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書籍 >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精選3篇)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精選3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書籍讀書筆記(精選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精選3篇)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1

《中國大歷史》是歷史學家黃仁宇體現其“大歷史觀”的一部專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內容,分析中國曆朝發展的問題,從歐洲的歷史,到經濟學都有利用。

中國歷史典籍浩如煙海,常使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提起中國歷史,對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層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歷史重大事件,有的還對不上時間,總的來説都是零零碎碎的。讀了此書才系統的瞭解中國歷史的獨特與輝煌,這些使我受益匪淺。

很多關於中國歷史方面的書籍,大都是以歷史朝代為時間順序,以史料為借鑑內容。但從《中國大歷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與總體性。書中著眼於歷史大局、中國,從宏觀角度闡述中國歷史,將中國歷史與外國曆史進行對比。中國歷史的經濟、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自己的獨特性。我深深體會到歷史中藴含的價值。

一般的歷史著作將中國歷史看成帝王家史。先秦時代,中國實行世卿世祿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們的爵位、封邑、官職都是父子相承的。這種世襲的次數理論上是無限的,直到更朝換代活佔據這個爵位、官職的家族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為止。在此書中,作者向讀者傳達出鮮明的觀點是,中國古代歷史,是一種道德的指引下運行。帝王要有所作為,也必然依著道德軌跡,否則便得不到萬民的支持,俗話説“得民心者的天下”。

這種歷史著述,固然沒有引經據典滿篇考證那樣的學理感,沒有繼承傳統史學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卻可以使我們免除習史的價值負累。因此,我們不必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鑑”,不必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應當如是”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習史對歷史“何以如是”的因果關係的好奇心。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2

《圖説清朝三百年》內容簡介:清朝歷史三百年,給我們留下了眾多撲朔迷離的謎團: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為什麼被殺?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嗎?玄燁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宮女是要在宮裏呆一輩子嗎?宦官和宮女能“成親”嗎?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蓮英到底又是怎麼死的?清朝是怎麼選美的?滿漢真的不能通婚嗎?鰲拜是怎麼死的?曾國藩真的是癩龍轉世?袁世凱是怎麼死的?孝莊是不是嫁給了小叔子多爾袞,她死後為何不進清皇陵?道光的陵墓為什麼在西邊太多的謎團吸引着後人去揭開那神祕的面紗,一睹其真實的面目!

圖説清朝三百年讀後感,來自淘寶網的網友: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裏,他們究竟幹了些什麼?幽居深宮的后妃,在太液池邊面對月光傾訴了多少哀怨?延續大清血脈的皇子公主,為爭奪皇權爵位在金鑾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劍影?還有那陪伴君王身側的宦官宮女、官場沉浮的肱骨大臣,他們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幾絲痕跡?圖説清朝三百年,説的是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留下的卻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況味,清朝歷史書籍讀後感。

圖説清朝三百年讀後感,來自當當網上書店的網友:我們每個生活在現世的人們其實還是對於這個三百年的朝廷充滿着好奇。我們也許看過了不少的文字版本記載,但是我們並沒有能夠很詳盡地找到一本真正歸納總結了清朝那時候的人活着事的書籍。然而,現在居然有了這麼一本書,可以來彌補我們的這個小小的缺陷了。《圖説清朝三百年》看書名,我們便可以對書中的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圈定。這是一部話説清朝的書籍。而這部書籍的一大特色便是有別於其他的歷史類書籍,它全方位地採用了圖説的形式來展現一個過去的朝廷。讀這樣的書籍,讀者可以更加形象和直觀地認識那個時代的演變和發展。引用書中編輯的評價,這本書就是通過獨特的視角來審視末日王朝,全方位展示清朝世態萬象。通過這本書的閲讀,我看到了很多以前的史書並不能看到的清朝故事。很多的內容其實都是題外話。但是,正是諸多的題外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清朝故事,讀後感《清朝歷史書籍讀後感》。沒有這些又怎能讓我們認識一個真真正正的清朝歷史呢?一個朝代的內容和話題實在是太多太多。而圖文並茂的展示,讓我們讀者可以有一種全新的感知和震撼。尤其是書中的很多話題也許以前還並非如此歸納總結般地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夜,我還難以入睡。我的心就像波浪一樣跳動。原因只有一個,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清朝歷史》。

這本書很具體地講述了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如何帶領兵隊統一女真部,和明兵抗衡到清恭宗——愛新覺羅?溥儀被-迫退位的三百年中的每一個故事,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在我腦海裏重複播放着。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又展現在我的眼前。書中講了由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這一段打天下的血淚歷史可見,因為前朝政權腐朽,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大清鐵蹄踏進了中原,在努爾哈赤的基礎上,順治帝登位後穩定政策,統一天下,開始了清朝的盛世,經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這些皇帝的開明統治,大清開始了盛世。直至乾隆晚年,由於奸臣和坤當道、農民起義、設置文-字-獄。使得清朝向衰敗靠近。

雖然嘉慶與道光也是個勤於政務的守成君主,但也挽回不遼大清已經入膏盲的狀態,至咸豐後,同治帝幼年入主,由於懦弱無能,大清開始了由慈禧垂簾聽政、把握朝政,誤國亡國的荒誕歷史。光緒帝18歲親政,他富有年輕人的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是這位年輕氣盛的皇帝的意思。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清朝已為殘喘之年,再加人民起義。終於在1912年,溥儀被-迫宣佈退位。清朝結束了他長達三百年的歲月,中國進了入民-國時期。從此,皇朝自此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感慨萬分,清朝帶着盛世,悲痛走到了最後。

我最敬仰的皇帝就是康熙皇帝了。從康熙皇帝的一生: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智擒了鰲拜,23歲平定了三藩叛亂,,平定葛爾丹叛亂,簽訂“尼布楚條約”等等,我崇拜他,不是因為他的榮華富貴,而是崇拜他的軍事才能,我只會和別人硬幹,説硬幹,其實膽小如鼠。他還慎用人才,我呢,只會看別人臉色,説的話。我發現我有時很自私。有人在求助,我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康熙他特別關心民生。想到這我終於知道康熙為何能創造盛世了。

當然,我認為這本書是很經典,這本書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向我們傾訴着他的喜,怒,哀和樂。向我們傾訴着這三百年他是如何走來的。他告訴後人大清三百年的歷史不可輕視,任何一個朝代都要經過時間的洗禮。他不可輕視,中國歷史更不能輕視!

你認為我説的説對嗎?

  歷史書籍讀書筆記3

在我們國中學語文的時候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們強調,史書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叫通史即連貫地記敍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説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另一類叫斷代史:記載一朝一代歷史的史書稱為斷代史,創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其餘都屬斷代史。這段話被我奉為真理,為此形成了我基本的歷史觀。直到我看到了《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在書中描繪了以萬曆在他的即為的第十五年為起點描繪了萬曆、張居正(雖然張首輔已經駕鶴西遊5年有餘了)、申時行、戚繼光和海瑞在這一年前前後後的人生變化,描繪了一幅帝國黃昏的眾生相。如果説以往的史書都是宏觀歷史的'化,那麼這本書應該可以叫微觀歷史了。

在萬曆十五年年發生了以下事件。這些事情之間究竟有沒有什麼因果關係,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歷史大輪迴的神祕力量在安排這一切吧。事件一:戚繼光死了。就像黃仁宇先生的評價,戚繼光的死,我們失去了使軍事在世界上保持領先的機會,而軍備的張弛,立即影響一國的國運。32年後,大明的軍隊與努爾哈赤所部交鋒,沒有戚將軍所強調的紀律及苦心擬定的戰術的明軍眾不敵寡,一舉喪失了明金對峙時期大明的優勢,而後八旗軍作為新生力量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最終取代大明王朝,也只是時間問題了;事件二:海瑞死了。一個人民的偶像,中華民族的門神走了,雖然海瑞不是一個會辦事能辦事的官員,但我認為他的存在是一種象徵,象徵吏治的清廉,象徵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並且終大明王朝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高級官員;事件三:一直勤政的萬曆突然在這一年開始了長達32年的怠政工,我認為這是三件事裏最嚴重的一件,從此君王不早朝,32年中,前5年有申時行撐着,大明的國力還不至於江河日下,申退休後可以説明白人都死光了,從此大明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看完此書我不經想,假如戚繼光多活幾年,能和孫承宗並肩剿滅大明的內憂外患嗎?如果海瑞多活幾年,那麼一個清廉的偶像,一個頑固的鬥士依舊會同官場上的黑戰鬥到底,大明還會死魚內憂外患的國庫空虛嗎?假如萬曆依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那麼萬曆年間中華大地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還會迅速發展,中國會是世界第一強國嗎?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有很多缺憾,沒有假如。所以我説,自755年繁榮的中華謝幕後,1587年昌盛的中華又一次凋謝!這一年是萬曆十五年!這一年可以説是中帝國由盛及衰的一個標誌性的年份,一些看似毫無關係的事件,聯繫起來便註定了歷史的滾滾洪流。

歷史就是一個滾雪球的進程,好的積累就能及盛,反之則衰。結合我們工作,我們有了這麼多的基礎數據,如果能好好利用,例如分析好缺陷發生的設備類型,部件類型,發生的條件等等運行人員能分析出缺陷是怎麼來的,而檢修人員能研究出缺陷應該怎麼送走,通過一點一點的數據積累,那麼我們的缺陷率肯定會降低,缺陷消除率也會提高,不也就提升了我們的工作質量?當然説比做來得容易。企業的興衰和王朝的盛亡一樣,匹夫有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shuji/ep6o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