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戀愛觀調查報告

戀愛觀調查報告

戀愛觀是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情感問題上的具體體現。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戀愛觀調查報告,歡迎查看。

戀愛觀調查報告

  戀愛觀調查報告一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報告在學海里苦苦奮鬥了十二個春秋的學子們,終於披着榮耀跨進了大學這個神聖的殿堂,成為天之驕子。然而,隨之而來的寂寞卻常常讓他們不知所措;於是,在這象牙塔裏便多了許多浪漫的故事,那便是大學生的愛情故事。

據國內一家權威的調查機構統計數據表明,有87.9%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談過戀愛,其中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高達94.6%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呀!

那麼大學生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對新時期出現的新事物又是怎樣看待的呢?帶着這些問題,就讓我和你一起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

一、戀愛類型與成功指數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戀愛風遍及大學校園呢?

即是説大學生戀愛的動機是什麼呢?通過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談戀愛大體可歸納以下五種:志同道合型,也可稱理想型或事業型這種戀愛類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業的基礎之上的。雙方為了維繫愛情的發展,不使對方失望,則往往對自己要求更高,學習和工作更勤奮。據調查這種類型的戀愛人數佔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畢業以後能攜手走出校園。

情投意合型,也可稱情感型這種戀愛類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愛好為基礎,一般感情專一、互敬互愛,遇到困難能夠共同分擔。校園裏常看見他們成雙成對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討人生的悲歡。這種戀愛人數佔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較高的,達到86%。嘗試型,進人大學校園的青年大學生,由於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漸產生了接近異性、追求愛情的欲求。另外,社會輿論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對男女私情、婚姻愛情的渲染,觸發了他們較強烈的性的體驗,驅使他們產生了對“異性交往”的神祕感,加之大學自由寬鬆的客觀條件,於是他們便產生了想了解和嘗試愛情的需要和行為。嘗試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正確的戀愛觀,而易遭對方的拒絕,出現“單相思‘’或悲觀情緒,以致影響學業。即使偶爾能引起對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敗告終,因為他們缺乏感情的交流,沒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標。這種戀愛人數佔的比率比較高,有37%多,而最終走到一起的並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

彌補型,由於大學學習的枯燥乏味,班級、學校文化活動的不足,使一些大學生感到精神空虛、孤寂和惆悵,於是便尋求戀愛,藉以彌補。這種類型的大學生由於兩人形影不離,不願參與集體活動,容易遭同學的議論和不滿。由於其戀愛的基礎只是精神空虛的補償,畢業後戀愛關係易破裂。這種人數比率不多,只佔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

虛榮型,一些大學生特別是男大學生認為,談戀愛、有朋友,或被異性追求是有本領、有能耐,反之則是無能的表現。在這種心理的壓力下,一些人從虛榮出發,匆匆在同學中尋覓所謂的“知音”。虛榮型的戀愛,由於只追求一時的感情滿足和快樂,缺乏明確的愛情基礎和目標,極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這種類型的大學生較多的在學業上不思進取,自制力差,學習成績低劣生活上比闊氣講排場。可以説這種心理談戀愛的成功率最低,因為他們只是出於某一種目的,所以很難成功!

綜上所述,這五中類型的戀愛佔了大學生戀愛的95%以上,可是其成功率往往不超過35%,可見大學生戀愛的失敗性,就象泡抹般容易破碎!

二、大學生的迷茫——成年話題

先來看下面的兩則資料吧:

相關資料一:“大學的性接觸”狀況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愛撫:男生25.6%女生28.9%性交:男生10.9%女生8。4%———摘自著名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國大學生異性交往》調查

相關資料二:我國青少年性健康調查結果令人擔心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等單位在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大中學生的調查中瞭解到:現在的青少年遠比他們的父母“前衞”。在他們當中,同意“愛情是專一的,人的一生只能有一個真愛對象”的人只佔被調查者的28.8%,認為現代婚姻應該“白頭偕老,從一而終”的只有20%,贊成與已經有戀人者談戀愛的超過了30%。在這方面,女生似乎比男生更開放。45%以上的人對婚前性關係持肯定態度,其中34%的人認為“這樣可以鞏固愛情”。來自北京的另一項調查則更能印證年輕人的“大膽”:3034名婚檢青年中,46%的男青年和45%的女青年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為,這使我國的性病、艾滋病預防專家們擔心不已。

多項調查均表明,我國青少年性成熟比五六十年代出現提前的傾向。性成熟的前傾帶來了性心理的提前出現。認知心理學認為,性的信息大量增加,人們的性觀念發生很大變化,這一切,頻繁刺激青少年的大腦和生殖腺體,提早催開了性生理的芽蕾,也必然催動了性心理的發展。然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生活的日趨複雜又造成了青少年社會心理成熟的推遲。他們在社會心理不成熟的情況下,對生理的發育以及由於生理的發育而萌發的性心理,缺乏科學的理解,很容易陷入盲目性。

於是,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就對性出現了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得他們過早的涉足於性;另一方面,心理的不成熟卻使他們對性產生了迷茫。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對大學生進行了性方面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因為學校方面還是採取了謹慎的做法,不敢過於強調性方面的教育。

所以很多青少年,特別是熱戀中的男孩女孩就容易產生迷茫,而且會出現兩種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受性本能、性心理的驅使,出於無知和好奇,過早地進行性體驗和性嘗試。在青春期性萌發的初期發生性關係,它可以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受封建貞操觀的影響,認為自己已是不貞不潔的人,從此背上沉重的悔恨的包袱,抬不起頭來,或者破罐破摔,糟賤自已;二是性慾過早的啟動,形成性慾的猛烈遞增,出現性亢奮,陷入追求性享樂的狀態。這是一些青少年從性體驗發展到性罪錯所走過的路。性罪錯容易形成動力定型,成為頑固的性癖惡習,要改變非常困難。

人的'性心理的成熟有賴於性生理的成熟,而性生理的成熟並不意味着性心理的成熟。性心理成熟的標誌是性行為的發生是以性愛作為基礎,靈與肉、性與愛的結合。因此,性心理的成熟與社會心理的成熟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人的性行為不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會性和精神性。同什麼樣的人發生性關係,以及在性行為中的表現,都反映出一個人的社會感、責任感和人格特徵。性心理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兩性間不斷地調整適應,尤其是情感的不斷昇華,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青少年在面對這個問題應該慎重再慎重些,大學生也應該從中得到些啟發,應該怎麼樣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大學生都應該考慮一下了!!!

我國學者對性心理學的研究還處在開始的階段,人數也比較少。性心理的健與否,對人們性行為的作用,其重要性還鮮為人們所認識,因此,即使是一些青春期性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對中學生也僅限於生理衞生知識的教育,很少涉及性心理問題。但是,性心理的教育對於塑造少女健康的人格,又是不可缺少的。這方面的教育應該不斷創造條件,逐步開展。

三、新時代的感情——網戀

我們先來給網戀下一個定義吧:所謂網戀就是通過上網聊天的方式認識異性朋友,並且在進一步的交談中發生感情,隨着網上聊天的加深,逐步走到一起的戀愛過程。當然這個定義尚未經過驗證,所以現在還不能完全解釋網戀,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來了,就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也就不容置疑。

當代大學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跟的上潮流,所以網戀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學生所追求的潮流之一。據一項網上調查表明:有78%的大學生經常上網,有56%的大學生曾經玩過網戀,但是成功率卻非常的底,幾乎是接近“絕望”,可見網戀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網戀者的心態吧,大學階段很多人都過的很空虛,空虛的時候他們難免會找點刺激的事情來做,而網戀正好迎合了這種心態,成為眾多大學生打發時間的方式之一。可以説追求刺激是大學生網戀的動機之一。其次,網戀不用給人的壓力也沒有現實生活中那麼大,比如吧,網上那麼多男男女女,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最多再找一個了,很多人在網上談了一個又一個,然而,沒有見過面的,這樣也就不用為承擔現實生活中那樣的責任而苦惱,而這正是導致網戀失敗的原因之一。

網戀為什麼會失敗呢,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首先,網戀過程中(見面之前),雙方只能是通過聲音、言語等表現自己、瞭解對方,手段相對來説是比較有限的。時間稍長,就逐漸對對方形成了某種所謂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只是一個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對於除了這個“印象”以外的其他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呢,也就由着我們人類完美主義的天性,在潛意識裏給對方打了滿分。我們畢竟是人,也必定是要活在現實中的,所以雙方見面了。而一旦把這份通過網絡培養的感情帶到現實中來的時候,那些現實和網絡交集以外的東西,也就是前面説的通過網絡無法表達的部分,也必然要出現。這也就意味着雙方就像面對一個有點陌生的人一樣,因為人無完人嗎,我們在網絡中給對方打了滿分,可是見面後我們就發現他(她)不是這個樣子的,離滿分還遠得很,所以雙方都很失望,所以分手也是必然的了。

其次,歸根結底,失敗在什麼地方呢?1、沒有意識到網絡和現實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而且往往也太急於求成,經常是剛在聊天室裏聊了幾個小時,覺得比較投機,就匆匆忙忙地要見面;2、雙方太容易放棄。當我們覺得很失望的時候,我們應該去調整心態,想一想對方的好,想一想當初是對方的哪一方面吸引了你??這時候不要輕言放棄,可以採取網絡和現實2種方式繼續接觸,試着去了解現實中的對方,因為網絡和現實還是有交集的,感情基礎也是存在的。

那麼,隨着時間的推移,網戀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讓我們來聽聽大學生的心聲吧,據調查,有31%的男生認為可以,只有16%的女生持相同觀點,可見支持者很少!這就要求我們對網戀進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了。

據《新快報》報道,河北曾經發生了一次網戀悲劇,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網戀的男人給殺了,又引發了人們對網戀的深思,象牙塔裏的青少年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面對這新時代的愛情,你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關鍵看你怎麼去認識這個問題,怎麼去對待這個問題!!!

四、由新大學聯考制度引發的爭議——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

最近,國家教育部頒佈了一項新的大學聯考制度,給予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錯過大學聯考的學生一個“優惠政策”,那就是大學聯考不受年齡限制了,由此引發了一場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

很多大學生已經不滿足大學生生活中只是保持着戀人的關係了,很多有情人也開始想着為將來打算了,更有甚者居然無視學校規定,搬出去與心愛的人同居了,大學生懷孕的比率也較往年有所上升,狀況令人擔憂。如今,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大學聯考制度無疑為他們找到了空子,成了他們的理論依據。

對大學生可不可以結婚的爭議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大學生可以結婚。既然大學聯考不受年齡的限制,那麼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年齡將明顯趨大,那麼很多人都將達到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自然而然可以結婚,如果不可以的話,將和國家的法律相牴觸。

第二種觀點不同意大學生結婚。他們認為大學是求知階段,如果結婚的話會影響學習,那麼大學真正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這樣的話所謂天之驕子就會成為婚姻的奴隸,大學就成了婚姻學堂,所以他們堅決反對大學生結婚。

第三種觀點認為如果大學聯考之前已經結婚的大學生可以繼續保持婚姻關係,在大學裏是不可以結婚的。這種觀點比較民主,考慮了兩方面的因素。首先考慮了非正常年齡大學聯考的利益,也考慮了正常大學聯考年齡對待婚姻應該持有的態度,我想國家也將支持這種觀點,會定出比較完善的大學聯考制度來規範大學生的婚姻問題!

以上四點基本上代表了大學階段談戀愛的幾種觀點,並且比較有代表性,通過對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我們認識到,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逐漸複雜化,不管是學校,家庭,還是學生本人都應該對此進行一次比較深入的思考,考慮一下應該怎麼對待自己的愛情,怎麼在大學裏完成自己的學業等等,至於學校也應該拿出一些措施來指導大學生的戀愛,這樣整個大學校園既不至於死氣沉沉,也不會因為戀愛搞的烏煙瘴氣,相信新時代的大學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愛情!

  戀愛觀調查報告二

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它牽動着無數人的心。對愛情的認識、觀點至今仍引發人們去爭論和思索。衝過硝煙瀰漫的高三,跨進了大學這一環繞着神聖和浪漫光環的象牙塔,成為被人們寄予厚望的天之驕子。然而,榮耀感和新鮮感退去之後,隨之而來的大學生活卻讓我們無所適從:寬鬆的管理給了我們廣闊的發揮空間,大量空餘的時間卻讓我們倍感迷茫;遠離父母家人的生活給了我們獨立自主的自由,經驗和知識的侷限性卻讓我們不斷受挫,欲行又止;大羣聚居在一起的同齡人給了我們人際交往的無限機會,客氣拘禮但缺少真誠熱情的交往方式卻讓我們有了絃斷無人聽的感慨;校園裏雙雙對對的戀人身影給了我們生動的啟發,真正適合的人生伴侶卻不可輕易求得……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終身伴侶,如何找到真正的愛情,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愛情觀。我認為愛情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戀愛感情問題上的具體體現,一個正確的愛情觀會引導人走向健康、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先看看愛情的涵義。電子詞典裏對愛情的解釋是:男女間愛戀的感情。這沒什麼好説的,倒是後面的英文:personal affection有點意思,私人的愛情或説私人的疾病。大約愛情是西方傳來的產物,到底是人家説的觸其本質,處理好了是愛情,處理不好便是疾病!

我們公認愛情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情緒。感覺和情緒本身就一種很玄妙的東西,作為這裏面最複雜的一種,愛情就更是説不清道不明是個什麼滋味了。不過,我們可以研究一下愛情的作用或曰任務。

愛情大約有四大作用:其一讓男女雙方愉悦,可以快樂的生活;其二進一步昇華到婚姻,繁衍後代;其三激發靈感,生出新的藝術;其四解除人生的孤獨寂寞。由筆者看來,愛情的每一個作用很偉大,每一個作用都是對人生的最大慰藉!然而,並不是每一場愛情都可以把四種作用全發揮出來,或者説不是每一份愛情都含有這四種作用。所以,我們亟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以把握愛情的內在規律,從而使我們有一個健康的愛情史!

首先,端正戀愛態度。對大學生加強愛的教育,使大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愛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戀愛。愛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可分割的,封建婚姻只強調婚姻的封建義務,無視人有愛的權利,具體表現為包辦婚姻“三從四德”等,那是對人性的奴役,必須予以否定。但是,如果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不承擔愛的責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義的泥潭,這種只圖享受、不負責任的輕率行為理應受到指責。一位教育家曾教導兒子:“要記住,愛情首先意味着對你的愛惜的命運、前途承擔責任。想借愛情尋歡作樂的人,是貪淫好色之徒,是墮落者。愛,首先意味着獻給,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獻給愛侶,為她締造幸福。”這種愛的權利和責任的統一,是戀愛生活的基礎。愛,是感情,只能用感情去愛,而不能用道理去愛。”愛,是人類的一種特殊情感,當然也只能用感情去愛,這並沒有錯,但人作為人,既具有自然屬性,更具有社會屬性。人之愛其所愛,除開感情因素,也應當講究理性,應當符合社會的法律和道德規範。無理性的愛是盲目的,很危險的,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場悲劇。

其次,要正確對待愛情的有與無的問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切高層建築要有經濟的基礎,任何事要在吃飽飯前提下開展。作為人類最高級的感情,愛情絕對是一種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就必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有部分人可以享用,而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所以,如果我們終其一生也沒愛情的話,要坦然面對,不要感傷。其實這就是老祖宗常説的福份的問題!多做好事,多積德吧,下輩子會有的!

再次要有一個合適的愛情期望值,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想象的愛情常常是王子對灰姑娘,現實的愛情是講門當户對,要看雙方的學識、職業、家境是否相當。我們不要期望有貴族式的愛情,因為我們是平民;我們不要期望如梁祝一般的愛情,因為我們生在現代;我們也不要期望取個天仙嫁個王子,因為我們的命只值那麼幾兩重。

再之,要充分認識愛情的各大作用,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尋找愛情。只有明白你想要的是怎樣的愛情,你才會最大可能的遇到你的愛情。如果你要的是男女之間的歡愉,就找一份天真的愛情;如果你要的是一個美滿的婚姻,就找一份權衡各方的愛情;如果你要的是借愛情激發靈感,就找一個浪漫到極點的愛情;如果你只要解除你的寂寞,就找一個紅顏知己式的愛情。唯其如此,才不會在愛的路上碰得頭破血流而不知東南西北。也只有當你明白你在找什麼的時候,才會避免一場又一場的人間愛情悲劇。

再之,擺正愛情的位置。要教育大學生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愛情在人生中佔有重要地位,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愛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為愛情而活着是蒼白的。人生的主宰應當是事業,只有偉大的事業對人生才具有決定意義。流傳至今的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正説明了這一點。其次,要教育大學生擺正愛情在大學生活中的位置。明確堅持學業第一的觀點,要使大學生理解,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事業息息相關,也是愛情美滿的基礎。那種拋開學業談戀愛的作法,不僅有礙成就事業,也難以獲得幸福的愛情,因此不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莊子》中記載着一個叫尾生的男子,與一女子相約在一個橋樑下見面,女子沒有赴約,而河牀漲水了,尾生不肯離開,抱着橋樑的柱子淹死了。“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沒有什麼比生命還重要了,等不着就不等,"你若無心我便休,各自相忘於江湖",何必如此離名輕死呢?書中嘲笑尾生這一類的傻傢伙,“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

最後,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做到相互尊重、關心、幫助和理解。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心中的情人而改變整個自己,應該本着"獨立自主,互相尊重,和睦共處"的原則,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顧及對方的感受,儘量避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和不讓其感到尷尬。

另外,我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行為。

中北大學一宿舍樓下,一男生跪在樓下大聲喊着“我愛你”,向一位女同學求愛,此舉很快驚動大家,一時間,宿舍樓上的數千名同學在陽台、窗户上吶喊助威,直到宿舍樓管將其勸走,吶喊持續了近半個小時。

據宿舍樓裏的一位目擊同學講,當時,這個男生可能剛喝了點酒,腳步有點不穩,他和其同伴一同來到了女生宿舍樓下,突然跪在樓門口大聲衝着樓上喊:“××,我愛你!”因為樓上始終沒有迴應,該男生便一直大喊。很快,他的喊聲驚動了樓上的部分同學,起先是有幾個宿舍的男生跑到陽台上看熱鬧,有幾個調皮的開始吹口哨起鬨。很快,全樓的同學都被驚動,全都跑到了陽台上觀看。看到男生如此“壯舉”,不少同學大聲喊:“你真勇敢啊!我佩服你!”還有人用手機及DV拍下了這一幕。

大約十幾分鍾後,求愛男生的一位同學上前勸其離開,但這名男生不聽勸阻,跪在地上不肯離開。這時,在幾名男生的帶領下,樓上的兩千多名同學都聚在陽台、窗户上,齊聲大喊“加油、加油”以示鼓勵,喊聲響徹了整個校園,就這樣,該男子一直在樓下堅持了半個多小時,但樓上一直沒有迴應,最後一位樓管走上前,在該男子同伴的幫助下將其勸走。事後,被喊名字的女生稱,自己當時不在宿舍,根本不知道發生了這件事。對男生當眾求愛一事,她不願意多説什麼。

選擇何種方式向心儀的女生示愛,本屬私域之事,個人有着高度的自由。但即便如此,也須明白,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就比如求愛,率性而為可以,卻不能有違公序良俗——在無人的曠野,怎麼跪求都無可厚非,成為經典情事也未可知;在夜晚的校園,私密之事轉瞬成了公共議題,附着其上的個人自由便蕩然無存了。

對於大學生來説,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十分必要。譁眾取寵式的表白,固然可以造一時浪漫之勢,卻未必是理性明智之選。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內省,只會有益而無害。而至於同學的吶喊助威,多半是抱着看客心態,期望“戲劇”矛盾衝突升級達至高潮而已。真要換做自己,又有幾人樂於複製這一場景呢?切莫為之誘導了去,在歧路上越陷越深。

愛情是條單行道,不能回頭,也不能選擇。你已經走上了這條單行道,回頭就是違規。在這條路上的來來往往的車輛就是生活中來來往往的人,你一旦上了這條單行道,車速、路況和行車的路程只有你自己掌握。有些時候你會想,掉頭回去算了。但是不要忘記,這是單行道,你只有走到終點才能再次選擇,就算你再怎麼難受,依然要走到終點。既然走上這條相信愛情的路,就要清楚,這段單行道需要你放棄一些事情。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還記得阿甘正傳裏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隨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來的時候,以為聖人要大講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羣的追隨者説到:I am tired。

愛情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羨慕那些黃昏下,互相攙扶的老夫妻,他們一起回家,即使沒有説一句情話,可是隻是一個微笑也已經勝過前言萬語!他們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諧老”的愛情境界,只是在這平靜的畫面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51ky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