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節日作文(範例9篇)

傳統節日作文(範例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節日作文(範例9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非常愛國,但常常遭到壞人的陷害。最後,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初五抱着石頭跳入汨羅河死亡。屈原死後,百姓們非常傷心,紛紛來到江邊去看望屈原,有位漁夫拿出飯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用綵帶纏住,包成粽子投入江裏。

所以從今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來紀念這位英雄。粽子不僅有着神話般的來歷,而且有着特殊的味道。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熹微的陽光透過窗紗,驚擾了新春的清晨,絲絲縷縷悠然的光束映照着街邊的花叢。對於老家徽州來説,和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多了一番新年的喜氣。

新年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羣尤在,卻多了一絲生機活力和會心的笑容。街旁的紅燈籠親親晃動,彷彿一個身着紅襖的孩子,恍若點燃了小巷清晨的寧靜。千家萬户的門前是一派火紅,若憑高仰視,只見紅星閃爍,都是人間煙火。懸掛門牆的紅底墨字,嬉鬧着説恭喜,與新年的祝福與問候。春聯上的一橫一豎,剛勁有力,是人們對春天的期待與祝福。

徽州古城卻像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新春甦醒了,重新換髮了活力。城樓上的紅燈籠整整齊齊的一排,延續着望不到頭。輕輕的搖晃,像女孩的小辮兒,上下舞動着,顯得俏皮可愛。樓下的石獅子也繫上了紅繡花,流露着喜慶的同時又不失英武豪邁的氣概。踏着古城的石板路,清爽的聲音迴盪在小巷,沉穩而不失活力。端莊的八腳牌坊屹立在路的.中央,旁邊閃耀的霓虹燈映照在它身上,莊嚴轉化成了過年的喜氣。一陣敲鑼打鼓把我的目光吸引過去,才知道是知府巡街,一行身着官服的遊行隊伍讓我彷彿看到明朝弘治十一年徽州知府巡街的歷史場景。手握糖葫蘆,甜蜜不僅在舌尖,也在心裏……

一碗普通的澆頭面、另我夢寐以求的徽州臭鮭魚、肥而不膩的香腸臘肉,這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年夜飯,承載着年味,也承載着一家人團圓的希冀。一年未見的親人圍着圓桌,舉杯喝酒,談着一年的過去,新一年的到來與期望。也少不了紅包,一句吉祥話就是一隻鼓鼓囊囊的紅包,這是中國人的傳統。

父親説:所謂過年,就是與親人團聚在一起

這個年味濃濃的新春,是圓滿的,也是幸福的。它熱情地到來,也在恍然間,悄悄地走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自古就有許多節日,春節、寒食……傳統節日:端午節十分有趣。

端午節的'由來,要從楚國的大詩人:屈原説起。

屈原是楚國一個大詩人。他原本是朝廷大臣,由於別國入侵,百姓叫苦連天,楚王決定割讓幾座城池,希望不要滅掉楚國。屈原是一個敢於直言的人,他便直言諫告楚王。

楚王讀了奏章,勃然大怒,生氣地撕壞了奏章。屈原被貶為庶民,他看見楚國許多城池被攻破十分傷心,於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

鄉親們聞訊趕來,划着一葉小舟,尋找屈原,他們為屈原招魂:“屈大夫,你回來啊!”

後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骨,便把米飯糰丟到河裏,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骨。直到後來人們不斷改善,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有:吃粽子,門上掛艾草、蒲菖。是保佑自己全家幸福。還有大人們用艾草浸泡在水裏,為小孩沐浴。保佑小孩幸福、平安。有時人們還會舉行賽龍舟比賽。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今天我就講一講中國的節日。

正月七年級是春節,吃餃子,放鞭炮;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家人團圓,一起吃團圓飯的日子……

我重點説一説春節吧!春節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人們就在自己家裏先放炮竹後吃餃子。為什麼要吃餃子呢?因為人們感覺冬天太冷了,中國人為了不讓刺骨的寒風凍掉耳朵,就吃和耳朵長得很相似的食物——餃子。那為什麼吃和耳朵相似的東西呢?可能是人們以為吃下去的“耳朵”可以當自己的腦袋上的.那個耳朵的“備用品”。哈哈,你知道什麼意思了吧!那又為什麼要放炮竹呢?我聽我爺爺説,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古人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年”,為什麼呢?因為它只有過年時才來。“年”非常厲害,只要看見人就吃。人們又打不過它,只好躲在房子裏。可是有一次過年,一個小女孩兒淘氣的拿了一個炮竹出來了,“年”正好看見她,就想撲過來吃了這個女孩兒,這個女孩兒因為緊張而不小心點燃了炮竹,又不自主的向“年”丟去,只見“年”打了一個冷顫,等炮竹爆炸了,“年”就嚇得後退了幾十丈遠。一會兒“年”又回來了,旁邊的人把這一幕看在眼裏就都放起炮竹來,把“年”嚇的飛跑出去,所以以後只要過年就會放炮竹。

中國傳統節日就是這麼豐富。咦!你們有沒有發現中國的每一個節日都少不了吃?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春節,也稱為新年。這時,工作的大人們則會回家過年,而我們小孩子就會得到壓歲錢。

今年春節,我要到娘娘家過年。到我娘娘家的第一天,我招集幾個以前的夥伴,打算一起去玩鞭炮。我們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拿出來,可是還不夠。我們一個個都垂頭喪氣地回了家。在回家之前,我告訴大家:“沒關係,明天我們肯定會得到壓歲錢,到時我們就用壓歲錢來買。”大家都異口同聲地回答:“好!”

第二天,我們果然得到了壓歲錢,我們不約而同地來到同一個地方。我先對大家説:“今天,我們有壓歲錢了,我們把錢彙集起來,買鞭炮應該夠了。”大家把錢彙集起來,哈哈……竟然有一千多元吶!我們去買了鞭炮,就開心地玩了起來。這時,一個朋友説:“我發現一個瓶子。”我們就打算把鞭炮點着放進瓶子裏。可誰也不知道這個瓶子裏有便便。我們把鞭炮放進瓶子裏就跑,可不知道誰踢了瓶子一腳,瓶口正對着一個朋友,只聽見“嘣”的一聲響,瓶子裏的便便就飛到那個朋友的'臉上、身上……他哭着説:“媽媽、媽媽、我要找媽媽。”一邊哭一邊跑回家去了。

我看着那個朋友哭着跑回家去,就感到既難過又有趣。在這難過而有趣的一天裏,春節的前兩天就悄然無息地過去啦。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我喜歡中國的好多傳統節日。我喜歡中秋節,因為可以一邊看月亮,一邊吃香甜可口的月餅;我喜歡春節,因為可以拿到紅包,可以看五顏六色的煙花;我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一邊看龍舟賽,一邊吃粽子。但我最喜歡的節日是韓國沒有的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人們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今年在萬科城市花園裏搞過一次慶祝元宵節的活動。小區裏的元宵節真熱鬧啊!優詩美地的`居民幾乎都出來參加了。有的在猜燈謎,有的在吃元宵,有的在看皮影戲,有的在吃棉花糖……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笑容。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手藝人做的各式各樣形狀的糖。我仔細觀察了他做的整個過程:只見他先把沙糖化開熬成糖稀,再用一個勺子把糖稀按他心中想象的圖案在鐵板上澆出來,再用一根長長的竹籤壓在糖上,用手輕輕一抬就做好了。我讓那位師傅給我做一條龍的形狀的糖,因為今年是龍年,我又是屬龍的。哇,我拿在手裏都捨不得吃掉它。這條“龍糖”栩栩如生,它的鬍鬚細得像一根根細針,我碰都不敢碰一下。於是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它,生怕龍鬚掉下來。

這次元宵節活動很晚才結束,我們都很愉快。這是我來中國以後的第二個元宵節,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通過這次元宵節活動,我看到了中國人團結和睦的鄰里關係,看到了熱情的物業工作人員,還有陪我一起過元宵節的老師那歡快的笑臉……今年的元宵節我過得很幸福。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這幾天,一直都是陽光明媚,天天都是好天氣。花兒不停地忙碌,在進行“光浴”,想是自己的皮膚又嫩又滑;小草舒展着自己的“細腰”,眨眨朦朧的眼睛,把陽光什麼扎進自己嬌嫩的身體裏;鳥兒在陽光下快活地唱着歌:“渣…渣……。”陽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愉快的迎接着美好的中秋節。中秋節有着悠遠的歷史,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多麼美好的佳節;中秋節,團圓的時刻,中秋節,人們思念家鄉親人的好日子。中秋賞月,是人們過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個小插曲。中秋賞月,自然少不了月餅來“助陣”。每到中秋,人們便搬張凳子,坐在家門口,邊賞月邊吃香甜的月餅,而月亮則當起了郵遞員,為遠在他鄉的人們傳遞思鄉和思念親人之情。

“月圓人盼圓。”中秋節,令人懷念的佳節,就要到來……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春節到了,外婆早早已準備好了年夜飯、鞭炮、窗花……可是我最最愛的餃子還沒有做。我急忙告訴外婆,外婆説:“我年紀大了,都把你最最愛的.餃子給忘了。”外婆不好意思摸了摸頭説:“那我們現在開始做包餃子吧!”我興奮地説:“好呀!”

我們先拿出工具,接着我把肥嘟嘟的碎肉放進餃子皮裏,然後把餃子皮上沾上一點水,再把餃子變成奇形怪狀的圖形,最後把餃子煮熟了。一掀開鍋,餃子的味道撲鼻而來。

吃了餃子,我還吃了小籠包……春節真是一個“美食節”啊!

傳統節日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寫照。清明時節掃掃墓,祭拜已故的親人,表達了對他們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五,這一天陽光明媚,百鳥爭鳴,花紅柳綠,想你們在天空中嘰嘰喳喳的.唱歌挺好聽,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伸伸腰,彷彿在説春天來了,花兒們也爭先恐後地展開美麗的笑臉。左搖搖,右擺擺彷彿在給春姑娘跳舞。春姑娘走來了,温和的撫摸着他們,我們一行十幾人準備去掃墓。我們準備了兩盆花籃。來到墓前,阿公和爸爸叔叔們一起清理墓周圍的雜草。大家靜靜地站在那兒,小聲地對太爺爺説着家裏開心的事情,久久不願離去。回想起太爺爺在世時的情景。一幅幅畫面出現在我的眼前,每當我一經過太爺爺家門口,太爺爺總是微笑着向我招手,把藏在懷裏的東西拿給我和哥哥吃。有時還會塞給我零花錢,我就蹦蹦跳跳地跑去買零食,媽媽發現了總會批評我。又到了清明節,我又想我的太爺爺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zuowen/56ww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