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說課稿精選15篇

教師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說課稿精選15篇

教師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叫XXX,我的說課題目是《培養審美的眼睛》。(板書說課題目及自己的名字)下面是我的說課內容:

一、教學目標:

(我的說課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加以闡述)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鑑賞教學的開篇,對後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我設定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

2)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

3)讓同學們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審美的眼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二部分是…)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從而讓學生們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和人生髮展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結合例項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和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第三部分是我的…)

首先匯入新課: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對作品的價值判斷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鑑賞問題。

然後我會通過展示張萱的《搗練圖》和米勒的《拾穗者》等相關作品,讓學生在看畫的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而然的引出美術鑑賞的概念。

1、什麼是美術鑑賞?(接下來就是本章節的第一個知識要點…)

首先我會舉例說明鑑賞並不神祕,然後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闡明什麼是美術鑑賞,及其物件、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徵等。

通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

那麼美術作品有哪些型別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首先我會展示天安門的圖片、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讓同學們在欣賞圖片中,逐步訓練學生區分不同美術形式的能力。

2、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隨後引出第二個教學重點…)

我會根據藝術門類和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徵,分別展示課本相關圖片。並提出兩個相關問題:

1、各個圖片分別代表哪種藝術門類。

2、除此之外還發現生活中有那些美術作品,它們是屬於以上哪種藝術門類的。目的.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列舉自己生活中所發現和存在的美術元素,訓練同學們主動思維的習慣。

3、美術鑑賞的意義(本章節的第三個教學內容是…)

通過以上我們學習了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作品的分類,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美術鑑賞呢?我就會通過展示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和馬蒂斯的《舞蹈》兩幅代表作來說明美術鑑賞從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4、總結回顧:(最後是我對本章節的總結回顧)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美術鑑賞的概念、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以及美術鑑賞的意義等,並從巨集觀上認識了美術以及美術鑑賞的基本知識,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四、板書設計:

一、什麼是美術鑑賞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三、美術鑑賞的意義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老師!(擦黑板)。

XXX

  XX年XX月XX日

教師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第1課時因數和倍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七個環節對其分析,具體如下: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整數四則運算等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因數和倍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學生後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分數四則運算等知識打好基礎。在整個知識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本課學習前,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數與代數學習基礎,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因數和倍數的認識的學習不僅有利於加深對整數的認識,還能拓寬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範圍,所以需要學生理解記憶。本節課的講授應注重從學生生活情境的數學問題引入課題,並充分利用之前所學的數與代數的知識,由學生來歸納。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整數乘、除法計算初步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含義,探索求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能在100以內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受知識在數學和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數學思考水平。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愉悅體驗,逐步形成樂於和同伴合作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探索求一個數因數與倍數的方法

五、說教法

教法: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徵、本課的知識特點及教材的呈現方式,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探究發現法、討論交流法和猜想驗證法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並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

六、說學法

學法:學生自主探索、操作驗證、合作交流、質疑問難,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

七、說教學過程

遵循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思考性和開放性,本著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設計思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一)談話匯入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關數的知識。請你回憶下,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誰能舉例說說看哪些數是自然數?

談話: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對除0以外的自然數進行研究,探索它們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進而揭示課題。【板書:因數和倍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這裡的談話匯入,既強調了新內容與相關舊知的聯絡,又明確了新內容所涉及的基本問題,有利於學生確立合適的新知生長點,形成主動探求的積極心向。】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因數和倍數

先要求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並提問:沒排能擺幾個,擺了幾排?並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擺法。學生操作完,再在小組內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4×3=12,6×2=12,12×1=12 引導學生觀察4×3=12,並明確因為4和3相乘等於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數,12是4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

並提問:根據6×2=12,你能說出那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嗎?根據12×1=12呢?

學生交流完後,提問能不能只說12是倍數,2是因數?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因數和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所以,一定要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並明確研究因數與倍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然後再要求學生說一道不一樣的算式,並說出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

2、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出示例2,要求學生嘗試找出36的所有因數

呈現學生得到的幾種不同結果,並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體會展示的找法比較混亂,有的還遺漏。及時追問:怎樣找可以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會得出看36是由哪兩個數相乘得到的;依次列舉積是36的乘法算式;也可以一次列舉被除數是36的除法算式。進而得出36的因數有:1,2,3,4,6,9,12,18,36【相應板書】 然後介紹用集合圖表示36的因數的方法。 出示試一試

要求學生先有序的填出15的因數和16的因數。並指名學生交流填寫的方法,並詢問是否已經找出所有的因數。然後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幾個例子,說說一個數的因數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 的個數是有限的。

3、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設定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解決問題,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深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練習的編排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獲得認識和經驗的提升,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深化“轉化”

1、課的結尾進行全課總結,我讓同學們把自己的學習收穫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分享,並把學習中的困惑說一說。

2、作業佈置

教師說課稿3

【說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開展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隨處都可以看到各種瓶子,以廢舊的瓶子作為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既能發展幼兒走、跑、跳的基本動作又可以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能滿足幼兒對各種事物的探究慾望,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幼兒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參與中,培養起競爭與合作的意識。

【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走、跑、跳、鑽、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但是隻有教師靈活掌握綱要提出的總目標和幼兒的年齡階段目標之間的關係,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據大班的身體發展水平,幼兒已經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所以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的發展幼兒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為: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

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的去創造、嘗試、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動作技能,又增強幼兒的體質,並使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創新、新的提高,其創造性培養就能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所以為了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品質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

1.激發幼兒探索瓶子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協同能力。

【說活動準備】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讓材料促使幼兒動起來,為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連貫性,達到活動目標。在考慮到幼兒已具備的關於瓶子的生活經驗和動作能力的基礎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準備:1.經過裝飾的瓶子若干,兔媽媽頭飾一個,小白兔、小黑兔頭飾若干,錄音機一臺;2.幼兒已經會做瓶子操;3.用粉筆畫出頂瓶走,繞瓶跑,夾瓶跳所在的區域。這能夠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動中去。

【說活動重難點】

體育活動主要是通過動作訓練,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幼兒體質,通過遊戲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完成所要求的體育練習,要求幼兒在遊戲的競爭氛圍裡,靈活的、協調的掌握新的動作要求。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掌握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基本動作要點大班幼兒正處於培養自制力、堅持性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制約自己、勸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進行規則遊戲時,大班幼兒集體榮譽感增強,追求比賽結果,難免會出現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規則意識的建立不是靠說教和硬性規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養,需要我們在活動中的堅持、提醒。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在比賽中自覺的遵守遊戲規則。

【說教法和學法】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定位是幼兒的支持者、活動者、引導者。所以此次體育活動中,我克服了傳統的教授形式,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自主表達,鼓勵幼兒自主探索。根據各個環節的要求和具體情況,採取適宜的教法:

1.講解示範法:對於體育活動來說,教師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於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要領,遊戲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兒因使用器械不當造成的身體損傷等意外發生。但是,對於這一教法,我只是在開展遊戲的環節適當的採用,因為我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讓孩子自主的探索。

2.語言提示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某些具體動作要點、規則的不能完全領會。所以,我採用語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動中簡潔、明確的提示、指導幼兒進行活動。

3.情感滲透法:情感滲透對幼兒活動中實現的情感目標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我會及時給予幼兒激勵和表揚,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與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兒獲得鼓勵的同時有助於目標的達成。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並且幫助其達到動作協調、靈活的目標,使他們感受體育活動的過程,體驗體育遊戲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練習法:幼兒對動作的練習有利於幼兒較好的掌握動作。所以在幼兒自主探索後,教師進行個別示範,再提供機會給幼兒自由分散練習也有利於後面遊戲環節的開展。

2.遊戲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法是以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鍊的方法。此方法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需要。

3.比賽法:比賽中幼兒爭取勝利的強烈願望,有利於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與身體鍛鍊的積極性。

【說活動過程】

結合教育活動的有序性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按照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我把活動過程分為三個大環節:1.準備部分。2.基本部分。3.結束部分。

第一大環節:準備部分根據幼兒生理機能的活動變化規律,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首先我會利用音樂的輔助,帶領幼兒出場並隨著音樂節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動作。在提高幼兒身體機能活動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樹立瓶子具有多種玩法的意識。隨後,我會組織幼兒做瓶子操,進行全身性的活動,為第二大環節的開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第二大環節:基本部分經過上一環節的熱身,在這一階段幼兒的活動能力已經逐步達到較高水平,所以在此環節,我設定了三個部分的內容:

(1)自主探索-達成目標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就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養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以及“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進行身體活動,主動探索多種運動器材的多種玩法。”等方面內容。這些內容促使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為幼兒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首先我會用適當的教師語言和隱性示範,引導幼兒積極動腦,合作探索。然後進行歸納小結,並示範個別玩法,擴大幼兒思維,也為下一部分的遊戲環節打下基礎。最後讓幼兒自由結伴,分散練習,鞏固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整個自主探索過程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由的氛圍中發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2)開展遊戲-達成目標2、3體育遊戲是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遊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練習興趣,讓幼兒在體驗遊戲娛樂性的同時,練習和鞏固基本動作,達到增強體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設定了三個競賽性的小遊戲,分別發展幼兒平穩走、繞障礙跑、夾物並腿跳的能力。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急緩結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首先我會利用道具設定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分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師語言激發兩組幼兒進行競爭,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積極性。層層遞進,引出競賽遊戲。

在遊戲開始前,我會用講解示範法,清晰、準確、生動的講解示範遊戲規則,對幼兒提出要求,再組織幼兒有序的開展遊戲。因為幼兒的自制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差,所以我會以裁判員的身份參與遊戲,在遊戲開展中,時刻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並利用幼兒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兒互相監督,遵守遊戲規則和進行團結合作。

在第二個小遊戲中,我沒有預先擺放好小瓶子,而是讓幼兒根據預先的定位來擺放,是為幼兒創造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機會,提高幼兒積極性。

(3)總結評價遊戲結束後,我會先引導幼兒進行自評,互評,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幼兒,再進行總結評價。注意抓住一個點分別對兩隊幼兒進行表揚,語言中進行運動、合作快樂、健康重要的情感滲透。

第三大環節:結束部分幼兒經過激烈的比賽之後,身體機能活動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這一環節就是我會帶領幼兒手持瓶子在音樂聲做一些放鬆的基本動作,幫助幼兒平穩情緒,放鬆身體。然後列隊走回教室,完成整個體育教學活動。

教師說課稿4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平移和旋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平移和旋轉》是國小數學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平移和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物體運動變化中最簡潔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化的必要手段,也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通過本節學習,增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和豐富內涵。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例項,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能直觀地區別這兩種現象。

情感目標:體驗和感受數學活動的探究性,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3、教學重、難點

區別平移、旋轉兩種現象。

二、教法和學法

基於教材的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1、教法採用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力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法採用實際操作法、觀察類比法、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學會自學和總結。

三、教學過程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創新始於探索,本節課我設計為四個環節,以期望在多種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

(一)、創設情境(發現新知)

上課之初我會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游樂園各種遊戲活動的動態例項,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並回答以下問題:

1、你喜歡哪種遊戲活動?它是怎樣運動的?

2、這些遊戲的運動是否相同?分分類?

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交流、感知並形成共識,引導學生進行類比。

設計意圖:由熟悉的圖片引入,使學生產生視覺衝擊,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開始學習,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類比、聯想,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通過學生自主交流、總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建立模型(再探新知)

此環節分為兩部分

1、理解平移和旋轉的意義

在引導學生給遊戲活動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說出分類理由,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強調像纜車、滑滑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運動稱為平移。像大風車、摩天輪、轉椅圍著固定點做圓周運動稱為旋轉。然後提出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讓學生舉出相關的例子,拓展學生的思維,加深理解,對於學生的各種回答給予及時的評價和肯定。同時著重強調平移不僅是上下平移、左右平移,還可以是斜著平移。最後讓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示出平移和旋轉。

2、第二環節是設計一個小實驗,創設疑問。

用電腦演示:一條小船,船頭有一隻小白兔,船尾有一隻小黑兔,小船出發向下平移。由此產生爭論:經過一段時間後,誰走的路長?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移一移”、“說一說”、“畫一畫”獨立思考後,並在小組進行激烈討論,各自發表不同的見解情況下,明確他們是同時走的,所以走的路程一樣長。也就是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只需看這個圖形的某一點移動多少格。

設計意圖:教師給學生創造探究的機會,本著“放”的思想,使學生們在觀察、討論、操作中,感知、激發學生的思維,營造出“敢想、敢說、敢爭論”的氛圍,喚起創新意識。

四、解釋與應用(應用新知)

我設計了四組練習題

第一組走進知識平臺在學生理解平移和旋轉意義的基礎上,學以致用。

第二組跨進知識階段經歷了基本圖形的平移、旋轉後達到獨立判斷圖形的變化。

第三組攀登知識高峰結合例項、由易到難,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

第四組遊戲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五課堂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學會了什麼?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師說課稿5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石頭書》是義務教育國標本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交談,介紹了許多有關岩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願望。

本課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與充滿童真的對話中,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態度、情感、價值觀薰陶的好體例。

我們學校的科技展廳裡有一些化石和動物的標本,學生已經參觀過,並且也像文字中的川川和磊磊一樣對它們非常好奇。因此,當他們接觸到這篇課文時,馬上會進入文字所描寫對話情境中。

基於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並根據《語文課程新標準》對本年級段的具體要求,我擬訂了這樣的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目標:藉助課文的語言文字,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於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其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好對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結合課文語境,特別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來理解石頭是一本怎樣的書,從三年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來看我覺得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藉助多媒體課件等有關必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來優化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教時。

第一教時,我準備安排“疑問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指導書寫”這三個環節。在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中,我準備先板書課題,當你看到這三個字時,想到了什麼?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問。教師小結:同學們腦海中一下子浮現出這麼多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弄明白為止,學生齊聲說:對!教師歸納: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板書:刨根問底)那麼,就讓我們輕輕開啟書,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進入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佈置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特別要指導學生讀準生字詞的讀音,如“堪、炭”是前鼻音,殼是多音字,還要指導學生讀好長句子的停頓,如第七自然段,要指導學生讀通讀順。同時在讀的過程中,藉助多種方法理解部分詞語,如藉助媒體展現雨痕、波痕、礦物的畫面,讓學生理解石頭書上的字是什麼樣的。通過理解“刨根問底”的“刨”是“挖掘”的意思,接著讓學生找出他們問了哪些問題,請男同學問,女同學讀叔叔的回答,再次感知課文內容。在這一教時的最後,是“學習生字、指導書寫”這一環節。通過分析字形、示範書寫、巡迴指導,引導學生在田字格內把字寫端正、勻稱。

第二教時,我將在第一教時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的重點對話部分,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教師有機調控,學生自主參與達到逐步到位,對第二課時的教學,我也準備安排三個環節,分別是:複習檢查,作好鋪墊;精讀課文,理解感悟;總結課文,延伸拓展。

課始,先對課文中出現的詞語進行復習,然後對上堂課的學習進行回顧:讓學生說說通過上一節課學習,對課文有了什麼瞭解,從而為精讀課文作好鋪墊。在第二個環節“精讀課文,理解感悟“中,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段,通過讀一讀、想一想、看一看、議一議等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文字,體會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究知識的強烈的願望。進而讀懂石頭書。比如在學習課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時,我準備進行這樣的預設:

1、請同學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邊讀邊想川川和磊磊提了一個什麼問題?你讀懂了嗎?

2、學生自讀課文第六至九自然段。明白他們的問題是石頭書上有字嗎?有畫嗎?根據叔叔的回答學生明白了石頭書和語文書一樣,上面有字、有畫。

3、引導學生再次進入文字,仔細讀讀,找出描寫石頭書上的字、畫的一段,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先後順序出示相應的句子引導學生仔細研讀。“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

第一步: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第二步: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鼓勵:你真行,一邊讀一邊將“石頭書”與“語文書”進行比較,發現他們有相同的地方。石頭書上的字只有勘探隊員才能看明白。

第三步:藉助媒體,使“雨痕”這個石頭書中的'字變紅,旨在引導學生好好讀悟,交流各自感受。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師的適當點撥下,體會出“雨痕”是“雨點留下的腳印”,教師出示放大的雨痕的圖片,教師總結這些都是石頭書上的字。這些字呀,可只有勘探隊員才認識呢。所以,指板書,大家一起讀:石頭就是書。在感悟的基礎上再讀這句話,把句子中包含的情趣表達出來。

其他“波痕”“礦物”我也將採用上述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在討論“波痕”時重點抓住“波浪留下的足跡”引導學生體會波痕就是石頭書中的字,也只有勘探隊員才能看懂,所以指板書:一起讀“石頭就是書。學生再次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通過讀讀、想想、看看、等方法,緊扣“石頭就書”來品悟文字內涵。

第四步:教師過渡,石頭書中的畫能看懂,學生讀書上的話“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

第五步:藉助媒體,使“樹葉、貝殼、小魚”這些石頭書中的畫變紅,旨在引導學生好好讀悟,交流各自體會。你說你認識石頭書中的畫,那麼你上次參觀了我校的科技展廳,你說說看到了哪些畫呀?學生爭先恐後地說,估計會說:恐龍蛋化石,三葉蟲化石等等。教師小結:所以,石頭就是書。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段對話,把他們那種熱愛科學、探究知識的強烈願望表達出來。通過讀讀、想想、議議等方法,緊扣“石頭就是書”來品悟文字內涵。並在這過程中,形成這樣的板書:

石頭書字:雨痕、波痕、礦物

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課文的最後一段對話化石說明的問題,我準備聯絡課文的第七自然段“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來學習,如果我們在這座山上發現有樹葉的化石,說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曾是什麼?學生通過想想、議議發現曾是密林,我隨即利用媒體把“密林”點紅,出示密林的圖片,引導學生讀好“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

其他的“大海”“高山”我也準備採用上述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讓學生明白“石頭書裡的學問還真不少”再出示課文第一段,怪不得“他們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麼”,原來,教師引讀““石頭書裡的學問還真不少”。

學完課文,進入第三個環節,“總結課文,延伸拓展“。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讓學生當一回解說員,在創設了一個情境,我校的科技展廳缺少一個解說員,教師作當場測試進行選拔,題目:向遊客介紹“石頭書”……

板書:石頭書

字雨痕、波痕、礦物

畫(化石)樹葉密林

貝殼大海

小魚

教師說課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活動《會說話的水》。

一、說教材

水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之一,但是卻以不同的形態、類別存在於世界上,除此之外,水還有不同的聲音,就像會說話一樣,在學習散文詩《浣熊和小溪》的基礎上,孩子已經知道,溪水在“說”叮咚叮咚,小河在“說”嘩啦嘩啦,大河在“說”空通空通,江水在“說”嘩嘩嘩嘩。這些特別的聲音都吸引著孩子們,大班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事物充滿了一定的探究慾望,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在活動中給予孩子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驗證實驗的結果,同時利用影像和音訊來加深孩子視覺和聽覺的刺激,留下深刻的感受。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思考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來制定這次活動的目標。

1、能仔細聽辨不同的水聲,對不同的水聲產生的原因和現象有探索、發現的興趣。

2、願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想法,並願意主動嘗試和操作。

我的活動重點是能仔細聽辨不同的水聲,瞭解不同的水聲產生的原因和現象。 活動難點是瞭解不同的水聲產生的原因和現象。

三、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中、遊戲中,我做了以下的準備: 1、2個大小不同的裝適量水的塑料瓶(6套)

2、裝適量水的保溫杯、塑料杯和玻璃瓶各一個

3、錄音資料:雨量大小不同的音訊

4、影像資料:瀑布和小溪流的影像

四、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說一說——實驗操作,探索“水”說話的.原因——看一看,聽一聽——總結與延伸活動。

具體過程如下:

(一)說一說:根據散文詩《浣熊和小溪》,引入水的發聲。

1、引導孩子自己說出《浣熊和小溪》中提到的各種水,包括溪水、小河、大河和大江,引入水說話的主題,並且說出它們各自發出怎樣不同的聲音?

2、誰能說說這些溪水、小河、大河和大江是怎樣發出聲音,怎樣說話的?孩子的回答會是流動。

由此,我匯入活動的第二部分

(二)嘗試操作,探索水說話的原因。

本環節重點用的是操作法,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同時,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1、根據孩子說江水、溪水等是因為流動和發出聲音的回答,展出實驗中的大瓶子和小瓶子,讓他們想想辦法如何讓這些瓶子和杯子裡的水說出話來,發出聲音。孩子自己探索方法搖動瓶子會讓水發出聲音。

2、實驗1,每個小組一套的大瓶子和小瓶子,孩子親自動手操作,仔細辨別其中聲音的大小不同,討論為什麼聲音會大小不同。結論是瓶子大小不同。

3、展示第二套材料,保溫杯、塑料杯和玻璃杯,進行操作實驗2同樣是親自動手操作,搖動瓶子,辨別聲音的不同,尋找聲音不同的原因。結論是因為杯子的不同材質。

(三)看一看、聽一聽

主要是播放視訊和音訊,使他們的手、腦、眼、嘴並用,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學習中。

1、播放視訊,螢幕上視訊的直觀影像更會刺激孩子的視覺感官。播放視訊分別是大瀑布和小溪流的視訊,提問大瀑布的聲音為什麼這麼響?看了錄影找到水發出不同聲音的原因?結論是大瀑布從高處流下,並且水量很大,聲音很大。小溪流水量小,從低處流下,聲音就小。

2、做一個小遊戲,讓孩子聽滴水聲、溪流聲、雨聲和瀑布聲的音訊,讓他們猜一猜那些水在說話,在遊戲中鍛鍊孩子的聽覺,分辨不同的水的聲音。

(四)總結和延伸活動

1、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發現活動中水的發聲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水會發出更多奇妙的“說話”聲,讓孩子在生活中仔細找找回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2、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在科學探索區中,幼兒繼續探索,再次驗證環節2的實驗操作。

教師說課稿7

一、說課內容

說課時間規定不得超過15分鐘,超時將酌情扣分。說課後,專家組根據說課情況和測試專案內容提出面試問題,申請人進行答辯。 面試題目一般不少於2個,回答時間不超過5分鐘。下面我介紹一下說課的內容主要包括: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2) 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4)試講會考查的重點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6)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

(7)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8)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

(9)靈活教法及促進學生髮展的實效性

(10)各種教學手段的.合理選擇及有效運用

(11)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12)學生主體積極參與、師生關係和諧互動

(13)善於扣緊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14)貼近生產生活實際、體現理論聯絡實際等。

二、試講技巧與經驗總結

我建議大家試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把試講所需教材準備好,接著把教材整體複習一遍,然後是蒐集和學習說課稿範文,最後製作幾份相關說課稿模板。建議沒有說課經驗的考生把全部說課內容都寫出來,做到有備無患。

考試當天要按時到考場。

(1)候考。

一般抽到8號以後的考生要等到下午才能試講。等到有人叫你時,你要帶上書,說課稿,身份證,准考證,到指定的考場候著,那時你還不能抽題。

(2)抽題後,上交說課稿。

我的經驗是最好準備兩三份說課稿,正式說課之前留給自己一份,說課的時候要交給考官。如果你只有一份說課稿,只有看考官能否允許等你說完課之後再交,如果按規定是不行的。

(3)嘗試換題。

如果你抽到的題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的,畢竟這次面試的機會很難得,所以我建議你最好和考官商量一下可否換題。

(4)試講。

依照我的經驗說課時切不可表現出緊張的情緒,如果你表現出太過緊張的情緒,那麼你就很難通過試講。考生聲音洪亮,語言表達流暢,注意衣著,表現穩重大方,是很容易贏得

考官的讚賞。說課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比較好。因為超過12分鐘要扣分。

(6)板書。

如果要新的規定說試講者必須寫板書,那麼你就要寫板書。如果沒有規定,那麼你可寫也可不寫板書,因為試講時間才12分鐘,即使你寫板書也不要寫得太多。

(7)答辯。

說課稿佔10%的成績,說課佔40%的成績,回答問題佔50%。考官一般會問大家2-3個與說課有關的問題。提問的問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一、課程理論類。二、教學方法類。如你的教學思路是什麼?教學設想與框架是什麼?三、基本情況類,如你是剛畢業的嗎?以前有沒教過書等問題。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是,在準備說課稿的時候要注意聽課物件。因為聽課物件是老師不是學生,所以我建議大家說課的角度應該放在,你是怎麼上這堂課?你要怎麼教學生?千萬別把考官當學生,給他們具體講教材的內容。

教師說課稿8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鑑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讚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徵和基本常識;瞭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鑑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徵,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鑑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視覺影象法、設定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採用了設定疑問,啟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後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定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並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麼聲音,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後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並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範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並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後,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讚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資訊。

省心宣告:1、本網站所刊載的各類形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圖片、圖表)的作品全部來自網際網路、百度和由網友提供,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2、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均共交流參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請與作者本人聯絡。

教師說課稿9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第六冊的第9課《xx》之一《xx》。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xx》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xx》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xx”,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xx》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聯絡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三、說教學設計

1、題目切入,引發期待:

(設計理念:以題目切入,緊扣題眼“亡”“牢”,既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又使學生意識到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會發生變化。)

2、學習字詞,瞭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認讀,集體糾正。重點指導:多音字:圈

3、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朗讀課文,掌握故事主要內容。

(2)指導重點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4、創設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設計意圖:在特意創設的情境裡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角色。在“修”與“不修”的後果對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試用“xx”的道理處理問題,學生進一步認識到xx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板書。

1、突顯故事的“寓言”體裁;

2、體現故事“寓言”特點;

3、精煉故事內容;

4、美化板書形式。

在整個板書內容的設計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規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感知到感悟,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力求通過板書促進教師、學生與文字之間情感的融合,讓教學湧動著情感的靈性,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心靈交融的過程中不斷生成、內化,努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生成。

教師說課稿10

各位領導,前輩,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作為一個年輕教師,今天能得到一次名師指路的機會,非常榮幸。真誠的感謝所有的老師們。

國培學習了這麼久,聆聽了很多專家教授們的高屋建瓴,收穫滿滿。在今天的說課設計中我也嘗試著學以致用,下面我將通過對學習前後的教學設計比較,來進行說課,也算是我這段時間學習的彙報。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

下面我將按三個步驟來進行說課,分別是說教材,說學法和說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有餘數除法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是在學習平均分剛好分完的基礎上而引申到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又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

本節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有餘數除法的表達形式很抽象,二年級學生的尚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能力還不強。因此,本節課以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逐步抽象概括出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建立有餘數除法的數學模型。

新課標對數學課堂的提出的“四基”目標,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基於這樣的認識我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動手實踐體會平均分後有剩餘情況,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知道有餘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經歷有餘數除數知識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除法,理解有餘數除法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滲透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學法:

在楊良春老師的課,他提到課堂是以學生為本,所以我們要從凸顯學生主體的視角出發,建立了每節課的學法。

所以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讓學生操作感知,有餘數除數的產生的必要性。 然後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建立有餘數的除法模型。最後在有層次的練習中,鞏固應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然後通過小組交流得到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當然老師主導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三、說教學流程(見)

本節課我將按照以下四個環節來進行導學。

一、活動匯入,初步感知。

如果按照一堂常態課的設計,我會先給出問題:6個麵包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然後類比推進到7個麵包每3個一袋,可以怎麼裝?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對比活動來感知有餘數產生的必要性,實現表內除法到有餘數除法的過渡。

在學習了閻教授的新課程的解讀一課,她提出課改改革的本質之一就是課堂的開放性。於是我做了這樣大膽的嘗試,我把活動的素材換成同時出現3種不同的食物,分別按種類每3個一袋,可以裝幾袋?

對比之前的設計,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更能體會有餘數除法產生的必然性,也增加了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學習也變得更多樣化了。

作為本節課第一個合作活動,我會給出明確的合作要求。

活動一:將三種食物(6個麵包,7個蘋果,8個糖)按種類每3個裝一袋,你會怎麼裝?

(1)動手操作:獨立分一分,用簡潔的方式表示。

(2)說過程:同桌互相說一說平均分的結果。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動手分一分的過程中,自己經歷平均分後正好分完和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讓餘數的概念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並且能通過同桌互相說,互相糾正補充,能規範有餘數除法的表達。

趙雄輝教授說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後的“展示”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在展示中抓住某些課堂生成的資源來突破重難點。

比如,在彙報展示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來表示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比如“圈一圈,擺一擺”的方法。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老師始終記得自己的主導地位。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追問來挖掘問題的本質,決定課堂的走向。因此我會追問:

1、為什麼剩下的1,2個為什麼不繼續裝?以此來突破餘數的含義。

2、將上面平均分的情況進行分類,你會怎麼分?為什麼?目的是區別有餘數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情況。

3、生活中你能找到像蘋果,糖果這樣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嗎?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性。

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通過學生的合作,彙報,質疑,補充。老師的追問就達到了初步感知的作用,開放的數學課堂會產生未曾預約的精彩。

因為合作要求中提到用簡潔的方式表示,當然也有學生補充了用除法算式的方法。此時學生會發現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況是可以用已學知識來解決的,但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就會與已學知識產生矛盾,所以有餘數除法產生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我趁機趕緊追問:

4、你會用算式表示蘋果,糖果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嗎?

學生並不能馬上確定用哪種算式來表達,因此我將安排第二個合作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會提示學生其餘兩種我們選蘋果的分法情況來寫一寫算式。

 二、主題探索,建立模型。

活動二:

小組合作:把7個蘋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2袋,還剩1個。用算式表示。

1、先獨立思考,用你喜歡的算式表示。

2、結合圖,在組內互相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字所對應的含義。

3、組長分工,準備彙報。

我們知道感知表象只是進行數學學習的第一步,我們要給學生建立起數學模型,設定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是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通過從已知知識的類比遷移,通過小組合作,抽象出有餘數除法的模型。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算式表示,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然後讓學生結合圖,說出每個算式中數字的含義則是學生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真正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接下來小組展示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數學模型從模糊到清晰的的建立過程,提高數學的符號意識。

彙報反饋:

方式1: 7-3-3=1(個)

方式2:7÷3=2(個) 多1個

方式3:7÷3=2(個) 1(個)

從學生的彙報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學生在本堂課中的發展,有的學生進行了表內除法的順向遷移,有些學生還是停留在加減運算,甚至還有學生手足無措的無法完整的表示,掌握了這樣的學情,我們接下來的問題串才更有針對性。

追問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麼?

比如:有學生會所喜歡第一種,就會有學生反駁:如果是100個麵包平均分給3個人,那這樣寫太麻煩,除法算式更簡潔。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簡潔美,有餘數除法的模型也逐步清晰了。

在學生爭論第二種和第三種哪種更好的時候,我會給出數學家是這樣表示的

7÷3=2(個)....... 1(個),強化學生數學的符號意識。

此時有餘數的除法就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了。

7÷3=2(個)… …1(個)

提問2: 你知道這個算式各部分名稱是什麼?為餘數起名。揭示主題:顧名思義,這種算式叫做有餘數的.除法。

在操作感知和已知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大膽表達的機會,時刻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會取出很多名字,“剩數”“多數”,肯定他們的想法,數學家們給出餘數這個名字。

追問3: 餘數表示的含義是什麼?你能完整的說說這個算式的含義嗎?

讓學生在此理解這個有餘數除法算式的含義。

提問4:糖果的分法你能用有餘數除法的算式表示嗎?最快最迅速的應用。

提問5:有餘數除法與表內除法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對比觀察,揭示本質。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操作,觀察,對比活動,有餘數除法的模型就牢固的建立起來了。

接著我們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鞏固實踐,深入理解。

基礎練習(見)是模仿性練習,利用類比的思想,及時鞏固有餘數除法的模型,素材的選擇也從生活素材推廣到數學圖形,豐富有餘數除法的型別,比如有餘數為1,2,3等等,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提高練習:(見)原來設計的是舉出生活中有餘數除法的例子。設計意圖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有餘數除法與生活之間的聯絡。但是後來我結合這節課的重難點反思,這節課主要在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原來的設計要求太好,從時間上考量,有餘數除法的計算要花費時間,所以我決定給出既有的有餘數的模型,而且與原來的有餘數除法兩個單位不同,這次選擇的是兩個單位相同的這種模型,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學生舉例的形式也不至於太單一,只要想哪些情境能用這個解決即可,當然老師要引導學生的舉例的多樣性,比如平均分和包含兩種形式都要概括,等等,最後來概括哪些情況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表示。

(生活問題,週期問題等等)

四、拓展提升,綜合應用。

在這堂課的末尾我設計了一道綜合拓展題,力求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擺小棒,進行觀察,比較,交流得出結論,也是為下節課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埋下伏筆,體現了數學知識連貫性和系統性。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為什麼?

(1)分析題意,提取資訊。學生動手試一試,進行猜測。

(2)追問:5根可能嗎?

(3)追問:6根呢?7根呢?

(4)再追問:那你認為最多可能剩幾根?

(5)得出結論: 所以有哪些可能呢? 1,2,3,4根。

(6)提升: 那麼如果是這堆小棒擺了4個5邊形,有剩餘,這堆小棒可能有多少根呢?

本節課從裝東西(初步感知),到觀察特點分析(感知清晰),到抽象概念(形成算式),再應用概念,遵循了學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規律,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體驗到數學的科學性,數學的模型思想,數學的價值性等等。

通過不同時期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我深刻意識到在一個月學習,我成長了不少。感謝國培,感謝老師們。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教師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分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童話故事《小花籽找快樂》。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材《語言》第22頁。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說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為大家服務才是真正的快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一)知識點分析:本故事所含的知識內容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風及小花籽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他們對幾種事物的功能還沒有全面系統地認識,而本作品重點就是以小花籽找快樂為線索描寫出幾種事物的特點、作用,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才能更好的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動前帶領幼兒到戶外親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並在活動區裡進行體現,讓幼兒能夠初步瞭解幾種事物,進而掌握知識點,為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萌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兒愛護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豐富詞彙:勤勞。

依據:一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尤其考慮到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旨在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理解太陽、小鳥、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靈”,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故事中幾種事物的不同本領。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進而意識到真正的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種事物的本領的基礎上,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說將它定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花籽看見太陽問“太陽公公,請你告訴我,你快樂嗎?”太陽公公笑呵呵回答“快樂、快樂!”然後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為什麼太陽公公快樂?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當講述太陽公公的語言時,我採用低沉的、語重心長的口氣,及和藹可親的表情來表現,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蜜蜂為什麼要給大家採蜜啊?)、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活動中,我採用多媒體和錄音機兩種教具,來提高教學效果。如,當小花籽看見太陽時,就讓“太陽”出現在螢幕上,當小花籽看見小鳥時,就讓“小鳥”飛到老槐樹上等。這樣,幼兒既感到新鮮,調動起活動興趣,又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三、說學法指導: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愛與憎、美與醜的道德意識,提高鑑賞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幾種事物的本領,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發現為什麼太陽要給大家帶來陽光和溫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巨集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在調動幼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採用啟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

其次,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程式: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活動如下所示:

a. 激發學習興趣 b.理解故事內容 c. 遷移故事主題

引出故事主題 掌握學習方法 滲透思品教育

活動流程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太陽、小鳥、蜜蜂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它們有哪些本領,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花籽去幹什麼?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小花籽先看到誰?問了什麼?(2)太陽公公是怎樣回答的?(3)小花籽碰到了誰?它們是怎樣回答的?(4)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樣做的?在教學過程中,豐富詞彙:勤勞。提問幼兒: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樣勤勞?怎樣做才是勤勞的好孩子?

3、完整欣賞課件,教育幼兒保護所有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通過討論,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服務的,可包括三個方面:(1)為爸爸媽媽;(2)為小朋友;(3)為老師。教育幼兒懂禮貌,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教師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這次我的活動題目是《美麗的毛線畫》。毛線畫是指用各種顏色粗細長短的毛線通過彎曲、摺疊、拼接等方法在紙上擺出各種造型,是集合了美術與手工的雙重藝術形式。毛線畫的工具比較簡單,利用不同顏色粗細長短的毛線以及固體膠、剪刀、白紙等材料,既可以對具體事物進行細緻刻畫和處理,也可以鍛鍊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同樣可作為幼兒表達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

二、說學情

中班幼兒在美術方面處於圖式階段,視覺感受性有了明顯提高,手眼協調能力也進一步發展,在色彩認識上越來越精細,但對色彩的協調方面不是特別注重,所做的形象基本反映主題。在手工方面,幼兒的表現欲非常強,喜歡使用剪刀等工具並進行撕剪等方式。

毛線畫不進能促進幼兒手眼協調能力,還能提高幼兒專心做事能力,更能激發幼兒對美術想象的興趣。幼兒在欣賞、發現、感受線條美的同時,大膽進行創作,不僅能將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提煉,而且與《綱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時在我班開展毛線畫,能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想象-發現-表現-創造”系列活動,有意識地鍛鍊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個性的發展。由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

三、說目標

1、認知:學會較準確把握事物形狀的基本結構,瞭解各種顏色的.搭配。

2、情感:喜歡用自己獨特的審美表達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勇於探索。

3、能力:學會線條組合的方法來表現事物基本形狀,知道如何搭配顏色。

4、創造: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的進行美術創造,並學會在欣賞和評價他人作品時講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於學會線條組合方式表現事物基本形狀和如何搭配顏色,難點定於喜歡用自己獨特審美表達想法,大膽自由嘗試與創造。

四、說準備

活動前準備,可以讓家長在家讓孩子接觸一下各種顏色長短粗細的毛線,對毛線有個大概瞭解。

活動中準備:1、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毛線若干條 2、固體膠,剪刀,白紙,小盒子 3、PPT課件,老師事先自制的毛線畫

五、說教法,說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講解法,通過老師的示範指導講解,將毛線畫的製作技巧方法教給幼兒,讓幼兒掌握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多媒體教學法: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觀察欣賞演示,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本次活動設計中,我通過幻燈片的展示,讓幼兒感受到毛線畫的圖案美。

3、欣賞評價法:將幼兒不同特點的作品進行對比評價,肯定各自的特點並且讓幼兒自己對喜歡的作品進行評價。

採用的學法是操作體驗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讓幼兒通過自己去製作毛線畫體驗製作的過程,掌握製作方法,提高手眼協調能力,激發創造性,表達自己情感。

六、說流程

我的活動分為7個環節,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1、匯入活動:猜一猜,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語: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盒子,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裡面是什麼。然後逐一請幼兒摸一下並猜,直到猜對。接著老師問毛線的用途,幼兒作答。

2、學習活動:玩一玩,引導幼兒學習毛線畫 教師語:今天老師帶著毛線寶寶要為小朋友們表演一個魔術大家想不想看呀?然後老師在黑板上貼上白紙,用不同顏色毛線塗上固體膠貼上形狀,同時老師口中也要解釋製作過程與方法。

3、欣賞活動:看一看,學會觀察 老師再在黑板上展示一些事先製作號的毛線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之後用PPT課件展示更加美麗精緻的毛線畫。

4、實踐活動:做一做,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由幼兒自由大膽創作,老師在旁邊適時指導,並且播放舒緩的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看誰的和別人的與眾不同,幫助能力稍弱的幼兒進行製作。

5、評價活動:評一評,學會欣賞與評價 幼兒先在小組內與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之後老師請個別幼兒上臺展示並介紹。最後老師將所有幼兒的作品貼在牆上供大家欣賞,並讓幼兒選出自己最喜歡的請個別有二人以完整的話語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以及對作品進行評價。

6、教師總結 教師語:今天小朋友都用毛線寶寶變出了各種美麗的毛線畫,小朋友喜歡的話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做出更美麗的毛線畫!

7、活動延伸 讓孩子回家與父母共同製作更加複雜美麗的毛線畫;將幼兒的毛線畫作品中較精美有特色的佈置成區域環境中的一部分

七、特色與亮點

通過家園合作,讓幼兒能預先了解毛線,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幼兒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幼兒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

教師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雜交文體的文章。為什麼這麼說呢,從全文看,有完整的記敘要素,是記敘文。而內容上主要是介紹科學知識的。因而是一篇“運用記敘的框架,藉助對話來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課文主要談了北極旅鼠身上的幾大奧祕,北極旅鼠和一般的老鼠外形上沒有多大差別,“但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祕”。它的第一大奧祕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大奧祕是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祕是死亡大遷移,浩浩蕩蕩,無所畏懼。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無從知道,或許是自然正用一隻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這就揭示出自然的奧妙無窮。由此我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義不止於此,旅鼠保持種群數量的方式也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慾和探究學習的慾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激發學生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環保意識。這既是本單元訓練目標的體現,又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本文是一篇自讀課,安排一課時

根據本單元目標和本文內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祕

2.體味本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獨特寫法

3.學會仔細地觀察,深入地思考,生動地描摹,得體地表達。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熱愛自然,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祕。

依據上述教學目標與課文內容,我又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1.概括旅鼠的三大奧祕,整體把握文意。

2.領會文章給我們的啟示。

3.把“理解文章主旨”作為本課的第三個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展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引導法等。

據新課標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上,指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為主,要求他們課前查閱資料並整理、預習課文,同時教給他們跳讀、勾畫、批註、分析與思考等方法,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因為八年級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所以要不斷地訓練。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解讀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設想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課文內容,我的教學設想是:以課文內容為載體,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使他們具備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又能使他們關注社會問題,探索自然奧祕,加強學科間的聯絡與思考,激發想像,發展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概括;言說;啟迪)

(一)激趣導課

我想可以由旅鼠的故鄉——北極入手,讓學生根據預先查詢的資料說說北極,說說旅鼠,說說大自然的未解之謎,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好奇心。

(二)整體感知

1、學習本文,我認為首先要抓住題目瞭解旅鼠到底有哪些難解之迷,可以讓學生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祕:

它的第一大奧祕是繁殖能力強。雖然是哺乳動物卻有和細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這個奧祕時可以思考:作者為了說明旅鼠的繁殖能力,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好處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明確:作者用一系列數字說明旅鼠繁殖能力極強,這些數字準確說明了旅鼠繁殖數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奧祕。而且作者在說明的過程中,條理十分清楚,有詳有略,每一處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奧祕是能夠根據條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過多,就會千方百計吸引天敵的注意,主動通過天敵控制種群數量。第三大奧祕是死亡大遷移,週期性的`進行“死亡大變遷”。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2、接著可以討論旅鼠的幾大奧祕的原因。這個問題課文沒有明確回答,設定這個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也可以引導他們瞭解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旅鼠有這種本能。從而也瞭解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

(三)探究思考

主要探究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內容,二是寫法。

內容上重要設定兩個問題:

1、旅鼠的奇特行為給我們人類什麼啟示?

2、“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討論一下,這樣說對不對?為什麼?(中國馬寅初在建國初期的憂患,美國阿西摩夫在1972年的預見。

為什麼設定這兩個問題呢,一是對文章進一步的深入分析,文章並不僅僅在寫旅鼠,而且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給我們不同的啟示。

二是人口問題,是全球第一號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師:美國科普作家、未來學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來寫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萬或每年7000萬人的速度增長著……完全有理由擔心,到公元20xx年,全球人口將超過60億……如果地球人口繼續像現在這樣每過35年就增加一倍,那麼,到公元2570年人口將增加100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類機體的總質量就會等於地球的質量……到公元7000年,人類的質量就會等於已知宇宙的質量!……看來很明顯,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

3、瞭解寫法。因為這篇課文的寫法很特殊,應該瞭解一下。

可以先問學生本文記敘了一件什麼事情?先用記敘的要素來衡量。記敘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見是地地道道的記敘文體。可是這篇記敘文很特殊,它所敘述的故事跟一般記敘文敘述生活故事不一樣,講的全是關於旅鼠的知識。這篇“記敘文”還有一個特點,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而且丹尼斯的話大段大段的,講的都是旅鼠的奧祕,用了許多說明性的語言。這樣看來,說這篇文章是“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方式,生動有趣地介紹知識的科學小品”是不錯的。從文體上可以說,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雜交品種,或者叫做跨文體的文體。可見,介紹知識的文章也可以不拘一格,應該努力創新,應該考慮怎樣講效果更好,怎樣才能吸引讀者,讓人喜歡。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動物有奇特的現象?

2、“人們研究了好幾個世紀,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祕。”對此,你怎麼看的?

(五)領悟創作

1、以“我是旅鼠”的身份來自我介紹

2、“……之謎”

教師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應聘高中化學的X號考生,很高興今天跟大家相聚在美麗的風箏之城濰坊昌樂。化學的世界深不可測,化學的世界精彩紛呈。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是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它是在??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又為高中化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埋下伏筆,可謂是知識過度的一個橋樑,呈現出知識結構的循序漸進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本節是必修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重要知識,而且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對比歸納、類比推理法等也是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為後繼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掌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下,通過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獲得新知,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嚴謹性,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實驗探究與自主學習,使學生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學科的發展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難點

結合以上的教學目標和對課程標準的認識,我確定如下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之所以這樣確定,是因為這部分在本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將要合作的物件是高一學生,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觀察現象不全面、邏輯思維能力薄弱、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方法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四。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本課中我採用啟發、引導探究的教學模式。具體通過(1)演示講授法,演示視訊圖片、列舉生活現象引出主題、講授複習舊知識,以便遷移應用。(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觀察實驗、發現並提出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建立新知識。這充分體現了知識的建構過程。(3)設疑遞進法,對學生思考的問題和疑問,進行解答,然後再提出問題,再解答。這樣層層遞進的過程使知識步步加深,突破難點,得出結論。同時也利用多媒體展示的輔助教學方法以突出重點。這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而突出重要知識點和突破難點。

那麼基於我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有(1)比較歸納、分析推理。通過對比相同點和不同點,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推理,總結規律。(2)合作學習法。通過分組實驗探究、小組問題探討,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談我的教學過程設計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新課匯入:播放視訊圖片、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複習匯入等 環節二,類比思想,推測假設

環節三,分組實驗,探究行知

認識的目的是為了實踐,因此環節四,學以致用,總向社會(拓展應用) 環節五,課堂小結。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環節六,佈置作業?加強只是練習與鞏固。

六。板書設計

最後我將補充一下我的板書設計?(畫圖簡單結構聯絡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當這樣的教學運用到實踐中,學生能有更多的收穫,引發學生對學習更濃厚的興趣。

教師說課稿15

一、本課設計的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通過學習耐久跑技術,讓學生學會一種運動技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終身體育的意識。確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選自七――九年級《體育與健康》耐久跑為教材

1、火炬接力(情景)

2、耐久跑

3、競走接力比賽(遊戲)

三、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一種運動強度不大,持續時間較長的有氧運動。它對場地器材沒有過高的要求,且技術簡單,它貫穿於學校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也是最容易掌握和開展、終身都可參與的群眾性健身專案之一。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其單調和枯燥予以高度重視的專案。耐久跑是人獲得的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徑,是發展健康性體能最很簡便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它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發展耐久能力的'增加意志品質。是培養"終身體育"的有效途徑。國中生練習耐久跑,要求一般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術;重點掌聲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以;瞭解"極點";克服極點現像是耐久跑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教學物件為南嶽中學九年級1班,該班學生活潑好動,有較強的理解和模仿能力,身體素質相對比較好,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但是對於耐久跑這樣單調又枯燥的運動專案,興趣不大,加上老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耐久跑有些誤解和牴觸情結。絕大多數的同學談跑變色。怕苦、怕累,不能堅持持久。那麼如何使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練習?教師不公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理、心理狀態,更主要的是要從教法上多下功夫,將枯燥乏味的教法變為靈活多樣的趣味教學,使學生在心理愉悅中完成課的任務和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實效。

五、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通過情景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耐久跑的體育活動,發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養成良好鍛鍊的習慣和終生體育的意識。

運動技能:通過耐久跑教學,讓學生學會耐久跑的基本技術,並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好,從而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身體健康:通過耐久跑教學,讓學生明白體育活動是促進身體發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拼搏、自信、堅持等等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六、教學法與學法

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學習知識的互動過程。課的教法與學法應根據學情和教材的特點制定,本課的教法與學法主要以下幾種:

教法:1、示範法:運用示範可以給予學生真實的、動態的、正確的動作形象和概念,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2、啟發教學法:()通過啟發讓學生更好的瞭解排球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遊戲法:通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技術,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呼吸節奏與跑速變化的配合

難點:極點的克服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採用通過遊戲的匯入,教師引導,學生的自主參與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教學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全課的組織結構不拘泥於過分的統一規整,而以服務練習與教學為目標,力求合理、緊湊、流暢、新穎。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

1、課堂常規

2、本課的教學內容跟要求

(二)準備部分(4’)

徒手操(3’)

學生跟隨教師的口令集體進行熱身活動。

(三)基本部分(30’)

一、火炬接力(6’)組織形式:同時進行

班級在奧運火炬的背景下,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健康的運動精神,同時激發學生的熱情。

二、堅持就是勝利――耐久跑(14’)

根據學生體能的差異,全班分成三個組別(男女混合),每個組別分配不同的練習方法跟運動負荷。

練習方法:變速跑、定時跑,任務式

A式:跑內道

B式:跑第4道

C式:跑第8道

要求:注意安全;各組練習過程中要有組織性,組員要互相鼓勵,不脫隊,不掉隊;

三、競走接力(遊戲)(10’)

遊戲過程:1、分組上同接力遊戲

2、各組一分鐘的討論、佈置

3、開始遊戲

4、學生講述心得

(四)結束部分(4’)

1、集合放鬆(吐納法)

2、課後評價,師生互動

3、收回器械

4、師生道別

八、場地器材:火炬三個

九、預計平均心率為:130--135次/分,

標籤: 說課稿 教師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jiaoshi/dr7n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