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二冊第33-3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圓柱表面積、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重點: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圓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引入新課

我根據學生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建立生活情景,“同學們都喜歡喝飲料,那麼你們知道做這樣的一個飲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鐵皮嗎?怎樣計算?”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數學________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我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疑引入新課,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求知,解決問題。)

(2)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來做一個“飲料罐”,該怎樣做??

生:要做一個圓筒,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師:用什麼形狀的紙來做捲筒呢?同學們說的意見不一致時,我適時引導,你們動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嗎?每一組的同學都剪開自己帶來的圓筒,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使學生對圓柱各部分的組成有了完整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也揭示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實現了知識的轉化和遷移。)

2、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先來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就是求什麼?學生觀察、思考、議論。

生1: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圓面積×2+長方形面積。

生2:也就是求圓柱體的表面積。

師:這兩位同學說得對嗎?要求圓柱體的表面積要知道什麼條件?生3: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了。

師: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是怎麼想的。

生3: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圓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生4:我覺得知道圓的直徑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還覺得知道圓的周長和高也行。

師:這三位同學都說得很好,那麼圓柱的側面積該怎樣求?生6: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如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適用呢?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小結:同學們會動手、動腦,巧妙地把圓柱的側面轉化為平面圖形,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不論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柱的側面積都等於它的底面周長乘高。

師板書: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S側=ch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分組合作得出結論,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個性也得到發展。)

3、探究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知道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了,那麼它的表面積該怎樣算呢?(1)

出示例2

分組討論例2中給了哪些條件?求什麼問題?它的表面積應包括幾個面?怎樣解答。

(設計意圖:學生已掌握了圓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自學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教學例3

師: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一起來看例3,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學生做完後彙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穫?

生5:我知道了,做這個無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釐米就是求一個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的和。

生6: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因為用料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讓學生看34頁,看“注意”後的一段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討論,理解進一法,明確在什麼情況下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意識。)

(3)鞏固練習,靈活運用

1、出示牛奶罐、無蓋水桶、水管等實物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計算製作這些物體所用鐵皮的面積,各是求哪些面的總面積?

小結: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根據具體實物分別處理,要學會運用新學的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綜合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用鐵皮製作圓柱形的通風管10節,每節長9分米,底面周長3.5分米,至少需要鐵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個圓柱形水池,底面直徑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圍與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一個圓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徑4分米,高1米2分米,制這個油桶至少要用鐵皮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通過這種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實踐與應用

小組合作測量計算:製作所帶的圓柱形實物的用料面積,先讓學生講講需要測量哪些資料,以及測量方法,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鍛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不斷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4)全課小結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計算油桶的表面積是求側面積與兩個底面積的總和;

無蓋水桶的表面積是求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水管-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所以都要採用“進一法”取近似值。

板書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體會課文寫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受。

2、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2、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蘿的遭遇。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摘抄優美語句。

【教具】

1、多媒體教學:配樂朗誦磁帶。

2、幻燈片投影字詞:配文插圖,語句揣摩練習。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生活中的花鳥蟲魚,你最喜歡哪一種?哪一種能觸發你的聯想,牽動你的情思?(大家發言),的確,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作家那樣用“第三隻眼睛”──發現美的眼睛細心觀察,並認真體會,那麼,山水花木鳥獸蟲魚等平常之物都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迪,今天,讓我們到一條紫色的瀑布邊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傾聽生命的歌唱吧!

二、作者介紹

作者宗璞,原名馮宗璞,其小說《弦上的夢》1978年獲我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另外創作了大量的遊說、散文,《西湖漫筆》、《紫藤瀑布》、《丁香節》、《水仙辭》等作品清雅脫俗,溫馨自然,充滿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氣息。

三、研習課文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自由朗讀,根據語境理解字詞。

3、聽錄音磁帶,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

4、學生表情朗讀,深入其境,準確把握內容。

5、設計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寫了什麼,抒發了什麼情懷。

明確: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抓住了紫藤蘿瀑布的特徵勾出紫藤蘿聯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悅和生的寧靜”、“生死迷”、“手足情”等字眼,為下文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作準備。

6、具體研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7、前一部分描寫盛開的紫藤蘿,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用比喻、擬人修辭方法形象生動的描繪了紫藤蘿盛開的景象,紫藤蘿成片成片的盛開時,居然能“像一條瀑布 …… 在流動、在歡笑”、“那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的“點銀光”,多像“迸濺的水花;那是陽光下跳動著的紫色的花,都是鼓滿了帆的船;漾滿了笑意的臉,何其蓬勃,何其輝煌?作者用貼切的比喻、擬人,繪聲繪色地把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8、怎樣理解特定歷史時期有關紫藤蘿的故事?

明確:蕭條的政治氣候禁錮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競寂寥得“東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掛在樹梢”,後來,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可是花並沒有枯死,那頑強的根,縱然飽經摧折也孕育著希望的種子,隨時準備破土而出。看;“紫蘿又開花了”開得那樣盛那樣”,它匯成了奔騰的瀑布。立在瀑布邊,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潤著乾枯的心田:扶摸鼓脹的花朵,便是起錨生命的航船。

這一段故事,是作者極盡鋪陳點染之能事,描寫了紫藤蘿開放的盛景後,筆鋒陡然一轉後寫的,理解這一段的故事,可略為交代背景。

9、設定思考題:凋零了的紫藤蘿後來怎麼樣?以此來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紫藤蘿的一榮一枯,正昭示著生命的價值和希望的可貴。

10、朗讀第8段和第11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明確:如瀑布般的紫藤蘿盛開著,散發著蓬勃的生命的氣息,高奏著昂的希望的樂曲,解開了“生死謎”撫慰著“手足情”,不是嗎?只要種子在,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只要真情在,許多失去的還有再來的時候,人生在世,縱有艱難險阻,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暗礁險灘又怎能阻礙“滿裝生命的醞釀好的”紫色的花艙“駛向彼岸呢?”

11、仔細品讀,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朗讀寫景語句,讓學生勾畫出景物描寫中滲透了作者情感的語句。

如“輝煌的談紫色的”中的“輝煌”抒發了作者對瀑布的生命力的盛讚之情。“流動”、“歡笑”傳達了生的喜悅,“東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掛在樹梢”表達了作者失落的悵惘的情緒。

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景中之情,學習了情景交融的寫法。

12、遷移訓練:

以《綠色的海洋》為題,抓住森林的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方法,借景抒情,寫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

四、佈置作業

本文能給你什麼聯想和啟示?課後寫一篇練筆。

【板書設計】

紫藤蘿瀑布

宗 璞

景───────────情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

生命長河無止境

憶花:生死謎 手足情

生命的美好與永恆

思花:不幸 無止境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3

課題名稱:家

活動過程: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麼是什麼的家。

2、鼓勵幼兒根據兒歌提供的線索,嘗試初步創編兒歌的興趣。

準備:

1、背景圖

2、白雲、小鳥、小羊、小魚、蝴蝶每人一個

3、天空、樹林、草地、河水、幼兒園

過程:引入主題

1、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朋友,

2、 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3、 對了你們說對了,

4、 現在就讓我們這些好朋友起一做個遊戲吧。5、 你們玩完樂也累了,

6、 現在聽音樂找到自己的家。教兒歌

7、 你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8、 現在我們幫助他們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嗎?

9、 教師提問?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茂密的樹林是誰的`家?綠綠的草地是誰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誰的家?紅紅的花朵是誰的家?美麗的幼兒園是誰的家?

10、 幼兒看圖分組說

11、 幼兒看圖連貫的集體說

讓幼兒充分想象,創編兒歌

1、你們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請你們在動腦筋想一想,藍藍的天空還是誰的家茂密的樹林還是誰的家?綠綠的草地還是誰的家?清清的河水還是誰的家?紅紅的花朵還是誰的家?美麗的幼兒園還是誰的家?

2、明天我們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說給小朋友聽,我們一起再來做個遊戲吧。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4

【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聖誕節,教師蒐集聖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聖誕節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1、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

2、介紹一下你瞭解的聖誕節。

3、同學們看過或聽說過各種樹,可是你們見過給予樹嗎?(師板書課題),你能想象出給予樹是什麼樣的嗎?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麼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找開課本輕聲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⑵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檢查讀書情況: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鞏固)

⑵出示詞語卡片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⑶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討論交流並介紹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⑷根據學生的讀書情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讀。

4、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動,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三、佈置作業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讀下面的詞語:

沉默不語、如願以償、仁愛、體貼。

2、說一說上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二、理解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用──畫出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2、指名讀出所畫的句子並出示:

⑴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⑵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3、聯絡上下文,思考討論這兩句話:

⑴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有關的句段。

⑵那個陌生女孩有什麼願望?又是怎樣如願以償的?

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用~~畫出媽媽前後心情變化的句子,聯絡上下文想想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彙報交流後,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學生選擇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訓練

1、小練筆:

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

2、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總結全文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5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瞭解爸爸和“我”一樣,有著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懂得課文表達作者渴望爸爸找回歡樂童年的強烈願望,領悟作者熱愛爸爸的思想感情。

2、理解“可別把你的童年遺忘在相簿裡,更別讓時光的流水,沖淡了它的顏色”的含義。

3、進一步培養學生聽的能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自己聽清、聽懂課文內容。

4、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模擬相簿、三張模擬相片、翻板黑板、卡紙、錄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剛才我們唱的歌的歌名是——《讓我們蕩起雙槳》,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陶醉在優美、歡快的樂曲中,沉浸在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裡。確實,我們的生活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樣美好。

你們想不想知道爸爸的童年是怎樣的?看,今天老師帶來一本爸爸的相簿(師出示模擬的相簿),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聽讀欣賞《爸爸的相簿》。

齊讀課文。

二、聽錄音,提問題。

聽課文中的三句句子,邊聽邊想:你聽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1、聽錄音:

(1)爸爸的相簿裡,儲存著爸爸的童年。

(2)呵,爸爸!原來你也有美麗的童年呀!

(3)我喜歡你的童年。

2、根據學生提問歸納:

(1)爸爸的相簿裡儲存了他童年時的哪些留影?

(2)為什麼爸爸的童年是美麗的?

(3)我為什麼喜歡爸爸的童年?

三、學習第1、2個問題。

通過“聽清課文內容,說出主要意思”,學習第1、2個問題。(出示要求。)聽課文錄音,說說爸爸的相簿裡儲存了他童年時的哪些留影?生聽錄音,師翻相簿。

交流,師隨機張貼三張照片。

師:這些都是爸爸童年時的留影,爸爸的相簿裡儲存了他的童年。

(板書:童年)

1、聽2、3、4節錄音,說說爸爸的童年為什麼是美麗的? (1)師通過“聽聽、想想、讀讀”示範學習第一張照片。

聽:聽錄音。

想:從照片上可以聯想到什麼?

師:老師從照片上想到了爸爸的班級一定是個團結友愛的集體。生活在這樣的集體中一定很快樂。要不,怎麼會有幾十張甜甜的笑臉呢?爸爸愉快的集體生活。(板書:愉快的集體生活)老師還想到要用愉快的語氣來讀,你聽——(師示範讀)

讀:有感情地讀。

(2)要求學生學老師的樣子“聽聽、想想、讀讀”學習第二張照片。(扶)師:(指照片)看,照片上的爸爸眯著一隻眼睛,你也來學爸爸的樣子做個醜樣,呀,真調皮。你還想到了——對,爸爸有著有趣的文藝表演(板書:有趣的文藝表演),太有意思了。

(3)學生自己通過“聽聽、想想、讀讀”學習第三張相片。(放)討論:你從照片上想到什麼?該怎麼讀?

師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2、你覺得爸爸的童年怎麼樣?(板書:美麗的)

再來看看照片,跟著配樂課文錄音,讀讀課文,感受爸爸美好的童年。

四、學習第三個問題。

我為什麼喜歡爸爸的童年?(板書:喜歡)通過“讀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第三個問題。(出示要求)

爸爸的童年是美麗的,那麼爸爸現在的生活怎樣呢?引讀第7節。

我希望現在爸爸怎樣生活? (跟錄音讀第9節)

師:踢球、爬山……這樣的生活你有嗎?

這也正是我的生活,所以小作者看了爸爸的相簿,驚喜地說——“呵,爸爸!原來你也有那麼美麗的童年呀!”

指導朗讀。

師:爸爸和我一樣有美麗的童年生活,但是為了我,為了工作,都快使爸爸把這樣的童年給忘記了,難怪課文最後小作者感慨地說——“別把你的童年遺忘在相簿裡,更別讓時光的流水,沖淡了它的.顏色。”(師出示句子)理解“時光”、“時光的流水”的意思。

體會整句句子的意思。

師:這句句子表達了小作者強烈的願望,他希望爸爸再能找回陽光的芬芳,甜甜的笑臉,找回童年的歡樂和對生活的熱情。(板書:找回)表達了小作者對爸爸的深深的愛!(板書:愛)

指導朗讀。

五、欣賞課文。

師:課文的字裡行間處處流露了作者對爸爸的熱愛之情。

(出示要求:欣賞好詞佳句,朗讀表達感情。)

1、自己默讀課文,劃出喜歡的語句。

2、交流,重點在三句反覆的句子。

六、小結課文。

作者喜歡爸爸的童年,希望爸爸找回童年,表達了作者對爸爸的愛。其實我們和小作者一樣,希望爸爸永遠快樂、年輕。今天回去,你也翻翻你爸爸

媽媽的相簿,說不準也會有驚喜的發現。

附板書:

聽讀欣賞爸爸的相簿聽懂課文內容

體會思想感情

欣賞好詞佳句

朗讀表達感情

聽清課文內容愉快的集體生活

說出主要意思↗ ↘

美麗的童年→有趣的文藝表演→喜歡愛

↘ ↗

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

找回

資料提供者: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領悟課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話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匯入,課題質疑

1、匯入課題;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進行交流。

三、研讀課文,訓練朗讀

1、去年的樹和鳥在一起是怎樣的情形?自由讀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麼?

重點體會:天天唱、天天聽;分手時的約定。

指導學生朗讀。

2、鳥是怎樣尋找大樹的?你的.體會是什麼?

默讀7~14自然段,概括鳥的尋找過程,反覆朗讀小鳥詢問的話,體會小鳥的心情。

3、(教師範讀最後三個自然段)生說感受或疑問:

⑴ 鳥兒為什麼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她看到了什麼?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朗讀。

⑵ 鳥兒唱完了歌,又對著燈火看,它在想什麼?

四、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結合學生髮言,師進行小結。

2、根據學情,設計作業。

【板書預設

大樹(圖) 小鳥(圖)

珍惜友情

信守諾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複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小結上節課情況。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組自由分角色讀。

2、指名一小組上臺表演。

3、全班進行評價:

你認為誰讀得好,好在哪兒?你認為誰讀得還不夠,你能讀讀嗎?

三、指導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7

教材分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4課。本教材每個單元都是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樣,這一單元的課文是以快樂的夏天的專題組織材料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寫夏天美景的,又有寫夏天情趣的,還有寫夏天的氣象常識的。《荷葉圓圓》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象。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自然段結構相近,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愜意,琅琅上口,適合背誦。

設計思路: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質,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要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安排教學,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童話世界中。

2、創設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對美的嚮往,從而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3、在美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能根據生活實際,運用多種方式初步瞭解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匯入:

師: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看誰做的漂亮?老師也做了生字卡片漂亮嗎?我們一起做遊戲:看字卡,嘴巴張得大大的,不出聲,讓老師猜一猜,你們讀的對不對?

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上節課有一個小青蛙它把大荷葉當什麼了嗎?(歌臺)這節課我們小朋友把大荷葉當展示臺,展示我們的朗讀課文的水平和寫字的水平,有信心嗎?

[把學生從課前的狀態迅速帶入情境中,將入境和複習生字結合起來。]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師:小朋友,先來展示我們的朗讀水平吧!

出示:我會讀。什麼叫我會讀?我們先把課文讀懂好不好?用不用老師幫忙?分小組讀:先讀後討論。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小夥伴?

(板書:水珠蜻蜓青蛙小魚兒)

2、這幾個小夥伴把大荷葉當作了什麼?

(板書: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

師:小朋友,剛才讀了小蜻蜓立在荷葉上我這有個立字把它貼在這。(貼在小蜻蜓的後邊)

我這還有蹲、躺、游來游去誰來貼一貼?

師:小朋友,我說上一句,你能說出下一句來嗎?不會說的看看書。

師:展示咱們的朗讀水平,這回用不用老師幫忙?(自由讀)

師:剛才大家讀的.都很認真,讀: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的眼睛。你也眨一眨眼睛好不好,誰來試一試?

師:小蜻蜓:展開透明的翅膀,多美啊!你們可以一邊讀一邊展開胳臂。

師:小青蛙呱呱地放聲歌唱,讀完後你們也可以唱兩句。

師:下面看小魚怎麼遊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誰來讀一讀。

師:現在我們來個最難的,我想找同學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都讀出來。誰來試一試?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授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得學生的認識不斷得到完善和昇華,最後對課文內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學寫生字。

師:展示我們的寫字水平。

出示我會寫。寫字時注意什麼?

觀察朵、機寫時注意什麼?書空,最後學生在書上書寫生字。

[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結果會掌握得更好,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瞭解學生掌握課文的情況。

出示:你會連嗎?

小水珠的停機坪。

荷葉是小蜻蜓的搖籃。

小魚兒的歌臺。

小青蛙的涼傘。

板書設計:

14荷葉圓圓

小水珠搖籃躺

小蜻蜓停機坪立

小青蛙歌臺蹲

小魚兒涼傘游來游去

課後反思:《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在教學本課時,我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裡,在學習中感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中要注意給足學生練習、準備的時間,小組合作絕不是走走樣子。另外,當學生讀不好的時候,要再給他們機會,進行指導,讓他們自信地坐下。這一點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8

活動目標:研究在自己讀過的書中,哪幾種動物出現的較多,他們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寫下研究結果,並與同學交流,看看同學與自己的結論和想法有什麼不同。

活動重點:寫下研究結果並與同學交流。

活動準備:讀書,寫下自己的研究結論和想法。

活動時間:一週

活動過程:首先讀書,研究書中出現較多的動物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接著寫下研究結果,最後與同學交流,比較結論與想法有什麼不同。

活動交流——書本中的動物

一、引言匯入:

同學們,在眾多的故事書中,比如《醜小鴨》、《狼和小羊》、《舒克和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動物朋友。哪幾種動物出現較多?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報告拿出來與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組交流。

1、分組交流,哪幾種動物出現最多?我最喜歡和最討厭的`動物是誰?為什麼?

由組長填表格或者寫下結果。

2、整理小組成員的發言,並選定代表準備全班發言。

3、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斷進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彙報成果。

1、動物名稱及自己對他的印象。

2、喜歡或討厭及原因。

3、故事片斷表演。

四、教師小結:

童話故事是同學們喜歡的,故事中的動物更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他們明確的代表了我們內心評判善惡美醜的標準。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就以這種標準去衡量別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嗎?願大家多讀書。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9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記住5句名言。

2、讀懂短文內容,瞭解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準備:插圖

三、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名句,自悟,每個句子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

2、指讀名句,討論交流每句寫什麼,談理解。 (1)人要立下高遠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業。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貴的是在歷史上留名,光照後人。

(二)閱讀短文

1、出示閱讀提示 (1)讀短文了,把短文的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思考:天和地傳說中是怎麼樣創造出來的?盤古死後,他的身體都變成了什麼?讀了短文,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學生自讀)

2、檢查自學情況。(反饋) (1)指讀短文,說說短文說了一件什麼事情。 (盤古開闢了天地,他獨自支撐天和地,最後累死了。) (2)思考2題(學生回答,師生評議) (受到的教育:學習盤古無私奉獻的精神。)

3、總結,擴充套件。 (1)說說從這個故事聯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都很喜歡古詩,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知識,今天,我們開一個古詩朗誦會,在瞭解古詩內容的`同時,從中領略古詩的韻律美。

四、明確要求 自讀“要求”,交流。

1、朗讀自己選定的詩歌,讀出詩人應表達的感情。

2、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3、組內朗讀交流,互相評議。

4、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在班上交流 。

5、評一評:看誰朗讀的最有感情 。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教學難點】

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製作、增加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試著分析文章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戰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裡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面板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於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衝雲霄。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瞭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了青春。現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於千里馬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採納。後來又相繼依附於一些節度使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四、聽讀課文錄音,然後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五、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六、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⑴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麼?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麼?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⑶ 第二段說明了什麼?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⑹ 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⑺ 本段中哪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瞭中心。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七、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揭示託物寓意的寫法。

本文采用了託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託之物以某種象徵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於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儲蓄,能激發人們的想像。

4、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八、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九、教師小結並拓展延伸

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為統治者的愚昧無知,那麼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麼型別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板書設計】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 (無限痛惜)

食馬者無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

天下無馬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句中的停頓。

2、正確進行翻譯。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1、幾個句子的停頓。

2、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3、 幾個難句的大意。

〖預習要求〗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裡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

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檢查預習二:

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指正。

學生齊聲朗讀。

可能出現的句子停頓(可根據需要投影):

⑴ 仲永/生五年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傳/一鄉秀才/觀之

⑹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⑺ 餘聞之也/久

⑻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請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學生範讀一遍課文,教師隨時指正。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瞭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麼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麼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1、學生自由誦讀。

2、學生自讀課文:

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註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教師補充課文註釋:(幻燈)

⑴ 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① “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②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④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⑵ 理解幾個詞語:

① “養父母”養:贍養。

② “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③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縣的人。

⑤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⑥ “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⑦ “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⑧ “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⑨ “且為眾人”且:尚且。

⑩ “固眾人”固:本來。

⑶ 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② “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裡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3、檢測自讀效果:

四個大組口答競賽。

(要求學生合上書本)

(幻燈)

⑴ 朗讀下列句子,要求讀準句中的停頓:

①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②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③ 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⑵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父異焉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③ 稍稍賓客其父

④ 或以錢幣乞之

⑤ 環謁於邑人

⑧ 泯然眾人矣

⑦ 賢於材人遠矣

⑧ 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4、翻譯課文:

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

5、初步感知課文:

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後,我們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要“哀嘆”仲永了嗎?

(學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誦讀課文

七、教師小結

本文記敘了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麼,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樣的觀點呢?我們又能得到那些啟示呢?下堂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

八、作業

1、抄寫文下注釋一遍

2、熟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的語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後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裡?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文章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

請同學們嘗試著到文中發掘發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表意見,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傑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瞭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

6、結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啟發講解。

三、質疑探究

(投影)文章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再想想:作者為什麼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係,即“人的天資”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和啟發?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文章後,又有什麼感受和啟發?

學生自由發言。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寓理於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後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

1、完成文後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2

一、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體會筍芽兒思想感情的變化,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好第2題中的句子。

2.使學生知道筍芽兒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勵下,勇於鍛鍊,終於茁壯成長,初步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作業本》2比一比,組詞。(2)聽寫個別生字詞。

2.學習課文的第一段。

(1)出示課後1(1),指名讀第一段,其餘思考。

(2)討論課後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誰能來扮演筍芽兒,央求竹媽媽讓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兩位學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這段中,春雨姑娘、筍芽兒、竹媽媽的話分別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自由試讀)

①指名讀春雨姑娘的話,並說說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麼?

(溫柔、關心)(聲音要稍低些)然後齊讀。

②指名讀筍芽兒的話,說說該用什麼語氣?

(撒嬌、畏縮)(聲音要尖嫩些)指導齊讀。

③指名讀竹媽媽的話,說說該用什麼語氣讀?

(擔心、害怕)(聲音要粗些、快些)指導齊讀。

(5)齊讀第一段,並選好自己認為讀得好的對話部分站起來讀。

3.學習課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學習第一段的。

(2)小結:①圍繞課後思考題,理解內容。

②抓住對話部分體會,並感情朗讀。

(3)自學並反饋學習情況。

①筍芽兒聽了雷公公的呼喚,她怎樣做?(討論)

②自願扮演雷公公、筍芽兒和竹媽媽,朗讀他們所說的話。其餘學生進行評議。

③師生共同討論本段中對話應採用的正確語氣。

雷公公粗重(聲音低沉)

竹媽媽不放心(理解嘮叨)

筍芽兒堅決(音稍高、有力)

(4)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4、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學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討論,有感情朗讀。

小草:堅強、不屈不撓

筍芽兒: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陽公公:關愛。

分角色讀,齊讀。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3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匯入新課

(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裡是怎麼說的,為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有色,近聽/水/無聲。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4

一、教材分析

1、這是一篇描寫江南風情的散文(選學課文)。__以農家孩子的視角,用樸實風趣的筆調,真實地敘述了水鄉車塘捕魚的經過,反映了江南農村的傳統習俗、農民的勤勞淳樸和集體勞動的樂趣。__以總引開頭,先寫車塘,後寫捕魚,適於完成單元訓練目標: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

2、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江南水鄉孩子們的生活樂趣,引出“車塘捕魚”。第二段(第2-6自然段):寫車塘。按事情的先後,堵口、裝車、架架子到車水,完整地寫了車塘的情形。第三段(第7自然段):寫捕魚。先寫大人捉魚,後寫孩子“掃蕩”。文中寫村民勇跳冰冰的英雄行為、配合默契的'勞動場面以及塘水車幹後各類魚的表現,寫得妙趣橫生。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能借助音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3、感受農民在車塘捕魚中的情趣以及勞動中配合默契、勇為集體做事的良好風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作者按事情發展順序近排了哪些材料來寫“車塘捕魚”。

教學難點:在瞭解課文內容後,能用上表示順序的詞,有條件地簡要敘述“車塘捕魚”的過程。

四、教學準備:

“木製水車”掛圖,詞語卡片,抄有“車”字的6種解釋的小黑板或相應的投影儀(片)。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你們喜歡捕魚嗎?你知道有哪些捕魚的方法?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江南水鄉去領略一番“車塘捕魚”的樂趣。(板書課題)

學生讀“車塘捕魚”。這裡的“車”不是名詞,是什麼意思呢?請在出示的6種“車”的意思中選擇一個(指“用水車打水”);那麼課題“車塘捕魚”又是什麼意思?[用水車打水把魚塘裡的水吸(抽)幹,再捉魚。]接著出示水車圖,認識就是這種水車可以用來車水、捕魚。過去農村裡用這種農具車水澆地、抗旱,也用它車水排澇。

2、初讀課文。要求: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自學生字詞語,劃出不懂的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議是否讀準、讀通。

(2)檢查生字新詞。是否讀準生字,如翹舌音:螄(shī)平舌音:噪(zào)前鼻音:噤(jìn)鰱(lián)鉛(qiān)後鼻音:訂(dìng)拎(līn)蚌(bàng)。是否理解“車塘、規矩、額外、寒噤、豪爽、掃蕩”等詞的意思。(讓學生自己提出,自己或聯絡上下文加以理解。)

4.理解課文脈絡,分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車塘”?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捕魚”?並按事情發展試著給課文分段。[第1自然段是總引,分為一段(第一段);

第2-6自然段是“車塘”(第二段);第7自然段“捕魚”(第三段)。]

(2)讓學生在課文中標上分段符號:“||”

5、學習課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最後一句“不過最有趣的……”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2)討論“不過最有趣的要算車塘捕魚了”這句話的作用,先同桌議議,再全班討論。

(3)反饋、小結。捕魚、釣蝦、摸螺螄都是江南水鄉孩子們的生活樂事。“不過……”一句,是全文的總起。引出下文——“車塘”與“捕魚”。

6、學習課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這是__重點段。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後分步學習。

(1)按照“車塘”的先後順序:這一段寫了哪幾個過程,即安排了什麼材料?

(2)先4人小組議,再全班討論。根據彙報,教師整理板書:

堵住進水脫得精光

車塘裝水車架車架喝酒驅寒

車塘水跳入塘中

裝好架子

(3)簡述“車塘”過程(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指名說(評議)自由練習說、同桌互說、指名優秀生說、鼓勵後進生說,評議時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表示先後順序,可用“先……再……最後……”或“首先……接著……最後……”。還可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讓學生自己簡單複述阿大、阿土架車架的過程。)

(4)第6自然段,魚的掙扎姿態寫得極為生動,可用引讀法訓練讀,教師問:什麼魚?學生讀各種魚的姿態。

7、學習第三段(第7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想一想:捕魚過程可分幾層意思,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

(2)用引讀法讀課文。教師讀大人捉魚,學生讀小孩“掃蕩”,體會捕魚的樂趣。

(3)學生說說捕魚的樂趣。(讀讀有關句子)

8、完成課後作業3,比較寫法的不同。先討論,後評議,最後完成作業。

2023關於教學設計方案15

國中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深度挖掘文字內涵,針對性佈設訓練內容,強化學生個性學力塑造,讓學生在品讀中感知文字內涵,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實現語文認知的健康成長。

一、更新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時,教師不妨從幾個方面給出考量,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激發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傳統音樂、圖片、視訊等資訊,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熱情;其次是音樂伴奏下的古詩名句教學,增加文學色彩,引發學生思考;還可以展示傳統文化的圖片、故事、名人傳奇等材料,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望江南》學習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古曲《陽關三疊》,並吟誦李清照的《醉花陰》。教師發動學生誦讀《望江南》,並展示誦讀效果。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準備,很快就找到節奏感。學生誦讀情緒、節奏把握都有明顯提升。為豐富學生認知效果,教師發動學生蒐集思念方面的古詩句,學生參與熱情很高,很快就給出一些經典名句:“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教師對不同群體學生表現都給出肯定評價,學生個性學習熱情被點燃,學習認知自然豐富起來。

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古曲,有效渲染了氣氛,然後由古詩名句引導,將學生帶入特定情緒之中,讓學生在音樂背景下進行誦讀訓練,學生學習逐漸找到切入點,感知進入佳境。最後讓學生蒐集相思方面的古詩名句,給不同群體學生都帶來思維啟迪,拓寬了學生學習視野。

二、個性引導,提升學生閱讀頻度

古詩文教材內容中包含眾多傳統文化因素,為不同群體學生帶來豐富學習契機,教師要深入古詩文教材之中,利用不同群體學生傳統文化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展開古詩文學習,也可以收到良好啟迪效果。

《出師表》學習時,教師讓學生課前蒐集諸葛亮的相關資訊,學生都準備非常充分。課堂展示時,學生資訊儲備非常豐富。有傳說故事、有人物傳記、有歷史史料,特別是民間傳說,將諸葛亮神化了,學生對這些內容也非常感興趣。有學生講述諸葛亮的傳奇故事:諸葛亮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精通兵器陣法。傳說他的八陣圖相當厲害,這是諸葛亮對付曹魏的重要武器。這個八陣圖,其實是諸葛亮一種操練步兵戰車搭配的方法,就是讓步兵在戰車周圍,以亂石堆成石陣,按照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據說可以擋住精兵十萬。這個八陣圖是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與周易是分不開的……還有學生講述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七擒孟獲”的故事,課堂學習氣氛熱烈起來。

諸葛亮是傳奇人物,民間傳說眾多,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順利切入,並在資訊整合展示中形成了多元認知。

三、創優訓練,實現學生認知成長

古詩文學習時,教師以學生個性學習基礎為教學設計點,利用多種訓練形式,展開個性教學引導,也可以給不同群體學生帶來更多認知輸入機會。利用表演形式展示文字、篩選文字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對文字展開賞析,從不同視角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全面掌握古詩文內涵創造機會。

《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故事,學生大多對故事情節非常熟悉,教師這樣設計:《愚公移山》具有神話色彩,而且充滿浪漫主義情調,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寓言故事重點是闡述一個道理,聯絡已經掌握的寓言故事,說說這樣設計的作用。我們生活中要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一個寓言故事就可以我們茅塞頓開,你能找出具體的例項嗎?學生依照教師訓練設計展開熱烈討論。特別是針對最後一個問題,學生探究興趣頗大。有學生說:我性格比較內向一些,情感也比較脆弱,遇到一點小挫折就非常難過。有一次不小心將手機摔壞了,我心疼的吃不下飯,爸爸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想想也是,既然已經壞掉了,我再怎麼難過也於事無補了。也有學生說:我有浮躁的毛病,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堅持,老師經常教育我要有“滴水穿石”“鐵杵磨針”的精神,才能獲得豐碩的學習成果。我感覺老師說得非常對,無論做什麼都需要有堅持精神,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的。

教師給學生布設訓練任務時,具有極強的觀照意識。神話、寓言故事等,給不同學生群體帶來思考機會,促使不同群體學生對古詩文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和體驗。

標籤: 設計方案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ji/0lmq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