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發展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

本報告是根據研究內容的要求,結合研究情況編寫的。

一、這一層次的高級教育現狀:

龍昌市的高級教育始於1990年,自成立以來,高級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越來越好,越來越強。應該説,我市各級老年教育現狀喜人,形式多樣,發展趨勢較好。老年人蔘與的熱情是積極的。隆昌老年大學是我市老年教育的名片,受到老年人的青睞和支持。

二、同級高級大學(學校)發展現狀:

龍場有1所市級高級大學,6所鎮級高級學校,339個村社老年遠程教育教學點,農民夜校。

三、老年人入學率和接受各種形式教育的比例:

龍昌市60歲以上老年人16萬餘人,市級老年大學2500餘人,鄉鎮老年學校1800餘人,村社遠程教育和農民夜校5400餘人。城市老年人入學率佔老年人總數的6%,佔總人口的1%。2萬多人在學校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佔老年人的20%,總人口的2%。

四、教育教學經費保障:

龍場市、鎮、村、社區各級養老教育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除了入學的老年人有少量學費外,剩餘不足的辦學經費由財政補貼,基本保證了現有辦學規模所需的費用。

五、民辦老年大學(學校)發展:

龍昌沒有正式申請上市的民辦老年大學(學校)。但民間力量和個人在上午、晚上或下午以多種形式舉行方壩舞蹈,達到200多分,有2萬多名老人蔘與學習,是一股不容小覷的老年教育的民間力量。要大力推廣和發展,彌補國家和政府辦學的不足。

六、教育與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

我市積極探索教育與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在物質養老基礎已經奠定的情況下,學校千方百計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養老需求,即“文化養老”、“健康養老”、“抱團養老”,讓老年人過上有尊嚴、有價值的生活,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

第七,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

龍昌市老年人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高。根據我市老年大學近三年的招生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説明越來越多的人想接受教育,開設的專業課也在增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可以説,小縣城的老年大學也成了“難找的學校”。

八、關於推進老年教育和發展老年大學(學校)的建議:

①各級政府要加大推進老年教育的力度,大力發展老年大學(學校);各級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勵民辦老年大學(學校),倡導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

③各級政府要滿足老高校現有的辦學場地和經費,積極應對和解決“一個難找”的實際困難;

④各級政府要明確老年大學(學校)的性質、體制、機制、統一大綱、教材等問題。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2

卻藉助商品展銷會的形式,擅自使用“中華”、“全國”等字樣,並在宣傳單上編造虛假信息,以“廠價直銷”、“低價甩賣”等名義,加上現場贈送一些小禮品等形式,銷售過期積壓商品或假冒偽劣商品,特別是在農村及邊遠地區舉辦的一些服裝、日常生活用品、保健品等商品展銷會,誇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個別酒店、賓館等會展場所提供者為謀取私利,招攬、組織開展展銷活動,不嚴格履行對入場主體的資格審查義務,致使許多證照不齊的經營主體進入商品展銷會從事違法經營活動,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廣大消費者對商品展銷會產生厭惡和牴觸心理。

二、商品展銷會監管中面臨的問題

(一)違法經營行為發現難。工商部門不能通過登記審批事先了解商品展銷會情況,只能通過日常巡查,或是通過關注廣告、互聯網等宣傳媒體,發現商品展銷會線索。不少以推介會、諮詢會、講座形式出現的商品展銷會,舉辦場所往往在各酒店、賓館內部,執法人員難以發現;個別舉辦者故意將開展時間定為週末或下午下班後,逃避監管;那些利用車輛深入農村開展流通展銷的經營者,更是和執法人員打起了“游擊戰”,對這類展銷活動發現較難。

(二)違法違規案件查處難。許多以出售保健品、保健器材為目的的商品展銷會往往打着免費講座、舉辦推介會的旗號,吸引消費者,最初幾天只展不銷,即將結束時才開始“最後一賣”。執法人員對其進行檢查時,現場往往找不到產品實物,無法對其是否構成違法經營行為進行認定。等到出現投訴,工商部門介入查處時,展銷人員早已人去樓空。

(三)案件調查過程取證難。取證難主要表現對參展產品質量、商標侵權認定難。目前對產品質量的監測以及對商標是否侵權的認定程序複雜,所需時間也較長,而商品展銷會時間短,流動性大,往往是認定結果還沒到,商品展銷會已經結束,相關責任人也不知去向。此外,因為對食品等一些商品的抽檢有抽檢基數的限制,對於那些先展後銷的商品展銷會,如果在檢查時其現場產品數量達不到抽檢基數的要求,只能放棄抽檢。

(四)消費利益受損維權難。一是投訴舉證難。商品展銷會往往在進行現貨交易時未能出具真實有效的銷貨憑證,工商部門受理投訴後,經常由於消費者無法提供有效的購物憑證,難以追究經營者的責任。二是售後服務難。特別是對那些異地辦展的經營者,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三包”無法實現,售後服務無法保障。三是責任追究難。對一些異地辦展,或查無下落的當地參展商追究責任時難度較大,異地尋找當事人增加維權成本和難度,對場地提供方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進行追償時,往往因為找不到具體的展銷會主辦者而導致消費者投訴事項難以處結,可操作性不高。

三、加強商品展銷會監管的對策

(一)健全完善商品展銷會預報機制。為避免出現監管滯後的現象,要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信息靈敏,反應快速的特點,加強對重點場所的日常巡查、充分利用覆蓋全市的12315申訴站網絡,密切關注各種媒體發佈的商品展銷會宣傳廣告、海報、街頭傳單等,及時掌握各轄區內商品展銷會開辦情況並向市局預報,市局將基層所上報情況進行彙總分析後,有針對性地制定巡查計劃,從而推進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使商品展銷會的監管由登記審核向屬地監管、日常監管過渡。

(二)全面建立部門聯動監管機制。由於商品展銷會的一些經營活動仍需進行嚴格的審批,如廣告的發佈等,這就使得工商部門事先獲知商品展銷會基本情況成為可能。建議在系統內建立起市局職能科室與基層工商所之間的聯動機制,如商標廣告科在受理涉及商品展銷會的廣告登記備案後,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告知市場合同科,然後由市場合同科根據屬地管轄,通知相關基層所實施重點監管,基層所在監管結束後,再將監管情況反饋給市場合同科,形成執法合力,努力使監管實現無縫對接。在系統外,加強與公安、消防、文化、安監、經貿委等部門的溝通,拓展信息來源渠道,及時發現商品展銷會舉辦線索,獲取更多的信息支持。

(三)探索建立商品展銷會備案機制。為破解監管中存在的查處難,取證難等問題,建議建立商品展銷會備案制。按照屬地管轄原則將備案權下放到基層工商所,並製作商品展銷會備案申請書,對備案申請人(單位)、備案人(單位)聯繫地址、聯繫方式、參展人員構成、商品展銷會名稱、展銷地址、場地使用證明、展銷商品類別等內容進行備案登記,對展銷商品中涉及食品的,要求參展方必須出具食品衞生許可證、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等審批證件,並提交參展商品產品檢驗報告,無法提交相關材料的,堅決不許其進入商品展銷會經營。各基層所對商品展銷會實行展內巡查,並在一些大中型商品展銷會內設置12315維權投訴點,加大現場駐點比例,對一些容易引起消費投訴的商品展銷會加大巡查監管頻率,力爭全程監控,規範參展經營者展銷行為。

(四)建立消費維權先行賠付機制。建議商品展銷會在進行展前備案時,由商品展銷會舉辦方按展銷商品的總價值的“2%—5%”交納 “消費維權保證金”。在展會期間或者在展會後,發生消費者投訴,經鑑定和調查核實,侵權行為屬實的,可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使用這筆“保證金”對消費者先行賠付。“保證金”的保留期限根據商品的保質期限來確定,一般不超過6個月。保留期屆滿後,未出現消費投訴情況的,全額退還“保證金”;出現消費投訴的,則根據賠償情況及保證金剩餘情況,辦理退款手續。通過這種做法,促使商品展銷會舉辦方嚴把參展商准入關,避免因展銷商一走了之而造成消費者投訴無門的尷尬局面。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3

近日發佈《20xx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廣州非本地户籍學生數量呈上漲趨勢。

20xx年末,廣州常住外來人口460.37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達36%。

廣州地區學校在校生數量中,非本地户籍學生數量不同階段均呈現上漲趨勢。國小階段20xx年佔比56%,達到48萬人,國中階段20xx年提升至40%,達到15萬人。高中階段增幅最大,20xx年僅為14%,20xx年猛增至27%,達到4.8萬人。20xx年廣州高中階段外地學生比例比北京要高15.6%。而義務教育階段廣州外地學生佔比51.2%,比北京高8.2%。

廣東採取“異地大學聯考三步走”的穩步推進政策。第一步,20xx年通過積分入户或者是高技能人才的子女可以參加大學聯考;第二步,20xx年在廣東居住滿三年,參加三年的社保,子女在廣東的中職學校有三年的學籍,他們可以參加中職升高職的考試;第三步,20xx年所有的進城務工人員住滿三年,參加社保三年,且子女在廣東讀了三年書,有三年學籍,可以參加普通大學聯考。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統計,20xx年在廣東參加大學聯考的外來隨遷子女或超過4萬人,屆時會將廣東大學聯考報名人數推向又一個高峯。

近日發佈《20xx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非京籍學生在北京上國小的難度明顯增加。

20xx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14.8萬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為1312.1萬人,常住外來人口為802.7萬人,後者佔常住人口的38%。

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學生佔比43%,達到47.3萬人。而高中階段非京籍學生佔比減少至11.39%。

其中國小階段非京籍學生比例達到46.8%,接近半數。國中階段達到33.3%,且近幾年一直呈增長趨勢。橫向比較來看,高中階段非京籍學生比例較國小與國中階段鋭減。20xx年高中階段非京籍學生比例僅為國小、國中的1/3甚至1/5左右。由於在京不能參加大學聯考,大多數非京藉學生選擇返回原籍參加大學聯考或出國留學。

從20xx年起,符合五項條件的隨遷子女可在京參加大學聯考,但只能報名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當年共有114人報名參加大學聯考。異地大學聯考人數沒有明顯增加。

20xx年國小階段非京籍招生數量比例達到45.2%,接近半數,但較20xx年有所下降。國中階段達到38.4%,近幾年一直呈增長趨勢。高中階段達到13.8%,較20xx年比例翻倍。

20xx年國小階段非京籍招生7.5萬人,佔比45.2%。絕對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但佔比卻明顯下降。非京籍學生在北京上國小的難度明顯增加。

近日發佈《20xx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義務教育階段非滬籍隨遷子女比例達到45%。

截止到20xx年,上海市外來人口數量達到953.5萬人,佔比40%。

據上海市教委統計,20xx年隨遷子女占上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比例45%,達到53.8萬人。相比較而言,20xx年北京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比例僅為41%,達41.7萬人,而廣州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地户籍學生比例為46.5%,達55.6萬人。

隨着上海對基礎教育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隨遷子女入學的政策逐漸完善,優質義務教育將吸引越來越多外省市人羣入滬。

從20xx年開始中職校開放招收隨遷子女,20xx年招收僅1380人,到20xx年人數達到8036人。隨着“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打通,中職招收隨遷子女數量有望進一步增長。

另外,20xx年起,來滬人員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且積分達到標準值,即120分,其子女在本市參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並完成高中階段完整學習經歷後,可在上海蔘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4

《關於家鄉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 應老師要求我們對某某鄉鎮 “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為了更清楚家鄉的農村教育狀況,我為此在家鄉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共三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二)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2、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實施更新壯大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3、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1、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2、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三)學生問題

學生主自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四)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農村基

(五)基礎教育學校“空巢”狀況

1.現狀:農村的國小和國中由於招收不到學生、生源的缺失,所以學校空巢嚴重、學校撤併! 例子:校長老師的訪談或者真實的數據(師生流失);農村基礎設施與教育水平;家長的想法等

2.原因:

1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新生人口劇減,提倡晚婚晚育,老齡化加劇,學齡兒童少不能滿足學校的需求

2國家經過教育改革教育發展迅速,農村的基礎教育學校愈加多與日益減少減少學齡兒童不相適應!

農村人口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少生、優生、優育觀念”影響大!

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與完善,養兒防老觀念愈加淡薄,少了後顧之憂!

由於農村基礎教育設施落後、教育水平低下、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分散、國家經費投資巨大且整合難度大,為了提高教育水平、便於整合師資力量、教育經費的投入有效性所以撤併學校!

經濟的大發展農村進程務工熱潮帶走了一批學生、而且農村愈加對教育的非常重視想方設法給孩子一個好機會上好的學校以便改變命運、光中耀祖!

由於農村條件差、工作壓力大老師不願去農村;託關係找人去好一點的地方教書!

(六)農村留守兒童困境:

1.現狀:父母進城務工,孩子留在農村上學無人照顧!

例子:留守兒童的數據

1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由於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象其他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瞭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3)學習問題。無人監管,逃學上課不學習沾惹社會惡習後輟學等

3)生活問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不懂照顧自己致使生活混亂,容易受到社會習氣的影響!

2.對社會的影響:不利於教育質量的提高;有礙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不利於新型農民培養,新型農村的形成!

原因:由於留守兒童缺少監督缺少關愛與落後的教育水平使得留守兒童人身體、心理、學習、生活問題嚴重對於他們成長成才和對建設和諧社會影響巨大!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二)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結語 :我們應時刻抓住時光帶來的機遇,盡力彌補農村基礎教育的短板,有計劃的發展農村基礎教育。 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順着時代潮流,着重培養有思想的新型人才,然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經濟發展的支持!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5

5月中旬,我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由區政府辦牽頭,組織教育、財政、人事、編制等部門開展了教育發展專題調研活動。

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教育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學校286所,其中公辦264所(普高9所,國中41所,國小214所),民辦22所(普高1所,職高11所,國中2所,國小8所);在校學生125878人,其中公辦學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國中37934人,國小49529人),民辦學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職高16250人,國中2035人,國小2689人);在職教師6749人,其中高中教師765人,學歷合格率為59,國中教師2736人,學歷合格率71,國小教師3248人,學歷合格率100。

2、主要成績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

近年來,我區在合理調整學校佈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區公辦學校由1997年“兩基”驗收時的595所調減到現在的264所;同時各地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開闢了聯村辦完小、國小生實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區共有20所中心國小創辦寄宿制,國小寄宿生達2144人。

目前,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9;國中入學率為99.3,鞏固率為97。

20xx年,我區被省政府評為“鞏固提高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先進縣”。

近四年全區投入累計1800萬元,改造中國小危房4萬多平方米,20xx年被市政府評為“危房改造工作先進單位”。

二是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深化。

近幾年來,我區共撤併鄉鎮聯校33個,減少行政崗位90個,教職工核編定崗於20xx年初順利實施,精簡分流教職工580人。

同時,以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教師競爭聘任制、績酬掛鈎製為主要內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縱深推進。

公辦學校管理體制改革開全市先河。

20xx年區職業中專、區女子職業中專、區成人中專等三所公辦的職業學校通過競聘方式成功實行個人領辦。

經過四年的運作,三所學校在體制改革、盤活資產、消赤減債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五年共消減債務500多萬元,學生人數由411人發展到3500人。

三是民辦教育規模日益擴張。

近些年來,我區放開手腳發展民辦教育,使民辦教育成為**擴張教育規模的強勢增長點。

目前,我區民辦教育涵蓋了整個國民教育,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學歷教育到非學歷教育、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的辦學體制和部門辦、企業辦、聯合辦、個人辦的多元化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市場化運作、低成本擴張、高質量發展的辦學新路子。

全區現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50個(含幼兒園),佔學校總數的17.36;在校學生24157人,佔學生總數的20.1;民校教師總數1125人,佔教師總數的14.7;民校校園總面積26.6平方米,佔校園總面積15.15;累計資產達18638.9萬元。

各項指標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同德職業技術學院為全省綜合評比排名第二的民辦高職院校,在校學生5771餘人,校園面積383畝;淮陽中學是常德市最大的民辦完全中學,在校學生近4000人;澤雲實驗學校已成為全國優秀的民辦國小。

日益擴張的民辦教育不僅緩解了城區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而且開闢了多元化辦學體制改革的廣闊道路;不僅滿足了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而且引進了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優化了投資環境,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四是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在區財政相當吃緊的情況下,財政優先考慮和保證教育經費,預算逐年增加,20xx年為11425.85萬元,佔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總額的35,較上年增長8.9。

教師工資已全部實行打卡發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事關教師的切身利益與國家公務員,同等對待,都已納入財政預算。

同時,學校公用經費、房屋修繕、班主任經費也由財政優先安排與撥付。

五是教育亂收費得到有效扼制。

近年來,針對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我區對中國小亂收費問題進行了專項治理,較好地剎住了學校擅立項目、擴大範圍、提高標準和其他部門搭車收費的風氣。

並從20xx年秋季開始試行“一費制”,教育亂收費現象基本杜絕。

二、問題和困難 近些年來,我區的教育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相對於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對於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相對於廣大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

1、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盡人意。

一是“三亂”現象時有發生。

由於區財政對職能部門的工作經費沒有保障,少數職能部門在利益驅動下,不時到學校執法檢查,並以種種理由和藉口向學校或收費或罰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校的經濟負擔。

二是學校周邊環境亟待整治。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量的網吧、電遊廳、美容美髮店、洗腳城等娛樂場所和小商小販距離學校越來越近,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與學生的健康成長。

特別是網吧氾濫已成為一大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雖然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網吧多次進行專項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灘、黃土店等少數鄉鎮墟場還存在黑網吧。

三是各種干擾教學秩序的行為時有發生。

個別鄉鎮學校存在包頭封鎖校門、衝擊學校等鬧事的情況,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損害了學校、教師、學生的利益。

如區五中建築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農民工,死者家屬無理取鬧,向學校索賠6萬元才罷休。

2、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儘管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於種種原因,教育經費仍有一定的缺口。

一是教育建設負債重。

據統計,全區教育建設債務高達4062.36萬元,其中鄉鎮政府負擔1918.43萬元,農村學校負擔204.5萬元,區屬學校負擔1939.43萬元。

建設負債大多為“兩基”驗收的基建欠帳,近幾年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約300萬元的新債務。

二是經費運轉困難。

儘管今年起我區將學校辦公、維修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但由於總額偏小,很多學校的日常經費運轉仍較困難,尤其是農村國小,每學期的公用經費只有三、四千元,學校的維修經費也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三是教師待遇偏低。

與江北城區相比,我區教師工資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別是村小教師待遇偏低,國家規定的誤餐費、生活補貼沒有完全享受。

有的鄉鎮還欠發打卡以前教師的工資,如石門橋、謝家鋪、中河口、十美堂、鬥姆湖等鄉鎮因農村教育費附加抵頂等因素欠發教師工資198萬元。

3、教師隊伍結構失衡。

一是教師隊伍內部供需不平衡。

我區中國小教師定編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國中2952人,國小2810人;實有教師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國中2806人,國小3248人,整體上超編178人。

雖然國小教師總體趨向富餘,超編438人,經定崗分流後仍富餘160人,但國小英語、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奇缺,其中欠國小英語教師120名,信息技術教師80名;國中教師因高中學校選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現空缺,目前缺編146人,英語、理化、史地等學科教師出現青黃不接,其中英語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學科欠55人;高中教師缺編114人,高中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影響教學質量。

二是國小教師年齡偏大,學歷、職稱偏低。

目前,國小已4年沒有從師範院校進新人,教師普遍存在知識老化,觀念滯後,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質均性斷層已經顯現。

全區共有國小教師3248人,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616人,佔總數的18.9,而46歲以上的教師為1767人,佔教師總數的54;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教師22人,比例為0.6,而具有中專學歷的教師達68.7;具有中、初級職稱的教師1384人,佔教師總數42,還有95名教師無職稱。

三是骨幹教師流失嚴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編制、待遇等因素的影響,我區骨幹教師難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明顯滯後於江北城區。

與江北城區比較,江南城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普遍辦學條件差,校園面積狹小,教育現代化設施欠缺,甚至個別學校還有危房。

如武陵鎮中心國小在校學生3000多人,校園面積11888平方米,校舍面積8626平方米,生均佔地4.25平方米(標準為18m2/人),生均建築面積3.08平方米(標準為5.74m2/人),班額偏大,個別班達到85人。

常沅國小還有C級危房面積960平方米,廁所還是旱廁。

到目前為止,江南城區還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公辦國中學校,除區九中國中部以外,其他國中學校均為民辦性質,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費。

目前江南城區共有國中學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沒有充分享受到義務教育的政策優惠。

5、上級投入的危房改造資金存在較大缺口。

全區現有中國小危房面積48717m2(其中D級危房850m2,B、C級危房29500m2),且危房的產生是一個動態過程。

在危房改造資金配給方面,中央和省裏把**作為市裏的一個直轄區對待,而不是作為一個農業縣對待;而市裏又沒有將**作為直轄區對待,明顯少於其他縣市。

如20xx-20xx年上級專項危改資金分配情況如下表所示:各區縣市危改資金(萬元)危改面積(m2)各區縣市危改資金(萬元)危改面積(m2)市本級38臨澧31028099武陵區1824819桃源4568395**區26824680石門74825675安鄉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漢壽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縣3909866西湖1984061 6、學生及家長包袱沉重。

一是非義務教育階段存在因貧失學的情況。

通過建立貧困學生就學保障機制,開展“9.8”助教日活動,以及中央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教科書、免雜費、補助生活費),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讀書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而非義務教育階段,有的學生因家庭困難,有的'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中途輟學的較多。

據調查,20xx年我區國中畢業生升高中階段學校比率只達80,高中階段學校每期約有300名學生輟學。

二是家長教育負擔重。

據調查,我區家庭教育投資約佔家庭收入30,在農村這個比率還要偏大。

除正常教育收費外,主要承擔以下負擔:①“搭車收費”,如電影費、防疫費、資料費、試卷費、水費等層出不窮。

②變相收費。

如通過封閉式管理強制學生在校內消費。

③各種輔導班、特長班較多。

全區初、高中畢業年級都存在補課現象,補課費每生每期150元左右。

三是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難。

由於硬件設施嚴重失衡,優質師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佔總數60以上的農村學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

在城鎮也並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四是農村學生上學條件差。

由於農村生源稀少,學校佈局調整後,有的學生不能就近入學,一天要翻山越嶺走十幾裏山路;有的騎單車上學,路上又有安全隱患,學生家長為此擔驚受怕。

三、建議及對策 1、科學制定教育發展規劃。

要協調好城鄉教育的發展,統籌幼教、普教、職教、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建立長期有效的貧困學生救助機制。

財政每年安排專項助學金,繼續開展“9.8”助教日活動,並通過建立以區、鄉鎮政府為主、學校積極配合的義務教育“雙線”保學控流責任制,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二是啟動第二輪中國小布局調整。

按照“相對集中、方便入學、改善條件、確保質量、提高效益”的原則,繼續調整好中國小校佈局。

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國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國小或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到20xx年全區中國小力爭調減到230所。

三是繼續搞好中國小危房改造。

危改資金要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堅持十年不變。

四是進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建立農村中國小共享教育資源庫,與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設施相統籌。

五是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

要以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為重點,加快高中階段學校建設與發展,農村高中向城鎮集中。

力爭到20xx年,普高均衡發展,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比例達85以上。

2、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在“教育20條”規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礎上,要全面推行四項制度,進一步營造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對學校實行掛牌保護制度。

任何單位對學校的檢查與收費,需經有關部門批准同意,原則上對農村學校實行零收費制度。

二是實行首查不罰制度。

職能部門在第一次清查出學校存在的問題時,要指導糾正,明確整改期限,不應動輒罰款。

三是實行罰款集中制度。

職能部門對學校的罰款,應全額上繳財政專户,由財政部門全額納入教育捐贈中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

四是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對負有維護學校周邊環境責任的部門,如果工作不作為,或者違反有關規定到學校實施三亂行為的要追究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並公開曝光。

3、積極發展民辦教育。

一是正確輿論導向。

民辦教育在我區以強大的生命力迅速發展壯大,充分説明了民辦教育在國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及工作部門要積極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細則,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努力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是提供發展平台。

公、民辦教育放在同一個平台上開展競爭,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民辦學校在徵用土地、報建項目、税費減免、用水、用電、環境保護等方面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優惠政策。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在業務指導、教研活動、教師管理、表彰獎勵及評崗、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等方面與公辦學校同等對待;對公辦、民辦學校招生實行統籌管理,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可納入本地劃片招生範圍,也可以實行單獨招生;高中階段的民辦學校要列入本地劃片招生計劃,並統籌安排招生;允許公、民辦學校的教師在經過批准後雙向流動;民辦學校的學生在考試、升學和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學生平等的權利。

三是切實規範管理。

目前,民辦教育正處於上升時期,同時也處於對民辦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時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種隱性問題和矛盾將會暴露出來,政府會由此承擔無限責任。

政府及工作部門應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的統一管理範疇,進一步加大規範管理的力度;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進一步規範各學校辦學行為;出台民辦學校設置審批規定,從硬件、師資等方面規範並提高民辦學校設置條件,提升民辦學校的辦學檔次。

4、搞活教師用人管理機制。

一是深化教育內部體制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幹部一律試行公開競聘,形成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

變革機制,裁減人員,充實教育教學第一線,構建一種“核編定崗、全員競崗、優崗優酬”的激勵機制。

二是依法落實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地教師工作、學校自主進行教師管理的體制。

認真落實湘發[20xx]5號文件規定,縣以上(含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編制部門核定編制數額內,依法負責履行中國小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整交流、檔案管理和考核獎懲等職能。

三是建立健全學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約束和調節機制。

在繼續完善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教職工全員競爭聘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以校按編制實行經費總額包乾的辦法,激發學校內部活力,獎優罰劣、獎勤罰懶,解決結構性矛盾和人員分流問題。

四是建立教師補充機制。

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每學年度對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增減情況進行核查,擬定年度進人計劃,建立教師補充的長效機制。

當前要嚴格落實常教發[20xx]51號文件精神,為鄉鎮中心國小補充英語和信息技術課程專業教師。

力爭通過2至3年的努力,新補充一批高中教師和中、國小緊缺學科的教師,使教師隊伍結構有較大改觀。

5、鞏固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

認真落實義務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資、保入學、保安全、保運轉”。

一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

進一步依法落實教育經費的“兩個比例”、“三個增長”,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落實好新增的教育經費,與城市教育費附加一道,專項用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鄉鎮政府也應主動承擔責任,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

二是建立完善教師工資的保障機制。

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力爭做到教師工資足額預算,不留缺口,確保教師基本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建立完善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

區(縣)一級財政應按照公共財政的原則,至少按國小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學生每年人平15元的標準落實和撥付學校公用經費。

四是建立化解學校債務的有效機制。

“兩基”達標所形成的債務未剝離的,應按照上級政策精神剝離,將其納入政府消赤減債的整體規劃,統籌償還,優先解決。

6、把江南城區教育納入市“三區一體化”建設規劃。

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武陵區、**區、德山開發區在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等方面“三區一體化”的要求。

近幾年來,“三區一體化”建設在城市規劃、創建等方面已經邁出堅實的步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對江南城區教育的投入明顯滯後,合不上“三區一體化”建設步伐。

市裏應加大對江南城區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費附加,解決江南城區規模不斷擴大與學校嚴重不足,學生就近入學難的問題,解決城鎮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與現在校園面積狹小、班額偏大的矛盾。

對於教育費附加,市裏每年給武陵區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xx年還給武陵區增撥400萬元,給德山開發區增撥100萬元,而江南城區為零,江南城區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費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

鑑於此,市委、市政府應將江南城區的教育發展納入“三區一體化”建設的統一規劃,給江南城區學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費附加,每年撥付300萬元用於學校改造;同時,市裏應直接在江南城區建設一所義務制國中學校並納入市直學校序列。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6

一、背景

20xx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第四次教育工作會議,為了做好會議的各項籌備工作,科學指定出全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措施,市局決定就教育均衡發展及佈局調整、職業教育、教師編制結構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安全及教育糾風等幾個方面工作進行調研。

二、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以綏中縣唯一的一所職教中心為重點,另外抽調了綏中南線的萬家中學,前衞中學,綏中西部山區的加碑巖聯合學校,葛家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東部沿海的塔山中學,涵蓋了綏中縣職業教育的點與面。

調研主要採取聽彙報、座談、問卷、實地考察、提問相關問題,查要相關資料等形式。收回職業教育有關的基本情況的彙報材料一份,採集了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及其合理性;課程設置及其依據;教師學生,教學學習質量及其評價;學生就業及其質量;國中升入職業學校的情況等五大方面的情況。

三、綏中職業教育的有關情況

1,學校的基本情況

2,經費投入情況

近兩年來,學校投入經費5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及增添實習實訓設備等。校內設有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電工電子,電器運行與控制實驗室,模擬餐廳,多媒體等專業教室。校外有園藝,旅遊服務,學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術,財會五個實習基地。校園網正常運行。

3,普惠制及學生職業資格認定情況

07年普惠制培訓學員876人,畢業班學生全部參加市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合格率達98%以上。

4,示範專業建設情況

5,出現問題

學校抓招生就業,抓教學管理,抓技能培訓,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300名學生猛增到1500多名。學校的快速的發展,辦學出現了一些問題:

(1),經費嚴重不足,教育附加費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專款專用。

(2),師資嚴重不足,不能適應學校專業發展的需求,職業學校的教師任用制度應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

(3),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政府投資,以滿足學校實習實訓的工作需要

(4),解決教學樓配套工程宿舍樓建設,解除學校管理與安全的隱患。

6,發展設想

 四、結論

根據以上調研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綏中縣職教中心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1)政府加大了職教中心的資金,設備,教師的投入,使職教中心具備了發展的基本條件。

(2)綏中縣教育行政部門,重視職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傾斜,給各國中學校下達升入職業學校的指標,以此增加各個中學會考的指標並把升入職業學校學生數作為考核中學校長的重要條件,有力地加快了職教中心的建設。

(3)學校拓展思路,適應市場需求,搶佔市場,開闢多個專業,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的要求。

(4)學校加大了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學有所長提供保障。

(5)普惠制培訓的逐步落實,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輻射功能的加大創造了條件。

(6)示範專業建設和打造為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打下了基礎。

2,綏中縣職教中心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矛盾

(1)政府資金投入的乏力,制約了學校的管理,輔助設施和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使學校發展遭遇瓶頸。

(2)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的緊缺,使學校實習實訓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應給予允許招非師範畢業生來充實職教隊伍的政策;評聘工作不能落實,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3)專業設置受市場需求的制約,存在着各個學校設置專業及其合理性與教育行政部門能否管理制約的矛盾。

(4)學校的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素質,用工需求開設和教學大綱,教學研訓部門的統一要求相差甚遠的矛盾。

(5)學校教師學生教學和學習質量存在着普遍較低的問題。

(6)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普遍較差,教學質量不高,技能培訓不達標,不能完全和崗位對接,地方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致使職業學校學生就業質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業行為。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7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共有學校80所,其中國小41所、國中3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包括民辦天華藝校)、特殊教育中心校1所,與體育局聯辦學校1所。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國小生人數92329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數41106人,佔比44.5%;在校國中生人數38515人,其中外來人口學生數11598人,佔比30.1%。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通過政策引導、經費保障、佈局優化、質量提升等手段,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十二五”期間,我市先後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江蘇省義務教育發展先進縣(市)、江蘇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縣(市)等榮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政府主導,強化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我市目前實施的是“市鎮兩級,分級辦學”的體制,教育經費全部納入市鎮兩級財政預算,實現學校預算單獨編制,並出台了《江陰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管理辦法》,實現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建立績效評價體系,對政府專項資金每年由財政局出具績效評價報告。“十二五”期間,我市教育財政投入累計101.1億,除20xx年外我市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均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全市中國小生均公用經費均高於省基準定額。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鄉鎮教育財政支出一般佔到年度財政總支出的40%以上,有的鄉鎮甚至達到60%。

2、規劃引領,促進城鄉辦學資源均衡。按照學齡人口變化和城鄉用地佈局的調整,我市制定完成了《江陰市域教育設施佈局規劃(20xx—20xx)》。近幾年來,全市結合校安工程建設,大力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條件,促進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化。目前,鄉鎮義務教育學校設施條件明顯提升,新建中國小硬件普遍優於城區學校條件。同時,市政府注重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過開展教育共同體建設,將義務教育學校全部納入,從而在教育資源共享、學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學幫扶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逐步形成管理理念互補、教師教研互動、教育資源互助的共同發展模式,目前全市中國小共成立25個學校發展共同體。其次,搭建“江陰教育網絡教研和資源平台”、“江陰教育科研網站”等新系統,創建校級資源庫及管理平台,分類整理骨幹教師的教案、論文、試題等資源入庫,實現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在校際間共建共享。目前,全市所有學校均通過光纖接入教育城域網和互聯網,共享網絡課程、虛擬實驗室、數字圖書館等優質資源,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

3、政策引導,推進素質教育區域均衡。按照國務院、省市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我市20xx年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的意見》,併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對鎮(街道)政府的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考核評分,落實獎勵和責任追究制度。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已嚴格實行按照施教區就近免試入學的原則,均衡編班,杜絕了重點班、快慢班、特長班、實驗班等違規和變相違規行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擇校生比例嚴格控制在10%以內,星級高中計劃外招生逐年下降,至20xx年計劃外招生全部取消,招生全程實施網上報備、網上錄取,招生過程公開透明,促進了教育均衡公平。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市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指標的評價體系,深化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國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和優秀率逐年提升。20xx年,合格率和優秀率分別為98.77%、5.83%,學業水平也整體提升,而全市所有國中學校會考全科合格率標準差由20xx年的15.87降為13.9,學校間學生學業水平差異逐年縮小。

4、多措並舉,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在全市教師隊伍編制總量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採取多種舉措,緩解教師隊伍總量缺員、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一是以五年為週期,按照“退一進一”的政策核定每年招聘教師數量,優先向國小傾斜,學科上增加音體美學的招聘數量。二是開展義務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通過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鼓勵富餘教師通過培訓跨學科任教,緩解結構性矛盾。三是返聘退休教師,緩解缺口矛盾。

5、落實政策,保障特殊羣體學生權益。我市把新市民子女就學納入全市教育發展規劃,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新市民子女就學的同城待遇,專門制定《關於做好新市民子女入學(園)預登記報名工作的實施辦法》,實現新市民子女就近免試入學,目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新市民子女就讀人數達52704人,國小階段部分鄉鎮學校新市民子女就學人數比例甚至超過了本地户籍學生人數。其次全面保障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我市從20xx年秋季起,實施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政策,並且對特殊學校的日常公用經費予以普通中國小10倍標準撥付。全市形成了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辦學體系,確保殘疾兒童少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特殊羣體學生100%接受義務教育。

二、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講,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對照國務院及我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和標準,還存在着一些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區域間不均衡、城鄉之間不均衡和學校間的不均衡。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差距依然存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件水平普遍提升,但薄弱學校依然存在,對照省市辦學標準,城區如澄江中心國小、花園實驗國小等國小生均建築面積普遍不足。大部分鄉鎮學校辦學條件有了質的飛躍,但像華士中學、璜土實驗國小辦學條件依然比較差。隨着新市民子女就學人口增加,少數用工大鎮班額超標、校舍緊張的矛盾再次顯現,而國家二胎政策實施後,不久的將來,這種矛盾將更為突出。

2、教師隊伍建設亟待突破。從數量上看,自20xx年實施的“退一進一”招師政策短時間內難以彌補前期連續6年“退二進一”政策造成的歷史欠賬,至20xx年,教師在編人數相比20xx年減少了620人。目前除城區部分國中因教改和並校造成教師政策性超編外,鄉鎮國小、中學普遍缺編、缺員,由此也造成臨聘教師數量不斷攀升。據統計,目前全市各鎮(街道)國小臨時聘請教師就有687名。其次,年齡結構不合理。全市教職工年齡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特徵,未形成合理年齡梯隊,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這將造成未來某階段教師集中退休而導致青黃不接的問題。

3、優質教師資源校際不均。城區學校師資力量明顯比鄉鎮強,教師隊伍尤其是骨幹教師隊伍配置不均衡,鄉鎮學校骨幹教師引進難,留住更難的問題突出。即使在同城區域,優質教師資源依然集中在幾所傳統名校,學校之間、城鄉之間過大的教學質量差距也導致學校生源的不均衡,如南菁國中與暨陽中學雖然相鄰,南菁國中生源爆滿,而暨陽中學卻生源不足。當前,雖然城區學校之間大力推行了骨幹教師相互交流的舉措並取得實效,但城鄉之間的骨幹教師交流比較鮮見,骨幹教師向城區單向流動的現象有增無減。

4、編制外教師管理機制有待完善。由於編內教師數量長期無法滿足教學任務需求,由此產生了大量編制外教學人員,包括編外用工、代課教師、臨聘人員等不同性質人員,尤其在鄉鎮學校,編外和臨聘人員普遍存在,比例也很高。如周莊實小缺編80人,臨聘人員77名,佔全部教師(380名)近五分之一。而由於臨聘教師與編內教師擔負相同的崗位職責,工資待遇上卻相差甚遠,同工不同酬問題既導致招聘教師質量難以保障,也導致編制外教師隊伍的不穩定。

5、民辦教育發展滯後。全市民辦教育發展舉步維艱,難以突破,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全市僅有一所民辦學校(天華藝校),難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教育多樣化、高端化的需求。目前,市政府也未出台扶持民辦學校發展的相關政策。據瞭解,周邊縣市中,張家港市目前有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9所,其中常春藤實驗中學成為區域名校,在校學生20xx多名,旭東學校是專門招收新市民子女的民辦學校,從幼兒園到國中在校學生6300多名,有效分擔了公辦學校的壓力。

三、幾點建議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法》的法定內容,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剛性要求,目的就是為了使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級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備配備、師資配置、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處於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為適齡兒童、少年享有公平、公正接受義務教育提供保證。對照國家、省、市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我們建議市政府需着力在以下幾方面努力工作:

1、加大投入,促進薄弱學校標準化提質改造。針對全市依然存在一批薄弱學校的現狀,市政府要加快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進度,強勢推進、着力實施,促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與提升。要學習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有序推進。要按照省、市對於義務教育學校的建造標準,實行標準化建設和設備配置,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防止追求“高大上”,解決大校額、大班額的問題,早日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均衡發展的目標。

2、優化機制,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優質教育資源均衡是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無錫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按照核定編制數配齊配強每一所學校的專任教師,逐步做到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及骨幹教師比例大致相當”。因此,市政府要創新激勵機制,促進全市區域內師資水平均衡發展。要借鑑先進地區“校長職級制改革”、教師“市聘校管”等有效經驗,着力培養一批德才兼備、進取心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校長隊伍,採取交流任職、扶弱結對等手段,提升薄弱學校管理水平。要擴大優質教師資源的統籌調配力度,加大對到農村、鄉鎮薄弱學校任職的骨幹教師的獎勵力度,從制度上、績效上支持骨幹教師交流到鄉鎮和薄弱學校,充分發揮其業務引領作用,促進薄弱學校提高教學水平。要在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方面對鄉鎮和薄弱學校的教師給予特殊的傾斜,使鄉鎮、薄弱學校的骨幹教師引得進、留得住、紮好根、結好果。

3、完善政策,緩解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市政府要認真研究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尤其是鄉鎮學校普遍缺編、缺員的現實問題,面向未來,謀劃長遠,按照全市義務教育階段生源變化、佈局調整等情況,加大年度招錄計劃,防止“有編不補,長期聘用代課人員”等與省市有關政策相違的做法,逐步解決學校教師缺員過多、年齡斷層等問題。在當前有編制而缺員的情況下,要探索研究教師招聘的創新做法,由政府統籌,核定年度用編情況,統一招錄,在數量上適度擴大,質量上嚴格把控,待遇上統籌,逐步滿足義務教育學校對教師的需求。要按照《江蘇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20xx—20xx)》文件精神,優先補足配齊鄉村學校教師。

4、創新突破,完善編制外教師隊伍管理。在當前生源規模有增無減、教師編制數量無法突破的情況下,編制外用工將成為目前甚至今後更長時間內彌補編制不足的重要途徑。市政府要高度重視編制外教師這個羣體,正視教師在專業上、工作性質上的特殊性,加快完善編制外教師的管理機制,統籌規範各鎮(街道)的用工標準,嚴格用工程序,從源頭上保證教師隊伍素質。要依法落實編制外教師的工資待遇,激發編制外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保持教師隊伍的穩定。

5、深化改革,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民辦教育不但可以彌補公辦教育資源不足,同時也可以滿足人民羣眾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市政府要加快研究我市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台促進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儘快將民辦教育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引導民間資本、社會力量投入到民辦教育特別是高端化、差別化私立學校建設上來,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民辦教育體系。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8

一、調查原因

還沒放假的時候,就有同學問我:“胡雙,你們暑假社會實踐做什麼?”我會告訴他:“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國小教育這方面的,在我家鄉做。”很多時候,別人只關心你做了什麼,做出了什麼,而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我的家鄉位於河南省潢川縣一個普通的村子。家鄉所在的鎮——雙柳樹鎮(又簡稱雙柳)——以農業為主,工業發展不多,但一個典型的特點是,整個信陽地區是河南省勞務輸出大軍的主力。表現在我們村就是,每年村裏大約95%以上的青壯年都會到江浙一帶打工,他們僅在春忙秋種、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家看看。外出務工的大潮使得雙柳人漸漸富裕起來,條件變得好了,但是家鄉在很多方面的情況卻並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更糟糕的是,有些甚至比以往更壞了,比如環境,比如村國小的教育問題。

我們村的國小叫做彭畈國小。在我上國小的時候,學校有學生400人左右。每年秋季的開學典禮上,窄小的操場上總是擠滿了活潑可愛的孩子。那時,學校有不少年輕、富有激情與活力的老師,他們給我們講過《三國演義》,辦公室有過鋼琴聲;那個時候,村小的畢業生和鎮上中心國小的國小畢業生基本上沒有差距。而現在,彭畈國小20xx-20xx學年在校學生人數不到80人,只開班到三年級,今年秋季開學以後可能連三年級也開不下去了。學校有八個老教師,我上學的時候他們就在教,現在還是他們留在彭畈國小,年底之前還有兩個要退休了;學校校舍十多年來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曾經狹窄的操場,現在反而種上了樹,樹下雜草叢生;無情的蜘蛛網默默查封着這所歷經滄桑的國小。無獨有偶,彭畈國小的變遷在雙柳並非個案,其他村的情況與之相似,也是也不容樂觀。總之,整個雙柳的基礎教育現狀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家鄉的田間地頭長大,走在家鄉的路上,要是無知無覺、沒心沒肺也就罷了,可是有所掛念,有所關心,關心則亂。於是,一眼望去,不懂事時看到的大好形勢,在我現在的眼中卻有很多難解之痛,比如環境、土地、教育、衞生、醫療,到處都是問題所在。我是彭畈國小的學生,而今卻目睹它的衰敗,於心何忍呢?走在家鄉的路上,流連於紅磚灰瓦的門前,聽着大媽大嬸茶餘飯後的閒聊,討論着家鄉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思索着自己關心的問題所在,你就覺着如果力所能及的話,真的應該做點什麼,即使力量卑微。我渴望瞭解問題背後原因的所在,這種渴望源於對家鄉的關心與熱愛,源於發自內心的一份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變得越來越好呢?

二、調查結果

1927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是青年毛澤東歷時32天,遊歷湖南五縣之後得出的一份“社會實踐報告”。當年,尚處幼年的共產黨缺乏革命鬥爭經驗,不瞭解農民運動情況,黨內外對於農民革命鬥爭主要持責難態度。持相反意見的毛澤東遂決定親歷親為,在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重點考察了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個縣的農民運動,寫成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瞭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這份報告對於指導近代中國革命具有重要意義,可謂是實踐出真知的標杆之作。

其實,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學習期間,就非常注重讀“無字的書”。用今天的活來説,就是向社會學習,深入實際,調查研究。XXXX年夏天,毛澤東就曾與蕭子升一道,利用暑假時間,不攜分文,遊學湖南諸縣,接觸社會,瞭解百姓,體驗當地風土人情。一個多月的遊學,途經5個縣,行程近千里。回校以後,毛澤東寫了許多筆記和心得,第一師範的同學和老師們看了都讚譽毛澤東是“身無半文,心憂天下”。這樣的遊學,毛澤東有過多次,收穫很大;瞭解了社會,觀察了民情,對他以後進行革命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正處於大學時代的我們與毛澤東的年齡相仿,雖然所處時代背景和生長環境大有不同,但這不應該成為逃避實踐的藉口。我們有必要向毛澤東學習,不光讀“有字的書”,更要讀的“無字的書”,從無字之書中的東西必然與課堂上的高數物理不同。然而,“無字的書”並不是那麼好唸的,我知道認真進行社會實踐的困難,逃避總不是辦法,只有努力面對。

具體到我們團隊的社會實踐主題來説,選擇農村基礎教育資源,是因為我們意識到了雙柳在這方面確實存在的問題。農村國小的在校學生人數為何逐年鋭減?教師的流動為何變得越來越困難?政府相關應對政策的執行程度呢?對於這些擺在眼前的問題,在街坊鄰居的口口相傳中,我們或許能夠管中窺豹、略知一二。但這種情況下獲得的答案,其真實性、可信度有多少?又摻雜了多少主觀因素?不得而知。要想獲得更加全面和準確的信息,只有擴大信息的獲知渠道,在更加廣泛和有效的區域內收集普通居民的聲音,把這些聲音彙總起來,綜合分析,得出結果。所以,我們選擇深入羣眾,走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

比如村國小生人數減少這一問題,我們之前能夠想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由於計劃生育,人口出生率降低,當地適齡兒童總人數減少;二、村小教育質量越來越差使得鄉下學生大量轉入雙柳鎮第一中心國小(以下簡稱完小)。但在走訪的過程中,除了自己能夠想到的原因,我們還獲知:一、雙柳外出務工現象很普遍,很多家長會將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在外地上學;二、近年雙柳樹鎮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城鎮人口增加,農村人口減少,富裕起來的家鄉人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讓孩子往“高處走”。這些信息更加接近實際,是在教室空想所不能得到的。遺憾的是,由於時間和技術限制,我們並不能準確獲知上述幾種原因影響村國小生人數減少的權重。

社會實踐只進行了不到七天。但這七天,我們對家鄉農村國小的瞭解程度卻比過去十多年更多。我們走訪了潢川縣教育體育局、雙柳樹鎮中心校、雙柳樹鎮第一中心國小、雙柳樹鎮第二中心國小、彭畈國小、天橋國小、曙光國小,我們在中心校和完小的檔案室獲得了很多有效的統計數據,我們挨家挨户做了200份左右的問卷,累計走訪人次近400人。我們確實發現了很多問題,找到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唯有實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三、調查收穫

對於課題本身來説,我們對村國小生人數減少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造成農村國小教師結構嚴重不合理的因素做了多方面瞭解,我們還看到了農村國小在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方面所面臨的困境。我們主要了解了雙柳五所國小的基本情況,並與這些學校的校長或者教師進行交談,走訪了國小周邊居民,瞭解他們對當地國小教育的認知情況。(具體結果見本次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社會實踐使得我們看到了現有教育體制下的弊端,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所應當肩負的責任。這裏面有很多複雜的情況,有些是我們能夠掌控和了解的,有些是我們能夠了解但無力改變的。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對雙柳農村國小教育的看法更加實際而深入,但在如何解決這些已發現的問題方面,我們僅能依據調查結果給予建議,至於能否有效執行,主要還是在於政府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大概就是這樣了,這也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不足之一。

在課題之外,更多的則是對於“豫東南”團隊成員的鍛鍊,譬如交流溝通、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分配分工等等。記得第一天我們在彭畈國小做問卷調查,第一個調查對象是個大嬸。她認字不多,問卷看不懂,這可難倒了我們。為了保證走訪和調查能夠進行下去,我只得親自出馬,一邊和她聊天,一邊把問卷內容融入家常話中,折騰了十多分鐘,總算打開局面,完成了第一份問卷,真不容易。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立刻商討對策,決定變換問卷調查方式,在鄉村不單純做問卷,而是和老百姓們一邊聊天,一邊瞭解我們想要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在鄉下的走訪和問卷調查才得以維持。

在後續的實踐過程中,最考驗大家的就是交流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和辦公室的領導談話也好,和坐在門口擇菜的阿姨聊天也罷,實際情況總是要求我們必須揣摩對方的心理,見什麼人説什麼話,從而確定自己該怎麼得體地表達,怎樣消除他們的疑惑和戒備之心,怎樣才能獲得我們需要的信息。你會發現,萬事開頭難,打開局面之後,大叔大嬸們很願意敞開心扉,坦誠相待。上至部門領導,下至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我們都能與之相談甚歡,這種情況下能不開心嗎?

身着東南大學文化衫,帶着耀眼的小紅帽,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路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到我們身上。他們或許是出於好奇,但對我們來説,那些目光意味着期待,意味着壓力。走在家鄉的路上,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東南大學。令人鬱悶的的是,東南大學在我們那裏的知名度太低,在走訪的過程中,好多人要麼以為東南大學在福建,要麼以為東南大學是一所不知名的二三流學校(竟有人詢問今年大學聯考300多分能不能上我們學校!)。因此,在向別人做完自我介紹後,我們總要給東南大學加上好多註腳。一路走來,我們不敢説多好地表現了東南大學在校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但我們可以拍着胸脯,很負責地説:“咱絕對沒給東大丟臉!”本站

在走訪的過程中,有位叔叔反問我們:“你們現在做的有什麼用呢?政府又不管你們事兒,説白了你們也就是自己瞭解瞭解情況,其實就是無用功。”這番話一直觸動着我,雖然直白難聽,但卻是事實。説實在的,即使在教育這個衝突不是很劇烈的領域,調查到最後,已經很明顯地涉及到了政府部門的作為和利益問題。對此,我們基本上無能為力,僅僅能夠把自己的調查結果反饋過去,期望他們能夠有所改變。或許我們現在還無力改變現實,但我們至少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鍛鍊了自己,收穫了友誼,學到了許多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這就是價值了!

四、感謝致詞

“豫東南”是一個團隊,胡長國、黃開東、付楊、彭曉燕,我們一起頂着炎炎烈日,穿街過巷,出謀劃策,共同努力。感謝所有人的付出與汗水。大家都曬黑了。在鄉下跑的那幾天,黃開東一家會在中午把我們叫去吃飯。清涼解渴的西瓜,豐盛的午餐總令我們感到特別不好意思。在聯繫完小檔案室和雙柳樹鎮中心校時,黃開東的媽媽彭仁玉老師為此勞心費力不少,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重量級幫助,感謝已經不足以表達了,好人一生平安吧。除此之外,在我們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熱心羣眾,沒有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我們不可能進行得如此順利!再次,一併道一聲謝謝和珍重了!

雖然短暫,註定是銘記於心的經歷!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9

新課程改革從20xx年秋在松山四小實施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為配合國小新課程改革,及時瞭解新課標國小英語教育的現狀,加強對我區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評價和指導,切實提高國小生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國中、高中英語教育的發展和提高,確保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的瞭解松山四小的英語教育發展狀況,我對英語教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教材及配套資源的使用情況,教師教學方方等問題

【調查對象】城區國小的校點和英語教師

【調查過程】走訪各個學校,進行一系列的提問,向教導主任借一些資料,詢問英語教師,在此基礎之上,分析整理所有的資料,形成報告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松山四小英語教師和英語教學的基本情況

據調查,我區國小英語教師均在鄉鎮中心學校及以上學校任教,松山四小及其他幾所國小反映出小二有16人佔56%,小一2人佔7%,小高10人佔36%,中專學歷有19人,大專學歷有9人,本科35人,無本科學歷者英語專業的教師僅3人。學校周課時不同,每週一課時的有22所國小,松山四小每週四課時,我認為還是比較合理的安排。

國小中存在問題如下:

(1)國小英語教師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國小英語學科缺少學科帶頭人,年輕的教師雖有可塑性,卻缺乏教學經驗,對課堂的駕馭以及教學內容的把握存在一些問題,在國小英語新課程的實施中比較吃力。

(2)專業結構不合理,英語教師專業化程度低,非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是目前國小英語教師隊伍的一個顯著特徵。

(3)英語教師工作量偏大,表現在任教班級多、年級多、班額大、備課量大、輔導任務重而且效果不明顯。

(4)國小英語教師整體專業水平不高,相當部分教師詞彙量不足,語法不過關,語音語調方面存在問題。

(5)專職教師嚴重欠缺,佈局參差不齊,國小英語師資的配備跟不上國小英語課程的全面推進,英語課用於其他科目,課程安排不合理。

(二)教材的配套資源使用情況

一門學科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教學狀況如何,教材及配套資源使用是關鍵。為此,設計了新課標教程重每個Module的教學任務,對於教材難度大的新教材,教師完成學期內容不是很好。從調查中不難發現,目前松山四小使用的國小英語教材比較難,所選教材不符合也不適應當前城鄉國小教育,對鄉村國小英語入門教學很困難。加之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完成每個Module任務重、時間緊、許多教師僅憑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教學,輔助資料極少。英語學科特點決定英語教學必須進行聽、説、讀、寫等能力訓練,特別需要輔助教學資料,而這一點學校是相當匱乏。

(三)關於教師培訓

對於這一部分,我對培訓時間、授課教師、形式、內容、級別等方面設計了相關內容,國小英語教師平均每學期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人數不多。培訓時間上有3人認為每期集中培訓比較好,有16人認為應該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進行,有9人認為可以脱產培訓。在培訓方式上有14人認為各種培訓形式綜合運用較好,有5人喜歡講授式培訓,有4人比較喜歡觀摩實習或者實踐操作,有5人認為自學與集體教授,交流探討相結合的研究方式最佳。

在培訓內容方面大家選擇較為集中,認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提高教師自身英語語言基本功(語調、語法、口語、聽力、寫作、英語的素養等)。對於培訓主講師的選擇,由高到低,大家集中傾向於課改專家、國家實驗區培訓者、當地教研員、可改骨幹、專科帶頭人等其他主講。

通過調查教師的思維相當活躍,他們迫切需要通過培訓來提高自己,許多教師希望脱產訓練,也提高從基礎入手,綜合運用各種形式達到培訓目的。

(四)關於教學的方法

學科質量的高低,教學效果的好壞,課堂教學的調控和教學方法是關鍵。教學中應用全英的教師為數甚少,教學中老師們都認為自己最缺乏的是同伴之間的探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和外出學習的機會。

(五)主要對策和建議

(1)統一認識,步調一致

(2)強化隊伍,提高素質

(3)改進方法,提高效率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幫助下,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相信松山四小的英語教育會有更輝煌的明天。 祝松山四小與時俱進,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0

一、基本情況

1、調查對象:本次調研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全市三個區的農村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年齡從幾歲到60歲不等。

2、調查方式: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為主,走訪座談、個案分析、資料分析為輔的方式,使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真實性。調查的時間為XX年5月。

3、調查內容:教師的生活及家庭情況、教師的思想情況、教師的身體狀況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時的救助情況、教師的工作狀況、教師的福利狀況、教師的心理疾病及教師遷移變化的動機、農村教師的現狀、社會各界對教師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農村教育現狀及農村教師心態的調查結果分析

1、問卷調查的結果統計。

本次調查共下發問卷400餘份,回收368份。其中男性佔38%,女性佔62%,學生佔12%,青年佔46%,中年佔28%,老年佔14%,領導佔30%,教師佔62%,其他人士佔8%。

2、農村教育現狀的基本特徵。

(a)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工作量大。

調查中,很多的學校領導表示,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這一環節直接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在我們的問卷調查表中,一週有20節以上的課的老師佔78%,10節以下的只佔10%,剩下的12%就在10到20節之間。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80%以上的老師一般上的是2門到3門課。在村小,有18%的老師還在上覆式班。比如隆興國小十四村,地處金城山,山高路遠,學生上學困難,老師更加不願意到那去上課,整個村小就只一個老師,不上覆式班,孩子又怎麼辦呢象這樣的村小還有很多很多。擔任班主任的老師,除了教學工作外,還有更多的班務工作需要處理,上課前得寫教案,上完課後得批改作業、研究學生、家訪等。繁重的工作不僅體現在上課時間上,而且其它方面也體現得十分突出。比如在中國小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還要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庭作業,教師都得認真檢查批改;除作業外,還要對付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考試好像成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方法。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考、看卷、分析……着實忙!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複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是不言而喻。

我們看看御史國小的李蜜老師一天的工作:

6:00————————6:30

起牀、洗蔌、做早飯

6:30————————7:00

吃飯,邊吃邊看當天上課的教案

7:00————————7:40

到教室,安排並帶領學生打掃清潔衞生

7:40————————8:20

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學生早讀

8:30————————11:40

上午有三節課要上,兩節語文、一節數學

11:40———————1:00

回家做飯,動作快的話還可以休息一會

1:00————————2:40

到教室安排學生睡午覺,並守午覺

2:40————————4:40

下午一節語文、一節數學

4:40————————5:20

批改當天的作業,並且準備第二天的教案

5:30————————6:30

學校開會,會上強調安全並佈置班主任工作

6:30————————7:40

匆忙的吃晚飯,儘量安排時間家訪

7:40———————

刻試卷,為學生出習題,做完後休息

李老師還是在中心國小任教,她一個人上一年級的語文和數學課,並擔任班主任,學生有近50人,繁重的工作已經讓她疲於奔命了。李老師只是我們很多老師中的一個。

而且,除了這些外,老師還得管理和揣摩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給農村教育工作增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這種沉重的心理負擔在教師全天候的工作之外無形中延續着,這是其它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城區學校,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工作,好的教師都流向了城區學校。工作量大,因而造成師資的流失、師資力量的薄弱……形成了長期的惡性循環,農村教師的負荷也就不斷增加!

(b)硬件設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件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而在硬件設施上,存在着嚴重的不足。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多媒體設備的學校也不一定有幾個老師會使用,形同虛設。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最辛苦的當數上音樂課。

如御史國小,目前的音樂課設備就只有一架破舊的電子琴,又重又破,幾個音樂老師上課都沒用它。姜大豐老師上音樂課的時候就把自己的老朋友二胡給拿上,其他大部分老師上課都是用嗓子吼。

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御史國小。

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學校音樂課設備都還基本沒有,情況好的學校至多也就是幾台錄音機,或者風琴。有鋼琴的學校,只是個別。

體育課,也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相當於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學校就是幾個乒乓台和籃球架。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藝體科目沒有專職的老師,都是由其他老師上。上課的老師很多時候都是讓學生自習、做作業、看書。素質教育在這一方面完全得不到體現。

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c)“留守兒童”現象突出。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瞭解,目前我國進城的農民工1。5億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呈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農村教育的對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在我們的調查中,80%的學校反應留守兒童現象嚴重。調查顯示,有69。8%的監護人表示“很少與孩子談心”,只有11。3%的留守兒童表示“有煩惱的時候”和照顧我的人説説。在教育態度方面,有70。8%的隔代親人及73。1%的親戚表示只照顧“吃穿睡覺”,別的很少管。“這説明‘留守兒童’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圍,委託監護人難以盡到對孩子的全面教育責任。”面對這個特殊的羣體,我們的教師有着無以言狀的苦楚。

御史國小的王小平老師不久前曾遇見過一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學校為了便於管理,安排四年級開始上早晚自習,遠的學生都住校,王老師是國小四年級的班主任,每天晚上都會到寢室查夜,那天晚上,班上的一個女生不在寢室,王老師找遍了學校,也打電話問了不少的人,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又急忙到她家裏去問,卻發現那女孩子偷偷的回家了,但是家裏的大人卻沒想過老師會很焦急的尋找孩子。可見,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質的衝突。

我在招收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家長非要把自己不到5歲的孫女送到班上讀一年級,不管我怎麼跟他做解釋工作,到最後還是想方設法把學生弄到教室裏坐上了。一個月下來,孩子吃不消了,哭着不進教室,這時候的家長就完全把責任推到了我的身上,認為是我非要讓他的孩子讀一年級的,並且認為是我們學校的教育有問題,要不孩子怎麼會不進教室呢農村中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

今年開學發生在御史國小的另一件事情,讓我們很多的老師對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感到痛心。二年級一班有一個同學叫秦勇,這個男孩子年紀不大,但是很調皮。據該班班主任陳老師説,這孩子是中途到班上學習的,上課從來都不認真聽講,也不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而且還老是遲到、曠課。他家裏只有他的奶奶,一學期下來,考試成績只有5分,這下他的奶奶着急了,開學的時候找到陳老師,問陳老師是否可以讓孩子留級。考慮到孩子確實太小,成績跟不上,老師同意了他奶奶的請求,並且幫着為這個孩子辦好了手續。誰知道,等把孩子弄到一年級教室坐上的時候,他奶奶的一番話卻讓在場的老師和家長目瞪口呆。原來,秦勇在去年9月的時候到學校報名讀一年級,當時學校規定必須要滿6歲才可以報名,他還不到規定的年紀,按説應該去上學前班,但是他的奶奶卻讓他直接進了級的教室,並且對老師謊稱是從外地回來的。也就是説秦勇根本就沒讀過學前班,更別説上一年級了!

説到這裏,我就不知道該為我們的教育感到悲哀還是為我們的孩子覺得無奈。

父母不在身邊,一些“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支撐,也容易出現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機。調查表明,不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自閉,有的內向、孤獨、柔弱無助,有的甚至對父母充滿怨恨和逆反心理,還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監護而變得膽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兒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XX年公安部有個調查,顯示了兩個‘大多數’,即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這個羣體存在的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新問題。各級政府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予以逐步解決。”

(d)教師福利待遇低。

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工資在500到1000的佔80%,其中青年教師居多;工資在1000到1500的佔16%,中年教師居多;工資在XX以上的佔2%,老年教師居多;待遇上覺得可以的只佔18%,67%的老師認為基本沒福利待遇,15%的老師覺得根本沒有;在我們的走訪中,90%的老師説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福利問題。據調查瞭解,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農村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不到500元。隆興國小劉學華老師説“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一個月只有200多元,教了多的書,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700元”,該校楊文泉老師教師説“我們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不到30元,一家幾口就靠着那30元過日子”,大部份的農村教師都是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御史國小的唐祥清老師説,他以前的工資也很低,老婆是農村婦女,生了6個女兒,上有老人要供,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養,學校的那點工資根本不夠用。陳通周教師説他們教書那幾年,真的是一人做幾份工,早上的時候一早就上地裏去勞動,不到8點,就趕回家吃飯,然後急忙往學校趕,等上完課,連家門都不用進,拿着工具又上地裏去,然後回家吃午飯,吃完飯又得去上課,下午回來還得忙農活!在家裏,男人是主要勞動力,如果光指望學校的那點錢,全家早就餓死了。很多年輕老師説,我們辛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每個月的錢不夠自己一個人用”,更不要説結婚養孩子了。許多老師就是覺得在農村教書的福利待遇太低而離開了這個職業。御史國小的何安平老師分到學校後,上了一年的班,然後出去讀書,最後選擇離職,現在在重慶有了自己的事業。還有該校的張華老師和秦佳老師,他們都是在教書不到一年的情況下覺得福利太低而辭職的。在XX年,該校的劉洪成老師也選擇離開了學校,到外地打工去了。調查中我們發現,辭職的並不是只有該學校的老師,小佛國小也曾經有老師辭職離開。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98%的老師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重要的。農村教師的福利為什麼會這麼低呢會龍二小的姜朝國校長是這樣説的:“一是農村教育負債嚴重,普九和危改引起學校的債務,使得學校運轉艱難;二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緩慢;三是鄉鎮對教育的投入太少,基本上沒有投入學校的教學基礎設施及維修,全靠學校自己承擔;四是社會救助、捐資辦學體系沒形成,投入到農村學校的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又哪來的錢給老師發放福利待遇呢”

(e)教師精神壓力大。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78%的老師覺得精神壓力大。走訪中我們也瞭解到,有近10%的老師因為精神壓力而導致身體的不健康,其中76%的老師有慢性咽炎。教師精神上的壓力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方面。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個體的素質直接影響着老師的工作。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象讓我們的老師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寬和嚴的尺度標準,越來越多的孩子動不動就鬧離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鬧自殺,一不順心就不讀書。去年發生在龍門中學的那件事,相信很多的人都還記憶猶新,僅僅因為和老師言語上的衝突,就置自己的生命於不顧,從樓上跳了下去。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教育領域層出不窮,特別是最近幾年。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對待學生,輕不得重不得,怎麼會沒有壓力呢!

二是家長方面。教育是一項社會性事業,這項事業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去共同實現。農村學校校網分散,學生分佈廣,學校規模小,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需要加強校網撤併,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很多農村的家長對此認識不到位,既要求優質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學,對於學校提出的一系列方案,不僅不予以配合,還千方百計加以阻攔,導致教師工作開展不順利。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而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長要求很高,認為成績好一切都好,成績不好老師難辭其咎。特別是農村的家長,根本不會管你什麼素質教育,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素質教育這麼多年,從某種角度上講,老師是沒有目標的,怎麼做不清楚,評價體系不到位,這與家長的態度也是有關係的。

三是學校和上級部門方面。作為教師,來自於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壓力是很大的。看看現在上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升大學的比率越來越大,但是基礎教育的壓力卻不減反增,升學數、升學率牽扯着老師、校長、基層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的每一根神經。特別是一線教師,在擁有各種“質量指標”的“量化管理”系統裏面,連氣都來不及喘,大家一門心思地備課、上課、改作業、為學生訂正錯誤、為“放鬆”了自身要求的學生做“上大學的好處”等人生“美好”願景的教育……沒日沒夜,周而復始。老師們苦不苦當然苦!老師們怨不怨當然怨!但是能怎樣整個教育都這樣,教學期間這樣那樣的檢查,名目繁多,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每個節日的慶祝活動、會議記錄、讀書筆記、安全問題、學習問題、生源問題等等,不僅讓老師覺得經濟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而當假期臨近,我們老師卻沒有將要解脱的輕鬆快樂,因為眼前的通知早已把我們的假日瓜分了——職務、職稱、崗位、學歷等各種名目的假期培訓進修要用去十幾或幾十天,更為可怕的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實行假期補課,時間一般都至少是假期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78%的老師覺得精神緊張,擔心上級檢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學生成績不好,很多的老師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

四是社會方面。自古以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聖而偉大的,在教育事業中是“辛勤的園丁”,就是無私奉獻的那種人,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那種人,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那種人。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特別是現今社會對教師職業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學生羣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導管理學生的權威,他們又在一定時間是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還是學生的朋友,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還要協調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關係。這種多元化的不同性質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師精神勞累和思想衝突。公眾卻認為教師不應該索取物質和一個平常人應有的精神回報……這樣下去何時是頭啊!這樣,農村教師更迷茫了。教師這職業(這裏只探討從事中國小基礎教育的教師)到底好不好如果讓一個非教師來回答,答案肯定是這樣:當然不錯!你看,一年工資沒少拿,卻有寒、暑假近三個月的假期,哪行哪業有這種待遇我相信,説這話的人都是真誠的,而且,在他們誇讚老師這行當的兩個理由中,“工資不少”是次,是客套和敷衍,因為這實際上並不太客觀,有許許多多行業的工資也不少,甚至更不少,“有兩個長假”則是主,因為從表面上看這很客觀,是事實。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實際上,我們業內人士都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的老師沒幾個能過上完整的寒暑假。為什麼呢大家知道,每逢假期臨近,我們老師並沒有將要解脱的輕鬆快樂。因為要競爭職稱,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學習,要適應社會對教師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利用假期進行充電學習。看似輕鬆好玩的假期實際上卻比平時上班還要辛苦,這些都不是別人所能理解的。

三、農村教師的心態及其形成原因

根據以上幾種現狀,我們把農村教師的心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1、積極心態。

儘管很大一部分農村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意思、待遇不好,但是也有部分老師在對待工作問題上,仍然是積極面對和充滿熱情的投入。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台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為農村教育事業付出一生的心血,問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無私奉獻”的決心。千百年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聖而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焟蚷成灰淚始幹”,把教育事業視作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是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的……許許多多的老師就是帶着這樣的“無私奉獻”的決心在農村的工作崗位上堅守一生。隆興國小的楊文泉老師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該校任教,其中有是在該學校的村小任教,他所在的地方,山高路難行,孩子上學難,很多老師都不願意去。有文化有知識的人都出去打工掙錢去了,他在當地也算是一個高知識分子,看見農村孩子讀書難,他放棄了很多的機會,一直扎跟山區教育,有的孩子上學沒錢,他還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資為孩子補貼學費、買學習用品。這麼多年來,他堅持在最基層,一個人擔負起一個村的教育工作,甚至上覆式班,為了教育事業,楊老師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講台和鄉村的孩子。

二是“回報社會”的感恩心。很多的老師,特別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師,他們經歷了艱苦的大革命,成了歷史的犧牲品,當他們在黨的關心幫助下回到學校,走進課堂,他們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經失去的東西,滿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黨的教育事業,不計較報酬,不嗇求回報,無怨無悔。會龍二小的楊文貴老師在談到為何堅守在鄉村教育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時,他説:“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我願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回報給社會,在哪教書都是無所謂的!”

三是“安於現狀”的滿足心。有這種心態的老師一般分為三種:(a)中年教師。他們已經處於人生的中年,生活、事業、家庭都基本穩定,面對未來,認為沒有改變的必要,已經習慣了目前的生活狀況,所以能積極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隆興國小的胡蓉國老師教齡,在村上呆了,和丈夫在同一所學校,對於目前的生活,胡老師表示比較滿意,而且她覺得,他們這樣的年紀沒幾年就可以退休,何必大費周章的去調動什麼的呢(b)回家鄉的教師。這部分老師他們從農村讀書走出去,因為種種原因回到家鄉教書,離家近,就比較能積極的教學。御史國小的劉冬明老師,出來參加工作,來一直是在他本鄉的村小教書,直到去年才到鄉中心學校上課。(c)夫妻倆在同一個地方的教師。一些老師夫妻倆在同一所學校或者同一個鄉鎮,他們的家庭生活穩定,在別人來看,屬於美滿幸福的,這些老師沒有想過遷移,因此也能積極的投入到教學中。

2、消極心態。

一是物慾的膨脹、精神的淪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影響着教師的心態。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人通過各種途徑走上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工資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輕鬆,連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過頭看看我們的老師,固守於三尺講台,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買不起名牌,衣服永遠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貧的,不管買什麼都是想了又想……終其一生,教師都是寒酸的。物質上的清貧,讓許多老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懷疑,消極的情緒由此而來,但是卻又不捨得放棄。看過這樣一篇報道:由於覺得教師工資不高,時間不自由,陝西師大XX屆本科畢業生高山本可以到一所中學當物理老師的,但他不願意從事教師的工作,幾年來先後做過大學實驗室工作員、企業產品推銷員、商店送貨員和溜冰場溜冰鞋看管員等工作,都無果而終,最後落得身無分文流浪大連街頭而不得不尋求救助站幫助的地步,但已跟父母“斷絕關係”的他在跟父母“續”上關係後,仍然堅定地表示,不管找工作的路上再怎麼受挫,也“絕不去做教師的活”。高山的事例只能説明一個道理: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嚴重的影響着我們教師的心態。但是很多教師卻又因為種種原因無力去改變這些現狀,久而久之,許多的老師就有了混日子的打算。

二是浮躁的時代,動搖了很多老師“無私奉獻”的決心。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台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一輩子,但是面對現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關心帶來誤解,認真視為呆板,負責卻認為多事。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談起過這樣一件事,他説讀書的時候,教師對他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對他冷潮熱諷,説他只有賣氣力吃飯的份兒,他很恨這位教師。某一天,當他與老師重逢的時候,恰好這位老師有求於他,他顯得很冷淡,雖然最終他幫了這個老師的忙,但他也對老師説了這樣一句話:“當年你説我很笨,只有賣氣力的份,是這樣説的嗎”教師無語。聽到這兒的時候,我為我們的教育者們感到心疼,覺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能成才,恨鐵不成鋼,在教育方法上,或許有着許多的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好。然而,又有幾個學生能真正懂得教師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不被理解,難怪我們的教師灰心了。時下市場經濟大潮中,這樣的例子更多,導致一向安於清貧“無私奉獻”的教師開始動搖了。

三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大。誠然,許多的老師在剛走上講台時也曾有過壯志宏圖,決心紮根農村,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成為一代名師。但現實和理想差距太遠了。現實的具體體現在:

(1)農村教師被不公正待遇長期困擾着。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的老師對於農村學校和城區學校的福利待遇覺得很不公正,同樣的付出勞動和心血,甚至農村教師付出的還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報卻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農村老師,社會、家長在對待老師的問題上,對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的老師的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農村家長到學校,一般就是孩子有事了到學校質問老師來的,而城區學校的家長卻很尊重老師,隔三岔五的到學校找老師。瞭解學生的情況,兩種不同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上教學環境的惡劣、家庭生活的困難、教師住房的問題等等,長期困饒着我們的農村教師。

(2)農村孩子素質無法和城市孩子比。學習上,城裏的孩子很多是一點就會,而農村孩子你就得花數倍努力,所以城裏學校的教學上更易出成績;家長對待教育的觀念也有所不同。農村的家長越來越多的向孩子灌輸新的“讀書無用論”,讀書沒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掙錢等等;而城市裏的孩子卻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識才能有未來。

(3)農村教師中“農村”倆字成了年輕教師個人問題的絆腳石。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很多的農村教師都是大齡青年,其中男性佔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這些老師,由於教學環境差、交通不便利、沒住房、工資獎金待遇低,使得他們在個人問題上一直得不到滿意的解決。會龍二小的鄧勇老師,是一個很不錯的小夥子,出來參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沒有結婚。説起個人問題,他顯得很無奈:“誰讓我們在農村教書呢,交通不方便、又沒有住房、工資待遇低,哪個女孩子願意嫁到這來啊”象鄧老師這樣的男老師在農村教師隊伍中是最普遍的。現實是殘酷的,隨着時間的推移,許多人的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師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裏、辦公室三點一線的生活,讓許多老師喪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師認為在僻遠的鄉村教一輩子書,很難實現人生抱負,也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就視而不見了,對工作的熱忱也沒有了……這種理想與現實巨大的反差讓許多老師悲觀失望。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1

為深入瞭解xx市學前教育基本情況,有效推動全市學前教育發展,進一步擴大公益普惠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提高保教保育質量,20xx年10月,市統計局根據省統計局安排,對全市學前教育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設置4類調查問卷,分別是學前教育管理機構問卷、辦園機構問卷、在職幼兒教師問卷、學生家長問卷。在符合調查條件的3個區縣抽選了9所幼兒園,覆蓋了公辦幼兒園、民辦普惠制幼兒園、民辦非普惠制幼兒園三種類型。在調查中,對9位幼兒園園長、36名在職幼兒教師、71名幼兒家長分別進行了面訪問卷調查,對三縣區及市級4個教育主管部門進行了座談訪問,共完成有效問卷120份。

二、學前教育現狀及特點

全市現有幼兒園1707所(包含鄉村國小附設幼兒班點),具有獨立法人機構的公辦幼兒園97所、民辦園162所(普惠性民辦園21所),在園幼兒數共計9.1萬人(公辦園5.6萬人,民辦園3.5萬人)。全市公辦園現有教職工2389人,其中專任教師1570人,在編285人。全市民辦園現有教職工3178人,其中專任教師2299人。xxxx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77%,比上年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與6.9個百分點。

(一)家長對學校滿意度較好

調查中瞭解到,家長對幼兒園餐飲安全、清潔衞生、周邊環境滿意度分別達到77.6%、90.1%、84.5%。有97.1%的家長認為孩子班上的保教老師很負責,87.1%的學生家長認為老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強。通過調查發現,整個被調查地區,學校安全保障情況與幼兒園管理情況都較好。

(二)師資培訓到位,專業水平較高

通過對各類幼兒園幼兒教師調查,36名老師中一年從未參加過培訓的僅為2人,佔比5.6%,培訓次數達到7次以上的為15人,佔比41.7%,教師培訓次數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能力。

(三)收費標準差異大,普惠性幼兒園學生人數佔主流

所調查瞭解的71名幼兒家長中,其孩子就讀公辦園的佔比43.7%,就讀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的佔比32.4%,而就讀民辦非普惠性幼兒園的佔比僅為23.9%。在9所幼兒園中,xx區xx國際幼兒園(民辦非普惠性幼兒園)收費最高,每學期保教費為9880元,每學期校車費800元,每月500元生活費;xx區xx鄉xx幼兒園(民辦普惠)收費最低,每生每學期僅收取550元保教費。對於幼兒園收費情況,95.8%的學生家長表示能夠承受,4.2%的家長認為學校收費有些不能接受或完全不能接受,收費標準差異較大,或成為一部分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的主要原因。

(四)大班式仍突出,優質教育需求強烈

被調查者中,其孩子所在班級人數在30人以上的佔比達到78.9%。在每班教師人數配備中,“兩教”的佔比46.4%、“兩教一保”的佔比34.8%,平均學前教育師生比大於1:10,超過了教育部關於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的規定。71名家長中,願意將孩子送到優質公辦和高質量民辦園的佔比達到81.7%,人們渴望自己孩子接受到優質教育的需求強烈。

三、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發展水平總體滯後

從財政投入來看:20xx年xx幼兒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為1.6億元,僅佔財政性教育經費比重的3.2%,xx區近3年共投入資金1.2億元,xx縣20xx年縣財政就投入學前教育資金1181萬元。全市幼兒教育發展水平滯後於全省。從師資力量來看:20xx年xx市學前教育師生比為1:8.2,本次調查全市20xx年學前教育師生比為1:16.3,xx縣師生比達到了1:31。師資配備仍然不足且差距較大,師生比、教職工人數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從普惠性幼兒園分佈來看:調查的三縣區普惠性幼兒園分別為xx區59所(民辦12所)、xx區41所(民辦1所)、xx縣80所(民辦16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分別為64.1%、87%、72%,而xx縣僅為41%。從城鄉分佈來看:城鄉之間幼兒教育質量差別大,城區幼兒園高價高質量,農村幼兒園低價低質量。

(二)幼教需求缺口較大,教師基本未設編制

二胎政策持續發酵,適齡入園兒童不斷增長,據相關部門預測,20xx年全市專任教師總量缺口達到1500人,約佔現有專任教師總數的38.8%,學位總量缺口增至17000個,約佔現有在園幼兒總數的18%。在調查的三個區縣中,公辦幼兒園教師均無專門編制,較為常見的是擠佔國小教師編制或無編制,幼兒教師95%以上是進行社會選聘,實行合同式用人管理。

(三)辦園標準參差不齊,保育收費有待監管

在所調查的9家幼兒園中,標準較高的每班30人3教1保,生活服務為每天三點一餐,設有專門的園內醫務室配備醫務人員,實行嚴格管理,須換鞋入園,一個孩子每年消費近3萬元。標準最低的550元每生每期,辦園環境為居民樓地下一層,未實行無菌環境,幼兒遊樂器材全部為露天擺放,班級人數45人左右,配備兩位教師,生活服務上沒有點心安排,未配接送校車。

(四)教師待遇普遍偏低,教師隊伍不穩定

在調查的9所學校中瞭解到,教師工資待遇普遍在20xx元-3000元之間,即使高端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包括獎金僅3000元左右,且有部分學校未給幼兒老師購買保險,在職教師一邊上課,一邊尋求其他更好的工作。在座談中瞭解到,大部份教師把幼兒教育僅當做工作的起點,主要是為報考教師打基礎,以前有很多從事幼兒教育的都已經考上教師,導致全市幼兒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

(五)幼教財政投入不足,需求資金壓力較大

20xx年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僅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3.2%,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到20xx年全市如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讓在園人數保有量達到9.6萬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左右,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率達到85%左右的水平,各鄉鎮與人口較多的村至少建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按照這樣的需求測算,全市應再規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39所,總投資達7億元以上,需求資金壓力較大。

四、對策與建議

(一)督導配套措施落實,促進平衡發展

將各區縣學前教育發展的資金投入、園舍建設、隊伍建設、幼兒入園率、普惠性資源覆蓋率、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等關鍵性指標納入目標督查。對幼兒園建設用地應按年度制定目標強力推進,尤其是對配套建設幼兒園要優先保障,要與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縣區政府建立監管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部門監管責任。落實幼兒園園務管理主體責任,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完善幼兒園安全制度、衞生、消防制度,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對於事關幼兒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充分聽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

(二)增設公立幼教編制,建立幼教師資庫

應研究設立全市幼兒教師崗位,將學前教育教師編制數納入國小編制總數管理。對編制緊缺的縣區,適當提高幼教編外教師工資補貼,保障老師的合理待遇。與xx職業技術學院或專門幼教培訓機構簽訂訂單式人才培訓協議,建立幼兒教師師資庫,對通過培訓取得幼教資格證書的進入師資庫管理,保障學前教育老師供給數量。

(三)規範民辦園標準,加強收費監管

各級政府應加強民辦園監管力度,應根據民辦幼兒園硬件配備、師資比例、服務水平、擬教內容等多方面評定辦園等級,按照等級確定其收費標準,對各種等級收費標準召開聽證會,充分徵求公眾意見,同時結合地方經濟水平,通過會計成本核算科學、公證地確定收費標準。對鄉村幼兒園收費標準的確定可納入村民公約。確定等級與收費標準進行公開公示,並形成文件性標準,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每兩年進行一次修訂。標準形成後,既能有效保證投資的利益也能更好地規範民園的健康有序發展。

(四)保障幼兒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

通過生均財政撥款、專項補助、政府購買、獎勵等方式解決好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參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崗位管理辦法,與公辦教師同等享受購買保險、評聘職稱、晉職晉級、師培師訓等權利,為其業務培訓、專業發展、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任職資格評審及有序流動提供保障。定期開展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的培訓,滿足幼兒教師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五)健全幼教成本分擔機制,緩解財政壓力

建立完善縣級政府投入、民間資本參與、受教育者合理分擔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一是通過爭取中央、省財政專項資金着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解決好資源短缺問題。

二是將幼兒教育經費列入縣級財政預算,增加本級財政投入,加快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

三是出台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具體辦法,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普惠發展。四是適當提高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各地可根據經濟發展狀況、辦園成本和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對公辦幼兒園的保教費標準進行調整,適當提高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降低財政負擔。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2

根據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結合分管工作,和有關人員深入到鄉鎮聯校、國中、縣直學校、民辦學校,通過實地考察、查閲資料、走訪詢問等形式對莘縣的基礎教育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對全縣的基礎教育現狀有了更全面的的認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並對下步的發展進行了一些思考,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莘縣基礎教育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莘”戰略和“人才強縣”戰略,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進教育公平,強化政府責任,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進學前教育加快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支持特殊教育穩步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為人力資源強縣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堅持政府為主,積極爭取上級扶助獎勵資金,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投入,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內部配套設施,取得了顯着成效。目前,全縣共有3處省級規範化學校,27處市級規範化學校,17處市級示範鄉鎮幼兒園,87處縣級規範化學校。一是幼兒園建設實現新的突破。近兩年來,全縣幼兒園建設共投入XX多萬元,新建幼兒園27處,改建29處,擴建7處。20xx年5月,縣實驗幼兒園接受了省十佳幼兒園驗收,明天幼兒園通過了省示範幼兒園驗收。兩處幼兒園均達到了全市領先地位。二是農村義務教育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兩年多來,縣財政把校舍維修改造資金列入預算,積極爭取中央、省、市獎勵與專項資金,千方百計籌措縣配套資金,建立了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XX年年落實資金1210萬元,建設了14個項目學校教學樓。20xx年落實資金1331萬元,建設了15個項目學校教學樓。今年,項目學校立項20個,已通過公開招標,即將開工興建。近五年來,農村中國小累計投入一億多元,用於改擴建及新建校舍,長期保留的農村中國小有望在三年內實現全部樓房化。三是高中學校辦學條件煥然一新。一中新校、實驗高中不斷完善內部設施,辦學條件達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級規範化學校。二中新建了圖書館、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樓,成為全市第二處省級農村規範化高中。實驗高中東擴工程正在有序進行,制約實驗高中發展的操場問題即將解決。

(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升。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項管理日趨規範。形成了國小養成習慣,國中打牢基礎,高中鞏固提高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一是大學聯考連年創優。自XX年以來,本科上線人數連續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別是20xx年,本科上線人數、優質生數以絕對優勢位居全市首位,增長率達到51.24%,佔全市新增人數的40.8%。文科上線數佔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縣佔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縣佔3名。全市有10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莘縣佔5名。二是20xx年以來,着力開展了國小抓規範、國中抓課改兩項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中國小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全縣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邁出新步伐。三是中國小書香校園、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三)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將教育局下屬的7處縣直學校定為正科級單位,2處定為副科級單位,提高了學校領導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師“逢進必考”機制不斷完善。從XX年開始,針對我縣師資隊伍年齡老化、結構失調的現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據自然減員與新增教師1:1.2的比例,每年從應往屆大中專畢業生中招考中國小教師,共招收了1102名教師,有效緩解了我縣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缺編的矛盾。三是精簡鄉鎮聯校富餘人員,全部充實到教學第一線。四是教職工實行全員聘任,因崗設職,定員定崗。

(四)教育隊伍素質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對教育幹部實行述職承諾制。每年年初,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和局機關中層幹部公開述職,總結工作,分析問題,落實措施,接受監督,增加了工作的壓力。二是強化教師校本培訓。在學校內部實行集體備課制、導師制、學科負責制,開展傳幫帶,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三是強化師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確定為“師德建設月”,大力開展師德教育,全面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創業熱情。為了落實“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辦學理念,今年又開展了全縣中國小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整頓活動,範圍之大,要求之高歷年所未有。四是注重培養名師名校長。目前,我縣湧現出了3名水城名校長、4名水城名師,5名縣級名校長、12名縣級名師,落實了他們的科研經費,示範帶頭作用不斷擴大。

(五)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展順利。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機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和國家、省市《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縣人民政府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從XX年年春季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免除了雜費,減免了課本費,同時對國中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受助學生達到了在校生總數的8%以上。今年,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調整為每生每年國小400元,國中600元。省、市、縣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別負擔,及時足額撥付,專款專用。財政、教育部門逐步完善各項管理使用制度,“校財局管”工作進展順利,確保了義務教育經費的規範安全高效使用。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目的

21世紀幼教改革的主旋律是主體性教育。但在當前教育實踐領域中,藝術教育卻存在很多誤區,如以知識、技能的訓練和灌輸替代幼兒與生俱來的藝術感受能力等等。遊戲化藝術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影響有多少?如何得出有利於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發揮主體性的相關條件,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主動構建藝術方面的技能、技巧?通過對大、中、小班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開展遊戲化教學活動的調查,從活動各方面的投入與成效、以及同普通藝術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的程度進行比較,獲得相關資料,以此來評價遊戲化藝術教育對幼兒的主體性發展的有效作用,來幫助教師更好地在藝術教育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在這基礎上掌握較好的技能,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藝術活動,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調查內容

採用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分三部分:本園大、中、小班幼兒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投入量的調查研究;遊戲化藝術活動與普通藝術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程度的比較的調查;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對發揮幼兒主體性作用的調查研究。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為主的綜合分析法。

2.調查對象:選取我園小、中、大班幼兒各20人(男女各半),各班教師;

四、調查分析

表一:遊戲化藝術教育活動的分類圖。

表一將遊戲化藝術教育活動進行了細化,分為遊戲化美術教育活動和遊戲化音樂教育活動,那麼遊戲化美術活動分為遊戲化的手工活動、泥塑活動和繪畫活動三類;遊戲化的音樂活動又分遊戲化的打擊樂活動、律動和唱歌活動三類。這樣的分類,是根據藝術活動的分類進行的。對遊戲化藝術活動進行具體的分類,可以使得在調查中,能從這些活動的遊戲化成分中,尋找出遊戲化教育方式在各種活動中的投入和效果。

表二: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的投入量和效果。

遊戲

化藝

術教

育活

動 投入量 效果指數

20% ★

40% ★★

60% ★★★

80% ★★★★

表二顯示在藝術活動中,遊戲化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是隨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在投入量是20%的基礎上,效果指數是“★”,在投入量是80%的基礎上,效果指數是“★★★★”,由此可見,開展遊戲化藝術教育活動中,投入量與幼兒主體性發揮成正比。

圖一:各年齡段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與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參與率情況。

根據圖一顯示:小班幼兒在普通教育方式和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分別是8.35%和21.20%; 中班幼兒在普通教育方式和遊戲化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分別是9.20%和24.82%;大班幼兒的參與率分別是9.75%和26.68%。從以上數據顯示遊戲化教育方式和普通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最小差率是12.85%,最大差率是17.33%。這些差率表明了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參與率明顯高於運用普通教育方式中幼兒的參與率。在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在活動中,幼兒“走神”的情況明顯少了,在活動中比較投入,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多了,且在活動中,心情愉悦。可見,遊戲化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的程度明顯高於普通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圖二:各階段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與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的情況。

根據圖二顯示:在第一階段,運用普通教學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最高點是85.3%,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是78.2%;而在第二階段,運用普通教學方式,幼兒的習得情況是80.4%,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幼兒的習得情況是83.2%;在第三階段,運用普通教育方式和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分別是77.5%和88.7%;在第四階段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和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情況分別是73.1%和90.0%。從以上數據可見,雖然運用普通教學方式在剛開始時,幼兒的習得情況高於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但隨着教育過程的不斷深入,運用遊戲化的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情況明顯高於運用普通的教育方式。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後果?在普通的教育方式中,教師比較注重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掌握,而且方法比較單一。例如音樂教育中,單純的教教材,把教音樂看成是德育、智育的附庸,過分強調音樂的教化作用,而忽視調動幼兒的內部動力;在美術活動中存在“框架式”的臨摩和“塗鴉式”的放任等。幼兒在剛接觸時的習得情況較高,而隨着教育的漸進,幼兒往往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習得情況慢慢降低。但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教師以讓幼兒在玩中學,讓遊戲帶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見,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對發揮幼兒主體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建議與對策

1.根據遊戲化藝術教育的分類設計合理的遊戲環節。

在前面已將遊戲化藝術活動進行了具體的分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教師在實施遊戲化教育方式中,能根據每個活動的具體特點設計合理的遊戲化的教育環節。每一個教育活動都有其本身的特點,教師在使用遊戲化的教育方式中,也應注意遊戲情節的設計和安排。例如繪畫活動中,繪畫活動本身屬於比較注重技能的活動,一般是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實施的,所以教師應該注意遊戲情節在此環節中的安排。除了要根據活動特徵來設計外,還要注意根據各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具體需求來設計。

2.在藝術活動中增加遊戲化教育的投入量。

各年齡段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比運用普通教育方式,幼兒收穫得更多。在玩中學,遊戲是激活藝術創造力的最佳手段。在我們的觀察中發現,幼兒學習一首歌曲,運用普通的教育手段,教師以直白式的教唱與教師運用遊戲化的教育手段相比,教師教的比較辛苦,而幼兒的興趣並沒有,一個恢廓動下來,只有部分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記憶來演唱。而相較與普通教育方式,遊戲化的教育方式,在活動中,教師不但能比較輕鬆的組織活動,且情不自禁的參與到活動中,與幼兒一起遊戲。幼兒呢?在活動中,非常放鬆,在嬉笑、玩樂中,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演唱,並在演唱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和對此歌曲的理解。

3.注重“心教”高於“外教”。

這裏的“心教”指的是情感體驗,而“外教”指的是技能、技巧的掌握。雖然現在的教育趨勢中,漸漸重視起幼兒的情感體驗、心靈的教育,可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還不免以幼兒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來進行對活動進行評價。在遊戲化藝術教育中,強調幼兒的情感教育高於幼兒能力的發展。在現在社會中,人的情感教育已經被重視起來,幼兒期是情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遊戲化的藝術教育中,幼兒在遊戲所創造的輕鬆、歡樂的氛圍中學習,不但使幼兒的心情愉悦,同時在遊戲的過程中能積極主動的去參與。

4.注重幼兒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不要僅僅着眼於眼前幼兒的收穫和成長,而忽視幼兒在以後甚至更遠的收穫和成長。就如在一個唱歌活動中,教師不要刻意去注意在這一個活動下來,幼兒是否能唱出來,或是否記住了歌詞。而應該注意幼兒在這個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的方法,以及這些對幼兒以後發展的積極作用,也就是説,教師應該注重在這個活動中,幼兒積累了多少對他今後成長有利的基點。所以,教師一定要有深遠的眼見,特別是對幼兒的發展評價要用持續性的目標來進行。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4

一、基本情況

(一)某某國小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國小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國小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後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並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某某國小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中,為國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某某國小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採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並建立國小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佈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於或高於重點學校。

2、理順關係、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儘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並按規範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範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某某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某某國小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三、今後的設想和建議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某某國小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為要加強某某國小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國小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後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國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並舉,提高某某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為提高國小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為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國小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為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採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國小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國小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教育發展調查報告15

今年4月浙中城市羣規劃在省政府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順利通過,對浙中城市羣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最近蘭溪市通過了省教育強縣(市)的評估驗收,實現了各縣(市、區)創建省教育強縣滿堂紅,教育強市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面臨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如何謀劃統籌教育事業發展,進一步提升浙中城市羣教育發展力,為浙中城市羣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亟待思考研究並尋求解決辦法的重點。

1.在優質上突破。提升教育理念,學校發展必須追求個性品質,把校園建成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將關注的焦點從知識傳授、知識鞏固切實轉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上來,讓學生從繁重的應試教育和課業負擔中真正解放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和成長的主體。改革傳統的教師學校所有制,積極推動區域性的校長與教師定期輪崗制度;改革傳統的學校行政區域所有制,積極嘗試跨區域尤其是跨城鄉的學校連鎖新機制;改革傳統的考核評價制度,積極探索片塊式發展、捆綁式評價的考核評價新思路,促進辦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努力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在協調上突破。學前教育着重提檔升級,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創建省等級幼兒園,提高辦園水平。基礎教育突出品牌創建,減輕中國小學生課業負擔,加快建設省重點中學、示範性學校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立足基礎能力,統籌專業發展,支持資助實訓基地、示範專業建設,推進校企合作,着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推廣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融合的綜合高中模式。高等教育突出教育質量,加強學科和專業建設,鼓勵支持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弱勢羣體教育突出救助,特殊教育實行財政全覆蓋,建設市特殊教育中心;進一步關心貧困生、學困生、殘疾生等人羣的學習生活;落實符合條件的民工子女入學同城同待遇政策,基本實現零拒絕、零收費。

3.辦學模式上示範優質。通過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做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從源頭上減少擇校,增加公平。以名校為龍頭組建15個教育集團。通過特色辦學模式,促進市區學校、教育集團立足實際,選擇特別視角,明確特色定位,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走特色辦學之路,鼓勵學校為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努力使人人得到合適的教育,得到最大的發展。

4.管理體制上輻射效益。職業教育學校較多、規模較大、專業雷同等,必須加大專業統籌力度,促進學生分流升學,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這需要對市區職業學校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區高中學校管理體制。義務教育分區管理,資源配置重複,辦學差距較大,教育水平不齊,發展壁壘較多,統一行動難度大,辦學效益欠佳,阻礙核心區教育合力的形成,參照市新區、市綜合配套改革相關精神,完善市區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促進教育公共資源開放、融入服務全社會機制的形成。

標籤: 調查報告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3jy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