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6篇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後感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6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我們每位老師都希望能管住學生,管理好學生,這樣就會導致有一些衝動的行為,扔板擦、粉筆等等。這這種方式只是在表面上管住了學生的行為,但他們的內心還是不服的,並讓他們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所以我們不能一時衝動,學會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處理事情,公平、誠實、客觀並通情達理地對待每個人、每件事,讓我們的教室也能成為一個温暖的家。

第56號教室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優秀學生,最關鍵的就是因為在那裏學生不會感到害怕,用信任代替恐懼,老師對學生的承諾不失言,取得學生的信任,公平對待學生,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沒有任何恐懼而安靜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每一個學生都有長處,我們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及時地讚美,樹立他們的信心,從而發揮他們的優點。抓學生的閃光點去讚美,學生會感到一種滿足,會全面地瞭解自己,會意識到自己有所不足。同時,也能接受別人的意見,產生逐漸完善自己的願望。特別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突出還有自卑感的孩子,因為他們由於長期受歧視、遭冷落,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對他人心存戒備,看起來好像缺乏自尊心,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深處極渴望老師的理解、信任,他們仍然十分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俗話説:氣可鼓不可泄。幾句真心的讚美也許能創造一個奇蹟,令人鼓起學習生活的風帆。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只要細心你就會發現,調皮學生的閃光點是聰明;上課愛説話的學生的閃光點是活潑好動等等。教師應抓住他們的閃光點作為教育的切入點,通過對學生的讚美進行情感投資,打開學生心靈的閘門,教育自然得心應手。教師對學生的讚美,使學生達到心理滿足,心情愉快,使學生奮發進取,使那些身上毛病多的學生,鼓起學習生活的風帆。為了他們的進步、進取,教師應多看到學生的優點、閃光點,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讚美,使學生揚起學習、生活的風帆。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每逢我看到潺潺流淌的小河,就想起時間:時間,一去無返。而我們所有人多多少少都會浪費時間。我一開始認為一分鐘很短,不能做什麼事。可是,今天我讀了《一分鐘》這篇文章後,我決心要學做一個“時間管理員”。

《一分鐘》説的是:有一位青年人,渴望成功,便去請教班傑明。他到班傑明家後,一眼望去,屋裏亂七八糟,一片狼藉,不由得為之一震,大吃一驚。班傑明讓青年人給他一分鐘的時間打掃屋子。像幻影一樣快的時間讓班傑明開了門。青年人眼裏的傢俱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井然有序,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兩人各喝一杯紅酒後,班傑明説青年人可以走了,他進來又有一分鐘了。青年人恍然大悟:“把握住時間就等於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把握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每個人是時間老人的助手,如果不會好好管理和利用,那麼,它就會溜走。最後,“老人”發下了“工資”:他給好助手串串果實;給一般的助手平凡、正常;給壞助手一無所有和後悔莫及。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一個人——司馬光。大家一定對司馬光不陌生,他是著名的史學家。他小時候非常勤奮,抓緊時間。別人讀了一會書,就去玩了,他卻在屋裏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長大以後,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做了個“警枕”,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後便繼續讀書寫作。就是這樣的精神,讓他有了豐碩的果實——《資治通鑑》。

記得我上個暑假,寫作業的時候總想着有明天呢!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我的作業還是一字未動,我有點着急,又想着:沒事,還有十幾天才開學呢!直到開學前兩天,我才心急如焚,才開始寫作業,“一個個螞蟻在往上爬,突然,一張黑白相間的天落了下來”,這也是我寫字的速度和模樣,但照樣沒寫完,直到開學當天的凌晨。今年暑假,我吸取上次的教訓,乾脆幾天把它做完。做完後,輕輕鬆鬆,玩的時候也沒背個“包袱”。我才知道,珍惜好時間是多麼無比快樂啊!

現在,我經常先把作業做完,再心無旁騖地玩,有時還會把哥哥的試卷拿來做。“功到自然成”,想成先積累功,想積累功,就必須得先珍惜時間。如今我再看到潺潺流淌的小河時,便會想到我會做一名合格的“時間管理員”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沙漠中的綠洲》主要講的是,沙漠之國—迪拜是怎樣誕生的。迪拜原來只是一片荒涼的沙漠。後來,迪拜人挖去板結的泥土,從國外買來的泥土,栽上買來的花草樹木,為樹木澆上水。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迪拜已經成為了一片綠洲。在那兒迪拜人民把綠色看做生命,把水源看做生命的源泉,迪拜人民一生都不會去損毀一棵樹木,一生也不會去浪費一滴水。 我認為,我們因該和迪拜人民學習。我們不應該認為我們所在的地方是水源豐富的—江南水鄉,就去亂砍濫發花草樹木,浪費水源。

學完課文後,我終於知道了,因為有了樹木的綠色呼吸,地球才有了生命的脈搏律動。有了樹木,我們才有了氧氣,有了樹木我們才有了果實,我要檢討我以前爬樹的行為。我以後要多植樹造林,我以後我還要多多節約用水,要想到還有多少山區裏的孩子還沒有水喝呀。大家一起齊聲呼籲吧:“一個木誕生了樹木,兩個木就成了樹林,三個數繁衍了森林”。愛護樹木,就是愛護我們的地球。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炎熱的暑假已經結束了,但我的心情同這炎熱的酷暑一樣無法平靜。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讀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這本書在我的心中點起了一把火,一把讓我重新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其中有一句話,“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成了我追求的目標,我的人生前進的方向。首先我談談我對新教育的理解。

新教育有兩個目標: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有理想,有了理想才能追求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人生中的價值。在有理想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行動,光説不做是沒有用的,俗話説的好“勞動才有收穫”。新教育還有三大改變:即“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我認為,讓學校“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台,成為學生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台,成為新教育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理想村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讓學生成長,並且快樂着。

我們還要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同時我們還需要知道家校互通。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讓快樂伴隨孩子成長。

我們也要告訴孩子態度決定一切,説你行你就行。現代教育中體罰近乎無能,讀書改變人生,課堂屬於學生,性格主宰命運,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領域展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以及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實驗”十分強調行動,而且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

“新教育實驗”的行動,是改變我們的教育行為,是一種追求教育行為改變的行動,人人可以樂而為之教育實驗”所有的理念、觀點、追求的目標都將體現。借用“小蘋果”的一句話:種下希望,就有收穫!

這就是我理解的新教育,不過怎樣説怎樣想最後都會落實到行動中來,這才是真正的新教育。我將會懷揣新教育的理想,踐行新教育,實現新教育,做一個幸福的語文老師!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喜歡芬蘭作家揚鬆的《木民谷》,簡單的漫畫裏有着除了自由和以外更讓人渴望的温暖。掙扎在生活中的我們嚮往過自由,期盼過夢想,但一個人的自由終有一天會疲憊,夢想實現過後還有什麼?可能更多的時候我們更向往簡單而温暖的生活。

提到的木民谷,在遙遠到我也許永遠也去不了的北歐。那裏有傻傻的矮子精靈一家,它們的生活簡單到不似生活本身,或者説不似我們的生活。在洪水淹沒整個木民谷時,木民一家還悠哉遊哉地在屋頂喝咖啡;在藤蔓植物覆蓋整個木民谷時,木民一家在忙活着烤那條大魚;在彗星即將毀滅地球時,木民精靈在思考更重要的事——那是該送小女兒一件什麼樣的禮物。

八本里分不出最喜歡哪一本,反正覺得那部分我都愛。

從它的任何一段落,都可以延伸出一個新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你也會驚訝地發現,生活原來是可以如此從容地繼續。

木民一家就是這樣有點迷茫又地生活着。還有那些看似性格都很邊緣化的小配角們。

那個一個人住的有潔癖的菲利鍾克,不停地愛打掃。每當她出場,總讓我想起FOX。

那個愛靜的赫木倫,突然像個哲學家一樣思考:生活就像一條河。有人在河裏把船駕得很慢,有人駕得很快,有的還翻了船…

那個傻小妞,天生膽子小得要命,甚至會被嚇得連人形都消失掉了…

那些哈蒂法特納,生來就是為了旅行…從不平靜,從不休息。

那個影子一樣當作驚歎號的`格羅克。總讓我想起千尋裏的無麪人。

這樣的從容,這樣的淡定,是我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也是我將終生羨慕的。木民一家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其他的,無關的,未來的,和它們有什麼關係呢?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情節,毫無裏頭,不假思考,痴痴傻傻地匪夷所思,也許長大後的我們看不明白了,我們或許開始不懂:生活為什麼可以這樣?是啊?為什麼?因為這是一本童話,寫給沒有被社會染的面目全非的孩子看,也寫給被現實壓迫得喘不過氣的你我看的,揚鬆讓你我明白:生活其實很簡單,可以沒有邏輯,也可以很私人。簡單的畫面,簡單的言語就是《木民谷》的全部,揚鬆從1946到1970年間只寫了八本木民谷系列童話。她曾經説起:“每一本為孩子寫的書都應該留下一條線索,作者在那裏停筆,而孩子卻可以繼續思索和想象下去。恐怖或快樂都不是可以用言語表達的感覺。一張面孔也永遠描繪不出我們整個的內心世界。”1970年,在母親去世後,楊松寫下了最後一個木民谷的故事《十一月的木民谷》,故事中的木民一家人神祕地不知去向,於是留在木民谷的幾個朋友——菲利鍾克、赫木倫、小嗅嗅、托夫特、嘟囔爺爺……就在空蕩蕩的木民家裏做着迎接寒冷冬天的準備。在這個故事裏,充滿了別離的痛苦和孤寂的情緒,但是,即使在這樣一個令人傷感的氛圍裏,家庭的温情仍然處處可見,菲利鍾克努力學着木民媽媽的樣子,為大家做飯的描寫尤其温馨感人。在1994年,全世界祝賀這位安徒生獎獲得者誕生80週年時,引用了她童話中的“讓我們把尾巴交纏在一起”,楊松這個來自“木民谷”的孩子,就這樣用她的童話故事,將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家。

面對生活,面對社會,除了生活本身,生存也很重要。於是,委曲求全成了你我生存的必備良藥,哪怕委曲求全會招來更大的恥辱,也不得不為之,現實越殘酷,我們對自己更殘忍。如果可以,當我老了,睡意濃,爐邊打盹,或許會給膝邊的小孩講起,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地方叫木民谷…

遙遠的北歐,那裏有微涼的夏天,有微鹹的海風,有微苦的香草,有微暖的友誼。有那麼一羣心事重重的小生靈,它們奇形而怪狀,它們羞澀而善良,它們友好而茫然。它們漫不經心漫無目的地愉快生活着,把心曬在太陽底下,讓胸膛時刻充滿陽光。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初識這本書,大約是國中階段,讀過之後被書中的主人公深深感染,它喚起我對童年時代的回憶。〈〈綠屋的安妮〉〉是一部描寫主人公安妮是怎樣成長的。書裏鮮明的透露出主人公的個性,以及與周圍人相處的點點滴滴。

安妮是一個孤兒,臉上滿是雀斑,一頭紅髮,整天嘻嘻哈哈,愛幻想,卻時不時的會闖禍,可是這個活潑的小女孩給全村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漸漸地大家都開始和她相處,也許你可能會對收養人產生懷疑?誰會收養一個這麼醜的女孩呢?其實不然,瑪莉拉之所以會收養她,是因為被她的活潑所感染了。雖然安妮初入這個美麗僻靜的農舍裏處處被挑剔,但她對生命的熱情熔化了一切充滿敵意的堅冰,給整個農莊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安妮也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愛美,她常常會受別人的嘲笑,只是因為她那難看的紅頭髮以及雀斑。幼稚而又懵懂的她曾經傻傻的染髮劑,夢想自己的頭髮能和別的女孩一樣金燦燦的,可是卻弄巧成拙,把原本的紅頭髮染成了更加難看的綠色,這下她更自卑了,每天帶着一頂帽子上學總不願意脱下,直到恢復原來的紅色。每個青少年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更何況年僅十一歲的安妮呢。那麼富有青春和活力的生命力的女孩,在陽光的閃爍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綻放出愛與夢想的花朵。她有自己的幻想,不怕世界的污濁玷污自己,她不怕自己的願望落空,因為她每天都在期盼新的喜悦。她就像是一個善良的天使,用她的行動感化世上所有的人,用她的想象力創造世上所美好的事物,或許很多人會為安妮的種種行為感到可笑,或許會為我們現在的學生稱之為不符實際,唯心主義。然而安妮正越是這樣,就越能體會到生命中最美的滋味,在自己精心栽種的“花園”裏綻放出理想的果實。

加拿大作家莫德’蒙格瑪莉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安妮形象,奉獻在讀者的眼前,然而“安妮”在我們的身邊卻不常見,無疑中國的教育制度能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但是現在孩子身上缺乏了這種活潑,熱情,好奇心和想象力,這些都被扼殺了。學生常常會不自覺的思維定勢,遇到實際問題卻手無足策,這些遠不如安妮,其實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一個安妮,但這些卻在一步步的走向毀滅,現在看來我們失去的真的是太多了。安妮長大後,心理逐漸成熟,再也不會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自卑,相反更加自信,由昔日的差生逐漸成為拿獎學金的優等生,純樸的安妮沒有被世俗的金錢所誘惑,畢業後她毅然決定放棄良好的工作機會,到鄉村教書,做最普通的鄉村教師,很多人看到這裏一定會認為她很傻,可正是這種傻傻的精神是現在人所缺乏的。無論孩提時代還是長大後的安妮,她的身上折射出一種人性的光輝,這部書是一部經典之作,也可為一部勵志名著,很有借鑑意義。

安妮的夢想之花終於結出了果實,我們是否應該思考自己的夢想之花結果了呢?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duhougan/wv6j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