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説,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敍述、描寫、説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説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會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閲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説説你的理解。

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閲讀理解。

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閲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敍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説明文的閲讀理解。

8、説明文的閲讀理解。

説明文的閲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説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説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複雜的事物説清楚。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説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説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列數據可以使説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説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回答有關説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説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閲讀常見的就是記敍文和説明文,議論文較少,限於篇幅,不再贅述。希望對你在學習和考試時有所幫助。

現代文閲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抓住關鍵語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

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瞭解。先整體粗略閲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閲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閲讀範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儘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一解答現代文閲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

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瞭解。

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閲讀全文,大致瞭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要大致瞭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

1、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2、瞭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瞭解文章敍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記敍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3、瞭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覆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因為何況但是然而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裏。有的散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二、弄清文章的結構。

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説,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敍文閲讀的基礎。

弄清記敍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l)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敍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

閲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2)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敍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敍、倒敍和插敍三種順序方法。

順敍,指記敍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敍,指記敍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插敍:如《羚羊木雕》

閲讀時,注意倒敍、插敍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敍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3)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4)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

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

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閲讀題幹,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

1、找準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準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

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

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説,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

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儘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幹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範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

現代文閲讀題答題模式

一、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敍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説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示例:

◆請以朱丹的言行為發展線索,概括敍述小説的主要情節。(不超過80個字)(5分)

◆請概括敍述“我的奇特經歷”。(不超過60個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敍述、議論或説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係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為什麼説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呢?③自然段寫春草,④自然段寫春花,⑤自然段寫春風,⑥自然段寫春雨,⑦自然段為寫迎春。將其統而攝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從各個側面描寫着春天,所以我們可以將③至⑦自然段內容概括為“繪春”。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請看魏巍《我的教師》第10段。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概述總括,我們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連接起來,其內容要旨就概括出來了。它的內容要旨是:慈愛、偉大、公正的蔡老師在那時佔據了“我”的心靈。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白楊禮讚》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例如《荔枝蜜》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風箏》

2、概括記敍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敍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1)記敍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敍、倒敍和插敍三種順序方法。

順敍,指記敍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敍,指記敍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敍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説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瞭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採用的是倒敍方法,先把結果寫出,再弓!出對母親的回憶,人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敍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敍:如《羚羊木雕》

閲讀時,注意倒敍、插敍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敍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説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5問文章的詳略。記敍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併為之折服。閲讀記敍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詞句題

1、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説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4、品味詞語:

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藴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5、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能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

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説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題1、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全文,開啟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B為後文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F、襯托G、渲染H呼應、照應I對比J象徵K先抑後揚,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三從內容上(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

2、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①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②人物描寫:(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③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徵,排比:增強了氣勢。

④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徵

⑤象徵的作用象徵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關對主人公朱丹的描寫,根據文意,分別指出其表達作用。(4分)

①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謹慎表現出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3記敍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敍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敍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説明、抒情。①記敍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敍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敍述描寫的字裏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

②記敍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四、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佈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1、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2、結構佈局:佈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3語言:樸實或生動、形象、準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五、評價、鑑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藴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思想個性)。

◆一般地説,答案由三部分組成,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敍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藴含着的思想意義,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讚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繫具體材料展開回答。(03年《橡數之謎》)

六、問在文中某一具體情境下你的感受、體驗、做法。

A指出這一具體情境下藴含着的思想意義,道理;

B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談你的感受、體驗、做法,並説明理由。

C總結你的觀點

七、問閲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A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穫、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説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2

設計思路:

《美麗的顏色》是部編教材國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第八課,是《居里夫人傳》的節選部分,屬人物傳記。課題“美麗的顏色”涵蓋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婦提煉出的鐳具有顏色美麗,自動發光的外在特點;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獻身科學的美麗人格。本課語言優美,情感飽滿,人物形象鮮明,所在單元寫作設計為人物傳記。因此,依據文本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記敍文閲讀理解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過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艱辛與快樂。

2.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3.品讀賞析,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教學重點:

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賞析,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教學方法:

1.圈點勾畫法。

2.朗讀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美女,知道這是誰嗎?(課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鐳的照片。)

生回答後,師引導: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則消息,題目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而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人物傳記《美麗的顏色》,走進這位偉大女性的美麗世界!

二、教學新課

(一)走進文本,初步感知“美麗”。

1.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速讀全文,標註自然段。(教師提示學生統一標註課文18自然段後單獨成段的省略號為“19”自然段)

2.提問:本文題目《美麗的顏色》,這句話也多次出現在文章當中,大家圈點出來,告訴老師,

明確: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

大家可以看到這三個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我們一起來把文章這幾個段落齊讀一下。

學生齊讀17——22自然段。

自由朗讀。

教師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讀。

引導歸納:在這對話中,人物情感對“美麗的顏色”從期待到確信最終驚喜萬分的變化,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看到居里夫婦如呵護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鐳的科學熱情,讀出題目“美麗的顏色”指的是鐳的顏色。

它:顏色美麗,自動發光。(板示)

(二)品析詞句,體悟深層“美麗”。

師:只是,這篇文章“美麗的顏色”僅僅指鐳的顏色嗎?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寫了些什麼?誰能概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可多叫幾人,反覆引導。

明確:居里夫婦探究提煉鐳的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的過程。

1.師:請問,“艱苦”以及“微妙的快樂”體現在哪裏?請同學們認真閲讀,圈畫並批註。

(學生可同桌、前後合作交流圈點勾畫。)

2.指名學生朗讀賞析,師生共同歸納。

明確:

(艱苦)

工作環境惡劣

工作條件簡陋

工作過程辛苦勞累

工作強度大

工作時間長

(意思相近即可,並板示。)

(微妙的快樂)

獻身科學的熱情,迎難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愛。(意思相近即可,並板示。)

3.師:由此可見,“美麗的顏色”除了指居里夫婦的工作成果——鐳的顏色,更是指 。(引導學生歸納:居里夫婦的美好人格。)

師:而這,正是人類世界最美麗的顏色。(板示:美麗的人格)

三、拓展對比,品析寫法。

本文是一篇傳記,文章後面部分與前面我們所學《列夫·托爾斯泰》一樣以對人物及事件的描寫和記敍為主。前半部分,作者卻偷了懶,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筆記中的話,這些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學生討論探究後,指名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話使文章更具真實性,給人“身臨其境,如經其事”的感覺。另一個,也因為作者身份的不同(課件出示作者簡介),讓我們從這篇傳記中既讀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為小女兒的.作者對父母濃濃的愛惜與敬仰之情,使傳記的情感色彩變得更加濃厚起來。(可結合課本45頁“閲讀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讀,昇華總結。

師:最後讓我們再次讀讀後半段的“美麗的顏色”,體會居里夫婦的幸福快樂。(看哪……看哪!到完。)

師:我們永遠記得鐳的美麗顏色,可是我們記住的只有鐳熒藍髮光的美麗嗎?

明確:還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輝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師:是的,這光輝的美好人格是世間最美的色彩。其實,擁有着美麗顏色的鐳一直侵蝕着居里夫人的肌體,她曾經的美麗健康在獻身科學的道路上悄悄隱退,最終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惡性白血病而亡。大家來看看這樣的她還美麗嗎?(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時的照片)

明確:美!因為人格的美麗是永恆的!

五、作業佈置。

1.選擇一位身邊熟悉的親人、同學、老師等,寫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傳,要求:可借鑑本文引用傳記人物原話的寫法。

2.課外讀一讀《居里夫人傳》,瞭解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學貢獻。

六、板書設計。

隨文設計(略)。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通譯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狠展開搏鬥的情節和過程。

3.掌握小説主題。

(二)能力訓練點

指導學生認清狼陰險狡詐的本質,體會屠户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結合小説主題,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中確實存在假、惡、醜等陰暗面,教育學生要同它們作鬥爭,以淨化我們的社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四)美育滲透點

這個故事結構精巧、情節曲折、引導學生從生動形象的描寫中體會屠夫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美。

二.學法引導

1.本文故事性很強,教學時,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教師或基礎較好的學生先講故事,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如領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以達到銘記於心的目的。

2.查閲工具書,結合課文註釋,掃除文字障礙,準確理解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要注意分辨。課文中有些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敵、顧、洞、隧。止、幾何。股”等。

3.反覆誦讀,理解課文的意思,領悟小説的生動描繪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理清層次線索,分析小説是怎樣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户和狠的形象,表現各自的性格特點。體會一波三折、富於變化的情節特點,文中狼和屠户雙方矛盾的白熱化的轉變過程是“顧野有麥場”的描寫,精彩細膩,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礎上,對作品做拓展性思考:這僅僅是在寫狼嗎?

通過思考作品給人們的'啟示,認真體味議論性文字的深刻含義,更深刻地理解小説的意義。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對情節和主題的把握上。要通過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在充分了解屠户與狼之間攻防轉換和最終結局的基礎上加以解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學生製作文言實詞以及“眈眈相向”、議論性句子的卡片,進行知識積累。

3.投影儀。

4.有條件的可製作多媒體課件,效果會更好。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熟讀課文,根據註釋嘗試翻譯,瞭解放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狠展開搏鬥的情節和過程。

3.思考、歸納小説的主題。

4.背誦全文。

七.教學步驟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詩大意,領悟全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閲讀本課,初步掌握閲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鑑賞古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古人的思想情懷,提高文化修養,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過故人莊》的閲讀。指導古詩的一般閲讀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個板塊:選點突破

一、快樂起跑:

導言: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就是繼承和發展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提高文化素質,陶冶情操。由於年代久遠,繼承古代燦爛文化,重點應是誦讀、背默、積累。難點是閲讀及鑑賞古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打開這扇古代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欣賞顆顆璀璨明珠的風采。

二、預習考查:

點撥1:順暢朗讀五首詩,考查字音。

強調:荒穢 hu ì 草木長zh áng 雞黍sh ǔ 郭外斜xi á

開軒xu ān 場圃p ǔ 重ch óng 陽 迷m í人眼

啄zhu ó春泥 沒m ò馬蹄 白沙堤d ī 花木成畦q í

排闥t à 雞豚t ún 山重ch óng 水復

乘ch éng 月 拄zh ǔ仗 叩k òu 門

點撥2:選點《過》詩,整體感知。

①《過故人莊》作者是誰,哪朝人,選自哪本書?

明確: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陽集》

②《過故人莊》一詩從詩題看的大意是什麼?

明確:詩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裏做客時對田園情趣的感受。過:訪問;故人:朋友;莊:村莊

③投影村莊、青山、綠樹的簡筆畫,結合全詩內容聯想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感受是什麼? 明確:“還來”——喜愛

三、指導節奏

①節奏常識:

點撥:1、古詩五言句按音節劃分一般是:2/2/1。例如:綠樹/村邊/合。

2、有破讀現象時,要按意義劃分。例如:故人/具/雞黍。

訓練:按音節兼顧意義的方法對《過》詩進行節奏劃分,並説明理由。

明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強調:古詩節奏劃分的標準是音節兼顧意義的。所以,懂字詞,説譯文是正確劃分古詩節奏的關鍵。

②書讀百遍

點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要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考查:選2—3名背誦。

四、熟讀體會

點撥1: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用四個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書:明確:邀“我”作客——山村風光——把酒閒談——重陽還過(訪問)

點撥2:語言美表現在敍述與描寫相結合,判斷哪些是敍述句,哪些是描寫句,從情味的角度談好在哪裏?

明確:

敍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準備好美味飯菜,請我到村居的農家做客。情味:“具雞黍”、“邀我”——真摯的感情、愉悦的情趣

敍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近處,綠樹環抱着村莊;遠處,城外青山連綿不斷。

情味:“綠樹”、“青山”——清幽恬靜的氣氛

描寫: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③軒窗一開,撲面而來的是穀場和菜地,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們喝着酒,談談農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情味:“面”、“話”——令人陶醉的風味

④重陽節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還來”——融洽的感情、喜愛的情趣。

描寫: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點撥3: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是什麼?

明確:閒適恬淡(景美情美,樂在其中,令人陶醉)

強調:析文句、品字詞,是領悟作者情感的關鍵。

五、品詩意境

創設情境,感悟情懷:播放喜悦基調的古曲,老師同時飽含深情地誦讀,學生閉目聯想和想象美好田園畫面。

點撥1: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看見了什麼?

明確:

我看見了:青青的山,綠綠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燦燦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場,鬱鬱葱葱的菜地;村民們在田間辛勤地勞動着;孩子們在捉迷藏、放牛

點撥2: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聽見了什麼?

明確:

我聽見了:雞在叫:“喔!” “喔!”;

鴨在叫:“嘎!” “嘎!”

詩人與朋友舉杯談農事,互相祝福

點撥3: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聞到了什麼?

明確: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氣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點撥4:同學們,透過詩,你們彷彿感受到什麼樣的情?

明確:朋友的熱情,詩人與朋友之間純樸的`友情,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激情。

板書:熱情 友情 激情

討論意境是指詩人寫景敍事要表現的情懷,品讀詩的意境的角度是什麼?

強調:透過詩,你彷彿看、聽、聞、感到了什麼,用自己的經驗去想象詩人的經驗,就會品味出詩的意境。

第二個板塊:指導學法

點撥:通過《過故人莊》的學習,請你談一談閲讀古詩的一般方法。

明確:(附板書,用投影打出)

讀一遍,正字音;

讀二遍,懂字詞;

讀三遍,説譯文;

讀四遍,明節奏;

讀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達作用,作者想寫什麼。)

讀六遍,品字詞;(關鍵詞語用得好在哪裏。)

讀七遍,作想象;(看、聽、聞、觸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達什麼情感。)

讀八遍,會背誦。

六、家庭作業:

以詩的內容為素材,融入合理、豐富的想象,以《過故人莊》為題,繪風景畫一幅。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5

本期課程《國中語文提問的設計與生成》,主講教師楊美俊,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學院教師。聽了楊老師的課後,我頗有收穫。

正如楊老師所講,教師在備課時,主問題的設計是不可少的,而課堂問題的設計首先要求老師正確解讀文本。教師把文本讀懂讀透,教師儘可能去揣摩學生在課堂裏可能會提出的疑難問題,做到胸中有“丘壑”,課堂就活了。

今年春天,縣教研室杜主任要求我去龍泉中學講示範課,我選擇講《那樹》。我當時特意把文章多讀了幾遍,力求讀懂讀透。之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主問題:1。那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我還要求學生用“那是一棵的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説。”的句式回答。這是一個具有整體性閲讀的教學問題,學生不可能用“是”或“不是”來做簡單作答。

這樣,學生就必須在全文中搜索答案,要麼用原文回答,要麼簡單概括作答。我認為,學生認真做完本題之後,會對大樹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事實也確是如此。

主問題:2。人們對不同時期的'大樹態度如何?

要求學生用“我認為人們××(感激……)大樹,因為課文第段中説。”的句式作答。這也需要學生逐段看課文,學生認真回答本題之後,會把人們分成贊成砍伐、漠視(也就是無所謂)、不贊成砍伐三類。

在那次示範課上,這兩個主問題讓學生觀點得以表現、情感得以流露、表達能力得以鍛鍊。從這個意義上講,好的課堂提問對語文教學而言,真的是功不可沒。

是啊,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論點及論證方法。

3.體會作者捨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生在世不過短短百年,但是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會遇到無數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小到選擇今天吃什麼,去哪裏玩,大到可能會面臨生與義的選擇,當你們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又會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傾向哪一邊呢?有同學説了文天祥的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的同學説到夏明翰曾經説過“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看來大家在生與義之間都選擇了後者,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看看在生與義之間孟子是如何進行選擇的。(板書:魚我所欲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注意字音、停頓、節奏等。

明確: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

2.學生自讀,解決重點字詞。

明確: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為:今為(介詞,為了)宮室之美而為(接受)之;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動詞,做)也。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同桌交流,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論點。

明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板書:生、義)

2.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3.小組討論,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論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

明確:①比喻論證。

“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並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

②正反對比論證。

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與事實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人。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

④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板書:比喻、道理、對比、舉例;捨生取義)

4.結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學過的文章,思考總結孟子文章的語言特點。

明確: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説服力。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學完本篇文章,在現在這個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2.師生互動總結。

3.作業:現實生活中,面對着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文言文的特點,進行反覆地誦讀,讓學生讀通、讀懂、讀出韻味。學生能夠在讀中明確孟子的性善論的思想,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學會辯證地分析與認識作者“捨生取義”的觀點,使文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使三維目標得以很好地實現。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瞭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藴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註式閲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枱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範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麼?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裏行間透露着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係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後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説:學、才、志的關係。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幹來源於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説: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後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麼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麼?為什麼?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於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並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鑑。作業:蒐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藴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説性,所以本課着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係。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並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本文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寫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作者詳寫第一個階段,力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後簡略地寫後兩個階段,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眾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説理,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強調的“後天受教育重要”的觀點,不要把“主觀努力”與之混同。

【學情分析】

鐵二中屬於重點中學,學生的素質相對較好,預習作業會完成的比較順暢,他們能夠查閲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相關問題,能夠對照註釋翻譯課文,能夠配合老師積極發言,但發言的內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掌握有關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注意朗讀的節奏、感情、語氣,提高對文言文的朗讀、理解、賞析能力。

2、過程和方法:

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懂故事,並能複述故事,感悟故事。通過充分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積累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故事所藴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天資和後天學習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剛才在課下就有幾個同學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還聊到了現代版的方仲永,看來大家不但熟悉了課文,而且還查閲了不少資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預習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用幻燈展示預習查資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體的要求)

(出示幻燈一)王安石,文學家和政治家,文章寫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歲中進士,曾積極推行變法,後新法被廢,憂憤成疾,第二年病逝。

(在此可以讓學生集體背誦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來激發其瞭解作者、學習本文的熱情)

三、朗讀課文

(給予必要的指導,如字音、停頓、節奏、感情等)

1、易讀錯的字。

2、停頓節奏。(舉學生疑惑的典型例句)

3、感情語氣。

歸納朗讀應該注意的點,要求同學們根據這些點,在下面各自朗讀一遍,然後集體頌讀。

(出示幻燈三)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四、積累實詞

同學們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字詞句等問題,疏通文意,準備複述。

對分析實詞的方法進行如下歸納:

(出示幻燈四)實詞分析注意:詞性改變看語境

一詞多義要比較

五、複述分析

(評析複述的過程,即分析教材的過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過程)

1、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2、由一個天才淪為一個庸才不能説不是一個悲劇,那麼,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3、請同學們用兩個句子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⑴ 本文敍述了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告訴人們後天教育對成才很重要。

⑵ 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事例,闡明瞭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六、深化理解

針對方仲永的悲劇,體會作者的意圖,你現在最想説的是什麼呢?

(出示幻燈五)

方仲永──天才──不受教育──平凡人

其他人──普通──不受教育──平凡人

七、小結本課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題則可)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2、藉助朗讀,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優美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3、通過誦讀這首詩,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4、初步掌握閲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鑑賞古詩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説一説,有哪些詩歌表現了朋友之間的友誼深厚的。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導入課題。再背有關朋友情深的詩歌。

二、初讀。

1、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

出示自學要求,請學生朗讀,明確要求。

2、學生自學,師巡視。

三、看看畫面。

[輕音樂作為背景,出示畫面:茂密的樹林把整個村莊圍繞,給人以靜謐的感覺,隱隱約約的斜山在遠處蜿蜒起伏]

1、欣賞圖片

2、説説圖上畫了什麼,再説説自己的感受。重點讓學生描述出農家生活環境的安謐悠閒。

四、朗讀全詩。

1、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本詩歌平淡似水,如一幅淡雅的中國畫,淺顯易懂,但是其中藴涵着豐富的情感,因此教學之前首先要讀通詩歌,讀熟詩歌。

2、學生練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教師指導朗讀: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

4、聽錄音。

5、學生大聲自由吟讀《過故人莊》。

6、齊吟全詩。

五、學詩。

1、交流(回到老師的界面)

(1)讀了此詩,你知道它講述了一件什麼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請,來到鄉村做客的事。)

(2)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3)你從哪裏體會到的?

2、交流:點擊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讀詩句,理解字詞

故人老朋友

具雞黍準備豐盛的飯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請,看到這一桌豐盛的飯菜,詩人心情怎樣?(開心、高興)

(3)指導讀好這句詩句。

3、交流:點擊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指名讀。

(2)把你的體會説説。(打開窗子,面對穀場和菜園,舉起酒杯暢飲美酒,閒談農事。只有老朋友之間才會談家常事。)

(3)隨機理解桑麻

(4)看着插圖,發揮你的想象,完成説一説想象詩人和老朋友會聊一些什麼?)

(5)學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謝你為我準備了這麼豐富的菜餚,下次歡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們這兒真美,真想一直住在這兒啊!)

(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還好,有可能是個大豐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幾句詢問農事中,就在這悠然地舉杯飲酒,閒談農事中。

(7)齊讀話句

4、交流:點擊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指名讀

(2)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依依不捨)

(3)即將分別了,孟浩然會和友人説寫什麼?和旁邊的同學説説。

(4)交流。

5、是啊,秀美如畫的景緻,閒適恬靜的農家生活讓詩人嚮往,真摯深厚的友情讓詩人依戀。

六、想象意境。

即興表演

指導表演:

注意老朋友之間談話的內容是有關農事,神態自然大方,語言淳樸自然,氣氛融洽和諧,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

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揣摩人物的心理。

準備表演:

組織語言,醖釀情感。

即興表演:

及時評價:

七、拓展。

1、孟浩然的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你根據對這首詩的理解畫一幅畫,或用第一人稱寫一篇優美散文

2、自學一首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

9、國中語文教學案例:《春》教學設計

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春》被選入了語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課本中,作者以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爭榮的景象,讚美了春的創造力,激勵人們珍惜大好時光、奮發向上,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本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在誦讀的基礎上欣賞文章優美的語言,體味語言的準確生動性,感受景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感情並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節課,我面臨着如下需要解決的難題:

第一,學生們只在早自習的時間對這篇文章進行了誦讀,解決了生字詞的困擾,對文章並未做很深的瞭解。大多數學生都喜歡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對於類似寫景的文章,學生在判斷作者的感情色彩時根據字面的描述只能做較浮淺的判斷,我如何能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按照慣例,這是一篇需要學生背誦的課文。背誦是令大多數學生頭疼的問題,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快速而有效的完成對課文的背誦?

第三,依據課表的安排,我的語文課排在星期五上午的最後一節,按照常規,上完這最後一節課,學生們就放雙休假了,歸家心切的學生們能否在那個時候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

[描述]:

星期五,我在上課之前進入了教室,學生們臉上流露出放假回家的期盼與興奮,有的同學甚至開始收拾將要帶回家的練習本,一副“鈴聲響起就往外衝”的架勢,教室裏的氣氛比平常下課時要熱烈得多,走過一羣學生旁邊,聽見他們正在商量出校門後到商店去買卡片的事(學生們最近正熱衷於收集一些動漫人物的小卡片),語文課本被歪放在一邊,絲毫沒有為上課做準備的打算。我明白我既不可以直接對學生説“不要急着回家”,也不可以批評他們收集卡片,“玩物喪志”。回家心切,是我也會有的狀況,人之常情;而玩具更是孩子們的天使,童心未泯的國中生其實也很可愛。但這樣的一個狀況,肯定會影響到我的授課效果,必須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課鈴響了,看着學生們心不在焉的表情,我覺得自己應該直面問題,我首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同學們現在最盼望的事情是什麼呢?如我所料的,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了“回家”!在回答的同時,有同學調皮地笑了,接着他們的回答,我很理解的祝賀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接着,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同學們盼望回家只要盼兩個星期就可以了,有一個人也有盼望,他盼望春天,而他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他是誰呢?這次,依然是異口同聲地回答:“朱自清”!這次的回答讓我很高興,因為大家終於開始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了。然後,我提出了第三個問題:朱自清他是怎麼盼望春天的呢?學生很整齊的説除了《春》這篇文章中的第一句,也是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知道,這個時候的同學們已經進入課堂了。

在介紹了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之後,我請一位朗誦基礎較好的同學讀完了課文。接下來本來準備按照事先確定好的`模式讓學生劃分文章段落的,突然又覺得這樣的方式用在這個時候太平常,應該換個方式,讓學生們記住這節課。看着他們桌上放着的動漫卡片,我決定這節課我要“畫”出來。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把朱自清先生的春天畫出來。根據課文內容,文章可分成“春歸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個大的畫面,第一個“春歸圖”只有兩個自然段,三句話,很容易背誦,學生在理解了“春歸圖”總領全文後,很快就能將內容背誦下來。對於“春草圖”,我請了剛才在課間時商量去買卡片的同學到黑板上華出他們心中的小草,其中一個同學很快就畫好了,看得出來他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而另一個同學似乎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他告訴我,他知道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卻畫不出來。我微笑着告訴所有的學生:是的,大家心中都有一副圖。在那兩位同學回到座位上之後,我在他們已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當然,這不僅僅是單純的畫畫,結合課文內容,學生們邊念課文,我邊畫,他們的目光不時的在課本與黑板間來回……

在畫完之後,我讓學生們合上課本,看着黑板上的“春草圖”,邊回憶我畫畫的步驟,邊試着背誦課文內容,讓人驚喜的是,不少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出來了,看來這個方法確實有效。接下來的春花圖,順序性更強,雖然畫出來的畫很抽象,但學生卻是牢牢的記住了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有很多學生還能將所許學的內容背下來。剩下的內容我準備在下次課完成,在下課之前,我將全班學生分成了四個小組,讓他們去收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完成的很好。

[思考]:

很慶幸當初沒有放棄美術這一愛好,今天用到了。這節課我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在學生狀態鬆散的情況下如何將學生帶入課堂並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瞭解課本內容。從授課結束之前學生的反應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背誦課文,這一點基本上實現了我的期望,對於假期過後的第二節課,相信學生們也能像這節課一樣地參與進課堂,因為他們是帶着感興趣的問題回家的。

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開發與保護他們的創造能力。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改變教學策略,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有能力上的提高,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完這節可課,我有很深的感想: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用小的成功誘發學生的興趣,用學生的興趣堅定成功的信念,用成功的信念贏得學業成就。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

2、瞭解他人的煩惱,重新審視並評價自我。

3、學會溝通與理解,幫助別人解脱煩惱

4、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關注並熱愛生活的情趣。

活動重點:

1、 正確認識、審視、評價自我。

2、能正確表達感受、心理和體會。

3、激發熱愛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學生:1、提前佈置學生玉溪,準備好小記者的資料。2、可以自由結合,互設情景,做採訪準備。3、可向爸爸、媽媽、朋友瞭解少年時期的煩惱。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美國故事片《成長的煩惱》。

活動過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長的煩惱》(片段),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想。

1、你喜歡這部影片嗎?為什麼?

2、你喜歡戲劇中的哪一個人物?説説自己的觀後體驗。

3、小組選一名發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爭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5、教師小結:無論你喜歡哪個任務,都無可非議,關鍵是你明白了這是一羣可愛的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這些煩惱彷彿就在近前,就在我們身邊或我們的成長中,最可貴的是不僅能説出,而且還能不斷地審視和正確評價自我,這就是笑聲中的'煩惱,也是《成長的煩惱》一片帶給人的藝術 魅力。

二、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我們是否也有成長的煩惱。

1、全班分四大組,各族抽取一格題目。

2、題目打在屏幕上:(1)説説自己的煩惱一組。(2)替朋友解脱煩惱為(二組)(3)回首成長中的煩惱。(三組、四組。三組是記者,四組是被採訪人。)

3、在預習的基礎上,各組準備五分鐘後,各組進行小組擂台賽。

4、準備好後各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其餘同學可參與評析。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語言流暢,敢於直言,態度誠懇,用語禮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動小結:

全班四個大組同學的三項活動都圍繞“成長中的煩惱”這個主題展開的,大家不僅説出了自己的煩惱,瞭解了他人的煩惱,同時也有了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向上的態度,這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假使我們能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為他人着想,以冷靜的思索和應有的諒解去化解、釋然許多煩惱,那麼,生活將變得更加燦爛美好!

四、作業:

將今天的知心話、心中情寫在作文本上,記下自己成長中的煩惱和快樂。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藴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自古以來,秦淮就是文人才子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對象。從古至今,關於秦淮的描寫從未停止。(加上自己對秦淮河的一些瞭解和看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跟秦淮河有關的詩,同學們能猜猜是哪首詩麼?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

《後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由於陳後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後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範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麼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悽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説一説?(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裏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

“籠”是什麼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麼?(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註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説一説?(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後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後二句作

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羣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着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羣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説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後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鑑,一樣會步陳後主的後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板書:借題發揮

商女豪門貴族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五、齊讀並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並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説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説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説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曆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設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羣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 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閲讀《孤獨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説《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曆程。小説命名為孤獨之旅,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説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理解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説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 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話題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進入一個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這個男孩,他曾經可是一個人物。他的年齡和大家差不多,是個班長,而且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除此之外,他家還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家,當別的同學穿着單衣哆嗦着進入冬天時,他卻擁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別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級也只能用草繩當褲帶時,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當別人幾乎還沒有見過自行車是啥樣子的時候,他已經騎上了專屬於他自己的自行車。這個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杜小康) 師: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杜小康。不過,今天我們要去認識的杜小康好像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讓我們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獨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獨之旅

(一) 無奈。

(屏顯。)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於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裏,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着他。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要離家了,請同學們關注課文第1段,看看他離家的原因是曹文軒講的哪一點?並説説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他為什麼會感覺無奈呢?

齊讀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無奈之情。

(屏顯,請一生讀。)關於父親的放鴨計劃,《草房子》裏是這樣介紹的。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親,趕着那羣已經一斤多的500只鴨子離開油麻地一帶的水面。船是被加工過的,有船篷,有一隻燒飯的泥爐。船上有被子、糧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要將鴨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蘆蕩去。因為,那邊 魚蝦多,活食多。鴨子在那裏生活,會提前一個月下蛋,並且會使勁下蛋,甚至會大量地下雙黃蛋。那時,就在蘆蕩圍一個鴨欄,鴨蛋就在當地賣掉,到明年春天,再將鴨一路放回油麻地。

師:這就是杜小康父親為挽救家道而設計的宏偉藍圖,於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運拋出原來的生活軌道的時候,即使一 萬個不願意,最後,也只能是帶着對“明年春天”的等待,帶着對這個藍幽幽的大“鴨蛋”的期盼,無奈地“離家”去放鴨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麼呢?接下來,讓我們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這趟“放鴨之旅”。

(二)恐慌。

(屏顯。)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藉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這樣跟着父親趕着鴨羣向“前方”流浪。下面,請大家關注課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到達蘆蕩的頭兩天,杜小康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請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生(七嘴八舌):恐懼、害怕、膽怯、恐慌……

(師選擇“恐慌”板書。)

師: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親一起外出去放鴨的,而且那裏的風景好像也不錯哦,這又有什麼好恐慌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大家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後全 班交流。 師:是的,這個時候,他害怕了。還有什麼原因讓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為什麼是真正害怕?難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嗎?

一起來讀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樂齊讀。)

(三)孤獨、驚喜。

(屏顯。)

“前方充滿艱辛,充滿危險……”

——曹文軒《前方》

師: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如果説之前困擾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話,那麼後來,他的前方出現了更大的艱辛和危險,那是什麼? 師:是的,孤獨。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第28到31段,其他同學思考,你能從哪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

(一生朗讀。 ) 師:那你説説看,你為什麼從中感到了孤獨?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獨,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給他造成的孤獨。

師:是嗎?你能跟我們説得再具體些嗎?

齊讀第33段。

(生齊讀第33段。)

(小結):現在,杜小康因為接受了孤獨,他慢慢地學着去適應“浮雲、蘆蕩、炊煙”這些極具有孤獨感的景色了,這些在他的眼裏變得不再那麼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磨難,那是什麼?接下來,請你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後的段落,結合預習,説説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小結):暴風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大了發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他面對孤獨已不再逃離,他勇敢地直面,並且後來甚至似乎開始享受孤獨了。於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復甦了。接下來,讓我們齊讀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風雨後的那個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復甦後的那份美。

(生配樂齊讀。)

師:杜小康長大了,那麼,我們説,這僅僅只是一趟放鴨之旅或者孤獨之旅嗎?

師:還是什麼之旅?

成長之旅。而暴風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台。

(師播放杜小康用雙手捧起温熱的鴨蛋時的影片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那温熱的鴨蛋的時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鴨或者杜孤獨了,他成了杜收穫了。而回望成長背後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 的是什麼?(孤獨)。

(小結):是的,孤獨啊,或者説是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飢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曹文軒他是這樣評價孤獨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屏顯。生讀。)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現在,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麼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是的,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齊讀文章最後兩段,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這趟孤獨之旅。

(生齊讀。)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話題結束

孤獨之旅 走完了,而我們的小康他還得接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後來啊,他的前方出現了很多比孤獨更可怕的敵人,他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我們的杜小康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了。當他穿着破爛的衣服重新出現在油麻地時,他面容清瘦,但一雙眼睛卻出奇地亮,並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幾個月後,他甚至不帶一絲卑微地在自己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國小”門口擺起了地攤。同學們,我們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經可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這些變化看在眼裏的油麻地小 學校長桑喬最後説了這麼一句話:“日後,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板書:(略)

七、教學反思

《孤獨之旅》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後,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因此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通過反覆誦讀和小組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按整體感知-—明確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繫—明確主題,進而培養奮進、勇敢的精神情。

上課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本的第一感受和體驗。能夠理清故事的情節,並在此基礎上覆述課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曆程。我認為閲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着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進師生的對話,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閲讀文本。也就是讓學生帶着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課時,因安排的內容過多,一節課的時間教完太倉促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做老師的,還是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對於本文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值得一一欣賞,但為了教學程序的有條不紊和教學主題的鮮明突出,我放棄了這些精彩描寫。

總之,這一堂課學生把握了故事情節,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説的主題。但對環境的描寫的作用理解得不夠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將會教得更好。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3

設計思想:

先練後講、先學後教,先試後導這是嘗試教學法的核心。我在講授《春》一課時,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口頭訓練入手,分層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學習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各個學習環節中,我本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主動的想、主動的説、主動的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教師的精講點撥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把重點放在了整體感知課文、語感的培養和讀寫結合上,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訓練,突出重點,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並把它們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寫作中去,做到學為所用。

教材分析:

它是傳統名篇,這是朱自清在解放前寫的,各套課本都會選的;它在情調、佈局謀篇、修辭方法、遣詞造句方面都堪稱典範,學生儘可模仿學習。

提示幾個主要問題:

(1)寫出了春天哪些景象?

(2)寫出了春的什麼特點?

(3)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4)熟讀、背誦。

本課遇到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方法的學習任務,這裏作兩點提示:

1、學習這課,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是一重點,課本里的知識嫌少,僅在練習裏附了一點,教師應該找參考書,作一點補充;

2、應該多結合課文語句消化知識,將修辭學習與揣摩語言結合起來,而不要單純地講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掌握字詞,瞭解作者。

⑵瞭解散文的特點,體會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為寫作對象抒發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繪的寫法。

2、能力目標:

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清晰的脈絡結構。

⑵學習通過運用感官細緻描寫景物的寫法。

⑶體會用詞準確的語言特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來描繪景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會作者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來抒發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學習作者熱愛自由、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用優美語言和寫景物技巧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讀出春天的特點,表達美好的感受,體會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美。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順口,讀流暢,讀出感情。為了使學生朗讀的有興趣、有效果,教師可採用多媒體教學,先展示“春天”的畫面,再伴隨音樂進行範讀,為學生創造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閲讀興趣。在“自主”朗讀的基礎上,師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掌握本文的寫景方法和優美的語言,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鑑賞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為鞏固並理解課堂內容又設置了練筆這一環節,還留下了積累美句和推薦美文的課後作業。

2、學法:本文着眼於感受、欣賞、品味朱自清優美的語言和出色的寫作技巧,用聽讀、美讀、賽讀,畫面再現文字、圈點勾畫、旁批等多種形式,體味本文的語言美,學習本文描寫技巧,運用“朗讀——質疑——探究——解疑——練筆”這五個環節,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以讀為主,通過讀來理解內容結構,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導語設計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的吟詠和稱讚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你還能説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多媒體展示詩句)

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緻入微、形象生動,那麼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面,在暢遊春景之後,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二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三朗讀訓練

1、聽讀:跟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春江花月夜》,聽老師範讀來感受春天之美。

2、美讀:伴隨音樂的響起,學生用情品讀,感受文章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3、賽讀:分四組,每組選出一人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四聽着大家優美的朗讀,老師眼前出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那麼本文分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兩個字概括出來。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畫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板書)

説明:以讀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對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是學習本文的寫景技法和語言特點。

五學生自讀逐圖分析,用圈點勾畫、旁批註釋形式理解本分用詞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感官技巧寫景的方法。(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1、春草圖

⑴本文寫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⑵“鑽”字用的好,好在哪裏?

⑶此圖運用了哪種感官技巧寫景?

2、春花圖

⑴作者從幾個方面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春花圖?

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花爭春的特點?

3、春風圖

⑴“‘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此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⑵找出運用感官描寫春風的句子,並説明寫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4、春雨圖

⑴作者從靜景寫到動景,從物寫到人,由近及遠,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春雨哪些特點?

⑵“斜織”“薄霧”這兩個詞好在哪裏?

5、迎春圖

⑴由什麼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頌揚了一種什麼精神?

教師歸納總結:詞語的準確生動和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為本文增添了語言色彩。如:

“偷偷”、“鑽”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時,又寫出了小草頑強生命力。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的語言富有詩意和美感,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五種感官技巧,寫出了春風的温柔、沉醉、和諧、動聽,把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寫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師歸納總結:學習了寫景散文《春》,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首先了解到寫景要善於觀察,然後將零散的景物集中於一個特定的範圍內,以一定事物為描寫對象,抓住景物的特徵,運用優美的語言、準確的詞語和恰當的描寫技巧來抒發感情,達到託物言志目的。七用多媒體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綠》和《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找兩個朗讀比較好的學生伴隨着音樂朗讀,在優美的意境中結束本課節的教學任務。

説明:此項設計為了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為下節課練筆創設情境。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春的寫景技巧和語言特點進行仿寫練筆。

八課內練筆

從下列問題中任選一項,仿寫《春》寫作手法寫一篇寫景散文。(多媒體展示“春、秋、冬”風景畫)

1、模仿《春》寫“夏”。

2、模仿《春》寫“秋”。

3、模仿《春》寫“冬”。

九佈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2、推薦美文,在下一課節前朗讀,感受美的意藴。

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詩意盎然、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機械地、繁瑣地逐一分析五幅圖畫,學生在下面認真地作筆記,儘管學生把筆記寫得密密麻麻,我想,這也無疑是對新教材的一種背叛,是與新課標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結果肯定收效甚微。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整個一篇課文的教學時間共90分鐘,真正老師講授的只有20分鐘,學生“動”起來佔70分鐘(45分鐘朗讀,5分鐘討論,20分鐘發言。)這才是真正把主動權還給學生。(1)班通過自主實踐,合作討論,探究疑難,可以説人人都在這節課中“動”了起來。這樣,既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鍛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有個別同學趁討論之機説閒話等,今後,我要更大膽地嘗試教學改革新路,逐漸完善美中不足之處。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覆誦讀本文,瞭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培養學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郭沫若曾寫了一副對聯稱讚一位文學家,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位文學家是蒲松齡。寫出了赫赫有名的《聊齋志異》,裏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狼》,看看一個跟狼有關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1、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糾正讀音。

2、多媒體出示本課的文言基礎知識,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積累常見的文言文常識。

(比如:止:通“只”,僅有。顧:回頭看,這裏指往旁邊看。乃:副詞,於是,就。)

3、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

(明確:描寫了一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狼的追趕,投骨不成,只能殺死兩隻狼的故事。)

(三)小組合作,深入研讀。

分小組對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1、屠夫,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明確:(1)屠夫:是一個有勇有謀,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人。(2)運用了心理與動作描寫的方法。“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後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2、狼,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作者怎麼塑造的?

明確:(1)貪婪、兇惡、狡詐陰險、十分愚蠢的形象。(2)運用了神態與動作描寫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將狼饞涎欲滴想吃人的綠眼睛刻畫出來;寫狼的“假寐”,運用“犬坐於前”的生動比喻,並進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繪,把狼的狡猾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

3、“狼”很明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覺得比喻的是什麼?

明確:根據對《聊齋志異》的瞭解,狼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四)拓展延伸

1、分段朗讀課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麼?

衝刺: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於鬥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鬥爭;因為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2、角色扮演。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狼》,進一步瞭解了蒲松齡作品風格。從中知道了:對豺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能心存幻想,應該善於應對,勇敢鬥爭。

作業:寫一篇關於動物的故事,寫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篇幅雖短,知識點卻十分密集,故事性強,思想深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常見文言基礎知識。在深入研讀中,解讀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在角色扮演中,進一步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國中語文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於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着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着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覆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目標:

1、設身處地、展開想像,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對話與交流,感受積累文本的語言;

2、創設情境、積極體驗,於投入地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樂觀無私的品格,體味着對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動,設身處地,展開想像;以童趣引導,和諧共生,感悟意境,於不知不覺中進入文本,積極的引導學生與文本、情境、思想對話,引發情感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體現文本內涵理解的無痕;在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帶着生活的體驗去讀書、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讀指導,體現朗讀指導的無痕;在詞語的教學上注重體味、感受,以反覆的呈現、使用中學習和掌握,體現教學的無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語言的靈性,綻放語文的無窮魅力。

學習過程:

一、激情引讀 感知文本

1、同學們,老師帶來了昨天認識的夥伴——出示課件:露珠和小露珠。有什麼不一樣?(引導體驗小露珠的可愛)親切地和它打招呼吧!(讀題)讓我們一起走近小露珠吧。打開課文,自由地讀課文,看看哪個小朋友把小露珠讀得最投入,讀得最生動。(生自由讀文)

2、同學們讀得多投入啊!讀了課文,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小露珠啊?(美麗、可愛、黃豆大的、閃亮、珍珠一樣、圓潤、透亮……)學生書寫四個最滿意的詞。

二、設身處地 進入文本

1、過渡(結合課件):夜幕降臨了,小露珠出現在草葉上、花朵上、禾苗上了。露珠就這樣爬呀,滾呀,越來越大,越來越亮,到黎明的時候,已經有黃豆粒那麼大了。

2、一度感受:這時候,小露珠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啊?(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動物們是怎樣向小露珠打招呼的?(指導讀好三句話)我現在就是一顆小露珠,哪個小動物主動和我打招呼。

“早哇,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麼透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麼圓潤的小露珠。”

3、二度感受:這三個小動物在誇小露珠的`什麼呀?板書:閃亮、透亮、圓潤

4、三度感受: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有創意地按句式説話。(拓展:小螞蟻、小兔子、小麻雀、蚯蚓……)所有的小動物都喜歡小露珠,這是為什麼?

三、感性復現 深入文本

1、過渡:除了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也喜歡小露珠呢!認真地充分地讀一讀,看看誰來了?(生自由讀文)

2、讓我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吧!(演示課件)金黃的向日葵。板書:金黃。有了小露珠,金黃的向日葵就更加金黃了。(抽生説)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指導讀:喜歡的語氣)

3、引:什麼叫光彩熠熠?還想到哪個詞語,比較和光彩熠的異同(結合圖片)是啊,你看這是白天的小花,它怎麼了?而小露珠來了,它又怎麼樣了?(感受:格外精神、生機勃勃)指導讀文:讀出植物們在小露珠的幫忙下格外精神、生機勃勃的景象。

4、金黃的向日葵、碧綠的白楊樹、紫紅的喇叭花們,你得到了露珠的滋潤,要感謝誰呀——小露珠。那我們就當一回花草樹木,給小露珠寫幾句感謝的話吧。(配樂書寫)小結。

四、拓展遷移 昇華文本

1、植物們都感謝了小露珠,但是太陽公公散發的熱量越來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來越輕了。她漸漸地變成了水蒸氣,向空中飄去了。你身上的小露珠不見了,是什麼樣的心情啊?(遺憾、可惜……)帶着這種感覺把心情讀出來。

2、金黃的向日葵你捨得小露珠去嗎?碧綠的白楊樹你捨得小露珠去嗎?各種各樣的植物們你們捨得小露珠去嗎?你來挽留吧!(感情朗讀:設身處地的挽留)

向日葵向它點點頭、白楊樹向它招招手、喇叭花吹奏着樂曲,大家多麼想把小露珠留住。

3、大家深情的挽留還是留不住小露珠的腳步啊。自由讀小露珠的話。拓展想像:小露珠在想什麼呢?

4、老師也寫了一首露珠贊:(配樂聽一聽)。

夜幕降臨,我靜悄悄地來了,

附在樹梢上,落在草叢裏,

躺在荷葉上,懸在風鈴中……

黑夜漫漫,我慢慢地長大了,

像鑽石那麼閃亮,像水晶那麼透明,

像珍珠那麼圓潤,像羣星那麼燦爛。

黎明時分,映着五彩的霞光,

我將悄悄地消逝。

你——不要悲傷,不要惋惜,

經過一個黑夜,我又會重新凝聚,

清清爽爽地出現在你的眼前,

一樣的光彩熠熠,

一樣的晶瑩透明,一樣的秀麗神奇!

5、積累練習: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句子;自由選擇背誦你喜歡的課文段落。

標籤: 國中語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hy/sheji/m5ll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