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幼兒教師隨筆 (合集15篇)

幼兒教師隨筆 (合集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隨筆 ,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隨筆 (合集15篇)

幼兒教師隨筆 1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有愛心,要熱愛幼教事業,熱愛每一個孩子,但對孩子的這份愛,要把握好“溫度”和“尺度”,要做到適宜。

幼兒園裡常會有一些個性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

最近班裡來了一位叫曲文涵的小女孩,她特別的安靜,安靜的幾乎到了能被人“忽略”的地步,她坐在那裡不哭、不笑、也不說話,孩子們喝水的時候她不喝,如廁的時候她也不去,對老師的引導無動於衷,我一直在觀察著她,在想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她溝通。午餐的時間到了,孩子們都津津有味的吃著飯菜,而她卻看著飯菜發呆,不肯吃。我走過去蹲下身來問他:“怎麼了?為什麼不吃飯?”她看著我,搖搖頭,我又問:“這麼好吃的飯菜你不喜歡嗎?要怎樣你才喜歡吃飯告訴老師好嗎?”過了一會她小聲說:“老師餵我吃。”噢,原來她是在等著讓人喂,我拿起了勺子,喂她吃了一口飯。“老師餵你吃了第一口飯,剩下的飯菜你自己吃好嗎?你看小朋友都是自己吃飯的.,文涵是最乖最棒的,老師相信剩下的飯菜你一定能自己來吃……在我的鼓勵誘導下,曲文涵終於拿起了勺子,開始自己吃飯,雖然她吃的很慢,吃到最後,飯菜是吃了一半撒了一半,但她畢竟做到了自己吃飯。

《指南》中指出,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和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的不好或做的慢而包辦代替。對於像曲文涵這樣的孩子,我們要給予她們更多的關心和鼓勵,用自己的愛去消除她們不安的心理,用愛的智慧教會她們生活自理的方法,等待她們慢慢學會獨立,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用耐心陪伴著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關懷,老師應該具有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拉孩子一把,在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能像媽媽一樣撫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傾聽。蹲下身來,你會發現,每個孩子那扇心靈的小窗都有一把獨特的鑰匙,可以開啟,只要有了那把鑰匙,快樂和驚喜就會隨之湧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特別關注文涵,當她不開心時,我會把她輕輕的擁入懷中,耐心的勸慰她,當她與同伴發生衝突時,我在引導她學著解決問題的同時,教育她要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文涵也在慢慢地發生著變化,她已經能較主動的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也能融入到同伴中去了,與我的關係也親近了許多。

記得有一次,我要在活動室的天花板上懸掛物品,需要踩到桌椅上才夠的著,當我爬到椅子上時,腳踩偏了,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當我再次爬上去時,一個細細的聲音傳過來:”老師,小心點。”我循聲望去,只見文涵蹲在地上,兩隻小手緊緊的握著椅子腿,眼睛緊張的盯著我。那一刻,我被深深感動了,孩子那一句發自內心的提醒,以及想保護我的行動,飽含了對我的愛與關心。愛是可以相互傳遞的,讓愛的圓圈在我們周圍延展。

親愛的孩子,感謝你們毫不吝嗇的把美好的童年時光與我分享,感謝你們的童言稚語為我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我願在心中留下一片淨土給天使一般的你們,我把愛、陽光和溫暖傳遞到你們純真的心靈當中。

讓愛永遠與你們相隨,讓愛伴隨你成長。

幼兒教師隨筆 2

我和爸爸

九月剛開學,軒軒帶來幾張暑假和爸爸去海南旅遊的照片,和小朋友分享他的假期故事,眉飛色舞地講起爸爸和他一起堆沙雕,一起撿螃蟹和教他游泳的情形。他說,他很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為爸爸什麼都會做。

軒軒的講述引發了班上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想說一說自己的爸爸。看到孩子們對爸爸的話題這麼感興趣,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旦涉及親情教育,大多與媽媽相關。在孩子們的眼中,媽媽是美麗、溫柔、和藹的,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無限的愛,因此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交流和表達較為頻繁,而爸爸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人,甚至是嚴厲、懶惰、粗心的代名詞。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同樣重要,於是我們支援孩子們將話題繼續下去。

講爸爸的故事

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聽到了小朋友們講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豆豆說,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玩戰鬥遊戲,他的爸爸用這種方法鍛鍊他的身體,現在他的力氣可大了。

堯堯說,自己的爸爸個子很高,每次去動物園看小動物的時候,擔心人太多,堯堯看不到小動物,爸爸就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這樣能看得很遠,他很喜歡騎在爸爸背上的感覺。

小穎說,自己的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自己,但是爸爸每天晚上都會陪自己看一會兒動畫片,所以這個時候是她最幸福快樂的時間。

涵涵說,自己每天晚上睡覺時,爸爸都會把她抱在懷裡,給她講好聽的故事,讓她感覺到很溫暖、很安全。

不過,並不是所有小朋友講述的都是快樂、幸福的事兒,我也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

小凱說:“我爸爸喜歡玩電腦遊戲,他每天回到家就知道自己玩遊戲,都不跟我玩,我說讓他帶我出去玩,他就讓媽媽帶我去。”

銘銘說:“我爸爸在銀行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每天回家很晚,不能接我放學。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週末才回自己家。爸爸總是睡覺,還經常出去吃飯,都沒有時間和我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講述中,我看到了父子(女)相處的三種狀態:第一種,爸爸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很親密;第二種,爸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比較生疏,但是孩子能夠理解爸爸;第三種,爸爸總是做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遊戲,忽略了孩子想參與親子活動的願望,親子關係淡漠。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正是繼續開展活動的契機,會使活動更有價值。

大腳小腳一起走

早上,萌萌媽媽帶來~張光碟,內容是萌萌和爸爸一起在公園遊戲。原來聽說幼兒園要組織爸爸的主題活動,萌萌爸爸就拍了一段視訊請小朋友們觀賞。視訊拍攝得很精彩,很好地詮釋了親子相處的溫馨。內容也很豐富,有爸爸和萌萌一起拍球,兩人一起玩輪滑,萌萌穿爸爸的大鞋玩耍,還有一起戲水、玩健身器材等畫面。萌萌摔倒時,爸爸馬上抱起她著急地問:“摔疼了沒有?”還仔細檢查萌萌身上摔傷沒有。玩完大鞋小鞋的遊戲,爸爸不顧自己光著腳,先幫萌萌穿好鞋子;萌萌玩健身器材感到害怕時,爸爸鼓勵她:“別怕,有爸爸在呢,你一定能行的。”

溫馨的畫面感動了班上的每~位小朋友,莉莉哭著說:“我感覺萌萌太幸福了,她的爸爸太愛她了。”作為教師,我看到了不少孩子眼裡的羨慕和渴望。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對自己濃濃的父愛呢?帶著這種思考,我們開展了親子活動“大腳小腳一起走”。

活動前,我一一聯絡爸爸們,確認他們能按時參加活動,並請他們對孩子保密。活動開始,爸爸們一進班,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驚喜,有的孩子直接衝上去抱住爸爸高興地大叫。我沒有安排直接比賽,而是先設定了自由遊戲環節,請爸爸們和孩子們自由嘗試,尋找更好的遊戲方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和爸爸們反覆嘗試和溝通,從不協調到逐漸默契。等到比賽時,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快樂的感覺才是最珍貴的。遊戲結束後,照片回放幫助爸爸們和孩子們一起回味快樂。最後的“悄悄話”環節,我請孩子們到爸爸身邊,給父子(女)之間提供一個表達情感的安靜機會。有的'孩子坐到爸爸腿上,有的孩子摟著爸爸的脖子,還有的孩子和爸爸頭挨著頭,溫馨的場面讓所有人感動。

這次活動節奏緊湊、動靜交替,給爸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感受到孩子對和爸爸一起遊戲的渴望,感受到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

我愛爸爸

隨著班上幼兒和爸爸的情感溝通逐漸加深,親子感情逐步融洽,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瞭解爸爸、愛爸爸的願望,我們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爸爸的活動。在《畫爸爸》的活動中,孩子們認真觀察爸爸的外貌,感受到遺傳的奇妙;在圖畫書閱讀《我爸爸》中,孩子們認識了爸爸的強壯、高大、勇敢、幽默和溫情等多面特點;在歌表演《爸爸好》中,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對家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感受到爸爸的責任心和愛;在視訊欣賞《爸爸的背》中,孩子們看到了爸爸對孩子長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保護。

隨著對爸爸的加深瞭解和對父愛的進一步理解,孩子們更愛爸爸了,除了用語言表達,還親自為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爸爸端杯水、捶捶背,幫爸爸擺碗筷、掃地等,還有的孩子主動改掉了不良習慣,如爸爸在家工作時不影響爸爸,不惹爸爸生氣等。

愛是相互的。孩子稚嫩的心裡有個樸素的願望,用自己的愛報答爸爸的愛,讓爸爸更愛自己。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為了能讓孩子們積極表達愛和孝心的行為成為習慣堅持下去,我建議家長和幼兒共同商量設立協議。比如,如果孩子堅持每天為爸爸做一件事,那爸爸可以在週末陪孩子做一件事,像去動物園、一起做遊戲、親子共讀等,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認識愛與被愛。

幼兒教師隨筆 3

今天一大早,我們班的洋洋媽媽來送洋洋上幼兒園,我熱情的和她聊起了洋洋最近的表現。洋洋的媽媽和我聊了很多,不過,最另她頭痛的是孩子的'“挑食”。她告訴我說:洋洋在家吃東西很少,這不吃,那不吃,不愛吃菜,不愛喝奶,氣的我和他爸爸一吃飯就吵嘴,這時就免不了訓斥他,他聽了裡、理都不理索性一點也不吃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聽了洋洋媽媽這些話後,我向她提了幾點建議:咱們大人有大人的飲食觀,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家長所選擇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這時,家長不要“強人所難”,可採取誘導法:選好可愛的食品,然後坐下來和孩子邊吃邊談,一定要讓氣氛保持輕鬆活潑,不要指責他的吃飯習慣,這樣孩子就會漸漸喜歡上各種食物,千萬記住:進餐是與孩子共處的大好時機,要好好享受它,不要在飯桌上挑起戰爭!

幼兒教師隨筆 4

在每次的遊戲中,孩子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裡跑來告訴老師,尋求幫助,這些事,有的可能是在教師的觀察之外,也有的可能就在教師的視線觀察之中,那麼該如何引導孩子認真面對問題,對問題進行全面地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呢,我認為教師應善做“局外人”,減少教師的主觀臆斷、盲目干預、刻意安排,為他們提供儘可能的適宜的支援、指導和幫助。

最近,我們班進行“神祕的太空”主題活動,經過孩子們的商討後,分成三組:外星人組、火山爆發組和人造衛星組,分別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大型製作活動。洋洋決定和夥伴們製作人造衛星,經商量後,他們拿了一個大紙箱、幾支油性筆等材料,開始製作起來了。只見他們用紙箱做了一個太陽能電池塊,接著他問我:“老師,那太陽能電池板該怎麼樣做呢?”我也不知道啊,那電池板是什麼形狀的呢?“長方形的”,我接著說:“那你到百寶箱裡看看有什麼材料是長方形的,適合做電池板?”過一會兒,洋洋拿來了一塊長長的.紙皮,準備把它貼上在電池塊上。可是我正在想,紙皮的硬度太軟了,不可以撐起來,後來我讓他自己試一下。果真,洋洋發現了電池板不能立起來,後來他把電池板加重了“份量”,又添加了一塊紙皮,結果發現還是不可以立起來,洋洋顯得很苦惱。他再一次到百寶箱裡尋找材料,發現只剩下一些不大也不小的紙盒,接著他一股勁搬來了5、6個紙盒向我求救。我對他說:“你試一試能不能用這些紙盒幫助電池板立起來?”洋洋開始用一個紙盒,把它固定在電池板的下面,結果他發現電池板穩多了,但在電池板的右側還是有點下垂。接著,他再用另外一個紙盒把它固定在電池板的右下方,不一會兒又發現了電池板的左側又開始不穩當了,於是又拿起了一個紙盒,把它固定在電池板的左下方。這時,電池板成功地立起來了,洋洋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因此,教師充當“局外人”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們提到的事,我們不要急於表態,在傾聽孩子們的陳述之後,再酌情引導,巧用方法,儘可能地讓孩子面對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有時,教師會直接把自己的想法、體驗告訴給孩子,這樣,孩子輕鬆地得到了答案,就會終止對問題的思考,套用成人的思維。所以,在觀察時,教師要始終明確一點,那就是:適度地延遲孩子需要的滿足,給孩子面對問題的時間,以贏得自己的主動觀察。

以“局外人”的“平常心”去觀察兒童的自主遊戲,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教育物件,開始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開始學著用兒童的語言與兒童說話,以兒童的思維考慮兒童的問題,開始真正從兒童的想法出發,尊重、接納他們,為他們營造自主的空間,開展自主的遊戲。

幼兒教師隨筆 5

幼兒園小朋友總是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我們班上的孩子也不例外,從小班到大班一直如此,很小的事情都喜歡報告給老師聽。對於大班孩子總還是這樣不能自己處理問題,我真是很煩惱。

最近我開始仔細觀察這些愛打報告的孩子,發現他們打報告有時也不為解決問題,只是到老師身邊說一下,就走開了。特別是在自主遊戲時間,他們遇到問題會習慣性地報告老師。我也經常和小朋友們討論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但效果總是不理想。

當讀到瑪喬麗·費爾茲博士(美國)撰寫的《兒童紀律教育——建構性指導與規訓》一書,我豁然開朗。書中有一個事例對我觸動很大。幼兒莎拉和蘇菲正在搶同一張娃娃床,兩個都嚷著:“我先拿的!”這時,她們的老師丹尼斯走過來,沒有立刻拿走玩具,而是僅僅說了一句:“如果你們不能好好玩,我就把它收走。”丹尼斯也沒有開始慣常的詢問,以查明究竟是哪個孩子先擁有玩具,以便於做出公平的裁定,而是幫助兩個孩子澄清問題:“只有一張床,兩個娃娃都要睡,你們覺得應該怎樣解決?”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考慮對雙方都公平的方法,如果她們想出瞭解決的方法,就能得到這張娃娃床。

丹尼斯老師採取的方法乍看有些不講理,還有些霸道。哪像我們老師,總是仔細幫助孩子分析前因後果,瞭解來龍去脈,找出解決的方法。丹尼斯老師直接將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了兩個孩子,讓孩子自己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就能再次獲得娃娃床。丹尼斯老師的目標是長期的,他想辦法幫助孩子學會思考自己的行為,並獲得自己解決衝突的能力。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做決定,而沒有代替她們做決定。所以,這樣“不講理”的老師帶出來的孩子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而我們的孩子更喜歡到老師這邊來申辯。想想我自己總是苦口婆心地嘗試解決問題,可總是不了了之的做法,真讓人汗顏!細細琢磨後,我也在班上採取了丹尼斯老師的做法。

建構區是矛盾最多的地方,因為投放的輔助玩具——小汽車有些少。孩子們經常為誰先用小汽車而爭論。這不,啟航、小溪、家禾、徐徐又拿著小汽車來找我理論,你一句、我一句誰也不讓誰,我也不發表意見,就學著丹尼斯老師的態度,聽著,然後說:“既然你們都想玩小汽車,卻又互不相讓,就先將小汽車給我,商量好了再來拿吧!”說完,我就將小汽車拿了過來,放在了鋼琴上面。幾個孩子面面相覷,對我的態度很是驚訝,以前我可都是及時幫他們處理問題的啊!家禾不服氣,繼續跟在我後面叨叨,努力表達自己的觀點,希望我將小汽車拿給他。我沒有過多回應,只是說:“如果你們商量好了,就可以來拿小汽車。”見報告無望,這幾個孩子站在一起吵了起來,不一會兒,聲音小了。又過了一會兒,他們走到我身邊,說解決好了。讓我先將小汽車給小溪,然後他們輪流來玩。我問其他小朋友有沒有意見,大家都說沒有,小溪拿著小汽車,跑了。

以後的幾天裡,面對爭搶玩具的現象,我都是這樣的態度。又一次,我站在視窗,觀察走廊裡的孩子們玩積木,看見楚然和啟航在爭吵,又是因為小汽車的事情。楚然看見了我,喊著:“我要報告丁老師!”只見啟航拉著楚然說:“你不要去,去了丁老師會收了我們的玩具,你先玩,然後我再玩,好不好?”果然,楚然放棄了報告,兩個人又玩了起來。

《兒童紀律教育——建構性指導與規訓》一書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建構性規訓鼓勵兒童儘可能多地自己做出決定和選擇。這有助於兒童從他們的.錯誤和成功中學習。換句話說,你的工作就是幫助兒童學習怎樣做出明智的選擇,而不是代替兒童做所有的選擇。”老師看似不講理的行為,卻是將問題拋給孩子,給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在解決的過程中,孩子既可以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也可以做出不利於自己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既是艱難的,同時又是必要的。不管年齡多大,最好的知識都來自於自己的經驗——特別是分析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錯誤。也許有長者或智者曾經提醒過,不也是還得自己來認識嗎?

幼兒教師隨筆 6

中午時分,孩子們正沉浸在自選遊戲的快樂中,一個聲音打破了融洽的氛圍:“老師,凡凡把小青蛙放進龍蝦缸了!它會被咬死的。”孩子們紛紛圍過來,一個個義憤填膺地怒視著凡凡,彷彿他是可惡的壞傢伙。凡凡卻是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還用小手放在嘴邊“噓”了一聲:“別吵,我們一起看看,龍蝦和小青蛙會做朋友嗎?要是不會,我會救它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只見龍蝦慢慢悠悠地捲起尾巴,立起身子,張開大鉗子舞動了兩下,就把整個身子轉過去向旁邊前行,似乎對那隻驚嚇得一動不動的青蛙絲毫不感興趣。小青蛙呢?愣了半天終於回過神來,一跳一跳打了幾轉之後,也安靜地吸附在缸壁。“你們看,他們不是挺好的嗎?”凡凡對此好像胸有成竹,一旁的小朋友們也長出了一口氣。“凡凡.你下次可別嚇我們了。”東東耐心地提醒凡凡,其他孩子也應和著勸告著。出人意料的是凡凡的總結性陳述:“如果我不這麼做,你們怎麼會看到龍蝦是不咬青蛙的呢!”此刻,我不免慶幸自己的等待,要是我急欲阻止,不會親見如此驚險而生動的一幕,也無法瞭解凡凡淘氣的真實原委。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如果孩子沒別的事情可做,有時候他們就會製造一些惡作劇。教師應該將孩子的這種創造力引上正軌,並讓它保持健康發展的勢頭。基於這種認識,我修正了對凡凡的教育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凡凡從事一些冒險活動,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同時,還有助於建立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定期幫助孩子用新的工具及材料做一些實驗,不要求孩子的每次實驗結果或每次活動都有實際用途,真正的創造力往往要伴隨著許多次的失敗;

避免對凡凡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快地表示反對,並對孩子說一些諸如“那樣做根本不行”之類的令孩子灰心喪氣的話;

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當孩子所犯嚴重錯誤需要適當紀律論處的話,懲罰要對事不對人,不要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為凡凡選擇一些有利於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玩具或活動,如放大鏡、磁鐵、用於製作紙盒、卡片等的薄紙板等,都比那些成品的玩具更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鼓勵凡凡收集一些東西,如羽毛、鈕釦、種子、郵票或感興趣的任何東西,收集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精神,允許凡凡將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帶回家,有可存放的小天地。

實施一段時間後,小朋友們熱情地稱讚凡凡為“小小博士”。凡凡依然眨巴著那雙大眼睛,興高采烈地邀請你去看他的新發現或新發明。

可見,創造力是在孩子獲得一種真正的自尊感的氣氛中得以發展的。透過“越軌行為”,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自由創造空間,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意向,及時鼓勵和支援孩子的創新要求,這一切都將成為培育孩子創造力的沃土。

幼兒教師隨筆 7

無論在生活,工作中,“愛”是很重要的,尤其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也是那樣的快樂,雖然孩子的年齡小,有的連話都說不清,我們之間雖然沒有真正的語言上的溝通,但是卻有著一顆真誠的心,用“愛”去建立我和孩子之間的情誼。孩子是那樣的純真,我們應當讓他們感受愛,帶給他們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記得有一次在遊戲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都在看書,剛好我走到朱睿超的旁邊,突然朱睿超扯扯我的衣服問我,“孫老師,你看,這是什麼吖?”

我便告訴他“是螢火蟲。”他又問:“螢火蟲在幹什麼吖?”我便告訴他:“晚上很黑,人們在路上走路看不見,螢火蟲就幫他們照亮了路。”……不一會兒,朱睿超跑到一邊,拿來一把小椅子跟我說:“這個給孫老師坐。”我的心驚了一下,感受到了孩子滿滿的溫暖,我發現,這樣小的孩子居然能理解大人的辛苦,真的.發自內心的激動,雖然只是那麼小的一件事,但是卻表現出了孩子對我的愛及關心。發自內心的:謝謝你,小傢伙!

幼兒教師隨筆 8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我請家長幫忙收集了許多飲料罐,從中選取質地較硬、高矮粗細相同的。七個為一組圍圓,並用大膠帶將易拉罐外圍纏緊、固定,一個簡易的“梅花樁”就做成了。

易拉罐綁成的“梅花樁”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高老師.這些易拉罐怎麼用膠帶紙粘起來了?”“高老師,這有點像高蹺,可上面怎麼沒有拉繩啊?”“這比高蹺大多了,像個大樹樁!”

“呵呵,這是老師剛剛做的‘梅花樁’。練武術的人經常會走梅花樁,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

“想!”孩子們響亮地回答。

“請小朋友自覺排好隊!”一聽我發令,孩子們迅速站隊、排齊隊伍。眼睛盯著我的下一步動作。我迅速將幾個“梅花樁”按一定距離擺放並圍合成一個圓形,“誰先來試試?”

“我!”肖頂欽搶先舉手,“老師。讓我試試吧!”看到他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點頭同意。頂欽小心翼翼地將兩腳踩在一個“梅花樁”上,再慢慢地跨上另一個“梅花樁”,這樣一步一步地走了一圈。孩子們情不自禁地鼓掌:“肖頂欽,你是武林高手!”

孩子們躍躍欲試地跟在肖頂欽身後,還不時問他:“你在梅花樁上面怕不怕?你為什麼要張開手臂?”肖項欽也很認真地回答小朋友們的問題:“我站上去的時候覺得有點站不穩,張開手臂以後就能保持身體平衡了。走的時候一步一步慢慢走,就不會從梅花樁上掉下來。”

瞧。孩子們自己在交流走梅花樁的經驗呢!只要我們提供機會,孩子們就會相互學習、相互提醒。他們小心地踩上“梅花樁”,一個一個有秩序地走起來。幾次下來,孩子們的.速度就加快了,玩的興致也更高了。他們把梅花樁當成障礙,練習繞障礙走;把梅花樁連線成小橋,在小橋上開火車;把梅花樁當成重物,練習負重走……小小的易拉罐,一經改造,就變成了孩子們喜愛的玩具,還創意出很多種玩法,讓戶外體育活動變得趣味無窮。

幼兒教師隨筆 9

上廁所時,遇見了同時來上廁所的爾曼。爾曼一見我就問:“老師,為什麼老師的廁所要用木板擋著呢?”

“你說呢?”我稍微猶豫了一下,反過來問爾曼。

“是因為老師上廁所的時候怕被小朋友看見唄。”爾曼一臉天真地說。“可是,為什麼小明友的廁所不用木板擋著呢?”爾曼又問。

“你說呢?”我為這孩子愛提問感到欣喜,又反過來問她。

“搞不懂。”爾曼若有所思,旋即又問:“我可以上老師的廁所嗎?”

“當然可以。”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她。看得出,孩子很興奮,快速地跑到“有擋板的廁所”去了。

因拆遷需要,幼兒園搬遷到這所臨時校舍內,婦於是暫時使用,有些設施處理比較簡單。比如這臨時搭建的廁所,最然內部設施一應俱全,但因空間有限,女教師廁所就直接套設在女生廁所內,唯一不同的是,在大人的蹲便器之間用一塊半人高的木板隔開了。

“要是小朋友的廁所也有這樣的`闆闆擋著就好了。”入還沒出來,爾曼就在發表她的感慨。

“為什麼呢?你希望小朋友的廁所用擋板擋著嗎?”我一邊洗手一邊問她。

“當然啦,用板擋著就不會被別人看見小屁屁了唄。”這孩子,真是快人快語。

孩子的話不禁令我汗顏:我們總是提醒孩子,要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告誡孩子:“褲衩和背心覆蓋的地方禁止別人看,禁止他人摸。”但我們卻常常自以為是地忽略孩子的感受,就像今天爾曼所說的廁所問題——事情雖然很小,孩子也是無意說起,卻向我們提出了警示:孩子也有人格尊嚴,孩子的隱私更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容忽視。

幼兒教師隨筆 10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尊重孩子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每天早上孩子來園時段,我們大多會安排孩子玩桌面積木遊戲。遊戲結束時,教師總會拿起自認為搭得比較好的作品放到展示臺上,其他沒有完成或教師認為搭得不大好的作品則會讓孩子拆散,把積木歸放到籃子裡。或許教師對這種做法已習以為常,但仔細想來,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教師從所有孩子的作品中挑選出好的作品,從表面上看是關注到了全體,但其實是對孩子的不公平,對此我們能否做得更深入一些呢。比如,教師可以把孩子未搭完的作品先存放起來,告訴孩子可以在另外時段去完成;對那些看上去搭得不好的作品,教師可以聽聽孩子的設想,需要時提供一點建議,以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設想。可以說對待孩子作品的態度反映了教師對孩子的尊重程度。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讓尊重孩子的教育觀念落到行動中。

大多數教師會將紙、剪刀和各種顏色的橡皮泥等投放到美工區裡,但在一次觀摩活動中,我驚喜地看到以上材料出現在了“美味餐廳”。遊戲中,孩子們用剪刀剪出各種菜,用橡皮泥捏出餃子、麵條和各式點心,始終沉浸在小廚師的角色之中,也自然地練習了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鍛鍊了剪、捏等精細動作。這位教師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

雖然我們口頭上時時說著要尊重孩子,但實際上做得還不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孩子不想吃飯時,教師是否能把孩子的一份飯菜暫時保溫留著,到孩子想吃時再給他吃;孩子特別不想睡覺時,教師是否可以允許他不睡,讓他做些想做的事……雖然這樣做可能會給幼兒園管理工作帶來一些不便,也會給教師增加工作量,卻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我想,尊重孩子,需要從小事做起。讓我們記住“尊重是教育學生的第一道陽光”,時刻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們應該做得更好

我曾經看到一則短文《烏龜與男孩》,它引起了我的共鳴。

小男孩很想和烏龜一起玩耍,但烏龜卻把頭腳縮進了殼裡,任男孩用棍子捅它,敲它的殼,把它掀翻在地上……也不見一點效果。爺爺看見了,便說:“不要用這種方法,來,我教你一個更好的辦法。”他讓男孩把烏龜帶進屋內,放在暖和的壁爐旁,幾分鐘後烏龜覺得熱了,伸出了它的頭和腳,主動向男孩爬去。“有時候人也像烏龜一樣,”爺爺說,“不要用強硬的手段逼迫他。只要以善意、親切、誠摯和熱情,使他覺得溫暖,他就一定會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這個故事蘊含的道理與我們的教育很相似。如果我們居高臨下地以權威自居,去指責和批評孩子,或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那麼孩子就不會理會你,即使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然而,如果你真誠地對待孩子,給予尊重、關愛、肯定,使孩子感覺到溫暖,那麼孩子就會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要求孩子飯後要擦嘴巴。一天午飯後,南南沒有擦嘴巴就來到我的身邊。我習慣性地用命令的口吻大聲說:“趕緊回去擦嘴巴!”原本快樂的南南情緒一下子低落了,怏怏地轉身去擦嘴巴。看到這一情形,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於是,在南南擦乾淨嘴巴後,我親切地抱住他,並親了他一下:“南南的嘴巴擦得好乾淨,讓老師親親你!”沒想到,其他孩子見狀都紛紛擦乾淨嘴巴爭著來親我,那場面很溫馨,令我感動!我只是改變一點點,孩子的迴應就截然不同。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正講得興致勃勃,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昊昊卻開始坐不住了。這時,我伸出手朝昊昊做了個“ok”的手勢。沒想到,昊昊好像領悟到了什麼,馬上坐好了。幾分鐘後,昊昊又坐不住了,我又朝他做了那個手勢,果真很靈。活動結束後,我表揚了昊昊。傍晚,媽媽來接昊昊,昊昊高興地拉住媽媽的手:“媽媽,今天我聽講很認真,老師表揚我了,還朝我說ok呢!”沒有指責、命令,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傳達了教師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讓孩子感到了溫暖,並由此產生了愉快的情緒,孩子的行為也就變得積極了。

因此,每一天,每件事,我們都應該做得更好。我們做得更好,孩子就會發展得更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尊重孩子的勞動

春天悄悄地來了,為了把春天請進我們的教室,我和孩子們商量著以“春來了”為主題,佈置教室裡那一面大大的主題牆。為了進一步增強大班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我讓他們自己出主意、自己來佈置。孩子們興致盎然,立刻熱烈地討論起來,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上溢滿激動的喜悅,他們七嘴八舌,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最終基本達成一致意見:牆壁下面用小花小草來佈置,而草地上的內容則由他們自己發揮,每個孩子畫一幅畫來裝飾。

雖然這個想法比較傳統、單一,欠缺點新意,但我還是尊重孩子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膽地做。小花小草由我們老師來製作、裝飾。我給每一位孩子發了一張白紙,讓他們畫出自己心中的“春天”。孩子們立即投入到自己的繪畫創作中,這一次繪畫,他們比以往更加認真。

等到孩子們將自己的作品交上來,當我們嘗試將一幅幅畫貼上牆時,孩子們自己也發現牆面顯得雜亂,並不好看。於是,我引導他們再次討論,哪些是春天的特色,可以把畫作上的內容遷移到牆壁上。這時候,孩子們的想法不再單一,而是充滿了創意,說可以放飛風箏,可以懸掛柳條,可以用手掌印小動物的腳印……

有了這個新的創意,剛才孩子們畫的畫就暫時沒有用了。晚上放學之後,我逐一收好他們的畫,用一個紅色塑料袋紮好放在一邊,可是下班的時候忘了帶走,遺落在洗漱間裡了。

第二天早晨,一個細心的孩子看到了。他沒有直接找我,而是叫了幾個孩子立刻開啟塑料袋,就像發現重大檔案一樣,互相交流著:“快,我們一起來拯救這些畫!”“把這些畫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怎麼樣?” “老師是收在這裡的,還是故意紮好要扔掉啊?”……

就在他們激烈爭論時,有個孩子看到了我,立刻跑過來拉著我的手,急急地說:“老師,我們的畫是怎麼回事啊?怎麼會放在地上?”我被他拉著走近“事故現場”,剛準備說話卻又被其他小朋友的嘟噥聲打斷。“這些畫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怎麼可以扔掉呢?” “為什麼要扔掉呢?”……孩子們臉上的委屈不滿還有無措,我全都看在心裡,那個包著畫稿的紅色塑料袋,剎那間在我眼裡變得特別刺眼。

我第一時間拿起塑料袋,整理好裡面的所有畫作,接著,一邊安慰著孩子們並把他們送回教室,一邊思考著該怎樣和孩子們解釋。我意識到,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不能讓孩子們消除剛才的事情給他們所帶來的陰影,會嚴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對他們的情緒肯定會有影響,甚至可能涉及他們的將來。

我決定,還是和孩子們坦誠相對。於是當著孩子的面,我說:“‘春來了’主題牆的設計是我們小朋友自己設計的,並且經過實踐,發現了更有創意更新穎的方式,那麼這些畫作老師就覺得沒有用處了。所以,昨晚老師是想趁著你們都回家了,把它們帶走扔掉的,可臨走的時候忘記了,你們今天看到的,是老師想扔掉的,老師跟你們說聲對不起!”孩子們瞪大了眼睛看著我,似乎難以置信。可能他們覺得老師真像小孩子一樣跟他們賠禮道歉,有點驚訝了。然後我又對他們說:“能原諒老師一次嗎?”一陣短暫的寂靜後,孩子們天真地、異口同聲地大聲說:“原諒呢!畫還在呢……下次我們畫得更漂亮一點,老師就不扔了,對嗎?”聽著這樣的話,我的心裡像注入一股暖流,為孩子們的可愛,為孩子們的理解,為孩子們的寬容。謝謝你們,我親愛的孩子們!

最後,我們商量著這麼優美的作品怎麼辦呢?小朋友們再次自己商量,決定做一個以春天為主題的展牌,將小朋友的一部分畫作佈置在上面;還可以挑選一些畫作送給小小班的小朋友們,讓他們裝飾自己的教室;也可以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佈置自己房間的春天!

每一個孩子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得到應有的珍惜,因為這是他們各有特點且獨一無二的思想結晶,也是幼小的兒童對這個如萬花筒一般的世界的最初夢想。而我們,更應該義不容辭地去保護、去善待孩子們每一次的勞動成果。學會珍惜體會孩子們的心情,才能真正感悟到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的快樂。老師做錯事情及時道歉,也讓孩子學會了勇於認錯、誠實坦白、寬容大度。

——學前教育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應該做得更好

每天下午孩子們起床後,老師都會給一些睡覺時弄亂了頭髮的女孩梳頭。最近幾天,我發現弄亂頭髮的孩子增多了。一天下午,我一邊給孩子梳頭髮,一邊問午睡時值班的保育老師:“孩子們最近睡得不好嗎?怎麼那麼多孩子的頭髮都弄亂了?”保育老師用手指了指遠處,說:“你看。”我順著她示意的方向看過去,發現佳佳正在悄悄地故意弄亂自己的頭髮。我有點奇怪,便脫口而出:“佳佳,你幹嗎把頭髮弄亂啊?”佳佳輕聲地說:“我想讓你給我梳頭髮。”我突然意識到可能是我平時冷落了孩子,孩子才會這麼做的,我趕緊說:“來,老師給你梳個漂亮的髮型。”佳佳很乖地配合我幫她梳頭髮,表情甜蜜蜜的.。梳完後,佳佳摸了摸自己的頭髮,很滿意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我發現,孩子們喜歡我幫她們梳頭,並不是因為我梳的髮型有多好看,而是因為喜歡在我懷裡和我親密接觸,喜歡我在幫她們梳頭時和她們說話,會誇她們,會抱她們。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由於大班班額較大,我平時都比較忙,很少會像在中小班時那樣蹲下來擁抱他們,親親他們的臉蛋,等等。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雖然到了大班,但還是渴望與教師親近,渴望教師的愛,而我卻忽略了孩子們的需要。

還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也很大。那天午飯時分,配班的老師因臨時有會議沒回班,我只能一個人到食堂去打飯,等我把滿滿兩桶飯菜提到三樓活動室時,我的腰都直不起來了。而這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還沒回座位做好開飯的準備,其中就有平時特別淘氣的小杰。我說:“你們怎麼這麼不懂事啊,老師的腰都要累斷了,你們還亂跑,不準備吃飯了?”說完,我就去消毒櫃裡拿餐具,等我拿回餐具一看,別人都回座位了,只有小杰提著小椅子還在那裡晃悠。我特別生氣,大聲說道:“小杰,你怎麼回事啊,為什麼還不回座位?”小杰怯怯地說:“老師,你說你腰疼,我給你搬椅子呢。”聽到孩子的話,我很內疚。我接過椅子,摸了一下小杰的頭,“謝謝你,小杰。”“不用謝,老師。”多麼可愛純潔的孩子啊。

這兩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意識到,平時在空閒的時候,在心情好的時候,我們或許能做到親切地對待孩子,與孩子進行良好的互動,但當忙碌的時候、勞累的時候、煩躁的時候,我們可能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冷落甚至傷害孩子。孩子的言行提醒了我:孩子們需要我,我應該做得更好。

摘自:《幼兒教育》20xx.05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和諧的班級,將孩子培育得更棒

今年是我第一年當班主任,在開學初有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告訴過我,班主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輕鬆,雖然我作了十足的準備,但是說實話心裡還是很擔憂的。

開學後的兩個星期,有些幼兒哭鬧、有些幼兒沉悶、有些幼兒因為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所以幾乎每位家長都會來詢問幼兒的情況,這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詢問中不免會出現這樣的話語,“老師,我們因為是獨生子女,所以我們很寶貝的,不能說重話”、“老師,你們這裡會不會給孩子晒被子,我們敏感的”、“我們的孩子吃飯乖嗎?你們喂不喂?”……一系列一系列的話,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一切地顯得那麼自然,但是我隱隱地感受到了無比大的壓力,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當初別人對我的提醒。

可是擺在眼前的是不能逃避的事實,我只有解決不能退縮,除了在幼兒園給孩子培養常規,還要給他們像媽媽的愛,面對家長,我建立了班級QQ和班級部落格,把孩子吃飯、遊戲、睡覺的照片錄影呈現給家長看,將我們的教學內容也呈現給他們,讓他們在幼兒園之外也能隨時瞭解到我們班裡的情況,讓他們能放心地將幼兒交到我們手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家長的配合下,開學這一個月來,我們班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好,孩子們愛老師,愛幼兒園,家長和我們也像朋友那樣交流著,一切都顯得那麼地和諧自然。我想這樣的和諧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工作,將我們班搞出特色,將孩子培育得更棒!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們是孩子的榜樣

今天,我們開展了音樂活動“看朋友”,在活動中,我們嘗試了音樂遊戲,開輕軌進行節奏走路,我用情景性的語言告訴幼兒開輕軌時小腳要站穩,這樣才能剎車剎住,不會撞車。孩子們沉浸在遊戲中。遊戲結束後,我和孩子們自由活動,孩子可以自主休息。我看到宇傑孩子“剎車”,而且在做錯誤的動作,我便和他練習“剎車”,有點累了,我把雙腳倘出去,宇傑就說:“趙老師,這樣危險。”我說:“我現在不在開車啊。”他說:“你這樣我們也要學的。”我只能把腳收進來,端正的坐著。

看著孩子半懂事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第二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嗎?

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我們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父母都來學學。學學我們的髮型、衣服,甚至舉止言行等。這些可愛的小傢伙眼裡,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物件,並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們就會關心我們,我們對孩子粗暴,孩子也會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裡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

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學習三思而行!

幼兒教師隨筆 11

《綱要》健康領域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好動、好奇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性又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特徵,體育活動正滿足了他們的這種愛好和身心需要。“遊戲給予幼兒快樂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了創造、發明、學習世界的機會。”體育活動在培養幼兒發展自我的同時,也發展了幼兒與他人、社會的關係,使幼兒由個體的人成為社會的人。但是,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體能訓練,它是一種綜合的遊戲實踐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社會化教育,對幼兒的人格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既要保持自我個性,又要融入社會生活,成為一個發展健全的人。

一、 良好的個性品質

新《綱要》指出:要“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體育活動作為幼兒活動的一種方式,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增強幼兒體質,重要的是它還具有滿足幼兒模仿、娛樂、交往、表現、競爭等個體需要,促進幼兒智力、個性、品德、審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的功能,培養幼兒積極進取、勇於探索、愛惜玩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良好個性品質,促使幼兒由個性人發展成為完整的社會人的健康心理。

1、培養了幼兒不怕困難、勇敢的意志品質

幼兒期是培養意志品質的最好時機,體育活動是培養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最佳途徑。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是培養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體育活動中,我們為幼兒創設克服不同困難的情境,這種困難可能是生理的,也有可能是心理的,是幼兒經過努力後能夠克服的。對幼兒來說,任何一項體育活動都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比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困難。如在中班“我和椅子一起玩”的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許多椅子,利用椅子練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當讓幼兒分別在一個椅子高度、兩個椅子高度上跳下時,幼兒完成得都很好。但當搭至三個、四個椅子高度時,有的幼兒表現為膽怯了,特別是幾個個子矮小的女孩。這時,幼兒的心理往往是狐疑不定的,教師的鼓勵和信任在這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當一個孩子勇敢地跳下後,教師總會適時地表揚:“你真棒!”當孩子稍有猶疑,教師就會伸出雙手,做出安全保護的樣子,鼓勵孩子“你能行!”教師的鼓勵和保護讓幼兒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後,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個椅子的上面,無論教師如何鼓勵,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淚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師和同伴的鼓勵和幫助下,她終於跳了下來。在接下來的練習中,她的膽子越來越大,從她興奮的小臉上,可以看到成功為她帶來了勇氣和樂趣。

2、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喜歡遊戲,但更喜歡遊戲的成功。這是因為遊戲的成功一方面給幼兒帶來愉悅,另一方面還可以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讚許。”體育活動是幼兒喜愛並且參加最多的活動之一,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得到強烈的情感體驗。當幼兒克服困難,學會某種動作,得到了同伴、老師的認同後,他們會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了自信心。如我在組織體育活動“跳花杆”時,有個別幼兒由於一直無法跟上節奏跳,對活動失去了興趣,對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跳了,對活動產生了排斥心理,當他們面對有節奏地敲打著的花杆時,腳就不聽使喚,這時老師就用鼓勵的'口吻說: “你行的,試試看好嗎?”“真棒,再來一次。”“加油!加油!” 這些幼兒在老師的鼓勵和同伴的影響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難心理,掌握了動作要領,也樹立了自信心。幼兒的自信心來自於活動中獲得的成功及教師、同伴對其成功的肯定,在以後的活動中,當他們再度面對困難時,他們便不再會畏縮不前了。

3、培養了幼兒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一個人今天在合作中能做什麼,他明天就能獨立做什麼。”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體育遊戲活動來完成其教學任務的,體育遊戲有它特有的規則、情節,從內容到形式,從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強烈的集體性。為了達到遊戲目的,幼兒必須通過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項活動。如“ 送眼淚”的遊戲中,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比賽,每個人必須拿著沾滿“眼淚”的海綿,跳過“小河”,鑽過“ 山洞”繞過“樹林”,將“眼淚”送到獅子那裡,最後,比比哪組送的“眼淚”最多就獲勝。通過這種合作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如何協調配合完成任務,使幼兒知道,要取得遊戲的最後勝利,必須與同伴友好合作,互幫互助。顯見,體育活動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會,也有助於幼兒形成集體榮譽感。

二、和諧的人際關係

新《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 在體育活動中,活動器具(玩具)的共用就充分促進了幼兒之間的協作關係,在活動中,教師在投放活動玩具時有意識的投放品種多但數量少的玩具,當幼兒想玩別人手中的玩具時,就必須與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換玩具,才能如願以償。

遊戲一:“紙棒的一物多玩”

遊戲中提供給幼兒人手一根紙棒,讓幼兒想出紙棒的多種玩法,要求他們要玩“搭長梯”、“跳格子”、“走長線”的遊戲,這就要求幼兒必須協調好與其他人的關係,既要共用玩具又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個共用的目標。

遊戲二:“佔圈”

遊戲中教師提供的圓圈數量總比幼兒人數少,在兒歌唸完後搶圈站,先站在圈中的幼兒為勝。這既發展了幼兒的靈敏性,又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為今後踏入充滿挑戰的大社會奠定了心理基礎。

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新《綱要》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兒童從自我中心過渡到做一個社會的人,重要的變化在遊戲之中。”幼兒要成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積極參加社會生活,才有可能由個體以最便捷的方式融於社會,體育活動就很好的為幼兒提供了廣泛的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1、直接式:

新《綱要》指出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孩子的成長需要實實在在的感受與體驗,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去“遠足”、 “踏青”等活動不僅能強健身體、鍛鍊意志,而且可以讓幼兒廣泛接觸社會上的人,看到社會現象。如遠足時看到人們對老人的關心,對殘疾人的幫助,瞭解交通規則、公園規則等等。在這個社會的大教室裡,孩子獲得的不僅是體力的鍛鍊、知識的積累,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心靈。同時,幼兒參加運動會也是幼兒走向社會的極好途徑,如我園每學期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運動會,就會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參加。而其中的“親子游戲”是幼兒與家長配合的比賽專案,如“兩人三足走”、“運海洋球回家”、“過河”“趕小豬”等既讓幼兒參與了比賽的過程,又加深了親子間的感情,同時也讓家長融入到了我們幼兒園的生活中。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把單純的個人行為加入進了社會生活,可以在社會他人中得到評價,瞭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及為自己帶來的結果,使幼兒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中,融入到了社會生活中。

2、間接式:

體育活動特別是運動會是個人蔘與社會的一種方式,是得到社會評價、社會反映的途徑。幼兒觀看運動會,也是幼兒瞭解他人、參與評價、找到社會學習榜樣,使自己成為社會成員的機會。幼兒在和家人觀看電視裡的“奧運會”和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後,就有了對一些運動健將的個人瞭解,有了對他們的評價,也有了自己嚮往的榜樣。如:110米欄跨欄世界冠軍劉翔就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通過認識劉翔,不僅讓幼兒更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了,而且也使幼兒有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有了學習的好榜樣。

在充滿競爭色彩和趣味的體育遊戲中,讓幼兒通過不斷的努力和鍛鍊,體驗成功與榮譽、享受成功與勝利,形成活潑健康、樂觀積極、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勇於競爭、銳意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讓幼兒成為一個適應社會需要的人,一個堅強的人。

幼兒教師隨筆 12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隨筆,請參考.

不再直接給幼兒餵飯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為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助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考慮到幼兒進食時的心情,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才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著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小心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可以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為,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著我叫“老師”。“哎”我心裡高興的應著。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著我說:“鄧老師昨天才說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說:“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說過的話都記著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說:“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裡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著,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為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為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說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說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今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一定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裡說:“告訴老師,你昨天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天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麼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說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著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這麼回事,每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於搶站排頭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幼兒教師隨筆 13

毛豆,一個令人“頭疼”的孩子,他總會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比如,午睡時,他會突然放聲歌唱;做早操時,他會悄悄地躲起來;美術活動中,他不是將畫紙揉成團到處扔,就是將雙手塗滿顏色嚇唬同伴……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孩子們逐漸與他疏遠了,甚至合謀對付他。

那天體育活動結束後,孩子們排著兩列縱隊在我的帶領下一起進入活動室。平時,毛豆經常故意走在隊伍的最後一個,有時甚至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那天也不例外。正當我帶著大多數幼兒走進洗手間時,一名幼兒跑來對我說:“老師,他們把毛豆關在門外面,不讓他進活動室。”我聞訊趕緊離開洗手間,朝活動室前門走去。門的周圍沒有一個孩子,可當我想開啟前門時,發現門已經被反鎖了。透過門中間的玻璃看外面,毛豆也並不在呀!我正納悶的時候,傳來幾個孩子的聲音:“老師,快點,他們把後門也關起來了。”我轉頭看向活動室後門,那裡果真圍著一群孩子,他們正用自己的身體用力抵住門。我隱約聽到門外“咚咚”的敲門聲。正當我準備發問時,幾名孩子朝我的方向跑來,邊跑邊喊:“快,毛豆要從前門進來了。”我順勢攔住了他們的去路。或許還沒有從興奮中回過神來,被我攔住去路的孩子們在停下腳步的同時,還不忘對後面的同伴高喊:“快點!”我非常生氣,喝問道:“你們在幹什麼?”孩子們被我的威嚴驚住了。就在此時,一個身影靜悄悄地走到前門,輕輕地開啟保險和門,把氣喘吁吁的毛豆迎進門。這個身影正是我們班的小鴿子——一個文靜的從不多話的女孩子。

經歷一番波折進入活動室的毛豆,顧不上休息,徑直向我奔來。他喘著粗氣,非常委屈地對我說:“老師,剛才他們不讓我進活動室,他把前門和後門都——鎖——起來了,是小鴿子‘救’了我!”他故意拉長了“鎖”這個字,就是為了讓我知道孩子們在合夥欺負他。看著他滿臉的汗水和無辜的表情,我心生憐愛。

是啊,毛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似乎經常給大家制造麻煩,但他這樣被同伴欺負正常嗎?難道他就不該擁有朋友嗎?難道他就不該獲得朋友的關愛嗎?或許有了朋友的幫助,他能有所改變呢?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那個身影,“關門”事件中唯一向毛豆伸出援手的孩子——小鴿子。那個曾經“救”過他的小女孩,那個讓他心存感激的小女生,願不願意接受毛豆做朋友呢?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我將小鴿子叫到身邊,輕聲地問道:“小鴿子,上次你看到毛豆受欺負,幫助了他,真是個好孩子。你瞧,毛豆在班上一直沒有朋友,我想幫他找一個朋友,你願意做毛豆的第一個朋友嗎?”小鴿子聽完我的問話,馬上就點頭應道:“我願意跟毛豆做朋友。”為了讓事情能夠順利地進展下去,我又對小鴿子作了特別交待:“從現在起,我就將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你,做毛豆的第一個朋友。如果你發現他有做錯的地方,就立刻指出來讓他改正,你要多幫助他。可以嗎?”小鴿子非常高興而又認真地點了點頭。

一天,做操之前,我走到毛豆身邊悄悄地對他說:“毛豆,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幫你找了一個朋友,你猜是誰?”他搖搖頭說:“我不知道唉!”我面帶笑容地告訴他:“你的這個朋友就是小鴿子。”聽了我的回答,他居然靦腆地笑了。我隨後問道:“你喜歡這個朋友嗎?”“我喜歡,我要。”他連忙回答。原來,這個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是如此重視和珍惜這個朋友,他的表情和回答更讓我堅信我替他找的`這第一個朋友是他需要的,是他渴望的。不過他能否留住這個朋友,才是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就叮囑道:“毛豆,小鴿子是我給你找的第一個朋友。從今天起,你們倆就是朋友了,她會幫助你,你要多聽她的話,要不然她會離開你的。你知道嗎?”他很認真地聽著。“以後你會有第二個朋友、第三個朋友……你開心嗎?”他聽了我的話,開心地笑了起來:“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第二天一早,毛豆剛走進活動室,我就迫不及待地問他:“毛豆,你的朋友還在嗎?”毛豆很嚴肅地回答:“老師,我的朋友還在,我沒有讓她離開!”

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了朋友後的毛豆在變化著——

12月6日,毛豆剛準備伸手去拿別人東西,小鴿子便做了制止的動作,他立刻縮回小手,笑了。

2月15日,毛豆賴著不起床,我輕輕在他耳邊說了句:“我去告訴小鴿子了。”他聽了,縱身一躍,用乞求的目光看著我:“別去,我馬上就起床。”

3月22日,毛豆走得慢,離隊伍越來越遠,我只說了句:“毛豆,你的朋友呢?”他就趕緊跑進隊伍,緊緊抓住小鴿子的手。

4月5日,分享巧克力時,一個孩子的巧克力軟了,毛豆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巧克力與他進行了交換。我和小鴿子豎起了大拇指,他開心地笑了。

不知不覺,我已經記錄了快四個月了,毛豆的變化還在繼續。

“關門”事件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友情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師不能忽視孩子的交往需要。當某個孩子成為不合群的個體時,教師該怎樣幫助他重新獲得信任,擁有朋友呢?我認為合適的契機和合適的同伴是兩個重要的因素。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吧!

幼兒教師隨筆 14

剛開學時,我們老師並沒有太多時間顧及到坐在後排不哭不鬧的煒煒。兩三天後,其他寶寶依舊沉浸在想家的悲傷情緒中不能自拔,煒煒已經開始滿教室狂奔,在地板上爬來爬去,做滑稽的動作逗還在哭鬧的寶寶。他結實的身板像一臺上了發條的機器,一刻不停地轉動著,精力旺盛得令我們都歎服,他也會來報告我們哪個寶寶又在哭,哪個寶寶又想媽媽了......一口流利、響亮的方言總能讓我們捧腹。當所有的寶寶都適應了新的環境並能積極參與各種遊戲和活動時,煒煒卻到處表演他的“絕活兒”每次都能吸引許多寶寶的.圍觀,讓我們三位老師哭笑不得。

每天寶寶們用完餐,我們擦桌子時就把小椅子架到桌子上,這樣方便清潔地板。一天,我正在擦桌子,煒煒突然急匆匆跑來說:“老師,我來幫你!”我驚訝於他的變化,剛想提醒他小椅子有點重,他已經輕鬆地架好了兩張椅子,正在搬第三張椅子。我忙說:“煒煒,這椅子重,你去別的地方玩兒,我來搬。”“不重。”他頭也不抬地回答,手卻在飛快地搬椅子,一會兒工夫,他已經搬好了一排,而且排得非常整齊。一個小女孩兒也跑來幫忙,他學著我的口吻對她說:“這椅子挺重的,你去別的地方玩兒,我來搬。”看著他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們都忍不住笑了。排完小椅子,我獎勵他一朵小紅花,他開心極了,躥上去很高。從那以後,只要看見我們在做什麼事情,他總能停止他的“表演”,跑來說:“老師,我來幫你!”每次做事情的時候,他都很專注。我告訴他不僅給老師幫忙有小紅花,活動中表現好也有小紅花,這樣才是聽話的乖寶寶,他認真地點點頭。後來,在活動中,也能看到他積極參與的身影了,我們都欣喜於他一點點的改變。

這不,他又來了。“老師,我來幫你!”他忙接過我手裡的空盆子,跑向了食堂......

幼兒教師隨筆 15

這個學期,我帶的是小班。最近班級裡存放了兩個長l米、寬O.8米、高1.5米的大紙箱。幾個孩子被大紙箱吸引了,調皮的銳銳推了紙箱一把,看到紙箱倒地,孩子們樂不可支,他們順勢趴在地上說:“我們來鑽山洞吧。”我見狀連忙給予肯定:“用紙箱來鑽山洞真是個好辦法。但是現在能鑽嗎?”寧寧說:“把洞口的紙板剪掉就行了。”“你們要用到剪刀,有點危險,需要我幫忙嗎?”“好啊。”趴在地上的孩子立刻都站起來,看著我將一隻箱子的底部和頂部剪掉。看到紙箱露出了空洞,孩子們興奮異常。我把紙箱放倒在地上,將原來的長邊當成高度靠著玩具櫃平放。婷婷迫不及待地一頭鑽了進去,等她爬出來時,由於箱體另一側缺少支撐,紙箱一下子側臥倒地了。孩子們見狀大笑不已。我說:“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山洞’不倒?”孩子們的思維異常活躍,有的說用椅子頂住,有的說用桌子頂住,有的說請人站在箱子旁邊。為了一一驗證這些方法是否可行,他們擺椅子、放桌子、站在箱子旁邊,忙得不亦樂乎。經試驗,這些方法果然不錯,都能固定箱子,他們滿臉喜悅。最後,他們發現只要用大的東西擋住紙箱,紙箱就不會倒。“哦,這是你們自己發現的祕密,看來很有道理。”我表揚了孩子們一番。

隨後,我指著走廊問孩子,如果把箱子移到那個地方玩鑽山洞,有沒有什麼好辦法使箱子穩定不倒塌。孩子們還是想到用東西擋,但由於場地小,這些方法被一一否定。最後我拿出一條繩子問:“如果請它來幫忙,可以怎麼用呢?”林林受了啟發說:“可以用繩子把紙箱綁在柱子上,那樣紙箱就不會倒了。”許多孩子不理解他的想法。我照著林林的主意去固定紙箱,孩子們試了試,還真行!

孩子們還牽掛著另一隻大箱子,我提醒他們想想可以用它來幹什麼。珠珠說:“我鑽山洞出汗了,好熱啊!可以在那裡洗個澡。”旁邊的孩子也附和著。我問他們怎麼洗澡,有的孩子說用紙箱做浴缸,有的孩子說用紙箱做淋浴房,最後贊成做淋浴房的佔多數。“怎麼把它做成淋浴房呢?”我問。成成說:“把中間的紙剪掉,下面做個門,再裝個水龍頭就可以了。”我按照他們的意圖裁剪好後,問:“用什麼材料做水龍頭比較合適?”孩子們環顧四周,發現有很多雪碧瓶。玉玉提議用雪碧瓶來做水龍頭,大家一致贊成。將水龍頭安裝好後,簡易的淋浴房就做好了。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圍了上來,思思和陶陶同時鑽了進去。旁邊的孩子不同意她們一起洗,陶陶說:“我是媽媽,帶寶寶一起洗澡。”孩子們只好同意。“媽媽”帶著“寶寶”剛洗完,一群人就爭先恐後地往裡擠,沒有擠進去的豆豆急得大喊要排隊。於是,我拿出小腳印粘在地上,說:“豆豆說得對,排隊洗澡可能會快些。”孩子們聽了馬上尋找腳印站立,開始排隊等候。這時,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有的孩子在淋浴房裡洗了很長時間都不出來,弄得心急的孩子直跺腳,有的進去拉,有的來告狀。看著大家吵吵嚷嚷、爭論不休,我建議道:“我們的水龍頭是節能環保型的,很特殊,倒計時從1O數到l後就沒有水了,換人進去洗澡才會重新有水流出來。”這個建議很管用,排隊等候的孩子耐心地邊數邊等,遊戲變得有序了。

在這次紙箱探索活動中,我意識到問題是探索的動力、起點,也是活動的主線。問題可以是幼兒發起,也可以是教師發起,以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教師除了提出合適的問題,還要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幼兒各種各樣的.回答和解釋,從中發現教育價值,推動遊戲的發展。

此外,教師適時的介入能讓活動順利進行或得到進一步拓展。小班幼兒還沒有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遇到矛盾還沒有能力獨立解決,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比如,大家都爭搶著往淋浴房裡鑽時,如果教師用命令式的口吻讓他們一一排隊,表面上幼兒也會遵守,但他們內心的愉悅會減少很多。教師用貼上幼兒熟悉的小腳印的方法暗示了正確的做法,效果比較好。教師要敏感地覺察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發現他們的意圖並相應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有的幼兒玩不到時會尋求教師的幫助,有的為了能讓自己有機會玩會找個“合理”的理由,有的會搬出規則來給自己爭取機會,無不體現出孩子的智慧,教師應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的行為方式,多提供支援陛的遊戲環境,使他們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標籤: 幼兒教師 隨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jiaoshi/0lor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