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有關清明節隨想作文錦集六篇

有關清明節隨想作文錦集六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隨想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清明節隨想作文錦集六篇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雖然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但也道盡每個人的心情與感觸。

記得每到清明節時,媽媽就會開始準備祭祖的東西,大家也要準備回老家去,因為大家的祖先都在那裏。爺爺是前幾年才過世的,每次到了爺爺的墳墓前,就會想起小時候,爺爺常常會用三輪車帶大家出去玩,而我也常常摸着爺爺的頭,爺爺總是眉飛色舞的,大家都説只有我敢這麼做,真是難以置信,或許是還小,但也是爺爺疼大家,才讓我與爺爺這麼親近,想到這哩,心裏還有點難過。

到了目的地,大人們總是忙着除草、清理墓園,而大家小孩也幫不上忙,只能在旁邊等待,等到清完後,準備祭祖,小孩最愛的剝蛋,每個人手拿一顆蛋,蛋殼都要丟在墳墓上,而大家也會把那顆蛋吃完,這是掃墓時最愛做的一件事。

清明節也是要大家不能忘本,要記住祖先的種種祭祖儀式,讓子孫永遠懷念!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2

媽媽説,小時候,姥姥帶我的時間長,大半時間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可是在我的記憶裏,印象最深的卻還是奶奶,也許是因為跟奶奶一起生活的時候才開始記事吧!

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魚和肉都是好東西,爺爺奶奶每次都會把肉挑出來給我吃,炒菜時候挑出半碗,包包子時候也挑出半碗,每頓飯都這樣,終於導致我七八歲的時候再也不吃肉了,直到現在。離家讀書以後,每每跟陌生人一起吃飯,總要無數次地強調幾遍:我是真的不吃肉,不是不好意思!雖然我長得很高大,但我的確是從七八歲開始就不吃肉了,也許是因為七八歲以前已經被爺爺奶奶喂夠了一生所需的肉了!爺爺奶奶,其實我真的很想你們,很感激你們,你們能聽到嗎?

我3歲就上幼兒園,因為年齡太小,奶奶每次都送我到幼兒園,然後在教室外面一直等着,看着我在裏面上課,下課後陪我玩,直到放學再把我帶回家。我幼兒園記憶裏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奶奶的陪讀,回憶起來,我真的很幸福!

記得上次,算命先生説,我是一個有孝心沒有孝口的人。我有孝心的,真的有,奶奶,你知道的對嗎?我還記得那次大學暑假回家,看你在洗自己的衣服,我去幫你洗,你倔強地不用我幫忙,可我堅持幫你洗過之後,你還是暗暗地笑了,我知道你很欣慰。可是,我更多還是對不起你!我跟你頂嘴,很放肆地跟你頂嘴,有時候甚至討厭你説的話,還有一次被門口路過的人聽到,向我投來不解的批評目光,我知道,我不對,可是我只是口上的,心裏還是愛你的!

我讀了好多年書,今年才開始工作,你卻已經走了!我老早就在打算今年過年給你買什麼新衣服,還有姥姥、姥爺,我很早就在想了。前天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説你自己不再主動要飯吃了,以前你總是很早就急着問媽媽:怎麼還不做飯?你一生都不會讀表,常常把10點看成12點,你覺得餓了的時候就是12點了。每次,媽媽都會提前一點做飯給你吃,你總是可以吃好多好多,所以身體很棒。不是嗎,那次你生病,一條腿都不能動了,經過治療,卻還是能夠扶着凳子慢慢的走路,後來可以用枴杖,再後來可以什麼都不用了,連我買給你的四角枴杖,你都沒怎麼用過。80幾歲的老人,還能夠撐過這樣的大病,誰能説你身體不好?

我今天早上醒得特別早,不知道你已經離我們而去,奶奶,對不起!中午收到妹妹的短信,我馬上打電話給媽媽,媽媽説,你昨天晚上11點已經走了!對不起奶奶,我沒能見你最後一面,沒能給你長孫女應有的孝敬!如果你在天堂能聽到,希望你能原諒我!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3

今天,我們回到了奶奶家,去廣聯村(嵊州的一個鎮中的村子)挖毛筍。

我們準備好了挖筍的工具(鋤頭和布袋),就向生長毛竹的地方出發了。到了那裏,我們不久便發現了好幾個只露出尖尖的小毛筍。

爸爸和幾個大伯拿來了鋤頭,這裏一個人,那裏一個人。不久,我們的布袋就已經裝滿了一個個大大粗粗的毛筍。不過,還是比不過上次挖出的“巨筍”,記得上次的“巨筍”不得不讓我抱在身上。

有一件事讓我知道了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是怎樣的。在上個月,保險公司組織全體員工和客户一起去童村遊玩,據説童村也能挖筍,我看見導遊只挖了一顆大約15釐米長的筍,他們卻都説好大,要是在黃澤(嵊州的一個鎮),這樣的筍根本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上次的“巨筍”(40cm——50cm或是30釐米多的)他們才會讚不絕口。

今天,還有一個筍是讓大家費勁了體力的,這個筍是由我的堂妹找到的。爸爸先把作為標記的木棍拔下來,又用鋤頭鬆邊上的土。才鬆完土,爸爸就已經大汗淋漓了,只好讓大伯繼續,大伯又挖深了一點,可是又累了,再讓另一個大伯繼續。就這樣,這個累了換下一個,下個又累了就換那個。最奇怪的是:這個毛筍竟有三個竹根,把三個壯漢累得氣喘吁吁。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4

清明,我把你思念 清明是一個祭祀過世的親人與朋友的日子,對於逝去的`他們,每每想起,我總是不能釋懷,他們的音容笑貌已刻入我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爺爺,我想念你,我想念你渾厚的聲音,慈祥的眼神,爺爺,您還記得嗎?我一直是您操心的桐桐啊,你説我從小就愛摔跤,每當我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時候,您總會大聲的喊:“桐桐,太高了你不能跳,小心摔着!”“啪”話音未落,我便已經摔得四仰八叉了。難怪,媽媽對我愛摔跤已經不以為然了。

現在爺爺去了,我無處寄託我對爺爺的思念,我想説:“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湖面泛起層層漣漪時,風正從那裏經過;你見過風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枝葉沙沙作響時,風正從那裏經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當大家覺得涼爽時,風正從那裏經過;你見過風嗎?你沒有見過,我也沒有,可我知道:風可以把我對爺爺的思念帶到天堂去……

你見過風嗎……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5

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年沒有杜牧詩中的“雨紛紛”,倒是天氣温和的很,暖暖的太陽照的人懶懶的。本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去孔林拜一下孔子,不過終究也沒去。那幾年,鄒平的汽車站還在黃山中學那邊,每年清明放假,我就早早起來,從步行街買兩個土家燒餅,捧一杯熱粥,穿過步行街,經過法院和廣電大劇院,然後從高速路底下那個小橋洞鑽過去,就到了山南廣場了。

清明我是向來不坐公交去車站的,一來時間多,二來主要是人多,懶得擠,所以就步行。每到清明我爬黃山的時候,鍛鍊的人都要下山了,只有幾個練嗓子的偶爾傳出一兩聲,像隱居的人似的。我就順着山路往前走,到了翠屏公園就到車站了。

所以每次清明,都要繞大半個黃山,不過也好,梁漱溟先生的墓就在半山腰,靜靜的注視着一中,所以每次走都能看見。

先生的墓甚是冷清,記得只有馮友蘭先生題的一副對聯,刻在石頭上。不知道是我去早了還是晚了,我總是懷疑沒有人在清明去祭拜樑先生,每次從他墓前經過,我都注視一會兒,然後再走。他的墓前是沒有瓜果花籃的,我常想,孔子是教育家,樑先生也是教育家,孔子是萬世師表,樑先生是一中的創建人,怎麼差別就這麼大呢?單從一中的創建人來説一中校長也該在每年自費買幾束花來祭拜樑先生。可是在我記憶中是沒有的,我總覺得這對樑先生不公平。

而從高中畢業,我是再也沒去過了,今年清明更是不可能了。之前從山腳下走過幾次,但都沒有上去。

昨晚去百度知道,才注意到離今年大學聯考還有兩個月。不知道我那些高中老師是否還在帶忙碌的高三。阿龍的脾氣大得很,但還是為我們好,娟子生氣的時候也罵我兩句,“威脅”我下一次要考到105,我還討價還價,不過我知道她也不是真的生氣,還有我那幽默的化學老師,操着一口標準的鄒平普通話時常惹得我們笑。而現在,卻沒有人來管我了,而我,竟然開始還念被管的日子了。緊張,但是課餘還可以和前後桌鬥嘴,可以裝着不會去問老師偷那幾分鐘的閒,可以比一比誰的綜合選擇題得分多了,甚至可以和老師開一些無關緊要的玩笑。

那是個沒有手機、沒有筆記本,甚至連P4都沒有的日子,但是現在想來,卻比任何時候過的都快樂。忙碌,總比閒來無事玩遊戲來的實際一些,也更有意義一些。

他們説,清明該回高中祭奠一下,因為那裏埋葬着我們的青春。只是,人總是要向前看,我們,是不會回到過去的,那些日子,只能用我們那蹩腳的文字來紀念了。

清明節隨想作文 篇6

春風二三月,正是踏青時。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也盼到了探春訪花的好日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個拜祖祭祀的節日,如果想讓它和另一個節日並在一起的話,那就是寒食節了。清明節是家喻户曉,可懂寒食節的人就繆繆無幾了。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清明節裏可以做很多有趣又有意義的事,其中我最記憶猶新的當然是踏青了!那時,我們可以去烈士陵園祭拜先烈們或回老家欣賞鄉村的無限風光。那一望無際、開得絢麗多彩的金色菜花,那隨風飄蕩、婀娜多姿的柳枝……將令你賞心悦目,流連忘返!

對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寫踏青的。在清明節那天,也是出外工作的人們的狂歡節。為什麼呢?因為這時,所有單位都會放假,所有工作都會擱下,回到家鄉,與親人們團聚在一起,暢敍離別之情。

春花似錦柳飛揚,又是一年清明節。無論是清明節、寒食節,還是狂歡節,反正我都喜歡,它們是人們企盼美好生活的平台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qingming/dwkn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