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音樂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集錦15篇)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分析及設計理念:

《火車開啦》是音樂教材第二冊中的第五課。此課教材圍繞“遊戲”主題,。歌曲《火車開啦》是一首輕快的兒童歌曲,展現的內容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具有生活情趣,樂於被他們接受。歌曲當中X—,X,X這三種基本節奏,又是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創編的,通過這些節奏訓練,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創設和學生生活貼近的,又是讓他們樂於接受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引導感受X—,X,X這三種節奏,並進行創編節奏,動作和歌詞來表現火車的各種狀態。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使整節課呈現一種情境學習模式。

教學目標:

1、聆聽中學會並用自然的聲音背唱歌曲《火車開啦》,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

2、通過歌曲的遊戲,養成學生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

3、能結合自己的感受與同學們一起讀出三聲部節奏。

教學重點:

培養良好的歌唱、聽賞習慣。

教學難點:

三聲部節奏練習。

教學過程:

幻燈片出示 謎語:長長一條龍,走路轟隆隆。跨河又鑽洞,嗚嗚向前衝。(板書:火車)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這是什麼聲音?(課件播放火車聲)

出示火車圖片(幻燈片)

師:火車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誰能來模仿一下

請你們想一想,火車要出站時的情景(鳴笛、啟動、奔跑、飛馳)

學生模仿火車開動的聲音和動作

如:拉汽笛的動作: 嗚 —

車輪轉動的動作: 轟 隆

咔嚓 咔嚓

二、創編節奏

教師總結:老師把你們的設計總結一下(汽笛聲、大車輪、小車輪、幻燈片逐一出示練習)

x – x - │ x x x x │ xx xx xx xx

嗚 轟隆 咔嚓

教師和學生一起模讀節奏,模仿火車的聲音。

要求:

(1)三個聲部依次進入,學生邊做動作邊模仿火車開動的聲音。

(2)學生做三聲部練習。

三、學習歌曲

節奏練習:xx xx │ xx xx │ xx x │ x -- │

1、導入:小朋友們表現得真不錯,老師獎勵你們出國旅遊好不好,我們一起去匈牙利看看,那裏的小朋友在歡迎我們哪。請聽。

2、聽範唱: 感受歌曲的情緒與速度

3、讀歌詞:按節奏讀 強調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區別。

4、學唱歌曲:

識譜(學生説出音符跟琴唱一唱)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我們已經很熟悉了,能隨着琴唱一唱嗎?

歌曲的速度是什麼樣的?(比較快)

情緒:你應用什麼樣的心情演唱?(活潑歡快)

假如你是一名火車司機,你是什麼樣的心情?(自豪)

請你自豪的唱起來。

四、音樂遊戲《開火車》

師:匈牙利的小朋友看到我們特別高興,他們希望和我們一起開着火車參觀匈牙利,你們説好不好?(好)

那你們會開火車嗎?(學生表現自己的遊戲動作)

你們表演的真不錯,老師也會開火車,你們跟我一起開好嗎?

學習開火車動作 腳 xx xx 左右左右

手腳搭配練習(播放歌曲)

師:我們一個人能表現火車嗎?(不能)那怎麼辦?(很多小朋友搭上)

搭火車練習(播放歌曲)

師 :好小朋友們真聰明,學的特別快,現在我們開始去匈牙利參觀了,在路上我們會遇到什麼?(橋、花草、房子)

請幾名小朋友搭橋,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花草、房子。

師:各位乘客你們好,現在由北京開往匈牙利的火車馬上就要出站了,請大家做好準備 嗚——音樂

播放音樂,觀看火車圖片。

五、小結:

師: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火車也越來越先進了,現在的火車不冒大黑煙了,也越來越美觀,越來越輕巧了,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希望你們從現在起好好的學習,將來當一名火車設計師,設計出更先進的火車,最後讓我們開着小火車到校園裏遊玩吧。

反思評價: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遊戲”。只有當孩子在音樂遊戲過程中獲得快樂,才能喚起他們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動力。因此,本課的設計將欣賞、唱歌、節奏、聲勢練習、創作表現等“知識與技能”均溶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遊戲中聆聽、在遊戲中自由想象、在遊戲中積極表現、在遊戲中大膽創造。在遊戲中,學生有個體的獨立活動,更有充分的師生、生生合作活動(如:合作模仿火車開啟的聲響、分角色扮演開火車等),在這些合作的遊戲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音樂,體會到了音樂活動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會了與人交流,與人對話,鍛鍊了膽識,增強了自信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從設置坐火車去旅遊這個情境入手,讓學生在情境中玩、學,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進行了許多即興創作淡化原先音樂課的條塊模式,使課堂教學渾然一體。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音樂課,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遊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執教的一個班級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説,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通過對學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養,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對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以及歌舞唱遊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高他們的素質。本學期,我還加強了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的學習力度,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改革進取,加快教育現代化,使學生能在他們的薄弱環節上加強學習,通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素質大大提高。

三、教學目標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把教書育人提高到一個新階段,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的優秀品質。並通過各種題材歌曲的學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賞,讓學生感受美的藝術和高尚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環境意識、心理條件等,努力進取,為中國的明天奮發向上。

(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

3.初步欣賞一些小型的器樂曲,掌握音樂欣賞知識,並能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高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5.通過集體舞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並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並瞭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遊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並落實於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用優美的歌聲準確的演唱《採菱》。

2、通過觀看圖片、聆聽樂曲,感受到江南的美,並將這種美感用自己的歌聲表現出來。

3、明白DS的反覆記號作用,理清演唱順序。

4、通過演唱歌曲感受江南小朋友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惡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學習歌曲《採菱》

1、設問導入誰吃過菱角?知道菱是有什麼植物長成的嗎?

2、介紹有關菱的知識: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種植物,根在泥裏,葉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狀,花白色,果實的硬殼有角,因此稱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課件)

3、教授歌曲:

每當菱角成熟之時,人們就回家划着小船、或大木盆,去才菱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菱角的歌曲。《採菱》

我們一起讀一遍題目。

首先,靜靜聆聽這首歌曲,同時思考這首歌曲是一首南方還是北方的歌曲?(教師的範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靈。唱得要細膩親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風格。)

4、當地的小朋友演唱這首樂曲,他們想通過歌曲表達了什麼情感?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鄉色彩的歌曲,用優美的旋律抒發了水鄉的孩子對自己鄉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鄉的圖片,加深瞭解)

5、跟歌曲範唱,讓學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隨錄音輕聲哼唱,感受水鄉的美,孩子們的快樂。

6、解決難點:

教師範唱,學生跟唱找一找有不會的地方嗎?(範唱要同樣的有感情,流暢而動聽,有力度起伏。)

7、學習認識反覆記號D.S.師: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詞呀!怎麼剛才音樂中都唱了兩遍那?

原來都是因為有了它(D.S.),這是一個反覆記號,見到它,我們就要從這裏xx再唱一遍,一直唱到這裏結束。(Fine)(板書)

8、現在我們理清了思路,現在我們再來跟範唱演唱一遍

9、下面跟着伴奏來演唱一遍,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演唱準確?(伴奏)

10、都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就是描寫了江南得美景。那名勝古蹟、風景園林多而且美,所以江南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優美歌聲歌頌了自己的家鄉。

三、情感啟發,處理歌曲

分句處理歌曲

a、師:大家看歌曲的前八小節句都唱了些什麼意思?(創設水鄉情景)師:水鄉的孩子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家鄉,帶着什麼樣的心情?(引導學生説一説,並唱一唱)

b、師:這一句誰可以來唱唱?(鼓勵同學們演唱,教師請歌唱比較好的同學演唱)

師“他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種更適合歌曲的情趣?請大家體會一下。

師:動聽的泉水,愉快的心情來演唱。

師:襯托了歡快的心情,使歌曲更生動、形象。(啟發説説,體驗山裏的泉水真香呀!體驗山泉再去品嚐一下菱角的美味。難點拍手提示)

c、請大家聽聽老師唱第四樂句,看有什麼感覺。(教師範唱“啊劃呀劃”,並稍加身體動作)

d、師:最後這裏又重複了第一句歌詞——水鄉的孩子愛水鄉,前後兩個“愛”字含義一樣嗎?前面高興的介紹自己的家鄉,後面把對則唱出了對家鄉的讚美、熱愛,讚美中多了自豪、驕傲之情。

(教師通過形象的語言和肢體語言啟發引導學生唱好最後一個樂句。)師:水鄉的孩子愛家鄉,愛家鄉的美,江南水鄉的孩子用歌聲歌唱了自己的家鄉,我們也可以用我們優美的歌聲,歌唱我們親愛的“家”鄉。同學們課下可以嘗試着創編歌詞。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通過講述《天鵝湖》故事內容,讓學生感受體會樂曲的情緒的發展。

二、通過選擇綵帶表現樂曲的情緒發展,讓學生接觸瞭解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三、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同一樂曲的欣賞,讓學生能記住樂曲的主要旋律。

四、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地想象。鼓勵學生能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演奏、跳舞、畫畫、寫詩等等)來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發展變化,記住主題旋律與樂曲的結構。

教學難點:

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藍兩種顏色的絲帶白紙油畫棒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談話法創作學習法模仿學習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孩子們,讓我們隨着音樂,模仿老師的動作進教室。音樂《天鵝湖》

2、師生問好。

二、談話式引入教學。

孩子們,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也特別喜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動畫小片斷好嗎?播放動畫片《四小天鵝舞曲》

1、邊聽邊讓學生仔細看看這是哪種小動物?

2、讓我們來模仿一下它的動作,師生共同學習。

3、再拍手、拍腿、跺腳、等形式為音樂伴奏。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提問:動畫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天鵝)哪你對天鵝瞭解多少?(學生談)

教師曾看過一個關於天鵝的童話故事,大家想聽嗎?教師講故事的同時播放相應的動畫片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公主名叫歐得珍。由於她不願意嫁給邪惡的貓頭鷹妖精羅度巴特,被羅度巴特變成了一隻不會説話的白天鵝。一天晚上勇敢的王子奇夫裏特王子露過天鵝湖邊,發現了只有在晚上才能變回人形的公主。王子很好奇便上前詢問,公主向他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並且告訴他只有勇敢、真誠的人才能解除魔法。羅度巴特知道他們見面非常生氣,為了阻止王子解除魔法,他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讓自己邪惡的貓頭鷹女兒變公主的模樣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而把真正的公主關進了高高的鐵籠子裏,公主多傷心呀,當王子發現真像以後,便與羅度巴特展開了生死搏鬥,最終王子用勇敢消滅了邪惡的魔法師和他的女兒,解除了施加在公主身上的魔法。讓她變回了原來的樣子,並且快樂的生活下去。

三、今天老師就將帶着大家走進這神奇的童話世界。去欣賞由俄羅斯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柴科夫斯基為故事中公主講述自己不幸遭遇時創作的一段管絃樂曲。

1、請大家認真傾聽,感受一下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並充分發揮你所想像力,為樂曲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多媒體播放《天鵝湖》教師輕聲的配上講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2、讓我們來看看樂曲的創作者為樂曲取了一個怎樣的名字。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課題《天鵝湖》

3、隨着故事中公主講述時情緒的波動,樂曲的情緒也隨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綵帶,請大家隨着樂曲情緒的變化選擇顏色適合的綵帶揮動,感受樂曲發展時的情緒變化。並記一記你使用綵帶的顏色順序。

4、學生談談使用的顏色順序,教師總結:大家在開頭和結尾都用了藍色,中間則是藍紅交替使用,是不是?根據大家所使用的顏色順序,我們把樂曲分成了三個部分。

5、誰來説説藍色代表的情緒(學生談)[平穩、憂鬱、柔和等等]那紅色呢?(學生談)[熱烈、激動]

6、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開頭的第一部分,請大家用“啦”輕哼旋律。思考:在寧靜、憂傷的樂曲聲中你彷彿聽見公主正開始説些什麼?播放片斷欣賞。教師啟發:這是公主變成天鵝後第一次看見人類,你想她首先會對王子説些什麼?

7、再來聽聽第二部分,公主正在説些什麼讓她的情緒這樣激動。大家可以繼續揮動紅色彩帶來體會公主此時此刻的心情。

8、讓我們輕聲用“啦”哼唱結尾部分,並把這部分與開頭部分的旋律進行比較,看看兩部分旋律的關係。並思考:公主情緒趨於平衡想想她會在最後説些什麼?

9、學生髮現開頭和結尾的旋律很相似,教師總結:像這樣開頭和結尾情緒、旋律相似,而中間有着較大的差異,我們把這種曲式結構稱為:帶再現的三段式結構。

10、請三位同學隨着音樂把剛剛大家想到的公主的語言加入到相應的旋律情緒中去,來為這首樂曲加上精彩的旁白。

11、欣賞完由管絃樂演奏的《天鵝湖》以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由兒童表演的芭蕾舞《天鵝湖》,讓我們和小演員們一起跳一跳。用動作來感受一下樂曲表達的內容和情緒。

12、剛剛我們通過揮動綵帶,為音樂加旁白、輕哼旋律、舞蹈等方式來表現對樂曲的感受。那大家想想除了這些我們還能用其它的哪些方式來表達對樂曲的理解、感受?(編故事、畫畫、寫詩、跳舞)那就讓我們邊欣賞由吉它這種樂器演奏的《天鵝湖》邊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感受。等會就讓我們來看看你們的表現

13、學生自由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14、分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

15、教師小結

16、師生隨着《天鵝湖》音樂,由跳舞的同學帶領飛出教室。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5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音樂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養學生在歌唱和感受音樂的能力,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選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一、發聲訓練部分:

1、學會發聲音,並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二、識譜部分:

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教師所教的樂理知識如:中、低、高音階排列的順序,掌握的音符、附點、休止符、及其組成的簡單節奏、旋律、感受並認識節拍的強弱規律,力度記號及不同的要求唱法,並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編寫、練習聽音記譜等。

三、唱歌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材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四、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把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想、分析樂曲的藝術處理等。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理解勞動的愉快,並用輕鬆愉快的聲音邊唱邊表演《理髮師》。

2、認識沙錘,辨別其音色並能用探索似的學習掌握其多種演奏方法。

教學重點:用輕鬆愉快的聲音表演歌唱。

教學難點:用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多種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基本部分:

1、 導言。

2、 表演《理髮師》

(1) 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麼?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 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並隨着音樂試着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着歌曲錄音敲擊。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3、 編創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並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奏,説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的聲音編創模聲襯詞,也可編創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奏敲擊,可擊節拍,也可擊節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束部分:

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7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擔任了本年級一、四、五、六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學生基礎薄弱,這個階段我會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後知識的銜接工作。我會採取多種方式策略,幫助學生自己熟練的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學生邊玩邊學。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除了歌曲的學習以外,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並要注意避免學生厭煩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十個單元,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強調了音樂與大自然、音樂與生活、音樂與人、音樂與動物的聯繫等等,內容豐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國的,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每一單元內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或聯繫性,各單元之間又注意內容的銜接性或層遞性。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逐步獲得學習音樂必須掌握的淺顯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本冊教材中,增加了許多學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賞內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學生創作、表演、動手等活動,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環境。在"識譜"要求上,開始要求結合鍵盤位置認識音階中的七個音,並試着填唱名、學唱字母譜和編創簡單旋律;在打擊樂的使用上,加大了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節奏和培養節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謎語、遊戲和活動等形式出現,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通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五、教學分析:

1、唱歌是學習一些適合學生演唱的中外優秀歌曲。注重學生用力度、速度的變化手段表現歌曲情感,能夠獨立、自信地唱歌。

2、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對於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文化素養,豐富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3、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去學習。避免單純而枯燥的講授,要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

4、綜合訓練為本課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過某一種形式的練習、達到多種技能訓練或知識運用的要求,依照各課教學目的、既抓住訓練重點,又要有所兼顧,充分發揮每一條練習中所包含的訓練作用。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七、教學進度表

周別教學內容課時

第2周:複習上學期的內容。學習《採菱》——2課時

第3周:歌曲《柳樹姑娘》聆聽《漁光曲》——2課時

第4周:聆聽《國歌》表演《國歌》聆聽《歌唱祖國》——2課時

第5周:歌曲《愉快的夢》編創《愉快的夢》——2課時

第6周:歌曲《哦,十分鐘》《大家來唱》編創歌曲聆聽《乒乓變奏曲》——2課時

第7周:聆聽《旋轉木馬》《陀螺》歌曲《只要媽媽露笑臉》——2課時

第8周:聆聽大提琴曲《搖籃曲》管絃樂曲《搖籃曲》歌曲《搖籃曲》——2課時

第9周: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創編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2課時

第10周:歌曲《小小少年》音樂知識:附點八分音符、歌曲《小機靈的歌》——2課時

第11周:聆聽《牧羊姑娘》表演《小機靈的歌》——2課時

第12周:聆聽《友誼的回聲》音樂知識:力度記號fp聆聽《回聲》——2課時

第13周:歌曲《山谷靜悄悄》表演《山谷靜悄悄》聆聽《羊腸小道》——2課時

第14周:歌曲《盪鞦韆》表演《盪鞦韆》聆聽《山童》——2課時

第15周:歌曲《小孩世界》編創《小孩世界》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2課時

第16周:編創《真善美的小世界》歌曲《堆雪人》聆聽《瞻宮珠簾》——2課時

第17周:舉辦《我身邊的音樂》活動聆聽《鈴蘭》——2課時

第18周:複習-2課時

第19周:考核和學生自評——2課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第四冊教材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始終。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這是因為音樂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徵所造成的。無論是音樂表演、音樂欣賞,他們都與各種形式的時間活動密不可分。就音樂教學活動而言,學生離開了延長、演奏、創作、鑑賞等音樂時間活動,就很難獲得直接經驗。

本冊教材的曲目選擇,在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基礎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各年級的歌曲還兼顧時代性。朗朗上口,讓學生愛聽、愛唱。另外還有自制樂器、創編小品、遊戲、舞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去創造,促進思維,發展智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有兩個班,大部分學生在唱歌的姿勢上,習慣較好,而且表情也較豐富,能根據歌曲情緒進行表達,部分學生還能識讀簡單樂譜.還能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舞蹈,並參與表演。但在讀譜知識的運用上較弱,咬字,吐字也不夠清晰,特別是男生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常會出現喊歌現象,導致缺乏對聲音美感的正確認識,缺乏氣息的支撐..

三、教材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五愛”的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着。

2、啟迪智慧、陶冶、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一)創設情境,培養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利用教具,培養興趣

(二)創設舞台,展示自我

1、精選教法,快樂學習,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2、趣味遊戲,快樂學習

3、以“賽”激趣促學

(三)教學滲透,展開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開放的音樂教學

2、開放的音樂教學方法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9

一年級的國小生愛跳、愛唱、愛動,對音樂有着一定的興趣。但他們年齡小、組織紀律較差,音樂素質也存在個別差異,所以應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他們在鼓勵和贊聲中不斷增強對音樂的興趣。這一學期我將腳踏實地,追求卓越。根據學校的實際工作,我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任務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説過 “ 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 ” 。所以,本學期我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唱歌、歌表演、遊戲等各項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音樂感受,培養學生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逐步發展學生的內心聽覺。要求如下:

1 、能準確,自信,大方的演唱課本上的每一首歌曲。

2 、能用符合歌曲情緒的表情進行大膽演唱。

3 、能聽辨演奏樂器,樂曲中速度,力度,情緒的變化。

三、教學目標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並能從音樂中感受各種精神。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四、教材分析

第一冊音樂教材共有十課,,由於教學內容較簡單,所以我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學。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 、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 、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 、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 、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 、積極和同學科老師進行溝通,積極研究學科特點。多聽同學科老師的課程,向經驗 豐富的老師學習。吸取其他學科教師的課堂經驗,加以運用。

6 、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條件,使同學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享受音樂,學習音樂。

俗話説: “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 新學期開學了,我將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可愛的孩子們,帶領學生走進快樂的音樂課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紅帽》,並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學習歌曲《小紅帽》歌譜的唱名。

3.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用急吸緩呼的方式,一句一換氣;練習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輕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紅帽》。

2.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紅帽》是一首巴西兒童歌曲。四二拍,C大調,是由六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六個樂句中,除第五樂句巧妙地運用了第一樂句的後半句加以變化外,每個樂句均以do、re、mi、fa的級進式旋律開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第二樂句與第四樂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樂句則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階式的級進與分解和絃的跳進穿插運用,使音樂形象既統一又有一定變化、既流暢又活潑,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優秀少兒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設問:哪位同學知道《小紅帽》的故事,給同學們講一講?

2.欣賞《小紅帽》動畫,教師向學生講解《小紅帽》童話故事。

教學要求:教師隨多媒體播放進程講解故事,學生認真聆聽,瞭解故事內容。

二、學習歌曲

1.初次聆聽《小紅帽》歌曲(或教師範唱)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觀察老師範唱時的表情,聽完以後説説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師再次有情感地範唱歌曲(或播放範唱音響)

教學要求:教師範唱前要講清楚具體要求,範唱時要聲情並茂。

3.歌詞學習

(1)運用節奏朗讀法,學生齊讀歌曲的歌詞。(歌詞節奏朗讀)

例: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1

年級:二年級

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數鴨子》

2、聽:《鴨子拌嘴》

3、動:歌表演《數鴨子》

教材分析:

《數鴨子》是一首頗具説唱風格、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童謠歌曲。歌詞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鴨羣遊過大橋、興奮地數鴨子的情形。歌曲前後皆有數板,説唱結合,表現出兒童活潑可愛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們在門前大橋下數鴨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爺爺風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時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別貪玩忘了上學,還形象地告訴孩子們考試時千萬別抱回“鴨蛋”,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鴨子拌嘴》是民間打擊樂器合奏,以小鑔為主要演奏樂器,另外還有大鑼、大鑔、水鑔、排木魚、小云鑼等等。

教學目標:

1、能以自然放鬆的心情富有表情地歌唱《數鴨子》,進行歌表演。

2、欣賞《鴨子拌嘴》,感受民間打擊樂器採用力度變化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情緒和不同的音樂形象,體驗民族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數鴨子》,在歌唱中注意靈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穩定,尋找生活中的“巧嘴巴”。

難點:感受打擊樂器以敲擊快慢、輕重的節奏來體現鴨子拌嘴的場面。教具準備:打擊樂器、頭飾、樂器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發聲練習

用一個你喜歡的字來跟着琴唱一唱。

三、節奏導入

1、“我是李老師。”

學生可以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張永強。”

再請名字是兩個字的同學説一説:“我是何帆。”

2、幻燈片出示:

請學生們用一個“呀”來讀一讀這段節奏。

四、新歌教學

1、在導入2的前提下,為這段節奏填詞。幻燈片出示説白部分的歌詞:“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羣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提示學生可以根據歌詞的停頓來讀一讀)

2、簡介這段説白的出處,同時簡單介紹童謠歌曲的組成。

3、播放錄音伴奏,老師範唱(自然地用動作表現歌曲)

4、初聽歌曲旋律,跟着有表情地哼唱。

5、聽唱法教學歌曲

6、在歌唱中瞭解反覆記號的運用,和四分休止符的作用。

7、播放《數鴨子》,邊聽邊找一找其中的人物和動物有哪些?(鴨子、老爺爺、小孩)

8、跟着錄音,自主地進行歌表演(由模仿到再現到創造)

9、以小組為單位,角色分配,再上台演一演(一組表演,另外幾組歌唱)。

五、欣賞

“小朋友們,看到過鴨子吵嘴嗎?”

1、初聽樂曲,思考:是用什麼樣的樂器演奏的?

2、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小鴨子拌嘴的旋律,感受一下像不像小鴨子拌嘴?

3、開動腦筋:小鴨子是怎麼拌嘴的?帶上鴨子頭飾,扮演小鴨子拌嘴的情形。

4、拿起身邊的打擊樂器,模仿鴨子拌嘴的敲擊。

六、拓展

1、以小故事的形式介紹作曲家安志順作曲的背景。

2、多媒體播放安志順《老虎磨牙》,感受老虎磨牙的神態。

3、思考: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打擊樂器?幻燈片出示《老虎磨牙》中的樂器,認一認。

七、課堂小結

1、用你身邊的打擊樂器,給《數鴨子》伴奏。

2、結束課堂。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和演唱,瞭解可愛的動物——母雞的一家,並能用歡快的聲音表現大母雞。

2、在聆聽的樂曲中體驗公雞、母雞、小雞的叫聲,通過聽唱、接唱、表演、伴奏等方法,在快樂的氣氛中學會歌曲。

3、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輕鬆掌握節奏,用形象的動作表情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一、 聆聽歌曲《我的小雞》 模仿小雞的叫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呢?

師:毛茸茸的小雞真是可愛。老師知道我們一年3班的同學特別善於模仿。你願意來模仿一下小雞的叫聲嗎?

師:你們聽,老師是這樣模仿的(出示節奏)你願意試着來模仿一下嗎?

師:剛才老師在模仿小雞叫聲的時候做了一個這樣的動作,它可以表示小雞----尖尖的嘴

師:加上動作我們再來模仿一次。

師:小雞的主人看到這些可愛的小雞高興極了!他開心的唱了起來,你們聽,她唱了什麼?

完整聆聽《我的小雞》

生:可愛的小雞、毛茸茸的小雞......

師:同學們聽的真認真。我們一起輕輕的模仿小雞的叫聲來給歌曲伴奏,你能做到嗎?

二、 模仿公雞、母雞的叫聲

師:小雞不停的叫着走着,它在找誰呢?哦,它在找它的爸爸媽媽呢!(出示公雞和母雞)

師:誰是公雞?誰是母雞?

生:學生分辨 簡單描述

師:公雞打鳴怎麼叫?

生:學生模仿

師:公雞每天早早起打鳴告訴人們天亮了

師:能不能加上動作再來叫一叫?

生:學生模仿

師:同學們模仿公雞打鳴模仿的可真象,公雞打鳴,那母雞幹什麼呢?

生:母雞下蛋

師:那母雞下蛋怎麼叫?

生:學生模仿

師:同學們對母雞不是很瞭解,下面老師給大家模仿一下(出示節奏)

師: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好不好?

三、 聆聽《公雞、母雞》

1、 初聽樂曲

師:公雞、母雞看到同學們表現的這麼好,也高興的叫了起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曲家聖桑創作的管絃樂《公雞母雞》聽一聽樂曲中是如何模仿母雞下蛋的?(聽全曲)

師:在樂曲中你們聽到母雞的叫聲了嗎?

生:聽到了

師:這首樂曲中多次表現了母雞下蛋時的叫聲,下面就請同學們邊聽樂曲邊模仿母雞做下蛋的動作好嗎?(播放樂曲,學生表演)

四、 學唱歌曲《下蛋羅》

1、 導入

師:母雞咯咯咯咯不停的叫着,正在窩裏下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下蛋羅》

師:聽!歌曲中母雞下蛋時是怎樣叫的?(範唱)

師:你能模仿一下嗎?(找學生模仿)

師:你在仔細聽一聽母雞是怎樣叫的?(師範唱叫聲部分)

師:同學們一起來模仿

師:你們模仿的可真象,現在我們可以一起配合一下,老師來唱歌曲其他的部分,你們來模仿母雞下蛋的聲音好嗎?

師:你們聽見了嗎?大母雞坐在什麼地方下蛋嗎?

生:(草窩)

師:下蛋時什麼表情?

生:漲紅了臉

師:你能唱一唱嗎?

師:歌曲中除了模仿母雞叫聲唱了兩遍還什麼地方唱了兩遍?

生:蛋兒大蛋兒多

師:同學們真聰明,我們一起來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師:母雞下蛋了,它的心情怎麼樣啊?

生:高興

師:很興奮,急着要告訴它的主人它下蛋了,主人一定會高興是吧!

師:你能把母雞高興的心情用歌聲表達出來嗎?

生:

師:好,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為它們慶祝吧!

總結

師:在這節課上同學們認識了小雞的一家,你開心嗎?老師也很開心,善於模仿的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3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眼中充滿好奇心理,他們往往喜歡好動的、直觀的、圖象與聲音結合的音樂教學內容,並通過現實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來萌發激情和創編慾望,來驗證自己的情感表達,而教師正是為他們提供這個平台的最佳夥伴。

作品的風格:

《龍咚鏘》具有典型的民俗風情,四二拍,五宮調式,情緒歡快活潑,是由起、承、轉、合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前兩樂句歌聲與鑼鼓聲交替,轉句開始將鑼鼓的節奏與歌唱的音調結合在一起,強調了熱烈的氣氛,抒發了小朋友敲鑼打鼓慶新年的歡樂心情。

特色的樂思:

歌曲主要運用了節奏重複,旋律級進、重複,將鑼鼓的節奏和歌詞的音調結合一起,表現了人們過新年時敲鑼打鼓的熱鬧氣氛,抒發了小朋友慶新年的歡樂心情。

教學的價值:

通過聽學、説、唱、演四個教學環節,將視覺藝術和聽覺藝術有機結合,多種趣味教學方法的交錯運用,使學生能大膽自信地參與活動和表演,通過師生間平等互動的交流,音樂問題生活化,音樂課堂生活化。

相關的背景:

《龍咚鏘》是一首運用漢族民間音調創作的兒童歌曲。教學核心策略設計:

課時課題:明線:《龍咚鏘》

暗線:感受漢族民間兒童歌曲風格

課標落實點:掌握休止符的演唱.

基本概念:【音符休止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音值的基本相互關係:每個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與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等。【休止符的寫法】在記譜法中,音符與休止符在五線譜上所處的位置有着密切聯繫。正確的記譜,其目的是為了能簡單明瞭、科學合理、準確地反映音樂思想。休止符在單符幹記譜中,永遠記在第三線上,或靠近第三線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寫在第三線的上面,全休止符寫在第四線的下面。在雙符幹記譜中,各聲部共同休止時,休止符的記法與單符幹記譜相同。個別聲部休止時,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的邊緣,或五線譜之外。這時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線。全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上面。銜接教材:休止符出現在多冊歌曲中。

整合資源: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節奏|X0|並能簡單表現歌曲;認識民族樂器鑼、鼓、鑔並能分辨其音色瞭解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各種活動感受過新年熱鬧的音樂情景,表現過年的愉快心情。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唱歌為主的綜合藝術課

學具:小堂鼓、小鑔、小鑼、筷子、紅綢師生參與活動設計:

活動一:認識鑼、鼓、鑔熟悉歌曲中重點節奏1.小堂鼓節奏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好夥伴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瞧!(出示小堂鼓)生:它的名字叫做“小堂鼓”。

師:請你用嘴巴模仿小堂鼓的聲音。

生:咚〃咚咚咚|咚0‖

師:(敲擊小堂鼓)我們一起找一找現在我們周圍的什麼聲音和小鼓的聲音很相似?

生:用準備的筷子敲擊課桌來模仿小堂鼓的聲音。

a.(師説)敲起|小鼓|(師生敲)咚〃咚咚咚|咚0‖b.感受音的強弱

來〃了一羣|小鼓隊0|咚〃咚咚咚|咚0‖小鼓隊它|走近了0|咚〃咚咚咚|咚0‖

小鼓隊它|走遠了0|咚〃咚咚咚|咚0‖小鼓隊它|不見了0|咚〃咚咚咚|咚0‖(引導學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強弱)

2.小鑔、小鑼節奏

師:(出示小鑔、小鑼)小鼓還有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那咱們現在就去認識認識它們吧。

生:敲擊小鑔、小鑼,説出它們的名字,並模仿出它們的聲音——“鏘”。

3.小堂鼓、小鑔、小鑼節奏

a.師:小堂鼓、小鑔和小鑼想一起跟大家問個好,小朋友們可要聽好啊!

龍〃咚龍咚|鏘0‖(兩位同學來和老師配合)

b.師:我們也一起來模仿一下它們的聲音。(出示課件節奏圖片)敲起|鑼鼓鑔|龍〃咚龍咚|鏘0‖

4.歌曲最後一句節奏a.師:(出示課件節奏圖片)

a.龍.咚龍咚|鏘0龍咚|鏘0鏘0|鏘0‖大家還能讀出它們嗎?師領生讀幾遍。

b.師:用手勢分別表示鑼和鼓生:隨手勢讀出聲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樂器的同時通過看、説、敲及看手勢模仿聲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點節奏。】

活動二:呼吸訓練

1.師:我們敲鑼打鼓像是要過新年了,過年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多好吃的。(出示課件,課件內容為餃子、湯圓、美食的圖片。)師:還冒着熱氣呢,聞一聞,香不香?

2.生:跟着老師的手勢來做聞的動作,進行呼吸練習。

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

【設計意圖:將枯燥的呼吸訓練巧妙、自然地融入到“聞”香味的過程中,既有情趣,又為演唱歌曲做好了準備】

活動三:發聲練習

1.師:這節課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大家高興嗎?生:高興

2.師:高興時你會怎麼笑?讓我們哈哈大笑吧,

3.(學生作大笑)跟着老師的手勢來,哈、哈、哈……”。

4.以“哈”的聲音引導學生做發聲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大笑,自然引出發聲練習,讓發聲練習輕鬆進行】

活動四:歌曲學習

1.初步感受歌曲情緒。

師:(播放錄音範唱)説一説音樂的情緒是歡快熱烈的還是慢速優美的?

生:紛紛舉手回答聆聽感受結果。

2.復聽音樂按樂句分不同方向拍手。

師:剛才這段音樂是歡快、熱烈、高興的,我們有一種表達高興心情的方式那就是拍手,不知道你們能不能隨着音樂拍手呢?能不能隨着音樂變換方向拍手呢?咱們一起來試試一個方向拍八下,數一數每段你換了幾次方向?(再次播放錄音範唱)

生:同老師一起跟音樂拍手,數出每段換了幾次方向。

3.聽音樂在每樂句的最後一拍拍手,

師:對了變換了四次方向,老師要告訴你的是一個方向就是一個樂句,咱們剛才的音樂一共有四個樂句,咱們再來和音樂一起拍拍手,這次的要求有變化,你只要在每句的最後一拍拍出聲來就可以,看看誰做的最好。

生:同老師一起跟音樂拍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整體感知歌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節拍感,建立學生的樂句感和對四分休止的感受。】

5.教讀歌詞。

6.分角色演唱。

師:“過新年呀”,生:“龍咚龍咚鏘”。師:“多快樂呀”,生:“龍咚龍咚鏘”。

師:“龍咚龍咚鏘!龍咚龍咚鏘!龍咚龍咚鏘龍咚鏘鏘鏘!”演唱幾次後師生交換角色。

【設計意圖:學生與老師進行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五:創編表演

請學生選擇道具:紅綢、鑼、鼓、鑔等結合自己的見聞,用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的形式創編音樂劇“過新年”。

【設計意圖:提供一個舞台,使學生參與表演再創作,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創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評價、激勵、自評、互評相結合,評出最佳小演員。

【設計意圖:使用激勵式評價,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活動六:結束新課

師:新年的爆竹聲馬上就要響起了,讓我們一起期待新年的到來吧。(出示課件,內容為一個搖擺的鐘)

師生:共同數倒計時,“十、九、八、七......二、一”(課件中爆竹聲響起)

師生:高呼:“喔~,過新年了。”

師:“孩子們,讓我們敲着鑼、打起鼓,扭起秧歌快樂的唱起來,跳起來吧。”

生:邊扭秧歌、敲鑼打鼓,邊唱《龍咚鏘》結束新課。

【設計意圖:綜合所有的活動,讓學生載歌載舞,再次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在最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新課】目標達成檢測設計:要素感知:樂句、休止符實踐能力;創造能力、表現能力欣賞積累:漢族鑼鼓和漢族秧歌學習品質;主動參與學習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4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進教室:(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

二、新授課:

1、導言:

同學們,我們國家是一個有着56個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每個民族都用那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每個民族更是用那動人的音樂來讚美對生活的熱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由彝族民間舞曲音樂改變而成的彝族彈撥樂《快樂的囉嗦》。請同學們在聆聽音樂的同時,細心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樂曲表現了怎樣一種場景?

2、初聽:

(鼓勵學生欣賞樂曲後,根據感受發表自己見解:熱烈、奔放、歡快、載歌載舞……)好,就讓我們一同領略用如此炙熱的音樂語言來傾吐心聲的民族,有着怎樣燦爛的民族文化,請同學們通過彝族人網查找關於彝族節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資料。(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教師播放《快樂的囉嗦》)

3、學生分組彙報,教師總結:

a.、節日:插花節、植樹節、祭龍節、賞花節、火把節……(多媒體播放火把節盛況) b、民歌:敍事歌、山歌、情歌、兒歌。(學生複習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c、舞蹈:阿細跳月、打拽舞、煙盒舞。(舞蹈隊學生演示基本舞步) d.樂器:巴烏、嗩吶、月琴等30餘種。(一學生用琵琶演奏《快樂的囉嗦》)

4、復聽:

我們在對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後,請同學們在來欣賞這首《快樂的囉嗦》,同時分辨一下這首樂曲可分為幾段?(聽的過程中用身體表現音樂。)

5、分段聽:

a、教師出示主旋律,並請學生分辨其在第一樂段中出現了幾次? b、感受下一樂段,通過不同方式感受變化。 c、感受三樂段在力度,速度上的變化。 d、用a.b的形式表現音樂。

6、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現喜歡的樂段: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的課讓我們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樂文化,相信那炙熱豪放的音樂語言深深地打動了你、我以及在場的各位領導、老師,今後我們還要利用各種機會,更多的探究民族音樂文化的淵源,把民族音樂發揚光大!

四、師生再見:(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

國小音樂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歌唱是心靈的投入與真情的流露。我們的唱歌教學不能僅把學會歌曲當作教學的最終目標,而是要把最終目標定位在讓學生學會一種生動的表達方式:“歌唱”,即學會以歌唱的方式表達情感、描述情景、與人交流。

《蘋果豐收》是朝鮮影片《金剛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裏姑娘們喜摘蘋果時的勞動場面。歌曲為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採用齊唱的演唱形式,曲調方整,節奏型相同。旋律以模進的手法輕快而富有舞蹈性,在每一句的歌詞上都做了重複的補充,增強了歡樂心情的語氣表達。第二樂段是歌曲的二聲部樂段,第一、第二聲部三度、四度的對位和聲進行使得演唱效果更為豐滿,旋律以四度的模進逐漸把歌曲的情緒推向高潮。歌曲最後一句在下移跳進中歡快地結束全曲。整首歌曲節奏緊湊,旋律具有跳躍性,很好的表現了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唱《蘋果豐收》,感受朝鮮歌曲的風格,指導學生表達歌曲喜悦的心情。

2、通過學唱《蘋果豐收》二聲部,提高合唱表演能力,並培養學生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輕巧活潑的聲音表達歌曲中所描繪的豐收景象。

難點:歌曲中二聲部的音準及聲音的和諧統一。

【教具準備】課件、鋼琴、大鼓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送走了夏天的炎熱,迎來的是秋天的美麗。(課件)語文課文裏有這樣一段話來形容秋天:鴨梨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羞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閃光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是啊,到處都是一派豐收的景色。

大家快看,有一位姑娘用她自己的方式來慶祝豐收了。你們能認出她是哪個民族的姑娘嗎?她手裏拿的樂器是什麼?這件樂器的聲音有怎樣的特點?(課件)

(朝鮮族姑娘長鼓舞)

二、樂器簡介,節奏訓練

(簡介)師:大家一定對音樂知識有着豐富的積累,老師很欽佩。剛才一段舞蹈是朝鮮族姑娘為我們帶來的長鼓舞。她手中的樂器叫做長鼓。(課件)朝鮮族長鼓為兩面鼓,其兩端音高不同。長鼓舞素有朝鮮族舞壇上的一顆明珠之美稱。姑娘們跳的長鼓舞風格優雅,小夥子們跳得長鼓舞活潑瀟灑。

老師聽到了他們慶祝豐收的鼓點聲,你能讀出這個節奏嗎?

1、教師演奏:學生讀節奏。

2、豐收的場面只有鼓點還不夠熱鬧,我們把這個鼓點加入到音樂中吧。(初聽《蘋果豐收》伴奏。)

三、二聲部學習

1、師:大家這堅定有力的鼓聲一下子就把老師帶到了熱鬧的豐收場面中。老師要用歌聲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聽聽看,老師的歌聲是由哪些音符組成的?比比誰的記憶力好。帶着我們的鼓點聽。(第三句旋律唱曲譜。先唱低聲部)

生唱:可以用鋼琴做音高固定。

【培養學生記憶旋律的能力。能在鋼琴的輔助下基本準確的模唱出旋律】

2、大家的歌聲可真動聽。老師這次要請大家連續唱兩遍,在你們第二遍的歌聲中老師會加入另外一種聲音,仔細聽我唱的旋律是高了還是低了?

師:高聲部用LA來演唱。

【讓孩子們知道傾聽對方聲部的重要性,並能準確的分辨出旋律的高低起伏。】

3、二聲部旋律練習。

(在二聲部開始前一定要聲部分開練習)兩個聲部的節奏幾乎完全相同,體會高聲部前十六分音符節奏

高聲部:姑娘們的性格甜美、細膩——聲音明亮

低聲部:小夥子們的性格深沉、穩重——聲音低沉

四、學唱歌曲

美妙的聲音在於和諧,老師從你們的歌聲中感受到了。那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聽聽朝鮮的孩子們用和諧的歌聲所表達的豐收吧。

1、(初聽感受歌曲的情緒)你在他們的歌聲中找到了我們共同的豐收旋律嗎?請舉手示意老師。

我們唱唱看。二聲部旋律填詞演唱。注意二聲部的和諧統一。

2、跟伴奏音樂,師生接唱。第一、二、四句老師唱。第三句分聲部學生唱。

糾正錯誤。(結束句旋律:第一遍教師唱高聲部,第二遍教師唱低聲部)

3、跟伴奏再唱。把我們那歡慶的鼓點聲也加入到你們的歌聲中。並請孩子們注意結束句,老師兩遍唱得有什麼不同。

4、結束句的演唱。分聲部學生唱。

5、跟伴奏。教師演唱齊唱部分,學生演唱二聲部部分。

6、學生整首歌曲演唱

五、結束語:同學們,這短短的四十分鐘怎能讓我們唱盡豐收的喜悦。老師把這首歌送給大家,僅僅是想在同學們的心中撒下一顆種子,願大家以後的音樂之路能夠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yinyue/vj3e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