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改革開放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1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2.調查地點

肇慶市廣寧縣

3.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涉及的對象是主要是部分街道鄰居,還有部分農民。

4.調查方法

調查採用資料收集分析為主,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為輔的方式,使調查報告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改革開放涵概的面較廣,本此調查採用是由點到面的方法,通過對街道鄰居的走訪,和下鄉探訪。瞭解改革開放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並從中總結經驗特色,進行簡要的分析。

5.調查人

陳肇漢

6.調查分工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二·正文

生於九十年代的我,無法想象父輩們所經歷過的日子,卻親身感受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凡,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曆經千辛萬苦,終於走上了繁榮富強、世界文明之路。

三十年前,我的家鄉廣寧人民還穿着顏色單調布料粗糙的衣服,人們還吃着不可選擇的供應糧,可如今全變了。以前坑窪泥濘的土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一路走來看着公路上交通工具的變更,到現在的寸步難行。吸塵器吸走了掃帚,綠色食品割捨了人們對大魚大肉的眷戀,時代在進步,我的家鄉也在進步。

那當初狹窄的街道如今已改建成寬闊繁華的步行街。逛街逛累了,街中心還有長長的休閒椅讓我們歇歇腳;以往過年過節時才能見到的熱鬧景象,現在已不稀奇了。大街上、農貿市場、超市裏,到處都是購物、玩耍的人,好象每天都是過節一樣!

那時的學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舊的土木結構房屋,土牆斑駁脱落,窗户上只剩下那幾塊可憐巴巴的舊窗框,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風凜冽刺骨,遇到下雨,雨點從破瓦片上的窟窿裏落下“滴答”的聲音與朗朗的讀書聲湊成了不和諧的'曲子往事不堪回首,自從改革開放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濘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路的兩旁都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們也坐在舒適明亮的教室裏上課,不再有寒冷之憂。

我們的祖國日益富強起來,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人民生活擺脱“貧困”,普遍實現“温飽”,正在向小康邁進。居民生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改變。近年來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感覺着身邊的變化、感覺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提升着百姓生活的質量,並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

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福利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國日益融入世界經濟和主流文明之中。 具體而言:

一.是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統計表明,1978年至20xx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1978年以前,中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十億美元,20xx年末已突破一萬億美元。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20xx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xx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0年間,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着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基本成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共識開始形成。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委員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親身經歷者和思想推動者,同時也是這段歷史最敏鋭的審視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對於改革開放,厲老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三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個是農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個是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證券市場,第三個是民營經濟的興起。”農村家庭承包制這一制度變革的主要貢獻,是在當時條件下,通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來促進農民的生產,從而解放了農業生產力。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們進行了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由於股份制改革的推進,中國有了證券市場。儘管在當時它還是很不完善,但畢竟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和證券市場開闢了道路。儘管股份制曾經受到過各種懷疑、甚至責難,但中國的股份制、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終於取得了成就。對於民營經濟,厲以寧指出,雖然當初出現時也是面臨各種責難,不過在民營企業不斷成長以後,大家真正感到民營企業的確至關重要。就業問題是誰幫助解決得最多?是民營企業,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崗位是在民營企業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營企業提供的,我們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民營經濟的興起調動了許多人創業的積極性,這對長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開放是什麼?開放就是自主、自發地接受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則,並以此克服自身傳統的特殊規則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進國民福利的增加和國家的富強。而真正的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還要學習西方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學習西方文明,進行制度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説,開放的重要性有時要遠大於改革。中國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通過相互學習,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開闊,開放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後,我們已義無返顧地迴歸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個主權國家的承諾和信用鎖定中國改革發展的道路。

概括地説,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後,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脱離實際,對中國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物質經濟條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30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可以説,能認識到中國處於初級階段這個事實,標誌着我們的發展終於走上了實事求是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道路。

因為走訪的時間比較倉促,沒有做過多的記錄和問卷調查。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2

一、物價高漲時居民實際收入增速較其他年份趨緩

從全國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與CPI的比較看,CPI波動週期中出現波峯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為5.66%,其他年份平均為7.49%,波峯年份收入增幅相當於其他年份的3/4。 當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當於其他年份的70%三、物價上漲使居民財富縮水

2xx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調整為2.25%。從全國平均水平看,20xx年一年和20xx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銀行的存款是保值的。從20xx年2月開始,隨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負利率,後來雖然經過5次提高利率,但負利率的`狀況一直沒有改變。

假定20xx年初存款10萬元,到期後相當於減少了950元,縮水了0.95%。進入20xx年,負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達3.2%。也就是説,居民存款被CPI掠奪。

二、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響

20xx年上半年,大連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長14.9%,比總體增速低1.2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5076元,同比增長18.4%,比總體增速高0.9個百分點,但由於物價上漲的影響,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剛性消費支出,生活負擔加重,支出增速明顯加快,實際生活質量和家庭儲蓄呈下降和減少趨勢,主要表現在:

1.價格上漲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負擔,導致低收入家庭飲食質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飲食的消費品種以糧油、肉蛋、鮮菜等日常主要消費品為主,而近期物價上漲又主要集中體現在這些消費品上,因此價格的上漲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負擔。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長9.8%,扣除食品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0.8%。與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費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糧食消費量下降12.0%,肉類下降8.9%,禽類下降2.8%,魚下降1.4%,其他水產品及製品下降21.7%,鮮菜下降8.3%,鮮果下降9.3%,鮮乳品下降17.6%。這就必然導致低收入家庭的飲食質量下降。

2.價格上漲影響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費支出的大幅上漲及消費量的較大下降。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539元,同比增長24.3%,但衣着消費量卻出現大幅下降,服裝消費量和鞋類的消費量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4%和15%。

3.價格上漲導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儲蓄進一步減少。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儲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淨存款金額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減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儲蓄進一步減少。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3

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眾多的發生父輩和我們自己身邊的歷史現象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來看,人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提高,生活條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請看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衣:改革開放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商品供應嚴重匱乏,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且數量有限,色彩和樣式單調。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改革開放後,隨着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解放,人們的衣着變得豐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裝或時裝,服飾已不僅僅是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的營養嚴重不足,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温飽問題。改革開放後,十幾億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衞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改革開放後,不僅人均居住面積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的改善。

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由於經濟條件的好轉和假期的延長,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除乘火車外,乘坐飛機也不是稀罕的事了,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一定比重。

用:改革開放前,代表着當時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改革開放後,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話、電腦、手機已相當普及。住房,私家汽車都很普及。

以上説明,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4

衣: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一句農村裏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費模式,穿着更加講求舒適大方,服裝變得豐富多彩,並日趨成衣化。各種皮鞋、旅遊鞋、休閒鞋等不但式樣新穎,而且穿着舒適,普遍為農民所接受。

食:相信糧票、油票,在很多人眼裏都不會陌生,吃飯必須靠這個去換。隨着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消費水平隨着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逐步從追求數量滿足為主轉入了以追求質量為主的階段,人們開始在吃上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麼買什麼。主食細糧化,且逐漸豐富多樣,副食品消費從以追求數量滿足逐漸轉入講究質量。

住:改革開放前,幾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後來用磚磚瓦瓦建了個土磚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現如今,一踏進村莊,一幢幢二、三層高的新樓房,展現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塊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溝圍起來,溝水清澈,魚翔淺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後,還種上了花果林木,綠樹成陰、鮮花爭妍,家家住的是個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農民別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助下,家家接通了水、電,既可飲上潔淨的自來水,又能用上電燈、電話,還可上網、看電視,過上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時,户户添了三件“寶”:一是修了個潔淨廚房,用上了燃氣灶、電冰箱、微波爐;二是建了衞生廁所;三是造了沼氣池,把糞便、垃圾統統灌到沼氣池裏,經發酵後製成沼氣,供廚房作為清潔能源使用、其殘渣又是農田需要的有機肥料。這樣,既節省了燃料支出,又保護了農村環境,還提供了有機肥料。這在城市裏是無法做到的。

行:過去,從鄉里到縣城不足40公里,農民卻要坐車顛簸整整2個小時,終於進城了,灰頭土臉的還不好意思見人。由於路況不好,公交車不願意開闢線路,城鄉道路上跑的數量稀少的出租車,也多是城裏淘汰的破舊車輛,中途趴窩、超員超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長期制我縣農村發展的“行路難”問題,現在有了根本改觀。近年來,圍繞新農村建設,我縣依託國家政策扶持,累計投人資金9000多萬元,大力實施城鄉道路暢通工程,新修鄉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48公里,一條條緞帶式的瀝青路從縣城向鄉村延伸,全縣公路通鄉率達到100%,通村率達到50%。通過招商,縣上先後引進兩家運輸公司落户,新穎、舒適、快捷的公交車不僅到了全縣所有鄉,還開到了部分鄉村,許多農民羣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坐車,直接進城。更大的收益是,過去由於交通閉塞、銷售困難的農副產品,也隨着道路的暢通進軍國內外市場,為農民羣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着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低檔到高檔、從單一向全面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耐用品消費始終是低水平的。曾幾何時,人們為了買一台彩電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儉用好幾年;如今,農村居民家裏由“老四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迅速向“新六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組合音響、照相機)和電腦、小洋樓、摩托車、空調、移動電話、小汽車等轉化,生活已經從“基本生存型”向“享受發展型”轉變。

文化事業:改革開放前,全村的中國小校舍設施十分簡陋,文化設施非常落後。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活動中心已在鎮東建立起來,可為本鄉農民提供圖書、影視、歌舞、棋牌,甚至培訓、上網等全方位服務,大大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村裏所有中學、國小現已全都遷移到新民鎮上,新建了寬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學設備,分別合併成為完中、中心校、幼兒園各一所,並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免學雜費、書簿費的待遇。至於學生上學,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車上學,不通公交的村,由學校設校車接送。這樣,全村學齡兒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又能保證他們出行安全,家長都感到滿意放心。

農村經濟:改革開放就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開始從單一農業經濟迅速向多種經濟發展轉移,推動了農村經濟全面快速增長。村裏有了企業家、養殖户。村民萬懷稱得上是村裏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僅有全村的小轎車,還在自家院子裏安置了車、鉗、刨、鑽為一體的車間。他每天忙得很,業務挺多,村裏人都説他是一個“農民企業家”。村裏還有了專業的養殖户,如村民田喜,養了幾千只雞。我曾到他的半現代化的雞舍參觀,令人讚歎不已。每天他都忙個不停,一年下來的收入很可觀。村民茂田當年還是個孩子,如今他開大貨車為廠礦跑長途掙錢,漂亮的妻子則是家裏地裏一把好手,種地的畝數甚至超過了許多男人,家裏佈置的檔次也很高。村裏還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裏的活兒忙完了,他們就到城裏去打短工,比如到飯店當廚師,給人家安裝修理鍋爐,到私人的加工廠當噴漆工,等等。

農村合作醫療:作為生長在農村的自己,從小便知道了農村人看病的`真正難處。城裏人得病有醫療報銷,可是農村人往往因為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時候一般是不捨得花錢去看而導致最後病情惡化轉成比較嚴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必須去醫院看的時候,醫院動輒幾萬元的治療費用令農村大多數農民望而卻步,因此,在農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數農民都表示出無奈的表情。但是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中國的經濟水平迅速發展,黨中央和國務院在近年來在全國推出了農村合作醫療優惠政策,使全國農民朋友興奮異常,農民看病終於可以有醫療保障制度了。作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身體非常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最近幾年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從06年開始便由於高血壓的原因導致連續兩年出現了腦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現在,家裏共計花費了幾萬元的醫療費用,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説可以説是花費頗大,但是父親填報了農村合作醫療,看病的時候能報銷百分之五十,這樣一來,我們家就能報銷花費藥費的一半,使家裏損失大大減少。看着報銷回來的醫藥費,看着父親日益漸好的身體,我們全家感謝黨和國家的好的惠民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老無所養,意思就是城裏人年紀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國家的退休金來保障,而農民待到年齡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兒女來養活,不但給兒女造成了不小的負擔而且生活質量也急劇下降。現在好了,黨和國家在全國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滿60週歲的老人每個月都將領到國家發給的200元養老金,200元錢對於沒有什麼花消的農民來説基本可以維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裏年滿60週歲的長輩們從村委會領到錢後的喜悦表情、看着他們在議論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為我們晚輩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上。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農村的各方面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但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農民百姓心的政策。

改革開放調查報告5

一、調查目的: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高速發展,使人們的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讓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起來。然而高速發展的經濟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住宅價格飛漲、物價不斷上漲等等。這些問題若不加以解決,經濟發展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這次調研我們調查了大連地區人們對於改革開放後大連地區經濟發展的看法。

二、調查時間及地點:20xx年3月 大連博物館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人們對經濟高速發展的看法

2.人們對近年來大連地區環境變化的看法

3.大連地區人們的幸福感指數

4.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物價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績

30年,對於歷史長河就那麼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對於我們這 樣一個從貧窮落後一步步走向發達富裕文明和諧的國家來説,卻是一個豐富而值得銘記的過程。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改革,毫不動搖地促進對外開放,取得了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温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贏得了我國在國際經濟社會影響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的面貌從此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對於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經濟實力快速成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產業結構變動活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30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保持持續的快速增長,GDP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246619億元。這期間,有16年超過10%,只有3年低於7%。30多年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發展,GDP年均增長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約15年翻兩番。截至20xx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貿總額位居世界第3位,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1位。我國已提前完成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前兩步,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初步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接口不平衡

2.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如沿海與內地

我國在方方面面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凸顯,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比如,城鄉發展差距較大。改革開放後城鄉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縮小,1983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82∶1,但後來又逐步拉大,20xx年擴大到3.33∶1。從絕對差距來看,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關,達到1242.6元,20xx年達到12022元。

比如,區域發展差距明顯。30多年來,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長,但不同地區間收入差距在拉大。20xx年我國東部地區年人均收入為38587元,西部地區為18090元,差距達2萬餘元。從省際差別來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為76976元,最低的貴州省為9187元,兩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國4007萬貧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區所佔比重高達94.1%。 我國國情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各地區條件差異顯著,發展極不平衡;如果放在國際背景中比較,中國地區發展差距最突出的特點是“一箇中國,四個世界”。所謂一箇中國,四個世界,是指中國發展不平衡在各個地區都有反應。第一世界是指經進入世界高收入組的地區,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數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當於世界上中等收入組的地區,象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大約才佔全國總人口數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當於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區,大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20%。第四世界是相當於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區,主要分佈在中西部的貧困地區,約佔全國總人口的數量的一半。

按照社會經濟和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要求,調節區域間的收入差異,縮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這是我國新區域政策的基本思路與措施,更是我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沿海與內地發展失衡的有效途徑。

從10年前開始,針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黨和國家就已經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後來又根據國家整體發展的需要,先後實施了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近年來,又出台了一系列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在這些區域發展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jj1o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