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推薦]複習課評課稿

[推薦]複習課評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複習課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複習課評課稿

複習課評課稿 篇1

臨近會考,如何高效組織課堂複習是所有九年級數學教師最為關心的話題,以題講題,無限制撥高複習的要求,重複機械的題海式訓練在新課改的今天已經不可取了。如何進行會考針對性複習,如何採用一種教師與學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課?這次的教研活動,兩位老師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借鑑。

以往復習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按照自己的.構思來上課,在課堂上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炒冷飯”現象嚴重,學生被動的接受,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完成學習過程,複習效果不理想。這次兩位老師都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對知識的系統複習

利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填充回憶,梳理複習內容;還將複習的內容編

成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知識點,執教者對於這部分練習的選取,題目相對簡單,但覆蓋面比較廣,並且都由學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師練習是自己成為主角,強調再強調,細枝末節不厭其煩,惟恐學生再錯,教師脣乾舌燥,特別是會考複習階段各科講評較多,老重複同一模式,學生厭煩、困頓,效果甚微。從課堂的反應來看,執教者完全把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效果更好。

2、 精心設計練習題

精心設計練習題,注意內容的層次,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把握好“會”、“熟”、“活”三個階段,最後形成較強的解題能力。特別是曾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練習,還注重思維的訓練,對於學生學習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3、 課堂氣氛活躍

兩位老師的課堂中都體現了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得輕鬆,整節課學生真

正“動” 起來,思維真正“活”了起來。

4、 注意與會考的聯繫

兩位老師都注意了與會考真題練習起來,形成“會考練兵場”,提前讓學

生接觸會考題型,不僅能讓學生熟悉會考的一些類型和難度,還能消除學生(特別是中下生)對會考的恐懼心理,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此外,本人認為,到了九年級,學生的基礎差異比較大,對於一些較難的地方,應該適當的提提,複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選做題,以防止一些學生“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這只是本人的一點挫見,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複習課評課稿 篇2

非常高興能坐在這兒與大家一同分享、交流,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會考物理複習研討”,既然是會考複習研討,我們的討論如果僅僅圍繞着一節課的得失,可能今天的研討的效果會有些折扣,既然是會考複習研討,我們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會考這個大的背景下來展開,如何實現會考複習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其落腳點又必須迴歸課堂,又必須要在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中來展開、實現,又繞不開課堂。因此今天接着閆老師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個想法。

一、如何觀課、議課:“三看一回頭”

1、看三維目標是否有機融合;

2、看教學結構設計是否科學合理;

3、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否有效

一回頭:反思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最優化

二、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目標一節課的重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靈魂和方向,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任何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課堂教學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是冰山一角,而隱性知識則是冰山下的絕大部分,是方法和情感知識。教學中必須由知識目標逐步地向方法目標和情感目標過渡,知識是工具、是載體,而方法和情感則具有教化作用。本節課,閆老師僅僅圍繞“歐姆定律”這個核心進行設計,教學目標定為準確,精心的設計,突破知識本位的侷限,讓學生親歷多種學習活動過程(回憶再現、重現實驗過程、智能平台訓練、温故知新等),讓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中提升能力。

三、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合理、有效、科學。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不完整或者存在缺陷,教學內容組織不當,學生要得到有效的發展,將是十分十分困難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結構,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

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應環環相扣、由淺入深、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為一體;本節課的設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簡潔明快、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祥”“略”得當、體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重點突出,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結構設計是科學、合理、有效的。

四、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改變學習狀態和內心體驗,從“受逼”的學習狀態中解放出來,變“要我學”為“想探究”和自主學來提升智慧。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體驗和感受的機會。物理學中流行着這樣的一句話“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整個課堂教學中,閆老師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反思。葉瀾教授曾説過“一節成功的課是常態的課、是有遺憾的課、是值得改善的課。

問題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高效的教學,應將學生置於問題情境之中,通過活動讓他們在經歷智力的探險從而提升智慧。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有了問題學生要想辦法去解決,就要思考,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在思考解決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或困惑,這就要尋求幫助。可能會向課本資源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本互動,也可能向同伴求助,這樣就形成了生生互動,還可能向教師求助,這樣就形成了師生互動。這樣,在學生求助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生本、生生、師生的立體互動,這樣的課堂是積極的主動的、也肯定是生動的、高效的。

1、上課伊始,教師通過一個問題“添加條件編題目”的創設,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由發揮,設計的非常好,如果能以此進行深處挖掘或以此為契機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追問、質疑問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質疑問難中尋求解決問題的不辦法,這樣,不僅僅能對一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回顧、喚醒,更能形成知識的整合。可惜的是,上課教師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課堂導入使用,使其教育教學的價值大打折扣。

2、課堂教學中對已有經驗的簡單再現和低水平重複不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只有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裏活動,使學生的智力活動處於適度的緊張狀態,才有可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在開始的複習中,教師對重點的實驗進行了再現,但是這種再現只是一種簡單的重複,作為會考複習來説,如果只是新課的機械的簡單的重複,是不能激發出學生真正的學習熱情的,複習的效果是差強人意的。在這個重現的過程中,如果能抓住學生的'一些疑難和問題,對學生進行追問,可能會更好。比如在進行“電壓不變、探究電流與電阻關係”實驗的重複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在這個實驗中可以保持電壓表兩端的電壓不變,現在你能説出其中的道理了嗎?”相信有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還是似是而非的,這個在新授課教學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就可以放在這兒進行解決,並可以以此為生長點進行拓展,比如滑動變阻器在這個實驗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比較一下滑動變阻器在其他兩個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關係、伏安法側電阻)中主要作用有何不同等等。

3、教師必須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探究興趣且具有思維含量的有效問題。這種問題應該是遞進式的,問題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甚至是超出教師預想的,這樣的預設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得課堂充滿活力。精心設置探究問題總是讓學生心動是第一步,善擇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引導學生嘴動、針對學生的反饋進行評價,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生成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精妙所在。但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思維、組織語言、形成較為完整的答案的時間和機會,要給學生一個完整陳述自己觀點的空間,不可隨意地打斷或中斷學生的發言,要能讓學生完成地進行思維的陳述和解釋。

4、錯失精彩生成的良機。在重現“電流與電阻關係”的實驗中,學生給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電流成反比”的結論,教師不知道是由於緊張還是疏忽,對這個問題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應就過去了,非常的可惜。這明顯是一個科學性的錯誤,如果能及時地抓住、審時度勢地及時對課堂進行調整和適度的改變,以此為時機進行生成,就可以將“電阻”的相關問題進行復習和整合。再最後的“練一練、我能行”版塊塊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三道題目,非常好的三道題目,既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人文性和應用性,但是教師在處理的時候只是當作題目來處理,將習題的許多教育功能喪失掉了,使這部分的教學顯得單薄,讓人感覺只是為了完成固有的教學設計程序。

複習課評課稿 篇3

這學期,我們聽了兩堂九年級英語複習課,其中徐秋妍老師上的一堂複習課讓我印象深刻。

徐老師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方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主動地發言、質疑。在本節課中教師既有講解,又有思維方法的引導和解題技巧的歸納,既有評學生的解題中的不足,也評學生答題中的閃光點,既有總體性評價也有個性化評價,即有老師的“講”,也有學生的“講”,充分體現了老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進行了真實而有效的互動,關注個性差異,體現人文關懷。徐老師的教學設計不僅把語法講解與語篇練習進行了有機結合,而且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大膽創新。

從徐老師的盡心設計的環節看: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和標題猜測生詞的含義;指導指導學生對全文快速閲讀,瞭解文章的大意,強調了語篇的重要性。有效設計了課堂練習,它是學生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練習題,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讓學生進行大容量、快節奏訓練,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巧用關聯詞,增加書面表達的色彩和觀賞性,從而在會考作文中獲得高分。

複習是知識的再現、鞏固與提高。複習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

查漏補缺,鞏固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概括,揭示有關規律;幫助掌握一定的的方法和技巧;注重知識間的聯繫,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力求讓學生在比較中鑑別,在運用中突破,理解中記憶,使每個學生通過複習課的教學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提高

複習課評課稿 篇4

本節課是九年級物理總複習中一節電學實驗複習課。本着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老師適時異悟,選題難度合適,內容適度,使學生學會了電學實驗中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一節好課。

教學程序為:一、學生閲讀,做題探究,全體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獲得第一感受,體驗,嘗試瞭如何解決問題,哪個位置不會。二、讓一學生黑板上演板,給學生樹立了信心。三、請這位同學闡述解題的理由。四、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歸納解決方法。五、討論如何寫出實驗結論。學生通過先練,後討論,使其看得見,摸得着,很快解決問題。

本節選兩個電學實驗題供學生探究,第一題,解決電學中實物連線問題,本類題看似簡單,其實學生一層雲霧。本題涵蓋的知識點很多,如何入手,電壓表、電流表怎樣使用,量程怎樣選擇,變阻器的連接、作用,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老師逐一分析、異悟,使學生看得着,摸得着。第二題,屬於電路故障題,有一定的難度。同樣採取讓學生先做,讓學生髮現問題,還原人學習、認識自然的規律,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老師異悟出電路故障的判斷及分析的幾種方法:

1、電路斷路:當電路某處斷路時,電流表示數為0。

2、電壓表串聯在電路中:因為電壓表的電阻很大會使電路中電流幾乎很小(沒有),故電壓表應當與用電器並聯。

3、電流表、電壓表接線錯誤:電流表、電壓表接入電路中時,應使電流從“+”接線柱流入,“—”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將反方向偏轉。

4、電路短路:若電源短路,則電路中所有用電器都不工作,電流表、電源可能被燒壞;若用電器短路,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幾乎為零。

5、滑動變阻器接線錯誤:若接上邊兩個接線柱,則只相當於導線的作用,對整個電路無影響;若將下邊兩個接線柱接入電路,則相當於定值電阻的`作用,無論滑片如何移動,電路中電流表、電壓表示數都不變,燈泡的亮度也不會變化。

然後,教學進入學生練習階段,老師佈置了荊門資料上八道題讓學生完成。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探究,再進入練習,使學生有再認識、再應用實踐的過程,學生學得紮實,收穫甚大。

複習課評課稿 篇5

今天,國中全體語文教師聽了王萍老師執教的《古代詩詞五首》。

這節課,王老師帶領大家賞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歎息,連落日的餘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着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武陵春》為李清照中年孀居後所作,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歎,語言優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的詞的作法,採用了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淒涼環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在本課教學中,王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主人公那意味深長,離情正苦的情愫,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人生與愛情的感悟。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學生第一次學習“花間詞派”的詩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走進這一片文學的新天地,在上課伊始,王老師用優美的語言娓娓道來,加上精美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情境,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王老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重視課堂朗讀和背誦,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兩首詞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閲讀經驗,大膽發表看法,學生賞析到位,妙語連珠,堪稱精彩。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王老師結合詩詞特點,以調動學生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兩首詩詞的情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營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生動形象的語言美。

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比如課件上,有幾張課件有文字的脱漏,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複習課評課稿 篇6

20xx年12月5日上午第一節課,z老師在逸夫樓多媒體教室給學校領導和各位同仁展示一節高三複習課,內容講述的是《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聽完這一節課,歷史組各位老師受益匪淺。為了促進各位老師的專業成長,高三歷史組經過了熱烈討論,並得出以下共識:

一.課前準備充分,教學內容豐富充實,教學思路清晰,銜接自然。本課知識點較多,王老師在教學中既能講解透徹,又做到有條不紊,展現了超強的.課堂駕馭能力。

二.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能緊貼大學聯考。王老師在上課前就從知識的廣度、深度、高度三個層面強調高三複習課與高一、高二上新課的不同。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看王老師能很好地從這三個層面進行復習,如講述“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意義”,王老師一方面從政治、經濟、思想等多角度進行論述,體現了高三複習課知識的廣度、深度,另一方面又講到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對現代中國經濟建設的啟示,體現了高三複習課知識的高度。

三.課件製作緊貼教材內容,緊湊實效。如通過圖表展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程”,做到形象直觀,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來龍去脈。通過表格講解“民族資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通俗易懂,讓學生印象深刻。

四.在教學內容中對古詩詞的運用恰當、貼切、形象。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呼萬喚始出來”等能很好地把歷史知識點與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既形象地講解知識點,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大家一致認為這又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複習課評課稿 篇7

整理複習是在學生已學知識基礎上的再提高、再昇華的過程,是把學生已獲得的“線條”知識,經過整理形成“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髮現知識上的缺陷,及時給予補救。由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已基本掌握,所以整理複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包老師抓住複習課的特殊性,課前安排學生對《圖形與變換》進行回憶整理。這樣就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整理,只有整理到位,學生才能系統地掌握知識結構。於是就形成了本節課的第一大亮點

1)突出學生自主梳理的過程。

“看一遍不如講一遍,講一遍不如做一遍”。傳統複習課中總是由老師梳理知識,學生僅僅做了聽客和陪襯。本節複習課則讓學生親身經歷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絡,給予他們充分展示自己個性、獨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人人蔘與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2)體會關係,構建知識結構網絡。

本節課的第二大亮點是幫助學生體會平移、旋轉、放大、縮小與軸對稱圖形之間的關係,從而構建知識結構網絡。包老師設計的由三角形旋轉、圓平移、得到了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清楚體會到軸對稱圖形可以通過今天覆習的幾種變換方式組建。學生更深一層次地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

3)注重開放,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第三大亮點是包老師組織學生完成一題多解的開放性習題,把圓通過平移,組成軸對稱圖形。包老師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展示。讓學生自主發現操作時可以把圓平移也可以把直線平移,方法不唯一,只要圓心和線段的中心在一直線上。練習中學生可以及時地瞭解自己有沒有達到學習要求,暴露問題→解決問題。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特別強化訓練,利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學生知識點。

4)捕捉錯誤,促進反思。

本節課的第四大亮點是包老師讓學生的錯誤成為課堂教學資源,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正確對待,恰當地運用,就能成為我們教學時的重要資源。在練習一的交流反饋時,包老師沒有因公開課而回避學生的錯誤,而是捕捉學生中的典型錯誤呈現給大家,通過對錯誤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學生也能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之中,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借鑑。

總之本節課是在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一堂原生態的複習課,整個教學流程設計較合理,利於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再加上課件的恰當運用,使得本節課更趨完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感受到,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課,它將和精彩的生活共同演繹着數學文化以及數學圖形的美麗。

複習課評課稿 篇8

聽方眾老師的課,無論是在教學設計思路上,還是在課堂教學的把握上,都很成熟。

從本節課看,這節課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方老師課前認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學過程有條理性,基本上達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方老師圍繞教學目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對一元一次方程進行了複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了這章知識的三大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應用,這一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也充分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的”的教學模式。而且每個知識點後面都附加了針對性強,有梯度的練習題,還抽學生自己講解,效果真的不錯。

我自己認為整節課的教學設計還是非常完整的,過程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始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該説是一節成功的公開課。

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一直以來,我們都有感覺應用題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所以教師是否應對應用題應做一定的分析,幫助學生尋找其中的等量關係?

2、在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時候,先複習回顧等式的性質是否更好?按照教案上的設計有本末倒置的感覺。

3、對於方程的解的`檢驗,在剛接觸一元一次方程的這個時候,我個人覺得應該寫出它的過程。待學生熟練後可以省略。

4、是否應該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像第一個應用題,教師給出的答案太快了,學生根本沒足夠時間去考慮。

5、能不能適當地增加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從而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好。

複習課評課稿 篇9

一、課堂教學回顧

薛老師執教的高三文科複習課:《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首先從一個引例出發,讓學生嘗試作圖和驗證,得出知識要點,繼而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直線方程和軌跡等問題。例題只有一個,但小題很多,題題遞進,環環相扣,在此環節上教師以學生訓練為主,教師講授和引導為輔,共同完成本節課的整體教學內容。

二、課堂特色分析

我聽了薛老師的這節課認為本節課設計高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自操作,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整體看來這節課的優點很多,很值得我去學習。

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一個“滲透”——德育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把德育教育與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情懷聯繫在一起,藉助古今中外數學史不惜把數學課上成政治課,卻成為一堂蹩腳的課。其實,通過數學問題的發生和解決過程的教學,培養與鍛鍊學生知難而進的堅強意志,敗而不餒的心理素質,一絲不苟的學習品質,勤于思考的良好學風,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也是是德育教育,更是數學本質上的德育教育。本課薛老師把這種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力求“潤物細無聲”。當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教師能給予耐心的引導。但,在課堂上,處理第(3)小題第二問時,有一名男生利用圓的定義很巧妙地給出了軌跡方程,薛老師可能沒有很好地把握表揚的機會,而是詢問學生有否最後算出答案,顯得有些匆促。

(二)堅持兩個“原則”

1、例題設計注重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題目母體來源於學生現有教輔書《全品》,卻在原題基礎上進行了分層遞進的改編,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指向,充分尊重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進行學習創造了條件。

2、教學過程授人以漁,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原則。

讓學生深刻經歷:通過作圖和求解基本例題回憶知識結構——通過嘗試深化知識內容——通過遞進擴展知識聯繫,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結果。

(三)落實三個“容量”——知識量、活動量和思維量

本節課所選內容以解析幾何為平台,卻可以集函數性質、圖像、方程、不等式於一體,例題只有一題,但以此展開的小題卻逐層遞進和推進,容量大,難度高。可喜的是,薛老師通過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和整合例題,成功地豐富了知識量;加強探索與過程教學,有效地落實了思維量;突出學生板演與探究教學,巧妙地增加了活動量,值得借鑑。

(四)實現四個“轉變”——學生角色從被動到主動;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學習理念從封閉到開放;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元。

本課初步實現了“四個轉變”是由於採用了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和開放性的教學形式。特別是向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讓學生嘗試和探究、合作和交流、歸納和總結,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促使學生思維空間的充分開放。

(五)培養五種“能力”——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與提問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從引入開始,充分放手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研究問題得以逐個深入,難點得以一個個突破,能力得以一點點培養。事實上,解析幾何複習課,重在數形結合,重在幾何性質,重在靜動結合,課堂貴在“生動”,所謂“生動”,是指“生”出“動”。要樹立生本意識,立足學生“可動”;設置問題探究,引領學生“會動”;課前充分預設,不怕學生“亂動”;及時表揚肯定,激勵學生“願動”。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是我認為這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一、老師講的還是太多。聽説杜郎口中學要求老師每節課講課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是不合格的。一堂課,就只有40分鐘,老師講多了,學生自然就參與少了。這樣的後果就會導致學生具體體驗時間不夠,同時規範操作和演練也不夠。

第二、在學生回答引入題時,假設直線方程時,學生沒有考慮到斜率是否存在的情況,這時,老師沒有及時進行補充和糾正。一個很明顯的.後果就是導致在(2)問的板演中,學生解答出錯。

第三,學生板演時沒有很好地結合圖像進行解題,這時,老師應該要適時引導學生作好草圖。凸顯解題時要從宏觀到微觀,從直覺到精確,從定性到定量分析。

第四,本節課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好的整合了例題,以一題可以掃遍所有的直線與圓的有關知識點,這是一種複習習慣和策略。教師在這個點上應該要向學生強調,引導學生今後複習也應該有意識地進行整合和提升,做到既“重複”,又“學習”,這才是複習。

第五,本節課還有一個線索,就是前面的題目基本上能借助幾何性質進行解題,而最後一問必須採用解析幾何的思路,就是用代數的方法解題,這實際上要求老師要進行總結,告訴學生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解題時,先考慮幾何性質,再借助代數方法解決,這不僅是一般的解題思路,也為後面的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係埋下伏筆。

總之,這是一堂原生態的高三複習課,讓我獲益匪淺。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在此權當拋磚引玉,謝謝大家!

複習課評課稿 篇10

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來創設學習情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認識物質的性質,分析現象後得出結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使其真切地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結合科學發展的現實向學生説明隨着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物質的`瞭解也會更加細緻,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

亮點一:教師能夠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本章實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增進了理解和記憶能力。

亮點二:利用會考題讓學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識點的題型。

亮點三:板書清晰,結合多媒體教學,與學生的互動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不足之處:

1、有點緊張,語言不夠清晰、簡潔。

2、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注意課件,板書,視頻之間的平衡。不要過渡依賴多媒體,忽視實驗的重要性。

本次化學教學活動對我的啟發:教師無論在課堂還是課後都要善於思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增加對學生的瞭解,多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接收學生在學習化學上存在的疑問等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增加師生的感情,令課堂氣氛愉快,促進師生互動,增大教學效果。

提高化學用語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多留意教學上的細節方面,給學生打下紮實的化學基礎。

複習課評課稿 篇11

這次優質課活動中,我聽了麻曉菊老師設計的《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

這節《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複習課》是一堂實效性強的、結構完整的複習課。體現了複習課的特點,以練為主。練習的設計具有啟發性和思維的價值。練習題也非常具有層次性,從基礎練習到拔高練習,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性,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這節課中,麻老師結合已學知識內容設計練習題,選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數學教學的本質特徵。練習內容包括: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知道單位“1”求對應量,以及求單位“1”的`量等等。讓學生根據兩條信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説出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後,得出解題方法;知識讓學生自己疏理;規律讓學生自己尋找;錯誤讓學生自己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突出瞭解題思路的開放性,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數學教學改革,決不僅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時也包括師生關係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着力實現師生的民主與平等關係,改變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讓同學們以小組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台,使他們真正成為科學知識的探索者與發現者,而不是簡單的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活動時間與思維空間;給學生提問題及質疑問難的時間與機會。學生在複習中動手、動口、動腦、多實踐、多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檢查、自測、自評、查漏補缺、質疑問難,針對各自的學習缺陷,進行温習補救,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3、體現了以練為主。

整節課練習形式多樣,題型設計科學性,知識對比訓練紮實,以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進行練習,體會數學知識的前後聯繫。麻老師設計的這些練習題都是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適當增加優化訓練,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複習效率。

複習課評課稿 篇12

日前在**一中聽了洪老師的一節公開課,洪老師的課應該是一節成功的複習課,總結起來有如下特點:

第一,教案簡明,實用性強。環節清晰,項目齊全。可以説簡約並不簡單。

第二,教學目標確定具體明確。集中、聚焦,適應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複習不要一輪一輪的來,要設置專題,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一個一個的突破,內容不怕少,問題不怕小,只要能解決就能形成積累。貪多貪大可能會浪費更多的寶貴時間。

第三,環節設置精心、有科學性。直擊會考——提出問題——總結規律——鞏固強化——提升訓練;教學活動靈活有變:師生互動——小組研討——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相互評價。

第四,課上有幾個亮點:

1.本節課定位堅定不移,是在幫助學生梳理記敍文考點知識及解題的方法、規律,不是在規範答案,課堂是有效的。

2.課堂小結不是由老師來主管總結,由學生來談感受,談收穫,提問題,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性。

當然,有些細節還可以做得更好些。比如:交流研討環節學生活動不夠充分,如果引導學生把思維過程呈現出來,那就等於老師有了內力。

整堂課上,洪老師看上去精神很放鬆,他的語文素養足以讓他在今後的教學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這一堂課給我們的啟示是:

1.嚴格依照會考説明設計教學;

2.教學切入點要小,要敲,要有突破;

3.複習課要總結規律,提升能力。

複習課評課稿 篇13

複習課是數學課的一個重要的課型,如果説數學新授課教學是“畫龍”,那複習課則是“點睛”。複習課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加深已學過的知識。它承載着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長的獨特功能,有利於學生鞏固、消化、歸納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怎樣才能上好數學複習課呢?

平時授新課,新鮮有趣;複習時,要重複已學的內容,有的學生會覺得單調、枯燥無味,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要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對複習的認識,主動進行復習;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複習的積極性。在複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不要用教師的歸納代替學生的整理。在複習中要體現:知識讓學生梳理;規律讓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判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複習時,由於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意盎然,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卻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山重水複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後,學生又怎能不讚歎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是運用成功原理,變苦學為樂學;三是在學法上、教學生施展“點金術”等等。

知識點的梳理和歸納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在新課程的知識點教學中都是分模塊出現。複習課的特點之一是“梳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之“豎成線”、“橫成片“,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因此我在複習課開始前,先向學生説明覆習的內容和要求,然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他們兩天的時間歸納本章節的知識點和重難點並製作相關的複習提綱,讓他們在歸納整理的工程中相互交流討論,通過這一交流討論讓學生對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及它們的聯繫有個系統的瞭解。課上公佈各小組的成果互相查漏補缺,對本章節的知識又有了第二次複習的機會,加深印象。通過複習提綱,理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但是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的引導很重要,可以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分單元梳理出各單元的知識點,特別要抓出每個單元知識的重難點,和自己容易混淆和出錯的知識。

複習課必須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標準把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分類、綜合,這樣才能搞清楚來龍去脈。複習時應放手讓學生整理知識,形成各異,互助評價,開展爭辯。這樣有利於主體性的發揮,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成功,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學生複習了知識後,體驗到了學習數學和獲得成功的快樂。最後組織學生討論歸納這些知識點,並説説各概念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抓住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複習

在複習過程中,要關注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將學生的作業本上平時出現的錯誤進行統計歸類,並擬出了針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點設計一些練習題,學生通過練習分清這些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或者採用合作互助的方式先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做錯的.題進行歸類,還要試着找相關類型的題做一做,同桌互相檢查、輔導,然後教師將自己擬定的題出示到黑板上讓學生練習,檢驗一下學生掌握得如何。針對個別學生的存在問題。要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複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對那些基礎知識掌握好的學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讓他們練習,以達到分層學習、分層輔導的目的。這樣的複習,即彌補了學生的薄弱環節,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的能力更進一步地得到提高。

精選例題和練習

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平時我有一個記載本,每次作業批改後,我認真記錄學生作業中錯誤的題目及錯誤的原因,複習時我從記載本中選擇具有典型性的錯題,讓學生先練,讓再次出現錯誤的學生説出或寫出他的想法,由學生評講、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糾正過程中易於接收,學生愛講、愛聽,效果要比教師講好得多。另外精心選擇或自編一些綜合性較強但不一定繁的例題,題目設計到的知識點要儘量覆蓋複習的內容有一定的綜合性,幫助學生薛澤一些解決問題的“通性通法”。另外選擇的內容要注意算理、規律或知識技能、知識的縱橫聯繫,抓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做到舉一反三,使學生通過練習不斷受到啟發,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

鞏固知識是複習課的主要任務,應當把引導學生自主練習作為鞏固知識的主要策略——“精講多練”。複習時,教師除了幫助學生理清要點,説明常見的錯誤的防止和策略外,應大膽放心地讓學生自己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獲得提高。在練習設計中,可通過典型多樣的練習,幫助系統整理;設計對比練習,幫助溝通與辯析;設計綜合發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及時測試檢查複習效果

教育心理學十分重視教學評價與反饋,認為通過教學評價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並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改進學習方法。複習完成時,可選取數量適當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設置綜合訓練題,促進學生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每次測試之後,教師要認真整理並分析卷面情況,找出普遍性或較多人犯的錯誤,統計出錯誤情況,成績好的、有進步的、不及格的、問題大的各是哪些人,然後有效地進行評講。評講課上,要大力表揚進步大的學生,激勵他們介紹學習經驗,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同時將錯誤率高的題目評講完以後模仿出題上作業本繼續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補缺和提高的效果。

總之,複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複習課要真正上好、上出實效並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際中摸索,根據本班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促進複習課走向實效。

複習課評課稿 篇14

聽了張老師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複習》課,張老師的這堂課是一堂複習課,總體設計是好的,先複習再應用。本堂課選用了一、輕鬆過關(2大題),二、探索發現:例1、例2,三、知識搶答:4小題,題型較豐富,並且每次學生回答對了都能給於學生掌聲鼓勵,再加上知識的搶答,大大地加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張老師整堂課都能面帶笑容地看着學生,無論學生能否回答出來,他都能不愠不火,真是難能可貴。而學生即使不會,也都能那麼專注,這可見張老師的魅力所在,課後張老師又能提醒學生把不懂的地方寫在紙上,交給老師,對於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老師下節課再講,這些環節學生能認真去做的話,也確實是一好辦法,這樣學生與老師都能做個課後反思。張老師的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下面是整合全體聽課老師對張老師的幾點建議:

1、張老師這堂課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所有題目都是在課件上展示,學生整堂課都要死死盯信屏幕,對學生的視力不好,學生也看得吃力,不便於學生思考。

2、這堂課的內容都是圍繞三角形全等來展開的.,有些題都是會考題,學生一下要把整章知識綜合來用,未免對於後進生難度有些加大,再加上屏幕放得過快,不能照顧中等生及後進生的接收能力。對於學生不能回答及少數同學能回答的問題,應該分析細講,多加誘導,並在黑板上板書具體答案及解答過程。整堂課每題基本上只有幾個優生在搶答,老師應多給中等生及後進生回答的機會。

3、複習課的特點重在兩個方面:鞏固和提升。每題基本上只有幾個優生在搶答,似乎達不到鞏固和提升。複習課要求教師的選題上要精,本節課題量較多,可坡度式上升不明顯,例1和例2實際是一樣的,只選一題即可,而最後一題,老師不要過早提示,可讓學生先思考,實在不行,可再適當提示。

4、學生思考問題時,老師要安靜,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255y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