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創業史讀後感優秀

創業史讀後感優秀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創業史讀後感優秀,歡迎閲讀與收藏。

創業史讀後感優秀

《創業史》是柳青的一部自覺實踐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探索中國農民歷史命運和生活道路的長篇小説。小説講述的是樑生寶買稻種、活躍貸款、進山割竹等事件帶領貧僱農走互助合作化道路創業致富的過程。從創業史的寫作背景看,在歷史主義的思維下,我們不難看出,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黨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對農民而言,土地革命是一場內在的革命,農民是這場革命的主體,對土地的追求成為革命的強大動力,但是公有制的建立,需要農民交出他們的土地,這對農民是個很大的衝擊。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業史》呼之欲出,成為這個問題的迴應者,被稱為是農村合作化運動的“史詩性著作”。

小説主人公樑生寶,是一個不怕艱苦、敢於擔當的年輕人,他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理想,併為之行動,這都是作為一個創業者所必須的品質。但拋棄他在主流之上作出的貢獻,這個人物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上挖掘出更豐富的深層意義。

與樑生寶相對,徐改霞是柳青竭力用新的理念去塑造的一個新社會的新式女性,在她身上表現出了婦女對命運的抗爭精神。文本在敍述着新式人物樑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在戰勝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合作社的宏大事件的故事縫隙,將樑、徐兩人的愛情故事情節鑲嵌其中,不僅增添了故事的可讀性,也將徐改霞這一女性形象從包辦婚姻到據理抗婚,從解除婚約到大膽追求愛情,從進校讀書到最終走進城市成為新時代的一名工人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展現了徐改霞不懈追求婚戀自主和人生理想的性格塑造過程。從這一個側面,作品勾勒了徐改霞這一人物不懈追求的心路歷程,真實反映了在農村的變革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民的精神追求和城市夢想。

徐改霞身上繼承了“五四”以來女性覺醒意識,而婚姻的不自由使得這種自覺的覺醒有了發泄的突破口。作為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新女性,徐改霞敢於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思想前進”“生活有意義”的青年才是她擇偶的標準。樑生寶積極上進,是年輕的共產黨員和合作社的帶頭人,是一位“運動的積極分子”,這正是她理想中的對象。在她的積極熱情下,二人陷入了戀愛之中。

舊式包辦婚姻的陰影以各自的方式和原因分別從二人的身上退去,橫亙於二人間的最大阻礙也不再是阻礙,然而,甜蜜美好的愛情卻沒有得到一個幸福的結局。這其中固然是因為剛解放的農村中對於包辦婚姻的固執堅持,對男女自由戀愛的恐慌和強烈反對。

然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樑生寶這個人物身上的“兩面性”和人格錯位。樑生寶一方面享受着徐改霞給他帶來的甜蜜愛情,另一方面是作為文本中的一號人物強加給他的“理念化”,他是“黨的忠實兒子”、“無產階級英雄的典型”,在他的身上要體現出一心為公、公而忘私的優秀品質。然而,當柳青希望塑造的新式女性在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下逐漸成長,變得堅強、自主、果敢,缺乏傳統婦德温柔、順從的因子時,已經“大大超出了男權話語的框架……徐改霞與人們看慣了的低眉順眼、被動順從的婦女形象相去甚遠”。所以,樑生寶時時感到壓抑和不自在,初時他在徐改霞前面還是帶有一絲農民的自卑的,而到後來,他與改霞的距離越來越遠,最後甚至是一直避開着她。樑生寶是一個有着新思想的青年,但在他內心深處又有着鄉土農民的傳統觀念,他很難接受“變化了”的改霞。

這從後來他對劉淑良和徐改霞兩人的比較中道出原委,他對劉淑良的映象是:“莊重、精明、説話有分寸。”“這女人的性情是比慌慌溜溜的改霞穩重得多。”“生寶望着大方正經的劉淑良的背影,覺得她真個美。連手和腳都是美的,不僅和她的身材相調和,而更主要的,和她的內心也相調和哩。生寶從來沒有在他所熟悉的改霞身上,發現這種內外非常調和的美。”而在改霞身上所表現出的敢於大膽追求愛情、自主選擇生活道路、拋棄傳統婦德等個性,樑生寶卻看作是不順從、不穩重,甚至有點不正經,缺乏調和的美。這已經超出了他的心裏想象和道德承載能力。他是一個矛盾的複合體,“他的心中燃燒着熊熊熱火——不是戀愛的熱火,而是理想的熱火……為了理想,他忘記吃飯。沒有瞌睡,對女性的温存淡漠,失掉吃苦的感覺,和孃老子鬧翻,甚至生命本身,也不是那麼值得吝惜的了。”

顯然,此時的樑生寶人格已經分裂,毫無私心雜念,沒了七情六慾,僅剩下空殼的肉身而已。生寶為了合作社的“事業”也就不惜犧牲自己本來就十分脆弱的愛情了。

故事的結局毋庸置疑,權力話語下的愛情言説本來就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愛情一往情深的徐改霞,在大膽追求後,卻最終失望至極。愛情受挫後的心靈苦痛更加堅定了她選擇“離開”的決心。在與命運抗爭和自我追求中,徐改霞這一人物的性格趨向成熟,這為她最終選擇離開蛤蟆灘而走進城市做好了精神和心理上的鋪墊

真正要從農村走向城市,徐改霞在心底是做了長時間的心理鬥爭的。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是50年代人們特別是農村年輕人的一種理想,並是內化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行動。但改霞的“心沉沉地下墜,她感到難受,覺得彆扭,翻來覆去思量一件事情——你是不是情願離開美麗的蛤蟆灘,到大城市裏去參加國家工業化嗎?她心裏想去呀!對於她,一個土改中出現的知識分子,一個嚮往着社會主義幸福美景的青年團員,沒有比參加工業化更理想的了。參加工業已經變成一種時尚了。工人階級的光榮吸引着改霞。靠自己的理想,她打消不了參加工業這個誘人的念頭。”她的心情又是矛盾的。當她為報考工廠徵求樑生寶的意見而受挫時,她的心一下子沉下去了,她“感到腦子有點麻木,感到失望”,“她的心被戳疼了”。樑生寶僵硬的態度、“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更是給她心靈上一個沉重的打擊。

她一直在思考着何去何從的問題。她的心情是矛盾的、複雜的。但此時的她更看重自己的存在和感受,她認為“搞對象既不是為了吃穿有人管,更不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她不願成為“任男人擺佈,把男人的摟抱親吻看做賞賜的女性”。她時常想:“生寶想和她好,也是想叫她給他做飯、縫衣服和生孩子。”她也“不甘心當個莊稼院的好媳婦”,她覺得“離開生寶去住工廠,是正當的”,“是愛國的、前進的和積極的”,她的心就堅定起來,堅定了考工廠的決心。她所追求的“新生活”體現出了一種新的社會意識,體現出大膽追求自由婚戀的精神和一個新社會的女性主體意識的凸現。在“去或留”的二難選擇中,她“把這個人生問題,翻來覆去,想得很深、很細。……她想:生寶肯定是屬於人民的人了”。

當她感受到生寶的愛情是靠不住的時候,但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丟掉,毅然選擇了離開,“奔赴祖國工業化的戰線”,步入了城市,尋求屬於她的那一份天空。這是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實現了作為一個農民進入城市的夢想。儘管徐改霞的愛情觀曾受到過批判,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樑生寶和徐改霞兩人對國家意識形態的敬仰是一致的,一個是選擇進城當工人支援國家建設,一個是堅守在農村開展合作化運動建設國家,實質上殊途同歸,並無矛盾,唯一犧牲掉只是那“微不足道”的愛情罷了。

《創業史》作為我國農村社會主義初期革命的史詩,在反映農村歷史面貌的同時,作者常常將自己的筆觸從廣袤的農村大地伸向了城市的一角,仰望城市。文本中不少的篇幅描寫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城市建設的情境,想象着城市工業化建設的熱潮以及農村青年報考工廠的場景。小説在抒寫了徐改霞這個農村女性對城市生活的嚮往以及對自我愛情的追求的心路歷程時,讓我們在徐改霞這位“美麗、勇敢和富於幻想的農村姑娘的性格特點”中多少也看到了一個隱藏已久的理想和一種不願屈從的果敢性格,體現出尊重和維護個體權利的現代觀念。中國農村正是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逐漸萌生出現代意識,儘管這種意識讓人感覺是那樣的朦朧,卻是難能可貴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hy/chuangye/q9ek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