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精華)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3篇

(精華)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3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3篇

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1

調查名稱:關於校園文明的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武漢工程大學

調查時間:20xx年11月20日

調查人員:10級動畫1班

調查目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學生形象,創建文明的校園。

調查對象:武漢工程大學全體同學。

調查形式:問卷形式(發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69份。)

調查內容簡介:調查大學生自身的文明禮儀程度和對本院大學生整體文明禮儀的看法。

調查過程:

①確立調查主題

②確定調查人員

③撰寫相關調查內容

④向校內發放相關調查問卷

⑤回收調查問卷,並總結調查內容

⑥敍寫調查感受

⑦撰寫總結性調查報告

人們常説大學校園是“象牙塔”,“淨土”,大學生是“社會驕子”、“時代精英”,而一些大學生卻因多元文化的“污濁之氣”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帶進了大學校園。石河子大學舉辦了一場“污損圖書展”活動,共展出了200多冊具有代表性的圖書,如油浸、水浸、亂塗亂畫、撕頁、“開窗”等。據介紹,污損圖書現象在各大學很普遍。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識。面對着眼前一本本破爛不堪的圖書,任何人都會問,這種毀書的不文明行為為什麼會發生在大學校園中?反省與審視一下自身,應當肯定,我院的絕大多數同學是積極進取、要求上進的,表現出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可貴品質。但也不可否認,部分學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還存在較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習甚至惡習還存在,與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素質和修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們的校園裏也確實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因此,我班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全校範圍內展開了關於校園文明的調查。

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2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目的:學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此次調查,旨在分析當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道德素質現狀,讓當代學生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做人做事;遵紀守法,能夠自我警醒;自我評估,提升學生公德修養。學生公德素養的提升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關係到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學生公德屬於特定社會羣體的公民公德,因此學生社會公德取向的好壞可以直接映出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查報告,我們提出意見與建議,更好的提升學生社會公德素養。

一、前言

(一)摘要

本文以在河北學進行的有關“學生公德現狀”的隨機調查問卷數據為分析依據,結合當代學生對目前社會公德現狀的一些看法,再加上我們調查小組各個成員認真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得到了關於當代學生公德現狀的不完全分析結果,包括學生公德現狀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學生的優點與缺點,並且提出我們的一些合理化建議,為學生的公德修養變得更好做出我們的小小貢獻。

(二)引言

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係的映,因此,社會公德是我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作為當代學生應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當代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支柱人才,其個人素質決定着我國的未來發展,對於一個國家來説,不僅需要自己的人才有着高超的科技水準,更需要其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科技可以強國,而偉的人格卻魅力卻可以真正贏得人心,只有高尚的靈魂才能真正贏得尊重,一個國家的靈魂只有強才能真正稱得上強國,而作為這個國家最優秀的未來的代表的學生,他們的公德水平是否能讓人滿意,是否真的能展現出我們文明古國的風範,對於我們來説至關重要,因而,對學生的公德水準進行調查,勢在必行。為了更好的研究當代學生的公德狀況,我們決定以學生公德現狀為主題展開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12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為100%。

我們調查小組從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這五個方面剖析學生目前公德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學生日程生活中最能體現學生素質的一項社會公德,並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公共場合行為文明等方面。

在我們的調查中,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有82.5%的學生會積極讓座;12.5%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並且多數人能夠將這種文明禮貌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然而仍舊有5%的學生表示不會讓座,這説明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為每一件日常小事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另外對於在超市購物時,會不會破壞超市物品,比如捏方便麪、巧克力等行為的調查,其中2.5%的學生表示經常會這麼做,15.9%的同學表示偶爾會有這種行為,81.6%的同學則從來不會這麼做。説明目前學生的文明禮貌意識還是很深厚的,家對於自己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不過也有少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文明禮貌的行為,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是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二)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更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助他人。

(三)愛護公物

公共設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家的共同物品,也豎家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而投資的設施。作為當代學生,在保護公物方面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此次調查的有關題目是針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出現的物品“課桌”而做的調查:

你對教室的“課桌文化”怎麼看?

A蠻不錯,有品位;B不管我的事;C十分討厭。

這個問題很貼切學生的生活,而且這種問題我們每個學生都會碰到,因此得到的調查結果也比較真實。調查結果顯示,19.2%的同學認為課桌文化蠻不錯的,有的內容還很有品味;有24.2%的同學認為和不關自己的事,也不過問;56.6%的同學則覺得這種“課桌文化”十分討厭,自己也不會做破壞課桌的行為。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多數的學生對於愛護公物方面還是比較有自己的責任心的,對於公共設施的保護也能夠從自身做起,有較高的公德意識。但仍有24.2%的學生不把這些問題當回事,顯然他們的公德意識還不夠高,沒有能夠意識到“課桌文化”在顯示其娛樂功能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破壞了學校的公共設施。這一方面,我們學生應該從自己的思想方面改變自己,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四)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當代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經濟的日益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周邊環境的也在日益改善,學生對於環境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很多人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踐行着自己保護環境的義務。

根據調查瞭解,在公園遊玩時經常會亂丟垃圾的約佔1.60%,偶爾會丟垃圾的約佔41.40%,從來不會亂扔垃圾的佔到了56.6%;在公園經常會踐踏草坪的約有5.8%,偶爾會踐踏草坪的約有55.9%,從來不會踐踏草坪的佔到了38.3%。從這些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當代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現狀。部分的學生環境保護意識還是很強的,在自能力範圍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保護環境,我們學生的表現也會是不錯的。但也有一少部分的學生,把保護環境當作了別人的事,不能夠從自身做起、以主人翁的態度來保護環境。説明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加強。

(五)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

三、造成目前公德現狀的原因

(一)學校教育存在問題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映,是基礎文明修養的重要內容,重視和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是學校教育的應有內容。但傳統的學校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數學校往往過多地關心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和得失,以此來評判學生素質的好壞以及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思想品德、道德修養、思想等重視不夠,特別是對社會公德教育缺乏計劃性、長期性,即使重視和加強了這方面的教育,多數學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標空泛、理想化,教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公德教育過程抽象、空洞,學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實踐,道德行為能力不強,進而造成道德願望和道德行為相矛盾的現象。

(二)家庭教育的問題

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絕多數家庭都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極為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也願意花費時間去督促引導孩子的學習。但多數家庭忽略了對孩子的社會公德教育,普遍存在重智力輕德育的傾向。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多為生子女,在家庭中處於“核心”地位,部分父母或長輩對孩子寵愛有加,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犯的錯誤,無原則地原諒,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導。長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尊、性格粗暴等不良習氣,這種習氣伴隨孩子進入社會,就會表現為目中無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個人主義思想嚴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識。同時,很多父母也忽視了自身的人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現實中,很多父母不遵守社會公德,不注重個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孩子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

(三)社會風氣存在問題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通過不斷學習及不斷適應各種社會規範併成為正式社會成員的社會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尚處於未最後形成的階段,仍然較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助人為樂、尊老愛幼、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產、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質被有些人認為是話、空話、套話,使其在調節、約束人們行為方面的作用弱化,良好社會風氣受到污染。面對社會上諸多的道德行為,一部分學生放棄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價值主體的唯我化、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價值評價的利己化,致使部分學生重利輕義、重個人輕集體、重眼前輕長遠,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四)學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為弱點

此次調查中,我們還設了兩個主觀的問題:

1、你認為現在的社會公德的約束力怎麼樣?

2、你認為當代學生的公德現狀怎麼樣?

從數據可以看出,作為當代學生,具有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富於想象力、勇於創新的特點,另一方面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控能力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躍與混亂、單純與複雜、自強與脆弱、理性與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狀態在他們身上同時存在。

四、意見與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校園公德環境,切實強化對學生的公德教育。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着重要的制約和影響作用,良好的公德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學校公德環境的優化來説,一方面要重視人文環境的培育。首先,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來引導學生、帶動學生。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公德教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並以實際行動維護學生形象、維護自身形象,提高公德修養。第三,積極發揮輿論在學校公德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倡導公德意識,推崇先進模範,宣傳優良的社會公德事蹟,譴責不講公德的行為,鞭撻醜惡現象,從而在校園內形人講公德、唾棄不文明行為的良好公德環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園美化工作,以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薰陶人,感染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把社會公德教育納人思想品德課程教學。

高校要重視社會公德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要把社會公德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納人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教育學生髮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待人禮貌、寬厚、誠實守信、謙遜、恭敬、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克己自制等優良傳統。同時要努力用體現新風尚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來教育學生,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説教。促使他們利用認識到的社會公德規範,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去,有意識地不斷實踐,使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為得到強化。

(三)強化社會實踐環節,加強社會公德日常行為的訓練。

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聯繫實際、向人民羣眾學習,進一步瞭解社會、認識國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培養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和獻身精神的重要環節,也是最直觀、最生動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學校可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問、科技諮詢、參與社區服務等活動併力求使各項活動的開展形成一種制度,以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可以深刻體會我國建設取得的巨成就,發現人民羣眾偉,增強勞動觀念,在實踐中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進而增強他們的道德需要,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情境中去感知體驗,從而在其中解決心理問題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公德認知和行為問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與公德行為習慣;根據形勢需要,各高校要成立心理諮詢機構,開展心理諮詢工作,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瞭解學生心理狀況,為一些處於不良心態的特別不良道德心態的學生諮詢,其分析導致困境的原因,使之擺脱矛盾和困擾,正視自己的情況找到如何解決不良心態的方法,及時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開展心理衞生知識講座,並通過開展學習、交往、情緒等方面的主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五)優化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

人總是處在一定的氛圍之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並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都要受到環境氛圍的各種影響。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是搞好社會公德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水準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發揮報紙、電台、電視台等眾媒體的作用,以正面宣傳為主,弘揚正氣,為社會公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要在全社會努力營造一個揚善懲惡的社會倫理機制,利用道德的約束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是無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在人人講道德講豐貌的氛圍中,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三要力加強法制建設,在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以此促進和保障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和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當代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使。

具體實施建議如下:

(一)用純潔的力量再次感染學生,讓學生給幼兒園或者國小生去上思想教育課,讓他們去教小孩子們做人的道理,面對兒童純真的眼神,我相信學生會刻意注意讓自己做得更優秀,在給孩子們講道理的時候,也是再次洗滌自己內心的時候,相信多給學生一些接近孩子們的機會,他們在給孩子們上完課後,自己的公德水準也會邁上一個新的層次。

(二)學校定期開展文明日,文明月活動,讓學生在整個學校的公德行動中,去嘗試着不斷改變自己以前一些沒有注意到的那些壞習慣,一點點改正。

(三)學校應改重視學生價值取向的培養,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那些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事,比如正義,學校應改鼓勵學生對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提出建議,讓他們樂於説出自己想法,敢於相信自己的是非判斷,敢於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去堅持,對黑暗的敢於去質疑。

(四)鼓勵學生去從事一些公益活動,讓他們在助人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覺到自己有限的力量還可以去助甚至改變一些人,樂於做更多善意的事,這樣善良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共得自然會提升。

(五)開展禮耀德知識競賽,讓同學們在競賽氣氛中學到更多東西,耳濡目染。

大學生道德文明調查報告3

以下是問卷調查統計

1.在圖書館、教學樓等公共場所,你會注意小聲説話嗎?

(很注意90%,有時會忘記10%,經常忘記0%,從來不在乎0%)。

2.碰到老師會不會主動問好?

(總是35%,熟悉的老師會60%,偶爾會5%,不會0%)。

3.上完課或下自習後自己的垃圾會不會帶出教室?

(一直是55%,有時會35%,有人提醒會5%,不會0%)。

4.離開圖書館的座位時會主動將椅子和取下的書放回原處嗎?

(總是會80%,記得時會10,有人提醒時會8%,沒這個意識2%)。

5.對於大學生普遍的在公共場合的親密行為,你的看法如何?

(反感,認為不符合大學生的身份25%,無特別感覺,但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60%,比較認可他們的行為0%,無所謂15%)。

6.上課你會把手機關機或調靜音嗎?

(一定會95%,重要的課會0%,老師提醒會0%,經常不會5%)。

7.在食堂中是否會自覺排隊打飯?

(當然會85%,人少時會5%,有時着急會插隊10%,從不會0%)。

8.宿舍中有同學休息時會不會注意保持安靜?

(很注意60%,有人提醒時會5%,興奮時會忘記35%,不會0%)。

9、看見水龍頭及廁所中水流不止會主動讓其停止嗎?

(會100%,心情好的時候會0%,忙的時候不管0%,不會0%)。

10、看到別人丟失的飯卡你會怎麼辦?

(盡力找到失主並交還25%,交到失物招領處70%,放到原處不理他5%,佔為己有0%)。

關於這次調查,我們想説:

從統計這69份問卷中,我們看到了我校大部分同學的文明禮儀是很好的,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們的文明禮儀需要改正。

由於教室或自習室內人往往很多,所以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相信這樣的經歷你不陌生,經常能有手機鈴聲此起彼伏,而且鈴聲還都很有個性,比如“老公,接電話”、“寶貝,來電話啦”,要麼就是突然冒出一段和絃的歌曲或幾聲動物的怪叫。手機鈴聲雖小,但足以打破課堂或自習室裏原本的安靜,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或學習環境。

如果你常去圖書館自習室,那你是不是瞭解這樣的情形:人沒到,有紙條、書本“佔”着座位,後來的同學只能“望座興歎”。有時候晚自習都快結束了,不少被“佔”的座位卻還一直空着。“佔座”事情雖小,但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影響較大。很多同學對此感到既窩火卻又無可奈何。

如果你經常去上課,相信這樣的現象你幾乎每堂課都能看到:常有同學遲到、早退、上課中間拎着書包大搖大擺走出教室,也有同學在課堂上大肆睡覺,大聲地聊天,收發短信,接打電話,玩遊戲,聽mp3,吃東西,翻閲與課本無關的讀物,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睡大覺。這樣很不雅觀與有禮的行為對老師和同學都是傷害和不尊重。

有一些宿舍的衞生狀況實在不敢恭維,如果你可以做好準備大膽地走進去體驗一下,看看那髒亂差的樣子,聞聞那莫名其妙的氣味,然後你就可以豪不遲鈍地想到宿舍的那些主人翁們行為的不作為和不應該的行為了。沒準你還能在裏面發現一兩個很坦然地矇頭大睡的人呢。宿舍“小地方”的衞生雖小,但反映出來的`個人素質尚待完善。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人,那你會在公共場合看到吸煙的行為,男女過分親暱的行為,拖拖鞋,穿背心進入的行為,隨地吐痰的行為,隨手扔棄廢物的行為,一樣還可以在公共設施上看到被人塗寫刻畫的文字和圖案。

還有講髒話,打架鬥毆,抄襲作業,剽竊論文,考試作弊,浪費水電,惡意佔用公共資源,使用違章電器,等等不文明行為發生在我們生活、學習的校園。而這些不文明行為的主語絕大多數就是我們學生自己。

長期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變這種思想,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不可否認,我院絕大多數學生的素質是高的,能夠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為仍然存在。這是因為大家反對這種不文明現象的態度還不是很堅決,雖然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但沒有從行動上去杜絕這種現象,有的甚至“兩耳不聞窗外事”,持聽之任之的態度。大部分同學都認為不文明行為是素質低的表現,應加強教育,但實際生活中大家沒有用行動來反對不文明行為,沒有盡力阻止它們的發生,在客觀上默認了它們的現實性,滋長了各種歪風邪氣。 有人不禁要問:文明到底有多遠?其實並不遠,只要你願意給每一個人同樣真誠的微笑。文明到底有多遠?其實並不遠,只要你願意彎腰拾去地上的一團紙屑,只要你走路時多彎一下,這樣我們就會離文明越來越近!

校園應該存在文明的火種。校園文明,事關我們自己切身利益,影響長遠。有了好的校風,優良的校園環境,對我們身邊的發展、學習都有立杆見影之效。更重要的是它反映我們學院師生的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折射。這是形象問題,又是由其內在本質決定的,沒有良好的個人素質是很難達到的,這就需要我們大家共同關心,共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v99n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