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熱】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熱】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文從五歲的時候開始對端午節的習俗有印象。

她首先知道,端午節是要包粽子的,是為了紀念那位屈原老爺爺。接着,她又知道了端午節要在掌心和前額抹一些黃色的雄黃酒,據説那樣可以變得更勇敢。接着,她還知道了,家家户户要要門上掛艾葉和菖蒲,這樣那些妖怪和不好的東西就不敢進門了……

今年端午節,我煎了一些草藥水,晾涼了給她洗耳恭聽澡。她爽快地答應了,還問:“媽,這也是端午節的習俗嗎?”

“嗯。是的。”我點點頭説。

“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文接着問。

“據説,在這一天,用草藥煎的水洗澡,身上不容易被蚊蟲叮咬,還不會長瘡呢……還有……我不清楚啦,我們去查一下吧……”

“真有趣!我最蚊子咬了,我趕緊洗澡去……待會再查那些……”文開心去走進充滿草藥味的衞生間。

每個節日對文來説,都是有趣的,因為她會了解到一些她玩的東西,體驗一些新的經歷。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啦,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説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七年級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説;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説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啦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啦。傳説;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説但是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説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一説到端午節,我就想到了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龍舟節……端午節有很多習俗,聽我來説一説吧!

端午節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門口或窗户插艾蒿、掛菖蒲,用來驅蚊避邪保安康。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聽到了他的國家快要滅亡了,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遺體,於是就把糯米糰子扔到河裏。從那以後,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就傳承下來了。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有稜有角、口味應有盡有,比如鹹肉餡的、香芋餡的、紅棗餡的……吃起來軟軟糯糯,好吃極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有戴長命縷、吃五黃、佩香囊等等。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要把這些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説是楚國愛國詩人,當聽説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粽子,賽龍舟。我先説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裏,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節日,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歷史是很悠久的。相傳屈原是春秋時代的楚國大臣,他憂國憂民,深受老百姓的愛戴,但由於奸臣陷害,加上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屈原傷心絕望之下便投江殉國了。為了不讓江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便往江裏扔好吃的食物。第二天,人們才知道他們扔的食物都被魚吃掉了,並沒有吃屈原的屍體,由此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不但有吃粽子的習俗,而且賽龍舟這個活動也很有趣。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傳説古時候楚國已經被秦國佔領,屈原非常傷心地投江死去。老百姓非常捨不得屈原死去,他們決定划船去尋找屈原,但是一直沒找到他。為了紀念屈原,我們有了賽龍舟的活動。

端午節有這麼多活動,我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我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來了,大家都忙個不停。媽媽在包粽子,爸爸在煮粽子,一會兒就做好了。

我看着香噴噴的粽子,忍不住流了口水,爸爸看見了哈哈大笑。媽媽給我綁上五篩線兒,爸爸把艾葉插到門上,我們圍着桌子,陣陣香氣向我撲面而來,我把白糖撒到粽子上,動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媽媽一看,原來是我的臉上全是米粒,像一個小花貓。

吃完粽子爸爸就給我講,端午節的傳説。原來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非常愛國,他提出了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國王不予採納。後來,屈原只好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今年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一年裏,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喝雄黃酒等。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見奶奶在外面忙真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想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爺爺把飯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來一個瓶子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個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説:“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麼。

端午節過去了,但它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着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為什麼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説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説:“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説:“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説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粽子,於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説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粽子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狂瞽之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説是為了被寵若驚偉大的雷死人的國小生作文跖犬噬堯。當他跳進汨羅江時,人們划船尋找屈原,並在河裏放了很多大米,以防止其他魚吃屈原。後來,他們慢慢地用粽葉把米包起來。因此,現在端午節有吃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划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我們移天徙日聚在餐桌前,這一天的菜與過去不同,因為在這一天,我們想吃五條黃鱔、黃瓜、黃酒、黃魚和蛋黃,三種白色指的是白花、白切肉、蛋白質,一種紅色是汗菜,煮後會變紅。吃這些東西是為了驅趕邪靈,尋找吉祥。吃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都在談論動物作文-餐風露宿。過了一會兒,桌子上的盤子被我們吃掉了。吃完粽子後,我們也吃了粽子,這一天吃粽子有着特殊的意義,我們的大門就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研究。

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個難忘按照端午節,端午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説屈原投江後,人們很着急,划着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為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粽子扔下江餵魚蝦。這些行為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為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悦,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1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為紀念這位為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粽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為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打開粽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眾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為“粽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2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説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為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粽子扔進汨羅江,餵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為了撈起屈原的屍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麼做的。

我們合肥過端午節,每家的長輩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餡料的粽子,還要去菜市場買艾草,掛在自家的門窗上,艾草是可以驅蚊避邪的。

端午節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很有氣氛,而且讓我們這些小朋友們,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着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粽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為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5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從牀上蹦了下來。我走出卧室,一下子就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味。於是,我跑到了廚房,問奶奶今天早上是不是吃粽子,奶奶説是。我立刻活蹦亂跳起來,表面上顯得特別高興。但一説到粽子,我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想當年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都往河裏扔食物,有兩種説法,第一種是説讓魚兒們吃他們扔的食物,不讓它們咬屈原的屍體。第二種説法是給食物給屈原的靈魂吃。後面因為一個老人家做了一個夢,夢中屈原的靈魂來找他,説食物都被魚兒搶了,自己吃不到食物,然後老人家就醒了。他把屈原的話説給了鄉親們聽,最後,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把食物包在葉子裏,這樣魚兒們以為不是吃的,就會遊走,屈原的靈魂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上午我看了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嚇走食量大的魚,防止那些食量大的魚吃完食物還是餓,去咬屈原的屍體。接下來我看了會兒電視,玩了會兒遊戲,吃了午飯就回廣州了。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標籤: 端午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duanwu/94kw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