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範文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範文

教學隨筆即教師在聽課或者講課的過程中所做的簡短隨手筆錄。下面是小編蒐集的國中地理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範文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一)

教學過程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而如何改革傳統輸灌式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教改的重要課題。各地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合作、引導、探究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中,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為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在這兩年的地理教研實踐過程中,運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近幾年來,為實施素質教育,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育科研。由於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而優化教學過程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效益的基本途徑和方法。”而“學案導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通過這一教改,可使優化課堂教學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地理學案這一載體,引導學生探究,合作、討論、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通過學案,使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很強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易於實現和推廣,同時,把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學生自我學習、檢測、評價,有成就感,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減輕學生課後負擔,很受學生歡迎。

“學案導學”教改體現師生間、生生間“溝通”與“合作”活動,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等特點,而這一特點適應了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因為課改的突出特點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這一教改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為課改後的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編寫好學案提綱,提綱是學生自學的嚮導,編寫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自我探究的原則。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同時,提綱應反映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反映知識體系和結構,

學案內容在使學生自主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更要精心設計出有利於培養和鍛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問題,特別在讀圖問題上,引導學生讀圖、思考與分析,讓學生交流與探討,體現合作學習特點。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出典型的練習,學生通過自我檢測,反饋自學能力與自學效果,然後通過“學生相互評價→學生個人自評→教師評價”過程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果。

“學案導學”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結構提供了載體,它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重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把傳統的備教案轉化為備學案,並與導學有機地結合,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思想。

由於學案針對學生特點,學生易於接受,並通過自我學習與評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敗的教訓,大大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學案把練習引入課堂,減輕了大量課外作業負擔,達到了課內完成地理學習任務的要求。

學案通過“知識體系”、“反饋練習”、“學習小結”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自學能力。通過“問題討論”則進一步啟發學生去觀察、思考、討論,分析及解決問題,在讀圖方面,既培養學生讀圖的方法,又提高了通過地圖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本教改在教學實踐中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存在,值得反思。

反思一:導學內容問題:導學內容設計是否恰當與合理,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設計導學內容時,能否提綱挈領,緊扣教學目標;能否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能否對課本內容進行冊減、合併和重組;能否聯繫生活實際等都是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教師要善於學習,要鑽研新大綱,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導學的藝術和技巧。

反思二:自學效果問題。一些學生適應不了課堂上較長時間的自主學習,特別是自學能力較差的後進生,習慣於“你講我聽”模式,懶於動手、動腦,過分依賴教師,若教師輔導,督促不力,他們就不會利用時間去閲讀課文,不會去思考問題。影響了學習效果。

反思三:教師備課問題。該教學法要求教師課前充分準備好材料、深入備課:既要備好所教學的內容,又要根據學生實際,備好學法,備課量較大。因此,如何建立與教材同步的課堂教學材料,以便每節課施教時隨時提取和應用,以減輕教師備課量,這是需要探討的現實問題。

為此,在今後的學案教學中我們要注意:

1、在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應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支持者和評價者,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切忌諷刺、挖苦差生,為所有的學生創設一個表現自己才能的舞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要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發展,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切忌顧此失彼,把整個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或教師放任自流變成“放羊式”的教學。

4、教師應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學生所學的內容當堂鞏固,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二)

國中畢業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是關係中國小教育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考試的結果既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主要依據,又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對中國小校教育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導向和影響。如何搞好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教學和八年級的考前複習,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在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認真研究、透徹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內涵

1.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準,進一步轉變觀念。

中學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嫻熟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的教師,一定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完善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重新認識教育教學的目標與目的,不能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教育所謂的學以致用。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在“創新”兩字上狠下功夫。

2.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決不是簡單的教材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分析,而是教師優化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手段。改革後的教材內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體知識。地理教師更要精心地去備課,不但要備教材內容本身,還要備自己、備學生個體。 在開放式的地理教學中,更要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導學生多探討有價值、有意義的話題,爭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

3.注重地理“三基”教學,不拘泥於教科書。

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有把課程標準融入課堂的願望和傾向,但具體怎樣做能更好,心裏沒有底,畢竟這是個新事物,沒有任何成形的經驗可參考,有些教師認為課堂上熱熱鬧鬧就是成功的課。我覺得地理課應有自己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維方法”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學生髮展的基石,是實現學習過程的載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中心,以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活化、優化課堂的途徑。只有在夯實“三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去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

4.充分開發、利用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地理課程內容。

我們所説的地理課程資源,並不單純是指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它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學生的經驗及其所在生活環境(學校、社區、家庭)校內外的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等等,都可以是課程的範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離不開教師,從這個角度上講,教師本身就是最有潛力的課程資源。

新標準強調課程的開放性,作為教師,我們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的傾向。教師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教材”不侷限於教科書,而是指與教科書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教材”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彙集。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載體,掌握知識點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某種程度上説,教材只是教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要恰當選擇和組合多種課程資源和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解決教學重、難點及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線索、嘗試和思考的機會,多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

二。進一步明確、落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1.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

學生不單純是抽象的學習者,更是有着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環

境裏的學生具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我們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善待差異。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把他們培養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和善於學習創造的人。當然,我們絕對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而是在理解學生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克服不足,從而促進學生有機和諧地發展和進步。

2.教師要隨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

教師必須經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中總結經驗教訓,要有意識地虛心聽取他人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評價。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藉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而不斷充實自己教與學的知識庫。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參加科際間的評課、觀摩、研討等活動,虛心學習,努力提高。

3.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意識

傳統教育造成了師生關係事實上的不平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課堂氣氛追求的是“靜”。我們説課堂確需要紀律,但同紀律相比,課堂氣氛更加重要。新課程下的教學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倡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地學習,創造性地思考和行動。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定位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現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合作與交往的關係。教師要實現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顧問、朋友、夥伴的轉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廣泛合作,積極溝通,使學生之間在共同學習中共享學習經驗,達到“雙贏”、雙受益。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三)

在現代的教學中,我覺得現在我體驗最深的一條是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嘗試創新的教育理論,做到教、學、做合一的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的標誌性體現。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人從事地理教育教學15年,經歷了幾次的課改,這次的課改,讓我感受很多。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本人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師生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 “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閲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會提出各種各樣看似無稽實有深意的問題。這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 “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國中地理教學隨筆(四)

國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條理清晰,內容豐富詳實,是使學生們“獲得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台。能夠反映地球運動的自然現象有很多,例如: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現象等等。我選擇了地球的公轉知學識加以介紹。該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同學們難以理解,但同學很感興趣.

雖然學生們對地球的運動會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各種現象司空見慣,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變化規律。如: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什麼時間在什麼位置,會有什麼現象。這一系列問題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識沒有文字説明。怎麼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住地球運動(地球公轉運動)所產生的現象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後想到了兩個教學方法:

第一,圖表結合講解法。

鑑於教材中的圖像和文字系統都是我們要掌握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可運用空間想象的思維方法,通過讀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可使學生們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和空間聯繫。但是,本課的內容比較抽象。由於學生們在國小的地理知識比較薄弱,而且空間想象思維特別是女同學的空間想象思維比較差。如果只通過圖表結合的方法,憑藉學生們的空間想象思維,將其儲存在大腦中,再經過加工、分析、比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來獲取新知識,對於他們來説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用這種方法給他們有個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學器材來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

學校的地理教學器材不夠齊全。經過整理,我利用地球儀、電筒、在黑板上畫圖相結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產生的現象。

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稍留意就會發現,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同。當我在演示時需要同學來當助手,他們都積極要求當助手,在演示時他們配合得相當好。

教學啟示:

在評價理念上,要由過去僅關注認知領域單唯目標的實現,而轉變到關注“三維”課程目標的整體落實上來;要把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由僅僅注重教師的行為表現,而轉變到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上來。臂如,要關注學習者是否實現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學習者是否主動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立和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活動過程中去;師生之間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與溝通;學習者是否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習者的反思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是否獲得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qita/jdd1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