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學校調查報告(精選3篇)

學校調查報告(精選3篇)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後,我們有必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最後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調查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校調查報告(精選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學校調查報告(精選3篇)

  學校調查報告1

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正處於非常重要的時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實現農村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邁進必須培養大批較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因此,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就成了關注的焦點。然而,農村九年義務教育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提高國民基礎文化素質,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就必須深入瞭解農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掌握教育的各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並逐步改善。隨着社會的發展,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村中國小生教育或許已經不是那麼引起現在社會的關注,在如今這個時代,農村的中國小教育普及怎麼樣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組人經過商量,做出調查報告表,準備去岳陽市岳陽市經濟開發區周圍的農村做相關的調查。

我們調查得知: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十分嚴峻,例如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中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中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中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剛大學畢業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歷較弱,待到教學成熟就被調離崗位,從而新教師來臨,導致學生一直在適應老師,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無法得以保障。

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脱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點還只是我們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幾點,還有許多具體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在我們的調查報告當中,在填寫調查問卷過程中,我們還遇到了種種問題例如:我請一位一位家中有輟學學生的家長為我填寫時,他三番兩次地拒絕。在路上,我攔截了這位家長。在只是簡單與他説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絕我那是情有可原。可是,當我仔細與他溝通説明我的來意時,他還是果斷的拒絕我,而且顯示出極不耐煩的樣子時,不免令我有些沮喪。在幾天的問卷訪談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人,有熱情友好的,又冷酷無情的。的確,人生要因為經歷而美麗。因為這次經歷,才讓我瞭解到社會的現實,才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我想這次社會調查的經歷將永遠成為我記憶中的一抹靚麗的色彩。因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與其他人溝通,如何去處理緊急事件。

經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發現了太多的社會問題,看清了很多社會的現實,也收穫了很多,這不僅增加了我的知識積累,更擴寬了我的社會視角,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

社會調查結束了,但我感覺並不是那麼的輕鬆似地,我覺得自己面臨着更多的壓力與挑戰。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一切都得靠自己。在社會調查時不斷的告訴自己:在今後的大學生涯中,必須要更加努力讀書,學好一些實在的本領,同時,也要多與其他人打交道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等等。因為現代社會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高的人才。

為了新一次偉大的夢想,我會好好加油的!!

  學校調查報告2

一、西部農村教育現狀

農村學生一直是受教育者中的弱勢羣體,近年來國家立志大力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保障適齡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但是實際上農村兒童受教育情況不樂觀,有些孩子國小就輟學回家務農,有些讀到國中,上完高中的就很少了能上大學的少之又少。限制農村教育發展的阻力有諸多方面。

首先學校基礎設備差。與城市相比農村學校教學設施陳舊,教學設備缺乏,嚴重地限制了教師教學及信息交流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阻礙了學生拓展知識面。其中最為明顯的農村學生英語水平遠不及城市孩子,他們缺乏一定的硬件設施和交流的平台,視野不寬闊獲得各方面信息的'來源渠道少,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視野的開拓。另外鄉鎮一下中國小教師嚴重缺乏,教師隊伍老化程度嚴重,有的教師一人教授幾門學科,新鮮的血液不能注入教師隊伍中。

在學校建設方面,雖然説在學校的硬件設施較之前有很大改觀,但主要在校舍方面。農村教師上課真正能用的還是一塊兒黑板,一支粉筆。像幻燈片,電腦,電視等都是很少用得上的。

在經費上也有制約農村教育的發展,政府雖然不斷增加了教育經費的投入,但是由於政府經濟的落後和農村學校的收入有限,能投入到教學設備的經費有限,從而影響了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師資水平也是制約農村學校教育發展的因素,農村等學校師資比較緊張,室有限,所以一個班裏的學生過多難以實現小班教學。農村學校部分學科教師短缺現象非常嚴重,但是相關部門卻沒有大量招聘相關學科老師。

這就導致教師課程聚多,教學質量肯定下降。農村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由於學校的信息技術手段跟不上,教學中必備的報刊,系質,參考書等教學參考資料缺乏?教師難以及時獲得相關的教學信息。這些都使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方法落後,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在我國國小,國中年齡段(6~15歲)人口中鄉鎮人口占全國該年齡人口的77%,農村義務教育現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千人百村〃社會實踐調查。全國各地100多個村在進行問卷調查和田野調查。調查獲得大量關於農村民生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信息調查顯示,無論是東部,中部還是西部的農村,離村莊最近的國小都在兩公里左右,地區之間並沒有太大差別。村轄區內沒有國小的村莊所佔比例都在40%以上,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要低5%的百分點,這是由於西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比較複雜,交通不便人口分佈較稀疏等原因。使得一個國小的服務範圍有限,因而村轄區內擁有國小的比例較少。

此前由於現代化,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學齡兒童減少,鄉村出現招生規模逐漸下降等現實情況,進行農村教育服務設施調查。撤點並存,但是撤併造成教育設施服務半徑大幅度增長,家庭與學校距離擴大,這可能會給農村適齡兒童就學造成諸多不方便,分省來看,在十七省市區和十大名村的樣本中,離最近國小平均距離最小的河南省為0.4公里,其次是十大名村,平均距離為0.7公里,平均距離最遠為遼寧省和重慶市倆省的村莊離最近國小的平均距離為3.2公里。百分之二十九的孩子是在村裏學校就讀,百分之四十二的孩子在所屬縣,鎮的學校讀書,有百分之十五的孩子在別的城市學校就讀。

由於國小服務半徑較大,所以上學途中的安全問題成為農村教育的首要問題。父母需要外出或已經在外打工。很多孩子沒法由父母接送上學必須選擇住校或者交通工具到學校。對於低齡兒童來講,不僅給家長增加了負擔,而且也為交通事故埋下伏筆。現在農村對學生上下學安全問題重視遠遠不夠。校車配置明顯落後很多壓根兒沒有校車或者只是沒有經過考核或監督的雜車。

二、教育功能不斷減弱

農村父母們一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二是鑑於目前大中專畢業後需要自謀職業的現實,對孩子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別近視,對於升學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龍成風,躍出農門,否則就認為教育投入是浪費,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嬌寵過分或放任自流,這樣使學生的價值取向發生偏離。家庭教育的失策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給學校教育增添了障礙。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產生了許多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給學校帶來了許多問題。農村現在普遍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導致孩子缺乏父愛和母愛家庭作業不做,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習慣,有的甚至沉迷網絡遊戲,農村家長很多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沒有盡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些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知識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違背學生成長的規律,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有些家長的教育思想不正確將教育的責任都推給校。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學校和教師的負擔。

三、改變農村教育的對策思考

端正農村辦學思想,要使農村教育健康發展更新教育觀念還是關鍵。地方進行的領導,學校校長和家長學生要認識到為高等教育輸送新生不應成為農村教育的唯一目標,而培養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他們學會打下生存基礎才是教育的重心。

具體措施一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將先進的教育觀念切實灌輸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二是創造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三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合溝通以形成素質教育的合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構建經費投入力度“一費制”的實施,規範了學校收費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但同時也限制了學校的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學校投入的唯一渠道。

為此應該通過強化教育投入法律責任改變當前中央和省級政府在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公共投資比例過低作用過微的情況過低於財政的標準的縣鄉要向農村傾斜可適當調整非義務教育城鎮及富裕地區的投入比例,用於增加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經費投入。二是調整農村山區義務教育投資體質,健全政府對貧困學生的直接資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經費負擔的政府助學獎金制度,使貧困學生受到政府的特別關注,並獲得較為充足的經費資助,優化學校人事管理。

  學校調查報告3

一、調查原因及目的:

加強課外閲讀,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學生成長的需要。

國小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拓展學生閲讀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是語文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開展課外閲讀,把語文課堂教學向外延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語文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素質教育學生成長的需要。

我於20xx年4月,對邳州市佔城鎮中心國小語文課外閲讀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走訪、與師生交談、發放調查問卷和查看資料,對該校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和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試圖探求出有效的課外閲讀的指導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以及課外閲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2、師生對語文課外閲讀指導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的作用。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閲讀的課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該校五年級和六年,共發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達95.3%。

2、座談訪問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閲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閲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閲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得到進一步提升。

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教學的窘境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受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

(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瓶頸”問題

1、難讀。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閲讀量相對不足,學生的閲讀面較窄。

2、厭讀。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四、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

良好的閲讀環境和閲讀氛圍是至關重要的,在開展課外閲讀實踐的指導中,我們應首先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和閲讀氛圍。那麼怎樣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呢?首先是充分發揮圖書室的功用,提高圖書室的利用率。我校圖書室藏書有8000多冊,但學生很少到圖書室借書,利用率很低,其次是設立班級圖書角。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學生覺得買不起書(勉強買些作文類書),有些學生覺得借書難。針對此情況,我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書拿出來放到圖書角,同學之間互相輪流閲讀,實現圖書資源共享。還有就是爭取家長的配合,學生的課外閲讀多在家裏進行。因此,開展課外閲讀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開展課外閲讀前,老師通過家訪,家長會協商,讓家長捨得花錢買書給孩子,捨得花時間讓孩子參與課外閲讀實踐,共同營造良好的閲讀環境。

(二)、激發濃厚的閲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才能主動、自覺地閲讀課外書籍,在閲讀中品嚐讀書的樂趣,明白讀書的意義,真正發揮課外閲讀的效用。

⒈推薦有趣的讀物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生總量到質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國小生正處在純真的年代,讀什麼樣的書和怎樣讀書,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根據國小生的閲讀現狀調查分析表明,我班學生多數喜歡讀教輔類書或故事類讀物,閲讀面不夠廣泛。因此我鼓勵學生博覽羣書,廣泛閲讀,從而擴大學生的閲讀面,培養廣泛的閲讀興趣。例如⑴結合教材內容,推薦讀物。如學習了《海倫·凱勒》引導

閲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習了《三顧茅廬》引導學生閲讀《三國演義》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閲讀有機結合,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⑵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推薦讀物。學生喜歡趣味性的故事書,就推薦《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記》等書給他們,讓他們感受書中人物的機智、勇敢和語言的妙趣橫生。

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教師的課外閲讀示範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和引導。在教師教學空餘,我們也要多讀書,特別是讀孩子們喜愛的書,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的閲讀動態,瞭解學生的閲讀興趣,才能與學生開展閲讀討論,參與到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中。

⒊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閲讀活動

國小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活動,我們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根據學生的閲讀能力水平,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閲讀活動,以活動促閲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閲讀,提高閲讀能力,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如開展故事會,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一系列的讀書競賽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舞台,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閲讀成果,提高他們閲讀興趣。

(三)、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學生有了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自覺地參與課外閲讀活動,才能在閲讀中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獲取。在開展課外閲讀活動中,我打算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閲讀習慣:一是合理安排課外閲讀時間,養成每天堅持讀書的習慣,要求做到持之以恆;二是善於運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的習慣,同時要有好問的精神;三是及時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四是養成愛書護書的習慣。

(四)、注重閲讀方法的指導

教給學生科學的閲讀方法,是開展課外閲讀活動的基礎保障。我主要培養學生以下方法:一是閲讀方式多樣化,如默讀、朗讀、湧讀、精讀、略讀等。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閲讀方法;二是邊讀邊思;三是合作中閲讀,閲讀後要與別人交流討論;四是有選擇地閲讀,要自覺抵制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對身心健康不利的讀物;五是在實踐中閲讀,把從課外閲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學習生活中,如在作文、學校黑板報、文藝活動等,不斷提高閲讀質量。

五、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能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廣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學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

總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智慧的碧波,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書香伴隨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o3md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