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教學心得體會1

但是,我們也不能不看到,這也並不是完全是我們自主選擇的結果。長期以來,經濟的畸形發展,使得大多數人完全被物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已經成為一種不爭的社會現實,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忙忙碌碌,哪裏還有時間去談理想與未來——那些遙遠而虛無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已經很難形成共識了,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對於個性的追求,使得很多人千方百計的尋找與大眾相背離的觀點,如此一來,就無所謂共同理想與信念了。那麼要實現“文化領導權”這一精神的統治,就找不到可以統攝一切文化的文化了,整個實踐也就完全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知道,在很多情況下,客觀的事實對人的影響可能沒有一個神祕的力量更讓人敬畏,而馬克思的理論起點又是唯物主義,這是一個逐漸祛魅的過程,所有的神祕力量被分解掉了,在人心中就真正無畏無懼了,沒了敬畏之心往往容易為所欲為,我們不能在相信所有人的理性都可以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這樣的理論起點,對於形成一種文化的氛圍是有阻力的,而我們宣傳的馬克思主義卻極力的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從現實狀況分析,在現在物慾橫流的中國,沒有實現文化領導權的土壤了;從理論本身而言,其中相牴觸的內容,給我們營造一種文化氛圍設置了障礙。可以説,現在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隨波逐流,作為這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實踐者,是時候做出改變了。首先有一點,我們必須要堅持不變,那就是思想對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然後我們要摒棄狹隘的階級意識,做一個叮咬社會的牛虻就可以了,阻止在物流中走向迷失的人,使他們清醒,在物化的海洋邊上做一個孤獨的守望者;最後就只是堅持,堅持,在堅持了。那麼我們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就我現在認識而言,我們至少有三條路可以走:

一、緊跟時代的潮流,在時代的召喚下,做一個傳播民主與自由的人,以此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物質世界;

二、堅守最初的宗旨,撐起一片理想的淨土,構建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讓人的精神找到自己的歸宿;

三、重構温馨和諧的儒家道德文化氛圍,迴歸到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用自己的血液來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把這幾種結合起來,可能會更好,但這個任務十分艱鉅,它們內在的張力,幾乎不可調和,與其做一個地道的雜燴,還不如把自己的感情完全注入其中一種,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給自己一個信仰並堅持下去,最終很可能殊途而同歸,達到美好的彼岸。

在這裏,有必要説一下,雖然馬克思·韋伯説最好的教師要價值中立,但是那是一般的老師,作為給學生搭建精神家園的老師——“思想政治”的老師是無須價值中立的。當一個人對你説一個事情,最後再加上一句“我也不完全相信”,你難道不會感到懷疑嗎?那種沒有立場的政治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老師。當然,這麼説並不意味着,政治老師就要樹立一種權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個學生,而是政治老師也必須是滿懷激情與熱情的,要有欣賞藝術的情感,去感染自己的學生,而不是強迫學生完全聽從自己的;要有這份激情,就必須堅定自己的選擇,給自己的一個“信仰”,選擇一條自己的道路。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滄海橫流中顯示自己的英雄本色,對社會有所改變。

教學心得體會2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展智力,形成態度和相應的品質。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盡職盡責做好各項工作。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

備課深入細緻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閲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並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注重與前面知識點的呼應。往往一個章節的教學內容是密切關聯的,講到下一個知識點時,可以適當地提及之前的學習內容,做好前後呼應。還有,對於某個重要內容,最好能夠集中討論,把和它相關的有關問題全部列出來,挨個解決,讓學生對該部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而不要東一塊西一塊,這樣學生會搞不清楚重點,且對該知識較為模糊。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課堂中多提些問題,讓學生回答,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和鼓勵,並適當地講一些對學生學習有幫助的技巧與方法。不能一味的指責學生,而應該多鼓勵。講課時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一旦發現學生有聽不懂的,及時給予講解。要關注學生的狀態,觀察他們是否集中注意力。語調要有高低起伏的變化,可以敲敲黑板,或者讓學生抬頭等,提高學生的無意注意。可採取多種方式評講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一起討論,講評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習題課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提高學生注意力。上課時要求學生多做筆記,把歸納的知識作好記錄,複習時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思維提升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仔細的批改,對認真完成且正確率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力爭取做到最好,只有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處處為學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在今後的日子裏,我會改正缺點,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一位優秀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社會滿意的教師。爭取在最短的工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時刻準備着,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用愉快的心情應對每一天的工作。

教學心得體會3

我校在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班班通”教學。經過近一年來的“班班通”教學實踐,我個人深刻認識到:我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教學”。

首先,我們作為教師,在備課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下功夫。我們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佈局,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過大量的閲讀和準備,不再向從前寫寫教案那麼簡單,也不是下載別人的課件就萬無一事了,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鑽研,必須對準別人的課件認真取捨,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同時,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這樣的備課就使我們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我們的教學觀念隨着這高效課堂的教學,自覺和不自覺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轉變。我們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對高效課堂關注的重點也改變了。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我們也能及時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老師與學生的角色也常轉變。例如:我在上英語閲讀課時,就經常和學生們商討,共同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學生以後在閲讀教材時能夠讀中有思,思中有讀。在課堂上還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會更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學,有效地利用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動畫,聲相等,使課堂生動有趣。同時,節省了原來課堂板書的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思考和做大量的練習。這樣的一節課,真正實現了“清”、“新”、“活”、“實”、“大”、“奇”。即: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訓練量大,訓練強度大;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出其不意,與眾不同。而學生卻學的輕鬆愉快,而且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生再也不是一味地聽老師講課,而是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練習,積極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誰敢説這樣的課堂不高效呢?

教學心得體會4

數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數學課,仍會讓你收穫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學生學得也簡單,自然而然地願意上數學課。要讓學生願意上數學課必須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向是許多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十幾年來數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務必對自己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激發學生興趣。比如數學課本中的“你明白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字是誰發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學,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字累積。

數學源於生活,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便於操作,容易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繫,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學課走進生活並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學,愛上數學課。

教學心得體會5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儘快掌握好跳繩的技術?如何讓學生在國小六年中一直保持對跳繩的熱情、興趣和新鮮感?如何發揮出繩子本身最大的魅力?這些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因此,我在教學中嘗試制定了一套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模式,從低年段、中年段向高年段過度,每個年段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任務,並從技術上、內容上、難度上加以遞增,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取得了一點成效。

一、低年段跳繩教學

低年段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手腳搖跳不協調:先跳再搖或是搖跳同時。

②搖繩手勢不對:手臂手腕忽上忽下。

③單個斷跳不能銜接。

④甩繩跳繩時機不協調,甩跳脱節,重心不穩,容易摔倒。

針對以上的幾個問題我採取了以下幾個解決的方法

1、正確地準確地測量好自己所需要的繩子長度:一腳踩在繩子中間,倆手各持繩子一端,讓繩子自然下垂着地,手位於腰略上即可。

2、先練習甩繩。每手各持一根繩子,雙手固定好位置、幅度,藉助手腕的力量甩繩。這樣可以很好地感知搖繩的力度位置:體側腰部略上,稍比肩寬。避免手臂忽上忽下。在學生能較為熟練地練習及不會再隨意移動手位的前提下,加上腳的跳躍動作,要求先慢節奏甩一下跳一下,教師可在一旁提醒或口令指揮,以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知能力,加快他們的接受程度。在甩跳能較為協調時可適當加快口令,促使其加快甩跳的速度,並對學生有一點的進步加以大力表揚。

3、雙手持繩,先置於前面,雙腳跳過後再次甩繩再跳,依次慢慢的從一個到多個練習,使其體會到跳搖之間的前後順序及時機,避免出現跳搖不協調之錯誤。

4、針對剛開始有些同學跳快甩慢,以致重心不穩,容易摔倒的現象可以在甩跳之間加快小跳,以緩衝慢甩的時間。

總之,不管用何種方法來練習他們的跳短繩內容,都應該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性,不惜程度地加以表揚,以增強他們練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對低年段的學生來説非常重要。而且不能超之過急,原先不能搖跳的到能跳過一個到兩個時,在鼓勵和表揚的基礎上告訴他們能行的,很好很不錯,有進步,並要求他們再能否多跳過幾個,並把1分鐘跳繩作為低年段的考核項目。單人跳短繩是一場比較枯燥的內容,所以在大部分學生都能較為熟練協調自由完成的基礎上可適當的加入一些花樣跳短繩以增強學生的興趣,以發揮短繩的獨特魅力。如學生自創了一些花樣:向後踢跳、向前踢腿跳(跳繩時兩腿向前踢)、向兩側揮腿跳(雙腳併攏跳過繩子後,在掄繩的同時一條腿向一側張開,繩子即回到前方的時候,雙腳再併攏跳過)

二、中年段跳長繩

重難點:掌握跳進跳出的時機,協調搖挑。最後要求達到目標:能合作協調搖好繩子,能順利跑進跑出。

對中年段來説跳短繩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在這時我把長繩引入課堂。長繩和短繩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搖繩從單人變成雙人,應而搖繩的節奏、幅度顯得尤為重要,加之長度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性、協調性。

雙人搖繩是跳長繩的關鍵,繩子沒搖好就不可能有人跳好,所以首先要讓學生學會搖繩:站穩,以肩為軸,盡大可能的和對方同時把繩甩起,雙方的力量,幅度,速度要相協調,否則就會出現扭繩、晃繩的現象。跳的人也必須在速度上和搖繩的保持一致,才能順利完成跳長繩。跳短繩時一般都是個體從靜止狀態過渡到運動狀態,這樣跳繩個體可以自己協調好,在最佳時機起跳。而跳長繩一般要求在繩子搖擺的過程中從外界進入,所以配合搖繩節奏、跳進和跑出甩動的跳躍區是一個值得探討和練習的問題。剛開始時有很多同學面對飛舞的繩索不知該如何下手,想進去卻又害怕或是閉上眼睛瞎闖一通,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是被繩子砸了或是絆住,根本不可能跳起。因此教師在這時首先應該排除學生對繩子的恐懼,提醒學生仔細觀察體會,發現問題“繩子在什麼樣的位置時進入是最佳時機”?並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經過多次的練習發現,如果從正面進入跳繩區多數在繩子的最高點時較好,如果反向進入時則應該是在繩子最低點適宜,也就是繩子落地時。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兩點加強練習(也不排除他們有更好的機會),在學生逐漸熟練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花樣元素,以保持他們對長繩的興趣。

三、高年段花樣跳繩

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合作性。最後要求達到目標:全體合作創編新花樣。 這一階段教學相對簡單,對高年段來説,跳短繩及長繩已經是熟能生巧的事,因而我的教學重點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合作性,進一步增強他們對繩子運動的熱愛。因此花樣跳繩也就被作為重點,給學生們一個自由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勇於去探索勇於去嘗試,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培養合作創新意識。其實學生的創造力真是無窮無盡的,在課堂中我發現了很多很多令人驚喜出乎意料的絕妙創意:(花樣跳短繩或長繩,不限定人數方式,讓學生自創。)“8”字穿花、繩中繩、龍的傳人、雙進雙出鑽山洞……三人一體分段跳:甲、乙、丙三人平行站立,乙在中間雙手分握兩根繩的繩把,甲和丙分握另外兩繩把。開始後,乙向後搖甲和丙兩人隨已搖繩。等繩子穩定後,甲後跳幾次,丙也上繩跳幾次,如此進行。翼雙飛跳:兩人兩根繩子同向站立,將繩子對摺後兩繩勾在一起接成一根,每人各持另一頭,齊甩起跳;二人輪番轉轉跳:二人相向站立,均用內側手搖繩。一人先跳1——2次後,邊搖邊轉180度後,將手中繩把換手,另一人繼續跳。多繩跳:用多根繩子交叉一齊搖,人站在交叉點上跳。

繩子是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但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他們往往不會注意自身的承受能力,只要興趣在就會長時間不休息地練習,所以在跳繩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擇一條適合你的繩子:繩子的長度應適合人的高度,過長或是過短的繩子會令跳繩動作不協調。

2、需選擇平滑地面進行,不可有高低落差及坑洞。

3、多人跳繩時需留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避免被他人的繩子打傷。

4、跳繩要循序漸進,運動前要注意做好熱身和跳繩後的拉伸活動,否則容易受傷。

5、先簡單後複雜,在熟練自跳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難度動作。

6、跳完後注意放鬆,調整呼吸,舒緩身體後多喝水。

7、跳繩的強度不宜過大,練習時間不宜過長,注意跳躍場地的選擇,最好在有一定彈性的地上練習。注意鞋子的選擇,以有側防護功能的為佳,以免膝蓋、腳踝受傷。

8、在跳繩後也可以用繩子做一些遊戲,如投擲、鑽爬、甩繞、拋接等等,充分發揮出繩子的魅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輪初升的太陽,有的儘管現在還暗淡無光,只是一時被雲霧遮住了,一旦衝出雲霧就會光芒四射。”在跳繩設計活動時,對那些動作發展好的學生就適當提高難度,讓他們“玩得有勁”;對那些動作發展較差的學生則降低動作要求,讓他們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待能力特弱兒童,想方設法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去。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練習,然後再選擇是否增加跳繩的難度和速度;通過長時間的實踐運用,我驚喜地發現課堂上學生的練習興趣在不斷地增強,每次跳繩課上都精神抖擻,練習的自覺性也在大大地提高,練習的內容也精彩紛呈,下課了還意猶未盡。而且在課後還自發性地自己組織,當他們創編出一種新的花樣時都喜不自禁地跑來告訴我,讓我也分享他們的快樂。

跳繩的魅力是無窮的,跳繩的花樣也是無窮的,學生的創造思維更是無窮的。積累跳繩的經驗,充滿着對繩子的熱愛,不斷創新發掘繩子的內涵,這就是我一直要做的。

教學心得體會6

教了好幾年書,感觸頗深。在課堂活動中我能用簡練的語言講解了知識點,用適合學生的方法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活動,但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程度還是不高,學習激情還是有點淡薄。我就在思考: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學生的原因?目前咱們的地理教學中,學生不學或者不想學習地理學科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法。要實現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的壓力很大,工作任務也很重啊。下面針對本節課,談談我的想法和體會,不對的地方敬請多加指導為謝!

一、改進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受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在一些學生中存在着厭學地理的傾向,這直接影響着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改進教學方法,並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注意教學藝術,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積極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上課時十分注重用自然親切的教態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的語言潛移默化地使師生關係更加密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採取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如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與學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課堂上積極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不斷肯定與鼓勵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各個層次的同學更多地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

二、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地理教材中,藴涵着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發揮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並強化學生的現代觀念和現代意識。

三、要講究課堂教學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太死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四、注重人性化教學和管理,充分信任每一位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學習活動是屬於學習的,教師不能剝奪學生學習的權利或者空間。簡單來説,就是教師教學不能滿堂灌,得把學習時間給予學生,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習地理知識。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造就美麗人生

我們的地理教學活動,學生很難找到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地引導和培養。我們要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造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繫,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教學心得體會7

通過學習“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我影響很大。學習這種先進教學經驗,根本在於改變觀念,要實實在在的學,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打造高效優質課堂。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的在校時間80%在課堂裏,學生在課堂裏的生活是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學校課堂生活的質量關係着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成效。

通過本次學習,對這一教學模式便有了全新的理解,其心得體會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對“先學”環節的理解認識:“先學”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去看書、理解。而是在教師事先給出的“自學指導”下,讓學生先明確任務,在一定的時段下自學相關內容,完成相關檢測題。自學知道一般包括自學時間、內容、學法,要達到的要求,驗收辦法等,並不是幾句簡單地提示語,或幾道難度適中的訓練習題。這裏要求老師要事先認真研讀教材,切實把握好教材重難點知識,並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制度好每節課的自學指導方案。

二、對“後教”環節的理解認識:該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方法、提升能力的主陣地。“後教”不是教師漫無目的的教,是在學生通過先學畫環節紕漏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就相關問題先讓大部分學生談認識理解,闡述自己的觀點,分佈自己的答案和結果,讓學生從中類比異同,尋求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讓學生説一説為什麼錯,使知識得到細化,學生明白了為什麼?便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該環節教師安全利用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解決問題。凡是他們能講明白的觀點,教師絕對參與,只做解釋、更正。只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

三、對“當堂訓練”環節的認識:該環節是鞏固基礎,形成能力的主陣地。是建立在教師靜心設計訓練題的基礎上,要求教師每節課必須有一套高質量,有難度、高絕密的信和訓練題。教師安排好學生的學法教導,做題技巧的知道,要求學生限時按時完成,像考試一樣真正認真,並要求學生平時訓練中一定做到有錯必改,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訓練應有的效果。

四、今後實際中的努力方向:

1、教師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持不講。

2、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要突出一個實子,不擺花架子。教師講解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訓練時間努力得證在20分鐘以上。教師不要就題講題,對每個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3、重視對知識的落實,“四清”就是體現。

4、重視學生研究和學法指導。

教學心得體會8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改變了我們正常的教學模式,由面對面的交流互動變成了隔屏傳遞信息,這種“線上教學”給我們“0起點”的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種“停課不停學”的模式連續持續了四周之久。現將這段時間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不要低估學生的“智商”。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我們教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一遍遍不厭其煩的重複着,特別是近段的隔屏教學,總是心懷忐忑,感覺學生不在自己的視線內,總怕學生不會,更不敢放手。因為課表給我們只有30分鐘的時間,恐怕這30分鐘的時間給“浪費了”。

在講“雞兔同籠”時,我們五數組老師先聽了劉淑萍主任的一節課,她善於把重點、疑點、難點設計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提供展示的舞台,而她關注學生反饋的信息,並及時給與高度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我在講這節課時,也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嘗試。其中有這樣一環節:通過列表法引導讓學生去發現‘小汽車減少一輛,摩托車增加一輛,車輪的總數就會減少2個’時,我班學生馬一可説:老師,“減少一輛小汽車時,我就用小汽車的輛數乘4得到輪子數跟題中告訴的輪子數相比,比它還大,就説明小汽車還是多,不用再加摩托車的輪子數了”。聽到這裏,我很是吃驚,真沒想到,她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多麼聰明的學生,我及時給與高度評價。實踐再次證明,不論線下還是線上教學,我們老師都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充分信任學生。你給他一份信任,他真的能還你一份精彩。

二、面對問題,講究策略

對於“線上授課”,剛開始我發現我班孩子很“乖”,從不打擾您,只做老師忠實的聽眾,儘管你一再鼓勵積極連麥,還是無動於衷。課後我在想,可能是學生不會操作,也可能是學生心理素質不好,恐怕説錯,不敢連麥,缺乏勇氣和主動性,怎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連麥呢?

在上課前我先給學生聊,我説:“孩子們,我們線上學習和在教室裏學習是一樣的,不要有所顧忌,回答問題正確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學習態度,只要你積極主動連麥,老師都給與表揚和點贊,結果重要,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要你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你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期待你們的改變。

學生在連麥回答問題時,我有意提醒他們提起頭,老師給你拍照做為紀念。下課後,我還把照片傳到班級釘釘羣和微信羣,並附文字説明,表揚他們課堂上積極連麥,還讓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經過這樣嘗試,連麥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

三、不求更好,只求做好

剛開始我班參與直播的人數不多,往往差十幾人,有時差二十人,這事很讓我頭疼,我也曾在班羣裏強調過要按時聽課,但效果不是很明顯。思來想去,乾脆來個“不好意思”+“強制性”,也就是每次直播後,我就查看數據並導出數據,看看是哪些同學沒有參與直播,哪些同學參與的時間短,做到心中有數。當不參與直播的人數較多時,我就把他們統計後用紅色字體標出截屏發到班羣中,讓全體學生都知道這次誰沒有參與直播。當人數較少時,我就電話聯繫家長甚至是學生,給他們講清楚參與直播的重要性,讓他們多關注老師發的信息,對孩子要起到提醒監督的作用,每次都這樣做,堅持幾天,他們就不好意思了,就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特殊情況要特殊對待)。採用這種措施後,參與直播人數明顯增多。這正是我們沒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的策略,儘量讓參與人數最大化。

近段我們雖然很累,但也很充實,正如韓校長説的那樣“唯

有變化,才能成長”。師生雙方正在互動着、改變着、成長着……

教學心得體會9

作為一線的國中物理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物理學科而言,原來的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

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

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

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物理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國中物理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不是面向少數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是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五個課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而非精英教育。過分強調學科中心或學科本位,將課程設置的重點放在學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導致學習內容難、繁、偏、舊等,並且物理教學也容易側重於知識的灌輸,這無疑會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的情緒。因此在課程設置時,將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等。

理念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國中物理課程是學生在綜合科學課程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物理分學科課程,因此,該課程的設置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即科學研究方法與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還將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靠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式、自學式、探究式等。已有證據證明,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新課標從過去單純強調知識的傳承變為全面落實課程的三維目標。於是知識本身的重要性相對下降,科學探究教學的重要性相對提高。

理念四: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福音,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傳統科學教育強調科學的萬能、神聖以及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也正是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欠缺深思熟慮,我們的星球正面臨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應、人口膨脹、自然資源枯竭等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人類開始客觀地評價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理智的思考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而肩負培養學生科學觀的科學教育應重視及時反應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使學生在涉及科學技術問題時,能有意識地從它對社會的正反兩反面的影響去考慮,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過多地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或動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科學精神、積極的學習情緒等方面綜合素質的評定;有關評價指標單一,忽視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評價結果則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結果,而忽視各個時期個體的進步狀況,因此不能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輪課改中,為實現課程目標,必須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教學心得體會10

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正式發佈,我們在綿陽市張曉蓉名師鼎興工作室的組織下展開了新課標學習和思考。學習新課標,感覺較之舊版相比,有很大變革,我的主要的體會如下:

一、強調核心素養。

首先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標重在關注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學習。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設計中不僅要注意階段性知識目標,更要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習階段中,該堂課能提升學生的哪些素養?怎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能達到最好效果?知識領域間有哪些聯繫?又通過什麼有效方式更客觀、多層面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成情況。

二、內容擴大、綜合性增強。

高中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為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圖像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裏面。美術表現改為藝術表現,更寬泛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為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為主,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通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這些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師、創新型教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藝術教師。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差異性以及表現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快樂地學習。

四、明確學業質量要求。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藝術課學業水平考試與評價結果納入會考。藝術課的學習成績評價涉及到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和教學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做好過程評價方式的設計,選擇科學、實效的方式,客觀地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藝術素養的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讓我對未來的美術教學有了全新的目標和方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方式方法,做成長型教師,邁向新的征程。

教學心得體會11

語文學習確實存在着不少障礙,儘管在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羣體中其表現形式與程度或許差異很大,但據筆者個人的調查,主要存在着三個方面的障礙:一是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行為習慣上的障礙;二是不懂得語文學習過程的特殊性學習過程中的障礙;三是對語文的認識模糊心理上的障礙。試概述如下:

 一、行為習慣上的障礙

能否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甚至也會影響到一生的事業與成就。語文學習的長期性、潛移默化性,使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小就養成的良好的聽説讀寫和廣泛涉獵的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依靠家庭的薰陶和學校的培養。由於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國小階段的某些欠缺,使得大多數學生都有未能在學習的行為習慣上養成良好的品格,這在語文學習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這些不良的習慣品格嚴重滯礙着語文學習的質量,其主要表徵是:

(一)輕視咬文嚼字。對似懂非懂的字詞輕易放過是比較普遍的壞習慣。學習外語尚且知道記單詞是關鍵,一旦到母語語文課上就把這個道理拋到九霄去了。其實,字詞的功底不紮實已經成了語文學習尤其是閲讀理解中的最主要障礙。閲讀水平低下與不能真正品味出閲讀材料中的關鍵字句有很大關係。例如,學生常把月光朦朧寫成月光méng@①lóng@②;對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與後牆緊貼着崢嶸的山石兩句中崢嶸的含義分辨不清;把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中的淋漓與酣暢淋漓中的淋漓混為一談。漢字作為表意文字,一個字一般就是一個形音義的統一體,注意對一個字進行觸類旁通式的辨認,往往能帶起一大串。可惜這個道理沒有引起多數學生的重視。他們平時很少有意識地去積累字詞,對平常遇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字詞不去及時查閲工具書,認真深究,求得細緻瞭解,久而久之在字詞這一環節上拉下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成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障礙。

(二)片面追求所謂理解,忽視朗讀、涵泳、背誦和記憶。語文學習的材料多為一些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優美的辭章,警策的名句,生動、雋永,充滿無限的審美情趣,常令人陶醉不已。古往今來大凡造詣深厚的文人名士無不飽讀詩書,博聞強志,有的甚至能背誦成篇的名著,至於辭采優美的詩詞就更是能出口成誦了。事實上,語文學習單純靠理解、思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需要涵泳、體悟、熟讀、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讀與背可以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讀書切戒不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講的是讀與背是理解的基礎和途徑。可見,讀與背同語文學習的關係是何等的密切了。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掀起了一股所謂反對死記硬背之風,把語文學習中的上些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一掃殆盡,貽害極大。語文課上朗讀背誦的機會少了,詳盡細緻的講解分析多了;學生朗讀背書的興致淡了,琅琅讀書的聲音消失了。早讀課上學生一心想着讀外語,甚至讀政治、歷史,至於背書那就更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了。理解固然重要,但理解若不以紮實的記憶為基礎,很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況且理解並非是一次完成的。語言這東西,在不十分理解的情況下先吞進去,以後隨着語言吸收和積累的增多,隨着生活體驗的豐富,隨着知識面的擴大,通過不斷反芻,可以不斷加深理解。只有吞進去了,才可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一味地分析、研究而不吞進去,則永遠不能化為自己的營養。不養成多讀多背的習慣,而能把語文學好的例子是不多見的。

(三)不作筆記,不勤寫作。讀與寫的關係極為密切,是語文學習的兩個支點。韓愈在談到怎樣做學問時説: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鈎其玄。口不絕吟手不停披就是多讀多寫。大學問家們無不愛寫愛記。許多名著佳篇都誠是一張張卡片,一本本札記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學語文不光要寫作文,還要養成勤於寫筆記、札記、日記的習慣。閲讀時也要動筆圈點、批註。前人有不動筆則不讀書的好習慣,今天的許多學生卻根本沒有意識到動筆寫的重要性,更沒有養成愛記愛寫的好習慣,能夠堅持寫日記,寫讀書札記,作讀書卡片的學生寥寥無幾。有些人甚至連兩週一次的作文也當成了負擔。他們總是樂於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所謂理解、分析,搞題海戰術訓練,這樣的學法豈能真正地提高語文水平?

(四)不愛課外閲讀。語文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而課本的容量有限,僅靠課堂、課本顯然是不夠的,但這一點從家長到學生似乎都認識不足。家長一味地反對孩子看雜書,動輒沒收處罰,從而遏制了閲讀的視野。由於急功近利,學生也不認為花時間精力去閲讀那些看起來與提高應試成績關聯不大的雜書有什麼價值。有些人雖看些課外書籍,但品味太低,至於報紙、新聞則更是無人問津了。實際上,這些課外因素對語文學習恰好能構成內外互補,它可以開闊視野,增加閲歷,不僅不會影響語文學習,反而會活躍思維,增加相關知識,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果。

二、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語文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進步與提高是緩慢的潛移默化的。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積累是最重要的,戰國時期的荀子就曾論及積累的重要意義: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量的積累終能導致質的飛躍,但積累的過程畢竟是長期的、艱辛的,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恆心,這就要虛一而靜力戒浮躁。在語文學習上追求短平快是絕對行不通的。許多同學不懂得這一道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之後,就乾脆棄之不顧,轉而去抓那些能夠立竿見影的科目去了。

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另一種障礙是缺少學習的主體意識。當代的學生在會考大學聯考的壓力下,過分依賴學校和老師,而學校和老師也急功近利,一味地搞所謂強化訓練,幾乎完全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空間。其實,古代一直沿用下來的傳統中許多經驗都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鑑和反思的,如《論語·侍坐》裏孔子成功的教學範例、宋代以後的書院式教學模式就給我們許多啟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提倡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向老師質疑問難,老師則重視讓學生躬行實踐,注重個別啟發指導,甚至令弟子次相傳授。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推廣這種學習方法是不是比填鴨式更好些呢?

 三、學習心理上的障礙

所謂心理上的障礙是指對學習語文認識上存在着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滋生輕慢之心。在母語環境裏學習母語語文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因為已經會認字會説母語了,便對學語文失去了新鮮感,錯誤地以為自己才不過粗通文字的語文功夫就已經是語文的全部了,於是語文在他們眼裏便魅力盡失,黯然無光。二是認為語文成績很難提高,即使花大力氣去學也未必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相反,以全力去對付那些短平快的科目收效會更大些,於是也對語文漠然視之。

(二)科學代替審美。應該説語文是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審美性的,可是,在科學主義、理性主義日益氾濫的今天,人們很難得從這一角度來看待語文,總是以科學的視野來對待語文,以理性的原則來對待語文學習,對語言文字之外的旨趣、情韻麻木遲鈍。漢語言的豐富性和審美的模糊性正是語文的魅力所在,如果單純用科學思維來對待語文學習,自會覺得乏味。審美與理性往往是相悖的,不能以審美的眼光來看待語文,對待語文學習。

(三)定位止於工具性。對語文學習在一個人成長過程與精神品格形成過程中巨大潛移默化的功能認識不足,恐怕與語文是工具性學科的定位不無關係。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掌握母語,更重要的是吸納母語文化乃至幾千年來所積澱下來的精神文化養料。接受了良好的母語文的薰陶,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尤其是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是極為重要的。語文在這一環節中所承擔的責任最大,也最重要。沒有上升到這一層次上來認識語文,只把它看成是一門普通的語言課程是語文學習中一種較為普遍的心理偏差,它對語文教學雙方面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要使語文學習打開新的局面,出現新的生機,勢必要排除語文學習上的種種障礙。如果能從學習的習慣、學習的過程、學習的心理這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進行疏導,也許語文的教與學都會出現令人滿意的新局面。

教學心得體會12

近日,更有幸聆聽了羅小蓮園長關於《幼兒園課程遊戲化》的講座。通過此次學習,讓我對課程、遊戲以及課程遊戲化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和全新的解讀。

在此之前,我認為《課程遊戲化》的頒佈與實施意味着舊的課程體系的結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瞭解到《綱要》和《指南》和《課程遊戲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就已提出了“遊戲是基本活動”的問題。所謂基本活動,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常常疑惑於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在過去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生硬的體現教育教學活動中游戲的存在。我們通常只是植單一的插入一些遊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會困惑,為什麼在教學活動中孩子的興趣缺缺,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通過學習我才瞭解,課程遊戲化是要站在質量的高度去考慮,站在兒童獲得完整經驗的角度去考慮,站在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角度去考慮,簡單的説課程遊戲化就是讓幼兒園課程更貼近生活,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點。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

結合羅園長的講座來反思自身發現,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年也能注重體現遊戲化,但是在活動中並不能體現幼兒為主體的自主性遊戲,由於害怕孩子“不會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險”通常我在玩的過程中沒能體現孩子的自主,這樣的遊戲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聽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動的接受。用羅園長的話來説遊戲不是教學,不需要教師去“導演”和指揮,因為教師指導過頭了,就成了“導演”,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和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遊戲,應該融入課程文化,形成習慣。

課程遊戲化的關鍵在教師,焦點在幼兒,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課程遊戲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兒積極投入活動過程並充分探索、交往與表現,是幼兒不斷豐富和發展新經驗,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師説什麼和做什麼,而是幼兒説什麼和做什麼。良好的幼兒園課程會不斷促發幼兒的興趣,催生新的活動,能讓幼兒專注地投入當前的和不斷生髮的行動中去。

此專題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行為,在日常教學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珍惜孩子們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質量的幼兒園課程。 而作為一名老師,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反思。羅園長提出的一些解決措施,給了我啟發和思考,在今後的教學管理中,我將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幼兒共成長。

教學心得體會13

《教師教學情境創造力策略》一書旨在説明“環境造就人才”,教師要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創造恰當的教學情境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此書在英語情境教學方面談及甚少,但是,我認為,教學是相通的,情境教學對於英語課堂,特別是國小英語課堂可以説是更為重要。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國小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它將對國小生的英語繼續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為國小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國小英語這一基礎環節。國小生在接觸“a、b、c”的起始階段,往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習本身是抽象的,枯燥無味的。如果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技藝,教法單一化,模式化,國小生學習的興趣就會日益鋭減,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日趨減退。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將對國小生英語的繼續學習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小英語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在導入中結合趣味性與實際性,寓教於樂,使英語教學生動有趣。

1、在教學中創設英語情境,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為學生創設表現成功的機會。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總結了兩種交際活動模式:a、leon-performance:預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固定的小組。各小組按教師的要求相互討論課文內容,然後進行小組表演。此活動給學生創造了嘗試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起每一位學生的參與精神。b、free-talk:規定每堂課的前十分鐘為free-talk time。教師規定主題,學生進行自由活動,在班級裏尋找夥伴相互交流。此活動可以增加英語練習的密度和廣度,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積極創設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親切、輕鬆、愉悦,使學生喜歡英語教師,進而喜歡英語課。國小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還應始終充滿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同時應注重英語口語表達,力求語言簡潔風趣,使學生易於理解,並能使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在課堂中教師尤其不能吝嗇表揚與鼓勵,對語言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更要大膽給予鼓勵,以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國小英語以口語教學為主,內容貼近生活,前後聯繫較強。因此教師要緊扣教材,圍繞教材,利用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在知識的銜接處、轉折處情境“設疑”,使新舊知識前後貫通,順利過渡。使學生在輕鬆愉悦中的情境中自然而然掌握新知識,在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濃厚的英語學習氣氛,能增強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慾望。有時僅輸入一課時所要求的內容,無法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此時教師或者調整教材內容,或者攝入教材外相關英語知識,加大語言信息的輸入,使學生積極投入語言實踐,在實踐中嘗試知識結構轉變的成功,以滿足其強烈的求知慾望。

5、充分利用英語課堂時間。國小生學習英語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離開了課堂教學,就不能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也不能保證學習的效率。因此國小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更要創設各種相關的新情境,啟發學生大膽創新,學會合作,在對已學內容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進行自由交流,培養國小生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6、積極開設英語第二課堂。“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四十分鐘的英語課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內交流的機會不多,所學語言深化不夠。因此利用課外時間,積極開設英語第二課堂,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對於提高國小生英語交際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不斷鼓勵並刺激學生大膽開口,在自然狀態下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二)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因此英語情境的創設要圍繞交際的目的進行。切忌為求“活”而片面強調形式多樣化,在學生唱、跳、玩中忽視教學情境為內容服務的本質。那樣國小生英語情境教學就完全失去其意義。

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永遠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能激發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正如布魯姆所説:“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一、情境導趣,以趣激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是在兒童期。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兒童接觸“a、b、c”的起始階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國小生是否對英語產生興趣,英語教師起着關鍵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新鮮、輕鬆,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喜歡學習英語。在教nose, ear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並置身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單詞或句型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即使是誇張的動作或朗讀語調,孩子們也會特別喜歡。“big”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別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並鼓起肌肉,“thin”做一個瘦的動作。學完單詞後,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説出這個單詞;教師還可以根據孩子好動的心理,結合遊戲和兒歌教學,努力創設英語活動情境,動靜穿插,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穿插,吸引年幼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自主學習。對於中高段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進行表演,進行free talk,如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具體做法是:學習小組表演對話,能説什麼就説什麼,説錯也沒關係。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有説錯要批評的壓力。如:——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re you? fine, thank you? i am fine, to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練説的機會,並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每一環節,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情境內化,以爭促學

優質的英語課堂不能單以教師傳授給學生有效信息的多少來衡量,還要注重學生信息內化及運用能力的大小。單純直接的課堂教學乏味無趣,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心理疲勞,阻礙學生對語言信息的內化。因此,教師要創設輕鬆活潑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新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並能因材施教,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獲取成功的體驗。

在英語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掘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和思維水平,使學生體驗到競爭成功的喜悦。可以在課堂上採用比分制,開展學生個人爭優和小組比賽爭勝的教學形式,如在練習i ’d like??句型中,在小組內展開競賽,比一比誰會的多。學生就會爭搶地説:i ’d like some ’d like some milk ??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情緒飽滿,團隊合作精神得以增強。更重要的是給學習優秀的學生創造了表現的機會,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鋪墊了台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情境遷移,學以致用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它具有實際性和交際性。實際生活水平是語言學習的試金石。英語的教學時空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把學習遷移拓展到我們的生活中。教師要設法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創造英語環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和老師用英語打招呼,交談;鼓勵他們儘量用所學的常用表達方式和同學相互問候,對話。也可以開展各類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賽、英語故事比賽等,為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大膽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體味。學生一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實踐,必定會爆發出無限的創造力火花,必定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產生彷彿置身於英語世界的感覺,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地學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了語言信息輸入,產生語言內化,做到了學以致用,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書中講了不少怎樣營造教學情境的策略,究其幾點,以及根據國小生這一特點,我認為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應特別注意迎合國小生這種好動、愛玩、愛畫、富於想象力等特點,使他們的語言習得從輕輕鬆鬆、富於樂趣的教學活動中得來。

一、利用孩子們好動的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動起來,讓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縮短了。這不僅使學生感到老師時時刻刻在關注自己,而且能感受到自己是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習效果。通過“做”,讓孩子們充分地活動起來,通過活動來豐富學習經驗,通過真實的體驗來促進語言的習得,在體驗運用中發展語言技能技巧。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要考慮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們去“做”。如在教學身體部位單詞時,我設計了一個“touch your?”活動,比一比,看誰摸得準、摸得快,我的指令越來越快,孩子們的動作也越來越快,就連平時最不專心聽講的調皮鬼柳鑫同學也積極地參與進來;又如在教學動作性的單詞和短語時,就設計讓孩子們在比比劃劃當中動起來,並形象記憶這些知識的。適合這種教學的還有:聽命令表演,聽命令製作面具、玩具、卡片等,聽命令移

動或交換位置,聽命令唱歌,聽命令説話,用手勢表示對錯,聽命令比劃詞語,聽命令指出某物,聽命令畫畫等等。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到如何利用教師本身的動作、身體語言和表情或眼神來幫助孩子們明白每個活動的操作,並儘量設計出易於孩子們掌握的動作或活動,以使孩子們易於恢復記憶,使孩子們見到或聽到某一特定動作或命令時,立即可以喚起某一特定語言的再現,如教師做一個喝水的手勢,孩子們立刻説出“drink”或“drink some water”的反應。

二、巧妙利用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來設計教學活動。

眾所周知,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富,但如何利用孩子們的這一特性來設計教學活動呢?我們可以利用表演對話、講故事,讀詩歌,唱歌曲等活動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充分去想象故事、詩句、歌曲裏所敍述的物品、事件等。在設計這些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引導孩子們去想象,是利用特殊的語音語調呢,還是事先把東西藏起來以讓孩子們去猜想?如在教學體積較小的實物單詞時,可以把實物裝進一個袋子裏,讓孩子門猜,孩子們非常樂意用玩這種遊戲;在進行故事教學後,可以讓學生們展開想象來猜測故事的結局;有時,也可以讓孩子門把所學內容畫出來,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他們畫出的同一個內容可能大不相同。

三、巧妙利用孩子們愛玩愛樂的天性設計語言教學活動。

玩、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既可給孩子們以樂趣又可以學到語言知識的教學活動,如設計節律順口溜、“let’s chant”, “let’s do”遊戲、製作物品活動和進行有趣的調查活動等,這些活動要做到既滿足孩子們愛玩愛樂的心理,又可以通過活動把孩子們引導成為學習英語的推動力,使枯燥的、機械的東西都變成生動的、活潑的以至趣味無窮的過程,給孩子們的語言學習帶來快樂,把他們帶到一個美好的知識王國,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王國裏來。教師只需將所學內容設計得“活”起來,讓孩子們在做、玩、畫、説、猜、看等過程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與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以求教學更多元化,更適合孩子們不斷成長變化的需要。

四、巧妙利用孩子們愛説的天性設計教學活動。孩子們和小夥伴們總是能夠嘰嘰喳喳地説個不停,並且相互之間總會受到各自的影響,並不知不覺中有了改變。所以我們在設計語言教學活動是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教學過程中儘量安排各種小組活動、小組遊戲、小組討論、小組表演等,充分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參與意

教學心得體會14

20xx年度,我被遴選為xxx國中化學工作室骨幹教師培育對象,於x月xx至x月xx日在xx師範大學進行了幾天培訓學習。我有幸在炎熱的夏天來到x師大,走進x師大講堂,成為“xx省骨幹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x師大國中化學班的學員。在這緊張而忙碌的四天時間裏,與多名教授、學者和一線優秀中學化學教師在一起,共同度過一段難忘的學習和交流的時光。回顧這次培訓學習,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專家們精闢的論述,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淵博的知識無不影響着我,感染着我。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提高了自身素質。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下面就國培學習情況談談個人的五點體會:

一、聆聽專家講座,從中受益

多位教授、學者的講座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如:x師大教授化學教育科學研究所xx的專題講座《基於課例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x師大xx教授的《踐行四有標準提升綜合素養》xx老師的專題講座《做快樂奔跑的蝸牛》及x師大文學院xx老師的《教師職業禮儀文化》。專家的精闢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悟。通過學習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發展方向和目標。從理論基礎、教學技能、教學理念等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和轉變。使我在思想上得到了洗滌,教學理念上得到了革新。結合專家的講座及名師的示範課,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深知自己在教學上的欠缺。此次培訓讓我們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以鮮活的案例和簡要精闢的教學理論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諸多困惑。

二、促進自己向專業化的發展

通過學習,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專家與名師,他們那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能夠“恰當把握教學生成”,是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地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他們的最好寫照。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斷更新,需要可持續性的發展。能否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教育將更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專家的講座,讓我認識到教師應由經驗型向專業型轉化,傳統型的教師已不適合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用知識來充實自己,並逐步向專業化教師轉化。

三、在反思中提升,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加強學習,促進個人的專業發展。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脱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才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在教學中學會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真正提高教學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

四、享受教育,收穫快樂

四天的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參加國培學習以後,我感覺自己已經落伍了,這才認識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深刻含義,體會到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期間我寫了十篇教學心得體會和一篇教學論文。國培學習使我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審視我的教學,反思我的教學,改進我的教學。學無止境,學習並沒有結束,新的學年才剛剛開始。還有更多的新知識需要我去了解、去掌握。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

五、注重內修,加強讀書

要想教好化學,自己必須先學好化學。一個人化學水平的高低,要以“讀書”為先,多讀書,有才情,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人説外修修身,內修修心。我會注重自己的內修,汲取中外經典名著的營養,滋養自己的心靈。為學生做好為人師的榜樣。讓學生也多閲讀,提高化學文學素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實踐結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化學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新的技術,以書為載體,以愛的滲透為激活點,抓住學生的心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不斷鑽研教材,把學到的教育理念和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只有不斷地學習,反思,實踐,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勤練業務,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

教學心得體會15

在這次學習中我認識到了遠程協作教學,瞭解了遠程協作的概念、特點、及遠程教學與面對面教學的異同點;遠程協作教學的六種協作模式等。

在教學當中的三種模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1、共同創作模式:

異地的學習者在網絡環境的支持下藉助創作工具圍繞一個主題共同完成作品的設計、製作,在創作過種中相互討論、交流、評價,適時反思,從而形成對主題完整而深刻的理解,將自己的理解顯性化。學生相隔千里的兩地共同完成一個主題創作,體會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實驗探究模式:

兩地學生針對一個真實事物的特點或現象分別通過設計、實施不同的實驗到主動探索和發現表象掩飾下的科學規律、定理。在此過程中,學生分享、比較各自的實驗活動、數據、結果,從而形成一致性的結論。在活動中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提高了人際溝通技巧。

3、平行問題解決模式:

兩地學生圍繞共同的複雜、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同時進行實驗、觀察、調查、訪談等活動的設計與實踐,以獲得問題的解決,並在活動過程中不斷交流問題的解決思路、策略和收穫。

這幾種學習模式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對於他們的社會生存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gr/xinde/n5ww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