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篇[薦]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國就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就是最喜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能夠收到象徵着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能夠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能夠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就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就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裏,我印象最深的還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説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悲哀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樣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就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就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裏,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着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裏,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裏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着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就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麪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裏,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着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就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就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羣體無意識般地充實着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就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着

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就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就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着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説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就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農曆四月初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

清明這天,大人們帶着紙錢,帶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去祭拜祖先。

清明為什麼要上香祭祖呢?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清明前一天是古代的“寒食節”,春秋時期,介子推為晉文公“割骨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休綿山。晉文公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建立寺廟祭拜,由此產生了“寒食節”。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都不舉火做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清明,人們上墳燒紙錢,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古人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至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古代,人們除了掃墓,還時常要放作文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陣陣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清明節還有許許多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帶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記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極盛。

今天,我隨着大人們一起掃墓。我們攜帶着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柳插在墳上,行禮祭拜。除了這些,家裏人也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款待親朋。

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做青團,將青艾和糯米調和成綠色糕團。它也屬於寒食的一種。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不僅要知曉中華民族的傳統,更要去體驗、去實踐、去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語文這個科目,不僅僅限於我們的語文書這麼簡單,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你想不到的多,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似乎中國人看重什麼,什麼便慢慢地成為一種文化。

中國人很看重“食”。説到“食”,它的味道就有很多,酸、甜、苦、辣……每種味道的背後都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關於冰糖,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康熙年間,有一個姑娘,是大糖坊主張亞先的丫環。有一天,她趁張老闆不在舀了一勺糖漿,準備偷喝時,張老闆回來了,她立馬把糖漿倒進豬油罐……過了幾天,丫環捧出豬油罐,裏面長滿了形似水晶,味道如蜜的東西。丫環把這個發現説出去後,許多人如法炮製,並將這種結晶稱為冰糖。這個故事是不是特別有趣?

我覺得我們應該學好國學裏的經典,繼承傳統中之精華。我們要把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發揚光大,讓它永遠流傳於世。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今天早晨,我們院子裏可熱鬧了!社區拜年團來到我們院子裏拜年。他們帶來的有腰鼓隊、旱船、舞獅子。

其中,我最喜歡的要算是舞獅子了。只見一隻威武的大獅子圍着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着,時常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非常乖順的樣子,舞着舞着只見那隻獅子顯出一副好象已經非常辛苦的'樣子,趴在地上睡着了,那副憨模樣若得我只笑。這時候,舞獅的老爺爺着急了,只見他擄起袖子揮着拳頭對着獅子的頭“哈”的大吼一聲,猛擊下去,獅子好象驚醒了似的,趕緊又舞了起來。隨着老爺爺的指揮,獅子越舞越精彩,只見它“嗖”的一聲就跳到了桌子上,它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在小小的方桌上一點也不害怕,多驚險呀。

獅子舞的真有趣啊!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聽過各種各樣的樂聲。有自然中的聲音:水流、蟲鳴、鳥叫……也有汽車鳴笛聲、工地施工聲……但我最喜歡的是樂聲,尤其是喜歡洋樂聲。對於京劇等“本土劇”,我倒不太喜歡,直到那一次西安之行,才讓我有了改觀。

西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也孕育了“秦腔”這一劇種。那一天,我們去了“易俗大劇院”。這是全西安最古樸,最正統的秦腔社。易俗社門邊是幾根大紅的柱子,給人以一種熱情的.感覺。

看到這裏,我不禁哼了一聲。秦腔不就是吼嗎?有什麼好聽的?

很快,我們就落了座。秦腔歷史悠久,歷代西北文人都稱讚它。

正當一劇場的人吵吵鬧鬧之時,“噗”一聲,秦腔開演了!

大廳立刻安靜了下來,只聽見時快時慢的鼓聲。又是幾聲樂響,演員出來了!她身上穿着藍色的裙子,臉上化着不濃不淡的粧。她扭動幾下腰身,吸足了眼球。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女子形象,一開口就是一聲“炸雷”。隨着幾下吼叫,演員又換個姿勢,接着唱了起來。

這是什麼歌?我的興致又降了下來,“真是難聽死了。”但漸漸地演員的音調略柔和了些,更富表現力。第二個人物粉末登場,第三個也唱着來了……

我忽然覺得,秦腔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有味了!看似粗獷的唱腔,其實極富表現力,聲音也不斷變化着,昇華、旋轉,飛到藝術殿堂。

秦腔太有內涵了,每個動作都有板有眼,每個唱腔都一絲不苟。從豪邁的樂聲中,我聽出了:壺口瀑布的宏大氣勢,黃土高原的廣闊無垠;我聽出了,老農休息時閉上眼的哼唱,新郎新娘結婚時的鼓樂;我聽出了陝北男人的俊秀豪爽,女人的賢惠堅強;我聽出了文人墨客的典雅,陝北的淳樸民風……我甚至聽到了陝北人保家衞國、抵抗侵略的決心與志毅!

好一個秦腔!好一個西安!好一個陝北!這真是中華文化的大成!我從此再也沒有了對地方劇種的偏見,只有尊敬獨存。你問為什麼?我的心早已和美妙的秦腔樂聲一起,飛上了天。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課是班會課,我們的主題是中傳統文化節。早在前幾天,我們就在準備起來了,我們是以菜為主。所以每個同學都寫了幾句話來介紹自己的家鄉菜。還有些同學在昨天晚上就叫媽媽把菜做好,第二天把做好的菜帶來與我們大家分享。

班會課終於開始了,首先是兩位小主持人給我們介紹菜系然後就輪到帶菜的人把菜介紹一下然後給我們分享一下,每人嚐嚐。第一個上台的是何龍霞媽媽做的啤酒鴨,何龍霞媽媽為了讓大家吃上熱菜,中午把菜做好送過來的。何龍霞媽媽做的啤酒鴨我們全班都説好吃。接着還有全志成做的壽司;劉詩雨媽媽做的粉絲;湯慶峯媽媽做的涼皮,可真是甜的要命;張豪媽媽做的紅燒肉,味道也不錯;季凡家的一個甜點,忘記叫什麼了,味道也不錯;虞水富媽媽做的核桃蛋糕,味道非常好,哈哈,我一共吃到兩個。最後的壓軸戲是王老師做的.菜,肉炒筍,辣辣的。我右邊的兩個人搶季凡家的甜點,拿了好幾大把。特別是全志成媽媽做的壽司,每個人都想多吃幾個,可到頭來還是沒人只吃到一個,剩下的給我們的外教老師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是壽司和啤酒鴨,壽司又香,味道又好,我媽媽做了好幾次給我吃;啤酒鴨香,味美,又脆,真是太好吃了。

一轉眼就下課了,我們都吃的很開心,都不想下課。我希望這種活動多舉辦幾次,讓我飽飽口福!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花燈、放煙花等。

元宵節的下午,我來到奶奶家,二媽早已給我和小妹妹買好了燈籠。我的燈籠是一隻笑的小豬,它的樣子非常可愛,還帶了個小肚兜;小妹妹的燈籠是一隻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來回扇動,像真的能飛一樣。晚飯之前,奶奶讓我們用燈籠照一下糧倉和牆角等地方,奶奶説這樣照過的地方一年就不會生蟲子了。

晚飯過後我們又到屋外放煙花,爸爸抱出一個很大的煙花,放在院子中間,點燃之後,只見,煙花中先是一個個小球一樣的東西飛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開後,有的分散成一個個金色的火花,每個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場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顏六色的火花從天空中嘩啦嘩啦地落了下來;放完了,天空中還會出現許多彩色的小紙片。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我和小妹妹激動得又蹦又跳。放完了花,我和小妹妹還放了小蝴蝶煙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轉着飛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來我們還計劃去市政府廣場看花燈的,可今天颳大風,天氣很冷,媽媽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計劃,真有點遺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很快樂,明天我就開學了,這個快樂的元宵節給我的寒假生活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y/zuowen/geg9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