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師道的讀後感

師道的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道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師道的讀後感

師道的讀後感1

認真拜讀《師道:為師亦有道》一書後,我豁然明白,師道藴含着説、路徑、方法的意思。為師有道,道在何方?在——教師的成長,在——審視教育本真,在——分享教師成長策略,在——明晰教師立場,在——重塑教師信仰。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師,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就是最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這是為師之道,更是為師之德!

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

教育的希望在於每位教師的成長,離開了教師,任何制度、觀念、政策都只能停留在空中。作為教師,即使是臨近退休,還是應該為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而不斷的學習儲備各種知識,時時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為學生可以原諒一個吹毛求疵的老師,但不能原諒一個無知無能的老師。所以,由一桶水到一條源遠流長的河的演變,是我們作為教師的知識追求的覺醒。只要還在教學崗位上,就要不斷的追求。

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從中劃出符合自己課程性質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讚賞的語氣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隨着學生的思考車輪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學生走向獨自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跟學生進行開放性、探究性問答的技巧與自信,因為思考的車輪沒有方向,我們尚且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幫助他們如何探索生活而培養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早已經習慣了火車導軌式的教育。

教師不是站在學生和世界之間,而是和學生一同面對世界!

師道的讀後感2

師道,為師之道,為師應有道,為師亦有道。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精神指導和人格引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內容。為師之道是個談不完亦道不明的話題。師學、師技、師德、師儀……林林總總,深刻而又複雜。我僅從師道之師德的一個方面粗淺地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的職業道德涉及方方面面,諸如熱愛教育事業,愛護、尊重學生,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尊重、團結同伴等。談到教師要愛護、尊重學生,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教師有一顆與學生“同悲共喜”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何謂“同悲共喜”?我覺得教師要在學生的世界裏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懼、需要與意願,以一個支持者、肯定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同悲喜”、“共進退”。讓學生感覺到“吾道不孤”,有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教師與學生展開的對話對其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教師時而給其榜樣示範,時而給其信息刺激,時而給其温情關懷,時而給其肯定鼓勵。其中教師表現出來的對學生想法、行為的認可、接納、理解與尊重是學生情緒穩定、自主互動、勇於挑戰、不斷進取的重要保障。

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滿懷信心與期望地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傳遞給老師,然而這智慧的火苗卻被教師的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學生的想法與建議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童年是一座寶藏,孩子就像是一個集聚了巨大能量的“小太陽”,敏感的老師善於捕捉孩子迸發的“火花”,引導其燃起智慧的火焰。

好的老師總是有那麼多“好點子”,這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多麼的豐富,關鍵是他們有一顆敏感而包容的心,善於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小細節,對學生的自發活動、想法與建議予以接納,並表現出喜悦、理解、贊同與支持,孩子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也許就藴含着教育的'契機,這是對教師敏鋭的感知和寬廣的胸懷的考驗。教師善於與學生“同悲共喜”,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和接納的關係,那麼學生就會不斷表達自己的想法,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是為師的一種藝術,為師之道亦體現在這些小細節當中。

師道的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利用閒暇時間,仔細研讀了馬朝宏老師所着的《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受益匪淺,給了我很多啟迪和思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媒體不斷爆料老師怎樣體罰學生,形式五花八門,別出心裁。這類老師把學生當成他的私有財產,沒有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我覺得這些老師不配當老師,沒有師德。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不是你施暴的地方。做人有人德,為師有師德。做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道德的教師,為學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賦予學生生命以意義和價值,就是最高尚師德的具體體現!這是為師之道,更是為師之德!

從這本書中,我還知道了,活潑、歡快、高能量的頑童,或許每天都會惹人煩惱、生氣,甚至是憤怒。常常看到他們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小動作等,也常常聽到家長、老師的抱怨和失望的語氣。因而,在很多人看來,頑童愛玩、不聽話似乎是不務正業,甚至覺得後果堪憂。其實,頑童之與頑童,正像工作之與成人,是一生中必需的.生活方式,可以説玩是孩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孩子的另一種學習。我們成人要做的,不是漫罵、毆打,而是正確的引導,並給予無私的關愛。

教育家陶行知告誡我們:“在你的嘲笑裏有愛迪生,在你的責罵聲中有愛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頓。”憑藉這強制和懲罰,或許我們可以造就奴才,但不能成就英才。孩子的調皮是天生的,如何順其自然,保護他的天性,並把它轉化為科學探究的動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和家長必須深思的問題。

為了每一個頑童的健康成長,作為人民教師的我們,必須端正自己的教育態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善待頑童,給他們創造的空間,發展他們獨特的個性,讓社會多一些人才,讓他們都像金子一樣煥發耀眼的光芒--這是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最大收穫。

師道的讀後感4

在讀完《師道》這本書後,其中的精神讓我詫異,更多的是感慨與激勵。

十五位大師的事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的教師之路,回顧通篇,每一位大師的“道”都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印象深刻,猶如指路明燈,點起我未來的教學之路。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畢生奮鬥的動力與總綱,緩緩讀讀來感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親切。“愛心”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條件。始終以我的一片愛心去教育學生,凝聚學生,感化學生,收到了顯著成效。

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多年的教育工作,讓我深切地體會到,只要抓住了學生的心,就能順順當當地“管”好學生,讓班級全體成員緊密團結在你的周圍,在工作中一呼百應,事半功倍。熱愛學生,要從思想上勤溝通,生活上多照顧,學習上嚴要求,與學生平等相處,榮辱與共。只有完成了與學生心靈上的溝通,才能開展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而大師陳鶴琴的兒童教育觀,以正確認識兒童,準確把握其特點為前提,以遊戲活動為主要方式來進行教育。

我們作為國小教師,更應該如此,教育我們的學生在大自然、大社會的課堂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通過“做中學”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促進他們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實現“做現代中國人”的根本宗旨。這一教育觀是符合國小教育發展規律的正確的教育觀念,它對於當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我不禁反思,書中十五位大師無一不在提醒我們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現如今教學的主體已由教師轉變為學生,相應的研究的主題也應該是將“以生為本”思想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現代教學,以人的'發展為旨歸,關注人的發展,人的個體與羣體的發展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使學校實現跨越式超常發展的生命力,是激發我們教師工作者潛在創造力的原動力。

在我們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師水平的同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體驗體育鍛煉給自身帶來的樂趣以及體育實踐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

“師道,師道”,以老師引路,學生走道兩者結合才是關鍵,光靠教師一定是片面的。我幸之,因我讀了《師道》,我憾之,這些大師未能見我們如今的教學宏圖。

師道的讀後感5

讀着《師道:為師亦有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發現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中我已經在教育這片沃土中走過了二十幾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自己總覺得對待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是易如反掌的事,有點飄飄然,也就有點倚老賣老的壞習慣了。其實教師肩負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首先應為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刻苦學習各類知識,讓自己的知識面儘量最大化,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使知識不老化,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在教學中開展研究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並一直筆耕不輟,才至於誤人子弟。

隨着社會的發展,原來的“一桶水”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應該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更新。正如書中所説,“發現自己的書架已經塵封多日,説明你的精神已經開始空虛。這時你就應該去親近那些久違的書籍,在讀書中滋養你的.心靈,滋潤你的生命。如果發現你的精神財富支出得厲害,甚至消耗殆盡,這時,你就應當建立心靈帳本,把所缺的、所丟的、所消磨的東西列一個清單,然後制訂計劃,設計方案,努力彌補,讓精神財富重新回到你的心靈之倉。”

讀書,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思想;有思想,才會有追求。因此,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思想。教師,需要學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常常能讓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飛揚。學識源於讀書,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如果教師不能把握準時代的脈搏,不斷地讀書,拓展視野,增長學識,不僅不能教好學生,反而會因為自己的落伍而妨礙學生的發展。年紀再大,也別倚老賣老,不然,光憑一大把赤裸裸的年紀,沒有淵博學識的教師是得不到社會與學生應有的尊重的!讀書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需要讀書。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

讀書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個有主見有內涵的現代教師,讀書仍然是必經之路。只有讀書,才能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藴、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積澱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煉成為值得學生終身閲讀的“聖賢之書”。

標籤: 讀後感 師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duhougan/3wve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