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有關傳統清明節作文彙編10篇

有關傳統清明節作文彙編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清明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傳統清明節作文彙編10篇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讓我想起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

一大早我們一大家子人就出發了,爸爸説:“我們早點出發,晚了怕路上堵車。”“為什麼?”好奇地問。“因為大家都要去祭拜自己的先祖,人多車也多啊!”爸爸邊開車邊回答我。一路上到處都是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粉紅色的桃花,嫩綠的枝芽,一片春天的氣息。耳邊不時傳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

終於到了,下車還要走一段山路,大伯挑着擔子,兩邊都是祭祖的物品,琳琅滿目的美食,看着我想吃。

去掃墓的路有點遠,大約走了30分鐘,終於到了太祖太婆的墓地。樹枝樹葉雜草顯得有些零亂,大人們忙着除草,把祭台上的灰塵打掃乾淨,還在墳頭上添土,爺爺砍了根樹枝插在上面,奶奶、媽媽、大媽把籃子裏的祭品拿出來,一一擺在上面,點上蠟燭和香。我們孩子都去找竹筍了,一會兒就叫:“找到了,找到了,快來。”鋤頭就放在邊上,可是我們力氣小,拿不動,更別説挖了。“你們兩小孩快過來拜拜!”奶奶叫我們了。奶奶拜的時候嘴上一直在説到什麼,輪到我了,我在祭拜的時候心裏在説,一定要讓我的學習變得更好。

倒酒祭拜三次,奶奶把事先準備的紙錢燒起來,爸爸和大伯開始排放鞭炮,隨着鞭炮聲,一年一度的祭拜就這樣結束了。

清明是祭拜祖先,懷念逝去的家人的日子。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可不是大詩人杜牧筆下的“雨紛紛”,而是一個豔陽天!因為天氣,我們的心情也舒暢了許多。可是,我們照樣要過清明。

一大早,我們便出發去了奶奶家,去做青團、掃墓。我最喜歡吃豆沙味的青糰子啦!綠綠的糰子皮包裹着紫色的豆沙,一口咬下去啊,嘴裏滿是又香又甜的、熱乎乎的豆沙。你們知道豆沙是從哪兒來的嗎?哈,它是我和爸爸洗出來的!

我們把紅豆洗乾淨,放到鍋裏煮。當它變得有原來四倍大的樣子時候,顏色也更紫了,原來是豆臍的地方炸開了。我們就把它盛起來,裝在一個裝着水的大盆裏,不斷地揉捏,直到子葉和豆皮完全分開。子葉變成泥後,再把它倒進一個漏籃裏,把汁和渣分開,汁裝進一個紅桶裏,渣扔掉。我把手伸到桶裏,發現桶底有一層厚厚的像泥沙一樣的東西。爸爸説,這就是豆沙。我們又把汁倒進一個大口袋,使勁把水擠幹,剩下的就是豆沙了。奶奶又把它放進鍋裏,放入豬油、紅糖一起炒,就成了香甜可口的豆沙。

用豆沙包的糰子甜甜糯糯的,可好吃了。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3

四月的清明,清水總是在紛紛揚揚的雨中,草在枯黃裏露出點點的綠意,越發的讓人感覺到這個時節的委頓,正在野外祭祖的人們,用刀斷去墳頭枯萎的草本,擺上幾碟粗陋或者精緻的祭品,放上一串或長或短的鞭炮,看着鞭炮的煙塵在雨霧之中彈來飛去,心情便也變得淒涼起來,如那曠野裏漫漫撫摸人們的微風。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的莫名哀愁,不甚得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着,糾纏着人們對前輩的思緒。這幾天的天氣非常不好,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揚揚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呢?彷彿有了這雨,清明節才更能顯示出它淡淡的悲涼和絲絲的懷念之味呢?是清明節成全了這場細雨,而更是這場細雨才襯托出了清明。

在走去太公和太婆合墓前的路上,一路美麗的鮮花和清新的野草,都彎下了它們柔軟的身軀,好像也感受到了清明節悲傷。就連馬路兩旁的柳樹也正在為清明節的到來而悲傷地哭泣。我們一行人來到了太公、太婆合墓前,我們為他們點上香和黃裱,又為他們點燃了香臘和冥幣,爸爸説:“太公,太婆生前喜歡小貓和小狗,便燒了很多的冥幣給他們二人。”嘴裏還不停地念道着,不要搶,不要搶,人人都有一份兒。我想這麼多的錢,花整整一年都用不完還搶什麼呀?真不知道大人們在想什麼呀?這時爸爸和爺爺看着燒過香裱,紙幣留下的灰燼之後,就連從來都不流淚的爸爸,眼角也紅了起來。

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是那麼有意義,又有學問,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4

清明節是我國的的傳統節日,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就是包青團祭祖。

先做準備工作,外婆和好麪粉,和好的麪粉是淡綠色的。她又把要包的餡放在鍋裏炒好。

一切準備就續,我們開始包青團。我先看着外婆做,然後學着她的樣子做了起來。我先拿一點粉團,揉成一個小球。接着,用大拇指在球上摁個小洞,再把大拇指放在裏面快速轉,外邊用其他手指在邊沿飛快地“奔跑”。一會工夫,麪糰就變成了一個張大嘴巴的皮球。然後,我把餡放進去,最後讓大皮球的嘴巴合上,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

開始蒸青團了,大約蒸了幾十分鐘,廚房裏瀰漫着蒸汽,像在雲中一樣,空氣中散發着誘人的香氣。外公掀開鍋蓋,那陣香味撲鼻而來。望着亮晶晶的青團,閃着深綠色的光,我真舍不是吃它呀!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們祖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節日來臨,我們總會在學校的組織下,通過各種形式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您知道嗎?作為七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開封可是與清明文化有着深厚的淵源和重要的聯繫呢!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用書畫記錄了北宋開封的繁華昌盛,也因此使開封享譽世界,並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節在每年的公曆4月5日前後,它不僅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還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呢;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温轉暖,萬物萌發,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傳説,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介子推的臣子,為了救助落難的晉文公,捨身割下自己的肉給流亡時飢餓難耐的晉文公吃,被晉文公尊為救命恩人;後來晉文公為了報答恩人,請隱居山上的介子推出來做大官,介子推堅辭不出,晉文公無奈放火燒山逼迫他出來做官,介子推寧肯抱着大樹被燒死在裏面也不肯出山;晉文公十分難過,就把那一天定為清明節,並頒佈命令,清明節這天人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涼食,以此來紀念忠貞愛國、淡泊名利的介子推。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之一。

去年清明節前,我有幸與清明文化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學校推薦我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清明文化大型專題節目的錄製,讓美美地過了一把上鏡癮。節目拍攝過程中,我對清明文化有了更直觀的瞭解和認識。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烈士陵園錄製現場,在紀念碑下,緬懷那些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烈士,實地學習他們的英勇事蹟,烈士們的無畏和犧牲精神永遠令我們尊重並激勵和指引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我想這也是清明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吧。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應該緬懷逝去的親人、朋友和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無私奉獻的人們,使這個重要傳統節日永遠傳承延續下去,成為祖國傳統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並且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7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並且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着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地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地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地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地農言。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地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地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地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地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地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地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地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地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地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地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地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地親人地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地傳統節日,是重要地“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地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8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大約始於周代,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日子,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他是在每年陰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有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以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離別死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傳統清明節作文 篇10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説: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脱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這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這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標籤: 清明節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qingming/pkpw7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