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5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彙編15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

讀完《愛的教育》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收穫非常大,從中我學到了許多“好東西”。比如,不能驕傲自大,學習不能懶散,要體貼、孝敬長輩等。

書中的內容使我最深受感動的就是《小抄寫員》。主要寫了:有一個小男孩叫做朱里奧,他家非常窮,因此他爸爸又多找了一份工作——幫出版社抄寫訂單。他爸爸每天晚上抄訂單都要抄到12點,而且還沒抄完。朱里奧看到非常難過。於是,他每天晚上等爸爸睡着了之後就會偷偷地幫爸爸抄完訂單。就這樣,朱里奧幫爸爸抄了三四個月。終於有一次爸爸醒來去小便時,看見朱里奧在幫自己抄訂單,就馬上走過去説:“我的好孩子啊!原來是你一直在幫我抄訂單呀,真是難為你了。快去睡覺,以後不要再來抄了,養好精神去學習。”“爸爸,我知道了。您也不要那麼累了。”父親激動地撫摸着兒子的頭。我被這親情感動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真的感到慚愧極了。有一次媽媽叫我把裝滿垃圾的垃圾袋扔下去垃圾池裏,我都非常不情願,並且我還閒着沒事做呢。就別説跟朱里奧一樣主動為父母做事了。哎——真慚愧呀!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2

烈日炎炎的暑假裏,我跟着亞米契斯走進了主人公安利柯的生活。《愛的教育》裏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故事是:《有愛心》、《英雄小鼓手》、《最後的相聚》。《有愛心》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人要有愛心,別人向你尋求幫助,就應該盡力去幫助他,如果自己真的幫不了他,也應該對他説一聲:“對不起,我幫不了你。”《英雄小鼓手》告訴我,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最後的相聚》告訴我,要珍惜陪伴在身邊的人,不要在那個人離去了才開始後悔!

在《愛的教育》裏,我特別喜歡奈利,他雖然是一個天生殘疾的孩子,但通過自己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我還特別喜歡卡隆,他頭大肩寬,常常幫助弱者,是班裏弱小同學的守護神。讀了這本書,讓我學會感恩、學會分辨善惡、美醜;也讓我明白生活中要學會愛、發現愛、愛無處不在

對書愛不釋手的我將一直以書為伴,與愛相依,樂觀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3

德國大詩人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説話。”所以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看完後深有感觸,那就是——愛。

愛究竟是什麼?愛到底有多大,竟能讓一個巴倫第的小朋友為了他的國家而犧牲了;竟能讓一個小朋友跑30英里去看望生病的爸爸;竟能為了不讓父親累着自己幫父親幹活,4個月卻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一個11歲的少年為了祖國,寧願餓死,也要保衞祖國的尊嚴;一個鼓手為了自己國家的命運,而被敵人用子彈打斷掉了右腿;羅伯特為了救一個三四歲的小朋友,而他自己因此躲閃不及而被車子軋傷了腳;安利柯給了克洛西的家庭布匹和錢,他們很感謝安利柯。愛真的很温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羣星更璀璨。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讓人們微笑地面對生活。愛,像空氣 ,時時刻刻和我們在一起,但是他卻被我們遺忘,因為他無影無形,但是我們卻離不開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真得很讓我感動,我一定要做一個善良、誠實的人。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4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進了恩里科的生活,看到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次永遠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行,一路上經歷着許許多多或快樂,或憂傷,或感動,或幸福的風景。它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絢麗多彩。教育中有愛,才會真正讓孩子,讓教師擁有更加豐盛的心靈。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亞米契斯的著名作品,它採用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堅忍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當然,在安利柯的生活中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師,他們給予了安利柯最無私的疼愛,教會了他寬容和理解。用實際行動教會安利柯怎樣去愛。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裏,才會享受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其實,世界上處處都有愛的花朵。就拿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汶川的大地震來説,從人們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地伸向災區,捐助的一頂頂藍色的帳篷、給無家可歸的人們提供食物、讓他們住在帳篷裏休息。人們紛紛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希望他們早日重建家園。孩子們也紛紛捐出自己的學習用品,希望災區的小朋友早日坐在寬敞的教室裏上課。這就是愛,毫不吝嗇、毫無保留地奉獻愛。愛的力量是博大的、無窮的,是最偉大的力量!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每個故事都非常生動,令我非常難忘,我每天都把它裝進書包裏,有時間就讀,但是,我還是對它愛不釋手。

這本書有許多生動的小故事,其中《小抄寫員》對我印象最深。文中主人翁敍利亞為了幫助父親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每天晚上替父親抄寫文件,一直寫到深夜,反而被父親責罵,並且一次比一次嚴厲,以至於最後父親不再管敍利亞了,每次受到責罵,敍利亞都想説明一切,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心裏反覆説:不能説,還是一直瞞下去幫爸爸做事吧。學校的功課學好的同時還要夜以繼日幫爸爸工作,養活一家人,減輕父親的負擔。

敍利亞是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呀,對比之下我很慚愧。以前我不知道體貼父母,只知道自己吃好穿好用好就行,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非常辛苦。可我有時候學習不覺惹他們生氣,從來沒有想到大人苦不苦、累不累。

敍利亞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學會體貼父母、理解父母,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好學生。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7

寒假的時間,我讀了班主任推薦系列從書的《愛的教育》,即使還沒有讀完整本的書,但是就在我讀的幾個小小的故事中,就已經深深的吸引我了。書中以日記的形式描寫了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意大利的國小生,在他周圍發生的許多和“愛”有關的小故事:有描寫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有描寫朋友之間的愛是那樣的樸實、真誠;有描寫親子之間的愛是那麼的温馨、美好;還有對祖國崇高偉大的愛。

《開學的第一天》、《我們的新老師》、《歡迎新同學》、《勇敢的洛貝諦》……一個個小故事彷彿也將我帶入到剛上國小的時候:老師是怎樣手把手的教我們這些剛上國小的孩子學拼音的;是怎樣讓我們這些懵懂無知的孩子順利適應新的學些環境的;我是怎樣認識新的小夥伴並和他們愉快的遊戲;還有來自爸爸媽媽以及全家人的無微不至的愛。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刻都不可以失去它。讀了《愛的教育》我才發現其實愛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很少有人會去發現。其實愛往往反映在小事上:冬天出門前媽媽替我圍上圍巾;從外面回來父母遞上一杯水;考試沒考好是老師和父母鼓勵我;有困難時同學幫助我;其實愛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有善於發現“愛”才可以發現生活的美好!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8

這本書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寫的作品。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的國小生寫的日記,日記中寫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種各樣感動人心的故事。整本書都寫滿了愛,每篇日記都離不開“愛”字,讓我感覺世界上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温暖和愛。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多麼偉大的呀!書上就有很多例子,比如:安利柯的老師病了,安利柯每天都去探望他;安利柯的同學去他家玩,見同學普萊可西對他的小火車愛不釋手,就大方地送給他;同學耐利被別人嘲弄,好朋友卡隆挺身而出,讓他不受傷害……

其實,在學校裏,在日常中,我也碰到過類似主人公的事,也許其他同學也碰到過。比如:在公交車上,有人給老人讓座;在學校裏,有人摔倒了,看見的人就會把他扶回教室;有人考試考不好,另一些同學就會安慰和鼓勵他,分數高的人就會教他……

因為愛,我們才生活得多姿多彩,因為愛,我們才感覺自己存在的意義!我們要接受所有關於愛心的教育,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破壞愛,讓我們把愛傳遞下去,愛,永遠存在!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9

學了十八課《爭吵》,老師一再向我們推薦《愛的教育》,説這本書非常好看,他小時候也學過這本書裏的一節,他的同學們也非常喜歡看這本書。

我懷着好奇打開了這本書,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入迷了。我最喜歡《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朱里奧每天晚上十二點都從牀上爬起來,幫父親抄寫名單,好幫家裏多掙一個里拉。因為晚上沒睡好,白天上課沒精神,他從一個人人羨慕的優等生變成了一個差生,而最疼愛他的父親呢,卻説他不好好學習,再也不關心他了。可是朱里奧什麼也不説,一連忍了四五個月,堅持夜裏抄寫。終於在一個晚上,他決定最後一次做小抄寫員了,正當他專心致志抄的時候被父親發現了,父子之間的誤會解開了。我心裏也非常為他們高興。

《愛的教育》果然好看,裏面還有非常多精彩的故事呢。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一個意大利國小生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他國小四年級期間的一個個小故事。故事裏,有善良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在同學們心中非常有威信,總是挺身而出幫助弱小;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雖然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家庭也非常富有,但他卻從不因此而驕傲;有勤奮好學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辭,卻有着非凡的毅力;還有堅強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一次次受到爸爸的無理打罵,卻從未失去孝心,最終用優異的成績換來了爸爸的懊悔……我看完這本書後,有非常多感想,讓我明白了團結友愛、刻苦學習、樂於助人、熱愛祖國、尊老愛幼、是非分明這些優秀的品德。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是可萊諦,因為可萊諦每天早上5點就起牀,把柴搬到貨車上,然後回到家把咖啡燒上,坐在椅子上寫作業,咖啡燒開以後,可萊諦把咖啡端給生病的媽媽,還替媽媽蓋好被子。可萊諦讓我非常感動,他是一個既勤勞又刻苦學習,還孝順父母的好孩子。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既勤勞又刻苦學習,還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1

“愛”,一個多麼温暖的字眼!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我被作者充滿愛的故事震撼了,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向我們娓娓記敍了師生之情、父子之義、母女之愛、朋友之義等情感,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也謳歌了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

愛,能幫助失落的人重新抬起頭;愛,能解脱憂慮的人,重新變得自信;愛,能……

《六千里裏尋母》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小男孩,他的母親為了還債,到了遠方給別人做女傭。一開始,母親還與家裏保持聯繫,但過了一年後,母親與他們失去了聯繫,於是小男孩兒就決定去尋找他的.母親,可是在途中,他遇見了大大小小的坎坷與艱辛。可能是連上天都不願看到一個孝順的孩子這麼傷心,讓他見到了他的母親。這個小男孩在母親去做手術前,終於見到了母親。母親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兒子,心裏無比喜悦,無比激動,有了求生的慾望。在手術成功後,連醫生也激動地説:“勇敢的孩子,是你救活了你的母親。”

看完這個故事,我早已淚流滿面,心裏也不禁為之一顫,是什麼促使這個小男孩堅定地找到了他的母親的?我想是任何一個兒女都具備的對父母的愛,這個男孩兒帶着對母親的思念,不懼千難萬險,走過一道道關卡,讓他的思念有了歸宿。

其實,愛的偉大,愛是偉大的,愛是温暖的,我們也要為我們身邊的人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讓偉大温暖的愛充滿人間。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2

我看的這本書叫做《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告別‘’這一篇日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記述了一個國小生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與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繫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這本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説教,沒有騙人的宗教式宣傳,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或標語口號。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讓人們感受到人類多麼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這本書在1886年發表後,轟動了意大利文壇,先後被譯成許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好詞好句,感人的日記。讓我明白了文學是比鳥飛的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情感,比星星閃的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了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

我喜歡《愛的教育》這本書。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3

《愛的教育》是一位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它用日記體形式講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與老師、家長之間所發生的一百多個感人故事。他(她)們都擁有高尚的品質,他們熱愛祖國,尊老愛幼樂於助人。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積極向上,善於幫助別人,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雖然裏面的每篇故事不長,但都包含着一個意義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彷彿都融入到裏面了似的。

讀了這本名著後,我感受到最深刻的就是“愛”。原來,愛還分許多種,有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朋友之間的友愛、同學之間的關愛、親切而善良的母愛、寬宏大量的父愛、對病者、弱者的憐愛……

所以,我們都要以他們為榜樣,去報效祖國。報效祖國就要先從感恩我們身邊的人開始,感恩賦予我們豐富知識的師長,感恩將我們養大成人的父母,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將來也像他們一樣為社會、為祖國添磚加瓦,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啊!讀了《愛的教育》後,它彷彿讓我品嚐了一桌豐盛美味的“精神大餐”,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4

今天讀了《愛的教育》中《清掃煙囱的孩子》,有一個孩子,在屋頂上面清掃煙囱,他一會兒號啕大哭,又一會兒低聲抽泣。

一個女孩子走上前去問他:“你哭什麼?到底怎麼回事?你為什麼要哭?請告訴我們。”“我給一户人家清掃了煙囱,獲得了30個銅幣,可是……他們全部都丟了。我要是空手回去,主人會罵我的,我不敢回去,哇哇哇!”清掃煙囱的孩子絕望的説到。

女孩們神情嚴肅地望着他。這時候,又有幾個大女孩圍攏過來,她們之中有窮苦的女孩也有富裕的女孩。一個女孩從衣袋裏掏出兩枚銅幣對他説:“你彆着急,我給你兩個銅幣,我們搞個小小的捐贈就湊夠了。”“我也有兩個銅幣。不用擔心,我們一定能給你湊夠30個!”另一個女孩説。

所有在場的女孩子都給了這個孩子1到2枚銅幣,可是,還不夠,這時,一個女孩走了過來,給那個男孩了半個里拉,只是,仍然差5個銅幣。

又有好多女生走了過來,紛紛給男孩銅幣,已經有30個銅幣了,可是,銅幣還是源源不斷,這時,校長來了,女孩們驚慌失措,所以都跑了,只有小男孩一個人站在馬路上,他高高興興的擦乾眼淚,手裏攥着滿滿一把錢。他衣服上的鈕釦孔中,衣袋裏和帽子上都插滿鮮花,連他的腳邊也散落着鮮花。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15

愛,像空氣,時刻圍繞在我們身邊,雖然看不見,但是我們卻能感受到它。

愛的教育這本書,就是以一個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描寫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書中講的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之間所發生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着愛,充滿着友誼。他們是一羣陽光少年,他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保存着一顆美好純潔的心靈。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讓我感受到了愛的温暖,愛的真誠。

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也有許許多多獻愛心的人們。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比如,“2008年的冰雪之災,5.12大地震”,表現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冰災!凍不住全國人民一顆顆熾熱的心。震災!震不垮中華民族的堅強意志。體現了,世上只有真情在,人間處處有大愛。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愛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偉大。友誼是多麼的真誠,多麼的崇高。愛能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愛能慢慢在我們心中無盡的昇華。

標籤: 讀後感 彙編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jiaoyu/onnm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