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九篇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九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九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這幾天,村團支部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叫我寫一點關於學習國學方面的內容,遂想起年前買有《國學經典》一書,時常也隨手翻看,這不正好切合“國學”主題嗎?故草草寫就幾句讀後感吧。此書中有比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讓這些名言永遠做我們的生活導航。通過多讀、多背,也漸漸的瞭解了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這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誠丹心,照汗青就是要為光照史冊留下最精彩的一頁。連起來就是人生自古以來誰都要死亡,要為光照史冊留下一片赤誠丹心。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沒有一個能長命百歲長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個能犧牲,有意氣的人。我們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樣的愛國。

還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長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張百歲”、“志小則易足,易則無由進”……一些能啟迪人心靈的諺語、名言都能讓人濫記於心。這才是讀詩、讀詞的最高境界—讀名言。其實《國學經典》裏面每一頁名言上都有詳細的註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讀、多思。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學校自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學習着,實踐着,收穫着,快樂着,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為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誦讀興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以下就培養國小生誦讀興趣的探索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介紹誦讀意義,教師體驗先行

經典中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些內容只有通過我們親身的誦讀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親近和獲得聖人們的“不言之教”。誦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學習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當今科學界所採用的邏輯推理,而是一種“直覺啟發式”。這一點作為當前我們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重要補充,理應保持與國學經典內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教給學生,首先與教師自身是否正確認識誦讀密切相關。教師對誦讀意義的瞭解和介紹是以其具備一定的誦讀實踐為基礎的。對於誦讀的意義,我在教學之前已經實踐過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這一點恰恰是非常關鍵的教學準備環節。因為,教師體驗先行是學生誦讀的第一步。

二、建構誦讀環境,體驗清靜自然

在誦讀之前,給學生放一些輕柔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放鬆身心,感受心靈和身體的寧靜自然,緩解和消除平時的緊張或壓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傳統文化教學,如果是在喧囂忙碌的城市氛圍中,這種氛圍本身與經典文化所要傳遞和表達的寧靜、悠遠是不一致的。如果學生們找不到清靜自然的身心感覺,那麼經典誦讀也往往停留在動口不動心的狀態,難以深入體會經典的博大精深。事實證明,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音樂沐浴下身心放鬆的體驗。也許在人們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鬆,找回清靜自然的感覺,

三、有聲有色,音聲相合

針對很多學生誦讀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興趣減退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筆者曾運用“內觀經典誦讀法”,讓學生們嘗試在熟背的基礎之上,閉目回想經典中的字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右腦的圖像思維,讓整個誦讀或背誦的過程不那麼枯燥,而是“有聲有色”,進一步提升誦讀的興趣。

儘管國學經典誦讀有以上諸種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誦讀的興趣。這時,教師的親身示範與表演,鼓勵學生勤於實踐,經受住最七年級段時間的“無聊期”,逐步找到誦讀的樂趣與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階段如果喚起了學生的思考和共鳴,那麼下一環節學生就會更有熱情和參與意識,自然也會把這種學習的喜悦感和收穫感帶入到誦讀環節中去,有助於他們靜下心來專注於誦讀體驗。總之,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是讓學生接近國學經典、體會國學精髓的重要方面。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

《論語》,它告訴咱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一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一不小心把手錶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一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錶找到了。大家詫異地問他是怎麼找到的 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錶的滴答聲了。”偌大的一個倉庫,要找一隻小小的手錶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麼多人辦不到的事情一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從這個故事中咱們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麼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它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經典,華夏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咱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我喜歡的國學經典我們知道,國學是一種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對我們兒童也更是有利。那麼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麼呢,我呢最喜歡的是《論語》因為論語有孔子的一些講座,還有孔子講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一篇《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這一篇主要是述讀書與做人的關係。強調嚴於律己,仁愛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論語》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兩個字作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比思想主張在》論語《中多多處可見。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千萬不能空談浮言,心中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的精神長期影響着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的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這就是論語,讀了論語我非常高興,因為《論語》是我愛的一本書,這本書裏面有一位老師,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聖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麼去學習的道理,讓我從這裏看到了許多。我還喜歡讀的一本書是《三字經》,裏有許多的國學故事,還有一些做人的和讀書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篇的故事是晉代有一個叫周處的人,身高體壯,兇強俠氣。因為父親早死,所以沒有人管教,動不動就打人,還欺負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龍、山中老虎和他稱為“三害”這三害中最讓人頭痛的是周處,一個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周處去殺蛟龍,老虎,周處便答應了,周處帶着刀來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殺了,又來到了水上去殺蛟龍,他和蛟龍戰了三天三夜,人們還以為可以殺了三害,沒想到三害都殺了。人們紛紛祝賀擺酒,結果周處殺了蛟龍來了,看到人們都還以為他死了而歡呼,於是周處便開如認錯,開始從新做人,他認真學習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裏我還學到了許多知識。點評小作者用心讀書,從《論語》《三字經》這兩本書中讀懂了許多知識,心裏無比快樂。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在我的小時候,上學前班。教師就天天教我們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那時,誰也不得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聲嘶力竭的跟教師朗讀。直到現在,我才逐漸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從前,我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覺得這樣已經夠厲害了,目中無人。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雖不想做偽君子,但是我不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教師把年級前五十唸了一下,我排名很後。我明白了我的成績不值得驕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學很謙虛,我羞愧的無地自容。於是,我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驕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覺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的同學都在進步,唯我在原地踏步,彷彿是要驗證這句話似的,在後來的考試中,結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的沉重打擊。我回到家,拿出試卷,認真分析了錯題原因,發現這些題都是因為我驕傲,因而沒聽教師講的知識點。我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得到班裏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為了一個橡皮,一支筆,一個錯誤跟同學吵,甚至打起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個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是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説:“我們要勇於創新,扔掉那些老的、陳舊的東西。”可我認為只有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的創新。為什麼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莎士比亞、海倫……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歷史,我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並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那個站在山頂人將是我們!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國學經典,是一首悦耳動聽的歌,唱不盡人性是非善惡,喜怒哀樂;國學經典,是一杯香茗,茶淡雅幽香,寧靜至此昇華;國學經典,是一幅畫卷,繪不盡人間悲歡離合。

每當我手裏捧着《唐詩》時,都彷彿置身於其中,千百年前古老的畫卷在我眼前展現開來。

那是您嗎?迎着春風彼岸而來。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鮮花是您那絕麗的笑容;“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翠色流欲的小草是您那靈動的雙眸。“春風又綠江南岸”,和煦的春風是您烏潤和順的髮絲;“春來江水碧如藍”,碧水是您那俊麗的櫻桃小嘴。

春之美,即是唐詩之美。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宋詞》時,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被我翻開,我感受到了它那永不磨滅的豪情壯志,並被深深地鼓舞着。彷彿是一首歌。

那是您嗎?踏着秋風落葉而來。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寂寞梧桐是您那難言的淒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滿月是您對親人的思念;“無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對沉默的無奈;“衡陽雁去無留意”,北燕是您思鄉的苦澀。

秋之悲,即是宋詞之悲。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元曲》時,我都彷彿品到了一杯香茗,在寧靜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那是您嗎?迎着瑞雪豐年而來。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雪花是您那淒涼的情感;“自修官清煞陶家,為調羹俗了梅花”,寒梅是您那人情中的冷與暖;“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梨花是您那憔悴的痕跡;“絮飛飄白雪,口香荷葉風”瑞雪是您那善良的根本。

冬之歎,即是元曲之歎。

走進國學經典,如暢飲沁人心脾的甘露,我們的內心會變得澄澈而明亮;走進國學經典,如感受燻人心醉的海風,我們的內心會變得純淨而寬敞;走進國學經典,如領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安靜而平和……

走進您,我看到了唐詩之美,宋詞之悲,元曲之歎。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國學,你像冬日裏的太陽,給了我們温暖;國學,你像沙漠裏的一泓清泉,給了我們清涼;國學,你像黑夜裏的一縷光,給了我們光明;國學,你像雨中的一把傘,給我我們希望!

國學,你如清泉滋潤了我們的心田,給了瀕臨死亡的人們希望,而且,你也可以滿足我們對知識的飢渴和慾望!國學,你是陽光,我們就是小樹苗,你照射着我們,讓我們不斷生長長成高大挺拔的`樹。

在我還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媽媽就在我耳邊經常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時我還小,並不理解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後來,隨着知識見長,才知道這些詩句的意思。自從我懂了這些詩句的意思後,我再不浪費糧食了。

上學後,從《三字經》中學到了孔融讓梨等故事;從《弟子規》中學到在生活中要尊敬父母、教師和長輩等道理;從《論語》中我學到了如何學習、如何交朋友、如何做事情等知識。

漸漸地,我對國學經典著作越來越熱愛,加上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我便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能體會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國學經典,你是我的摯友,你時時陪伴着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天裏,你與我一起觀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裏,你與我一起賞荷花;“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秋天裏,你與我一起欣賞預警;“呼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裏,你與我一起從窗户望向遠山。國學,你陪我一起成長,但你不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老去,我們會一起去長城,欣賞古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會一起去長江,感受“母親”的氣息;會一起去黃河,感受黃河的洶湧澎湃。

國學,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學習;是你教會了我中華美德;是你給予了我知識。你向我走來,我帶你奔向未來!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是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中孕育。

我國最著名的國學經典是“四書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為五經。《四書五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論語》主要講述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和做人的準則與學識的方法;《孟子》主要講了孟子與其他思想家的爭辯和對弟子的言傳身教;《大學》主要講了弘揚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講了怎樣修養人性;《詩經》中主要記載了各種詩詞曲樂;《尚書》是一本歷史典籍;《禮記》是一本門類雜多的典章制度書籍;《周易》主要講了古時的八卦之術;《春秋》主要記載了魯國的編年史。

作為一個國小生,我不僅僅要學習現代的文學,更應該繼續領略和發揚古代的經典文學,使華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國學經典用記敍語言的方式引導着華夏人民做人處事的方法與歷史的傳承,讓人們學會怎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不説將“四書五經”、“四大名著”等文學寶典一一記之,但你心中也必須存有一盞指引你嚮往社會與生活的“明燈”,如果你沒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進的徒行者。所以無論你性質如何也應該擁有一盞“明燈”。

而“明燈”出現的唯一途徑就是--探索國學經典的奧祕與神奇,併發揚它,使它得以保存。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好的作品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成為真正的經典。唐詩宋詞是經典,它們經歷了多少世代的推敲和琢磨,毫不褪色。四大名著是經典,帶給人們的是精神財富,永垂不朽。

我是愛好讀書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和《三國演義》,讀過去一遍讓人久久深陷那小説情節中。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先生並不是簡單的敍述師徒四人西日取經的故事,在我看來大有深刻含義。書中的唐僧他求取真經象徵着我們生活中的目標,唐僧只想能夠早日取得經文一步一步翻山越海,這是代表着追求夢想的執着與堅韌。孫悟空,相比這是大家都喜歡的人物。他有猴子頑皮的特性但是他善良,認定了的不會改變,一路上幫助唐僧降妖伏魔。而他的精神就象徵着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先來説説沙僧,可能他在戲中話不多,被網絡總結為兩句:“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或者是“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但是他代表着我們應該具有的沉穩和謙遜。最後再來説説豬八戒吧。大家肯定會覺得豬八戒就是個搞笑的角色,能有什麼深刻含義呢。豬八戒,愛吃愛玩,但是他象徵着追求自由、安逸的生活。我們平時也是這樣啊,吃好吃的東西,娛樂遊戲,這是我們喜歡做的事。真是有這師徒四人才取得了真經。如果我們生活中也兼有這四樣:目標,能力,沉穩,安逸。綜合起來必定過着既舒適有有意義,最終會走向成功。

然而《三國》裏的種種更讓人充實豐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有才能,年輕有為,知恩圖報,心地善良。他沒有寫的那麼神祕不可捉摸,他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與劉備一起半城煙沙。九伐中原復長歎,半生戎馬付西川。

説罷中國的名著,我再來説説我挺喜歡的一部外國經典,就是泰戈爾的《飛鳥集》。泰戈爾把詩幻化成風,穿越大海和森林,尋找屬於它自己的聲音。泰戈爾的詩如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定人茅塞頓開。我很喜歡這本書,詩人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我對經典的解讀還很淺薄,但是有一點我始終明白,經典永遠不會過時,經典的魅力會隨着時間的蔓延增值。

標籤: 九篇 國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guoxue/ymog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