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10篇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10篇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彙編10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 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各學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學生的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語文課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可以鞏固學生課內閲讀的成果,擴大閲讀領域,提高閲讀能力,鍛鍊其思維,陶冶其品德。課外閲讀是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可讓學生直接接受書中的藝術鑑賞的角度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課外閲讀如此重要,實際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在上課時生髮一下,如説説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簡單的諺語、成語,往往説出一部分,叫學生續説,但大多數情況是令人尷尬的,台下是一片鴉雀無聲,由此,我深感學生閲讀量的狹窄和詞彙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屆畢業生之後,從這一屆開始就特別留意並着手調查了一些情況。在七年級冊課文《龍宮索寶》和二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後,我就格外關注了中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設置了一些題目,作為這次調查的內容,同時也作這調查的結果。

二、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1、 你喜歡閲讀課外書嗎?喜歡哪一種類的文學作品?你周圍流行哪一類的書籍?

2、 你閲讀過哪些名著?是通過什麼方式閲讀的?

3、 課外閲讀的時間怎麼安排?會不會對所學的課程產生影響?是正面的影響還是負面的影響?

4、 課外讀物的來源有哪些?你是被動閲讀還是主動閲讀?你的老師和家長支持你進行課外閲讀嗎?

5、 你對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你認為怎樣的課外閲讀形式最適合你?

(一)、我對所任普通班級的12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對第一個問題,我設置了三個選項,即“喜歡”“一般”“不喜歡”,結果選擇喜歡的有96名同學,佔80%;一般的有18人,佔有15%;不喜歡的有6人,佔5%。這個結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態度,絕大多數學生是喜歡,這一點無庸置疑。而且,不喜歡課外閲讀的6名學生恰恰就是語文成績最差的,由此可見,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喜歡課外閲讀成正比。

中學生喜愛的文學作品種類調查顯示見表。

種類 小説 散文 人物傳記 科普作品 軍事作品 政治歷史 詩歌 其他

百分比 60 7 9 8 9 3 2 2

人數 72 8 11 9 11 4 4 3

表中顯示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喜歡小説的學生佔大多數,是中學生課外閲讀的主流,有着其他各種讀物所無法取代的地位和優勢,但進一步的調查卻發現,這些喜歡小説的同學,絕大部分喜歡的是武俠、言情之類的作品,他們僅憑自己的喜好和直覺來選擇,閲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閲讀的原因則是作為消遣,或是欣賞瓊瑤的文筆和金庸武俠小説驚險離奇的情節。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僅管很多學生不喜歡政治歷史、詩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認為它們太枯燥乏味,或是過於老化過於偏激,科普讀物過於深奧,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隨着改革開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別是隨着21世紀的到來,學生開始關注的面越來越廣,所涉獵的點也越來越多,他們已把目光的觸角伸到了社會、人生這部百科全書,有了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

周圍流行的書籍,有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七年級學生還在看一些諸如《七龍珠》、《籃球飛人》、《灌籃高手》《老夫子》等一類漫畫作品,跟實際的閲讀能力極不相聯繫符,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讀者》、《文摘》之類的,男同學尤其喜歡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類的書籍,説明中學生的閲讀跟興趣有很大的關係。

對外國文學名著的閲讀,絕大部分同學的紀錄是零,只有二三個同學間或閲讀過《基度山伯爵》、《簡愛》和《堂吉訶德》等幾部情節離奇,趣味性較強的作品。許多同學甚至連名字也沒聽説過。

就總體而言,中學生閲讀中外名著的數量也與閲讀的實際需要之間有很大的差異,與他們喜歡的程度之間也有較大的距離。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卻是,閲讀中外名著較多的同學,語文成績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錯。他們也有一個較好的閲讀習慣,往往做一些摘記。由此看來,如果要提高中學生的素質,應該在課外立閲讀上加以引導。

(三)、閲讀的時間安排,除了有同學見縫插針看名著的有關電視劇外,大多數學生放在假期中閲讀,或在雙休日老師要求做摘記時才閲讀一些,其餘情況閲讀時間每天幾乎為零。究其原因,多數認為是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尚且覺得時間緊迫,沒有時間放到課外書上。至於課外閲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幾乎全體學生都認為課外閲讀可以開拓知識面,增長見識,尤其對提高語文成績效果明顯。這説明了學生普遍認識到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導,相信會形成一種好的局面。我們期待這種局面早日出現。

(四)、課外閲讀資料的來源問題,不外乎三個字,就是

大部分學生閲讀憑的是興趣,或者是老師佈置作文或其他作業要求的時候,所以,一般來説,一個學期中途,以被動學習為主,而在假期中,則是以主動學習為主。可知,學生懂得課外閲讀對學習是有幫助的,只是沒有時間或沒有閲讀的積極性。

這項調查的結果顯示,老師和家長雖然支持學生的課外閲讀,但都有其較明確的目的性,而作出決定的指揮棒就是“是否對成績有幫助”,真正以增強學生素質或者照顧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而鼓勵課外閲讀的是很少的。

三、 調查後的一點思考

課外閲讀無疑是重要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説的:“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他的話形象地告訴我們,課外閲讀是開拓學生視野,開闊學生思路的一條重要途徑。從閲讀熱情和重視課外閲讀,語文成績也相對較好的學生的個例中,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們對課外閲讀的重要性的認識。只是苦於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上面,因此雖有對重要性的認識,卻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然而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也必須讓學生明白,妥善處理好基礎課學習與課外閲讀的關係的問題。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有責任因勢利導地做好引導工作,教會他們閲讀的方法和技巧,指導他們合理地安排好閲讀時間,敦促他們挑選好合理的閲讀材料,培養他們良好的閲讀習慣。我們還應該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有意識地把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做學生課外閲讀的知心人,善於和學生交流,摸準他們的脈搏,走在他們閲讀的前面,使學生的課外閲讀真正地為學習服務。

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雖然健康的課外讀物的閲讀益於身心發展和思想、審美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而作為一箇中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仍然是其主要任務,課外閲讀只是一種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所以,中學生必須擺正主從位置,以便於合理安排時間。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按照學校畢業實踐環節的要求,我利用休息時間,到遼寧天利金業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調查,在實踐中調查發現,該公司在新入職大學生消費方面的一些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基本內容。

一、公司概況

***公司是***公司和***公司出資組建的股份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設,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企業。經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技術日臻完善,形成了以***為核心技術的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體系。

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新入職大學生作為公司特殊的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新入職大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他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當今新入職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新入職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當代新入職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二、新入職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一)、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新入職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是當今“通脹”情況下新入職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新入職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自己掙錢,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800-15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xx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新入職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網絡上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在公司外,當今新入職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鎮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在我們公司新入職的大學生大多在22歲左右,不管是來自農村還是來自城鎮,他們都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筆記本電腦。當代新入職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筆記本電腦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新入職大學生筆記本電腦擁有率已達到60%。此外,3G手機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筆記本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新入職大學生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公司新入職大學生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新入職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新入職大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新入職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新入職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新入職大學生表示陌生。當問及參加工作半年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新入職大學生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新入職大學生還需要向家人要錢,略有剩餘的新入職大學生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個別新入職大學生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新入職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二)、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於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新入職大學生在8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有28.3%的新入職大學生在800-100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新入職大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新入職大學生在1500-20xx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新入職大學生月消費20xx元以上可以説是“跟着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新入職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和大部分商品物價上漲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他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新入職大學生的生活消費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社交開銷和生活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丹東地區的物價水平,以新入職大學生每天消費20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新入職大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6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5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6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飯菜;而1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説法的認同時,90%的新入職大學生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他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生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四)、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新入職大學生指出,為了擁有3G手機或者換上一款筆記本電腦,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生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其他同事借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新入職大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五)、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新入職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2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10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新入職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四、新入職大學生消費心理及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今新入職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公司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一)、消費思想及消費行為

新入職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全新的社會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自己終於掙錢了。當某些新入職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公司領導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新入職大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二)、消費觀念的導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三)公司教育環境對新入職大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事實求是,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對新入職大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進行。社會對新入職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由於對新入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客觀等因素,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教育在公司沒有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企業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新入職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新入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羣體從眾心理。在企業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新入職大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新入職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新入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説企業新入職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企業新入職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新入職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公司和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他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他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新入職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尤其是工作能力的競爭,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他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基本掌握了新入職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新入職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新入職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三)、形成新入職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良好的消費習慣和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新入職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新入職大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社會風氣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新入職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新入職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新入職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企業“彎道超車”、“又好又快”的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近幾年,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裏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閲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着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併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步入大學校園,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學習任務、人際交往及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大學生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鬱等,嚴重的不適應會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具體的壓力有哪些呢?經濟學系實踐部對我係06級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調查,並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並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 、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實地調查方面進行實施。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 b.很大 c.差不多 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鬆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 b.還可以 c.較差 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 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説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於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 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 b.沒影響 c. 有點影響,影響情緒 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着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並不嚴重,這樣説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説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 b.偶爾會 c.很少會 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鍊。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於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 b.比較有利 c.一般 d.比較不利 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於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説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於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校或者教學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 .b.偶爾有 c. 很少有 d. 沒有 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説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説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説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 b.偶爾會 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説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於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説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説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説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麼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知心朋友 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説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 b.不贊成 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 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後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説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後會傷心嗎?

a.不會 b.會 c.看情況 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後如果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三、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情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為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差距很大;

2、所就讀的學校與自己心中理想的學校有很大差距;

3、校紀校規對生活和學習起到了約束作用;

4、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會影響情緒的波動;

5、上大學後,最大的挫折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6、大多數學生熱衷勤工儉學

7、宿舍中基本沒有大問題;

8、當宿舍出現問題時會用委婉的態度來處理;

9、少數同學在與人交往方面會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錯誤時,願意立即改正,並道歉;

11、戀愛的動機是打發無聊的時光;

12、在課堂不活躍,與身邊的同學不熟,卻與舍友有很多話題;

13、很少同學在意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14、業餘時間主要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如上網或打遊戲;

15、出現心理問題,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傾訴。

四、調查分析

大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階段的學習基本靠老師的講解,而升入大學以後往往老師講得很少。自覺、自立、自主、創新是大學學習的方法。

2、人際交往是一種藝術,下面的幾種做法可助你成功:樹立偉大形象,保持親密有間,寬鬆友善待人,流露真誠笑,主動大度處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學是一個充滿青春氣息、朝氣盈然的地方。從學生自身的發展角度看,大學階段正好是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思想、價值觀、人生觀發展成型的時期。正確的引導對一個人的成長具奠定性作用。

4、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自由的大學氛圍中,能否有所收穫,並非取決於校園的美醜,或師資的良莠,而是在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否與環境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到自我管理、監督,最終成學成才。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

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説,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要複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國小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着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願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着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誇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鬆懈了鬥志,終日悠哉遊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裏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鬆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鬆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五、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衞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1、生活的適應。原來在中學讀書,離家不遠課上完了放學就可回家,生活都由父母包辦,可以説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在不同了,不能每天回家,要住學生公寓,起牀、吃飯、睡覺、個人衞生,一切都要自己來管。

2、學習的適應。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的學習,有一小部分的學生認為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中學讀書學習比較被動。大學可不是這樣,要主動學習,得自己把握,老師講課只是一種引導,一種啟示,要根據這種引導,這種啟示去閲讀參考書、去思考,這樣就要自己學會安排學習計劃,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與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的時間。

3、人際交往的適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能夠適應與他人交往,也有一些學生不能夠適應。人際交往無非是與兩種人交往,一種是熟悉的人,一種是不熟悉的人,與熟悉的人交往,因為彼此瞭解,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剛進大學,同學是新的,老師是新的,大家都不熟悉。這樣,就有一個瞭解、融合、相互適應的過程。每個人適應環境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

六、 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諮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並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裏。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麼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七 結語 大學對於許多人來説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裏我們不斷積累,在這裏我們不斷成長,在這裏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裏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裏鍛鍊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着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

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台,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瞭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麼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裏,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着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裏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裏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於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裏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於自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着高校的不斷擴招,從1998到××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佔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佔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佔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佔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於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於自身的羣體化特徵,往往採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並不那麼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羣體的一致性。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慾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張志祥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脱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佔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本次縣級小課題研究,我們選取的是《培養國小生語文課前預習習慣的研究》這個課題,為了在研究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少走彎路,我們先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國小生語文課前預習現狀做了個調查。

調查內容:

國小生語文課前預習現狀情況調查問卷

國小語文課前預習調查問卷

1、你認為課前預習有必要嗎? ( )

①有必要 ②沒必要 ③説不清

2、上新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 )

①總會預習 ②有時會 ③不會預習

3、你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有用嗎?

①有用 ②沒有用 ③不清楚

4、你之所以預習是因為? ( )

①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必須完成。 ②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我必須完成。 ③為了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④不知道

5、老師沒有佈置或忘記佈置預習時,你會? ( )

①自己主動預習 ②向老師詢問預習作業 ③不預習

6、你預習時,父母會給予你指導嗎? ( )

①經常指導 ②偶爾會指導 ③從不指導

7、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 ( )

①直接跳過去 ②做記號,上課時認真聽 ③請教別人 ④查閲資料

8、預習中你使用過《課堂全解》《奇蹟課堂》之類的教學參考書籍嗎? ( )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時會使用

9、使用《課堂全解》《奇蹟課堂》之類的參考書籍是為了? ( )

①得到準確的答案,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

②僅作參考,就像與朋友討論一樣,我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業時,能把作業做正確

10、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多項選擇) ( )

①自學生字詞 ②讀通、讀熟課文 ③瞭解課文大意

④查閲資料 ⑤質疑問難 ⑥根據課後問題,嘗試探究

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1、知道課前預習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認為是老師佈置的任務,我必須完成,自己不會主動去做課前預習。有的學生老師不佈置預習作業他就不預習。重視課前預習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預習的內容偏重生字、詞語、讀課文,對課前自己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所採用的方法較單一。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意識。

3、不注重預習質量。有的學生雖然預習了,但預習時不動腦思考,採取的課前預習方法也不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設想: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覺得應該給學生預習內容的指導,讓他們逐步知道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給學生預習步驟的指導,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預習;

1、初期階段,先讓學生對字詞句學會預習: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自學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詞語(優美詞語、詞語搭配等),句子(優美的句子)。

2、中期階段,在學生對字詞句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後,再讓學生在讀中初步感受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認識,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問題等等。

3、後期階段,讓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並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讓學生不害怕預習,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進而感受到課前預習給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參與課前預習。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隨着社會節奏愈來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都會發 生,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狀態,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有效地配合家長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我調查小組針對國中生逆反心理做了問卷調查。

關鍵詞:國中生 逆反心理

一、問題的提出

1、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研究國中生心理髮展規律的需要

1115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這是個危機年齡,兒童心理髮展存在着許多困難與不平衡。

處在國中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盪、身心發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着質的變化與轉折,這給學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機會。教育得好,國中生身心發展就可能非常順利,為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得不好,則可能會使國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反感情緒就油然而生,從而漠視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產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很難教育,給以後的發展造成困難,不少十分聰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為在國中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與疏導,不能順利度過危機年齡段而喪失成才機會的。。因此,對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採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2、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黃遵憲紀念中學的學生生源地複雜,學生都是經過重點學校篩選完後進入此校的。國小六年苦讀,未進入重點校,這本身便是一個不小的心理挫折。在這一挫折下產生逆反心理是現狀之一。此外,可能是由於本校的教師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績好,然而又常常難以實現,於是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支配下,則有可能產生教育方法的不恰當,導致學生受到新的挫折,這是國中生因受挫而產生逆反心理的現狀之二。因此,及時地調查國中生逆反心理現狀,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疏導,促進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為其能順利進入高等學府打基礎,這正是本次調查國中生心理現狀的目的。

二、調查的目的、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目的是瞭解國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現形式,分析導致此種心理的內外因素,為尋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導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據並驗證初步疏導的效果。以便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促進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為其能順利進入高等學府打基礎。調查對象是黃遵憲紀念中學七年級6個班的同學,總共235人。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我們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發放給學生,然後將卷子回收,統計。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結果:根據統計結果我們發現

,七年級階段的學生42%有過逆反心理,關於造成學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與家庭、學校與學習佔了68%,其中因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產生的逆反心理佔55%,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對學生心理髮展影響達到93%,關於逆反心理對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很大影響的佔59%,學生對於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齡人交流的方式來緩解的佔86% 。

2、分析:

從心理角度説,國中生正處於少年向青年過渡的重要時期,成人感較突出,但卻缺乏涵養,往往會過分地強調自我,表現自我。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當他們的需要因不能滿足而感到受挫時,往往會採取懷疑和敵視態度看待周圍事物。而這種懷疑與敵視態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總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是我們平時觀察不夠,未能發現或觀察到了卻未作細緻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罷了。經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學生,大多會在學習、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現渲泄反感情緒。

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學校教育因素。

從調查結果來看,在引起學生逆反心理的諸因素中,教師的不當行為的確不容忽視。根據調查卷的反映,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教師行為有:重複哆嗦,隨意拖堂,教法陳舊,作業過量;偏愛優生,漠視差生;隨意停課,體罰與變相體罰。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誤作早戀看待也會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據調查卷的反映和觀察所見,易引起學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長行為有:嘮叨、貶斥、打罵;擅定考分指標;家庭糾紛,夫妻離異;此外,強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參加名目煩多的校外補習也會引起逆反心理。

(3)學生自身因素。

國中生身心發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動複雜而激烈,常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心理需求與現實的制約矛盾日趨突出,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內因之一。其次,現在的國中生都是獨生子女,衣食玩樂條件優越,缺乏磨練,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來挫折內化為前進動力,也是易產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內因之一。

四、建議

1、學校教育方面:

(1)以師愛作為培養師生情感的橋樑,達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功效

師愛是教師情感交流的核心,教師必須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待學生一定要有真摯的愛、由衷的情,並表現出極大的關懷和期望。一個被教師所愛的學生,常常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而這種師生之間真摯、融洽的感情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動力。因此,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在消除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耐心教育,去贏得青少年學生的信任,以真摯、友好的情感喚醒他們內在的最大潛力來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收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2)多給予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

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工作中儘可能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創意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活動中孩子既可以培養合作意識,增加交流的慾望,還可以化煩惱於無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2、家庭教育方面:

(1)要順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逐步改變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採用包辦為監護的方式。孩子從國小升入中學,生理髮生許多變化,心裏也發生巨大變化,表現在成人感,獨立感的增強。對父母的反覆叮嚀,包辦,代替感到厭煩。他們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把目標轉向自己。從外貌,性格到別人難以察覺的內心世界,都要自我審視。往往崇拜偶像,如電影,體育,歌壇明星。

(2)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力,與孩子商談,平等商討,不要用命令的口氣,粗暴,強制更是錯的。

(3)加強與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應採用熱情關懷的態度,親切的語氣。有尊重理解的氛圍,父母與孩子才能得到交流。孩子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指導。

3、學生自身方面:

(1)學會理解

學着從積極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攏?鮮Φ吶?潰?涫嫡餼??埔獾摹@鮮Α⒏改敢彩僑耍?燦諧H説南才?Ю鄭?不岱復恚?不嵛蠼餿恕V灰?頤潛ё趴砣萏?熱ダ斫猓?簿筒換崮娣戳恕?/p>

(2)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虛心接受父母、老師的教育,遇是要盡力克服自己,要認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要與他們常接觸,向他們請教,多多溝通。

(3)學會適應 要提高心理上適應能力,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後的工作方向,我們常説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作為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儘自己所能做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了心中的教育夢想,我會更加的努力!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關於當代大學生對於考研的態度調查報告——20xx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畢業等於失業”記得這是現在在大學校園裏普遍流行的一句話。

是啊,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多,社會競爭也越來越大,畢業和工作無疑還是擺在大學生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度過無憂無慮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後,很多同學在大三階段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大學畢業後是工作還是考研,同學們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力進行着取捨。國家對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寬,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開始迷茫。是該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就成了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瞭解,在前幾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擴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僅放寬了專科生考研的條件,還放寬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對體檢的放寬及自主招生的相關規定也無疑刺激了擴招規模的增長。

對於面臨畢業的大學學子來講,考研還是就業,成為一個現實的兩難問題。如今,大多數選擇考研的學生早已不是單純做學問的心態,而是各種性格、價值觀、人生態度交織在一起產生的綜合反映,當今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

據此,作為一個也即將走向大四,面臨選擇的大學生,我在暑假關於當代大學生對於考研的態度進行了實踐調查。

一、調查目的及對象:

為了深入瞭解大學生考研的情況,以及瞭解大學生對考研的態度,也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學提供一些信息,我們小組特對衡陽市各大本科院校進行了一個關於大學生考研傾向調查。調查是由我們同學承擔,調查時間是20xx年7月,經過幾周時間,我們完成了對本科在校的大學生的調查,調查方式為問卷式訪問調查,本次調查選取的樣本總數是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有效數146份,有效率98%。各項調查工作結束後,我們將調查內容予以了總結。

在隨機進行的150份調查中,涵蓋了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同學,其中,男生人數81人,佔總數比例55%,女生人數65人,佔總數比例45%。調查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代表性。但因為樣本容量較少,造成的數據準確性不強,所以僅供參考。

二、調查結果分析:

以下是對我們小組對大學生考研情況的調查結果及簡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根據不同的年級調查顯示,會考研與不會考研有明顯的區別,考研所佔的比例也不一樣:

由結果可知,大三的選擇考研的比例明顯比其它年級的要高。這説明在大三同學對考研的意識比較強,比較突出。

根據調查顯示:

68%的同學不打算考研,佔了被調查人數的大多數。“是否考研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入學門檻、讀研成本及就業前景。”有關專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學門檻及讀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個好的就業前景,那麼考研報名還可能穩定,甚至增長。“但現在,讀研難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麼考研的人數當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學選擇畢業後就工作;17.1% 的同學認為考研費用太高,而家庭經濟狀況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學選擇其它途徑深造;11.1%的同學則不想再讀書,因此對考研不作考慮。另外,也有3.7%的同學持保留意見,認為自己離考研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現在對它沒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學選擇考研,從側面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趨向於繼續深造的意向。在這部分同學中,30%的同學的考研動力是為了將來找工作更具有競爭力,通過考研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這説明我校大學生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憂患意識,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已有準備。當然,同樣是選擇考研,許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數的顯示,21.3%的同學,認為目前的就業壓力大,不想就業,而選擇考研也是一種途徑。63.8%的同學是為了繼續深造,一種觀點是為了以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數增加的比例大大超過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業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女大學生不得不通過繼續讀書,求得一個高學歷,為以後的就業尋找更好的機會,女大學生報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業壓力大是一個原因。另一種觀點是基於對某所大學的嚮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現在不想參加工作。由此可見,現代大學生的思想觀點多元化,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道路。關於考研專業問題,60%學文科的同學,認為考研沒有必要,而對於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説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質區別的,研究生的專業素質的確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認為理工科學生考研還是有必要的。所佔比例也是相當大的。65.3%的同學選擇報考本專業,34.7%的同學選擇報考外專業。而調查到報考該專業的原因:37.7%的同學表示自己的興趣、愛好為第一位;33%的同學則考慮到報考專業的熱門程度,就業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學選擇相對容易考的專業報考,還有8.7%的同學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自己既喜歡又熱門還有把握的專業報考。但這種三全之事並不多見,因此,報考專業時仍應謹慎考慮。

根據研究生收費改革的相關規定,20xx年,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17所高等學府都取消了公費研究生制度,而兩到三年的研究生學費也要在開學的時候全部一次性交齊。儘管部分高校有替代辦法,如北京大學就採取了獎勵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但是,一次性拿出這筆錢(一般都在萬元以上)對於很多考研者來説依然困難。“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農村,太高的學費負擔他們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選擇放棄。”在我們被調查者中有45%的同學來自農村,33%的來自縣城,22%的來自於城市。而他們的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佔8.9%,300---500元的佔48%,500—800元的佔34%。由此我們看出,對於當今物價的不斷上漲趨勢。生活費還是處在一種中下的階段。在考研的同學當中45.1%同學對考研信息瞭解不多,40.4%瞭解一些,僅有4.5%同學非常瞭解,還有10%的同學表示自己不瞭解。對此,希望廣大的同學對考研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瞭解,從而更好、更充分地準備考研。如果考研沒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學認為應該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學想先找個工作,抽空複習明年在考。25%的同學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當然還有13.6%的同學沒有想好。

調查的最後一項是“你對考研的看法”。大多數同學認為考研是個人的原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考研是為了繼續深造,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將來。上研究生是大學生不錯的結局,有理想的情節,找工作地情節去考研。同時,他們認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經歷,努力過,奮鬥過,即使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那考研過程中豐富而充實的記憶也足以讓自己好好珍惜。在此,我們深深地祝福那些志在考研的同學:英雄無畏,越飛越高!

三、調查結果:

在這次的調研當中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不會選擇考研,其中個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們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學表示讀研還要讀三年,只是為了把就業往後推遲三年而已,既浪費錢又浪費時間。況且等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就業情況誰也無從知曉。還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認為早點出到社會工作會比繼續還在校學到的知識還要多,最起碼動手能力會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學表示,不是隻有通過讀研究生才可以學到知識,出到社會的時候還可以以其他途徑深造,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總的來説,考不考研那是因個人條件而定。從本次調研我們瞭解到,在金融危機加劇的今天,很多學生還是選擇勇敢的面對這強大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理性和慎重的。而選擇考研的大部分同學目標也比較明確,不盲目不隨大流。藉以此篇此文,預祝我們考研的同學能夠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選擇直接就業的同學也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堅定信念,抓實專業知識,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就業之旅中佔有一席之地。

  附錄:

衡陽市各大本科院校學生考研情況調查問卷

  衡陽師範學院學生考研情況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

感謝你閲讀這份調查問卷。此卷是為了瞭解衡陽市各大本科院校學生考研情況而設計的。請你仔細閲讀此調查問卷,選擇符合你情況的選項,在此真心感謝你的支持!

年級: 學院:

1.你是哪所高校的學生

2.你所學專業是什麼

3.你在上學期間有沒有考慮過考研?

A剛上大一就這樣打算 B大三畢業才匆忙決定

C 完全沒有想過 D因為不喜歡所學專業,大二時候開始計劃

4.你瞭解考研嗎?

A瞭解 B一知半解 C完全不懂

5.你對跨專業考研有什麼看法?

A完全是痴人説夢 B跨專業應該是考研的主要目的

C跨專業考研太困難、但未嘗不可

6.如果你選擇專業的話會選擇哪所高校的哪個專業?

7.你會選擇普通高校的重點專業,還是重點高校的一般專業?

A前者 B後者

8.你覺得考研最難的是什麼地方?

A堅持 B專業課

C英語 D數學

9.如果你決定考研的話,你會找專門的考前輔導機構給你做考前培訓嗎?

A是 B否

10.如果你已經是碩士研究生,你還會考更高的學位嗎?

A會考慮 B不會

11.無止境的學下去考下去,或者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你會選擇哪一個?

A前者 B後者 C看別人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前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説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國小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於身心健康。國小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我市國小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瞭解我市國小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一些學校與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20xx、2——5015、3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查看練習

3.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國小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國小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着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國小生活。因此,一年級國小生在課堂和課後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一年級國小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隨堂觀察記錄看,90%的國小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後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國小生在做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80%的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着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完成作業時,往往教師讀了幾遍題目,但仍然有國小生聽不清楚題目的要求。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國小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國小生回答的時候,他站起來後又不知道要説什麼;有的孩子站起來後,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的內容和題目的要求完全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國小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的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着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覆提醒。個別國小生做作業時隨意塗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2.國小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家長不管好歹,要什麼給什麼,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辦。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從行為上就難以約束自己,自制能力差。更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鍊他們的獨立性。如渴了大人給倒水,鉛筆斷了家長幫着削,書包亂了父母整理。這些雖然看起來不算什麼大事,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其結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責任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着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範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四、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年級國小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注重激發慾望,反覆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

在培養國小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的眼裏,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國小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國小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國小生身邊的夥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夥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説,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家校聯繫。

學校的教育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師的指導,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產生效果。因此,家校聯繫相當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動員廣大家長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學校、一年級半日開放活動、家校聯誼活動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家庭的聯繫,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着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這些旅遊羣體當中,青年旅遊者是整個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遊者中至少有半數以上是青年學生(主要指大學生),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它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遊熱。因此,青年大學生作為一支旅遊生力軍的地位確實不容忽視。另外,青年大學生自身的旅遊選擇之外,受青年大學生影響而做出的家庭旅遊的選擇,在我國國內旅遊活動中,無疑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出遊意向(動機)、出遊地點和時間、出遊態度和偏好、出遊次數、旅遊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遊花費來源、旅遊消費狀況、旅遊信息渠道來源和學校對大學生旅遊行為的影響等。

大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羣體,它具有以下幾點旅遊行為的特點:

1. 在旅遊態度及偏好方面,大學生對旅遊持有非常有定的態度。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的偏好值最高。

1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旅遊,其旅遊的目的主要是休閒散心,尋找樂趣,所以選擇的景點主要是自然風景區和民族風情區;

2 .經濟支出方面,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滿足中低端旅遊產品的消費,因為家長的供給依然是大學生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大學生可支配的經濟支出有限,不可能支付得起大酒店高昂的住宿費用,個人小旅店雖然價格便宜,但小旅店經營的不規範和社會環境的複雜,使得大學生在安全方面存在顧慮;

3 .大多數學生出遊時選擇不定時間,不大喜歡受約束,樂意與同學一起遊玩,並且在旅遊的吃、住、行、購物、遊玩中,相當多的學生都選擇樂意把錢用在遊玩上。

4 .目前學校沒有過多重視大學生旅遊,旅行社對大學生缺乏相應的旅遊產品,有着很大的市場空間。

學生調查報告 篇10

隨着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羣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説,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

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4.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鋭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於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髮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佔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7%的同學在350-45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6.7%的同學在500元左右可以瀟灑走一回有6.9%的同學在600元左右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800元以上可以説是跟着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250元左右。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l3n2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