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原油專業術語彙總

原油專業術語彙總

1.原油

原油專業術語彙總

原油是一種液態的,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礦產品。原油是從地下采出的原油,或稱天然原油。人造原油是從煤或油頁岩中提煉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氫、硫、氮、氧。

2.原油成因的學說

主要有無機成因和有機成因學說。多數學者認為原油主要是有機成因的。

3.生油巖

按照有機成因學說,大量的微體生物遺骸與泥砂或碳酸質沉澱物埋藏在地下,經過長時期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富含有機質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遺骸轉化為原油。這種岩石稱為生油巖。

4.儲集層

是指能夠儲存和滲濾油氣的岩層,它必須具有儲存空間(孔隙性)和儲存空間一定的連通性(滲透性)。儲集層中可以阻止油氣向前繼續運移,並在其中貯存聚集起來的一種場所,稱為圈閉或儲油氣圈閉。

5.油氣藏

圈閉內儲集了相當多的油氣,就稱為油氣藏。

6.油氣田

在地質意義上,油氣田是一定(連續)的產油麵積內各油氣藏的總稱。該產油麵積是受單一的或多種的地質因素控制的地質單位。

7.油氣聚集帶

油氣聚集帶是油氣聚集條件相似的、位置鄰近的一系列油氣藏或油氣田的總和。它具有明確的地質邊界區,形成年產原油430萬噸和天然氣3.8億立方米生產能力。

8.含油氣盆地

在地質歷史上某一時期的沉降區,接受同一時期的沉積物,有統一邊界,其中可形成並儲集油氣的地質單元,稱做含油氣盆地。

9.生油門限

生油巖在地質歷史中隨著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壓力和溫度增加,其中的有機質逐步轉變成油或氣。當生油巖的埋藏到達大量生成原油的深度(也是與深度相應溫度)時,叫進入生油門限。

10.油氣地質儲量及其分級

油氣地質儲量就是油氣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蘊藏量,油以重量(噸 )為計量單位,氣以體積(立方米)為計量單位。地質儲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確性由低到高分為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三級。地處豫西南的南陽盆地,礦區橫跨南陽、駐馬店、平頂山三地市,分佈在新野、唐河等8縣境內。已累計找到14個油田,探明原油地質儲量1.7億噸及含油麵積117.9平方公里。1995年年產原油192萬噸。

11.油(氣)按儲量可分

按最終可採儲量值可分成4種:特大油(氣)田:原油最終可採儲量大於7億噸(50億桶)的油田。天然氣可按1137米3氣=1噸原油折算。大型油(氣)田:原油最終可採儲量0.7~7億噸(5~50億桶)的油(氣)田。中型油(氣)田:原油最終可採儲量710~7100萬噸(0.5~5億桶)的油(氣)田。小型油(氣)田:原油最終可採儲量小於710萬噸(5000萬桶)的油(氣)田。

12.按圈閉型別劃分油氣藏

有構造油氣藏、地層油氣藏和巖性油氣藏三大類。後兩類比較難於發現,勘探難度大,稱為隱蔽圈閉油氣藏。

13.岩石分類

岩石分沉積岩、火成岩及變質岩三大類。多數油、氣儲存於沉積岩中,火成岩及變質岩中也可以儲存油、氣。常見的沉積岩有砂岩、礫岩、泥岩、頁岩、石灰岩及白雲岩等。

14.地層及其單位

岩石(特別是沉積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現為層狀排列的,因而把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統稱為地層。地層的單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時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劃分為不同的地層單位和系統。

15.地層時代劃分

地層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層的時代由老至新劃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與“代”相對應的地層單位則稱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代”可以細分為“紀”,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分為第三紀、第四紀等,與“紀”相對應的地層單位稱為“系”,如侏羅系、第三系等。“紀”和“系”還可以再詳細劃分,如油、氣勘探開發工作中常用到的“×××組”和“×××層”,就是更小的地層單位。

16.三維地震勘探

由於地震勘探的測線只提供了二維的資訊,要了解一定面積內的地下情況需要把各條測線的地震剖面進行對比,找出相關的資訊推斷測線之間的地下情況,才能形成整體概念,這就可能產生相當大的人為誤差。三維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積上採用地下地震資訊的方法,它可從三維空間(立體的)瞭解地下地質構造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體的地下地質圖構造圖象,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確度,對地下地質構造複雜多變的地區特別有效。

17.高凝油

通常把凝固點在40℃以上,含蠟量高的原油叫高凝油。遼寧省的瀋陽油田是我國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點達67℃。

18.稠油

稠油是瀝青質和膠質含量較高、粘度較大的原油。通常把地面密度大於0.943、地下粘度大於50釐泊的原油叫稠油。因為稠油的密度大,也叫做重油。我國第一個年產上百萬噸的稠油油田是遼寧省高升油田。

19.天然氣

地下采出的可燃氣體稱做天然氣。它是石蠟族低分子飽和烴氣體和少量非烴氣體的混合物。天然氣按成因一般分為三類:與原油共生的叫油型氣(原油伴生氣);與煤共生的叫煤成氣(煤型氣);有機質被細菌分解發酵生成的叫沼氣。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

20.幹氣和溼氣

油田的伴生天然氣,經過脫水、淨化和輕烴回收工藝,提取出液化氣和輕質油以後,主要成分是甲烷的處理天然氣叫幹氣。一般來說,天然氣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幹氣。甲烷含量低於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烴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溼氣。

21.天然氣與液化原油氣區別

天然氣是指蘊藏在地層內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是低分子烷烴的混合物,可分為幹氣天然氣和溼天然氣兩種。幹氣成分主要是甲烷,溼天然氣除含大量甲烷外,還含有較多的乙烷、丙烷和丁烷等。液化原油氣是指在煉油廠生產,特別是催化裂化、熱裂化、焦化時所產生的`氣體,經壓縮、分離而得到的混合烴,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

22.沉積相

指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岩石組合。在沉積環境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一般把沉積相分為陸相、海相和海陸過渡相。

23.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

油氣盆地數值模擬技術主要是從盆地原油地質成因機制出發,將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合為一體,充分研究各種地質引數,建立數字化動態模型,並形成一維~三維的計算軟體,全方位的描述一個盆地的油氣資源形成及地質演化過程。

24.原油勘探

所謂原油勘探,就是為了尋找和查明油氣資源,而利用各種勘探手段瞭解地下的地質狀況,認識生油、儲油、油氣運移、聚集、儲存等條件,綜合評價含油氣遠景,確定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找到儲油氣的圈閉,並探明油氣田面積,搞清油氣層情況和產出能力的過程。

25.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種最重要的的方法。它的原理是由人工製造強烈的震動(一般是在地下不深處的爆炸)所引起的彈性波在岩石中傳播時,當遇著岩層的分介面,便產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時用高度靈敏的儀器記錄下來,根據波的傳播路線和時間,確定發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層介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狀,認識地下地質構造,以尋找油氣圈閉。

26.多次覆蓋

多次覆蓋是指採用一定的觀測系統獲得對地下每個反射點多次重複觀測的採集地震波訊號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一些區域性的干擾,有利於求得

較準確的訊號。

27.地震剖面

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佈置一條條的測線,沿各條測線進行地震施工採集地震資訊,然後經過電子計算機處理就得出一張張地震剖面圖。經過地質解釋的地震剖面圖就象從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維空間(長度和深度方向)上顯示了地下的地質構造情況。

28.地震勘探的資料處理

把記錄採集到地震資訊的磁帶上的大量資料輸入到專用的電子計算機中,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式進行處理運算,把資料進行歸類編排,突出有效的,除去無效和錯誤的,最後把經過各種處理的資料以波形、線形的形式繪製在膠片上或靜電紙上,形成一張張地震剖面。這個過程就稱做資料處理。

29.地震勘探中所說的速度

地震勘探所說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過某一岩層介面以上各地層的總厚度與各層傳播時間總和之比,可以用來把地震記錄的時間轉換為深度(距離)。此外,還有層速度、均方根速度、疊加速度等。

30.水平疊加剖面

在用多次覆蓋方法採集的地震資料處理過程中,把共同反射點的許多道的記錄經動校正以後疊加起來,以提高訊噪比(高訊號與噪聲的比例),壓制干擾,用這種方法處理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叫水平疊加剖面。

31.疊加偏移剖面

在地震資料處理中,在水平疊加的基礎上,實現反射層的空間自動歸位,用這種方法處理得到的地震剖面,就是疊加偏移剖面。

32.垂直地震剖面

地震源放置於地面,接收的檢波器置於深井中,地面激發震動後由不同深度的檢波器接收地震波訊號,這種方法獲得的地震波訊號是單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來的,對分析和認識地下地質構造情況更為準確。

33.地震資料解釋

地震資料解釋是把經過處理的地震資訊變成地質成果的過程,包括運用波動理論和地質知識,綜合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做出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巖性和烴類檢測解釋及綜合解釋,繪出有關的成果圖件,對測區作出含油氣評價,提出鑽井位置等。

34.地震地層學

地震地層學是把地層學和沉積學特別是巖性、巖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地震解釋工作中,把地震資料中蘊藏的地層和沉積特徵的資訊充分利用起來,做出系統解釋的方法。

35.地震層序

地震層序是沉積層序在地震剖面圖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圖上找出兩個相鄰的反映地層不整合接觸的介面,則兩個介面之間的地層叫做一個地震層序。但因為受不整合面影響,其間的地層即地震層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蹤到地層變成整合的之後,這個地震層序才是完整的。

36.層序地層學

層序地層學是在地震地層學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新學科,是綜合地質、地震資料,詳細劃分並確立地下地層的層序,從而研究其構造活動、沉積環境的變化、巖相分佈等。

37.地震相

地震相是指沉積物(岩層)在地震剖面圖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徵的總和。地震相標誌分為:內部反射結構;反射連續性;反射振幅;反射頻率;外部幾何形態及其伴生關係。

38.合成地震記錄

合成地震記錄是用聲波測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資料經過人工合成轉換成的地震記錄(地震道)。它是地震模型技術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也是層位標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礎,是把地質模型轉化為地震資訊的中間媒介。

39.油氣檢測技術

油氣檢測技術是一種綜合利用烴類存在的多種地震特性引數(速度、頻率、振幅、相位等)來確定油氣富集帶的方法。這類技術有許多種,目前常用的有亮點技術和AVO技術等。

40.儲集層預測技術

儲集層預測技術是綜合應用地震、地質、鑽井、測井等各項資料對地下儲集層的分佈、厚度及巖性和物理性質變化進行追蹤和預測的一項先進技術。

41.地震橫波勘探

地震波(彈性波)的傳播有縱波與橫波兩種,縱波質點位移的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平行,橫波的質點位移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現在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採集的是縱波的訊號,採集橫波訊號的稱做地震橫波勘探。橫波在判斷巖性、裂縫和含油氣性方面有其固有的優點。此種勘探方法在我國正處於研究和實驗階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gr/zhiye/mkey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