合力;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作用,全面啟動名師工程,以強幫弱,整體提高。

第三,建立健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首先,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制度,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不能僅以小考成績定論學校工作的好壞,不能僅以學生考試積分的高低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對學校、教師工作的評價,應看全體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必須制訂出相應而實用的評估考核制度,在評價目標上,淡化考試的功用,實施學生素質等級制度;在評價方式上,實行考試和考核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實行德、智、體、美、勞等全方位考核,綜合評定,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切實實現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教師的教學業務管理不能停留在領導的口頭上,不能睡躺在白紙黑字的文件中,應該落實在行動上。要加大對教師的備、教、改、輔、考等工作的監管力度,切實規範全體教師的教學行為。

3、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我鎮國小危房問題突出,師生安全令人憂心忡忡,教育裝備陳舊落後,離素

質教育的要求相差甚遠。為此,建議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危房改造和新建的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張廟國小、六合國小、好石村小、平石國小、胡蔡國小等學校校舍危房問題,為師生創建一個安全、明亮、舒適的教學環境。另外,加大投資力度,購置教育裝備,完善電教手段,逐步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學信息化,使我鎮國小科技教育的航母完全浮出水面。

以上是我們對我鎮國小教育情況的調查和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許不夠全面,有失偏頗,但它畢竟表達了我們對農村國小基礎教育的憂患。我們堅信:有政府的領導,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有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我鎮國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會陸續得到解決,我們迎來的是義堂國小教育絢麗的明天。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3

20xx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已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從小打好基礎的,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大連市內的望海國小掛職3天,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國小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裏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選送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於學校領導認識不到位,選送意識不強。同時,很多學校的教師是包班教學,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教師不能外出培訓,影響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與專業理論知識的完善,影響了現代教育信息的瞭解,不能高標準、高起點地實施教學工作,學校不能形成骨幹教師隊伍。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校本培訓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學習材料上,開展有效的研討式、互動式、參與式、反思式等多種校本培訓有很大難度。校本培訓缺乏實用性、針對性,不能滿足工作所需,不能解決教師教學中發生的問題。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後。特別是新課改後,農村教師由於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於受自身素質和羣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幹和帶頭人。另外,由於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美好的課程改革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的教育效果。課程資源可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兩部分。就校外課程資源來講,農村學校極為有限。沒有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社區資源——圖書館;沒有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對學科教學形象直觀理解的場所——科技館;沒有加強學生思

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歷史文化寶庫——博物館;沒有改變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的優越條件——網絡資源。校外課程資源的不足,給農村學校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挖掘、開發帶來了難度,限制了農村學校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使他們為課程資源不足而發愁,教師只教教材、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一時難以改變。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四平鎮四平村原來有兩所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最後兩所學校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並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並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並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户”,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教育重視不足,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鄧小平同志有兩段膾灸人口的名言,“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注:①摘自《“重中之重”的農村義務教育必須警鐘長鳴》關鋭捷20xx年5月27日中國農村研究網 ②同①

③摘自《中國邁向終身學習時代》周滿生中國農村研究網 ④摘自中國農村研究網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4

本人在農村國小任教七年來,親身經歷了農村國小的發展、壯大與輝煌,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校舍轉瓦化,圍牆化,花園化,學校教學的硬件設施完備,學生的學習環境優良,中心校配備了微機室,學校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套,學校師資隊伍不段壯大。但是隨着農村學齡人口的鋭減,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隨着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及離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出現,農村學校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呈現了舉步維艱的局面。

一、現所處地區中國小的教育現狀及原因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教育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及體制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經費緊缺、地區發展不平衡、應試教育思想嚴重、過分追求升學率,忽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問題逐漸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瓶頸。為此,本人就所在

1漳縣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一)、教師專業素質

農村國小教師大多數屬民師轉正或直轉。表現為:知識水平低、知識老化、陳舊,專業技能薄弱、職業素養欠缺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由於農村環境及生活條件較差,不能吸引優秀人才,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師輔導用書的缺少及新課程的教學經驗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師在設計一堂課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再次,由於農村學校信息閉塞,農村教育經費短缺,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完整系統地吸收、理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思想、目標及方法,僅憑為數不多的幾次課程培訓和觀摩學習,所得十分有限,無法很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教師不能走出去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很難受新思維、新觀念、新方法,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落伍已成不爭的事實。個別教師學習動力不足,總是自以為是,教師間缺乏探討和交流,不能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對新的教育理念不聞不問。大部分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認識不到位,對國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視而不見,教學質量上不去,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採取違規施教,例如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經常發生。縱觀我縣農村教師四十歲以上教師居多,年齡結構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這些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

(二)、學生及家長

2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學生入學較晚年齡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有的較大年齡的學生還在低年級,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學困生居多。致使學生家長不理解、有滿意。農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教育優勢的誘惑,大量學生流入城裏。

農村大多數家長數文盲或半文盲狀況,文化程度較低,在輔導孩子時往往表現出心有餘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們根本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在他們眼裏,他們的任務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只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有的家長還把大量幹農活的重擔加在孩子的肩上。學生在家裏根本沒時間完成家庭作業,更不用説鞏固複習了。近年來,大多數家長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增多,以至農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脱節的惡性循環。

(三)、學校辦學條件

儘管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有了很大改善,但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農村國小特別是村小設施不完備,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農村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教學設備缺乏,嚴重地限制了教師教學,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阻礙學生拓展知識面。如筆者所在的學校,雖然配備了少量多媒體教學儀器,但由於缺少必要的維護和儀器的落後,不少課程都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新“三室”還沒有完全配套,圖書數量少、體育題材匱乏,微機室的微機一部分成為擺設,多數教

3師依然是“一隻粉筆、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依然主要是靠“聽、寫、讀、備、考”來學習。

語文、數學、英語是農村國小的三大主課,但由於英語教師數量少,實行非專業教師任課,很大程度上陰礙英語教學的發展,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開課,但農村缺少專業的教師,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學校教研

農村國小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科課程又多,每位教師要教

三、四門課程,備幾本教案,備課、講課、批改、輔導、考試。班級管理、安全,特別是安全,家長擔心、教師操心、學校提心吊膽,教師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全員集中教研、課程輔導無法進行,哪怕是半天時間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現意外。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校本培訓、政治學習只能是擠時間、搶時間,幾乎沒有空閒時間去鑽研新課程改革,去開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師忙於應付,手忙腳亂,心力交瘁,教研、教學相脱離,教研活動、校本培訓效果欠佳。許多教師依然是“經驗型”、“辛苦型”。“研究型”、“創造型”教師在農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論上的指導,但受經濟條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缺乏有效的培訓。課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應試教育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由於舊人才觀,質量觀的影響“以分論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現

4象長期存在,社會評價學校的教育質量是以升學率的高低作為標準,學校領導評價教師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壞是以所教班級學生的升學度、合格率為依據,教師檢驗學生是否獲得了系統的知識,甄別好學生與差學生,是以考試分數為準則。上級管理部門不斷地組織統考統測,並且給各個學校排名排隊,至使學校領導給教師加壓。學校為了在社會上留下好名聲,為了下一年能有較好的生源,想方設法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數和錄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與經濟掛鈎,與晉升考核掛鈎,用經濟這根槓桿來達到這一目的,於是就設立大學聯考獎、會考獎。達不到標準,非但一分錢拿不到,還要在教師大會上點名挨批評,這樣一來,教師即使不為獎金,也要為面子拼命幹。要想學生考得好,教師明知不符合教育規律,不利於發展學生個性,有礙於學生健康成長,卻還一味樂此不疲地採用“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重共性,輕個性;重理論,輕實踐;重模仿,輕創造。它嚴重製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單靠死死地抓住學生,反覆操練,死記硬背,機械重複,帶來的結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六)、留守兒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良好的家庭環境

筆者所在的鄉鎮,煤炭和煙花是地方的兩大支柱產業,由於國家對煤礦開採和煙花製作門檻的提高,加之產業技術水平的不斷革新,富餘的勞動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鄉二元狀況使大量農民工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並託付給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給留守兒童帶來的諸如心理關懷缺失,情感發育不良;脱離父母監護,安全隱患凸

5顯;智力發展滯後,學習成績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為不良等問題十分嚴重。

二、對策

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了展,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節,儘快使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了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一)、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展。選派優秀教師、專業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育、音樂、美術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補充“新鮮血液”;二是從城鎮學校富餘人員中選派部分教師下到邊遠窮鄉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統一管理,隨時向各農村國小提供推介服務,使教師隊伍建設有“源頭”。學校要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經常創造條件促使農村國小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和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為主要內容,開展好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使教師成為學會學習、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成為全社會的表率。通過學習和培訓,瞭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貨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沒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化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關心、幫助、激勵農村孩子,特別是

6留守兒童,學困兒童,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二)、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學校教導處要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要認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狠抓教學過程管理,進一步規範、細化和夯實“備”、“教”、“改”、“導”、“考”、“評”各個環節的工作。

1、認真學習《教學常規》,強化常規意識。教學常規是落實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是規範教學行為的主要依據,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是優良教風、學風的體現和量度。要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首先要學習常規,理解常規,強化常規。

2、從實際出發,制定實施辦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常規管理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各校必須根據常規管理的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從高標準、嚴要求、重落實的原則出發,重視抓細節、抓過程、抓考評,制定本校的實施意見和措施,使教學常規管理有章可循、規範生動、有序落實,形成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創建學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是學生學會學習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教學常規管理的重點。首先要加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教育理念不轉變,許多教育問題不可能解決。而新課程的最大特點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與教師一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以此提高學習能力,增進智慧生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學校要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強化校本教研,使教師要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潛下心來研究學生、研究課堂教學。針對

7學生實際和教學要求,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的難度和節奏,設計課堂教學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課堂,探索建立有助於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興趣和能力的課堂發展性評價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反思中促成專業成長。

4、精心編選學科資料,提高訓練的針對性

學生的訓練是學生有效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對學生的訓練要講究科學有效,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訓練效率低下,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課內、外練習,使訓練能針對學生實際,針對教學要求。學校要建立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和監控作業佈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規範作業佈置、批改要求,並做到作業“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同時要控制考試頻度,杜絕考試的隨意性,提大學聯考試的實效性。

5、加強監督管理,使常規管理經常化。

優良的常規管理最終要創建優良的教風和學風,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恆,才能做到。在常規管理實施過程中,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監督常規管理的有效實施。進一步完善校內教學評價方案,注重對教師教學的過程評價,通過評價的槓桿作用,引導教師鑽研教學、關注學生、提升質量。最終使常規成為習慣,成為學校優良文化,進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三)、提升教師上課水平

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要隨時收集所教學科的信息,還要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只有用系統的先進的思想和方法指導教學,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在實踐中學習,學習觀摩優秀教師的課,與同學科教師互相學習,在對比中反思,在切磋中進步。要認真上好8每一節課,通過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存在於自己課堂教學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備課這一環。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備課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備課成為九峯職校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上課是老師有步驟地、深入淺出地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四)、充分挖掘鄉鎮中心校資源優勢,加強村小內涵建設,實施理念帶動、科研聯動、教研互動、蹲點促動、督導推動戰略。中心校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優質人力資源,開展各類教育科研活動,如公開課、研討課、校本研修、課題研究等。實現資源共享,增加學習機會,感受先進的課程理念,為教師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平台,鍛鍊的機會。為農村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五)、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讓校校有歌聲、校校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實現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提高整體辦學水平,縮小校際間的差距,促進農村國小的均衡發展。只有這樣,農村孩子才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可能。

(六)、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大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國小(特別是村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需以政府投入為主,教育經費、教育設施儘可能向農村傾斜,特別是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學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平台,學習優秀教育和備課、教學設計、作業優化等,溶入自己教學實踐,為農村教育發展服務,為

9培養人才服務。

(七)、整合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的力量,解決好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是政府要針對留守兒童現狀,發揮其主導作用,改革現存的城鄉二元體制結構和創新現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兒童能夠儘量在城市享受到與城市兒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學校應該開設針對留守兒童自立自強的課程,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並配備專業性心理教師,可以選取學校教師參加系統性培訓,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三是要淨化留守兒童周邊環境的空氣,嚴格控制網吧、遊戲廳等場所的設立,多管齊下,為留守兒童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四是外出的家長要經常和子女聯繫,關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積極主動地和班主任、監護人、代理家長及時溝通,共同配合他們作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觀點,是我針對我校以及其他鄉直學校近幾年的教學成績和我在從事國小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幾點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基礎教育,奮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5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發展要講究科學,社會要講求和諧。在科學發展觀日益深入教育領域的今天,看看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我利用節假日對我鎮農村國小進行社會實踐調查,進一步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存在的問題

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再而是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新溪鎮14所國小隻有三所有用電腦室,7所擁有電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只有二所國小達標。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鄉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下降。採用“一塊黑板一張嘴,兩隻粉筆書一本”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師仍為數不少。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多數農村家長對子女教育實際重視不夠,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共同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間接地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其所存在的弊端。

解決問題的辦法

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科學的必然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必須及時採取得當的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學校教學條件差的現狀,加強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教育部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把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杜絕教師培訓走過場。使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教育打下紮實的基礎,讓農村教育得到良性發展。

一、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學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現階段上級財政撥付的免費教育資金只能夠維持學校的一般性開支,不足以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只有切實提高村辦國小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得到相應提高。

二、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切實貫徹好教師工資的有關政策,想辦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這次走訪,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鄉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鄉村國小教育的真正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國小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國小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國小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更需要全民支持。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6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國中又有國小的農村學校。在那裏,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説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裏還有這麼多的代課教師呢?於是,我對這裏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裏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裏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説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通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有的只念了國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於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裏我瞭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裏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歎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過自考取得了國小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裏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裏裝着不少苦水呢。

這裏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説,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裏,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説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着説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説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説,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着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幾點值得討論的問題

1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着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

2 我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代課教師也有一顆進取的心,原來因為時代的限制,他們沒能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現在他們參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學文憑,卻又遇上了國家對代課教師轉正年齡的限制,這是不是讓人感到很遺憾呢?

3 現在大學擴招,師範專業的畢業生更多了,面對畢業生們一個勁兒地往城鎮學校跑,哪怕是託關係,而農村學校卻無人問津的現狀,國家是否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鼓勵師範畢業生去農村任教呢?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7

按照《關於開展xx活動的通知》,我採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着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説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羣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為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着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為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激情。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脱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脱離時代,脱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着時間的推移,因為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8

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而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那麼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今年10月份我對黃嶠鄉幾所國小進行了調查,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教學的現狀。

黃嶠鄉各國小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有的甚至建起了樓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黃嶠鄉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相比一些沿海地區,我們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

調查結果:

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

滿意40.5% 較滿意45.5% 不滿意14%

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

夠用48% 基本夠用50% 不夠用2%

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

有30% 沒有70%

體音美教學設備是否夠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無7%

二.師資力量薄弱

在調查中發現黃嶠鄉各國小的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甚至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調查情況如下: 你的認課教師是否大學畢業?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歡老師的課嗎?

很喜歡49.5% 一般48.5% 不喜歡1%

你的老師負責任嗎?

負責任45.5% 一般38% 不負責任16.5%

你們老師是一個人帶多門課嗎?

基本上是15% 個別70% 一人一門課25%

三、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素質教育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但歸根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所以黃嶠鄉幾所國小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是受許多因素制

約的,綜合起來,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觀念。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凸現學生主體性的教育,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的教育。但現實中,農村家長們的觀念常常是"讀書--考大學--當官"的思想,所以把傳授知識與提高素質、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考試與素質、智育與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開來。錯誤的觀念不轉變,素質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師隊伍。素質教育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一個素質不高、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而教師狀況的根本改變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

三是課程建設。且不説課程的內容改革是個難題,單就課程的形式而言,要實現由教師的"教材"向學生的"學材"轉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教育評價。評價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但屬於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的內容能否評價出來?用什麼方法來評價?誰來評價,是社會還是學校?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素質教育的尷尬局面就很難改變。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黃嶠鄉的一些村級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

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合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户”,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33v0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