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冬至含義有哪些

冬至含義有哪些

冬至含義有哪些1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含義有哪些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

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説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祖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的“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至”是“到頭”的意思,可不是“到”的意思。什麼到頭了呢?原來是陽光直射點南移或北移到頭了。北半球在冬至那一天,太陽南移到頭了,該北移了;北半球夏至那一天太陽北移到頭了,該南移了。這是因為地球的公轉軌道上,有一個“冬至點”。地球運行到冬至點,是冬至的那一刻。天文學可以精確地計算到“微秒級”。冬至點就是“近日點”,這時地球運行的角速度、線速度都是最大。相反,夏至點上,地球在“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最小。

其實,中國在古代就知道“冬至點”的存在。【幼學瓊林】上講“立秋而桐葉落,冬至而葭灰飛”。葭灰就是蘆葦膜燒成的灰。冬至那一天,把“葭灰”放在地面上,一到冬至那一刻,葭灰會飛起來,表示“冬至一陽生”的“陽氣”把葭灰吹起來了。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着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9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説法。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還有一些以冬至天氣看後期冷暖的諺語有:“冬至出日頭,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風向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南風百日陰”,“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以冬至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冷,春節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節氣的習俗

吃餃子

也是冬至節的一項飲食習俗。相傳漢朝名醫張仲景看到很多窮人臘月時耳朵凍爛了,就把藥材和羊肉一起煮,撈出來後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餃子給人們吃。人們吃後,頓覺兩耳發暖。從冬至這天到除夕,凍耳朵的鄉親都被這餃子治好了。於是,民間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説法。

吃餛飩

冬至節的又一飲食習俗,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相傳春秋戰國冬至時節,沉湎酒色的吳王夫差吃膩了山珍海味,西施就和麪擀皮,做出了簸箕式的麪點,獻給吳王。

祭祖

人們在這天有冬至祭祖的習俗。祭祖的習俗有多種,如“送寒衣”,即子孫在嚴冬到來之時給故去的祖輩送去禦寒的衣服。又如江南某些地方的“棺材天”,即在冬至節黑夜把老人腐朽的棺材燒掉,把遺骨移人陶甕中。人們認為舉行這樣的洗骨和二次葬,能使祖先安息於九泉之下。

祭煤窯神、生育神

民間有的地方,還有祭祀煤窯神的習俗。相傳古時候有一位好心的姑娘,寒冬臘月為了躲避兇狠的財主,進了一個山洞。洞裏有一位老爺爺給了她一塊烏黑髮亮的石頭,姑娘拿到後倍感温暖。好心的她又拿了許多黑石頭髮給鄉親們,鄉親們誰有了黑石頭,家裏就暖烘烘的。原來那位老爺爺就是煤窯神。於是,到了冬至,人們就會去祭祀煤窯神和那位姑娘。另外,廣東東莞的冬至節,有去廟裏祭拜十二孃神析求得子的習俗。

冬至含義有哪些2

冬至含義是什麼

含義一:傳統祭祖節日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含義二: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含義三:寒冷的冬天來臨

時至冬至,標誌着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寒天。

冬至這天要做什麼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二十四節氣冬至簡介介紹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傳統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或一氣,一年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關於冬至説: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天文學上也以冬至日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至日標誌着陰氣到了極點,陽氣開始到來,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熱量比地面向空間發散的少,短期內氣温還會繼續下降。所以,冬至也是寒冷的開始。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所以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

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説,這也表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可以説,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的。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也有稱做"添歲"、"亞歲"。而冬至這一天,被稱為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

標籤: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dongzhi/n5pm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