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14篇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14篇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醫療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14篇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

在開始正文之前必須要説明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其經歷50年的發展,傳統的農村合作醫療已不再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於是便產生了今天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於是對當下現狀的調查,因此正文的對象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一、何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

首先就拿外沙鄉人們政府副鄉長袁芳在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與思考》一文提到的數據開始。文中提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展開以來,已取得了顯着的成績。截止20xx年,外沙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比例已達到90%以上。通過調查,75%以上的農民表示,他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可以報銷看病的費用能夠減輕家庭的負擔。他還提到,參加醫保後,更多人走進了大醫院,大醫院不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嗎?

文中第一個比較吸引人的數字是90%,那還要的那少於10%的人是怎麼回事,雖然相對於九,一顯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億為基數,就有近一千萬人沒參加,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為什麼呢?是出於對該制度的不理解嗎?當然90%的比率對於發展中的制度已經是不錯了,但問題是他們又是否對於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充分的理解?畢竟,該制度的推出不是為了顯示人們對政府制度的支持,而是為了便民,利民,為人民服務。

調查發現不參加的羣眾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而參加的羣眾又普遍反映不滿意,甚至牴觸情緒。

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傳上面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同學請我幫忙推銷洗髮卡,20元一張。她向我訴説了其許多好處,比如:可以免費洗4次頭,白送你36元,做頭髮打六折,時間不限,永不過期。聽着是不錯,但當我問及洗髮質量時,她也不瞭解;當大家認為那36元以後洗髮能用,都挺心動時,我找她確認了一下,她告訴我那36不過是按原來洗4次頭的價位能省下來的錢,實際上就是隻能洗4次,末了,她還建議我別把事説透,就讓人這麼誤會着,否則賣不了。結果,最後一共賣出一張,我自己買的,全當幫朋友。其他人聽了事實,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當收到普遍較低的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時,我們不難聯想到,那麼多人的不滿意是否就是因為為了有更多人蔘與,一開始就有意無意的沒説清楚,讓人產生了不該有的誤解,產生了對農村合作醫療的過高期望。若無意那就是失責,有意就是欺騙,是犯罪。

對於失責,除了上文的説多了,還有一種就是説少了:沒讓人們看到它的長遠利益。這直接影響到了那少於10%的人。

(2)真實惠了嗎?

90%之後出現的另一個百分比是75%。用同樣的方法,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它的對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給補貼了嗎,怎麼還會不減輕負擔呢?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一大病統籌為主,對於小病仍有農民個人負擔;對於大病,由於農村內部也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那些貧窮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醫院就診,能夠報銷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們依然無力償付,還是看不起病,於是就乾脆不看,那樣他們還是得不到實惠。

至於那75%,我還得問,是真的事實上減輕了負擔呢,還是意識上感覺得到了實惠呢?這兒就有個認為得到實惠反而加重負擔的例子:

父親生病住院,在出院時,由於父親參加了農村醫療合作保險,故可以報銷一部分醫療費。回到家中,兒子給母親説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時,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隨之母親就給兒子算了一筆賬。

原來,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規定中,住院是先提條件,且住院費必須高於200元。這樣,像父親這種可住可不住院的情況就必須住院才可以享受報銷。

如果不參保,父親僅需檢查完後住院幾天就可以回家休養。這樣,費用如下:檢查費658元;住院及護理費五天合計225元;生活費,交通費,雜費共合計200元;醫療費約合3000元;總計4008元,不反而比參保省了2545元。

上下一對比不難發現,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費,二是藥費。前者好理解,這藥費又是怎麼回事,不是同樣的藥嗎?

原來,同樣的藥物,在醫院的價格是普通藥店的幾倍,參保者僅可享受藥費報銷45%,一來一回參保者實際上多消費了,卻還以為自己的便宜了,難保這75%中就沒有這樣的人。

(3)真去大醫院了嗎?

袁芳副鄉長在文中還提到了,醫保讓更多人走進大醫院,得到更好的治療。但事實上,許多地方的鄉鎮醫院根本夠不上那個大字,就比如説前幾天,爸爸的老領導在青海旅遊時出了車禍,送達那的省院,為了能先看病,還得塞錢給其他病人,讓他們等等,因為器材太有限,不這麼幹還得等十幾天,可當時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遠遠及不上這的市院,更何提縣院呢?而規定卻嚴格要求如果你想報銷,就只可以在當地的鄉鎮醫院看病,而一般鄉鎮醫院醫務人員短缺,且整體素質不高,長期得不到培訓,技術骨幹嚴重流失,很難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4)真的説不完

其實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就比如對於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的工作地就無法享受到許多,二在他鄉更沒人在這方面為他們服務。在我們社區,在8000餘入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當去社區詢問居民參保情況時,工作人員為我一一道來參加各種保種的人數,但我發現,這些人加在一起不過20xx多人,這才知道外來人口根本不在關注人口範圍內。還比如説受益面狹窄等。

就我今天只圍繞了幾個城市小範圍講,也可以發現,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數或多或少還可以增加減少,也就説明着問題可能不我説的還嚴重。

三、對策及建議

四、結語

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雖然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沒有夠多的提及,但是它給人民羣眾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任務繁重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一個嶄新﹑健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到全國農村,切實解決農村醫療衞生問題,造福廣大農民,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2

一、調研背景

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買房貴、上學貴、看病貴等問題,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民生三大問題。

家鄉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村幹部為了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竟強制村民都要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否則將以不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為由,不給村民辦理未婚證、貧困證等證明。這當中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對家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做一次實踐調研。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況

1、參加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參合對象

1、凡本市鄉村户口的農村居民(含外出務工、經商農民和城鎮失地農民)均可以户為單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長期居住在我市但尚未辦理户籍轉移手續的農民及無穩定勞動關係的外來務工農村户籍人員,可在居住地(務工地)參加新農合。

3、鼓勵家長為預期在參合年度出生的新生兒提前繳費參合,嬰兒在參合年度享受與一般參合人員的同等補償政策。

4、資助農村如農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優撫和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羣眾參合,確保將農村困難羣眾納入新農合制度範圍。

(二)繳費標準

20xx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財政補助和農民個人自願繳納三部分構成:中央及地方財政補助24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32元,省財政補助73.8元,縣級財政補助34.2元),農民個人參合繳費標準仍按籌資標準20%的比例繳納,即60元/年/人。

(三)繳費時間

20xx年11月11日至11月30日為集中繳費時間,為方便當年復員退伍軍人和外出務工農民及時參合,將零星繳費參合截止時間延長至20xx年2月29日止。

(四)權利及義務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享有按規定要求的服務和醫療費補償以及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行監督的權利,有按期繳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和遵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規章制度的義務。

2、主要補償政策

(一)門診補償

1、普通門診補償

實行“按比例,每日限額,年度封頂”的方式進行補償。即參合農民在本村或本鄉指定的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可補償門診醫藥費(憑電子處方)按40%比例給予補償,每日發生的門診醫藥費補償限額為10元,每人每年補償封頂線為200元(含一般診療費補償)。

2、一般診療費補償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衞生院門診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10元。其中,個人自費3元,新農合基金補償7元(從20xx年8月15日開始執行);

參合農民在本鄉鎮內村衞生室就診(憑電子處方),一般診療費標準為每門診人次(一個療程和三日內同一病人診療只算一人次)5元。其中,個人自費1元,新農合基金補償4元(從20xx年10月31日起開始執行)。

3、門診重症慢性病補償

對符合門診重症慢性病(20xx年納入22個病種,與上年比較增加14個病種)管理的對象,按動態管理要求每年集中審定二次(6月和11月),實行“定點、定比例、定額”即時補償的統籌管理制度,在年度費用控制標準限額內,按70%(與上年比較調整10%)的比例予以補償。

(二)住院補償

1、普通住院補償

對政策範圍內的費用,按不同醫院級別和不同住院例均費用水平分別設置起付線及補償比,實行“分段、分比例”方法進行補償,年度封頂線100000元(各級醫療機構具體補償比例政策按全省統一指導意見執行)。

對AA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提高5個百分點,對A醫院其住院補償比例在分段補償標準的基礎上相應降低5個百分點。

2、住院單病種補償

對住院部分病種(20xx年納入34種,與上年比較新增15個病種)納入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方式補償。即參合患者在開展單病種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時,只需先交納單病種規定的自付費用部分,出院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合管科按市統一補助標準辦理補償手續。超出限價標準的部分,一律由醫療機構負擔,合作醫療基金及住院患者均不予支付。

3、重大疾病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為進一步降低重大疾病參合患者的個人支付比例,對15種疾病實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補償。

4、大病補充補償

對一個年度內,參合患者住院自費金額超過我市上年度農村人均純收入的可補償範圍自費部分,年終再按不低於50%的比例進行補充補償,補充補償設置封頂線,封頂線設置標準為10萬元。

(三)住院分娩定補

對政策內生育的住院分娩參合孕產婦,除財政專項補助費用外,新農合另按每產婦200元標準實行定額補助。在市轄區定點醫療機構分娩的,出院時由定點醫療機構進行即時補償。在本市外其他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憑相關資料證明到市合管辦申請補償。

3、其它相關規定

(一)、意外傷害住院患者補償規定

凡屬外轉至市外定點醫療機構的意外傷害住院患者,不納入醫院即時結報補償範圍,一律回宜都市合管辦按政策規定確定是否予以補償。對可納入新農合補償的意外傷害所發生的屬新農合補償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其補償比例相應降低20個百分點,封頂線為1萬元。同時必須具有《外傷性質鑑定申請表》等相關調查資料原件,並實行先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後補償的辦法進行補償。

(二)、住院補償結算規定

凡在宜都市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或在域外建有新農合專網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患者可直接在醫院結算時獲得即時補償。

在其他醫療機構住院的補償,應在出院後將①市外住院轉診審批表,②户口本,③合作醫療卡,④患者身份證(無身份證的需到當地派出所開具户籍證明),⑤費用匯總清單(醫院蓋章),⑥出院記錄,⑦診斷證明(醫院蓋章),⑧收費收據原件等八項手續及時交到市合管辦辦理補償。

(三)、不予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見附錄)

(四)、部分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

1、單項大型檢查、治療項目400元以下的全部計入補償範圍,超過400元部分減半計入補償範圍;單項大型材料費用5000元以內全部納入補償範圍,超過5000元低於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計入補償範圍,超過30000元的不予補償。

2、牀位費省級醫療機構按每日4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市(州)級醫療機構按每日30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縣(市)級醫療機構按每日12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鄉鎮級(含其他一級醫院)醫療機構按每日8元納入補償範圍計算,超過部分由患者自行負擔。

三、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緊迫性

1、醫療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有關資料統計顯示:中國的醫療衞生資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農村醫療衞生資源嚴重不足,條件差、設備少、水平低,農村缺醫少藥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農民患病在當地難以得到有效治療,要到外地、到大醫院就診,不僅造成了看病困難,也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2、農民缺乏基本的醫療保障。

到目前為止,農村還沒建立規範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試點並進行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還不高,而且籌資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強。80%左右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甚至一些地區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居民佔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3、農村醫療衞生投入嚴重不足與藥品流通秩序混亂

農村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主要是靠向羣眾就診收費維持運行和發展的。有些醫療機構盲目追求收入,違背了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出現了損害羣眾利益的現象。而有些藥品經銷企業靠回扣銷售藥品,加之以藥養醫的機制導致某些醫療大開處方,賣貴重藥,加重農民醫療負擔。

四、探討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及建議

1、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

首先是在向農民宣傳什麼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時,我通過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宣傳的方式不應該書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貼近農民。其次通過與村民訪談,我還覺得相關工作人員在宣傳這種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夠。村民還不是很清楚這種制度的內容以及具體是怎樣操作的。因此,在向村民做宣傳工作時工作人員務必注意以上兩方面,多多向農民宣傳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好處,並且時時刻刻以農民利益為重,讓他們清楚實施新制度的每一個過程,讓農民在參加合作醫療過程中真正體會到它確實能夠帶來好處。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的手段欠妥當

在進行調研之前我就打聽到村幹部在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過程中採取強制手段,導致一部分村民產生牴觸心理。農民有權根據情況選擇拒絕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儘管它已經經過全國試點實驗,但對其他地區農民來説還是不熟悉的。而對剛過温飽奔小康的村民來説,手頭畢竟還是較拮据,每人每年15元還是挺大的一筆開支。我覺得解決這一難題應該從源頭做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型農村醫療制度是由市級牽頭,以區級、縣級以及縣級市為單位,根據各自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施行。

3、資金監督管理不夠透明,參與農民應該有知情權

資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有規定:在加強內部審計和資金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還邀請農民代表加入合作醫療資金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與資金監督管理。但是事實上不免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農民代表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從而失去應有的監督權。所以應該讓全體參與農民都擁有知情權,瞭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使得農民相信並擁護這種新制度。一種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監督下定期公佈其資金的使用情況,使得資金使用渠道徹底透明化。

五、結束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20xx年經過全國部分地區試點、20xx年開始初步在全國範圍內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踐初步檢驗和證明它是符合廣大農民羣眾切身利益的,有利於我國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和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開始階段並不是順利的,一定會存在很多現實問題,這需要在推廣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探索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們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將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險事業改革中一個成功的典範,將為當前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

致謝

在本次實踐調查過程中得到了開封市東郊鄉政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東郊鄉吳娘莊村村委、東郊鄉張莊村村委、東郊鄉前台村村委等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熱情接待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附錄:

不予補償支付的項目規定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診療服務、醫用器材和基本藥物三大目錄以外的費用。

(2)進口藥品及器械、各類器官或組織移植的器官源或組織源費用;各種血漿製品費用(重症及搶救除外);自購藥品、與疾病無關的檢查、治療和藥品費用(排除性的診斷檢查費用除外);各種自用的保健、按摩、檢查和治療器械;眼鏡、義齒、義眼、義肢、助聽器等康復性器具。

(3)氣功療法、音樂療法、營養療法、磁療等輔助性治療項目。

(4)因工傷、他傷、交通事故、職業病等屬他方責任的治療費用或因酗酒、自殘、自殺等屬己方個人責任的治療費用。

(5)整容美容、健美項目、假肢義齒、義眼、減肥、增高項目、助聽器、視力(近視、遠視、斜視等)手術矯形等非治療性醫療費用。

(6)計劃生育手術、不育(孕)症、性病、性功能障礙診療的醫療費用。

(7)血吸蟲病、肺結核病、艾滋病等國家財政專項補助費用以內的醫療費用。

(8)醫療事故或經鑑定屬已經產生醫療事故爭議尚未經過鑑定的醫療費用。

(9)院外會診費、病歷工本費、打印費等;查治療加急費、點名手術附加費、自請特別護理等特殊醫療服務費;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膳食費、空調費、電視費、電話費、食品保温加熱費、損壞公物賠償費;家庭病牀住院費、陪護費、護工費、洗理費、門診煎藥費等生活服務項目和服務設施類費用。

(10)各種科研性、臨牀驗證性的診療項目費用。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3

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荊江南岸,版土面積2257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431個村、101.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77.3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85元。20xx年,公安縣被列為全國八個首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之一,從20xx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試點工作。試點中,我們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高農民認識,增加參合率,並在管理上力求規範,在運行上力求有序,較高質量地推進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農村的深入開展,使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民因病致貧的現象大為減少。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強領導、健全網絡,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

1、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縣、鄉兩級政府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村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小組。同時成立了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核定編制6人,各鄉鎮相應地設立了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按參加合作醫療人數1:20000的比例配備;並在村衞生室設立了核算員,由鄉村醫生兼任。注重加強工作專班隊伍建設,從20xx年起,對鄉鎮和縣直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合作醫療專管員實行考試聘用制度,經考試、考核後擇優錄用。錄用的專管員在縣合管辦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工資待遇由縣合管辦考核發放,業務上與所在單位徹底分離,不在醫療機構兼職,獨立行使監督職能。

2、落實經費保障體系。為切實保障合作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財政將縣合管辦人員和工作經費按行政事業人員經費標準列入預算,20xx年列支20萬元,並將鄉鎮經辦機構人員經費按預防保健人員經費標準納入衞生事業經費預算,20xx年列支16萬元。今年,縣財政還增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改印費用16萬元。

3、建立信息網絡體系。籌建了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網,點擊網站就可查詢或下載合作醫療各項政策、工作動態、補償公示等。網站開通以來,點擊人數已達43000餘人次。同時開發了實用性較強的《公安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用系統》,對定點服務醫療機構、鄉鎮合管辦實行了計算機聯網管理,加強動態實時監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了失誤,堵塞了漏洞。

4、強化責任考核體系。堅持縣、鄉(鎮)兩級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將農民的合作醫療政策知曉率、參合率納入政府和主要責任人的述職和考核內容,強化政府的引導責任和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我們還制定了《縣財政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農業銀行公安支行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縣農業税務管理局合作醫療工作職責》等,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用制度強化責任,形成了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合力,推進了科學化管理。

(二) 強化監督、規範管理,確保了合作基金的安全平穩運行。

1、不斷完善基金收繳方式。20xx年合作醫療剛開始進行試點時,有的地方先登記後收費,出現了治病了的願意交費,沒生病的人不願交費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合作醫療統籌費收繳難、效率低的問題,以及農民年初登記年尾不交錢的問題,從20xx年開始,我們實行邊登記、邊籤合同、邊繳費、邊發證的“四邊”工作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完成。今年試行以來運行良好,共有42.7萬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收繳率為100%。

2、切實規範基金的管理。嚴格實行“收、管、支”三分離模式,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看不到錢。通過農業銀行網上銀行系統,加強對合作醫療基金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農民個人門診基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統一管理,分鄉鎮核算。鄉鎮建立了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台帳,分村記帳,明細到户,精確到人。農民個人門診帳户可隨時到鄉鎮經辦機構查詢,做到了縣、鄉鎮、村、農户“四對口”。

3、有效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我們積極探索併成功實施了五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將醫療費用控制在支出能力之內。一是實行住院醫療費總額控制制度。對各級定點服務醫療機構制定了醫療費用總額控制標準,如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2300元以內;鄉鎮衞生院人均醫療費控制在1000元以內。凡參加合作醫療人員因病住院人均醫療費超過控制總額的,超過部分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二是實行醫療服務項目限額結算制度。制訂了《公安縣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和《手術項目結算標準》,共核定常用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197項,凡超過規定服務項目結算標準的部分,農民不繳,合管辦不補,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三是實行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控管制。合作醫療用藥目錄以外的藥品使用比例,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控制在5%以內,縣級控制在10%以內,市級控制在25%以內,超過規定比例的由定點服務醫療機構承擔,從補償基金撥款中扣出。四是實行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住院病人在醫院住院治療時,就診醫院必須將住院病人一日消費卡送到牀頭,讓病人明明白白地消費。五是實行藥價公示控管制。縣直醫療衞生單位嚴格執行藥品招標採購,鄉鎮衞生院實行實價進藥,村衞生室的藥品由鄉鎮衞生院統一配送。藥品一律實行順價銷售,銷售價格公開、公示。

4、嚴格加強對補償費用的審核監管。推行住院補償“三級結算審核制”。參合農民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時由醫療機構進行資格

審查,出院時合作醫療補償部份由醫院直接補償;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負責對補償情況進行復審,審查出來的問題由其負責處理;縣合管辦負責對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上報的結算資料進行審核,對審核出的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補償,並責令鄉鎮合管辦或醫院合管科限期整改。同時,加強對住院情況的實時監督,做到巡查到科室,核對到牀頭。實行“四查四看”,一查病人,看是否人、證相符;二查病歷,看記錄和醫囑執行是否真實;三查處方,看用藥是否符合規定;四查服務、手術、檢驗、藥品、材料,看收費是否符合規定。截止20xx年12月,共查處冒名頂替行為10起,扣減違規收費、違規補償金額32073元,處罰定點服務醫療機構1個。

(三) 以人為本,合理補償,讓農民在合作醫療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1、不斷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在以收定支、保障適度的原則指導下,我們根據基金運行情況及預測,先後4次調整了有關補償政策。一是調整住院“起付線”標準。鄉鎮定點服務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起付線”由100元調整為50元,地市級醫院住院起付線由200元上調至400元,引導病人合理分流;二是擴大補償範圍。將地方病血吸蟲病、住院分娩、非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致的意外傷害等納入合作醫療補償範圍;三是將中風後遺症、糖尿病、惡性腫瘤、肺結核等七種慢性病實行門診限額補償。四是支持和鼓勵中醫藥參與農村合作醫療。將中醫醫療機構、組方中藥飲片、自制中成藥、適宜技術均納入了合作醫療補償範圍。

2、充分尊重參合農民的權益。尊重患者的擇醫權,實行合作醫療一證“走”全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在本縣範圍內各縣、鄉(鎮)、村定點服務機構就診,不需辦理轉診手續。住院治療直接補償,門診屬地報銷,讓參合農民充分行使自主擇醫權,防止層層設卡截留病員,消除醫療隱患,並促進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的良性競爭。尊重參合農户的知情權。實行合作醫療公示制,將《合作醫療服務項目結算標準》、《手術項目結算標準》、《湖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參合住院患者結算流程》、《參合農民權利和義務》等規範性的文件製成公示牌,掛在定點服務醫療機構補償結算處,方便參合人員對照結算。各級定點醫療機構每月月初將上月在其處住院治療並獲得合作醫療補償的病患者基本情況及補償金額上牆公示,接受監督。

3、盡力擴大合作醫療保障程度。為使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享受到合作醫療制度最大的優越性,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我們推行了住院醫療費用補償保xx度,從20xx年3月1日起實行,在鄉鎮衞生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50%的,補償保底到50%;在縣二人民醫院、縣皮膚病防治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額35%的,補償保底到35%;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總費用30%的,補償保底到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金額未達到本次住院發生的醫藥費總額20%的,補償保底到20%。另外,我們還推行了二次補償制度,如果合作醫療基金節當年餘較多,則對患者進行適當的二次補償。如20xx年對部分重病患者進行二次補償60多萬元。

4、積極探索門診合作新方式。20xx年,我們在埠河、麻豪口兩個鄉鎮對門診補償進行了不同模式的試點。埠河鎮實行的是“鎮級統籌,合醫不合藥”的辦法,主要是對門診服務費全免和對常規檢查費用減免,但對藥費不進行補償。麻豪口鎮採取的是“鎮級統籌,既合醫又合藥”的辦法,即對門診按醫療費的20%的比例補償,並設立封頂線,每次不超過6元;單項檢查費在40元以下的按20%進行補償,超過40元部分不予以補償。一年多來,兩個鄉鎮門診合作補償的方式運行基本穩定,體現了“農民互助、政府補助,大病大補、小病小補”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點,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目前全縣參合農民達到43萬人,基金運行規模達到1645萬元。20xx年,在確保人平10元的門診補償全部落實的前提下,共有11916人次得到住院補償,補償金額680.3萬元,列支慢性病補償、大病救助、二次補償、健康體檢等228.9萬元,大病統籌資金節餘99.2萬元,大病統籌資金有效使用率達到91.5%。

二、幾點思考

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逐步加以解決。

(一) 合作醫療運行成本逐步增高。

據測算,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參合率達到60%時,人均成本費用達到2.5-2.8元,全縣費用支出達到100萬元左右。縣人民政府在合作醫療的配套費和管理費用方面,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衞生部門也承擔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但仍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公安縣是農業大縣,是補貼財政,吃飯財政,財力十分緊張,難以滿足公共衞生保障體系的投入需求,需要上級部門把縣、鄉合作醫療工作經費列入衞生事業發展項目,從資金上予以支持。

(二) 合作醫療基金面臨醫療費用上漲的壓力。

儘管我們在醫療費用的控制上雋舜罅康墓ぷ鰨攪品延蒙險且燦釁淠讜詰謀厝灰蛩亍H綣攪品延貌歡仙險牽獻饕攪瞥鎰使潭ú槐洌鈧棧岬賈潞獻饕攪蘋鴆荒藶惴⒄溝男棖蟆=餼穌飧鑫侍獾陌旆ǎ脣檔筒鈎ケ曜薊蚍段В灰叢黽雍獻饕攪瞥鎰時曜肌K孀派緇峋玫姆⒄梗┟裨鍪眨笳哂薪洗蟮目杉靶浴T黽映鎰時曜際保也固糠趾團┟襠轄徊糠侄加ο嚶μ岣摺

(三) 農村衞生專業人才匱乏。

由於人才流動的市場化作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特別是主要承擔農村合作醫療的鄉鎮衞生院人才缺乏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緩解。一方面是中專無人讀,大專畢業生引不來,多數鄉鎮衞生院近5年來沒有新進大中專生,形成了一個人才斷檔期;另一方面是培養成才的想跳槽。鄉鎮衞生院條件差、環境不好、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解決佔總人口70%的農民基本醫療服務,首先要解決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問題。如何改善待遇、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當前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更是真正把衞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的方向性問題。

(四) 村級衞生組織建設亟待加強。

村級衞生組織是農村衞生工作的基礎,在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初級衞生保健,保護人民羣眾的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村級衞生機構的建設、管理,以及鄉村醫生的待遇、激勵、約束等,國家沒有政策,地方沒有規定,以致成為衞生政策的盲區。隨着國家“三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經濟條件好轉,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的水平將無法適應農民日益提高的醫療保健需求。國家應制訂相關政策,對村級衞生機構建設和鄉村醫生培訓給予適當的投入,不斷提高農村衞生工作水平。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4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户;5%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衞生組織是村衞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衞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衞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户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説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説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衞生室,44%是鄉鎮衞生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户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説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説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户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 而一般來説,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户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户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户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户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裏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衞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5

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眾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為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xx、20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並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農醫制度的優越性,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羣眾參加;衞生、財政、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解釋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協等部門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支持和監督;基層鄉鎮、村(社區)的廣大黨員幹部分片包乾,承擔了組織發動、人員登記、經費收繳和醫保卡發放等大量基礎工作。由於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重視,工作紮實,羣眾參與熱情高,確保了各地籌資工作的圓滿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範管理。各縣(市、區)成立了新農醫管委會,設立了專門的新農醫辦公室,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設立了新農醫聯絡員,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為新農醫制度的規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各級經辦機構在制度正式實施後,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報審核流程,實施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切實加強基金監管,制訂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基金收支專門帳户,嚴格費用審核,建立重大結報金額複審制度,杜絕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補償支出,定期通報和公佈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透明度,並接受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廣大羣眾的監督。

(二)堅持原則、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創造性地發展了新農醫的多種運作模式。

二是根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確定籌資水平和補償水平。由於綜合考慮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地方財政、保障人數和原有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礎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個人出資、財政資助和補償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縣相對較低,市轄區相對較高。總體上看全市籌資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於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級政府資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元;平均補償水平在25%35%之間,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積極探索各種管理模式和機制。目前,各地在新農醫的具體運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種:衞生部門運作型包括慈溪、餘姚、江北、江東、大榭、鎮海,佔主導,建立區域定點逐漸轉診,控制醫療費用;與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相結合,積極為參保農民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實行門診優惠減免,支持新農醫。社會保障部門運作型鄞州區積極探索由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城鄉醫保管理運行機制,利用城鎮醫保的經辦機構、人員網絡和軟件系統,實施新農醫制度。政府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型北侖區、寧海縣由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運作,政府部門加強管理。各地對新農醫運作機制的有益探索,為實施這一制度打開了思路,值得嘗試和探索。

(三)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着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雛形。

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羣眾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説,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二)審核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羣眾對審核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核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眾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範的程序,對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另外,隨着各地新農醫制度的推廣實施,也出現了許多需要特別關注和研究的新情況。主要有:一是醫保盲區的問題。新農醫制度的主體對象是農民,城鎮醫保的對象是城鎮職工,那些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農轉非人員、被徵地未參加養老保障人員、鄉鎮企業退休職工以及長期在本地居住的外來人員等人羣)成了醫保盲區,應儘快研究解決。二是醫療救助高門檻的問題。目前的醫療救助制度作為大病統籌的補充,是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實際運行中相當部分縣(市、區)都控制在5 萬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額2萬元,而困難對象往往無法承受高額的醫療費用,無法享受這一政策,需要對醫療救助的對象和救助的低線作出新的界定。三是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的發展問題。執行藥品順價作價後,全市相當部分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虧損嚴重,實施新農醫後,政府又要求這些機構對參保人員適當減免掛號費、注射費、診療費和優惠部分醫藥費,實現對參保人員的小病普惠政策,來促進新農醫的持續發展,在財政補償機制暫時還不到位、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鄉鎮衞生院)揹負了過重的公共衞生服務職能,面臨着生存發展危機,需給予應有的關注和財政補助政策的及時到位。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20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後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並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總體工作思路:着力建設三大體系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主導,抓住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突破口;二是醫療救助為補充,突出農村弱勢羣體的醫療救助力度,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彌補現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相配套,擴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強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面窄的弱點。清晰確立三個定位 一是目標定位:最終目標是建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城鎮醫保並軌,實現城鄉統籌,實施中把握制度的發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階段定位:低水平、廣覆蓋 起步,制度將有一個較長的初級發展階段,實施中重視制度的穩定和鞏固;三是過程定位:在鞏固初級階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擴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實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切實保證三個到位一是政府責任到位,既要落實個人義務,更要強調政府責任,建立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二是宣傳引導到位,既要尊重農民意願,又要強調科學引導,形成農民主動參與的氛圍;三是資金支持到位,既要堅持個人出資,又要保證合理的財政資助,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

具體發展對策: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是從社會保障角度,明確界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性質,強化政府責任、突出社會管理、強調個人自主參與,明晰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二是出台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的指導意見,處理好制度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手段與目的,穩定與發展的關係,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宏觀把握髮展方向,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三是積極探索新的個人籌資模式,科學引導農民羣眾主動地自願地繳費,減輕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四是有關業務部門、相關學術機構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制度設計和實踐相對成熟的基礎上,醖釀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的角度加以規範。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農村羣眾參保積極性。

一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制度宣傳,把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審核結算流程等宣傳到千家萬户,使廣大羣眾真正瞭解、熟悉這一制度;二是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形象、生動的典型事例宣傳,現身説法,弘揚講奉獻、獻愛心,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使羣眾切實感受到制度的意義和好處,增強制度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自覺參保意識;三是積極爭取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抓好鞏固完善,增強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是切實鞏固實施成果。總結經驗,科學測算,充分論證,合理確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澱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根據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則上每二至三年對籌資標準和補助標準作適當調整,適時理順會計年度;二是努力擴大籌資渠道,增強基金實力,逐年提高補償水平。各級政府根據財力,合理增加財政投入,個人籌資根據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對制度的認同程度,穩妥地提高,村(社區)自治組織要根據集體經濟狀況給予一定投入,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多渠道地增強基金實力,逐步提高參保病人的補償水平;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簡化審核結算手續,減少不合理的中間環節,努力方便羣眾就醫結報,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四是認真調研,會同有關部門探索解決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的醫療保障問題。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羣眾對農村醫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設置不同個人籌資檔次和不同補償水平的補償機制。

(四)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或管理委員會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彙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範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範、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五)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建設,擴大受益面。

一是加強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建設,優化重組現有農村醫療衞生資源,重點推進鄉鎮衞生院基礎設施和急救、婦保、兒保、防保、產科等服務功能建設,促進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功能轉型;二是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功能,農村計生指導和殘疾康復納入社區衞生服務建設,逐步開展慢病動態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健康體檢等服務;三是出台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廣小病受惠機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強農村社區衞生服務隊伍建設,出台優惠政策,保證農村公共衞生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工作,開展衞生支農活動,加強在職人員理論和實踐培訓,建立人員的培養、准入、淘汰和更新機制;五是開展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示範點建設,出台支持政策,制定具體的建設標準,分階段推進農村社區衞生機構和功能建設。

(六)切實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弱勢羣體醫療救助力度。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台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適當擴大救助對象,提高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醫療救助,與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並軌,並統一實施,建議加大財政資助力度,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三是建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結合機制,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享受醫療救助的前置義務,對低保户、五保户、重點優撫等弱勢羣體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四是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弱勢羣體門診費用補償機制,對患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惡性特殊疾病的弱勢羣體,實施門診補償,着力提高醫療救助力度。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6

調查地點:

選題依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衞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眾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

社會調查的內容:

關於xx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調查的基本情況,對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幾點建議。

社會調查的預期目標:對於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給以後開展工作做好鋪墊。

社會調查工作進度安排(什麼時候幹了什麼事情)

社會調查主要特點與創新點:

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展開調查,有較強的針對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舉例)可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1、100%的農户知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37户農户中,都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有一定的瞭解,知曉率達100%。

2、當地97.3%的農户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從被調查的37户農户看,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有36户,佔調查户的97.3%。在參加的農户中,79.6%的農户認為是完全自願的,20.4%的農户認為上級政府規定要參加才參加的。從參加途徑分析,73.5 %的農户是看了政府分發的宣傳資料後決定的,26.5%的農户是通過村幹部動員後決定的。

3、97.3%的參加農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在被調查的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37户農户中有36户覺得繳納的費用可以承受得起,佔被調查户的97.3%;只有一户覺得勉強承受,佔被調查户的2.7%;沒有一户覺得繳納的費用不能承受。

二、據調查顯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行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交錢容易要錢難”的問題

2、政府或有關部門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督力度不夠

(這些上網搜就可以了,網上很多)

三、原因分析

1、政策宣傳不夠深入,農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知半解。

2、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

四、對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按照這種思路寫就可以了!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7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户幸福”,並把“建立基本醫療衞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列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件大事之一。因此,切實加強我縣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羣眾健康水平,對於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縣農村公共衞生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農村公共衞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日益完善,疾病防控工作不斷強化,婦幼保健工作水平明顯提高,愛國衞生運動深入開展,衞生監督執法力度逐步加大,基本醫療服務得到改進,整個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村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我縣堅持以農村衞生、社區衞生和公共衞生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抓規範、建網絡、鋪攤子、打基礎,農村醫療衞生服務工作得到優化。一是農村公共衞生工作初顯成效。20xx年初,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將現有農村醫療衞生資源進行了整合,在全縣共設置了9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38個社區衞生服務站,確定了303名駐村責任醫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承上啟下作用顯現,社區衞生服務工作全面展開,社區衞生服務站已基本能承擔三大類十二項中的各項任務。到目前為止,我縣責任醫生進村入户率達95.3%,共為23.57萬名農民進行了健康體檢,體檢率達72%以上;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0%以上,其中梳理出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對象21035人,年上門隨訪人均4次以上,上門隨訪率達95.3%。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運行。我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通過政策調整和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農民參合積極性大大提高,參合率從20xx年的72.9%,提高到20xx年的85.4%。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放報銷款1250萬元,其中1萬元以上有150人,共有10300名住院患者、28萬人次門診患者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惠。全省城鄉社區衞生工作暨農村合作醫療會議後,今年我縣的籌資標準提高到70元/人,爭取“十一五”末人均籌資達到100元的標準。同時,信息化建設有望在年底前完成,《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發展規劃(20xx-2010年)》正在草擬中,《x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暫行辦法》已由縣長辦公會議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三是農民健康體檢工作有序進行。由縣新農醫管委會統一領導,各鄉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體檢對象是持有20xx年發放“健康體檢券”的農民、全縣0--7歲兒童及中國小生。各定點單位制訂體檢計劃,抽調骨幹醫生,規範填寫體檢表,及時作出體檢結論,並反饋給農民。從20xx年10月到20xx年9月,已完成了23萬多人次的農民健康體檢任務。其中0-7歲兒童和中國小生63643人次,成人174148人次,佔參加新農合農民的82.38%,佔全縣農民總數的59.86%。

(二)堅持防治並舉,預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強。近年來,圍繞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我縣不斷加強傳染病防治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控制與管理,不斷深化做好霍亂、結核病、性病、艾滋病及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各項防治工作。針對我省部分縣、市發生的霍亂疫情,為提高我縣對霍亂的防控能力,衞生部門制定了《20xx年xx縣霍亂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功開展了霍亂應急實戰演練,進一步提高了全縣各公共衞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反應、協同配合和快速救治能力。全縣7個鄉鎮衞生院的接種門診達到了市級規範化門診標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範有序,“四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xx年11月29日,建築面積3898.7平方米,預算總投資825萬元的縣疾控中心新大樓工程正式落成搬遷,大大改善了我縣公共衞生管理和服務條件,將為我縣提升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發揮更加有益的作用,標誌着我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上了一個新台階。

(三)以專項整治為重點,衞生監督執法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以專項整治為重點的農村衞生監督執法工作,通過一系列的衞生執法行動,及時查處了一些有損於農民羣眾利益的衞生違法行為,有力地整頓和規範了食品衞生、公共衞生和農村醫療市場秩序,保障了農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在“兩會”、黃金週、省殘疾人藝術表演、大學聯考等重大活動和節日中專門制定方案,周密安排力量,認真落實各項檢查和指導措施,圓滿完成衞生安全保衞工作。到今年10月底,共出動衞生執法人員232人次,對縣城218家餐飲單位、71家食堂進行486家次的全面監督檢查,取締38家,當場處罰案件80起,立案查處13起,罰沒款1.8萬元。縣城持衞生許可證經營的餐飲單位達201家,持證率92.5%;建立原料進貨索證的餐飲單位和食堂261家,比例達90%;289家餐飲單位和食堂銷售使用的豬肉來自定點屠宰企業,比例達100%;實施食品衞生量化分級管理100%。同時,根據《xx縣城鄉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關於“在縣衞生監督所下設衞生監督分所”的要求,以每2--4個鄉鎮或6--12萬人口設置一個派出機構的標準,擬在xx、舒洪、新建、直屬設置四個衞生監督分所。目前xx衞生監督分所已正式成立,進一步推動衞生監督向農村的延伸。

(四)以母嬰健康工程為抓手,婦幼保健工作不斷深入。積極實施“母嬰健康工程”、“婦女健康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聽力篩查和“三項監測”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和新生兒素質。在新農合體檢中推開對農村婦女病的免費普查工作,達到省廳要求的80%檢查率。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2.35%,高危孕婦縣級篩查率86%,婦女病查治率2.12%,婚前保健諮詢率85%,產前篩查率19%,新生兒疾病篩查率91%,新生兒聽力篩查率60%。

(五)以創省級文明縣城為載體,農村生活環境得到一定改善。進一步鞏固“創衞”成果,深入開展衞生鎮、村、户和衞生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推動愛國衞生向縱深發展;全面鞏固滅蟑成果,今年10月順利通過市愛衞辦“滅蟑先進城區”的複查;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繼續深入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提高農村自來水受益率、衞生廁所普及率、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二、農村公共衞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財政投入不足,制約了農村衞生事業的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鄉鎮衞生院由於缺乏必要的投入,醫療器械短缺、設備簡陋、老化問題相當普遍,離農民健康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是衞生院負擔重,農村衞生人員工資待遇低。由於設備簡陋,醫療水平上不去,導致衞生院普遍效益差,職工收入低。

(二)農村衞生技術人才較為缺乏,結構不合理。就整體而言,我縣衞生技術隊伍存在總量不足、素質不高、隊伍不穩等問題。從人員結構看,鄉鎮衞生院多以中專畢業的衞生技術人員為主,缺少大專以上層次的衞生技術人員。其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一方面,在崗人員業務深造的機會少,醫療水平難以提高;另一方面,鄉村衞生院基礎設施薄弱,條件差,待遇低,不僅缺乏吸引人才的優惠條件,連職工的正常工資都無法保證,難以留住高素質人才,一些如外科、婦科、放射、檢驗、b超等短缺專業的人才更為缺乏。

(三)農村衞生條件普遍較差,廣大羣眾衞生防病意識不強。由於我縣經濟水平總體不高,村集體經濟薄弱,用於改善村莊環境、保障羣眾生活安全的基礎設施投入十分有限。截止20xx年底,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雖已達到81.62%,但絕大多數供水點均未實行常規消毒;衞生廁所普及率雖已達到80.2%,但大多數沒有三格式化糞池,糞便無害化處理率低。另外廣大羣眾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衞生意識淡薄,對常見傳染病和羣體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措施知曉少,生活習慣普遍較差,喝生水、吃醃製食品、熟食生吃等現象十分普遍,“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觀念嚴重,“小病能拖則拖、大病能捱就捱”,及時就診率低。種種問題的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疾病暴發和流行。

三、進一步加強我縣公共衞生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農村衞生事業要與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及建立起符合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全民醫療總覆蓋”的要求,必須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的公共衞生建設。

(一)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加快社會發展。就衞生事業而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對衞生事業的投入,努力加快我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儘快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衞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要切實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政府應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加大對農村衞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建設農村衞生保健的長效防治機制提供財力保證。對於鄉鎮衞生院,也應分階段安排一定比例投資。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加快進度的原則,完成好鄉(鎮)衞生院房屋設備的改造和建設任務。

(二)堅持統籌發展,努力構建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和衞生監督體系建設。建立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體、鄉鎮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衞生服務站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加大重點人羣的監測力度,開展婦女病普查、圍產期保健、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三項監測”等工作。積極爭取其他衞生監督分所建立,爭取到20xx年建成以縣衞生監督所為主體、各派出機構為補充的衞生監督體系。

(三)堅持協調發展,努力解決好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雖然近年來我縣積極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但是大病保障型合作醫療制度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農村“有病不看、看不起病”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我縣一些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和一些嚴重疾病仍然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農村衞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開展城鎮社區衞生服務,努力解決農民和城鎮居民的基本醫療問題。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改善農村衞生條件。要廣泛開展全民愛國衞生運動,加強農村公共衞生設施建設,整治農村環境衞生,消滅“四害”,改變“髒、亂、差”面貌,消除危害人羣的各類環境因素,改善社會公共衞生狀況,努力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深入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採取多種形式普及疾病預防和衞生保健知識,引導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破除迷信,摒棄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堅持改革創新,努力解決衞生事業發展中深層次的問題。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公共衞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在公共衞生領域的職能,把衞生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進醫療衞生體制,逐步完善衞生監督體系,加強公共衞生事業。作為衞生行政部門其職能要逐步轉移到管理公共衞生上來,努力在嚴格行業監管、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為羣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上見成效。二是明確創建衞生強縣工作目標,推進我縣衞生事業快速發展。按照我省衞生強省、強縣的目標和要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增加專業技術力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各項指標均要達到省廳有關要求。三是整合全縣醫療衞生資源,研究制訂科學規劃。結合我縣實際,整合現有的醫療衞生資源,研究制訂合理規劃,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村衞生服務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為農民羣眾服務。

(六)堅持因人施教,努力提高農村衞技人員綜合素質。認真落實“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加快衞生院技術人才培訓進程。一是提高鄉鎮衞生院長的管理水平。農村公共衞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對衞生院院長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調動衞生院職工的積極性,如何統籌安排各項工作等,都與院長能力的好壞直接相關。二是增強衞生院職工的整體素質。認真抓好駐村聯村責任醫生輪訓工作,積極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複合型農村衞技人才,為全面落實農民健康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8

最近,我們對我縣農村衞生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衞生事業近年來發展雖然較快,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相當突出,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一、我縣農村衞生改革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農村衞生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突出抓了農村衞生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全縣衞生工作在困難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一是全面推進了農村衞生院體制改革。理順了鄉鎮衞生院的管理體制,人、財、物由縣衞生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從xx年7月開始,鄉鎮衞生院院長、防疫專幹、婦幼專幹的工資納入了縣財政全額撥款,確保了隊伍穩定;妥善解決了農村衞生院幹部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對鄉鎮衞生院院長、防保專幹實行競聘上崗,激活了鄉鎮衞生院的人事機制。

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成效顯著。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沒有出現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亂為重點的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同時,我縣進一步抓了麻風病、地方病、結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別是農村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繼續推進“降消”工作,提高了全縣婦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產婦死亡率為61.3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7.96‰。

三是鄉鎮衞生院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全縣25個鄉鎮均建有衞生院,其中鄉鎮衞生院21所,中心衞生院4所,鄉鎮衞生院佔地面積33961m2,業務用房建築面積15366m2,有294個村設有衞生室442個。朗江、巖頭、金子巖、王家坪衞生院新建了業務綜合樓;堡子、團河、廣坪等三個中心衞生院被列入國家和省中心衞生院建設發展項目,每個衞生院投入20萬元對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和添置設備;蒲穩、坪村、若水、巖頭等衞生院去年共投入30餘萬元維修房屋,添置設備,農村醫療衞生條件得到一定改善。

四是農村衞生網絡建設步伐加快。我縣對農村衞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將醫療機構分為盈利性醫療機構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每村設一個非盈利性醫療機構,負責本轄區的預防保健工作,將其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專幹的責任心,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全縣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不斷完善。

二、我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1、農村醫務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全縣鄉鎮衞生院298名在職幹部職工中,從職稱上看,具有中級職稱、初級職稱和無職稱的人員分別為17人、219人和62人,所佔比例分別為6%、73%和21%,中級以上人才太少,無職稱人員太多,而且分佈不合理,高職稱人才主要集中在幾個中心衞生院;從學歷上看,衞生院專科、中專和無學歷人員分別是29人、187人和82人,所佔比例分別是10%、63%和27%,村衞生室中專學歷60人,大專學歷3人,無學歷人員379人;從取得執業資格上看,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分別是69人和67人,分別佔總人數的23%,村衞生室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僅2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13人,部分醫務人員是半路出家、子承父業,村衞室基本上屬“土郎中”坐堂;從年齡層次結構上看,醫技人員的“老、中、青”搭配不合理,業務水平較高的醫技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的老醫生,已接近退休年齡,年輕的骨幹醫生還沒有培養起來,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2、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一是醫療設備相當陳舊。目前大多數衞生院主要還是靠“老三件”(即體温計、聽診器、血壓計)來開展工作,已配備“大三件”(即心電圖、x光機、b超機)的為數不多,配備x光機的有10所衞生院,心電圖的9所衞生院,b超機的13所衞生院,而且絕大多數設備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購置,使用時間過長,診斷準確性差;配備其他更高檔一點設備的衞生院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房屋破損嚴重。絕大多數衞生院使用的房屋是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據統計,目前衞生院業務用房面積15366.3m2,其中危房面積達3808.6m2,佔整個用房面積的25%。還有兩個衞生院連住房都沒有(即馬鞍鎮衞生院和灑溪鄉衞生院),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3、投入嚴重不足,農村醫療衞生單位生存舉步維艱。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衞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規定,衞生事業投入應占到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5%,而我縣僅2%左右,且呈逐年減少之勢,如xx年財政預算為72萬元,xx年68萬元,xx年64萬元,xx年60萬元。這些資金用於防保專幹和退休人員的工資開支後,能夠用於農村衞生事業的建設資金所剩無幾。同時,由於歷史原因或內部管理不善、人員包袱重、業務量小,鄉鎮衞生院負債累累,生存十分艱難。據初步統計,全縣衞生院負債達200萬元,部分衞生院已資不抵債,其中朗江博愛衞生院、沙溪衞生院、巖頭衞生院和王家坪衞生院負債分別達34萬元、18萬元、20萬元和22萬元。目前收支略有節餘的衞生院僅有4所,收支平衡的7所,14所衞生院虧損。

4、醫療市場混亂,醫療環境較差。無證行醫、非法行醫現象突出,部分衞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特別是農村診所使用假冒偽劣藥品、過期失效藥品等現象較普遍。由於農村地域廣,農民居住分散,衞生監督監測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和漏洞。醫療市場的混亂,既對農村衞生機構造成嚴重衝擊,又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一些部門對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四亂”現象比較突出,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經營秩序,加重了基層和羣眾的負擔。

三、加強我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對策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衞生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發展農村衞生事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納入領導幹部任期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切實搞好規劃,落實工作措施,確保農村衞生事業長足發展。

2、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衞生體制改革。要推進衞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砸爛“鐵交椅”,大力推行公選院長制、競爭上崗制,並對院長、防保專幹繼續實行末位淘汰制管理,進一步完善院長、專幹的業績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將淘汰的崗位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取。要創新鄉鎮衞生院的經營模式,促進醫療衞生單位參與市場競爭,改變過來由政府包辦包攬的局面,並可考慮在穩定公益性營運機構的基礎上,推進農村醫療衞生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鼓勵能人領辦鄉鎮衞生院,用市場的辦法促進鄉鎮醫療衞生機構優勝劣汰,還可考慮把村級衞生室納入鄉鎮衞生院的管理範圍,探索一體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加強衞生院對村衞生室的業務指導。要深化衞生分配製度改革,實行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調動廣大職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推動人才資源在全縣範圍內的統一配置,保證各鄉鎮均有比例合適的技術骨幹,保證農民羣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要逐步開展合作醫療、大病統籌或其它醫療保障制度,改變目前農民羣眾“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的現狀,確保農民看得起病。

3、加大衞生事業投入力度,提高整體功能。據測算,初步建好全縣鄉鎮衞生院共需1651萬元,其中添置設備793台件、需資金953萬元;改擴建房屋1080m2 ,需資金596萬元;培訓各類衞技人員68人,需資金102萬元。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籌措數額這樣巨大的資金,必須多管齊下,既要調整縣鄉財政支出結構,逐步增加衞生事業費的預算比例,又要積極申報項目,爭取上級資金支持,還要大力招商引資,鼓勵能人、老闆和科研人員參與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既要突出重點,抓緊建好四個中心衞生院,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使其成為負責區域內醫療預防、保健的技術指導中心和緊急救護中心;要統籌兼顧,分批次地完成鄉鎮衞生院的房屋、設備、人員培訓等配套建設,完善其整體服務功能。

4、加強衞生法制建設,規範醫療服務市場。增強法制意識,切實加強衞生監管,強化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衞生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從源頭上規範醫療服務市場。繼續開展醫藥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堅決取締無證行醫和零售藥店坐堂行醫,糾正超範圍行醫,嚴厲打擊遊醫藥販。整頓和規範衞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的問題,一個衞生院最多隻能設1—2個門診,並實行統一管理。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規範藥品採購渠道,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切實降低羣眾醫療成本。

5、加強人才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素質。要形成進修學習機制,拓寬進修學習渠道,每所衞生院每年選送1-2名素質較好的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或更高一級醫院進修學習,採取帶薪或自費形式到專業院校學習深造,提高業務水平。逐年安排大專以上畢業生到衞生院工作,提高衞生院醫務人員的素質,培養學科帶頭人,使農村醫務人員真正專業化、職業化,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醫療衞生技術人才。要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改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樹立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9

研究背景:近年來,醫療保險覆蓋面在逐步擴大,很多農民們也都加入到了參與醫療保險的隊伍中。投保無疑能給農民們帶來巨大影響,在面臨高額醫藥負擔時,是真正能夠給農民們帶來實質性幫助的措施之一。我國的醫療保險大體上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統籌解決住院費及預防保健合同等多種形式,其中合作醫療是最普遍的形式。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支持、農民羣眾與農村經濟組織共同籌資、在醫療上實行互助互濟的一種有醫療保險性質的農村健康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農村的醫療現狀,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

一、“三農”問題所實施的一項“實際、實效、實用”的重要決策。它解決了農村居民長期沒有醫療保障的重大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從本質上説,對解決一直困擾着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它的實施讓農村居民在醫療問題上有了保障。在面對昂貴的醫療費用時,不必在有自己一人承擔,有“新農合”為農村居民承擔一部分的醫療費用。它從實質上減輕了農村居民的醫療負擔,它從實質上為農村居民提供了一定的醫療保障。

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在解決農村居民解決醫療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它現在卻處於起步階段,它還需要完善。我們相信不久,它將在解決農村居民醫療保障問題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農民對“新農合”的看法:

在我們小分隊下鄉進行調查的時候,也想被調查的農村居民進行了詢問,我們對他們問到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看法時,幾乎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村居民表示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讚揚,他們説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國家對他們的關心,是國家為解決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所作出的一項有效的政策。雖然它的確從根本上對我們農村居民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給於我們了一定的幫助,它能為我們在醫療一些花費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夠相當一部分的補助,但當我們在遇到重大疾病時,它卻不能發揮較大的作用。在此,我們希望國家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農村居民也能有較好的醫療保障,能解決一直困擾着我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我們正真的看得起病,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三、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在7月11日,我們小分隊開始了我們的下鄉調查工作,經過幾天的調查,我們共對兩百名農村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接受我們調查的居民有一百六十二名,其比例為百分之八十一。通過問卷,我們深入農户,我們通過問卷瞭解他們參與農村醫保的實際情況在問卷調查的同時,為農民解決他們不明白的相關問題。針對每一個問題分析如下:

問題一:你是否瞭解保險,瞭解它的作用嗎?

針對這道問題,其回答較瞭解的有四十名,約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回答一般瞭解的有四十二名,越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六,而回答不瞭解的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九之多。

問題二:你家去年在醫療上的開銷是多少?

在這道問題上,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在500以下,但也有些個別的開銷較大,如幾千元到上萬元。

問題三:你家是否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若沒有其原因是什麼?

在我們調查的一百六十二名居民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問題四:你覺得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制度對減輕家庭醫療負擔有明顯作用嗎?

這道問題回答明顯的有二十四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十五。回答一般的有四十五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而回答不明顯的卻有九十三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八。

問題五: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你的醫療保障是否得到滿足?

針對這道問題有,有三十八個人回答了滿足,而表示不滿足的卻有一百二十四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六點五。

問題六:你是否瞭解“新農合”?是否覺得“新農合”的報銷程序複雜?

在這到問題上我們得到了這樣的數據,只有二十八個表示瞭解。且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表示不瞭解報銷程序。

問題七:你是否考慮過以後的養老問題?

在我們調查的那一百六十二人中,僅僅有十六人回答考慮過,有三十四人回答偶爾考慮過,還有一百一十二人沒有考慮。

問題八:你是否購買了養老保險?

在我們調查的這一百六十二人中,有六十八個人表示買了,但其中有五十二個都是打工單位為其購買的。而剩下的九十四個人表示沒有購買任何養老保險險。

問題九:你對買保險的看法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各有個的看法,各有各的不同認識。但也有幾點是得到大家的看法較一致。第一,買保險和儲蓄差不多。第二,買保險可以使被保險人獲得一定的保障,減少後顧之憂。第三,買保險是一種從眾心理。

問題十:你參加了“新農合”或購買了其它醫療保險,在發生保險事故後,若索費不成,你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嗎?

在這個問題上,有一百四十八人回答不知道,回答知道的僅十四人,佔總數的86%。

四、在鄉鎮府調查結果:

在7月11日至7月13日,我們小分隊分別來到了雅安市姚橋鎮、多營鎮、中裏鎮三地,並且去了當地鎮政府瞭解了些有關“新農合”在鎮上的參加比例和實施情況。

通過我們對三地政府的訪問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一、參加情況:我們小分隊在三地政府處瞭解到三地農村居民參加“新農合”的概率分別為95.3%、95.4%、93.5%。而據我們向各鎮負責人那瞭解到,各鎮雖有一小部分人沒有參加,但那一部分人幾乎都屬於長期在外打工、部隊服役和一些已經買了足夠的商業保險的居民。

二、報銷制度:據我們瞭解到在這三地“新農合“的報銷對象為:住院醫療費用。各地採取的報銷方式為:就醫後到新農辦直接報銷。而報銷比例為:在鄉鎮醫院治療按60%報銷,在區級醫院治療按40%報銷,在市級醫院治療按30%報銷。其最高限額為:XX0元整。

三、反映情況:我小分隊在鎮政府瞭解到各鎮70%-80%的農村居民對“新農合”表示贊同,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但也有一小部分居民對此表示懷疑,他們心中懷有“‘新農合’雖然是為了解決農民的醫療問題,但實質是‘政府出資,醫院獲利’的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仍需加強“新農合”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的瞭解“新農合”,認識“新農合”,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惑。

五、調查分析及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看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雅安地區的實施狀況以及所調查的地區的居民保障基本狀況,也通過調查反映出了農村居民對“新農合”的不同看法以及其他社會各方對“新農合”的不同態度。也通過調查反映出了“新農合”的一些不足。

1、雅安地區“新農合”事實基本情況及所調查地區居民生活保障基本情況: 在我們調查的姚橋鎮、多營鎮、中裏鎮三地“新農合”參加率分別為95.3%、95.4%、93.5%。並且我們在雅安市新農辦瞭解到雅安整個地區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參加率為92.2%。就此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新農合”在雅安地區的實施情況是相當不錯的,它具有很高的參加比例。而據我們在鎮上負責“新農合”的主任那瞭解到,沒有參加“新農合”的大多數是在外地打工。同時,我們通過調查三鎮的一百六十二民居民瞭解到該村雖基本都參加了“新農合”,但卻很少人購買的有其它商業保險。而在養老問題上,據調查可以看出在農村很少有人仔細考慮過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在農村地區養老意識地下。雖然有人也購買的有一點養老保險,但那幾乎是在外打工,公司給購買的,很少有人自己去購買一些養老保險。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新農合”的實施給廣大農村居民帶來了很多的切身利益。但農村地區居民的保障問題仍然沒能得到全面的解決。

2、對“新農合”的看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在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的一項重要舉措。它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實施的一項重要決策。

它的實施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它從本質上對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給予了一定的幫助。它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切身利益。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但事事無完美,它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還需繼續完善,不斷的提高質量,為廣大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3、“新農合”的不足:

⑴、報銷比例較低,報銷限額較低。

⑵、報銷程序很複雜,常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到補償。

⑶、在異地打工的農村居民不能享受這項優惠政策(在外打工人員,在外醫療不能得到報銷)

⑷、宣傳不到位,很多居民雖然參加了“新農合”,但很多卻不能很瞭解它

⑸、體制不完善,需進一步完善體制,減少資源浪費。

六、總結: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們從中看到了對“新農合”的各種各樣的看法。總的來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的確從實際出發,立足中國國情,在解決一直困擾着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給予了一些幫助。 這項政策的出台受到了廣大農村居民的歡迎,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通過我們在雅安部分地區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雅安地區在XX年已基本實現“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制度”。

從另一方面來看,雖然農村居民幾乎都參加了“新農合”,它也能為農民解決一些醫療問題,但其並不能為農民提供充足的醫療保障,以及其自身本不完善。所以,“新農合”仍需不斷完善。農村的保障問題依然嚴峻,我們還需不斷摸索,不斷的出台好政策,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保障。

對此,我們提出幾點我們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1)觀點(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本身存在的問題.

我們首先要肯定國家實施農村醫保這一政策的利好出發點:讓所有農民都看!老奶奶那麼認真的對待我們的問卷,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 得到實惠,獲得保障.但區域的差異使之存在必然有侷限性.它不可能實現貧富差距大的區域優惠措施不同,優惠比列不同.另一方面,對報銷地點,報銷方式的限制,使目標羣體少之又少,因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就失去了該政策存在的本質意義.

二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政策在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只剩下了簡單的傳達,關心的只是有多少人蔘與到了這項政策,而未關心到參與這項政策的百姓有幾人得到了實惠,因此説他們忽視了最關鍵的步驟:向參與者宣傳政策的意義以及如何行使他們的這一權利.這樣一來,農民只是聽説了一項政策,然後參與了,而當真正需要時卻不知該如何行使.

三是農民自身的問題. 許多農民平時很少去關心政府的政策,只是跟風般的參與,然後棄之一邊,或者等待優惠自己來到家裏,更有甚者覺得自己家裏根本用不上,所以不必關心.然而當突發事件,突發疾病出現時才慌了手腳,只夠抱怨醫療費用高昂,而不知道政府的政策可以減輕他的負擔.

(2)解決意見

一.國家政策的提出要儘可能能夠實現因地而宜.根據區域不同,貧富差距,百姓意識等方面提出對應的實施政策.針對醫保這一問題,政府應該使可報銷地點小化,譬如:加強對鄉村診所的管理,然後賦予鄉村診所農村醫保的報銷權利.同時使可報銷範圍更廣泛,例如:感冒,頭疼發燒等小疾病.

二.在上傳下達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牢抓宣傳關,確保每一位民眾都瞭解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政策,確保每一位民眾在需要時都能有條不紊的行使自己的權利.

三.農民意識有得提高.這個方面可由本地政府才取措施改善.

如:1.加強宣傳. 2.召開農民會議.3.實施農民集體培訓等.

我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我們的調查就不會再暴露出那麼多讓人感慨又讓人心酸的問題.農村醫保也才能讓所有參與者滿意!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0

最近,我們對我縣農村衞生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我縣衞生事業近年來發展雖然較快,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仍相當突出,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我們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不但十分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一、我縣農村衞生改革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農村衞生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突出抓了農村衞生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全縣衞生工作在困難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

一是全面推進了農村衞生院體制改革。理順了鄉鎮衞生院的管理體制,人、財、物由縣衞生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從xx年7月開始,鄉鎮衞生院院長、防疫專幹、婦幼專幹的工資納入了縣財政全額撥款,確保了隊伍穩定;妥善解決了農村衞生院幹部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積極穩妥地推進了人事制度改革,對鄉鎮衞生院院長、防保專幹實行競聘上崗,激活了鄉鎮衞生院的人事機制。

二是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成效顯著。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沒有出現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在抓好以非典、霍亂為重點的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同時,我縣進一步抓了麻風病、地方病、結核病、性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別是農村計劃免疫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繼續推進降消工作,提高了全縣婦幼保健水平。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07%,比上年提高5%,孕產婦死亡率為61.36/10萬,嬰兒死亡率為17.96。

四是農村衞生網絡建設步伐加快。我縣對農村衞生機構實行分類管理,將醫療機構分為盈利性醫療機構和非盈利性醫療機構,每村設一個非盈利性醫療機構,負責本轄區的預防保健工作,將其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了專幹的責任心,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全縣農村醫療衞生網絡建設不斷完善。

二、我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醫療市場混亂,醫療環境較差。無證行醫、非法行醫現象突出,部分衞生院門診過多過濫,特別是農村診所使用假冒偽劣藥品、過期失效藥品等現象較普遍。由於農村地域廣,農民居住分散,衞生監督監測工作存在一定難度和漏洞。醫療市場的混亂,既對農村衞生機構造成嚴重衝擊,又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一些部門對農村醫療衞生機構的四亂現象比較突出,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經營秩序,加重了基層和羣眾的負擔。

三、加強我縣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對策建議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衞生事關廣大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工作的重大意義,把加快發展農村衞生事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發展農村醫療衞生事業納入領導幹部任期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切實搞好規劃,落實工作措施,確保農村衞生事業長足發展。

2、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衞生體制改革。要推進衞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砸爛鐵交椅,大力推行公選院長制、競爭上崗制,並對院長、防保專幹繼續實行末位淘汰制管理,進一步完善院長、專幹的業績考核機制,建立科學的考評體系,將淘汰的崗位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取。要創新鄉鎮衞生院的經營模式,促進醫療衞生單位參與市場競爭,改變過來由政府包辦包攬的局面,並可考慮在穩定公益性營運機構的基礎上,推進農村醫療衞生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鼓勵能人領辦鄉鎮衞生院,用市場的辦法促進鄉鎮醫療衞生機構優勝劣汰,還可考慮把村級衞生室納入鄉鎮衞生院的管理範圍,探索一體化經營模式,進一步加強衞生院對村衞生室的業務指導。要深化衞生分配製度改革,實行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調動廣大職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推動人才資源在全縣範圍內的統一配置,保證各鄉鎮均有比例合適的技術骨幹,保證農民羣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要逐步開展合作醫療、大病統籌或其它醫療保障制度,改變目前農民羣眾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的現狀,確保農民看得起病。

4、加強衞ㄖ平ㄉ瑁娣兑攪品袷諧 T鑾糠ㄖ埔饈叮惺導憂課郎喙埽炕攪蘋埂⒋右等嗽薄⑽郎際跤τ玫確矯嫻淖既牘芾恚釉賜飛瞎娣兑攪品袷諧 <絛掛揭┦諧∽ㄏ鈁喂ぷ鰨峋鋈〉尬拗ば幸膠土閌垡┑曜眯幸劍勒段幸劍俠鞔蚧饔我揭┓貳U俸凸娣段郎好耪錒喙牡奈侍猓桓鑫郎鶴疃嘀荒萇12個門診,並實行統一管理。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規範藥品採購渠道,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切實降低羣眾醫療成本。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1

根據幾天來在農村的調查,經過討論,我覺得現階段就農村醫療改革來説,實施根本不徹底。通過統計,大約85%的村民只是知道這個醫療改革,但是對之卻不瞭解。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這個國家措施,這更加劇了政府措施落實情況的困難。經過總結我覺得在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合作醫療不瞭解和不信任是明顯影響合作醫療的要害因素,而合作醫療制度本來的規範執行情況,補償機制實施的嚴格性,又將影響廣大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在這一方面應加大對合作醫療的急轉力度,使他們在瞭解政策的基礎上,走近政策,最終參與政策。這也許是村委會宣傳力度不夠或者其他原因,所以村委會應該在工作中緊緊圍繞農民最為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監督治理,確保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加強對基金籌集,對使用情況的審計和檢查,定期向羣眾出示財務帳目,接受羣眾監督。

2。另外,經濟困難是未參加合作醫療的原因之一。雖然現在農村經濟發展不錯,但仍有不少貧困户,對於昂貴的醫藥費根本就望而止步,除去國家報銷的,剩下的仍然是天文數字。儘管這種情況不多,但存在。因此,在被調查的農村中,農民收入狀況相對可以,所以經濟困難不是要害因素,而僅是原因之一。

3。總的來説,村民對報銷制度不是很瞭解,不知道什麼樣的病該報銷多少,在哪報銷。對於他們來説,小病去診所看看就行了,大病再去大醫院,報銷的時候再去問問相關人員。通過對村委負責人的調查知道,按照醫療待遇低於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高於新農合的原則,該市確定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平均報銷比例為55%,最高可達70%,具體報銷多少要看病的種類,住的醫院等。

4。藥品太貴,醫院檢查程序太麻煩也是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監督力度,要嚴格控制合作醫療基本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外醫藥費用,加強門診醫藥費用控制,並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和農民就醫行為的監督管理,簡化不必要的程序。

5。醫療設備、設施陳舊老化,醫療衞生人才匱乏。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農村有些鄉鎮衞生院和社區醫療衞生服務站房屋破舊、設施簡陋、醫療器械破損得不到補充和改善,難以達到正常醫療保健的目標。村級衞生醫療機構和鄉醫負擔重,而各級政府對鄉醫從事的公共衞生和預防保健工作沒有任何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醫開展預防保健工作的積極性。對於這,政府要切實把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推進鄉(鎮)衞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建立人才流入機制。

總之,農村醫療衞生狀況的改善和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需要農民的積極配合和政府沒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相結合,應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加大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加強治理,使農村中農民真正熟悉到合作醫療對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意義,讓農民消除疑慮,把政府的政策變為農民的自覺行動。相信在國家對衞生制度不斷改革的實踐中,農村醫療狀況將會有大的改觀。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2

有句俗話説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迴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縱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為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願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後,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週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瞭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户為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彙總。如果居民在村裏,那麼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裏,則由社區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户為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範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衞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為例:在村衞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衞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對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牀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託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户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繫,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後,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於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後的喜悦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户(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後,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於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羣眾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為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通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説是通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係,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温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於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隻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於大多數農民羣眾來説,一年拿10元錢並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覆覆,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羣眾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幹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為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衞生部門又通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羣眾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儘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願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願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裏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裏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於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説,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對象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運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裏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瞭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説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裏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採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後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湧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衝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運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衞生投入政策,實行衞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衞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衞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於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幹,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於農村五保户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户、特困户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衞生機構的設置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併、鄉鎮合併,撤併部分村衞生室和鄉鎮衞生院,重新調整佈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衞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羣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衞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衞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範的合作醫療運行網絡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複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序,抬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鑽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鑑於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範圍,以縣為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羣眾藥費的報銷。縣、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採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為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於民,受惠於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採購範圍。通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羣眾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為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衞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牆鐵壁。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3

目前,醫療救助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頻發,“看病難,看病貴”是老百姓不願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沉重話題。本次調研以家庭為單位,選取某鎮(街道)得過大病的93户農村家庭,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作為調查對象,發放醫療救助調查問卷,以瞭解農村家庭的醫療救助現狀以及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從而提出一些對改善農村醫療救助現狀可行性的對策及建議。

一、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發展情況

醫療救助是指政府通過提供財務、政策和技術上的支持以及社會通過各種慈善行為,對貧困人羣中因病而無經濟能力進行治療的人羣,或者因支付數額龐大的醫療費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羣,實施專項幫助和經濟支持,使他們獲得必要的衞生服務,以維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標人羣健康狀況的一種醫療保障制度。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是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體現在緩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貧困人羣的疾病負擔,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概率。

農民一直是我們這個國家人數最多的一個社會羣體,他們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事關老百姓生命、生存、生計、生活的民生鏈條上,健康和生命的保障,是當下民生改善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改善民生是和諧社會的普適願望,大病救助又直接決定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感受,因此許多人將大病救助稱作:為羣眾撐起“幸福傘”。幾年前,“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成為人們形容三農問題最流行的寫照。可是,如果這些農民患了大病又會是怎麼樣的呢?“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見閻王”“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乾”……這是我國許多中低收入人羣面臨大病來襲時的真實寫照。不時發生的大病患者極端案例向我國醫療保障水平發出考問。

新醫改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民政醫療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等制度互補,有效緩解了困難羣眾就醫經濟負擔。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要真正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依然困難重重,主要原因在於:城鄉差距大;多頭管理、體制不順;困難家庭醫療救助需求大;醫療費用高、醫療負擔重;醫療救助比例較低、額度較小;就醫距離較遠,花費時間長;就醫渠道主要是私人診所或社區、鄉村衞生服務站。

二、農村家庭重大疾病醫療救助調查結果

1、農村家庭醫療救助基本情況

選取大病家庭93户,家庭平均人口3人,其中低保户47户、一般户46户。

調查結果顯示:所抽取的大病家庭100%購買農村合作醫療;家庭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佔17.2%;家庭有子女上學的佔30.1%;家庭主勞力健在的73.1%;家庭主要成員有勞動力的佔63.4%;家庭支持城鄉居民一體化佔97.8%;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佔66.7%;患病時去診所佔46.2%、患病時去醫院佔53.8%;家庭收入能夠承受治病費用佔5.4%、能承受一部分佔48.4%、不能承受佔46.2%;患病時就醫方便佔29.0%、一般佔49.5%、不方便佔21.5%;家庭成員享受慈善救助經常佔14%、偶爾佔50.5%、從不佔35.5%;家庭成員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經常佔16.1%、偶爾佔51.6%、從不佔32.3%。

2、農村家庭對醫療救助的滿意度

表格略

3、農村家庭的健康意識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每年進行常規體檢經常佔33.3%、偶爾佔51.6%、從不佔15.1%;家庭成員參加鍛鍊經常佔24.7%、一般佔54.8%、從不佔20.5%;家庭成員觀看或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經常佔19.4%、偶爾佔60.2%、從不佔20.4%;家庭成員注意健康飲食非常注意佔17.2%、注意佔43.0%、一般佔35.5%、不注意佔4.3%、非常不注意0.0%;家庭成員注意調整不好的心情非常注意佔2.2%、注意佔47.3%、一般佔41.9%、不注意佔8.6%,非常不注意0.0%。

三、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現狀的對策及建議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家庭實現了全覆蓋購買農村合作醫療,現有的醫療救助對緩解家庭貧困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超過一半的家庭對現有的醫療救助以及報銷的及時性表示滿意,但仍然有66.7%的家庭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要想進一步改善農村家庭醫療救助的現狀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1、完善醫療救助體制

目前,以基本醫保為主體、以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為輔助的大病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併為大多數人的大病費用提供了較好保障。然而,現行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也存在較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基本醫保責任過大、不堪重負,而醫療救助和補充保險又非常弱小,並沒有發揮應有的託底、補充作用。究其原因,一是自付水平過高;二是醫療救助制度的覆蓋人羣較窄和救助標準偏低。因此應逐步取消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線和封頂線,並將大病門診自付費用納入大病醫療救助範圍。

在現有的社會救助制度中,醫療救助制度處於附屬的地位,它是以收入和補救為核心而不是以發展為核心設計的,這種收入維持型政策存在着結構性缺陷,只能部分滿足困難家庭的基本生存需求,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困難家庭擺脱貧困。應逐步改變醫療救助政策僅僅是一種支出的傳統看法,把醫療救助及相關社會救助視為一種社會投資行為,消除資格排斥,擴大救助範圍,着眼於滿足目標羣體的有效性需求和發展性生計,遏制貧困狀況的固化和代際傳遞,提高其生活質量。

2、建立醫療困難羣體服務平台,為救助對象提供“一站式”服務

醫療救助屬於“低保”制度的配套措施,處於補充性的從屬或邊緣地位。在這種思路下,醫療救助制度成為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目的而出台的輔助性措施,是一種“打補丁”或“攤大餅”似的不斷擴張外延的狀態,以修補現有社會救助政策中存在的缺陷,因此產生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羣體。因此建議醫療救助應將數量龐大的醫療救助邊緣羣體納入進來,建立醫療困難羣體服務平台,為救助對象提供“一站式”服務,實行大病救助即時結算或同步結算,大病患者在出院時只支付自已應該承擔的費用。

3、加強疾病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幫助城鄉困難家庭改善身體素質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疾病預防意識和健身意識淡薄。由於經濟條件、居住條件等因素的限制,農村困難家庭接觸疾病知識、衞生信息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建議通過居委會工作人員、專業社工組織以及新聞媒體、廣播電視、新媒體、網絡等傳媒的力量,結合愛國衞生運動和健康出行等活動對城鄉困難家庭定期進行衞生和疾病知識宣傳及普及,幫助他們掌握更多預防疾病的知識,同時加大健身設施的建設,提升他們的健康質量。

4、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

本研究調查顯示,經常接受慈善救助的家庭僅佔14%,這與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不相稱。慈善事業被視為社會的“第三次分配”,能夠彌補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時儘可能對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實施救助,近而促進醫療衞生的公平性,有利於“病有所醫”目標的實現。隨着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以及慈善事業募集資金能力的顯著增強,政府與慈善醫療救助之間存在制度互補的動態關係。社會慈善應隨着國家和地區基本保障程度的提高而靈活調整救助內容;補缺政府救助的覆蓋“盲區”,充分體現政府救助為主體、社會慈善為補充,功能互補、有效的銜接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貧困人口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因此應加快完善慈善救助機制,建立慈善醫院,加大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銜接,加強慈善與政府醫療救助、基本醫保缺乏資源整合。

5、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對享受過醫療救助依然困難的都實行二次救助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97.8%的農村家庭支持城鄉居民一體化。大病治療一花就是幾十萬元,二次補償這點錢,解決不了因窮棄醫、因病返貧這個根本問題,因此應加快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建立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基金,對重大疾病患者實行特殊救助,醫療保險報銷、民政大病救助後,餘下符合政策報銷的醫藥費用,按100%的比例進行二次救助補償。

6、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促進醫療救助的健康發展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7.6%的農村家庭對醫療監管表示滿意,健全醫療救助的監督與評估機制迫在眉睫。首先要強化監督機制,特別是增強作為醫療救助直接受益者―農村困難家庭的監督意識;其次要強化評估機制,可以由官員和學者共同組成專家組定期對醫療救助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建立一系列評價指標,通過對受助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科學、有序的評估醫療救助實施效果,提出相應的意見措施;最後要加強醫療救助服務問責管理,在“誰應負責、對誰負責和負責什麼”三個維度上要有清晰的問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受助對象的滿意度,更好地為城鄉困難家庭服務。

7、加大人力和財力投資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成員經常接受政府組織的就業推薦僅佔16.1%。投資人力資本是發展型社會政策的重點,不僅會增加家庭自我復甦的能力,而且會使外在的幫助事半功倍。另外,隨着醫療救助制度的操作規程日趨嚴格化、具體化、複雜化、繁瑣化,應增強民政工作人員隊伍建設。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患病時去診所就醫佔46.2%,患病時就醫方便僅佔29.0%,因此應加大對農村私人診所的財力投資,增加農村私人診所的建設,改善私人診所的硬件設施。

在目前的社會轉型期,重特大疾病已成為我國農村困難家庭解決了生存問題後的頭號“敵人”,因貧致病、因病返貧形成了惡性循環,其結果是農村困難家庭生活水準急劇下降,陷入了更嚴重的貧困狀態。建立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特別是建立醫療救助制度,是對農村困難家庭的有效保護,也是遏制貧困蔓延的必要手段,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14

最新一份農村醫療改革網路調查報告顯示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有所認識的人佔到65.4%,而一無所知的人佔到23.1%;醫改給人們帶來益處的只佔到39.4%,56.7%的人認為沒有帶來什麼益處;有56.7%的人認為現今的醫改不盡人意,覺得醫改成功的人只佔1%。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是推進我國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也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對農民醫藥費用得不斷攀升,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低下,因病致貧現象的不斷增加;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得宏偉目標,如何建立起一個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農村醫療衞生體制,解決農民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已成為理論界和實踐界的當務之急。

xx年兩會上衞生部長陳竺對農村醫療和公立醫院改革表示不滿意。在農村醫療改革上政府的財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國醫療資源總體比較短缺,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務人員的培養也非常的不易。從去年到今年,農村醫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總理提到保障制度的進步、基層服務能力也在逐步增強。60%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農村欠賬太多、公立醫院改革是在太複雜。目前的醫改工作路線不太清晰,在公立醫院深層次問題上,比如四個“分開”等問題也並不十分簡單。縣級醫院能力不夠等等問題。

從開始的調查報告顯示,隨着社會老年化的加劇,人們對於切身醫療保障的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普片關注醫療問題,但是政府對於醫改的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致使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瞭解醫改,尤其是農民這樣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羣。從切身與醫改有過接觸的人來説,感到帶來益處的人只佔1/3,一半以上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醫改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由此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政府農村醫療改革是不力的。

從我瞭解我當地下塘鎮的農村醫療改革情況如下:

一、長豐縣醫療改革基本情況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點車禍,由此便和醫院有了深層次的接觸。從中我瞭解到一些基本的情況。新醫療改革實行以後,説實在的看病也沒少花多少錢。燒了的錢是鄉村鎮衞生所裏的藥變成最基本的了,説白了就是沒有好藥新藥,只是由於現在藥品分配都是縣級及以上的醫院分配的,為了降低藥品價格,便只給下面的小衞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藥物。這本來是件好事,禁止醫院私自購藥,降低藥品價格。卻也帶來個些負面的影響。比方説現在的流感在中國有60%的變異,這在歐洲些國家只有4% ,這和我國消炎藥亂用濫用所致,而現在鄉村醫院裏的基本流感藥物和消炎藥卻大部分都是無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個人出了車禍腿部大面積受傷,這種村鎮的小醫院根本沒法醫治,這種情況是綜合所致的,醫院裏沒有好的藥物給予治療,基礎設備差,醫療改革後這種醫院的醫生工資低了很多,醫院醫生流失嚴重,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醫院為了維持基本的運作,最終還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麼病,進去就是三項檢查,然後才給你看病。在大醫院裏在辦理入院手續的時候,醫院會問你有沒有參加新農合,新農合是從xx年起逐步實行的,旨在減輕農民的負擔,解決一定的農村看病難問題,但是一般農民都不願意説自己參加了新農合,即使他已經參加過。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尋味。這是我的親身經歷的事。

二、制約農村醫療改革的主要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鄉鎮逐步把合作醫療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許多幹部在成績面前沒有抵住誘惑,開始侵吞醫療專款,更多的卻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為。在醫療改革中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利益問題,政府不願意徹頭徹尾的來個“斬草除根”,當然這也有政府的難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腳醫生”大大降低了行醫者的門檻,對當時的農村醫療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這些醫生的水平是沒法和一個正規的醫生相比的,現在中國有8億的農民,這也為現在的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中國醫療衞生髮展是種畸形的成長,農村醫療在最初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由公共衞生所負責農村村民的基本醫療,這還是個社會服務型行業。之後,隨着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變,公共衞生所基本上由鄉村醫生(赤腳醫生)充當,此後,逐漸演變成私人診所,醫療設備因為資金匱乏、醫療觀念落伍等因素影響,未能形成一系列整體性的醫療器械和一套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農民的醫療再次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種長期積累下來的沉疾,現近改革只是把這些“赤腳醫生”聚集到村鎮衞生站來,結果只是雙敗不是雙贏,這些“赤腳醫生”也因工資低而離去,最後衞生站只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三、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意見

政府在在醫療公共產品方面不應缺位,政府應主動承擔的公共產品的服務。加強政府在醫改方面的監管,防止某些官員在醫改方面不作為或者挪用醫改公款,讓屬於農民的每一分錢都落實到實處。加強農村醫療改革的資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會募集相結合,社會募集資金保守在每年3000億左右,加強資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鎮醫療的基礎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的招募上。在全國建立全面的互聯的醫療信息網,醫院資金的流動和用途向社會公開,保證透明公正的原則。改革鄉鎮衞生院管理體制,轉變鄉鎮衞生院服務模式。由上級直接領導,實現“四個分開”。

四、總結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説,對農村醫改也正處於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中。在實行醫改後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重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政府和人民去面對。我們相信新的農村醫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變現有的看病難,病則返窮的現狀。陳竺説現代醫院管理最終將走向董事會體制,大醫院和基層要形成良性互動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p5ne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