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殘障兒童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1

炎炎酷暑,灼灼烈日,燃燒着青春的激情,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3顆熾熱的心也就在20xx年的這個夏日為着同一目標,合着同一節奏而跳動。

酷暑,起早貪黑,長途遠行下鄉訪問,聽不懂的區域方言等關鍵詞充斥着我們的社會實踐進程。還好,我們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反而,越是遇到困難,我們越是有一股幹勁兒和衝勁兒。雖然,剛開始我們一隊十三人人有過爭執,但是我們最終都經過討論研究,緊密部署,最終制定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案。我們通過走訪、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中,我們走訪了紙坊、廟山、湖泗等地方;我們也切入我們自己的主題,仔細訪問殘疾兒童家長目前生活的困難及所需,然後再將問卷歸類整理,最終形成自己的統計結果。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積極關注新媒體上所散發出的各種消息,認真總結分析,形成與自己社會實踐相關的資料。

説實話,這一路走來,我們大家都很疲憊。至今還記得,為了能能好的作出調查報告,晚上回來我們志願者先把聽懂方言的家長的需求錄音晚上回來仔細總結琢磨;至今也還記得每到一個地方,政府工作人員、殘聯人員、我們志願者頂着驕陽,滿頭大汗的面龐;也記得,那時候,為了統計調查數據,大家不吃飯加班、對着電腦時候的孤獨與疲憊!然而,這一切都過去了,當我們現在站在這路的'盡頭,回首自己的足跡,回想着孩子們的天真笑容,家長們感激伴着期盼的眼神,覺得在積極當初並沒有選錯,也並沒有後悔!反而,看着自己和夥伴們這路上歪歪扭扭的足跡,覺得自己真的獲了很多,成長了很多!這一路,收穫了友誼,也收穫了成長!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在這火熱的七月,我們暫別了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瞭解社會,深入社會。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2

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救助兒童會和壹基金聯合主辦的“ 20xx融合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狀況抽樣調研報告發佈會”在京召開,就“提升融合教育專業能力,更好保障所有兒童受教育權利”話題進行討論。會議邀請了多名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及兒童家長代表出席。

會上發佈了《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融合教育課程在教師職前教育及資格證考試中落實情況調查報告》和《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職後培訓的政策文件分析報告》,20xx年5月1日,新修《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新修條例規定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採取普通教育方式。20xx年9月,隨着新的一批中國小新生入學,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國範圍內發起“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查”,共蒐集到9484份有效家長問卷,然而調查結果中的很多數字讓人觸目驚心。

適齡受訪者的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45%,20xx年申請入學成功率僅為69%。

20xx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殘疾人教育條例》明確了適齡殘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同時明確殘障兒童優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權利。然而根據《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發現,受限於特殊教育專業人才缺乏,普通學校內的教師培訓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體系薄弱,殘障兒童融合教育的質量提升仍然困難重重。在調研過程中,得到眾多家長的反饋:

在廈門,外地户口的自閉症男孩阿強進入普校後,卻被班主任老師勸説轉學,並直言阿強不應該進入普校,狀況令人堪憂;

在北京,視障女孩小櫻在申請進入普通學校時,遭到了近十所學校的拒絕; 在重慶,自閉症孩子樂樂在普校就讀,班主任威脅校長説如果班上有這個孩子,她就辭職,孩子最後退學在家;

在石家莊18歲自閉孩子上學,學校要求家長時刻陪讀,“大人在,孩子在(校),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學”

一位武漢的家長提及,他的孩子偉偉快8歲了,17年9月就讀當地一年級,不到三個月,班級內其他家長就聯名找到校長,要求偉偉退學。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在課堂中走動的行為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而教師態度也從一開始的耐心引導逐漸轉變為不管不問。

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在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20xx年申請入學的受訪者中,69%成功入學,28%申請失敗未能接受義務教育,3%雖成功入學但在12月已經休學或退學”。與此同時,調研結果表明,20xx年入讀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難還是缺乏專業師資(69%)和老師缺乏特教培訓(67%)的問題。17%孩子在學校裏遭遇了歧視/傷害,14%被老師排斥和不接納,還有14%被同學或家長投訴,10%被學校要求退學/休學/轉學,這些問題也給孩子及家庭帶來很大程度的傷害,形成退學/休學壓力。

融合教育的工作開展十分艱鉅,但是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理事長戴榕表示,家長們願意積極配合並盡家長們最大的努力和教育部門、學校以及關心殘障兒童入學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動融合教育的未來,讓所有的兒童受益,得到優質的教育。

無論是從國家的政策的角度還是從千萬特殊兒童家庭的期望看,我們發現障礙總是存在,但是融合是不變的方向。為了反映廣大殘障兒童家長心聲,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歷時半年與家長代表們還有諮詢顧問反覆協商,與高校專家開展合作研究,並與諮詢公司合作開展家長線上調研,最後形成了《關於提升教師融合教育素養的建議》和《關於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議》這樣兩份沉甸甸的建議。通過網上公開徵集提案的代表和委員,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尋找到朱永新等3名委員和陳國民等6位全國人大代表為他們提案。

建議稿提出,國務院及教育部部門強制保障殘障兒童申請入學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請入學;並建議教育管理部門儘快就啟動新修《殘障人教育條例》實施工作的督導督查,同時,規定縣級殘障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應當依據如下原則處理入學爭議:普通教育優先原則,就近入學原則,最少限制原則。在建立融合教育支持體系方面,學校負有責任建立並完善:從外部無障礙校園環境到內部教師的融合教育素養提升,學校應該肩負起應有的責任。融合教育是一個跨學科的教育支持體系,需要整合資源,建立多元支持。

該建議稿還建議教育部門在普通中國小開設生命教育課程,納入中國小德育課程體系。通過生命教育課程、校園文化實踐教導普通學生認識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設友好的校園環境。

關於救助兒童會

救助兒童會是一個有着近百年曆史的全球性機構,1919年成立於英國倫敦。今天,救助兒童會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國際兒童發展組織,在全球12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救助兒童會在華代表處設立在北京,並在中國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展工作。 20xx年1月,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正式施行,救助兒童會成為第一批成功在北京獲得註冊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國家民政部將繼續作為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主管單位。

以兒童為中心是救助兒童會工作的基本原則,我們關注所有兒童尤其是弱勢和困境兒童。在中國,我們致力於服務困境兒童和偏遠、貧困地區的兒童,特別是貧困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以及城市中的流動兒童。我們在兒童營養和健康、兒童教育和發展、兒童保護、兒童貧困、兒童權利倡導以及減災救災等方面,通過直接實施項目、開展培訓、意識和能力提

殘障兒童調查報告3

一、調查報告概述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教育也隨之有了很大的發展。近些年,國家教育部頒佈了許多關於教育的法令法規,尤其是兒童教育備受關注 。但是兒童受教育的問題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特殊兒童,他們不能接受正常教育機構的教育,而是通過在特殊教育中心接受教育,所以國家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建構,師資等方面並不是很完善,所以周邊仍然存在適齡兒童未能接受正當教育,特殊兒童應該更加受到全社會的關注。為此,教科院11級2班團支部於月25號下午4點來到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的特殊教育中心,通過與特殊兒童溝通交流,互動,及其老師們的交流,去了解目前這所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並在端午節來臨之際,送上我們的祝福和一些小禮物,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達到了活動預期的目的,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其中。

首先,2班團部的同學於25號下午4點到達了聊城市東昌府區的特殊教育兒童中心,等待孩子們的放學。因為教育的特殊性,孩子們是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在校內受着很嚴格的管理。我們嚴格遵守學校的規則,等待孩子們放學。其次,接待我們的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剛開始校長就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這些孩子是很聰明的,只不過是有先天的缺陷,讓他們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接受正常的教育。接着校長向我們介紹了一下學校的情況。學校共分為聾班,啞班,和智障班。孩子們的年齡,最小可達8歲,最大可達20歲,每個年齡段參差不齊。我們剛一進校門,就被一個8歲的小女孩拉着,親切的喊着我們:哥哥姐姐好。這個小孩由於眼睛不是很好,只能通過眯着小縫看我們,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讀到了一種對自由,對求知的渴望。再次,我們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同學去盲班,與盲班同學們一起互動。另一部分同學去聾啞班,和孩子們和互動交流。我們剛一進入盲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每一個孩子看不着,僅能夠憑藉着他們靈敏的聽覺來與我們親近。最讓我們感動的一幕:許多孩子們在教室學習盲文,一般人很難理解盲人是怎樣學習的,他們僅是用手觸摸着盲文上每一個刻錄的文字。通過與一個19歲的孩子交流,他告訴我們:剛開始我們也不會,只能靠手摸,時間長了就都會了,我現在學習的是七年級政治,我一遍看不會,就多看幾遍,這樣我就能夠牢記於心了。雖然他們有着先天的缺陷,可是他們對學習的認真與努力,不比任何一個正常孩子少,甚至更加努力。另一小組則與孩子們互動做遊戲,共同動手做一些手工製作。因為他們全是聾啞人,所以與他們交流,我們只能靠寫,讓他們明白我們的意思。首先由我團支部李偉同學為孩子們帶來了一支舞蹈,並帶動了孩子們的興趣。之後我們由於孩子們一起着一些星星,輪船,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一點都不差,他們個個心靈手巧。最後,由我團支部康凱月與趙學同學帶領孩子們一起唱並做起感恩的心的手語,温暖的氣氛融入其中,每一個人都備受感動着。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依然珍惜你,告訴命運,我不認輸......活動也伴隨着這首歌接近尾聲了,最後我們向孩子們贈送了小禮物,並與他們揮手告別了。活動不但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也更加的讓我們明白;孩子們需要社會的温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與關心。

二、調查目的

教育在近幾年雖有很大的發展,但仍然避免不了有些問題。之所以實行此次活動,一方面,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交流,來了解特殊兒童們的學習,生活情況,通過此能讓我們切身的瞭解兒童的身心發展並給與他們更多地關心與關注。再一方面,因為我們學的是國小教育專業,能夠與自己專業相結合,真正明白孩子們需要什麼,怎樣的教育教學方法適合國小兒童,尤其是這種特殊教育中心,他們更加需要老師的責任和耐心,所以此次活動,也讓我們明確了未來的大學生活,我們要更加紮實的學習專業知識,能夠以後為社會,為孩子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後,也是我們最大的初衷,就是希望我們此次活動,能夠喚起身邊人,喚起社會,來更加的關注特殊兒童,關注他們的`身心成長問題,家庭温暖的失去,卻不能讓孩子們也失去社會温暖。先天的缺陷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每個孩子都是無辜的,他們需要每個人的關注,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温暖。

希望社會更加關注特殊兒童,能夠給與他們更多的温暖。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法:通過上網查一些相關資料,瞭解我國近幾年關於教育頒佈的法規令,並結合周邊實際的教育情況,發現一些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問題,尤其是

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其次,是通過對周邊的特殊教育中心的實地調查,通過與學生老師的溝通交流,親身體會並且去關注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

最後,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感受,使此次活動真正能夠深入人心,能夠讓每一個人感同身受。

2.調查主題:關注身邊殘疾兒童

3.調查結果:活動前期的充分準備,活動中與孩子們溝通交流,並一起做遊戲,互動等都很好地與孩子們融合到一起。取得了活動預期的效果,讓我們對身邊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有了深刻的瞭解。但是,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有待於將來去解決,相信這次活動,也更加的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向心力,有利與構建班級團結。

4.調查對象: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們和老師們。

四. 調查分析

(一)基本情況:這次調查主要是圍繞聊城市東昌府區特殊教育中心展開的,參與調查的人員為11級2班團支部的部分同學。被調查的對象分別為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師和同學們。參與調查的人員共有15名,共發放出2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為20份,以下是對發放出的問卷調查的分析與總結。

以下是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總結:

從調查的問題來看,被調查的對象分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其中大部分人羣對我國的殘疾人保障法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問題還涉及到是否參與志願者活動,以及如何看待身邊的殘疾人等問題。從調查的問題可以反映出,我國公民在殘疾人保障法上有所欠缺,沒有很積極的參與關注上身邊的殘疾兒童。

從調查的結果看,被調查的大部分人對殘疾人保障法知之甚少,並且公民意識淡薄,不能夠主動參與一些志願者的活動。另外,他們對身邊的殘疾人的關注很少,尤其是殘疾兒童,甚至有時還會看不起那些先天有障礙的孩子。在一方面,也反映出社會對關注身邊殘疾人的宣傳也不夠到位,其保障殘疾人的公共設施也不夠完備。

(二)存在問題

由於社會對殘疾人關愛的程度不夠,以及國家對:關注身邊殘疾兒童宣傳力度不夠,更主要是公民對身邊殘疾兒童給與的關愛甚少等等問題,也凸顯出了國家今後對殘疾兒童要更加的關注。

1、公民對殘疾人保障法知之甚少。通過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對世界殘疾人日並不知曉。並且對國家出台的相關關注身邊殘疾人的調理條規也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

2、社會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度甚低。有小部分人儘管知道身邊有殘疾兒童,但是他們也並沒有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甚至有時候抱着冷漠,譏諷的態度。大家對身邊,對社會的殘疾兒童關注度非常低,甚至覺得他們殘疾,關自己什麼事,這都體現了社會對殘疾兒童的關注度不夠。

3、國家政策未能完善,保障殘疾兒童一系列問題。迄今為止,雖然國家出台了相關政策,條例,來保障殘疾人的生活。但是,一方面法規的實施力度不夠大,另一方面,條例法規本身存在這許多不足,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去更新增加相關條款。

(三)問題形成原因

1、個人因素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看出:首先,個人對國家出台的相關法令,條規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其次,個人對自己身邊的殘疾人關注度很低,沒有什麼熱情去幫助關心別人,缺乏愛心,公德心。

2、社會因素

一方面,國家出台的政策不夠全面,完善,應該將更加能夠保障殘疾人生活保障的條款增加其中。另一方面,國家對政策法規的宣傳,實施力度不夠。以至於現在的公民對殘疾人並保障法並不知道多少,其次,公民也沒有更多的熱情和愛心去參與一些志願者活動。這一系列原因,更加導致了社會缺乏對殘疾人,尤其是殘疾兒童的關心。

(四)調查結論及相關對策

(1)政府方面:

a、首先,加強對殘疾人保障法的宣傳,讓公民對一些法律更瞭解。

b、其次,更要出台一些更能保障殘疾人生活的保障條例,並增加實施的力度,完善一些保障殘疾人活動的公共設施等。

(2)個人方面:

a、加強自身對法律的瞭解,尤其是對保障殘疾人的法律。

b、增加自己的公德心,愛心,能夠更加關注身邊的殘疾兒童,並能積極的給與一些關愛。除此之外,能夠參加一些志願者的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gq163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