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活着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活着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活着讀書心得1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説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2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敍述了一個人在漫長的時間中,如何掙扎地、拼盡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時代為背景,僕人公福貴誕生地主家庭,年少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中全部的產業。

此後,隨着內戰、三反五反、等間續爆發,福貴和妻子家珍就這樣在時代的裹挾下,身不由己地活着。苦難、鮮血、死亡,彷彿無窮無盡,悲劇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黃昏,一切過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着往昔。

作家餘華用他平實而渾厚的筆調,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帶着我們洞穿時間、活着、死亡與生命的意義。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勸説力了,由於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轉變一切。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時間更殘酷的了,它公正,公正到冷血。它從不為任何人停留,它總是在你猝不及防間拿走你生命中的很多東西。同千萬年如斯不變卻沖刷毀滅埋藏一切的時間相比,人真的很渺小。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走。其實無論是誕生,還是死去,我們都是同樣地毫無還手之力。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我們總説時間無痕,其實時間是有痕跡的,它就留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心裏。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努力過什麼,消磨過什麼,時間都歷歷在錄。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都曾有意無意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了不辜負父母,為了不辜負愛人,為了不被人瞧不起,為了被.承認……我們可以有千百種答案,但最終極的答案只有一種:為了不辜負自己,為了不辜負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同死去相比,活着是更不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刻,或許應當懷有死去的士氣,比如為着心裏某些更珍貴的東西。可這並不代表生命不寶貴,比起死,我們更該有活着的士氣。

犧牲了的是英雄,努力而堅韌地活着的,又何嘗不是英雄?那樣漫長的一生,那樣的荊棘重重、千溝百壑,那樣多的苦痛、挫折、憂愁,你敢不敢英勇地走,走過?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我生命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很在意別人的感受。由於內心莫名而來的自卑,由於迫切的對平安感的渴求,由於可怕被孤立,我總是習慣了妥協,習慣了討好別人,習慣了委屈自己。後來我慢慢懂得,每個生命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星球,哪怕彼此捱得再近,也依舊是兩個個體。你的哀痛也好,歡樂也好,能真正體會到的只有自己。或許成長的意義,就是一個慢慢走向孤獨的過程,你會漸漸瞭解到,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99%的事情,對別人來説毫無意義。

生命就是那樣一輛咆哮而過的列車,而你是唯一掌舵的人,別的人間或搭乘上這列車,卻終會在某一站離開,都是過客。

活着讀書心得3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

電影以福貴、家珍(福貴的妻子)、二喜(福貴的女婿)、饅頭(福貴的孫子)四人吃飯的情景結束,以一種温和的方式終止觀眾繼續瞭解福貴接下來的人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依然會好好活下去,儘管他們可能會因為時代,命運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這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不會改變。

有人説餘華的小説透露出一種悲劇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觀影的過程中卻覺得無比真實。是時代的悲劇,也有命運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貴的好賭使得房子易人,父親被氣得離世。母親病重卻沒有醫治的物質條件,更盼不到兒子的到來。解放戰爭後,福貴回家了。家庭的苦難累倒了有慶,偶然的意外令其離世。此後家珍也開始生病。文革鬥倒了醫院老教授,鳳霞因生產大出血去世。所幸電影的結尾還是給了一點生命的温存,小説的結尾卻也只有福貴和他的老牛一直活着。

剛開始房子沒了的絕望淹沒着福貴和電影外的我們,但隨着生活不斷變好和家人的不斷離世,我們似乎也覺得房子沒了,錢沒了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還得活下去,生活還得繼續,還得活着。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霸王別姬,同樣是時代的縮影,同樣是歷史的故事,但這部片子更為生動真實豐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時代,那些人,那些生活。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能從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樂的時代故事,那些過往只能從教科書上看到的隻言片語。

我想看完這些充滿歷史感、充滿苦難、充滿反思的故事,更令我們瞭解我們的現在。為什麼要銘記歷史,為什麼要不忘過去,為什麼要感恩現在。這真的是一種感受生命的珍貴和充滿希望的力量。無法訴説,只能感受。

時代是進步的,但也是充滿苦痛和災難的。無論旁人看來苦難多麼不可承受,但是人總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災難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在餘華(小説《活着》的作者)在給麥田寫的序裏提到,“”為何我當初的'寫作突然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轉化為第一人稱?現在,當寫作《活着》的經歷成為過去,當我可以回首往事了,我寧願十分現實地將此理解為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而不願去確認所謂命運的神祕藉口。為什麼?因為我得到了一個最為樸素的答案。《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所受的苦難超於常人,任何一個旁觀者都認為是不可承受的,而這苦難其實就是中國人的苦難的縮影。其實苦難落到別人的頭上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難以想象與接受,這個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詞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難所佔據。其實真正落到自己的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不僅僅是苦難,總能夠捱得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為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説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為什麼呢?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有時候會覺得歷史離我們特別遠,其實是我們自己離生活特別遠,活在網絡上的空洞與數據的繁複中,讓我們有時失去對某些純粹的實在的思考與理解。

歷史和現實能讓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偉大。在災難前顯得無力,但卻也在災難前顯得無比珍貴。生命也是,愛也是。

相關啟示:電影《切爾諾貝利》《無問西東》,小説《時生》。

活着讀書心得4

《活着》一書,我幾乎是哽咽着讀完,設想踏在福貴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淚水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精神的支撐感覺隨時會被瓦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活着。生命裏難得的温情被一次次至親的離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並沒有失去活着的勇氣。帶着對親人的回憶拼盡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説:千千萬萬的人讀到了絕望,而我寫得卻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苦難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好好活着。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問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思索再三,努力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今天我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多堅持一次自己的夢想,明天我就離它更近一點。也許我走的慢,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到達我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終於可以沉寂於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氣裏,不知道湧動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樂,也許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陳雜吧。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説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處異鄉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觸。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沒有休息,只為心中神聖的職業—刑警而傾盡所有精力。我覺得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詞藻如何華麗,而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得到那個人源自內心無聲的訴説,可能因為她有一些使命感與執着的情懷吧,可笑嗎?也許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點都讓人笑不起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個台階,除了奔跑還能做什麼?我們將來都會死,毫無疑問。正如史鐵生所説“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我們終究會面臨”。但帶不走我們曾經擁有的精神財富。回想自己求學生涯,揮汗如雨的日子裏伏案桌前,煩躁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寒冬裏,起早貪黑,畏縮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周遭人陸續工作,心浮動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實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怎樣,但有一點很確定,我要看很多書,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活着讀書心得5

又是一本沉重的書。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福貴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僅僅五個小時就能讀懂的。開始福貴種種惡劣的行為真是讓我恨的咬牙切齒,看到後面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世,獨留福貴一個人在世,彷彿身上的力氣也一點點抽盡。最心疼的還是有慶和苦根,他們年紀還那麼小,放在這個時代,他倆誰還不是一個家的寶兒。看到有慶死後,福貴那句話:“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滿了鹽。”想必這鹽是撒在了福貴的心上。心疼有慶,他活着還沒穿過一雙好鞋,那麼善良、有愛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給媽媽和姐姐,為了不把鞋子穿壞,在大冬天都能赤腳上學,我們現在穿這麼好的鞋有時都覺不暖和,可想而知有慶的小腳丫該有多冷,沒想到他最後死去都是因為給別人獻血……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以我現在的年齡還不足以讀懂這句話,理解的還不夠透徹。第一遍讀這本書,我的理解只浮於表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對這本書一讀再讀,也許那時我會改變我此時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讀懂更多。

活着讀書心得6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來自《活着》這本經典作品裏的話。從這簡單的兩句話裏,我似乎讀到了一個有着倔強、麻木性格的人內心的無奈。

透過這兩句話,我能感受到這個人對生活的希望一點點被時間和現實所剝奪,他是一個滿是傷痕的人。在面對現實這個怪物面前,他無疑是懦弱的敗將,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掙扎的中,他變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都會是過往雲煙,包括虛名、錢財、甚至是刻苦銘心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兩肋插刀的友情。也許這樣很殘酷,也許這只是福貴的絕望、也許這只是那個時代產物,但是這卻深深地扎進了讀者的心,讓讀者看到生活這兩字之於福貴來説就是一種習慣而已,只要這世界能給他一片生存的空間、一口空氣、一滴水,他便就可以這樣苟且地活下去。他不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頂着這副皮囊任現實的鞭子抽打,儘管鮮紅的血液止不住地從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睜開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説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好像身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這樣的平靜,對於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們都變現得很平淡,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舉世無雙的功成名就、動人心魄的豪言壯語也不能勾起內心的一絲漣漪。也許在偏理性的人眼裏,這是長大的標誌、這是思想成熟的標誌。可這樣一個對喜怒哀樂都沒有知覺的人不應該很可怕嗎?可這樣一個被歲月剝脱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應該很單調嗎?可這樣一個把生活當做習慣的人不應該很可憐嗎?他之於生活就像是一塊寒冰,而生活之於他就像是多點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無所謂,只是到收銀台時會多拿一點的錢。

餘華在《活着》這本書裏,用了一生的時間讓主人公福貴一點點沉淪。年少的福貴只是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一點點期待。可當他的家族破產,他被強制安排到軍隊裏,他的`母親和愛人一點點遠離他的生活,他的兒子和女兒被現實折磨得滿是傷痕時,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為何這一切的不幸都是發生在周圍最親最愛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們都是沒有一點罪惡的人呀,錯的人是他,該被上帝帶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裏,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餘華的眼裏,的痛苦不是拿走這個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讓他在無盡的悔恨、無盡的悲傷中苟且地活着。在《活着》這一本小説中,餘華就這樣給福貴安排一場悲劇接着一場的悲劇,他要讓這個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躪到連哭都難。他要福貴看着一幕幕親人死亡的慘象,他要讓福貴明白在現實面前他是多麼無能無力,他要讓福貴連在睡覺時都被這樣的噩夢驚醒。在小説的結局,餘華還安排了一個更加殘忍的劇情,他連福貴生活中的希望也給剝奪了。苦根是福貴在這世上最後的親人,是福貴對未來的一種期盼,但作者卻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純潔的,似乎和這個世界無怨無仇,可最後被安排撐死了。餘華徹徹底底地毀掉了這個叫福貴的人,對他的可憐是讓他繼續苟且活着。到最後的最後,福貴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頭老牛。

除了餘華的《活着》,還有很多類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筆寫下生活的可怕、戰爭歲月的艱難。在看《活着》這本小説和電影時,我感到很壓抑。我想任何一個人在看着一幕幕死亡場景時,都會覺得心在一點點被撕扯,都會感到有一種侵入五臟六腑的寒冷,甚至會害怕自己也成為了現實版的福貴吧!福貴的悲劇並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後我便更是這樣覺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戰火紛飛的破裂來反映主題,給人的感覺很親近,表現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樹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霧中,他們的離別、各自的結局也在這樣一個寒夜。汪文宣和曾樹生曾經對生活充滿着期待,他們的理想是辦一所學校,可以在教堂裏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一個個渴望學習的青年,可在戰爭年代這樣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時代嫉妒他們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這樣的夢想,而《活着》也是這樣在把幸福毀滅給我們看。

餘華是成功的!他筆下的福貴生動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悲歌,現實摧毀人性的好戲。同時他也驚醒了一些把活着視為習慣的人,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倔強地、有意義地活下去。

活着讀書心得7

翻開黑色的封面,一個又一個故事如同兇猛的湧流朝我撲來,幾次欲放下,卻又一次次沉重地拿起。合上書本那一刻,仍感覺令人窒息的壓抑。閉上了眼睛,試圖平靜我的呼吸。

隨着餘華冰冷的語調似乎親眼目睹了福貴的一生,在文字裏,悲喜交集,感受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嗜賭成性的福貴少爺荒誕地讓家庭陷入破敗,一家人陷入了艱難潦倒。老爹被活生生氣死,福貴又被國民黨拉去了做壯丁,待他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母親早已病逝,女兒鳳霞因病成了啞巴。在無盡的悲哀中,作者又透進了點點温情,給我一絲絲美好的希望。兒子有慶長跑得了第一名,鳳霞懷了孕嫁了人,天真地以為悲劇都結束了,噩夢亦不會再縈繞,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最後都會大團圓結局。

可冰冷的筆鋒並沒有讓這簡陋的歡樂延續。沒有絲毫婉轉地,一個個人以各種難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死去,毫無預兆,幾近殘忍。似乎在告訴我們,命運從來都不隨你,現實的無情生活的殘忍,遠比你想象中要劇烈,並且無時不在上演。

鳳霞難產而死,有慶的死更是荒謬而冤枉,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接二連三的死亡,好像一隻巨大的手,一點點地掐住了我的咽喉。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然而,苦難並沒有結束,繼兒女死去後,妻子、女婿、外孫,好像一切都陷入詛咒一般,一個個死去。最後的最後,只剩下福貴孤身一人,還有他名叫福貴的老黃牛。

還是要活着。

“福貴啊,你要好好幹活啊。”

福貴仍在死亡的伴隨下靜靜地活着,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瞬間,無語淚自流。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韓文版的自序中,餘華如是説。

活着,為了承擔生活給予我們難以承受的苦難,承受過後依然堅忍、頑強,這便是活着給予我們的力量罷。

有人説活着是為了追尋人類所渴求的一切,綻一片燦爛光華。你也許會對福貴牲畜一般的活着予以唾棄,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活着真的是像餘華筆下所述的那樣僅僅為了活着,人只是一種存在,和萬物一樣並無大意義。這或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為活着本身而活,並不為活着以外的事物所活着。

我們終究會明白,沉浸其中的歡欣喜悦,無法自拔的痛苦不堪,抑或是難以告人的艱辛苦難,終有一天會隨時間的沙漏一點一點如塵土般被拭去。

那些鮮血淋漓的傷疤,哭天搶地的淚水,無邊無際的絕望,都會在活着的時光中,告訴我們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8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抬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裏是在和牛説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為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説。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裏作為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着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為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温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着,我們也都還活着。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着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着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説“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説:“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説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羣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着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着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着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着。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着,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為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敍事上説,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着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脱,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着牛用粗啞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裏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福貴如此愛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温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為,福貴的活着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温情地受難’” 。這種説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説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温情,不説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説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為,活着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衞,因為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説,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説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為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説“萬物有靈”,為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説:“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裏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説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温情的受難一説,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為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説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説的話,這句話伴隨着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裏,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着”的留戀與執着,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摸、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活着讀書心得9

餘華的《活着》無疑是眾多文學作品中閃亮的一顆星。一讀:樸實、白話易懂;再讀:發人深省、感觸至深…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一個地主家的兒子,娶了漂亮的城裏女子家珍為妻,本來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卻整日沉醉於賭博之中,無法自拔。最後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生活。也正是因為他的賭,也將自己父親的生命作為了賭博的犧牲品。賠光了所有財產的富貴開始逐漸醒悟,從此不再涉賭。後與母親、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靠種地為生。雖然生活貧苦沒有之前的顯貴,但一家人卻團團圓圓,這段日子應該是餘華筆下富貴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天有不測風雲,萬事總不隨人意。好日子在富貴的身上總是不長久。母親重病,在去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抓去當壯丁,這段時期的富貴經歷了太多的煙火炮彈,太多的生生死死。他畏懼死亡,更加堅定了要好好活着的信念。等他回到家時母親已仙逝,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老天對富貴最痛苦的懲罰。但這只是對富貴懲罰的開始:女兒發燒至啞、兒子在校優秀卻被抽血致死,喪子之痛於父母而言最大的哀莫過於此。對於富貴而言遠不止於此:女兒嫁於良婿卻難產而死,繼而女婿工傷致死,妻子因病而死,給富貴最大的眷顧便是留下外孫相依為命;但是對於富貴上天卻是如此不公,連唯一的親人都不給他留下—外孫因吃毛豆過多而死。親人的一一遠去,只留下富貴一人在這世間同老牛相依相靠。

富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但卻沒有因此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消沉,而是奇蹟般的選擇好好的活着。對於富貴而言,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活着有什麼意義,他只知道活着就是為了經歷這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百態百味。很多人認為活着是為了金錢、名譽、富貴、愛情…一旦這些沒了,活着便無意義,一旦為之奮鬥的目標失去了,很多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認為,活着只是為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追求而活。究竟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餘華曾在作品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是啊,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就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希望。人生再悲也悲不過失財失親的富貴,人生再富也不過為地主時的富貴。大起大落也不過如此。此時的富貴仍能以一個講述者的身份向問者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就像在訴説着別人的經歷一樣淡然處之,我們會發現人是要經歷了怎樣不為人知的痛處之後才能如此。活着或許只是一種狀態,或好、或壞;或喜、或悲。活着,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的情感,多少的喜喜悲悲,多少的悲歡離合。不論經歷了什麼,只要活着,你的人生便是現在進行時,便會充滿無限的可能,活着真好。

讀《活着》會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活着的意義,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嶄新的規劃。"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將臨的節日".因此在這個所謂的"節日"來臨之前,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活着的每一天,不要去懷疑、不要迷茫、更不要放棄自己,我們現在活着的每一天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卻無法實現而奢求的明天。活着就要經歷人間的酸甜苦辣,各種的辛酸苦痛,面對這些,我們仍要堅強的活着,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一草一木都在為活着而堅強的茁壯生長,我們更應該如此。因為堅強才應該是活着最好的證據,才應該是活着大寫的最好模樣。

活着讀書心得10

十多年前在上海謀生,租了一間小房子,買了一個二手的電視機,在這之前我們家是從未有過電視機的,有了電視機就算實現了我人生的一部分理想。

記得有年春節,我在深夜裏搜素到一部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餘華的長篇小説《活着》改編的,每天晚上好像連續播放四五級,大約從十點一直播放到凌晨兩三點,我看得毫無睡意,越看精神越好,大家可以想象,這電視劇該有多麼精彩。當時想過找來這部長篇小説看看,可是又一想,電視劇都看了,小説還能有什麼新鮮感吸引我嗎?於是看小説的念頭就淡了。

後來文學圈子裏的一個作家朋友幾次跟我提到《活着》這部長篇小説,這就又勾起了我的閲讀慾望。剛好一個寫詩的朋友開了個網店賣書,看到有餘華的作品,於是就買了全套回來,首先就看《活着》。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讀過長篇小説了,我甚至對長篇小説有一種牴觸的情緒,我想我幸好沒有當編輯,如果當編輯不得不閲讀人家的長篇小説,我想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有的長篇小説盡管名氣已經很大,但是我依然無法讀完全本。

但是閲讀《活着》的時候,我連續讀了幾個小時,到了凌晨一點,我依然“活着”(沒睡着),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我讀《紅高粱家族》的時候好像也是如此。

看了小説,根據我的記憶,改編的電視劇《福貴》,改動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一些。電視劇給我的印象是精彩。而小説給我的是內心深處深深的震撼。讀完整本小説,我的心彷彿掉進了冰窟窿裏,好久好久都沒有回暖。

福貴生在民國時期,青少年時他過着紈絝子弟的浪蕩生活,而正是因為他的浪蕩,敗了家產,才讓他和他的家人逃過一劫,這和我家的經歷非常相似,在中國有多少這樣相似的家族史?

成為貧農的福貴本以為可以從此過上相對太平的日子,但是事實上卻是災難一個接着一個,悲劇隔一段時間就發生一次,他一生都在苦難中掙扎。

福貴在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開他去了另一個世界以後,他買了一頭老牛來陪伴他,他將老牛的名字取得和自己一樣,老牛也叫福貴,然後他為了讓老牛安心幹活,給老牛假想出了幾個夥伴,他們是家珍、鳳霞、苦根、二喜。這些名字全都是福貴死去的親人,他們活着的時候,就像牛一樣的活着。實際上,牛比他們還好,因為牛不需要穿衣服,也不需要吃飯,它們吃草,不需要耕種就能長出來。

中國農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誰在思考?農民在思考嗎?沒有,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們活着就是為了吃飯,為了吃飽,吃飽以後,可以思考着能否吃好一些。至於別的,對於他們,實在是過於奢侈。而就是吃飽這個問題,從1949年到1978年,對於中國農民都是奢侈的問題。人在沒有吃飽的情況下,那就只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吃飽。我小時候的遠大理想就是頓頓有兩糙飯吃,大米比包穀面稍微多一點更好的那種飯。

因此農民不能有別的想法,不能有愛好,有了就是不務正業,在那個年代,農民們在相互監督着彼此。改革開放之初,最先離開土地,放棄土地的農民都遭到堅守在土地上的農民的嘲笑,好在是後來的情況越來越好,那些堅守在土地上嘲笑離開土地的人的人也堅守不下去了,最終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還是離開了土地。我想這是好事,農民進城開闊了視野,長了見識,改變了觀念,大家在一個大環境中公平競爭。但願過去的苦難離我們遠去,永遠不再回來。願農民頭上那些特殊的符號慢慢的淡化。願人人平等的時代快些到來!

活着讀書心得11

如今我還沉浸在這種情感中,《活着》演奏了一首悲慘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慘命運。《活着》也以福貴為主角講述了這個家庭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於南美,一個產於中國,但都給我帶來了正確的東西。

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餘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也沒有給誰預設了什麼苦難,生活的藝術就是不管經歷哪一條街道,相逢什麼人,別忘了幾分寬恕,幾分看淡。

活着讀書心得12

《活着》給人的感受是,哇,這個人好幸福,誰知下一頁劇情陡然轉變。讀這本書是一種把喜劇讀成悲劇,把悲劇讀成喜劇的感受,它不遺餘力的展示命運如何摧毀生活,到最後好像活着是一件無比心酸的事情卻又顯珍貴。

富貴這樣一個小人物,實際上折射的是整個社會的底層人物,他的悲劇實際上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悲劇。他們被時代的洪流激地無法喘息,那個時代有很多像他們那樣的悲劇人物,他們雖愚昧無知,但卻勇敢勤勞。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着勝利。縱然要擔當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儘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着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着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活着讀書心得13

餘華説:“作為一個詞,‘活着’在我們的語言中佈滿力氣。他的力氣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要忍受,忍受生活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歡樂與苦痛、無聊與平凡。”活着,就有盼望,這是一種成功。沒有什麼比活着更簡潔,也沒有什麼比活着更難。只有活着,一切才有盼望。只要你活着,一切都會好起來。

餘華簡潔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生活的真相,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我不能遺忘那個小村莊,那個家庭,那頭牛。

小説的僕人是一個地主,他的名字叫傅貴。傅貴沉迷於賭博,最終賭博輸掉了他的家族生意,失去了父親,使他的家庭陷入貧困。貧困的傅貴去就醫,由於他的母親生病了。他沒想到半路被.軍隊俘虜,然後又被解放軍俘虜。直到他回家,他才知道他媽媽已經去世了。妻子賈珍困難地撫養了兩個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兒變聾了,而她的兒子聰慧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開頭漸漸綻開,她的妻子由於困難而失去了生命。傅貴沒有退縮。他試圖學習做農活,他不得不擔當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簡單。但是每當生活變得美妙,親人一個個死去,只留下老傅貴和一隻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的是,卻沒有方法。

傅貴,不要由於親人的離開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士氣的。那麼,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活着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自己活着,不是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東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許多不同的`狀況。我們有幸經受了這一切,我們要敬重生命的威武。

我們就像命運手中的螞蟻,挫折總是猝不及防。傅貴的真實本性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家四周住着一位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我父母給我講了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住在山裏。他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是一樣的。盛夏的一天,洪水肆虐,他的村莊被沉沒了。洪水奪走了一切和他的妻子。洪水沒了,他無助地站在從前家的前門,無助而懊喪。他沒有無望,或許他還在為孩子擔憂,或許他對生活的盼望還沒有泯滅。晚年,兒子兒媳相繼去世。白髮人給黑髮人一種苦痛的味道。現在,老人以後的每一天,他總是坐在門口,面帶微笑,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無望。很明顯,他往下看,他沒有放棄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總是由於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死去活來。他們活着只是一種享受嗎?樂趣結束了,就不長期了?你想過很多人為了活在災難中忍受了多少苦痛嗎?活着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死亡的單程票,不能退。人活着,無論貴賤貧富,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長也可能短。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

活着讀書心得14

餘華的《活着》是我在最近才剛剛看完的,儘管在閲讀它之前就已經聽身邊看過的朋友劇透了該書情節之悲愁,但就是在有所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閲讀了這本書,內心還是錯綜複雜,字字段段都能戳中我的淚點,閲讀完之後的幾天中,每每會憶起小説中的故事情節,一股莫名的哀愁便自然而然地湧上心頭......“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還是很靈,村裏人説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説。……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從這段話裏,似乎看到了一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苦命人在訴説着自己的普世哲學,是呀,如果人的一生,用壽命的長短來衡量一生的價值,那麼做到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也不失為一種處世智慧。

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耕田老人,其內心的堅毅、信念的不催是任何人都不能比得上的。他不僅是經歷繁多悲苦,他所生活的時代也是動盪不安、混亂不堪的,個人命運的悲苦加上時代的不幸,兩者交織起來,能夠存活於世已屬強者一列。當看到文末,他同他的老牛“福貴”説着他親人生前的名字時,可以想見,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活在他所想象的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時的場景。或許有人會好奇,是什麼支撐着他活到了現在,我想,也許就是隱藏在心裏的那一個“温暖港灣”吧,在那裏,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貧窮、沒有苦痛、沒有憂愁……活着對於錦衣富食、無憂無慮的人來説是極其容易的,而對於如同福貴這一類飽受苦難、無依無靠的人來説卻是看比登天的難事。我似乎看到,福貴正同他那頭老牛慢慢隨着夕陽的隱去而緩緩前行,留下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和蹄印,那蹄印上面則閃閃的隱現着“我還活着”幾個大字。

那麼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是為了體會嚐盡人生百態後的大徹大悟?還是為了享受世間繽紛多彩的事物?亦或是為了實現既定的人生奮鬥目標?這一問題可能過於寬泛而抽象,許多人也許並未好好想過這一問題,即使被人問起,可能也會有人一笑帶過,並留下一句:“哪那麼多的文人感傷與問題呀?”不管如何,你我存活於世,都應好好活着。

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義,那麼請繼續活下去,去找尋活着的意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論是歷史、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畢竟每一個明天都是未知數,既然是未知,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可以有所期待。

活着讀書心得15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歎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為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為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為人性的共同,因為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標籤: 活着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guanhougan/o2o7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