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企業調查報告(合集15篇)

企業調查報告(合集15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企業調查報告(合集15篇)

企業調查報告1

在當前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獨立、客觀、快捷、科學地開展專利評估,為用户提供經營決策參考依據,有效提高用户對專利資產的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專利評估實踐中,用户動機不同,評估方式也不一樣

在專利評估實踐中,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動機,對評估有着不同的訴求。有的用户評估專利是為了到銀行進行質押並獲得融資,有的用户評估專利是為了以無形資產進行投資,有的用户評估專利是為了進行專利轉讓或許可,還有的用户評估專利是為了確定專利侵權賠償金額。因此不同的用户,對專利評估的數據需求是不同的,對專利評估各個技術環節的需求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在這些紛繁複雜的評估數據中,不同用户出於不同的專利評估目的,對這些數據的需求是不同的,其選擇是有所側重的。比如説,用户評估專利的目的是為了到銀行進行質押並獲得融資,那麼銀行對這些專利評估數據中最看重的是專利的盈利能力,那麼能夠表徵專利盈利能力的評估數據有專利收益和專利交易指數,分析數據有專利效度、專利權屬穩定性因子、專利關聯產品或服務年度銷售增長率等,這些數據所表徵的專利盈利能力具體表現為:盈利能力強的專利要麼每年可以收取到高額的專利許可費,要麼每年可以獲得高額的專利產品或服務銷售收入,要麼每年可以阻止競爭對手實施該專利而制止了高額的侵權產品銷售所得。因此用户在做專利質押時,只要在評估報告中向銀行重點出示上述評估數據即可。

以某專利以銀行質押融資為評估目的舉例,假定用户選擇的是出具簡易報告,則報告在結論部分將主要披露專利收益和專利交易指數,分析數據有專利效度、專利權屬穩定性因子、專利關聯產品或服務年度銷售增長率等6項數據,當然也可以應用户需求出具其它數據。具體如下圖:

二、用户在做專利評估時應注意下面幾項內容:

1、首先應該選擇評估目的。它將決定評估報告中重點披露和揭示哪些數據;

2、評估報告的形式。它將決定評估報告內容的豐富程度,關係着專利評估的成本和費用;

3、是否需要出具資產評估報告,因為它是滿足入資和質押時工商和銀行對專利評估行政管理審批的需要;

4、是否需要加急評估,它關係着評估訂單和任務處理的優先順序;

5、是否需要開展專利附帶技術評估,將專利背後技術祕密的價值和價格進行揭示;

6、是否需要增值服務,比如工商入資登記、轉讓和許可合同的起草和備案等。

企業調查報告2

我市目前有各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00多家,但普通存在小而散加工能力差,產品檔次低,產品加工極大部分處於簡單加工,很多龍頭企業説是有了一定的種養殖規模,但也僅僅是幾個人合夥接的企業,對周邊的羣眾帶動力不強,像和合蔬菜公司等一些企業雖然對農民帶動性較強,但因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及銷售市場,所生產的蔬菜也只能出售原材料給外地客商,並受到外商的生產能力下收購,多了不要,農民得不到生產高效,加上運輸等諸多因素(蔬菜受損),農民經紀人隊伍的不斷壯大,雖説能為農產品的出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但也只能是隨行就市,把農民生產的一些零售農產品推銷出去,形成不了規模種植,更談上不訂單產銷。

項目農業,實際上就現代化農業,就是改變過去的傳統種植方式,從田地基礎設施建設,品種更新、集約化種植等一系列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但農村目前普遍存在農民文化水平低,對新事物、新觀念難於接受,而現有的農技幹部人員少,經費緊張等原因,有的處於鞭長英及的狀態。政府對於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對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實施,尚缺乏一定的組織引導,特別是對農產加工的龍頭企業,沒有經過象20世紀80年代那時辦鄉鎮企業政府扶持的一段過程,因而造成龍頭企業靠一些個體私營業主的發展一時難於做大的歷史原因。

農業招商缺乏專業人才,沒有像工業招商一樣,配備專業人時,提供專門經費,處於守株待兔的狀態。

如何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幾點設想。

一、圍繞主導產業,突出發展重點,做大強做優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肩負着振興一方經濟,帶動一條產業、致富一批農民的重任,只有自身不斷髮展壯大,才能增強生存能力,增強帶動能力,要引導重點龍頭企業在以下幾面有所突破。

1、以規劃為先導,理清發展思路,應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培育和扶持高品質棉花,無公害蔬菜、優技瘦肉型豬、奶業,速生場,蘆薈,特種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每個產業選擇2-3家龍頭企業認真規劃,重點扶持。

2、以投入為活動,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依靠不斷地投入來支撐。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強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貼。省、市對重點龍頭企業每年都有一定的資金補貼,我市也應考慮制訂一些獎勵及補貼政策。

3、以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加快龍頭企業發展速度。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有新的突破,新增的龍頭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制制度。龍頭企業要尋求跨躍式的發展機制,國中證明,依靠自身積累的發展模式是一個漫長、很難做大的模式。龍頭企業要依靠現有的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整合社會上對自己發展有用資源,做到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兼併一些無發展前途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可利用國家現有的融渠道和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4、以強化企業基礎管理為手段,提高企業競爭力,龍頭企業大都脱於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相對來講,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龍頭企業必須加強各項基礎管理工作,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要加強龍頭企業標準化工作,努力提高農產品加工質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產品附加值,要加快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步伐,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新的品種、生產工藝,努力提升產品檔次。真正做到高步高效、豐產豐收。龍頭企業要加強對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使企業有不斷髮展的啟勁。

二、鞏固和完善利益連接機制,增強帶動能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根本目的是要實現農業增長,農民增收龍頭企業在自身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要通過多種形式,更好地發揮對農民的幅射帶動作用。要引導龍頭企業多為農民着想,實行一次分配(保護價收購),二次分配(超額利潤返還)、三次分配(八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民得到實惠,以達到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贏目的。

三、制訂、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為龍頭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龍頭企業由於具有輻射帶動基地,致富農民的特殊作用,因此,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培育成為新暑期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抓手。“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在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已成為從上到下的共識。國家、省裏有關部門都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兑現。政府涉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關部門,要在創新服務思路,營造良好環境方面開展工作:

1、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目前主要是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在税收、用地、用水和財政專項資金方面有一些扶持政策,政府有關部門應對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題調查,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市政府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儘量組織資金,用於加大對市級以上龍頭企業考核獎勵力度。此外,各有關部門應根據市政府要求,配合做好財政、科技、農林、資源開發、水產等部門聯動工作,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爭取各條線上的優惠政策向重點龍頭傾斜。

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宣傳力度。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服務:一是組織參加每年一度的全省龍頭企業產品展銷會;二是聯合市電視台開展重點龍頭企業系列報道活動;三是通過聯絡大型商場、超市及企業學校等,廣泛宣傳、推介龍頭企業產品。

3、幫助龍頭企業招商引資。一是建立重點龍頭企業招商項目庫。二是創造更多的機會,使龍頭企業走出國門,廣交朋友。三是積極開展網上招商。四是積極開展專業招商、職業招商和代理招商。

4、組織重點龍頭企業培訓。除了組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負責人蔘加省裏培訓外,市裏應每年安排1-2次有較層次和深度的培訓班,做好龍頭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

5、優化考核獎勵辦法。從發展速度、帶動能力、投稿力度、質量認證、出口創匯等方面對龍頭企業進行全面評價,加大考核力度,市政府拿出部分資金對優秀企業進行獎勵。每年考核結果作為我市市級龍頭企業調整、申請南通市級、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的重要依據,也將是安排下一年度各級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

企業調查報告3

【一】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框架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做得好不好,遠非傳統意義上的“做好事”,也不能僅僅從某幾個方面社會責任議題的表現來看,核心和關鍵是要看這個企業是否實現了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融合,即能否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融入企業戰略、治理結構和日常運營的各個流程之中。

實現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融合,要求企業建立一套保證企業以負責任的方式運營的管理體系,推動企業立足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進行審視和重塑;建立機構完整、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的社會責任推進組織體系;基於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全面改進、豐富和完善各項制度和管理體系;建立社會責任績效評價體系,加強社會責任激勵約束機制建設;建立定期的社會責任報告編制與發佈制度,建立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機制,全面提升運營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利益相關方關係。

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梳理社會責任管理相關理論框架、調研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領先實踐的基礎上,於20xx年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六維框架模型,並以此指導中央企業構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在責任戰略、治理、融合、績效、溝通、能力六項推進工作中,責任戰略的制定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計劃(P);責任治理、責任融合的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D);責任績效和報告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C);研究自身社會責任工作的開展情況、利益相關方意見的反饋以及將責任績效反饋到戰略的過程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改善(A)。這六項工作整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周而復始、閉環改進的PDCA過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持續發展。

【二】責任戰略

這幾年許多中央企業結合社會責任工作開展,梳理企業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逐步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並不是要求企業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要根據企業業務特點,關注與企業經營活動最為相關、對利益相關方具有重大或潛在影響的實質性議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涉及層次更高、涉及面更寬,不僅和企業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直接相關,和企業總體戰略、經營策略和行為都密切相關;不僅和企業高層、管理層相關,和企業每一個員工都密切相關;不僅與企業內部相關,和企業外部也密切相關。

像中國石化提出的“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將企業對利益相關方和環境的責任凝聚在“每一滴油”上,作出莊嚴的承諾。這些社會責任理念緊密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反映了企業的追求。

【三】責任治理

企業要開展社會責任工作,需要有一套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組織體系。一般來講,CSR組織可以由三個層級構成:

(1)集團或總部社會責任工作領導機構。建立由企業高層任職的社會責任領導機構,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組織保障和決策體系保障。

(2)集團或總部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的確立有兩種形式:一是新設社會責任工作專職部門;二是指定一個相關職能部門為社會責任歸口管理部門。

(3)下屬機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在分子公司、下屬機構確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是社會責任推進工作落地、社會責任理念切實融入企業經營的組織保障。

目前,大多數中央企業建立了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企業社會責任領導決策機構,國家電網公司率先建立了自上而下覆蓋公司各層級的社會責任組織管理體系,中國石化在董事會設立了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由董事組成。

規劃是行動的指南。CSR規劃是指對企業社會責任比較全面的中長期發展計劃,是企業適應利益相關方和社會、環境要求,立足可持續發展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

【四】責任融合

許多中央企業積極將社會責任融入戰略,在制定公司戰略的時候,不單考慮、規劃企業自身經濟業務的發展,也堅持企業宗旨、願景和核心價值觀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將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體現到發展戰略中。

企業在日常運營中要有效管理自身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用社會責任的理念來審視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管理制度、流程,用社會責任的要求來梳理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優化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其符合社會責任的規範和標準。

【五】責任溝通

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推動利益相關方參與,是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資委通過召開工作會議,開展專題培訓、責任調研、課題研究和優秀社會責任實踐案例徵集,加強社會責任國際交流等多種形式,建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交流平台,促進中央企業之間經驗共享,增進全社會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擴大國際影響,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央企業積極探索創新加強社會責任溝通的形式和途徑。大多數企業建立完善了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制度,截至目前已有103家中央企業發佈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有的企業還發布了國別報告、省市公司報告和專題報告,不少中央企業的報告獲得了國內外有關機構的高度評價。

【六】責任績效

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對於社會責任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不少中央企業根據國際國內社會責任有關標準和規範,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並在實際中開展與行業內社會責任領先的國際標杆企業的對標,發現短板指標,持續加以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國石油設立和披露了涵蓋經濟、環境、員工和社會四大責任領域的118個社會責任指標。

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評選,也是中央企業推動社會責任績效評價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移動、中國兵器工業、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南方電網、中國電信、中國電子、武鋼集團、中國鋁業、中國五礦、華潤集團等一批中央企業近年來都開展了下屬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評選,推動下屬企業積極開展社會責任管理與實踐,在集團內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的典範。

案例:中國石化聘請社會監督員

20xx年5月31日,中國石化在直屬企業燕山石化召開“走進中國石化—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暨公眾開放日活動”,首創社會監督員機制,邀請80多名境內外媒體記者和8名社會監督員到現場參觀煉油廠、展覽館、污水淨化裝置及職工生活社區。

中國石化向社會公佈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關於歡迎社會各界監督的有關決定》,暢通監督渠道、創新監督方式,聘請社會監督員對公司予以有效監督。公司制訂《社會監督員工作條例》,首批聘請了12名來自高校、媒體、能源行業、財經界和消費者羣等人士擔任社會監督員,以創新的、更加開放的方式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以實現內力外力有機結合,更好地改進自身工作。

中國石化給予社會監督員多項授權:有權反映在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公司總部、各企事業單位的各種違法違紀和不規範行為;有權收集社會公眾、各類組織機構對中國石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權及時、準確、客觀、公正地向中國石化反映公司工作中和行業內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同時協助公司調查、核實所反映的問題;有權就事關國計民生的專項課題在公司系統內開展調查研究。社會監督員一年一聘,連任不得超過四年。

【七】責任能力

組織參與企業社會責任培訓,是提升社會責任工作能力,增強員工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手段。國資委分別於20xx年和20xx年組織開展了覆蓋所有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負責人的社會責任培訓,幫助企業把握社會責任運動現狀,學習領先企業優秀實踐,進而將社會責任與企業自身實際結合,構建出既符合社會責任一般要求,又體現企業經營特點的管理體系和實踐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起步較晚,如何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中國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體系和日常運營尚缺乏可供借鑑的經驗。企業有必要結合自身情況開展責任調查研究,為社會責任理念的確立、社會責任戰略規劃的制定、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等提供理論指導,提升開展社會責任工作的能力。

中央企業開展社會責任調研工作的形式主要有:(1)自行開展社會責任調查、研究課題,以深入瞭解現狀,改善社會責任管理,優化企業社會責任實踐;(2)與教研機構共同開展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工作,借鑑教研機構的研究優勢,彌補自身社會責任理論與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3)參與國內外社會責任標準制定,發揮專業優勢提升社會責任標準的可操作性,同時爭取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制定的話語權,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八】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指數

在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框架的基礎上,調研組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指數,該指數的評價指標體系構成為:責任戰略維度細分為3個二級指標,責任治理維度細分為6個二級指標,責任融合細分為6個二級指標,將責任績效評價細分為3個二級指標,將責任溝通細分為7個二級指標,將責任能力細分為5個二級指標。並且,為了檢驗結論和探索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推進的現實路徑,應用專家法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推進指標體系6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進行了賦權。

對117家中央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現狀進行評價打分,各項指標中,表現最好的是明確社會責任主管部門、公司主頁設立CSR專欄、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些指標的行動率超過80%;其次是明確社會責任理念、明確社會責任主要議題或主要利益相關方、企業高層參與內外部社會責任活動、建立社會責任領導機構、開展社會責任專題實踐、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些指標的行動率超過60%。

根據各指標權重計算出得分前20名的中央企業如下表所示,這些企業在構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方面表現較好,其中又以國家電網和中國移動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最為健全。((參見圖二)。

20xx年國務院國資委發佈《中央企業“十二五”和諧發展戰略實施綱要》,明確將和諧發展戰略作為支撐“做強做優、國際一流”中央企業“十二五”發展目標的五大戰略之一,中央企業按照打造誠信央企、綠色央企、平安央企、活力央企、責任央企的要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提升履行社會責任的績效。

當前,國際上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出現新的特點和趨勢,企業社會責任要求越來越高,呈現標準化趨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逐步從約束變為硬約束。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治理、融合、績效、溝通機制,推進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進一步上台階,上水平,推進中央企業模範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做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表率,做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表率。

企業調查報告4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因當時環境因素一直滯後,但從20xx年開始,連續三年實現盈利,今年1—9月盈利額居全省之首。是什麼原因使**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的變化在於改革徹底,管理規範,這是他們連續三年實現盈利的最大祕訣。

一、徹底改革,甩掉企業包袱

1、規範操作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第一輪國有糧食企業改革中,為妥善解決好“老人、老糧、老賬”問題,做好富餘職工分流安置工作,**糧食局制定了可操作性強的改革方案,採取“三公開、七上牆”的辦法,做到政策透明,操作規範,職工放心。全系統1459名幹部職工實行全體起立,全部轉換身份,內退、協保人員一次性解決,不留任何後遺症。重新競聘上崗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職工,都要繳納一定數額的上崗風險金(企業法人交6萬元、職工交3萬元),存入銀行專户。

2、撤併重組,整合企業優勢資源。20xx年,**糧食局下決心將原有的33個獨立核算的鄉鎮糧站和糧庫合併為6個國有糧食購銷公司。縣局通過競爭上崗的辦法從原法定代表人中擇優選聘6位經理,原33個糧站法人資格保留,經理受縣局委託加強對所屬企業的統一協調和監管。管理費用由縣局統一支付,不增加企業負擔。這樣既將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從煩瑣的企業經營事務中解脱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全社會糧食流通的監管和服務上,又將原先因分散經營造成的經營成本降了下來。

3、由原來單向購銷變為政策性經營與市場化運作兩條腿走路,確保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在今年小麥最低價收購期間,**糧食系統將所有經營性業務全部甩開,把工作重點全部放在託市糧收購上,及時解決新問題,化解新矛盾,想方設法增加倉容,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踴躍售糧的需求。316名糧食職工在3個多月的時間裏共收購糧食20。2萬噸,每個職工平均收購糧食600多噸。其中魯口鎮、半崗鎮、江店鎮三家糧站收購量均超過1萬噸。全縣託市小麥收購量佔總產量的一半。全縣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國家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既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也讓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重新樹立了糧食企業新形象,提升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地位。

二、規範管理,增強企業活力

1、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管理出效益,這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糧食局長期堅持企業會計互審制度,重點加強對貨幣資金、糧食存貨和出入庫、費用支出的管理。明確規定:企業生產性費用超1000元、非生產性支出超500元的,一律先寫出報告並附預算,報縣局財務股審核,經局領導班子研究批准後方可開支。並積極配合公、檢、法和紀委對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各糧食購銷企業負責人能夠與縣局黨組保持高度一致,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在20xx年和20xx年的企業超利潤分配方案實施中,各企業法定代表人應得的獎金,並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中,加大糧站基礎設施投入,建設標準倉房,維修老倉,硬化地面,添置地磅和輸送機,確保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實行目標管理,執行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分配製度。縣局與各糧站實行目標管理,由糧站進行獨立核算,每月向公司報賬,再由公司季度彙總後報縣局。購銷企業分配堅持“按勞分配,績效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根據貢獻大小來確定收入高低。公司經理和糧站站長可高於普通員工工資3—5倍。各獨立核算企業每年要向縣局交納一定數量的經營風險金。對完不成指標的從風險金中扣除,超過利潤指標的實行等級分配,超過部分的20%用於企業積累,40%獎給法人代表,40%由法人代表支配給職工。通過目標管理,全系統幹部職工收入明顯增加,較改革前平均增長一倍以上。魯口糧站職工收入20xx年和20xx年分別達到1萬元和2 萬元以上。但也有部分糧站因經營不善形成虧損的,虧損單位站長風險金由縣局扣除。縣局通過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將那些創新能力不強,不適應市場競爭的企業淘汰出局,讓優勢企業擴大經營地盤,最終讓企業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

3、加強糧食市場管理,搞活糧食經營。20xx年和20xx年,各糧食購銷企業及時捕捉糧食市場信息,堅持常年常時收購,科學把握收購價格,創新收購方式,擴大訂單糧食收購,調動農村糧食經紀人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抓住糧源。堅持快購快銷,外購外銷,委託收購等方式,擴大糧食經營量。以量取勝,以質取勝,以效取勝,讓糧食企業嚐到了改革的甜頭。20xx年全縣收購糧食11。6萬噸,銷售11。6萬噸,實現利潤1**萬元。20xx年收購糧食9。9萬噸,銷售9。3萬噸,實現利潤38萬元。今年受政策性糧食託市收購的拉動,至10月底,已實現利潤884萬元,居全省首位。

企業調查報告5

(一)調查的內容

我們將企業的財務人員設置、帳冊設置、核算狀況等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具體包括1、財務人員設置情況,包括:

1、崗位設置狀況,是否設有總賬、出納、保管。

2、人員素質情況,包括是否有專業證書、是否專職等。

3、賬冊設置情況,包括設置是否齊全,記載是否及時,賬賬、賬證、賬實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準確、真實。

5、抽查主要原材料、產成品、現金是否與賬面相一致。

(二)調查的結果

在調查年銷售額300萬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業中:

1、崗位設置不全,或不規範的40户,佔調查户數的80%

2、賬冊設置齊全32户,佔調查户數的64%;記載及時,或基本及時的20户,佔調查户的40%;帳實相符5户,佔調查户數的10%

3、成本核算準確、真實的15户,佔調查户數的30%

4、盤存主要原材料、成產品、現金與賬面相不一致45户,佔調查户數的90%。通過這次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納税人在財務上存在問題。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調查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一是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部分納税人產生了重生產經營管理,輕財務核算;重營銷隊伍建設,輕財務人員培訓。少數納税人文化層次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徵管法》和税務機關的要求建賬,主觀隨意性太大,收支無發票,收入隨意報,記賬的業務只是非開票不可的業務,有的記賬只是形式主義,為了應付税務機關。

二是財務人員、辦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由於新辦企業不斷增加財務人員緊缺,老會計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幾個單位的帳,時間上不能保證;新會計不是缺理論知識,就是少實踐經驗;更主要的原因是企業是老闆,工資由老闆發,不聽老闆的就被炒魷魚,所以會計只能根據老闆提供的票據“做賬”、“圓賬”。

三是税務部門管理不到位。税務部門特別是管理部門由於工作的千頭萬緒,疏於對納税人的財務管理,不能按照徵管法的要求加強税收徵管,部分税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遇到問題不是很好地對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迴避矛盾,將納税人存在的問題私自消化。在系統內部,對税務人員的執法責任追究重於書面與形式,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税務人員思想上產生麻痺,得過且過的觀點左右了少數人的執法行為。

四是現行法律法規對納税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較輕。對納税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徵管法第六十條第二項規定,納税人未按規定設置賬簿、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由税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如納税人偷税數額較大,而故意銷燬或隱慝賬簿憑證的,税務機關最多也只能給予納税人罰款一萬元。

五是現行財税法規對財務不健全缺少切實的、有效的、統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條文只是把“賬證不全”、“不能準確的核算銷項税金、進項税金、應納税金”籠統的稱作財務不健全,但具體的什麼叫做“賬證不全”、 什麼叫“不能準確的核算銷項税金、進項税金、應納税金”沒有完整的、清楚的、統一的,操作性強的量化的標準,計算的規範尺度,“不全”、“不能準確”應達到的程度是什麼,讓人感到模糊不清,財務狀況是否健全難以界定且費時費力,税務管理人員無法把握財務不健全的“度”,客觀上造成税務人員疏於對這類問題的管理。

三、加強管理的思考

切實加強中小企業納税人會計核算與賬冊管理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已迫在眉睫,經過思考,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税法宣傳。堅持日常宣傳與宣傳月宣傳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的税法意識,使廣大公民牢固樹立依法納税、誠信納税和偷税漏税違法的觀念,讓納税人心中有“税”,明白“誠信納税”與“誠信做人”一樣重要,明白“誠信納税”與“商譽”一樣的有價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税法宣傳,通過會計例會、業餘税校等陣地進行經常性税法宣傳,通過納税評估、涉税事項調查等進行專項輔導,促進涉税專業人員專業知識提高。通過税法宣傳教育,使中小企業業主明白從“誠信做帳”開始“依法誠信納税”。

二是強化辦税人員的培訓管理。辦税人員是聯繫税務機關與納税人的橋樑,是税法宣傳聲音的傳播者,是決定徵管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應以辦税人員管理為突破口,實現誠信做賬意識的增強。

1、建立辦税人員檔案,成立辦税人員協會,明確分片辦税負責人,通過自律組織,交流工作體會,提高業務。

2、加大管理力度,堅持辦税人員例會制和考核制,定期進行活動,宣傳税收政策法規和税收徵管工作要求。建立《辦税人員考核登記簿》,重點考核財務核算水平、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業績,通過日常徵管、納税評估、涉税調查來綜合評價。

三是嚴把認定關。税務認定中涉及到對賬冊、憑證管理的有一般納税人預認定、正式認定、年檢和所得税徵收方式鑑定等,在各種認定、年檢、鑑定中,要嚴格把關,不能遷就,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不符合規定不能讓其過關。

四是減少責任區人員“不務正業”的時間。税務部門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會落實到基層管理分局,責任區的管理人員更千頭萬緒,經常要應付各種學習、考試、檢查,不斷要寫小結、寫心得、寫信息、報報表,不但要管理、評估更要搞創建,每月到責任區巡查的時間一般不超過5個工作日。因此上級部門必須保證基層管理人員到責任區的時間,每月最好不少於12個工作日。

五是加大評税、稽查力度。納税評估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評估中發現賬外經營等一定要移交稽查部門處理。

總之,切實加強中小企業納税人會計核算與賬冊管理已迫在眉睫,但誰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間有個多大的變化,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全”,就是要求納税人設置全總賬、出納、保管崗位,設置全相應賬冊;

第二步是“實”,就是要求納税人如實、全面記賬;

第三是“規範”,就是要求納税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記賬。在做好以上五項工作,經過這三個步驟後,中小企業納税人財務狀況一定會有質的變化。

企業調查報告6

員工培訓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一個主要內容,對全體員工知識與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創造力與創新精神的發掘和培養、行為準則與責任意識的規範和強化發揮着重要作用。伴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員工素質的競爭和學習能力的競爭。造就高素質員工成為企業參與知識經濟時代競爭的必然選擇。瞭解我國企業培訓現狀,有利於為制定有效的員工培訓政策和制度提供決策依據。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訓經費投入情況

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在員工培訓經費的投入上普遍較低;佔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企業僅為8·7%,而佔銷售收入0·5‰以下的企業有48·2%。如果從企業發展和人才競爭的實際需要看,培訓經費的低投入必然嚴重影響員工素質的提高,需要引導企業從人才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這一問題,加大培訓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業培訓經費投入佔公司銷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6%和4·5%,明顯高於東部企業(3·7%)。

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培訓經費投入佔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為10·4%,高於其它性質企業1·6-6·8個百分點。説明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執行勞動部頒佈的《企業職工培訓規定》情況較好,但培訓經費普遍得不到保障的問題應引起企業足夠的重視。

上市公司培訓經費的投入佔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為34·1%,非上市公司為22%。

銷售額、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培訓經費投入佔企業銷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5·7%和5·1%),但培訓經費投入佔企業銷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別為50·6%和52·5%)。説明這一類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處於高低不穩定狀態。

不同行業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培訓經費投入佔公司銷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較高,分別為14·6%、13·5%和10·8%;公用事業、建築業、製造業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情況

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較高(69%),但也有31%的企業在員工培訓中沒有培訓計劃,反映出企業培訓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度有待加強。

不同地區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差別不十分明顯,但西部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要高於東部4個百分點(西部企業72%;東部企業68%)。

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表現出一定的差距。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76·1%),外資港澳台資企業比例較高(72·4%),集體、私營企業最低(60·7%、60%)。國有企業繼續保持着培訓制度上的某些優勢,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業的差距正逐步縮小。

上市公司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內外同時上市公司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86·3%),高於僅在境內或僅在境外上市公司4個百分點左右,高於擬上市公司11個百分點、沒上市公司22·5個百分點。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表現出很大的差別。銷售額、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分別為81·3%和80·2%);銷售額、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最低(分別為52·1%和52·7);而且銷售額、資產額越高的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比例也越高,説明企業培訓的制度建設與企業規模有一定的關係,規模小的企業不太注重員工培訓計劃制度建設。

不同行業企業在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上差別明顯。採掘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91·7%);建築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較高(80·8%、79·2%和79·1%);農林牧漁業制定員工培訓計劃比例最低(45·9%)。如果從“準備制定”培訓計劃的數據判斷,所有行業對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認識,只有集體企業“不打算制定”培訓計劃。

三.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計劃執行情況

大部分企業員工培訓計劃執行情況不好。“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企業只有42·1%、“執行不力”的56·4%、“沒有執行”的1·5%。儘管企業制定培訓計劃的情況較好,但執行不力,難以產生好的培訓結果並達到預期的培訓目的。

中部和東部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達49·7%和42·5%;西部企業比例較低,為34·2% 。説明中部和東部的相當部分企業在員工培訓中比較規範,相對而言西部企業培訓可能比較重視形式,有待加強培訓制度的執行力度。

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為49·6%和47·1%;私營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較低,為34·4%。説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培訓計劃執行情況較好,但培訓過程中“執行不力”的情況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要明顯高於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顯高於其它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嚴格執行”培訓計劃比例最低(35·7%),沒有上市公司較低(39·8%)。有待強化非上市公司培訓計劃的執行力度。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在“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上有比較明顯的差別。銷售額、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8·9%和49%;銷售額3-1·5億元和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企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低,均為35·4%。需要正確引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覺規範培訓工作,並儘快縮小不同規模企業間培訓工作的差距。

採掘業“嚴格執行”培訓計劃的比例最高,為72·7%;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比例較高,為52·8%;房地產業比例最低,為27·9%。這一結果説明,傳統國有企業在培訓工作中,在培訓制度建設和執行方面存在明顯優勢。而房地產作為社會新興產業,對培訓工作的規範化還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從房地產業“沒有執行”培訓計劃比例為0的結果上,可以看出這類企業對這一問題已經有所覺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訓方式中,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的比例佔65·5%,“外部短訓”的比例佔47·5%,“學歷教育”的比例佔18·4%,只有5·3%的培訓採用了其它諸如脱產或半脱產、替補、出國考察等方式。企業普遍採用以公司內部培訓為主的方式,説明企業培訓需求更為關注員工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選擇培訓方式的結果。“外部短訓”的比例較高,説明企業對外部培訓市場的需求較大。同時,企業對“學歷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辦學方式、課程設計上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業採用“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均為67·2%,略高於東部企業2·3個百分點;西部企業採用“外部短訓”方式的比例最高(52·2%),東部企業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業採用“學歷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東部企業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業都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訓”和“學歷教育”;“學歷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業間表現出較大的比例差別。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71·2%、57·7%和34·7%;集體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的比例最低,為53·6%;私營企業採用“外部短訓”方式的比例最低,為37·9%;外資港澳台資企業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最低,為7·8%。導致不同所有制企業培訓方式上的差別,可能是企業培訓需要不同引起的。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比較注重學歷教育,説明了“學歷”對員工的晉升發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員工培訓方式上存在明顯的差別。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採用“公司內部培訓”、“外部短訓”和“學歷教育”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82·4%、64·7%和39·2%;沒有上市公司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別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種培訓方式的需要都比較高,但僅境外上市公司採用公司“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業務國際化程度較高,依靠內部培訓,師資難以滿足現實培訓的需要。

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採用培訓方式的特點是:(1)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採用“公司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訓”和“學歷教育”;(2)銷售額、資產額越大的企業,在各種培訓方式上所佔的比例越高。如銷售額3億元以上企業採用3種培訓的比例分別為77·8%、61·7%和31·3%,而3000萬元以下企業是47·9%、29·3%和8%。雖然培訓方式的選擇主要是培訓需要決定的,並不能作為判斷培訓效果的指標,但如果綜合分析還是可以看出不同銷售額、資產額企業間存在的差距。

採掘業採用3種培訓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別為91·7%、79·2%、和75· %;農林牧漁業採用“內部培訓”方式的比例最低,為45·9%;批發零售餐飲採用“外部短訓”的比例最低,為27·9%;公用事業、金融保險業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6·3%和39·6%;批發零售餐飲和通訊與信息技術(IT)採用“學歷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別為4·9%和9·3%。其它結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業培訓需要的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員工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

從統計結果上看,樣本企業不太重視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48·3%,“沒有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31·8%,“準備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為19·4%。一方面説明目前企業的培訓工作不夠規範,執行情況不力;另一方面也説明了相當部分企業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由於培訓效果的跟蹤與評價,是檢驗培訓目標實現與否和實現程度的重要根據,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評價指標和技術、工具。

不同地區間企業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有較明顯的差別。中部企業“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最高(52·5%),東部企業較高(為49·1%),西部企業最低(為42·7%)。儘管西部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明顯高於東部企業,但在培訓效果執行的力度上要低於東部企業,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訓經費的投入來評價企業的培訓工作,有待於研究制定更為科學的培訓評價標準。

外資港澳台資企業、私營企業、非國有股份和有限責任公司,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評價的比例分別為53·5%、51·9%和50%,明顯高於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11個百分點。説明非國有企業在培訓中更加註重培訓實效。雖然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在培訓經費投入上、在培訓制度的制定執行上,要明顯好於其它所有制企業,但這一結果也暴露出國有企業培訓管理工作的問題,需要加大對國有企業培訓經費投入產出的評價力度。

企業調查報告7

天得到一份某憂2月份新發布的一份企業招聘招聘狀況調研報告,分享報告的內容如下:

該報告收集有效樣本共1034份,1月份完成調研。這些樣本企業,按規模分佈,其中150-500人規模企業的比例最高,為30.7%,500人以上企業比例為21.1%;50-150人規模的企業比例為22.8%;少於50人規模的企業比例為25.4%。

按行業分類,高科技行業的比例最高,為21.7%,其次是生產製造行業,為15.6%,房地產行業、現代服務業、傳統服務業、消費品行業、汽車行業、能源化工行業佔整體樣本的比例,分別是14.0%、13.4%、7.2%、5.6%、5.1%、3.3%。

關鍵發現

20xx年企業整體招聘狀況不佳,某憂企業招聘指數 20xx 年、20xx 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具體表現為招聘效率下降和人均招聘成本明顯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招聘精準度雖然較20xx年略有上升,但由於招聘效率下降和人均招聘成本上升,抵消了招聘精準度上升的優勢。

分析發現,20xx年企業崗位需求增量較快,市場供求緊張,導致招聘難度增大,是造成企業整體招聘狀況下滑的主要原因,也給企業招聘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1)企業崗位需求快速增長,勢必延長招聘廣告的投放時長或者增加豐富招聘渠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招聘成本投入;

2)受近年來“用工荒”的影響,20xx 年一線工人招聘完成率與 20xx 年相比,下滑幅度明顯高出其他層級;

3)面對着迫切的崗位需求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企業 HR 在實際招聘過程中,不得不對人員招聘要求或選拔標準,適當放寬或放鬆,解決部分崗位人員“有無“的問題,在招聘數量和招聘質量之間處於兩難境地;

4)在崗位需求快速增長,職能類型更加多樣化的形勢下,勢必導致企業增加招聘渠道,擴大招聘渠道的覆蓋,因此導致企業對於渠道優化的壓力日益增大,在招聘狀況較好的企業中,近九成的企業均進行了渠道優化。

1:人均招聘成本分析

關鍵發現:人均招聘成本持續上漲,同比平均漲幅高達11.6%。

20xx年企業人均招聘成本為1357元,較20xx年同比增長 11.7%,而20xx年同比增長幅度僅為8.4%。分析認為,造成20xx年人均招聘成本上漲幅度較大的原因主要與企業需求量明顯增加有關——崗位需求增多,企業勢必延長招聘廣告的投放時長或者增加豐富招聘渠道。

2:一線工人招聘完成率解析

20xx年由於“用工荒”局面未得到改觀甚至有加劇趨勢,因此各規模企業一線工人招聘完成率均較20xx年有明顯下滑;其中500人規模企業招聘完成率相對最低,而50-150人規模企業招聘完成率相對較好。

分析認為,500人規模企業的招聘完成率相對最低,主要與其招聘數量較多有關——在“用工荒”的形勢下,需求數量越多,招聘難度也隨之增大。

3:招聘精準度分析:試用期離職率

各規模企業試用期離職率的數據則顯示,20xx 年該指標較 20xx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訪談發現,該指標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並非完全因為人崗匹配度得到提升,而是因為崗位需求迫切,招聘難度增大的情況下,企業要求放寬所致。

需要HR注意的是,在當前招聘難的形勢下,平衡好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慎重放寬招聘要求,減少或避免因匹配度不高造成重複招聘帶來種種問題。

4:招聘週期數據解析

關鍵詞:各層級員工招聘週期不同程度延長

分析認為,造成招聘週期延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條:

1)企業需求量快速增長,增導致招聘難度增大;

2)用工成本壓力持續增大,企業更加註重人崗匹配程度,對人選更為謹慎;

5:招聘舉措分析

關鍵詞:渠道優化是當前提升招聘效果當務之急

本次調研還對招聘狀況較好企業的具體招聘舉措進行了統計分析,數據顯示,在招聘狀況較好企業中,87.2%的企業對招聘渠道進行了優化;其次是用人部門參與,達到76.3%;另外兩項使用比例較高的舉措分別是細化需求標準和測評使用,其比例分別為61.3%和55.6%。

6:500人以上規模企業招聘舉措分析

分析500人以上規模企業的招聘舉措,該規模企業不僅在招聘體系建設上較為完善,招聘行為也較為規範,例如幾乎都建立了詳細的崗位説明,相當一部分企業還建立了勝任力模型;另外,企業在規範化、體系化的同時,還體現出了靈活性——由於該規模企業的職能部門和招聘職位數量較多,HR很難全面瞭解各部門的需求狀況以及特點,因此相當一部分企業按業務與HR進行分類對接,來保障招聘效果。

對比分析員工來源比例和成本分佈狀況,由於500人以上規模企業的招聘數量相對較大,因此決定了依靠傳統網絡完成招聘的比例較高。

7:20xx年企業招聘的SWOT分析

這幾點提的還是很不錯的,比如説談到的HR要藉助數據的力量,最近我們也在細化招聘工作,每週更新招聘報表,從合格簡歷數、簡歷來源、招聘週期倒計時等方面,每週檢討,藉助數據的積累形成經驗,更準更有效的找到企業所需的人才。

企業調查報告8

8月21日,我們接到對非公有制企業調查的通知後,及時向有關領導做了彙報,成立了以黨組書記xx為組長的調查小組,制定了非公有制企業調查實施方案,調查組深入各鄉鎮開展了非公有制企業調查工作。目前調查工作已經結束,現報告如下:

一、我縣非公有制企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非公有制經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縣人民的大膽實踐,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經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猛發展的歷程,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我縣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潛力,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經濟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我縣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據縣統計局提供,今年上半年,我縣生產總值實現30.2億元,其中非公有制經濟完成20.3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達67.2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97746萬元,規模以下企業完成51256萬元。這充分顯示,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我縣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滿足了人民羣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全縣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網點遍及各鄉(鎮)、村,對繁榮經濟,活躍城鄉市場,解決全縣49萬人人口對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產生活資料的多層次、多方面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僅縣二肥超市有限公司就擁有連鎖店家,遍佈全縣12個鄉鎮個村莊。

為拓寬就業渠道作出了重要貢獻

xx月至七月份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到了1866家,從業人員達74914人,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同時,非公有制企業還在吸納下崗職工、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分流、確保社會穩定方面也發揮着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共吸納下崗職工8000多人。

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非公有制企業的崛起和壯大,逐步打破了農村只是農業,農民只能種地的傳統習俗陳舊的單一農業經濟結構格局,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出現了農業、工業、運輸業、商業、建築業和服務性行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據縣統計局統計,僅上半年,第三產業完成生產總值65082萬元,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5200萬元,住宿和餐飲業實現3386萬元,交通運輸和倉儲業實現2687萬元。

啟迪了廣大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

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促進農村商品生產和經營,增強了廣大農民是市場經濟意識,逐步改變了他們過去養牛為種田、養豬為過年的小農經濟思想。如圍繞“林果強縣”工程,建起了遠宇木業加工廠、東森木業等木器加工龍頭企業,以樹根、樹梢和下腳料等“廢棄物”為原料,加工成細木板,使原木增值3.7倍,帶動發展木材加工企業100多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產值突破10億元。再如圍繞做大做強肉牛養殖業,使肉牛養殖業成為了農民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目前,該縣500頭以上的規模養牛場達到18家,其中千頭以上的有5家,肉牛存欄總量18.8萬頭,增加就業崗位300個,帶動了1萬餘户農民養牛致富。

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幾年來,我非公有制企業主,致富不忘國家,不忘羣眾,積極主動為受災羣眾、孤寡老人、希望工程和社會事業捐款捐物的事例不勝枚舉,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好評和社會的讚譽。如今年汶川地震發生後,由縣工商聯組織的捐助活動當天收到善款近15萬元。

二、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我縣非公有制企業明顯存在投資規模小、科技含量偏低、新產品開放能力較弱、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較低、知名品牌偏小、產業鏈偏短、企業整體素質偏低等缺陷。尤其在改善融資環境、投資環境、政務環境和人才培訓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影響了非公有制企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理順體制,改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才能使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穩定地發展。

優勢產業項目較少,抵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較低。

通過調查瞭解到我縣大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屬於科技含量低、市場佔有率低的行業和項目,其產品壽命和市場份額的預期風險較高。我國加入WTO後,全球大企業將陸續進入國內市場,他們更佔有規模、資金、管理和運營體制上的優勢,對那些不具備比較優勢的民營企業來説,在強悍競爭對手面前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地方銀行不能有效地結合實際開展創造性經營,缺乏應對市場變化風險的措施和能力。

關於企業融資據調查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專門為非公有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寥寥無幾,目前我縣僅有1家,註冊資本150萬元,擔保能力在300萬元以內。

二是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投資風險基金與直接融資渠道的保障力度不夠。

三是金融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主要是銀企對接不夠全面,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根據調查統計的資料顯示:約90%以上民營中小企業因企業規模小,固定資產少,無抵押能力和擔保困難,而難以向銀行貸到款,特別是中小企業大多數申請的是小額貸款,因達不到銀行單筆貸款的規模要求而被拒之門外,造成銀企矛盾。還有一個突出問題即民營有效資金不多,符合抵押資產較少,難以達到抵押貸款條件,其大多數是租用原鄉鎮的土地和廠房等租賃經營性質的小型企業,其新增資產普遍不符合法定產權抵押要求,從而使民營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四是在貸款程序和手續方面過於繁瑣複雜。如符合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的企業貸款,需要經縣、市、省、國家多個相關部門報批、審核,幾經周折爭取到的項目費又被層層扣減,最後拿到手裏只有一半或者更少。

政務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

從我縣調查的情況來看:近年來,隨着改革不斷深入,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斷強化,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税費負擔重,“三亂”尚未徹底根治。據企業反映,近年來“三亂”現象有明顯改變,由過去的普遍現象,表現為現在的極個別現象,據調查,認為“三亂”現象沒有的佔50%,認為不多了的佔25%,認為偶爾有的佔25%;

二是還存在着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尋租化的現象。有些職能部門的同志在執法過程中,往往用以管理代替服務、以罰代管的方式,行政執法缺乏人文關懷;

三是某些職能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缺乏主動服務意識,企業創業環境需進一步優化。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我縣的非公有制企業創業環境也存在着問題:

一是物流系統還不夠完善,企業貨物外運不夠順暢,運輸時間長;

二是產業不配套,圍繞行業龍頭企業的協作配套企業不多,不能發揮集羣聚集效應,增大了企業運營成本;

三是圍繞民營企業需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企業不知道是哪個機構能夠解決他們在管理中運行的某些問題,而管理服務機構又不知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導致信息不暢;

四是缺乏為企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機構,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難求。

三、對改善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的幾點建議

抓住機遇,強化輿論機制,營造大力支持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首先,要統一思想,廣泛宣傳民營企業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宣傳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的政策;其次,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樹立信心,充分認識當前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據有關資料反映,我國國民經濟已連續10年達到7%以上的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來臨。非公有制企業的經營者要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發展企業。

優化服務機制,為非公有制企業的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是進一步深化行政、金融、税收體制改革,切實精簡機構人員,簡化審批辦理程序,實施陽光作業,強化服務意識,構建公正、合理、統一、高效的服務平台,放開民間資本准入領域,進一步清理不利於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規定,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

二是加大民主監督力度,落實有關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的合法權益。

1、建立非公有制企業權益保護機構,受理和協商解決企業投訴和反映的各種問題。

2、對現行的行政收費項目、標準再一次徹底的清理,並實事求是的通過聽證,予以調整審定。

3、對財政投入的項目、額度及相關政策,要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4、建議實行税費統一徵收,從源頭上杜絕有收費項目的單位向企業亂收費的現象。

5、用政策和嚴格的紀律制止任何單位以任何藉口向企業拉贊助、搞攤派。

6、建立誠信招商環境,落實招商引資政策。

三是強化金融服務環境,首先要強化政府支持力度,優化企業外部融資環境。

一方面要認真貫徹《中小企業促進法》,由政府牽頭成立“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公司”,為民營企業發展融資提供貸款保證;

另一方面要注意優化企業外部融資環境。民營企業要贏得銀行信用和支持,也必須健全各項制度,強化財務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應鼓勵民間創辦投資公司,培育、建立獨資、合資、合作風險投資主體,推動技術與資本的有效結合。

企業調查報告9

年4月4日至20xx年5月3日,我有幸參加了山東鋁業公司(中國鋁業分公司)承辦的20xx年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培訓班的學習。下面是本人在山東鋁業公司實踐培訓的心得體會:

本次教師企業實踐實行師帶徒模式,時間為六個月(脱產連續進行),採取生產現場考察觀摩、專題講座、小組研討、技能培訓、頂崗操作和演練、參與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等形式進行。山鋁公司培訓部把我們(機械製造專業五人)安排在恆成機械製造廠參加實踐學習,該廠辦公室又把我們安排在九個生產崗位(共24周完成),分別是綜合辦公室、安全保衞科、質量管理科、生產運動中心、工藝技術開發科、機加工事業部、熱加工事業部、鉚焊事業部和機運中心進行實踐學習,實踐學習的重點是瞭解產業發展趨勢、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範、用人標準、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等具體內容,學習與所教專業相關生產領域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掌握主要崗位的操作技能,並結合企業實踐探索改進實踐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為期六個月的培訓,是近距離接受企業生產實踐,感受機械製造技術魅力所在的六個月,是迅速成長,脱胎換骨的六個月,是完成角色轉化的的六個月,是理論聯繫實際,將專業知識付諸實踐,尋求到自我發展的六個月,是珍惜機遇努力工作,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製造教師的六個月。在這六個月的培訓中,感觸良多,收穫頗豐。六個月的企業實踐,從無知到認知,再到深入的瞭解,我收穫了很多課堂和書本上無法瞭解的知識。我有成功的喜悦,但也有感受知識不全面的深思,總結所學所得概括為以下幾點:

1、思想方面通過這次培訓,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變得成熟了,教師責任感更強了。我懂得了通過腳踏實地的工作去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給社會創造財富,給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擔得起責任二字,每個人都要認真努力,對自己工作負責,一絲不苟做事。我也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一份職業一份堅持。萬事開頭難,任何工作和學習都要熬過起步,就像在企業的實踐學習,由於一直習慣了學校的步驟和生活,來到企業以後,一下不習慣這種累和苦,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但由於自己是工作多年的人,以鍛煉出一種毅力和堅持,所以沒被困難打倒。這是一種精神和財富,我回去要把這些精神和財富傳授給我的學生們。有了堅持還不行,還必須要愛崗敬業。任何一個職業、崗位,都必須全身心地投入,要有一種擔當才能學好做好示範好。團體協助精神也是每一個企業的精神,任何一個產品的完成,在企業不是一個人的功勞,它凝聚了各個工種技術員的血汗。就像我們實踐的機械製造車間,它有技術員、編程師傅、加工操作師傅等,分工明確、各負其責,但不能離開團結協助。

2、勞動紀律方面在企業裏工作,一個崗位缺人不行,沒人代替你。所以我們必須遵守企業裏的勞動紀律。嚴格按照公司的管理規定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我一直保持自己按時上下班的良好習慣,按時出勤,不請假、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員工守則。工作時盡心盡力,維護公司的利益和形象,遵守職業規範。聽從領導安排,遵守道德和法律規範。通過履行這些勞動紀律,我自己最大的勞動收穫就是自律,養成良好的勞動紀律同樣是一名教師理應具備的基本的素質。

3、安全意識方面安全第一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對於我們個人來説,生命,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對於一個企業來説,只有做到了安全生產,才會健康發展,和諧發展。面對每天早上的的安全培訓學習,我深知安全的重要性。緊繃安全這條弦,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損失,帶來很多幸福。謹記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思想上多一道防線,工作上多一份認真,安全上才能多一份保障。

企業調查報告10

為了深入瞭解環翠區小微企業創新活動開展現狀以及創新支撐平台運行情況,環翠區統計局認真學習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山東省統計局《關於開展小微企業創新政策落實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積極落實《威海市小微企業創新活動及創新支撐平台運行情況調研方案》,對部分小微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

本次調研對象為環翠區規模以上小型和微型工業企業,調研工作採取走訪調研、電話諮詢和報送書面材料相結合的形式進行。20xx年環翠區規模以上有研發活動的小微企業共13家,此次調研選取了其中5家。從調研情況看,企業重視創新、參與創新的意識明顯增強,創新活動開展活躍,創新形式多種多樣,從多方面享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但也面臨着人才缺乏、資金短缺等困難,需要進一步掃清障礙,探索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環翠區小微企業創新活動開展情況

(一)重點研發項目進展良好。小微企業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重點研發項目投入力度加大,項目成果明顯,企業技術優勢開始顯現。例如:中遠造船着力打造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研發項目,該項目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由中遠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共同研發完成,並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目前該項目研發已經實現批量生產,20xx年銷售收入6770萬元。重點項目和新產品的投產,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創新形式多種多樣。從調研企業看,小微企業創新活動活躍,創新形式多樣,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創新和營銷創新都有涉及。例如20xx年,結合母公司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二次創業號召,新北洋榮鑫科技在研發模式、採購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其中,生產組織模式方面,公司結合不同產品的市場訂單特點及產品本身模塊化設計的特性,採取了靈活的生產組織模式——以MTO(按訂單生產)模式為主,MTS(按庫存生產)模式、ATO(按訂單裝配)模式為輔,既有效保證了產品能快速供貨,同時也有效的降低了庫存,提高了存貨週轉率。

(三)在多方面享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從調研情況看,小微企業享受到的政府優惠扶持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資金方面,享受科技型企業貸款貼息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的支持;人才方面,享受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專項扶持資金的支持;税收方面,享受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税、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税、會展補貼等税費補貼的支持。這些優惠政策為企業減輕了很大的税收壓力及貸款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優秀人才,有效拉動了企業的經濟增長。

二、小微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主要困難

雖然小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研發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

(一)缺乏穩定的專業化管理和高技術人才隊伍。有科技創新活動的小微企業從事的產業大都是高度競爭性行業,對人才和技術的依存度都很高。由於地域間經濟文化、生活消費水平、信息通訊水平等差異,人才流動性大。“引人難,留人更難”已成為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即使已引進的人才,也因諸多實際問題而不願長期留駐企業,企業很難培育形成自有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和核心技術團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企業自有人才做出一點成果,也很容易被同行業企業“挖”走,導致人才隊伍不穩、專業素質下降,直接影響了高精尖技術的研發。此外,缺乏專業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也降低了科技成果產業轉化的效率。

(二)資金投入不足制約創新能力的發揮。一方面,受現實條件制約,區級財政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經費投入有限,外來融資渠道不暢,只能依靠企業自籌解決創新投入,而科技研發投入具有投資規模大、見效週期長的特點,企業既要維持正常生產又要進行新產品開發,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受市場形勢影響,企業資金回收效率不高,在資金使用分配上難以向科技創新傾斜,導致企業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等硬件建設進展遲緩。

三、推動小微企業創新活動開展的幾點建議

(一)靈活措施,拓展融資渠道。一要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落實好小微企業創業服務補貼、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等小微企業融資扶持政策;科技型企業貸款貼息基金、科技項目轉化基金、產學研合作創新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科技企業扶持政策;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等各類創業補貼;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專項扶持資金等人才引進扶持政策;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税、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税、會展補貼、房租補貼等税費補貼。引導企業用足用好上級政策,進一步激發投入項目研發和科技創新積極性。二要加大部門引導扶持。科技、發改、經信、財政等部門應更加深入地研究政策,找準方向,加大力度,圍繞小微企業創新活動更好地組織項目、包裝項目,積極向上申報,儘可能爭取國家和省級部門的資金支持。

(二)引進人才,夯實隊伍基礎。一方面,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把產學研合作作為環翠區引進高新技術與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徑,提高產學研合作的廣泛性、針對性與穩定性,以此吸引高端人才開展更寬領域、更高深度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技術培訓機構、會計學校等教育資源,對在職職工進行技能培訓,根據企業需要實施訂單培養,在培訓提升自有人才的同時,儲備起一批從事基礎工藝、基礎操作、儀器設施維護等專業技術工人,夯實企業的技術人才基礎。

(三)加強服務,轉變政府職能 。政府要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知識、崇尚科技的良好氛圍,從而吸引高科技企業到環翠區投資創業。要進一步加大公共服務力度,實實在在地從管理職能轉換為服務職能,多種途徑宣傳小微企業的優惠扶持政策,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不斷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全力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企業調查報告11

學號:XX專業:XX姓名:XX

企業行政管理是指企業行政系統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依靠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則及方法對企業進行職能性管理的總和。它具有管理、服務和協調三大功能:在管理上,處理好企業日常事務,確保企業順利運行的同時全盤考慮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策略、企業精神、企業文化建設,為高層決策提供參考;在服務上,為企業各個部門的運轉提供後勤服務;在協調上,實現縱橫兩個方向的溝通,即實現企業不同層級部門之間、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良好溝通協調。企業行政管理對我國企業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的企業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改進我國的企業行政管理。這也是本篇報告要着重論述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和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説是千頭萬緒、紛繁複雜。企業行政人員每天都面臨着大量的、瑣碎的、不起眼的事務。但是,這些事務只不過是行政管理這棵大樹上的枝枝葉葉而已。概括起來説,行政管理在企業中主要有管理、協調、服務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幹,協調是核心,服務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實質就是服務。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通常稱為辦公室、總經理辦公室、行政人事部之類)擔負着企業行政管理的組織實施、具體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部分、一個環節,是整個行政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小系統。行政部門應該兢兢業業、認真細緻地做好種種行政事務工作,把領導和員工從繁重、瑣碎的行政事務和生活瑣事中解脱出來,可以集中精力、輕裝上陣,研究國內外市場形勢,考慮公司的發展戰略,探討公司的組織架構,任用公司的各級幹部,實施公司的經營方針,解決公司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以及專心做好每一筆重要業務等等。

二、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行政機構龐大臃腫

我國的企業行政機構過於龐大臃腫,幾度精簡,收益甚微,結果是“精簡、精簡,有增無減”,沒有必要設立的行政機構大量出現。

(二)權力集中缺乏制約

權力過分地高度集中而又缺乏應有的監督制約機制,導致一些企業工作人員官僚主義嚴重,家長制、人身依附等封建主義的影響依然存在,嚴重影響着決策民主化、管理科學化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使企業行政系統缺乏活力和效率。

(三)行政機構運轉不靈、效率低下

由於部門和環節過多,造成行政機構某些部位和環節運轉不靈,往往因扯皮現象導致行政效率低下。主要表現有:解決問題的客觀條件己經具備,只因少數人反對,而長期得不到解決,如已經作了正式決定,而且又是正確的,只是觸及到某個部門、單位的利益,這個單位和個人就找藉口拒不執行。

三、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選擇合適的企業行政管理模式

為了解決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現存的一些問題,有必要在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和企業行政管理的特點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企業行政管理模式。企業行政管理必須時刻着眼於為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務,這要求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甘當幕後英雄。企業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應該是“潤物細無聲”。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像一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器,這頭原料(任務)進去,那頭成品(結果)出來;其中的許許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體系之內,切忌為自己評功擺好,四處張揚,特別是不能把自身變成“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府衙門。

還必須強化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企業管理職能。社會上許多企業都設有企業管理部,但由於很大一部分企業管理職能往往還保留在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職能往往發生重疊和衝突。在此情況下,企業管理部實際上只起到了一個類似“法規處”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執行上並無權威;而行政管理部門又被削弱了管理職能,淪為“總務處”。為了避免這種互相重疊和衝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與“企管口”必須合而為一,要將一般企業的“企業管理部”的職能注入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強化其企業管理職能。

再者,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深入各業務部門,增強為企業第一線服務的觀念,克服衙門習氣和老爺作風,恐怕難收實效。因為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如果沒有一個切入口介入各業務部門的工作,會感覺“師出無名”,難以着手;如果介入得比較生硬,還會干擾各業務部門的正常工作,引起各業務部門的反感和排斥。強化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後,企業行政管理部門深入各業務部門工作,就成了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了使制訂的管理制度符合實際並切實可行,為了考察各業務部門執行制度的情況,為了使管理能夠切實有益於各部門的業務,就必須要深入跟蹤各部門業務的進展,並與各業務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由此,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在通過強化管理職能而深入了各業務部門工作之後,也就能把其工作做得更好。比如,由於深入了各業務部門,對於各業務部門人員的工作表現和工作能力就會了解得更多、更深入,這對搞好人員考核和任用顯然有很大助益。又如,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在深入業務中可以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為各業務部門出謀劃策,做好上下溝通和跨部門協調等等,這能解決各業務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甚至起到企業高層領導都難以起到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都有利於搞好企業行政管理部門自身與各業務部門的協調,改善雙方的關係,改善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形象。

(二)選擇規範的企業行政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企業行政管理中的“遊擊作風”、“打亂仗”的現象是我們應當大力反對的。這種現象反映的實質就是企業的管理體系混亂。企業行政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健全有效的內部管理,企業的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執行,經營者也不可能及時的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失誤,從而給企業帶來敗局。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應該在於設置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規章制度和結構體制,使各部門各崗位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協調下處於良好的運作狀態。因為“社會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我們需要的與其説是最好的人,還不如説是好的制度”。在企業行政管理的具體工作中,上下級和各崗位之間不但要分工明確,還要明確應有其職責權力,使職責不會被推委,也不會被包攬。

(三)聯繫實際開展工作

企業行政管理必須時刻着眼於為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務,反對“為管理而管理”;必須堅決擯棄形式主義,切實講究實效;必須大力講究勤儉節約,反對大手大腳;必須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和可能採取靈活變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企業利益為最高原則,反對泥古不化、因循守舊。同時,要聯繫實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忠誠感,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使他們以身作則,帶頭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要深入各業務部門瞭解情況,制訂符合實際並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建立業績考評制度,以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要根據日常實際工作的特點,選拔有耐心的、有服務意識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

(四)構建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

1.構建企業行政管理的權力體系構建企業行政管理的權力體系就是設計企業行政架構。企業行政架構的設計與應時而變是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內容,這一問題主要涉及企業組織的概念、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設計的原理和內容、企業組織力量的整合、行政流程的結構設計、職能分解、崗位設置、人事相合等。

2.構建企業行政管理的技術體系企業行政管理需要技術支撐。企業行政管理的技術體系包括:(1)企業行政管理中的領導與管理,這部分是關於在組織中行政管理人員如何進行有效領導與管理的內容;(2)企業行政管理中的溝通與協調;(3)企業行政控制與監督。

3.構建企業行政管理的事務體系事務管理是企業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企業行政管理新體系離不開其事務體系的構建。企業行政管理的事務體系包括辦公室管理、文書檔案管理、會議管理、總務後勤管理、企業行政信息系統管理,等等。

綜上所述,要做好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不但要有與本企業實際情況相符合的、規範的企業行政管理模式,做到有章可循,有條可依,還有要良好的人文環境、工作環境和企業行政管理體系,這樣的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雜而不亂、繁而不煩、張弛有度。行政管理人員在深入業務中可以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為各部門出謀劃策、做好上下溝通和跨部門協調等等、就能解決各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一些問題,甚至起到公司高層領導都難以起到的作用,等等。這一切,顯然都有利於搞好行政部門自身與各部門的協調,改善雙方的關係,改善行政部門的形象。實踐中,我們要充分運用先進的企業行政管理方法,儘量適應企業員工的需要和特點,顧及社會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響,努力健全企業規章制度,大力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充分發揮和利用人的內在潛能,獲得最佳管理效果。這些都是解決企業行政管理問題的現實選擇。

企業調查報告12

按照自治區黨委要求,圍繞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這一課題,我廳抽調專門人員組成調研組,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等私營經濟發展較快的盟市,通過實地考察、組織企業家座談和委託盟市外經貿主管部門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認真調查了各地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現狀、採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和建議。

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區個體私營經濟從無到有,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論述以後,自治區黨委、政府及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內黨發[20xx]1號),個體私營企業獲得了更為寬鬆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空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從1999年1月,國家外經貿部頒佈《關於賦予私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自營進出口權的暫行規定》至今,私營企業積極進軍外經貿領域,成為我區對外開放和外經貿發展的新增長點,在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20xx年底,我區私營企業達34706户;註冊資金277.93億元,從業人員420570人;其中企業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有561 户;20xx年全區私營企業實現總產值89.73億元;入庫税金3.7億元。全區私營企業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有608家(其中288家為邊貿企業),佔全區私營企業總數的1.75%;從業人員42731人;註冊資金24.2億元;20xx年進出口額10.6億美元,佔同期全區進出口總額的42.9%,其中進出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117家,進出口額在500萬美元以上的40家。

我區私營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私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法制環境進一步改善。

近年來,我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法制環境明顯得到改善,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十五大關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非公有制經濟地位的論述寫入了國家根本大法。20xx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頒佈實施。國務院和有關部委按照wto規則,從轉變職能、強化服務的實際出發,相繼清理了有關政策、法規,大幅度削減政府審批項目。自治區黨委、政府從戰略的高度出發,把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黨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領導小組,設立了辦事機構;繼在1995年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決定》之後,1998年又出台了《關於鼓勵、扶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加快發展的通知》;隨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20xx年又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意見》。自治區各部門、各盟市也陸續出台了一些扶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鼓勵措施。這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頒佈實施和改革措施的落實,極大地改善了私營經濟發展的宏觀環境,我區外向型個體私營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外向型私營企業在進出口配額、出口退税、經貿洽談活動、參展攤位的分配上享受着與國有外貿企業同等待遇,並且同樣獲得國家、自治區扶持外貿發展各項資金的支持。到20xx年底,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獲得西部外經貿發展資金支持的企業39家,支持金額2365萬元,佔全區可使用額度的30%;獲得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支持的企業共134家,支持金額910萬元,佔全區可使用額度的40%。

(二)企業數量增加,實力增強。

1998年以前,我區從事外經貿個體私營企業為零。從1998年為第一家個體私營企業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後,個體私營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步伐大大加快,1998-20xx年五年間共有414傢俬營企業獲得了進出口經營權,年均遞增23.3%。在私營進出口企業大量增加的同時,私營外貿企業的實力明顯增強。20xx年進出口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21家,進出口總額4.98億元,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20%。

(三)外貿進出口額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區私營企業外向型經濟總量明顯增長、規模有所擴大、實力不斷增強。許多私營企業通過努力增加資本投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私營企業完成進出口額8.35億美元,佔全區進出口額的31.9%;20xx年完成8.6億美元,佔全區進出口額的 42.3%;20xx年完成10.6億美元,佔全區進出口額的42.9%;3年出口額年均遞增13.4%,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四)生產經營領域不斷拓寬

隨着私營經濟的日益擴大,企業經營領域明顯拓寬,產業分佈漸趨合理。目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私營企業中,從事第一產業的8家,佔1.3%;從事第二產業的232家,佔38.2%;從事第三產業的368家,佔60.5%。國家放寬進入外貿領域的所有制性質限制後,流通性私營企業比重有所擴大,改變了以往外經貿領域私營企業主要為生產性企業的單一格局。一些盟市還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外向型私營經濟規模,在鄂爾多斯、烏海、包頭地區的硅鐵生產企業較為集中,目前生產能力已達到95萬噸,佔國內硅鐵生產總量的19%。因近年國際市場硅鐵價格上漲較快,利潤較高,新三維、鄂爾多斯等都在擴大生產規模或開工建設新的硅鐵生產項目,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後,規模擴張效應將進一步顯現,有利於增強國際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市場硅鐵的價格走向。此外,呼倫貝爾、滿洲里一帶的對俄森林採伐和蔬菜出口;通遼、赤峯的雜糧雜豆出口;包頭的稀土;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巴盟的絨毛及其製品出口等也均形成了一定規模,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xx年,XX市私營企業進出口額9.96億美元,實現税收6800萬元,佔當地財政收入的21.3%,外貿依存度為491%;XX市私營企業進出口額1.66億美元,入庫税金3034萬元,佔當地財政收入的26.9%,外貿依存度為895.8%;XX市XX旗私營企業進出口額 3280萬美元,入庫税金2100萬元,佔當地財政收入的19%,外貿依存度為165%。全區私營企業通過購買、兼併、參股、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國企改革,在吸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和促進社會服務業發展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個體私營經濟為XX市、XX市邊境口岸城市發展經濟樹立了成功的典範,而XX旗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無疑會給我們更大的啟迪。

(六)在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在擴大對外貿易的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截止20xx年底,我區境外投資項目11個,佔全區境外投資項目的33.3%,投資額336.3萬美元,佔全區境外投資額10.6%。鹿王集團分別在蒙古、馬達加斯加、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5個,投資額累計1543萬美元。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分別在馬達加斯加、蒙古、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7個,投資額累計196萬美元。

企業調查報告13

xx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汽公司定點汽車傳動軸的專業廠家,屬東汽公司的成員單位和一汽集團的定點生產廠家,隸屬某省汽車集團公司。公司下轄傳動軸、汽缸套、鍛造三個專業廠和摩林機電製造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重、中、輕、微型轎車傳動軸總成和熱擠壓汽車發電機。其中,主導產品EQ傳動軸總成被評為部優和消費者滿意產品。"多力"商標為某省省著名商標。近兩年開發的重型車傳動軸總成,市場前景廣闊。公司擁有屬網資料"精密模鍛"和"汽車發電機精鍛模具"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汽車發電機被國家經貿委認定為"一九九九年度國家級新產品"及國家科技火炬計劃項目,目前已達到年產xx萬件的生產規模,屬替代進口產品,月銷售額在xx萬元以上。公司即將通過某省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朝着科技型、外向型方向發展。

一、企業為什麼花錢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來加強管理

xx年以來,該廠產品銷售收入雖然逐年增加,但經濟效益卻下滑,生產經營日趨困難。面對日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感到原有)經驗式的管理模式、落後的管理手段和不透明的信息反饋機制已非常不適應新的形勢,迫切需要應用現代計算機網絡和統一的財務軟件進行管理創新。

一是成本的核算與控制迫切要求企業利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以往靠會計人員手工勞動,連續幾天幾夜工作也只能算出大概的綜合成本,難以及時準確地制定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價格。企業曾多次出現新產品投產後,才發現新產品的設計成本過高,價格無法為市場接受而被迫停產的情況。

二是資金的核算與管理迫切要求企業利用計算機進行控制。該廠銷售環節佔用的資金餘額上億元,大多以發出商品的形態存放在全國各地的多個經銷商處,企業難以及時、準確掌握各銷售點上的存貨變動情況,賬物不符、賬賬不符的問題時有發生,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壞賬風險難以防範。xx年該廠曾組織十多名會計人員歷時一年,與各經銷商核對發出商品和應收賬款,發現企業本身的賬簿記錄差錯多筆,僅發出商品的潛虧損失即達數百萬元之多。在儲備資金的管理中,傳統的手工操作只能提供庫存材料、備件的賬面價值總量,但具體材料、備件的存放時間、庫存數量卻不掌握,致使存貨超儲、積壓、損壞等情況非常嚴重。

三是薄弱的基礎管理迫切要求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強化。從企業內部看,基礎數據缺乏,材料消耗定額、工時消耗定額不準,談不上實施精細生產,挖潛降耗,也無法對生產車間、銷售部門、採購部門和倉儲部門實施科學的考核。特別是財務信息滯後於物流信息和市場變化信息,再加上數據常常失真,決策者難以及時瞭解掌握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動情況和內部各種資源的配置情況迅速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

四是企業各項規章制度迫切需要利用計算機手段進行硬化。過去規章制度只是掛在牆上,寫在本中,缺乏強有力的手段來保證制度的有效執行,有章不循、有章難循的弊端難以克服,道德風險無法控制,科學規範的管理程序難以硬化。

二、如何運用計算機網絡和軟件對企業管理進行深化、細化

xx年以來,該廠針對採購、倉儲、生產、銷售等環節信息不明、賬目不清等突出問題,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以成本控制為重點,本着先易後難的原則,先後投資兩百餘萬元開發了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基於一台主服務器,在各個車間、倉庫及生產、供應、銷售、財務等各有關處室設立了多個工作站,將各子系統通過財務管理子系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功能集成”,實現了財務系統與銷售、供應、生產等系統的數據共享,為企業提高財務資金管理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

財務管理子系統建立了統一的計算機平台,變多級核算為一級核算,一張原始憑證(銷貨發票、購貨發票、入庫單、領料單等)一次錄入,倉庫、車間、厂部的業務核算、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憑證的製作、打印、各明細賬、總賬的登記全部由計算機一次自動完成,可以靈活地查詢、統計和打印賬表。

銷售管理子系統與金税系統連接,利用金税系統錄入和打印銷售發票後,自動轉入銷售管理子系統,自動編制銷售憑證,自動登記財務的產品銷售、發出商品、應收賬款、應交税金等賬簿。同時可進行賬齡分析和壞賬估計,實現了銷售業務管理與核算一體化。

採購管理子系統對採購訂單、採購到貨以及入庫狀況進行全過程管理,為採購部門和財務部門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自動完成對各種應付賬款的登記、沖銷以及應付賬款動態變化狀況。另外,該子系統還可以進行材料採購成本的考核與監督,非合同供應商、超過合同的採購價,軟件系統可以自動警告,要求審核。

倉儲管理子系統通過對各種存貨的收、發、存業務進行核算,及時準確地掌握每件存貨的耗用情況,把各類存貨成本歸集到各成本項目和成本對象上,為企業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礎數據,並動態反映存貨資金的增減變動情況。

生產計劃子系統根據生產計劃和上月末實際庫存情況,軟件系統能按照裝配物料清單計算物料的毛需求和淨需求,自動運算出零部件採購計劃、自制件的生產計劃,將設計、工藝、生產製造並行交叉進行管理,實現了各種物流、業務流自始至終連貫起來的全過程管理。

成本核算子系統能夠完成產品或零部件標準成本的制定,計算入庫產成品或自制半成品的標準成本和標準成本差異,能夠從價格成本差異和用量成本差異方面進行控制,為企業分析生產成本變動的原因提供了詳細資料,為實施標準成本法和責任成本法提供了可能。

基礎數據子系統可為生產計劃系統提供工藝過程信息、產品結構信息,為成本控制提供工時定額和材料消耗定額標準信息,並能夠通過裝配物料清單自動讀取採購發票的最新單價,瞬間計算出產品的材料成本,為產品投產決策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產品開發人員能夠隨時計算出新產品的設計成本,為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手段。

三、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對薄弱環節的監控管理能力

從採購環節看,現在能夠準確地掌握某一時段的採購品種、總量、該品種的上年採購單價、採購成本、當期採購單價等,從而能及時準確地計算出採購成本的降低額和降低率,計算出各部門的材料採購節約情況,並依此進行獎懲。這就使採購管理得到強化,僅xx年就節約採購成本xx多萬元。

從倉儲環節看,系統可對各種庫存進行層層分解,不但可以從總額上反映儲備資金佔用情況,而且可以分品種統計每一種物料的超儲備佔用時間和超儲備佔用金額,並對原材料超儲備佔用實行自動報警,從而為控制存貨成本、提高存貨週轉率、減少不合理的資金佔用提供了可能。從銷售環節看,通過該系統可隨時查詢存於各經銷商處發出商品的型號、數量、時間、去向等詳細資料,避免了發出商品長期被人佔用或存放帶來的損失。還可準確反映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有效地控制了應收賬款的規模,減少了呆壞賬損失。同時,通過計算機直接處理原始憑證,使應收賬款的錯賬率幾乎為零,解決了長期以來令財務人員頭痛的往來賬串户錯賬問題。

從成本控制環節看,系統方便快捷地提供了產品成本構成的詳細數據,將標準成本控制與責任成本考核相結合,用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差異進行比較,作為對車間考核的依據,把成本控制真正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使經濟責任制考核有所依據,實現了由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轉變,減少了資金佔用。

現在該廠可以全面掌握庫存產品和發出商品的型號、數量存放時間,這就為及時盤活存量資產,避免庫存商品長期存放的損失創造了條件。幾年來,倉儲部門適時處理積壓商品,回收貨款xx萬元;銷售部門通過賬齡分析,對應收賬款的情況瞭如指掌,催收貨款有理有據,使全國經銷商的應收賬款賬齡基本控制在xx個月之內,極大地降低了壞賬風險。

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通過使用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管理軟件,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的部門與財務、倉庫與財務、倉庫與車間、車間與財務信息溝通不暢、賬賬不符、賬證不符、賬物不符的信息孤島問題,架起了財務信息與物流信息的橋樑。現在上至廠長、下至一般管理人員都可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根據自己的權限隨時調閲所需的信息,以往的重要信息集中於少數關鍵崗位與個人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計算機管理軟件的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而且延伸了會計工作的領域,使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邁出了一大步。

促進了管理制度的硬化,通過使用統一的軟件,將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硬化到計算機程序中,使生產經營行為得到了規範。現在不按制度規定的程序辦,計算機就無法運行,即便是企業領導人,也必須在自己的權限之內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以往那種有章不循的情況在計算機鐵面無私的程序前基本得到杜絕,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四、幾點啟示

1、企業管理細化、深化要有新手段

企業管理工作做深、做細,必須有大量的基礎數據作支撐。成本核算不準、消耗定額不清,規章制度就難落實,考核就無依據。但靠手工來加工、整理、傳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信息,不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也不準確。因此,要解決管理上“手短”的問題,只有藉助於計算機手段,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落後的管理方式,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成熟、微機的普及、操作技能的簡單化以及企業管理人員觀念的轉變,企業運用計算機網絡和統一的財務軟件全面加強和改善管理的時機已經成熟。

2、管理的創新與提高決不僅僅是買新的計算機與軟件

引入計算機技術改善企業管理,不僅僅是買幾台新的計算機、聯上網、裝上新的軟件,而是企業管理理念、內部財務管理體制、資金運作方式、生產組織形式等諸多方面的重大變革。因此,上到企業領導班子、下到全體員工都要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勇於接受、採用新的管理手段,才能充分發揮計算機和管理軟件的作用,實現管理創新。

3、通過應用計算機程序可以提高資金監管的規範化水平

目前企業現有的各項管理和監督制度不可謂不全,規章條例也不少,但在實際執行中往往打了不少折扣。實踐表明,運用計算機網絡和財務軟件,可從兩方面提高監管水平。一是把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儘量變成計算機的應用管理程序,從而把規章制度硬化。二是適時掌握企業經營中的資金與物流信息,從而可把事後的監管變為事中的監管。

4、加強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主線

財務信息是企業各類信息的交匯點,也是支撐經營決策的基礎。企業運用計算機網絡和管理軟件要遵循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國內許多企業的經驗看,以財務管理為主線,從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生產管理由低到高的次序逐步推進計算機和軟件的應用是可行的途徑。企業要從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入手,以財務信息為主線,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後難”的原則,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逐步建立起以財務成本管理為核心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全面的科學管理打下基礎。

企業調查報告14

眾所周知,企業品牌創建是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是一個艱難的自我創新過程,而且很難有特定的模式給企業進行參考。但是企業又必須在充分審視自身的戰略經營規劃、資源產品、核心技能和市場環境的條件下,給企業品牌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角色”。也就是説企業必須要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的理性心態,對於那種脱離企業戰略實際的做法,刻意追求所謂的“國家品牌”、“行業第一品牌”等那些“想當然”的品牌目標,本質上就缺乏可操作性,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就會使得企業摸不着頭腦,因此講,企業創建品牌首要關鍵之一就是要有正確的健康、理性心態,通過心態的調整來確立品牌創建的實際發展方向。

在創建品牌過程中,企業必須對所在行業的發展狀態準確把握,要分析評估本行業己發展到什麼階段,當在對行業環境有所認識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對企業的產品呈現的特色和“含金量”有更為深刻的創意,而這個創意也必須建立在消費者的需求基礎之上,要知道企業產品所面對的消費者的需求性有多大潛力,以及替代品會在什麼時間出現等等,通過思考,從企業的產品結構系統中描繪出品牌的應有價值,從而實現產品到品牌之間的轉化過程。現實中,不少企業對產品和項目只知道盡快“上馬”,卻不知道適時“馬下”工作的開展,導致產品結構混亂,使企業的整體品牌價值大大減弱。這就是説創建品牌的成功之道還在於對產品結構之間的內在關聯和發展狀態緊密把握,以品牌為導向促進產品結構的合理化。“寶寶”的做法值得一鑑。

在創建品牌過程中,核心技能也是關鍵之一。在明確品牌發展方向的同時,企業必須考慮自身推動發展方向的實際能力。換句話講,只有技能才會使品牌戰略規劃輕鬆出世,確保戰略規劃得以實施。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少企業的領導都屬於智慧型的領頭人,對企業發展具備清晰而明智的指引思路,但企業的發展歷程總是跌跌撞撞,甚至失去很多大好機會。很大原是因為企業本身的核心技能較差,企業內各個部門成員的素質很難和企業的戰略規劃所需要的技能合拍,所以企業本應以良好的態勢健康發展,而如今企業的發展也十分艱難。可見素質技能是品牌創建的基礎,企業必須把提高自身素質技能擺在創建品牌考慮的核心內容之內,通過創建品牌工程,提高部門成員技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巴大”的實踐值得借鑑。

創建品牌還有一個最關鍵、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這就是市場環境。品牌創建説到底是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為此,在企業創建品牌過程中,應從市場環境當中分析出利於品牌競爭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內容包括競爭對手的企業實力、發展策略、戰略規劃、品牌定位、關鍵目標、客户羣體等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研析,制定出差異化的品牌競爭策略。一般而言,企業的競爭戰略可以歸納為:人才競爭、成本競爭、差異化競爭和專一化競爭,而品牌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可以使企業結合自身產品、技能、產品結構,準確從目標消費羣體出發,勾畫出鮮明的品牌發展方向,這是確保創建品牌成功的關鍵,也是品牌戰略規劃的基礎工作。“金太陽”與“巴大”的經驗值得總結。

上述對品牌創建因素的分析,遵循最大的原則就是實效原則,所謂實效原則就是不要只是把品牌創建看作“形象工程”,而要實實在在的把品牌創建當作企業市場競爭的一把“利劍”,要理性看待品牌創建和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經營管理之間的關聯,理清品牌發展目標,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推動企業品牌的發展。方向明確了,風險自然會降低,但涉及到品牌創建的路徑仍然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戰略、管理、經營、組織、績效全面衡量創建品牌的標準,使品牌成為推動企業經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企業調查報告15

引 言

薪酬制度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重要的模塊之一,它是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關鍵因素。薪酬制度既要考慮員工的需要也要顧及企業的利益。既要使得員工在對薪酬的理解後,有足夠的積極性投入工作,又讓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效用,給公司帶來利潤。然而很多優秀員工的流失原因是自己所得到的和付出的不成正比,抱怨薪酬不公平,對公司的薪酬制度存在一定意見。本次調查目的是通過了解公司現有薪酬體系狀況,並進行有效的工資制度和福利制度的設計,以推動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公司的概況

(一)公司簡介

A公司主要涉及酒店管理、航空票務、廣告代理、航站樓計時休息酒店和旅行社等領域。公司資產包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內的計時酒店和訂房及旅遊諮詢服務中心、設在首都機場航站樓及市內多家酒店的票務中心現已發展成為擁有較高美譽度的綜合性機場特色商旅管理公司。

(二)組織結構

公司採用直線——參謀型組織結構,管理層級少,效率高。 職級分為:員工、領班、主管、經理及公司領導。

部門設置:一線部門:訂房服務中心;市場營銷部; 旅遊業務部;廣告媒體部。 二線部門:綜合辦公室;財務部。

二、調查報告統計分析

薪酬調查問卷主要是設計問卷,收集問卷,並對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通過問卷收集統計,反映出大部分員工對企業的薪酬制度是持不滿意態度的,並且認為個人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主要是薪酬方面。

(一)崗位級別與薪酬水平情況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基層員工工資水平較低,大部分員工與北京最低工資標準相差不大,領班及主管工資標準低於行業水平,只有經理級工資標準較符合當前水平。

(二)被調查人員學歷及薪酬滿意度

從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專科學歷及以下對於薪酬制度滿意度較高,主要因為一部分員工工資實行計件制,其它工資內容佔的比例較少,因此產生的爭議較少。企業的產品是通過基層員工傳遞給顧客的,員工的滿意是贏得顧客滿意的基石,贏得了顧客就贏得了市場,企業才能得到真正的利潤。

三、公司薪酬管理體系

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背後歸根結底 還是對人才的競爭。而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又取決於企業能夠建立一種什麼樣的薪酬體系。薪酬作為企業必須付出的人力成本,同時也是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最佳方法。

薪酬管理的重要性在於保持企業內部崗位間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對於企業周邊或同行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對企業員工今後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

(一)薪酬的形式

薪酬採用結構工資制,主要包括: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其它福利(保留單元、加班工資、防暑費、兩費、誤餐費)

1、崗位工資

20xx年公司崗位工資參照整個首都機場地區職工平均生活水平、北京市最低生活標準不低於730元以及同行業同類工作的工資水平確定。

2、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是以公司戰略為導向,通過個人收益與公司效益掛鈎,按照工作業績,進行月度考核核算。

(1)績效考核辦法

公司級月度績效考核以部門整體考核為主。月度績效考核以平衡計分卡思想為指導,採用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根據部門特點設置不同的指標與權重。

(2)績效工資核算方法

①部門績效工資

部門績效工資應發數=部門績效工資基數*部門績效考核分數+/-額外獎勵/扣款 部門績效工資基數是指考核範圍內人員當月出勤日績效工資標準數之和。

②員工個人績效工資

個人當月應發績效=個人績效基數*當月部門整體考核分數 個人當月實發績效=個人當月應發績效*當月個人績效考核分數

3、其它福利內容

包括保留單元、加班工資、防暑費、兩費、誤餐費。

節假日加班按照國家規定計算;防暑費:防暑降温費用分為兩檔,一檔為室內工作人員,標準為1200元;二檔為室外工作人員,標準為1400元;物業取暖補貼:勞務派遣員工按照200元/月;公司所有員工餐費:每人每月300元

(二)薪酬體系的內容

1、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的比例

員工及領班級:崗位工資:績效工資=5:5

主管級:崗位工資:績效工資=4.5:5.5 經理級:崗位工資:績效工資=4:6

2、各職級工資標準

(1)部門經理級工資標準:

①部門經理一:為生產部門經理,訂房服務中心經理、廣告媒體部經理、市場營銷部經理、旅遊業務部經理;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6500元。

②部門經理二:為保障部門經理,綜合辦公室經理、財務部經理;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6110元。

(2)主管級工資標準

①主管一:訂房服務中心前台主管、綜合辦公室綜合保障主管、財務部總賬主管、財務部旅行社業務主管、市場營銷部銷售主管、旅遊業務部票務主管、旅遊業務部計調主管;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3680元。

②主管二:綜合辦公室人事主管、綜合辦公室行政文祕;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3300元。

(3)領班級工資標準

①領班一:訂房服務中心前台領班、市場營銷部銷售代表;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2680元。

②領班二:訂房服務中心網絡管理員、財務部出納、廣告媒體部銷售代表、旅遊業務部票務領班;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2440元。

(4)員工級工資標準

①員工一:訂房服務中心前台接待員、財務部審核員、市場營銷售部銷售業務員、旅遊業務部計調員;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20xx元。

②員工二:旅遊業務部票務員:最低一檔月工資標準為1840元。

3、其它貨幣性薪酬

(1)先進獎勵:季度服務標兵50元/人,年度優秀個人300元/人。

(2)績效獎:開拓新業務,獎勵業務收入的10%。月績效排名前三的員工,獎勵績效50-200元/人。

4、非貨幣性薪酬

(1)組織員工業餘體育活動 (2)旅遊獎勵 (3)外出培訓

四、薪酬調整原則

(一)影響薪酬戰略的因素

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公司的經營狀況、薪酬制度、公司文化及人才價值觀社會環境和經濟形式: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地區的生活指數,員工的正常收入至少能支付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員工對薪酬制度的期望:員工在工作中得到的薪酬,不但是其生存、享受和發展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活富足、家庭幸福的一個重要標誌。

(二)增資原則

公司每三年對一線員工進行一次增資,增資調整的原則為“四掛鈎、一注重”:增資與消費指數增長掛鈎、與承擔職責掛鈎、與從事業務掛鈎、與本公司工齡掛鈎,並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和對本公司所作的貢獻。

五、薪酬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的薪酬制度不完善、薪酬管理制度隨意化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對現代薪酬管理技術相對滯後,缺乏必要的薪酬管理理論與實踐知識,從長遠看,企業的薪酬制度缺乏戰略性規劃,不適應企業在不同經營階段的具體情況。在薪酬決策方面,沒有跟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相適應,薪酬標準、發放程序帶有隨意性和主觀性。

(二)企業薪酬內部缺乏公平性

企業往往注意到薪酬管理中的同級橫向公平和不同級別的縱向公平,卻忽視薪酬等級、標準這些直接影響到企業員工最終利益所得的設計。其次,發放程序不透明。對於通過怎樣的途徑實現這種對等,不夠重視。

(三)薪酬設計與企業發展戰略相脱節並且缺乏晉升性

企業越來越意識到薪酬設計事關人才的保留和吸引。但是,卻很少企業將薪酬體系構建與企業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薪酬晉升渠道不暢,員工對自己的薪資增長的預期不明確,損傷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不利於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從而致使員工缺乏工作動力。

六、改進措施

(一)建立科學合理的戰略薪酬體系:寬帶薪酬

多個薪酬等級以及薪酬變動範圍進行重新組合,從而變成只有少數的薪酬等級以及與之相應的較寬的薪酬變動範圍。寬帶薪酬打破了傳統薪酬的等級觀念,提高了員工的工作能力和績效,有利於企業文化的行程,同時讓人力資源專業人員更好的處理其核心工作。其次企業也要有健全的人力部門並不斷完善其職能。

(二)完善薪酬制度、建立激勵機制

不斷完善薪酬制度,使組織成員隨公司的成長及對公司的貢獻能獲得公平合理的職位升遷,使每一個正直卓越的成員都有公平發展的 。在完善薪酬體系時考慮員工職業發展規劃,讓員工看到遠景,幫助員工開發技能,使員工有明確發展方向。同時,建立員工培訓的激勵機制,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員工潛能,為企業多做貢獻。

(三)建立公平與透明的薪酬制度

確保薪酬制度與操作的程序公平與透明,薪酬制度的額公平與否直接關係到薪酬制度所產生的激勵作用,直接影響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

結論

隨着我國經濟不斷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國有企業遇到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如何突破自身的各種侷限來提升企業檔次,是國有企業面臨的轉折點。解決這些問題的焦點在於人才,尤其是薪酬管理,對引進和留住人才起着重大作用。因此,一套公平合理並具有激勵性的薪酬體系,能夠留住和用好人才,這是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標籤: 調查報告 企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hk/flxz/diaocha/lgm6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