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家的味道作文[合集5篇]

家的味道作文[合集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的味道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的味道作文[合集5篇]

家的味道作文1

時間的逝去就成了歲月,我們經常會從大腦的深處去拾起它。在回憶秋天的往事裏,總感覺到一種屬於我的秋天的味道圍繞心間。那味道很怡人,很愜意,很温馨,很動聽,還很美麗。

開始讓我最能感覺到歲月的味道是每年村裏秋收的日子。那時陽光很殷紅,靜靜地照在村莊排排房子的紅牆上,顯得更加的紅豔。漫步走在忙碌的田野裏,無時不能聞到收割中的秋稻瀰漫的稻香,抬頭望着東邊連接天地逶迤的青山,及山頂上藍色天際裏飄渺的連綿白雲。隨即躺在田間稻草堆裏望着秋高氣爽的天境,大口地吮吸着周圍散發秋香氣息,特別新鮮,清心。一直都覺得秋天散發一種獨特的味道縈繞整個季節,牽引着我的朦朧的心靈嗅覺,讓我有種琢磨到又漸漸遠去又要我循循去追的感覺。彷彿一個飄着清香的姑娘跑着,讓你一直追着,每次幾乎要觸摸到,她又快速度遠去,只留下讓你更勇敢前進的清香。每到秋天,心中都有別樣的情愫,每天都生活在捉摸不定的秋天味道的追索中。

獨自坐在村前不知流了多少歷史的小溪沙灘上,默默地看着秋水向遠處緩緩逝去,紅爛的陽光照在遠處的樹林裏,遠遠地也能聽到有葉落地的聲聲“啪啪”聲,那是秋葉落地,它會在空中划着優美的曲線。秋鳥還是有的,燕子是早已南去,舊巢還牢牢地固定在老屋屋檐下,明年燕子會如期回來的。麻雀倒是最常見的,村裏每家田裏收回的穀子都會鋪散開在屋前的操場上曬。有些人家操場是水泥地,穀子直接鋪上就可以了;沒水泥地的就曬在古時傳到今的由竹子編制的很大的“篤牀”上。麻雀就會成羣飛到場邊的棗樹上,趁着留在家的爺爺奶奶看穀子不注意時,快速地飛下,啄食着黃澄澄的穀子。老人發現就會追出去趕,嘴裏會吹出“嘻嘻”聲,結合起來驅趕,麻雀就會如風快速飛去,落在樹上,隨後飛到另一家去打擾那家屋檐下坐着打着瞌睡不注意的老人們。

難忘的還有08年高三的秋天,那個金色秋天見證了高三別樣的一年。那個秋天裏我暗戀上了我的同桌女生,在我心裏,她是那麼的完美。喜歡就開始在這個學期的秋天,一直默默藏在心頭的暗戀,直至來年高三的結束。那個秋天的每一天都覺得特別的有念想,陽光、霧、雨露、黃葉等一同見證我不同心境的`每一天,幸福,失落,想念,酸苦,反正就是五味雜全。秋天成了思戀的季節,直到今天我經常向別人説秋天是思戀的季節。秋風吹着,喚醒着我的青春氣息;黃葉飄着,似曾我心為此飄忽不定,輾轉反側;秋日傾灑,好似感受到愛的温暖;雨露秋生,那似乎是愛的滋潤。不經意間桂花開了,清香淡淡,沁入我綻放在秋的愛意裏,緩緩的飄揚,直上,徘徊在高高浩淼的藍天,白雲為伴,我彷彿幸福地靠着軟綿綿地沉睡。普通的秋天,飄進了一絲愛的氣息,綻放在這花開花香的秋天,

高三的過去,我開始了補習的路,也一下忘了高三的許多,又是一年新的秋天的來到,我慢慢開始發現,似乎聞到了去年秋天的味道,細細地聞着,覺得是那麼的難忘,似曾相識。心不經意間被不知的何物深深地觸動,物是人非,秋味猶在,人卻惘然。

09年某個秋天一個午後,我在四樓上課,陽光還是那麼的殷紅,靜謐地照耀窗外的樹林。我時常會把目光從黑板不經意地望着窗外。教學樓外是個老公園,長着許多的參天大樹,外面樹林高到四樓窗的大樹都長着層層疊疊的黃葉,斑駁不斷移動的葉影映在側面居民樓的白牆上。時常有一片黃葉在目光注視下輕輕地飄落。透過樹林樹與樹間間隙看着遠處的青山,山下空曠的田野。望着高高藍天裏飄渺的白雲,一切都讓我彷彿又找到去年的那個秋天。紅色的夕陽的陽光照進教室,照亮了頭上教室的空間。再回望窗外的秋天的風景,默默閉着眼,去細聞思戀裏的秋天味道,感受到高三去年那個秋天味道,內心默默地快樂地流淚。

現在,我已離開了家鄉。在江南的這個秋天裏,我已經聞不到那個熟悉的秋天的味道。也許是歲月的改變,或是慢慢失去了聞那秋天味道的觸動,也許在家的秋天裏,相信我能夠聞到那熟悉的秋天的味道。

家的味道作文2

中秋節快到了,與遠在加拿大的好朋友GI微信聊天,我問她,往年中秋節加拿大熱鬧嗎?她説,還可以,就是華人一起慶祝傳統的中秋節。並説遠在他鄉,特別牽掛家鄉的月餅。我對她説,月餅是滿滿家的味道,吃塊月餅吧,吃了月餅,家就在你心中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傳統的團圓節日,每到這個時節,遠方的遊子都會通過月餅傳遞着思鄉之情。深厚的,淡淡的,清晰的,帶着模糊的想象……每個人的思鄉情結有所不同,但始終牽掛着。

中秋吃月餅是我一直的思鄉情結。生活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令我對於月餅始終有着奢念。過去我們窮孩子,特別盼望八月十五,因為可以吃到一年一次的.一小塊月餅。記得,在中秋節前,媽媽就上街購買了四個用傳統油紙包裹着的月餅,月餅上面蓋着一塊紅紙,由稻草旋鈕打結,上面留着手提的空扣,把月餅提回家,懸掛在高處。我們眼瞅着月餅滲透出來的油印,聞着若有若無的香味垂涎欲滴,期盼着中秋節快點到來。

武宣大米廠月餅——滿滿的家鄉味道

等到中秋節晚飯後,媽媽拿起梯子從高處把月餅拿下來,把桌子移到廳堂外開闊之處,將月餅小心擺在盤子裏,讓它在月亮下靜靜地“吸收”着天地之靈氣,説是供奉月亮姐姐。我們幾兄弟圍在桌邊,看着月餅流口水,想伸手去偷一塊吃,可是大人在旁看得很緊,根本無法下手。大約10多分鐘後,媽媽將供奉完了月亮的月餅,用菜刀一個個切成四瓣,四個月餅切成八瓣後,全家一人分得一瓣。得到這一瓣月餅,我們這些小孩子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一口就吞了,吃得舔嘴抹脣,有時根本不知道月餅的味道是香還是甜,看着媽媽或是哥哥手裏沒有吃完的月餅哭着鬧着再要。媽媽總是縱容我這個家裏最小的孩子,把自己手中的月餅再分成兩瓣,分一半給我。

隨着經濟的發展,中秋月餅不再是奢侈品,成為普通的食品之一,我們也不再為爭吃月餅而哭鬧。兄弟姐妹長大了,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每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家庭,中秋分月餅成了家鄉的思念,那情那感,只能在歲月中偶爾回憶。

去年的中秋,我回到了家鄉,把自己從廣東帶回來的月餅贈送給家鄉的親朋好友品嚐。走在充滿着家鄉情懷的廣西武宣縣東鄉鎮上,我聞到了傳統油紙包裹着的月餅的味道,循着那似乎遙遠而又熟悉的味道而去,看到街上到處擺賣着用油紙包裹着的月餅,那些用老家傳統農家自榨的花生油散發出迷人的香味……可謂是未品其味已聞其香,令人陶醉。看,月餅上面還是蓋着一塊紅紙,上面寫着“東鄉月餅”的字樣,我購買了4個月餅,攤主也是用稻草旋鈕打結,讓我提着回家。中秋那個月夜,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晚宴,雞、魚、肉,應有盡有,享受着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美好生活。與年邁的媽媽坐在一起,打開那兒時味道的月餅,心情已被月餅的味道和温馨的團圓填滿了。小心翼翼地打開外層的油紙包裝,頓時,一股花生油和月餅融合的味道飄來,令人唾涎欲滴。我用水果刀慢慢切開,把他分成8份,一字排開,表示着父母和6個兒女在一起品嚐着團圓的中秋,或許,遠在天堂的父親與大哥也已聞到了這親情的味道,感受到了天和一方的懷念。媽媽説:兒啊,不用再分這麼多份,家裏現在生活好了,隨便吃吧。我悄悄地轉過頭,擦掉眼角的淚水,無言地面對着年邁的母親。是啊,媽媽老了,我們做兒女,卻要遠離家鄉謀生,無法守候在身旁。那一種味道,只能在這個年齡,只能在這個團圓的佳節才能細細品味——它沒有太多的油鹽雜味,只有瀰漫在心中的無以言表的味道。這時候,美味佳餚,已不再是中秋的主題,滿滿的回憶,成為了浪子歸家最好的味道!

在這過程中,好友盟哥給我送了一盒武宣大米廠的月餅。當時,我沒有捨得品嚐,回到廣州,打開這帶着家鄉味道的月餅,我又感受到了家鄉的温暖。又一箇中秋節到了,不管是在自己的家鄉,還是遠在異鄉,中秋是團圓的情懷,月餅滿滿家的味道,是親情的享受,大家都吃塊月餅吧,吃了月餅,家就永遠在你心中。

家的味道作文3

下了公共汽車,隻身一人走在熟悉又似陌生的路上。夕陽柔柔的灑在我身上,為大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紅紗,給大地增添了些許靜謐感。微風懶洋洋的吹過,吹亂了我的劉海兒,凌亂了我的衣袂,馬路兩旁的樹葉輕輕點頭,好似片片樹葉都在對我説着:“歡迎回來!”心裏不由得添了幾絲雀躍,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走到馬路盡頭,眼中瞥見了那抹自己日思夜想的身影。他站在原地,張開他那生了老繭的雙手,衝着我會心一笑。莫名的鼻子一酸,三步並作兩步衝進他的懷抱,爸爸輕輕地拍着我的腦勺,打趣着道:“誒,我家女兒身上的小遊泳圈怎麼不見了啊,抱着都不舒服了,這次回家一定要叫你媽好好的給你補補。”爸爸的話如春風般吹進我的心扉,讓我頓時熱淚盈眶。不知何時,自己的眼淚沾濕了他的胸膛。爸爸似‘嫌棄’的推開我,説道:“這是哪來的小花貓啊,怎麼這麼大了還動不動就哭鼻子呢?”隨後又輕輕地摟着我説:“別哭了,再哭就嫁不出去了的啊!”被爸爸那滑稽的語言感染了,瞬間破涕為笑,反手抱住爸爸那因勞累而彎曲的背脊。半個月來在學校的所有委屈、傷感在觸到他懷抱的那一刻煙消雲散,隨着眼淚一起風乾在爸爸胸前,在他懷抱中最温暖的地方。

一進家門,一如往常聞到了雞湯的香味。奶奶一見我回來了,趕忙上前説道:孩子,你今天怎麼回來了啊,剛好我今天燉了湯,快去洗洗手出來喝湯了”我沒有做任何動作,因為每次回來的時候她都會這樣説,只是她那簡單的疼愛孫女的方法我不忍心戳破而已。轉身走進自己的房間把書包放好,順便洗把臉,一下樓就看到奶奶端着湯走出來,她拿着勺邊舀邊吹,嘴裏還説着:“有點燙呢,待會喝慢點。”然後遞給我。拿勺子舀了一勺放在嘴邊,吹了兩下然後喝掉,任雞湯調皮的在口腔內奔跑,感受着湯濃郁的香味,因為我知道這每一滴滴的雞湯裏面都包含了奶奶對我無盡的疼愛。每每聽到我説:“好喝,還要一碗”的時候,奶奶那滿是皺紋的臉上就會綻放出滿足的微笑,眼睛眯成一條縫,嘴角向上翹出最漂亮的弧度,露出因年老而疏鬆脱落的牙齒,帶着有點漏風的口吻邊走邊説着:“哎,就來了!”

走到沙發旁,平時最愛翹個二郎腿在沙發上,喝着茶哼着戲曲的爺爺不在了。説是去隔壁看別人下棋,可是我知道,他從沒有過這方面的愛好,只因他想把更多的給我。看到這空蕩蕩的沙發,心裏不由得又冒起了酸泡泡,想到爺爺那慈祥的面容,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噙着眼淚坐在沙發上,任淚水肆意爬滿臉頰。此刻我只想感受爺爺的氣息,觸摸爺爺留下的`餘温。淚水順着臉頰流進嘴裏,鹹鹹的,但我卻嚐出了幸福的味道。

走進客廳,一打開冰箱裏面都是自己愛吃的水果和零食。每次媽媽逛超市時總會先考慮到我,每回她都會買我愛吃的蘋果。但很少買她喜歡吃的榴蓮。每逢去讀書時,她總會拎着那麼一袋子蘋果送我到車站。在車子發動前一刻塞到我手裏,細細叮囑在學校要好好吃飯,不要老是買垃圾食品,及時添衣,注意保護身體……。那喋喋不休的嘮叨在車發動的一瞬間才能停止。車發動了,我趕緊把頭伸出窗外,對着後邊的母親大聲地喊道:“我會注意自己身體的,媽,這兒風大,您快回去吧!”可能是回頭看見了母親那微紅的眼眶,也可能是天冷風太大。不知怎地,渾身一哆嗦。急忙把頭伸進來,把窗户關上,生怕媽媽看到我那不爭氣的淚水。低下頭,看了看攥在手裏的蘋果,心中被感動填得滿滿的,拿出一個咬了一口,滿嘴都是甜蜜的味道,直至心底。

家的味道,温暖,温馨,幸福,甜蜜。

“家”永遠都是我最堅實的後盾。等到我長大後,我一定要像父母那樣,給自己的子女一個温暖的家,讓這份味道一直延續下去……

家的味道作文4

中國,一個有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有太多傳統而美妙的文化。我最傾心的是祖國的飲食文化,遼闊的土地,富饒的物產,多民族的融合,創造出數不盡的美味。上到宮廷山珍海味,下到民間五穀雜糧,各種食物的雜糅,不同味道的碰撞。粥、羹、湯、食的豐富形式,鑄就了我——一個十足的“吃貨”。我有個“挑剔”的舌頭,酸甜苦辣鹹鮮麻,我都喜歡品一品。

自古以來,我國不乏美食家。

伊尹——商湯賢相,也是中國廚師之鼻祖,他善用酸甜苦辣鹹五味調料,誰先加,誰後加,誰多誰少,都拿捏準確,同時掌握好火候的快慢緩急,美味便從鼎中經精妙的變化而生成。他擅長烹製醬羹,尤以一道“鵠鳥之羹”最為出名。他所著《湯液經》也聞名於世。他認為“治國若烹小鮮”,可見飲食之大!確實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可見中國飲食文化之博大與精深。

蘇軾——一代大學士、才子,更是一個高級“吃貨”,他這一生,貶到哪兒,吃到哪兒,香到哪兒。東坡肉、東坡肘子、羊蠍子等都是他的發明。命運波折,卻擋不住他那顆愛吃的.心,“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我想這顆心是因樂觀、豁達、明智而愛吃吧,正所謂“人生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他在美食中找到愛,在愛中發明美食。蘇軾教會我的不僅是吃的智慧,更是“活”的智慧,活要活得灑脱陽光快樂。

中國文化孕育了這些人,中國飲食成就了這些人。

我深深地愛着我們的飲食,我們的文化,並以此為豪,所以電視節目我總會鎖定在《舌尖上的中國》《味道》《老廣的味道》等。上了一天的課,晚上回到家,吃不到“正宗”美食,我便欣賞美食,文思豆腐、燙乾絲、醃篤鮮等等。我在欣賞與想象之間找到了安慰,但我並不滿足,我要親自踏上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去找尋我心靈深處的美味。我的旅行只為“吃”,有老爸老媽的經濟與愛心支持,我嘗過西安的肉夾饃、羊肉泡饃、水盆羊肉;我品過成都的冒腦花、肥腸粉、毛血旺;我瞅過大同的鳳臨閣,因為排隊的人實在太多,我只好是站在門口,死死地盯了很久菜單上的百花盛開燒賣、刀削麪、過油肉。

我真想走遍祖國每一條充滿美食誘惑的街道,真想嚐盡自古至今每一道名家菜餚,真想品足祖國河山大地上盛產的每一種食材。啊!我親愛的祖國!真希望我快快長大,才好知道你更多更多!

現在,我在家已經開始嘗試着做那些讓我充滿想象的美食了:山楂糕、魚香肉絲、麻辣燙、醃篤鮮等等。不過經常因食材不方便獲取,而不得不改變傳統做法,尤其以醃篤鮮變化最大。這道菜本應有春筍、金華火腿和老母雞,春筍的清香和火腿的陳香混合在一起,碰撞出一種無與倫比的鮮香。但是這道菜的靈魂食材——春筍,被我用萵筍替代了,油膩中的那一絲清爽便大打折扣。這次的嘗試讓老媽放鬆了對我做菜的管制,看來味道是可以征服一切的。

做美食也是偷懶不得馬虎不得的。記得我第一次做山楂糕的時候,殘渣過濾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第二次我故意在山楂打泥的時候多加了水,過濾的時候果然如我所想相當順暢省力。可“山楂糕”最後卻變成了一坨果醬。哎!那Q彈爽滑的質感就這麼離我遠去……兩大罐“山楂糕”至今還沒吃幾口。果然細節決定成敗,看來這次我敗了。這讓我深深明白了,你怎麼對待美食,美食就怎麼對待你。同樣,你怎麼對待生活,生活就怎麼對待你。我們中國的飯菜不光是拿來吃的,更是拿來品的!品的不光是味道,更是人與人生。

追求美食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不單是為飽腹解饞,更是為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的血液中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基因,更有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在隨着我的長大而發芽。我渴望探索祖國飲食文化,樂於繼承此文化,更自豪於發揚此文化。我的國,我的家,我最愛的“媽媽”的味道。

家的味道作文5

如今,清蒸蟹、大閘蟹、蟹棒、蟹月餅······各種各樣以蟹為主體原料的食品已經極為常見,對於小康家庭,吃一頓螃蟹是很正常的,況且因為住在海邊,螃蟹對我來説並不稀罕,有時候甚至覺得乏味。然而,有一種蟹的味道卻是我百嘗不厭。這種蟹,是我的姥姥親手所醃製的鹹螃蟹。每到夏末秋初,我總忍不住想起那獨特的醃螃蟹的味道

夏末至秋初,正式各種蟹成熟上市的時候。市場上就會出現一種小巧玲瓏的螃蟹。它們的殼表面很光滑,如果在上面滴上少許的水,便會在出現一個小小的笑臉形狀,就像我看到他時自己的表情一樣。殼的兩端是尖尖的形狀,上面佈滿了鋸齒,但並不鋒利,反而是一種幼稚、可愛的感覺。

姥爺把閣樓上的一隻大罐子打開,把那些小小的'蟹放進去,隨後姥姥就倒上拌着花椒、鹽、香料,還有用神祕配方調和成的鹽水,醃漬起來,然後牢牢地把那個罐子封起來了。我在一旁看着,心裏彷彿已經嚐到鮮香的蟹肉味道。罐中,那些小小的蟹正在醖釀,昇華自己的味道。

因為每年都吃,我也摸着了點規律。用手指掐算着時間,但總也等不急到完全醃好的時候就已經饞的忍不住了。一般醃螃蟹的標準是三個星期,但是大概總是過了一個星期,我就吵着要吃那些蟹。姥姥拗不過我,也總會去打開那大大的罐子,從澄清的鹽水中撈出一兩隻小蟹來。第一批蟹,永遠是最好吃的。他們的殼內透着亮亮的綠光,身上透着最濃厚的香氣。使我忍不住想把他們整個吞進去。

那時的晚餐,基本上就是一碗玉米麪稀飯,幾塊姥姥親手蒸的饅頭(有時是烙的餅),還有一碟小菜。這樣的飯吃上半年就略顯單調了。小螃蟹的登場,無疑使餐桌增添了一份色彩。

小時候,還不大會吃螃蟹。我愣愣的盯着那螃蟹時,姥姥就已經能猜出我的想法。她會用手把螃蟹的頂蓋揭開,除去腹部和食囊,最後只剩下能吃的部分。這時她才會把已經變了形的螃蟹交給我。我最鍾愛的是蟹黃部分,因為那裏是最容易吸取味道的地方,是味道最好的地方。我用饅頭蘸着那裏,津津有味的品嚐着這難得的美味,有點淡淡的花椒葉的香味,有點淡淡的海水的味道,更多的是香香的味道,整個晚飯頓時就有了生機。蟹黃是最好吃的,也是最先被我吃掉的,隨後才是蟹肉。平時吃大閘蟹的時候,我總是避開蟹肉部分。那裏鬆軟無味,吃多了還有點噁心。我甚至認為螃蟹最大的敗筆就在他的肉上。為什麼不把整個身體都充滿蟹黃呢?

然而,對於鹹蟹來説,肉卻是另一個美味的地方。這時候的蟹肉,變得有點灰灰的顏色,但是緊緊,有點微微的鹹味,這微微的鹹味誘發出了蟹的鮮美,吃起來清新爽口,使得饅頭和大餅也變得美味。但是,我卻總是沒有耐心把螃蟹的骨頭全部挑出來,因此我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掰開兩半的蟹身夾在饅頭中間,用嘴擠壓饅頭,蟹肉也被擠出來了。但是總會剩下很多蟹肉留在原來的地方,我也不再去管,姥姥姥爺會很快把那些所有的殘羹剩飯都收拾掉。

一般來説,只有晚餐的時候會上兩隻螃蟹,我能很順利的吃完第一隻,但第二隻就不一定。因為吃蟹要就着饅頭,一隻蟹差不多就要一個半饅頭,再來一隻就很困難了。不過,我通常會只把蟹黃就着剩下的半塊饅頭吃下去。至於剩下的蟹肉,我會留到明天吃。但第二天晚餐的時候,我卻總是能看到兩隻螃蟹躺在盤子裏,一隻完整,另一隻只剩了身體。這總是使我十分納悶:難道是它再生了麼?其實是姥姥知道我愛吃蟹黃,又特意給我準備了一隻完整的醃螃蟹。

去年新年前後,姥姥突然換了腦血栓,一病不起,現在已經喪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也喪失了猜出我心事的能力、為我醃螃蟹、扒蟹肉的能力、和幫我收拾醃螃蟹的殘局的能力。

姥姥憐愛我的樣子,就好像那醃螃蟹的味道一樣,淡淡的縈繞在我的記憶中,難以忘記。

標籤: 家的味道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zuowen/75n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