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森林資源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1

調查名稱:

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

調查隊員:

湯x、蔣xx、陳x、文xx、李xx、黎xx、蘭xx、沈xx、黃xx

調查主題:

開展森林二類資源調查,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

調查時間:

6月22日-8月21日

調查地點:

南充市嘉陵區、西充縣

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是以國有林業局(場、自然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以下統稱為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

二、編制《西充縣、嘉陵區兩地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xx—20xx年)》(以下簡稱《規劃》)是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綱要(20xx—20xx年)》的重要環節。為規劃明確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空間,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優化林地結構佈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為實現林地科學管理奠定基礎,確保如期實現林業發展戰略目標,促進區域生態文明,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佈,客觀反映調查區域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綜合分析與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管理現狀,提出對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意見而進行的一次實踐調查。

三、作為林學院林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有機會參與到這樣的實踐當中來,將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提升我們的專業技能,,做到勞有所得,本次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目的:

⑴、瞭解現階段森林覆蓋率以及森林、林木蓄積量的概括。

⑵、通過實踐調查,可以充分的將我們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繫起來,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快的運用專業技能和知識。

⑶、通過培訓,讓大家對3S技術有所瞭解和掌握。

⑷、使隊員自身有更多接觸本專業的機會,以及瞭解社會,服務社會的機會,增強自身實踐能力及交際能力,豐富自身的社會經驗。

申請項目主要內容:

一、 調查背景

(一)、調查介紹

林資源二類調查是以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區劃與規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採伐限額,進行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區域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林業發展規劃,實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和規範森林科學經營的重依據。此次森林二類調查包括區劃、調查、資源統計分析等3大部分。

⑴、區劃。林業基層企業的區劃包括分場或營林區及林班。其中林班是永久性經營單位,是二類調查的資源統計單位。林班區劃方法分為自然區劃、人工區劃和綜合區劃。

⑵、調查。以適用的地圖如地形圖、平面圖或航空像片等為依據首先按區劃的林班,設計調查方案和進行的路線。森林經理調查中的資源調查,主要是在劃分小班的同時進行的目測與實測。小班是以經營措施一致為主要條件劃分的。在有近期航空像片時可先在室內勾繪,結合現場確定;也可對坡勾繪或深入林內在地形圖等上勾繪。高度集約經營時,可通過實測劃分小班。小班調查內容、項目可根據需要和實際情況而定。一般調查重點是蓄積量。小班蓄積量調查的常用方法有樣地實測法、目測法、迴歸估測法與抽樣控制總體法。因一般小班面積小,難於控制調查精度,抽樣控制總體法的優點是在分別進行小班調查的同時,又以全場或營林區為總體結合進行抽樣調查,以取得總體蓄積量的.一定可靠性精度,而後與小班彙總資源對比,如發現誤差過大時,再對小班蓄積量進行修正。樣地實測多采用羣狀樣圓、樣方或角規點代替單個較大面積樣地。目測調查時,除選典型地段外,還應按面積分散地選出一些目測點。此外,生長量、枯損量、天然與人工更新效果、土壤、病蟲害、火災危險等級、立地條件、珍稀動植物資源及有關經營效果等,也是小班調查的內容。

⑶、調查成果分析。主要成果必須滿足編制經營方案以及林業區劃或總體設計所需資料的要求。主要包括:地類面積,森林面積,用材林近成熟、過熟林組成,樹種蓄積,人工林及四旁樹,經濟林,竹林等資源數據及林相圖,森林分佈圖等資料和調查報告説明書等。如是複查,對於資源的動態變化應進行詳細分析。

(二)、社會實踐基地

⑴、西充縣是位於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位於四川盆地中偏北部,也是我們本次社會實踐的基地之一。因西充縣的森林資源調查以及規劃設計時間已久,資源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不高,本次小班落界確定採用遙感判讀勾繪和現地核實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小班邊界。本次直接以西充縣過去幾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為基礎,通過論證、審查、確認等程序,依法依規的將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數據變更到20xx年,形成本次規劃基數並報市林業局和省林業廳審查。

⑵、嘉陵區位於四川第二大城市南充市,同樣也我們本次社會實踐的基地之一。隨着四川省森林二類資源調查的逐步開展以及各縣區的林地規劃方案的徵集,並且本區在過去的幾年裏,存在着諸如林地利用現狀比夠清楚,林地管理檔案不全,縣域內林地保護利用的目標和任務不清等各種情況。為了更好的發展本區域的林業,建立健全林地保護利用管理機制和措施;建立林地檔案管理數據庫。為此,我們進行了本次森林二類資源調查和林地利用規劃實施方案。

二、調查主要內容

1、森林資源二類調查

1.1、森林經營單位的境界線核對

採取收集過往調查成果與現地核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森林經營單位的境界線確需調整的,在徵得相鄰森林經營單位認可,以會議紀要等形式確定後進行相應調整。

1.2、林權界線和公益林界線的確認

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確權頒證時確定的林權界和分類區劃界定成果資料為準。

1.3、面積調查

採用快鳥和SPOT5遙感圖像資料結合地形圖進行調查,採用室內區劃和現地核對相結合的方法劃分林地小班。採用最新拍攝的經計算機處理後的快鳥和SPOT5衞星遙感影像初步劃分小班界線;然後,結合地形圖到現地按照劃分小班條件,核實調整小班界線。深入小班調查林況、地況等因子。小班面積利用ArcGIS軟件求算,並以民政局提供的各縣(區)鄉(鎮)總面積,按照“逐級控制、分級量算、按比例平差”的原則確定各級區劃單位和小班面積。各級區劃單位和小班面積,以公頃為計量單位,保留1位小數。

1.4、蓄積量調查

採用目測調查與實測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全市各縣(區)活立木蓄積量。

①、目測調查:在輔以測樹工具的基礎上,目測調查小班各林分因子,藉助林業數表調查單位面積蓄積。

②、實測調查:以實測抽樣總體為單位,抽樣方式採取機械抽樣的方法,以符合精度要求的抽樣估測數據控制小班調查數據。

1.5、小班調查

在抽取的小班中,採用全株每木檢尺的方法,確定小班的實測蓄積量。

1.6、株數調查

調查對象:經濟林、竹林、平均直徑小於5cm的幼齡林有、疏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小班。

1.7、四旁樹調查

四旁樹蓄積佔調查總體活立木總蓄積15%以上,在目測調查的基礎上,以鄉鎮為單位分為四旁蓄積多、中、少三個級別,在三個級別中各選擇3個村(組),隨機選取30%的非林地小班,以GPS樣帶(寬2-5m)貫穿小班,檢尺記載相關因子。

1.8、生長量調查

在收集縣(區)以往調查生長量樣木的基礎上,經分析,對不足部分進行補充調查,編制主要樹種、齡組生長率表。

1.9、消耗量調查

消耗量調查採用向當地有關部門收集統計資料和每個鄉抽取30户有代表性農户進行典型調查,綜合計算縣(區)的消耗量。

2、林地規劃任務

2.1、查清林地利用現狀和發展潛力,將現有林地和規劃用於林業發展的其他土地分解到鄉鎮,並落實到山頭地塊,建立林地管理檔案;

2.2、分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目標,進行林地保護利用的分區、分類、分級、分等,優化縣域內的林地結構(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等)和空間佈局;

2.3、明確林地的對象、內容和措施;

2.4、明確利用的方向、內容和措施;

2.5、建立健全林地保護利用管理機制和措施。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與任務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是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規劃設計、森林分類經營和編制森林採伐限額等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對準確掌握全市森林資源狀況,建立林業管理信息系統平台,及時、快捷進行信息交流和科學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重大意義。

調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資源分佈狀況,森林覆蓋率指標現狀,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為調整我市林業發展方針政策,制定林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編制森林採伐限額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科學指導森林經營提供依據。

調查的任務是查清區域內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佈及其消長變化,客觀反映調查區域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經營管理狀況,綜合分析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管理現狀,提出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意見,並逐步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科學考核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完成情況提供依據。以本次二類資源數據為基礎,組織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採伐限額編制工作,加快推動各類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實施和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

二、調查範圍

全面完成XX四縣以及XX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任務,總面積約740236公頃。各縣(區)區劃面積為:XX區1723公頃、XX區1897公頃、XX譜區1204公頃、……

三、技術方法

調查方法採取地面調查為主、地面調查與遙感判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地面調查採用小班調查和固定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固定樣地調查(複查),估算總體蓄積、計算間隔期內森林資源消長變化,並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積;通過小班區劃調查,把森林資源落實到山頭地塊。遙感判讀作為補充調查,利用衞星遙感影像資料,輔助判讀森林地類、林種和樹種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調查精度。

四、組織領導

(一)成立領導小組

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編制“十二五”森林採伐限額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涉及面廣,為切實抓好調查、編限工作,市林業局成立XX局長為組長,XX副局長、XX副調研員為副組長,XX為成員的二類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林政資源管理處,XX兼任辦公室主任,XX為副主任,工作人員有XX。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市縣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審查調查工作方案,安排籌措調查經費並監督使用,接待上級來人檢查,組織專家鑑定調查成果及其他重大問題的決策。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外業調查操作細則以及質量管理辦法;組織全市調查隊伍技術培訓,統一標準和工作程序;組織完成全市質量檢查和調查成果材料驗收;接待上級來人檢查;完成全市調查成果材料的編制彙總、印刷、存檔和上報等工作。各縣(區)及有關單位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本地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編制“十二五”森林採伐限額工作。

(二)組建調查隊伍

本次二類調查由市統一組織管理,以縣(區)為單位進行調查。各縣(區)應成立外業調查工組和質量檢查工組,抽調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並參加過森林資源調查、有實踐經驗的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或林業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參加這次調查。每個外業工組,配備2~3名專業技術人員,挑選參加過20xx年一類調查或參加過20xx年二類調查的骨幹任工組長;每個質量檢查工組,由調查經驗豐富的2~3人組成,組長必須具備林業中級及以上職稱。

(三)組織實施調查

本次二類調查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由各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或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城區)組織實施,提交全面、準確的調查成果。駐縣(區)中央、省、市屬單位的森林資源調查,由所在縣(區)統一領導,單位可自行組織調查,也可以委託當地林業部門組織力量調查,調查經費由駐縣(區)單位解決,調查數據按屬地原則,歸口當地縣(區)統計上報。

五、工作安排及時間要求

(一)調查工作量

全市國土總面積740236公頃,按平均10公頃區劃一個小班、平均每工組日調查70公頃(含小班區劃調查和標準地調查)計算,全市共需區劃小班74023個,小班調查工作量為10596個工組日;採取系統抽樣調查,1×1平方公里佈設一個固定樣地,全市共需佈設7443個樣地,按平均每工組日調查2個樣地計算,樣地調查工作量為3225個工組日;根據省廳質量檢查規定,需質檢小班2991個,調查工作量為826個工組日;需質檢樣地986個,調查工作量為治理髮愣功個工組日。全市外業調查工作量總計為15257個工組日。

按實際開展調查工作167天(5個半月)計算,全市需組建73個外業調查工組,技術人員219名;組建外業質檢工組22個,技術人員66人;組建後勤保障工組15個,後勤人員83人;全市共計需組建110個工組,抽調368名人員參加本次二類調查(全市二類調查工作量、工組、人員統計表詳見表一)。

(二)時間安排

1、前期準備(20xx年5月中旬)

包括全市二類調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各調查單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審查;地形圖以及有關儀器設備、軟件的購置等。

2、技術培訓(20xx年5月下旬)

組織參加全省二類調查工作啟動會、技術培訓班;召開工作部署會議,明確調查任務、時間及有關要求;並舉辦技術培訓班,邀請省廳的專家對各調查單位技術人員進行全面培訓。

3、區劃調查(20xx年6月-10月)

調查單位組建的調查工作組,嚴格按照省、市有關文件和規定的要求完成外業調查任務,市、縣(區)同步開展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查工作。

4、內業計算彙總(20xx年11月-20xx年1月)

小班屬性邏輯檢查,面積計算及平差,樣地、小班調查數據及代碼表輸機,數據處理、統計彙總與分析,成果編制等。

5、成果審定(20xx年2月1-15日)

完成各調查單位二類調查成果的審定及補充完善。

6、上報成果(20xx年2月16-28日)

完成各種成果編制、印刷及上報。

7、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20xx年3月-11月)

完成小班圖形矢量化和屬性數據掛庫,基本完成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8、總結表彰

全市二類調查結束後,市局將適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對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完成質量好的單位和工作突出的個人進行表彰。

六、經費籌措

全市二類調查統計單位為14個,參照上期工作情況,預計調查總工作量為15258個工組日,調查總經費預算為444.3萬元。其中:準備階段經費37.0萬元;外業調查經費300.3萬元;內業成果彙編經費39.7萬元;總結階段經費67.3萬元。各調查單位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二類調查經費預算,積極爭取本地財政資金支持,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全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經費預算詳見表二)

七、質量管理

1、檢查驗收工作和質量標準嚴格執行《江西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操作細則》及省有關規定執行。

2、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質量管理堅持“實事求是、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執行“事先指導、中間檢查、成果校審”三環節管理。

3、實行技術質量責任制和分級檢查驗收制度,將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在檢查驗收中發現質量問題,必須限期改正或返工;對弄虛作假、不按技術規定執行的,要堅決懲處並責令全部返工。工作中的違法亂紀問題,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4、內業數據錄入要堅持背靠背方法,進行數據對比,防止出現錄入錯誤。

5、按國家、省有關規定製訂專項檢查驗收制度和質量檢查辦法並嚴格執行。

八、成果提交

提交成果材料包括紙質材料和電子版材料;調查成果需經同級人民政府審定後,由林業主管部門行文上報。

1、數據庫:以縣(調查單位)為單位建立的樣地、小班調查因子數據庫,鄉(鎮、場)代碼庫、村(分場)代碼庫,小班圖形和屬性數據庫;

2、統計表:按照《江西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操作細則》要求編制森林資源統計表(附表1-附表33);

3、報告:包括調查報告、質量檢查報告、工作總結報告;

4、圖件:主要包括森林分佈圖、分類經營區劃圖(按五大林種編制)、主要樹種分佈圖等。

森林資源調查報告3

一、森林資源培育現狀

(一)森林資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需要

縣地貌類型複雜多樣,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82%,境內羣峯聳立,高差懸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峽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較為集中,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對坡耕地、殘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態脆弱的地塊採用造林、封育、補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積,是保護和改善山區生態環境的最佳途徑。

2、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縣的森林資源存在較大弱點,首先是資源分佈不均,以山區為主的紅巖、洗車、水田較多,而以丘陵為主的裏耶、城郊較少;其次是樹種結構較單一,天然林以楓香、櫟木等為主,人工林以杉木、榿木、日本落葉松為主;再次是林分質量較差,單位面積蓄積量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通過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宜撫則撫、宜補則補、宜改則改、宜造則造,是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通過造林、封育、補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積,可以實現現有林分提質增效,進而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態環境的改善為各種野生動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其種類和數量將會逐年增加,森林的總體功能將得到加強。

4、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通過森林經營、造林等培育措施,確保森林資源後續儲備增加和森林質量提高,同時實行合理採伐,確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將森林資源變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實現森林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可持續發展。

(二)我縣森林資源培育總體概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州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的森林資源培育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主要表現如下特點:

1、以林場為骨架,點面結合

縣林業局1982~2001年以來,先後建立了永龍界、跑馬坪、砂子坡、萬寶山等12個林場,林業局局屬林場林地總面積達18938hm2,佔全縣林業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積230327m3,佔全縣活立木蓄積3636240m3的10.3%。另外,我縣有鄉(村)級林場及大户林場1234個林場,經營林地面積18938hm2,我縣多個林場廣泛開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經營等培育活動,規模大,標準高,有力帶動了我縣森林資源培育工作。

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2001年以來,我縣建立了兩大特色基地,一是成功引種日本落葉松,全縣已累計營造日本落葉松15萬畝,成為省最大的落葉松基地,目前長勢良好,改寫了南方千米以上為“難利用地”的歷史,唐苗生副廳長等領導多次現場考察、指導,得到了省林業廳領導、專家的高度評價;二是大力推廣生物能源林—光皮樹,全縣已累計營造光皮樹8.86萬畝,為我省最大的光皮樹基地,光皮樹種子能加工生物柴油,具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同時,加工的油可食油,營養豐富,前景廣闊。特色基地的建立對改善縣域生態環境、培植縣域支柱產業、增強林業發展後勁,意義十分深遠。

3、大力發展珍稀樹種,提升森林價值

2007年以來,我縣培育了大量珍稀樹種苗木,樹種涉及南方紅豆杉、鄂西紅豆、紅櫸、紅稠、紅椿、銀杏、珙桐等,累計育苗株數達210萬株,珍稀樹種累計營造林達8200畝,因珍稀樹種推廣工作出色,2013年我縣大黃溝示範場被省林業廳授予“省百個珍稀樹種培育示範基地”。珍貴樹種的推廣,提升了森林價值,以閩楠為例,其木材價格為同規格馬尾松的10-20倍。

4、造、改、撫、封結合,提升培育效果

我縣森林培育工作中實行造、改、撫、封結合,2000年以來,完成人工造林92.1萬畝,改培0.1萬畝,封山育林9.5萬畝,撫育3.8萬畝,森林經營10.6萬畝,無節良材培育5.5萬畝,因地制宜選擇培育方式,提升了培育效果。

5、整合資金,為森林培育奠定基礎

2000年以來,我縣採用多渠道籌資,國家、地方財政累計投入森林培育資金達105131.8萬元(含退耕還林補償),同時馥生開發公司、現代中藥材開發公司等企業投入資金1200萬元,用於油茶、藥材基地建設,為我縣森林培育提供了物質保障。

(三)我縣在建林業重點工程概況

1、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項目:我縣於2001年秋季實施國家退耕還林二期項目,到2016年冬季止,共實施退耕還林70.8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15.4%。其中退耕地造林37.4萬畝(經濟林1.23萬畝),配套荒山造林33.4萬畝,退耕地按生態林補償16年(前8年230元/畝.年,後8年115元/畝.年)、經濟林補償10年(前5年230元/畝.年,後5年115元/畝.年)、配套荒山造林補助50元/畝苗木費,累計國家投資達92361.5萬元。

退耕還林荒山造林項目:我縣於2008年秋季實施國家退耕還林荒山造林項目,到2014年春季止,共實施退耕還林2.1萬畝,其中人工造林0.7萬畝,封山育林1.4萬畝,按人工造林300元/畝、封山育林70元/畝計,累計投入國家專項資金達308萬元。

鞏退項目:我縣於2008年秋季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到2014年春季止,共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5.2萬畝,國家累計投資2703.7萬元,其中速豐林0.1萬畝,投資32.5萬元;光皮樹造林2.4萬畝,投資716.0萬元;毛竹造林1.3萬畝,投資1209.2萬元;油茶低改300畝,投資16.0萬元;油茶新造林1.4萬畝,投資730.0萬元。

2、長防林工程

我縣於1990年開始實施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其中2000年至2014年春共實施長防林工程9.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4萬畝,封山育林5.2萬畝,按人工造林300元/畝、封山育林70元/畝計,累計投入國家專項資金達1695.8萬元。

3、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工程

我縣於2011年開始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至2014年春止,共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1.6萬畝,累計投入國家專項資金達1020.8萬元。其中人工造林1.0萬畝,投資870.1萬元;封山育林(含補植型封育)0.6萬畝,投資150.7萬元。

4、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工程

我縣於2011年開始實施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工程,至2014年春止,共實施中央財政補貼森林撫育工程3.8萬畝,累計投入國家專項資金達380萬元。其中幼齡林撫育2.3萬畝,投資230萬元;中齡林撫育1.5萬畝,投資150萬元。

5、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工程

我縣於2013年開始實施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工程,共實施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工程2700畝(其中新造1500畝,改培1200畝),累計投入國家專項資金達135萬元。

6、德援項目

我縣於2005年開始實施中德財政合作造林項目,共實施中德財政合作造林工程21.0萬畝,累計投入資金達2834.6萬元,其中:人工造林8.0萬畝,投資1813.2萬元;封山護林2.4萬畝,投資6.8萬元;森林經營10.6萬畝,投資1014.6萬元。

(四)綠色工程實施概況

根據州委、州人民政府實施“綠色”的要求,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全力以赴,2008-2013年累計完成24670.8畝(2008年度1590畝,2009年度6060.6畝,2010年度6904.2畝,2011年度4366.0畝,2012年度3250畝,2013年度2500畝),涉及裏耶、召市、水田等28個鄉鎮。綠化涵蓋公路(裏耶-八面山公路、“209”國道、省道S305線等)、庫區(石牌鎮卧龍水庫)、城鎮(民安、裏耶等)街道及可視山體、河流(洗車河、果利河)等,同時打造了惹巴拉、入城口等景點。共計用苗297.1萬株,米徑1.5cm以上的大苗栽植佔32%,樹種涉及樟木、深山含笑、木蓮、杜英、拐棗、醉仙含笑、連香樹、七葉樹、蘭果、毛竹、華榛、楊梅等30餘種。綠化採用喬、灌、草相結合,實施整體綠化,並配有花台、水池、奇石、亭榭等,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我縣2008-2013年“綠色”行動累計投入資金3890萬元,其中2008年度投入資金130萬元;2009年度投入資金507萬元;2010年度投入資金1343萬元,2011年度投資1100萬元,2012年度投資959.3萬元,2013年度投資85.4萬元。2014年我縣創造巖板、苞谷等林業生態村16個,完成四旁樹造林82.9畝,公路綠化1.2公里(摺合面積15.6畝),古樹保護29株,封禁保護11579畝,造林樹種為桂花、南方紅豆杉、紫薇、深山含笑等,打造了特色生態村。

(五)在建種苗工程概況

林木種苗是林業發展的基礎,為確保造林成效,我縣強化種苗質量管理,規範種苗生產,截止2014年8月,全縣辦理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12户,苗木種類涉及造林用苗、綠化大苗、經濟林苗等,樹種有毛竹、馬尾松、楓香等34個,近年來特別加強了閩楠、大葉櫸、亮葉水青岡等珍稀鄉土樹種的培育,年產優質珍稀鄉土樹種苗木達50萬株。全縣良種使用率達85%以上,一級苗使用率達90%以上,為我縣森林資源培育奠定了堅實的種苗基礎。

(六)國有林場森林培育概況

我縣有國有林場兩個(國有砂子坡林場、國有曾家界林場),經營總面積38000畝,2000年以來,國有林場開展了多項森林資源培育活動,完成人工造林5200畝,改培1200畝,封山育林1450畝,森林撫育25640畝,森林經營26410畝,無節良材培育350畝…,國有林場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森林培育工作,帶動了全縣森林培育工作,發揮了以點帶面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長遠、統一的規劃,以工程為單位,各自為陣。

縣地處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每年林業工程項目規劃較遲,較粗糙,省裏的任務下達到縣裏後,縣裏通過一段時間,進行項目整合,再由縣裏下達到各部門或建設單位一般都要到年底,各部門或建設單位為了完成任務,未做到科學規劃,只顧眼前,各項目單位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各自為陣。缺乏整體的、長遠的規劃。

(二)投入嚴重不足。

1、工程項目立項不全

縣地處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難以與時俱進,建立合理、科學、全面的項目儲備庫,爭資上項缺乏競爭力。

2、單位面積投資成本嚴重偏低,標準不一

缺乏國家林業專項定額標準,各林業項目單位面積投入差異顯著,以長防工程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為例,長防工程投入直接費300元/畝,而石漠化綜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復工程近800元/畝。長防林實施過程中苗木費約需65元/畝,造林工資、撫育費、管護等約需590元/畝,資金缺口大,且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無間接費,工作開展有難度。

3、配套資金難以到位

縣屬老、少、邊、窮地區,財政資金困難,而國家下達的各行各業項目基本需要地方配套,配套資金難以到位,國家財政補貼、需地方配套的項目難以順利實施,建議取消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州、縣兩級地方財政配套資金。

4、難以整合社會資金

林業週期性長,用材林一般20年左右方可受益,經濟林一般5-8年才能受益,加之自然災害頻繁,如2008年冰災、2013年特大幹旱,同時面臨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的威脅,嚴重影響了林農、企事業單位的投資積極性,社會資金對林業投入少。

(三)森林資源培育手段不科學。

1、重造輕管

造林要取得成效必須是“三分造,七分管”,可在有些鄉鎮是“七分造,三分管,甚至沒有管”,片面追求造林數量增加,忽視造林質量提高,在造林撫育培管上以點代面,忽視撫育質量,經營不合理,造林與政府力推的其他產業存在理解上的衝突,毀林開荒現象嚴重,打擊力度不大,致使造林成效難以鞏固。

2、重造輕改

縣自2000年以來通過退耕還林、長防、德援、鞏退、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面積達92.1萬畝,再用來造林的土地空間不多了,林業的重點要轉入到中幼林的培育和低質低效殘次林的改造。近幾年局屬林場通過德援、森林撫育等項目進行森林經營、中幼林撫育僅達14.6萬畝。面上中幼林培育、低質低效殘次林的改造基本沒有涉及,僅油茶低質低效殘次林面積可達10萬畝。

3、重利用輕培育

多年來縣裏的商品材指標集中在林場發放,面上基本上沒有發放,導致面上木材黑市經營猖獗,各鄉鎮疲於林政管理,疏於森林培育。

4、應對自然災害的機制不健全

面臨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威脅應對機制和機構不健全。

(四)特色資源培育嚴重滯後。

1、珍貴用材樹種培育嚴重滯後

珍貴用材樹種是指具有特殊經濟價值、特殊生物學地位、特殊生態功能的樹種,多數分佈在天然林中,少數為人工栽培。這些樹種對擴大資源,滿足經濟社會的需求,保存優良基因、增加生物多樣性、維繫生態平衡,均有重要意義。近2年來縣林業局通過多方努力,珍貴用材樹種造林佔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鞏退營造林項目,市場引導農户在認識上發生轉變。

2、無節良材培育剛起步

無節良材是樹幹無節、通直、圓滿、勻稱的優質木材,能大幅度提高林木經濟效益,社會需求巨大。縣林業局把無節良材培育作為健康森林科學經營,森林資源提質增效重要抓手。與大徑材培育、木材戰略儲備、森林撫育、森林經營相結合,以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為中心、人工整形修枝為技術手段、獲得優質木材為導向、促進高效林業發展為目標,採用高標準新造林與現有培管提質相結合方式,無節良材培育,在局屬林場實施,效果好,面上林農開始接受,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3、珍貴花卉苗木培育不夠

花卉在幾千年的栽培與應用中,各地各時期都積澱了豐厚的花卉文化,在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致富、解決農民就業,保持生態環境,發揮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的良性發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縣花卉市場主要依靠進口花卉,很少有長治的特色花卉和苗木。二是大多數經營者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不能對購買者在養護管理方面做出專業的指導。三是一些經營者從南方運來的花木沒有經過緩苗期和適應期,直接賣給消費者,大多以地栽苗充當盆栽苗,花木很難正常生長,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花店所銷花卉,除乾花外,都以外來花為主,極少有地產花。

4、名、特、優、新經濟林培育不到位

主要表現在經濟林樹種、品種結構不合理,品種老化,經營管理粗放,產品科技含量較低,供應時效受限,儲藏保鮮手段落後,深加工產品檔次低、質量差,流通渠道不暢通。

(五)部分林業工程多頭管理,行政干預大。

林業本屬弱勢行業,單位面積投入少,加之林業週期長,受旱災、冰凍、火災的機率高,再者貧困山區從事專業造林的公司、企事業單位少,因此要對有資質的造林單位進行招標,難上難,況且若有單位中標,也不可能用機械在山區作業,最後完成造林施工的是當地農民工。因此我縣在實施該項目時,利用過來有造林經驗的當地農民工,自願組成專業隊,每隊10-20人,承包造林200-300畝,各隊採用抽籤確定施工地點,效果很好。故建議該項目若為當地農民工施工,可免予招標。鞏退、石漠化等項目資金在縣裏基本上要進行一次整合,項目資金進行調整,項目的規模、整體效果均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

縣委縣政府成立縣林業項目領導小組,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審計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責任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督查、協調、監督相關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林業局。縣財政局長、縣林業局長為項目責任人。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林業局與實施單位簽訂實施責任狀,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位”。

堅持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念,積極推行科技興林戰略,建立具有良種繁育、用材林培育技術、森林經營技術、水土流失治理、現代林業工程管理等一整的科技支撐體系。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項目科技支撐組織體系,組建和充實省級、縣級科技專家團隊和技術諮詢小組,組織、管理和協調項目的科技支撐工作;二是積極引進和培育用材林新品種、推廣最新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三是積極開展多形式的科技支撐活動,開展規範化的管理與技術培訓;四是把科技支撐作為基地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基礎,制定現代林業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標準;五是建立通過國家項目的龍頭帶動和基地樣板示範,提高我縣珍稀樹種和珍貴大徑材基地建設水平。

(二)拓寬渠道,加大投入。

加強示範項目資金管理,保證項目有序實施,一是要專款專用,不得隨意挪用。項目資金要專款專用,單獨核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準挪用、截留和滯留。二是根據相關辦法,嚴格程序,加強資金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三是抓好配套資金的落實。地方配套資金是項目建設使用中央資金的先決條件,是實施好項目的重要保證。積極籌措地方配套資金,並保證及時足額到位。

(三)加強引導,突出特色。

近2年來縣林業局通過多方努力,珍貴用材樹種在新造林中佔了很大的比例,特別是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鞏退營造林項目。無節良材培育,在局屬林場實施,效果好,剛剛起步。油茶產業通過鞏退、石漠化等項目營造1.4萬畝,但由於農户的認識不足、項目投入太低、造後培育管理不到位,目前效果差。特色花卉苗木培育較少,農户小打小鬧,沒有規模,沒有市場。大部分花卉苗木都是從外面買來又直接賣給消費者。三木藥材主要集中在水田片區,農户有種植習慣。不成規模,林下種植全縣均有,不成規模。基本上沒有得到國家項目資金扶持。

基於這種現狀,一是各級政府及各職能部門搞好宣傳,加強引導。使農户從根本上認識,各級政府及各職能部門有專門機構。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項目科技支撐體系,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品種,推廣最新林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和技術培訓。三是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搞好樣板示範帶動,突出特色。

(四)理順關係,爭取項目。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爭取中央、省、州項目,爭取民族政策,爭取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優勢條件;爭取工程項目和投資及相應的優惠條件,縣成立了林業相應項目領導小組,分管林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審計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責任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督查、協調、監督相關單位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林業局。縣財政局長、縣林業局長為項目責任人。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林業局與實施單位簽訂實施責任狀,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位”。理順關係,利於項目的爭取和順利實施。

(五)造封結合,培改並舉。

造林是資源培育的基礎,縣自2000年以來通過退耕還林、長防、德援、鞏退、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面積已達92.1萬畝,再用來造林的土地空間不多了,林業的重點要轉入到中幼林的培育和低質低效殘次林的改造。撫育、施肥、修枝、間伐、管護是資源培育的保證。2000年以來縣實行造、改、撫、封結合,,完成人工造林92.1萬畝,改培0.1萬畝,封山育林9.5萬畝,撫育3.8萬畝,森林經營10.6萬畝,無節良材培育5.5萬畝,因地制宜選擇培育方式,提升了培育效果。低效林改造是森林培育、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7lr0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