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推薦】清明節作文合集四篇

【推薦】清明節作文合集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清明節作文合集四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大家一定都 知道清明節吧!

這不,清明節就要來臨了。家家户户都在準備青團,當然也不了我們家嘍!

一大早,接到外婆的通知,早點過來幫忙包青團,當我們到了外婆家的時候,外公外婆早已準備好材料了。

首先,我們把揉好的青麪粉團,搓成一個個不大不小的小圓球,然後到了最關建的部份了,那就是“挖坑”,“坑”即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得大小適中。我照關外婆 的樣子,先用大拇指在麪糰的中心,搓一個小洞,然後用食指和大拇指並用,一點一點兒地從上往下,把原先那個點兒大的洞越挖越大。“呀”我成功嘍!

我興奮地叫到。當我把它遞給外婆裝餡時,外婆連連稱讚,讓我信心十足。爸爸也不甘示弱,耍起了他的絕技——東北二人轉。爸爸手拿兩個麪糰,開始用手指轉上幾圈,開始那個球還是慢慢 擴大,最後居然離開了爸爸的指尖,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爸爸的掌心上而且完好無損,真叫人贊吧不已。

最後,開始印花紋了,我自告奮勇地舉手,外婆籤應了。我把一個個胖乎乎的青團放入青團印中,用手摁一下,再用力往桌一敲,一個帶有花紋的青團,就立刻立在了桌子上,真叫人眼飯饞。

就這樣,一個個青團就做好了,有甜的也有鹹的。嚐了一口,那味道真讓人難以忘記。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節到,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死亡,也知道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説:“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父母親,也引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正是在幾百年前的'今天,大詩人杜牧即興創作的。一提到清明節,我想大家都會想到一種美食——青團。

在去買青團的路上,轉念一想:我吃了那麼多次青團,這次我為什麼不自己包一次青團呢?於是,我參加了一個關於青團的特別活動。

在活動中,老師先跟我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相傳在上千年前,晉文公與他的功臣介子推意見不符,介子推很生氣,就跑到山上去了。晉文公為了把介子推逼下山,就放了一把大火,但介子推這個人非常固執,一直不下山,被大火活活燒死在山上。晉文公非常後悔,下令在他的祭日裏,所有人都不能生火。於是,就有人把艾草的汁拌進米團中,並把豆沙塞入,這就是青團了。

接着,就是做青團了,我將艾草的汁拌入米團,使米團的皮呈青色,把一大團豆沙塞進去,向下一按,只聽“卟”的一聲,豆沙濺得我滿臉都是。用各種吃法吃掉這些豆沙後,我想:應該是豆沙放多了,應該少放一些。

我再次調好青團皮後,用小勺子輕輕地取了一些豆沙,放到了青團的皮中,再把皮合起來,一個豆沙少得可憐的青團完成了!

但我依然不是很滿意,因為豆沙實在太少了,都是皮,一點都不好吃,所以我又進入了嘗試階段,我包了各種大小的豆沙,有一些像第一個一樣,把豆沙“還”給了我,還有一些成功了但豆沙總是太少。

終於,在不斷地嘗試中,我終於得到了最多而又不會“卟”的豆沙!那是我的第19號試驗品,口感很好。

慢!

雖然口感很好,但是在顏色上,我與老師包出來的樣品差距依然很大,老師的青團青,就好像把世界所有的青都融了進去。我的青團卻是綠綠的,沒有那樣漂亮的顏色。再次經歷了一番嘗試,我終於得到了一個還比較好看的綠,勉強算得上“青”。

就這樣,我學會了做青團,我咬了一口自己做出的青團,一股清香在我嘴裏盪漾。正是這股清香讓我想起了那些烈士在戰場上的情景,讓我想起了烈士永遠停留在的草地。在清明這樣的一個節日裏,青團讓我明白了它真正的用意,是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和平所作出的貢獻與付出!

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那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我所知,4月5日就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此時清明最開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這天就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就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明白啊!好像就你明白一樣。”

我和爺爺爸爸媽媽四個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貌,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明白我這樣只説説不做就是沒有用的,而就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留意點就行了。”

標籤: 四篇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qingming/4mgol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