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中秋節 >

關於中秋節日記範文五篇

關於中秋節日記範文五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日記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中秋節日記範文五篇

中秋節日記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來了!為了等到這一天,我家的月餅都快等得不耐煩了!

我上網查了一下中秋節的資料。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説是當時老百姓們為*元朝的一個暴君。他們説:“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元朝被老百姓們*了。老百姓們很高興,把今天建為“中秋節”。

我想為什麼要把中秋節定在秋天呢?是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這種日子裏,和家人一起團聚、賞月那是多麼美好。

中秋節日記 篇2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今天是中秋之夜,姑姑特地帶着我和弟弟來到操場一起賞月。

“月亮啊,你怎麼還不出來呀?”我自言自語。姑姑和弟弟在悠閒自得地踢球。“説好來賞月,怎麼踢起球來了?”我埋怨着。“那也要等月亮出來呀?”姑姑小聲責怪我。我一想也是,便躺在雙槓上閉目養神。但還是不太放心,時不時睜開眼望一望。感覺過了好大一會,我都有些不耐煩了,我心不在焉地瞄了一眼天空,哇!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從東面的樓頂露出半個臉,正偷偷窺視我呢。我大叫:“月亮出來了!”弟弟姑姑不約而同的抬起頭,弟弟天真地説:“媽媽,這個月餅真大,我想吃。”我和姑姑都被逗笑了。

月亮好似天空明亮的眸子,又如一個金黃氣球,飄飄悠悠地升高了,灑下一片朦朧的光暈。今晚的月光不太亮,但是平添了幾分柔情。真稱的上“夜空如海,月似明珠。”在月亮周圍,繞着一層雲霧,雲霧背後,又有多少佳話啊。“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月光真美,我思絮飛揚。

這時,姑姑説:“我給你出個謎語吧?”我説:“好啊。”“月與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我想了一會兒,説:“是個‘腥’字。”姑姑聽了,直誇我聰明,還拍拍我的頭,我不好意思了。

我抬頭盯着月亮,感覺好像有人在裏面。等我長大了,我要建造一座通往月球的天梯,揭開月亮神祕的面紗。

歷代文人墨客常視月亮為多情物,借它抒情寫意,寄託情懷。蘇軾在把酒對月時,也曾發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歎。月亮很具人性,給人的感覺總是嬌羞善愁而多情。實際上呢,她卻是樸實無華的,她有一顆不加雕飾的靈魂。白天她悄悄地隱居起來,甘受寂寞;夜裏,她又奇蹟般出現,安撫工作一天勞累的人們。

月亮謙遜、無私、恬靜、自然,在生活的軌道上該彎時彎,該圓時圓,活得那麼灑脱,那麼自如,那麼坦蕩,但願我們也能如此!

中秋節日記 篇3

中秋節的夜晚,我仰望中秋明月,渾圓無缺的月亮遙遠而明淨。我們一家圍坐在院裏賞月,其樂融融。

媽媽説:“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來,吃塊月餅,團團圓圓。”我接過月餅,咬了一口,一股綿軟的甜味立刻在我嘴裏散開去。

此時,一個念頭在我心裏閃過。隔壁家的奶奶還好嗎?鄰居李奶奶是一個孤獨的老人。據説,她的子女外出工

作已經有幾年了,都沒回來過幾次。她平常很少出外,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着。

今天是中秋節了,她是否和她的子女一起在過中秋?是否也在品嚐月餅呢?一種莫名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再也不能吃得心安理得了。我問媽媽,能不能看一下旁邊的奶奶呢,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拿着一盒月餅悄悄來到奶奶家門前,只見奶奶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時用着紙巾擦眼淚,我的心一顫,呆呆地站在門前注視着房中的一切。

奶奶的家裏到處是灰塵,東西擺得亂七八糟,電視機的屏幕明顯已經老化了,牆上的白漆也即將脱落……一定是沒人幫她打掃吧!我想進去,但又不知該如何説好。

媽媽打破了沉寂:“李奶奶,中秋節了,我們來看看你。”“哦……是你們啊……請進請進?”李奶奶急忙起身招呼我們進屋。“奶奶中秋節快樂,這是我媽媽給您的月餅”我搶着將月餅塞到奶奶手上。“謝謝,謝謝你們”奶奶抹了抹眼角。“唉……中秋了,可孩子的電話又打不通,我心裏……着急喲!”“李奶奶,您孩子在外工作肯定忙,他們不會忘了您的。中秋佳節,團圓夜啊,孩子肯定也惦記您!您啊,要想開點,説不定他們忙完了,就給您打電話來了。”媽媽輕聲的勸着李奶奶。

“就這樣,我和媽媽陪着李奶奶一個晚上,聽着她傾訴。我終於體會到了老人的心境是多麼的悲哀。這個中秋節,我們雖然沒有在家裏團圓,但是能撫慰一顆孤獨的心,跟媽媽説的一樣,我們的心團圓了。

夜深了,我們起身離開。一輪明月當空懸掛,柔柔的`光讓人覺得温馨。剛走出門,身後響起了電話鈴聲……媽媽笑着説:“團圓了!團圓了!”

李啟兒

中秋節日記 篇4

我們到家的時候都兩點多了,媽媽已經在張羅着今天的晚餐啦,媽媽催促我去休息一下,我倒在牀上就睡着了,等我醒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桌子上擺滿了我願意吃的山珍海味,絕對稱得上一頓饕餮盛宴。奶奶先舉杯祝福全家人幸福安康,我端着杯子和奶奶、爸爸、媽媽碰了又碰,他們為我付出了不少,我把自己肚子裏的吉利話一個勁地往外倒,看得出他們和我一樣快樂。飯後我把逮來的螃蟹放在盆子裏,一項偉大的“工程”就正式座落在陽台的一個角落。我擺弄好這些就自告奮勇要為家人彈古箏助興,什麼“漁舟唱晚”、“瀏陽河”順手拈來,奶奶直説好聽好聽。我看大人們都很高興就提議出去賞月,夜空中星星點點全沒了生氣,皎潔的月光柔和地傾瀉下來。我望着天上的“白玉盤”,不由得想起嫦娥、玉兔和吳剛。月亮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會兒躲進雲層裏休息,一會兒又探出腦袋俯瞰人間的萬家燈火。嫦娥會惆悵嗎,玉兔會寂寞嗎,我們的繞月探測衞星已經飛天,神舟七號也要載着宇航員遨遊蒼穹,登月的那一天不會太久的。

傳統的中秋節是團圓的、祥和的,而我過得這個中秋節充滿了新奇和快樂。

中秋節日記 篇5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這是曹雪芹的《中秋對月有懷》不禁讓我回憶起童年的時光是那麼的美好,每逢遇到節日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事。我會看着大人們忙碌着準備東西,就像八月十五這樣的特殊節日。

記得那會我大概有五六歲的樣子,對我來説八月十五這一天我不明白家長們為啥這麼重視這個節日,它有什麼重要意義我不知道。沒過節日前媽媽早就打好了月餅,我最愛吃的就是月餅了。

然後十五早上會買些水果,我就盼着太陽快快回家,我們一大家人早早吃完晚飯,爺爺就搬了一張桌子擺放在院子中央,説這樣月亮就會吃上桌子上的供品。當時我最喜歡看爺爺把一個大西瓜切成兩半,形狀像鯊魚嘴。

其次把月餅和各樣水果供上,東西都擺好。我們就坐在院子裏邊聊天邊仰望天空中的那一輪明月,爺爺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聽着故事在想嫦娥身邊只有一棵桂樹,一隻兔子,沒人給她講故事多可憐啊!

現在想想自己那時的想法很天真。不免對現在的生活有些漠視了。

標籤: 範文 五篇 中秋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jr/zhongqiu/l6e0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