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設想

1、在實際情境中,給定一個方向,學生能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通過親身經歷、體驗,獲得真正的感受,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定向觀念。

活動準備

收集判斷東西南北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

1、課前收集有關判斷方向的資料。

2、展示、交流收集材料。

二、活動一:在操場上

1、組織全班學生到操場上辨認方向。

2、誰能辨認東、西、南、北?你是怎麼辨認的?

3、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方向板,標上東、西、南、北。

4、看一看、說一說:東、西、南、北各有什麼?在記錄紙上把它們記下來,並標明4個方向。

活動二:在教室裡

1、展示記錄紙。

2、互相看看有什麼不同?

3、在教室裡辨認東、西、南、北,說一說各有什麼?

活動三:你說我做

(給定一個方向,朝其餘三個方向走)

1、同桌2人合作,互換角色。

2、指名上臺表演。

活動四:指揮交通

1、模擬表演:請一名同學當黑貓警長,12名同學扮演帶卡片的小動物。

2、宣佈活動規則:得數大於10的`朝北走,其餘的朝南走。

3、評一評:誰是遵守交通規則的小動物。

4、滲透有關交通安全的教育。

談一談:這節課的感受或收穫。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2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xx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xxx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xx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說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楊xx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4、許xx《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絡。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絡。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5、吳xx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

一、引入新課:

昨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幾何體朋友——圓柱,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這位新朋友?

生: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生:我還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生:把圓柱的側面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

演示這一過程

師:你們對圓柱已經知道得這麼多了,真了不起,還想對它作進一步的瞭解嗎?(生:想)

師: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生:還想知道怎麼求它的表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究新知

師:過去我們學過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出示一個長方體,誰來摸一摸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指名學生摸其表面積,並追問: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生:六個面的面積和就是它的表面積

師: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呢?(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彙報: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教師板書)

1、圓柱的側面積

師:兩個底面是圓形的我們早就會求它的面積,而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側面積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我們看哪個小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組代表彙報:把圓柱的側面沿著它的一條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正好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所以我們由此推出:圓柱的側面積就等於底面周長乘高。

師:大家同意他們的推理嗎?(生:我們討論的結果也跟他們一樣)你們能夠利用以前的經驗,把它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太棒了。

展示其變化過程。

師生小結:(教師板書)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呈現例一: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

(1)學生獨立解答

(2)指明學生解答,並讓其講清自己的解題思路。

師:通過剛才的解題思路說明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需要抓出哪兩個量?

生:底面周長和高

師:無論是直接告訴,還是間接告訴,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長和高就可以求出其側面積。

2、圓柱的表面積

師:求側面積似乎難不住大家,現在再加一問,你們還能行嗎?(教師在例一的後面加上求它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師巡視,讓一個學生板演,要求學生分步做,並標明每步求的是什麼)

指名學生說解題思路,

師:這說明要計算圓柱的表面積需要抓出哪兩個量?

生:底面積和側面積

師生小結:圓柱的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

3、反饋練習:(略)

師:想一想,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請大家動手試一試。

4實踐運用:師:在實際生活中計算某些圓柱的表面積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比如,求一個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煙筒的表面積應該是怎樣的呢?(生:略)

三、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你有沒有想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單位,還要注意所要求得圓柱有幾個底面……

四、自我評價

你認為自己這節課的表現如何?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2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例項,感知平移與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培養空間觀念。

重、難點:

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教學手段:

課件、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用已有經驗

我們來做個“猜詞遊戲”,願意嗎?願意的話就請聽好遊戲的規則:首先請一位同學根據老師出示的詞語,作出相應的動作,看看哪個同學能根據他的動作猜出詞語,讓我們比一比看哪個同學最棒。

師:分別出示“開汽車”、拉拉鎖、 “風車”、“氣管子”詞語。

生分別猜出這些詞語。

師:同學們可真棒啊,這些詞語都沒有把你們難倒。

二、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物體運動時的錄影。

1.分類、感知

(1)出示直升飛機的螺旋槳、纜車。誰來說一說,他和剛才這位同學做的哪個動作的運動方式是一樣的?

(2)依次出示6個運動的畫面(火車、門、風扇的葉片、升旗、鐘錶面指標的運動)它們的運動都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分類嗎?想一下為什麼這樣分?

(3)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平移和旋轉的定義。

(4)小結:像火車、電梯、纜車這樣沿著一條直線運動的方式叫平移,物體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後平移。(板書)

像風扇的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鐘面上的指標它們這樣繞著一個點或者一條軸做圓周運動的叫旋轉。(板書)分別說說圖上的物體繞什麼旋轉。用你手中的物品做一個平移。

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平移或旋轉現象呢?教室裡有嗎?遊樂場裡呢?你的玩具呢?

小結: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還是很多的。

2.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現象。

⑴老師這兒還有一些物體運動時拍下來的照片,請你先跟著模仿做照片上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這個運動現象是平移還是旋轉。(依次出示9個平移或旋轉運動的照片)

⑵現在老師把剛才的照片再重放一遍,你認為是平移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舉掌);你認為是旋轉現象的,就做這個動作(師演示:握拳)

⑶(放課件)生做動作。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樣的運動現象是平移,什麼樣的運動現象是旋轉。下面我們要重點來研究平移現象。

4.請你判斷一下河裡的小魚,把能平移到紅色魚的位置的塗上顏色。生判斷,並說出原因及平移的過程。(播放課件)

三、研究平移

1.感知平移的特徵

⑴你們看這裡有一條金魚,它就在做平移運動,(課件)我們用虛線圖形表示原來的圖形,用實線圖形表示平移後的圖形。你看這條金魚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向左)這個很容易看出來,那麼它向左平移了幾格呢?(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你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有的說它向左平移了4格,有的說它向左平移了7格,那麼這條金魚到底向左平移了幾格呢?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條金魚各個部分的平移情況把。(出示一些點)

⑵我們先來數一數金魚的嘴巴向左平移了了幾格?(師示範)哦,金魚的嘴巴向左平移了7格。

誰願意帶著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金魚的鰭向左平移了幾格呢?(請一生上螢幕數:鰭也是經過了7格)

金魚的尾巴又向左平移了幾格呢?請你數一數吧,你發現了什麼?

⑶小結:哦!金魚的每個點、每個部分經過的距離是一樣的,它們都向左平移了7格。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條金魚向左平移了7格。

⑷是不是這樣呢?來,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來想像一下,我們把金魚想象成在遊動,你腦子裡的金魚在遊動了嗎?下面我們來跟著金魚的遊動想象它的平移。現在金魚的嘴巴向左平移1格,金魚的各個部分怎麼樣?(跟著向左平移了1格)金魚的.嘴巴又向左平移了1格,整個這條金魚呢?(也跟著向左平移了1格)好,就這樣往左平移,現在金魚的嘴巴向左平移了7格,金魚怎麼樣?(也跟著向左平移了7格)

剛才判斷這條金魚向左平移4格(或其它)的同學想通了嗎?

2、蠟燭平移圖

這裡有一隻蠟燭,你會看它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嗎?

交流。你是怎麼數的?(多問幾位學生)

大家看了蠟燭向右平移了4格。

是不是很有意思?

3、畫平移後的圖形

剛才我們已經學會怎麼看一個物體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物體平移後的圖形,你可以嗎?

⑴(實物投影儀)這裡有一個三角形,題目中要我們把這個三角形怎麼樣?(請你畫出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這個三角形大致移到什麼地方,指一指,具體位置究竟怎樣確定呢?請你先試著畫一畫吧。

跟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麼畫的,要說清楚你先畫了什麼,再畫了什麼,最後畫了什麼?

⑵展示交流。(實物投影儀)說一說是怎麼畫的?

四、評價

1、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的怎麼樣?(自評)

2、你覺得這節課誰表現的好(互評)

五、全課小結

1、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2、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麼事印象最深?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理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的概念的學習,感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和愛科學的教育。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顯示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食物投影、10的卡片、點子圖、小棒;學生準備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引入:複習已學過的數,比9大一的數是10。

1、談話引入;師:我們已經學習了0~9的數,我們不僅能夠正確的.數這些數,還能讀寫,知道他們的大小和組成。那麼比9大的數大家認識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

2、板書課題:10的認識。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抽象出數字10。

師:圖書同學們在幹什麼?大家數一數一共去了幾個同學?老師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嗎?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介紹你數的方法。(可以一個一個數,也可以幾個幾個數,發現只要有次序,不遺漏重複數的結果都是10)

(2)數一數:

從學具盒中數出數量是10的任意一種學具。

教師示範數出10根小棒,並用皮筋捆好,問:這一捆裡有幾個1根?也就是幾根?使學生明確10個一是1個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10來表示。

(3)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師出示點子圖。看書上的計數器的圖,讓學生感受9顆後面再加一顆就是10顆。

看書上的直尺圖,你能說出10以內的數的順序嗎?

引導學生小結:明確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後面。

按數的順序,讓學生把直尺上的數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數軸,明確10以內的數序。填空:書上P67頁,第1、2兩題。反饋第1題是按什麼順序寫的,第2題呢。

(4)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比較9和10

除了9以外,還有哪些數比10小?10比哪些數大?你是怎麼想的?

(5)區別10和第10

自己畫一畫表示10的物體:畫o,畫好後請同桌同學數一數校對。師拿出學生剛才畫的圓OOOOOOOOOO,給左起第10個O畫上黑色和右起第10個O畫上紅色。

(6)10的書寫:教師範寫一學生練習,說說寫10與以前寫的數有什麼特別?

三、10的組成

1、10的組成

(1)同桌合作,學習10的組成,一個分,另一個記錄。歸納10的組成。

(2)10的組成有幾種?用什麼方法能很快地記住它們?可用手指強化記憶

2、練習鞏固:

(1)擊掌組成10

(2)說陣列成10

(3)連線:P65做一做

(4)10的組成和分解的運用如套圈活動:練習九第3題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又增長了什麼本領?

五、課後小記: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後寫成了尖尖的。如,問題在於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6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一一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麼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後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並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著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律。

二、主動探究,發現規律。

談話:小兔們聽說我們今天要來找規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裡等著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點

仔細看看圖上都有什麼呀?他們是怎麼排的呢?

(1)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生1:一個小兔一個蘑菇……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2:它們是一個接一個排的。

師:具體說說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說木樁和籬笆

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麼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誰來說說。

(3)說夾子和手帕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麼排列的呢?請誰來說

(4)比較三排物體在排列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結論:每排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如果學生說不出,就問:用今天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怎麼說。

2、研究個數規律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紙,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並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你發現了什麼?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籬笆比木樁少1,手帕比夾子少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現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為什麼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繼續研究。

剛才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師還要來考考你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來給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麼分的,把一隻小兔和一個蘑菇圈起來看成一組,你們會分嗎?那老師就把分蘑菇的任務交給你們了。

分好了嗎?在分蘑菇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xx一隻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隻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的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小兔比蘑菇多1。

請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木樁和籬笆,夾子和手帕也分別一組一組地圈一圈,xx會怎樣?

師:我們先來看木樁和籬笆,xx怎麼樣?學生回答。

師:這就說明木樁比籬笆(多1)。

夾子和手帕呢?我們也一起來圈一圈,xx怎麼樣?

師:這說明夾子比手帕多1。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確實相差1。

(4)師:指著表格中的資料,可是為什麼都是這些物體多1呢?

生可能回答:xx一隻小兔沒有蘑菇了

師:也就是說排在xx的是什麼?(小兔)排在xx的呢?(小兔)一頭一尾,也就是兩端都是小兔,在這種情況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師:木樁和籬笆這排物體兩端都是什麼?(木樁)所以木樁比籬笆多1。

師:夾子和手帕這排物體誰多,為什麼?(夾子多1,因為兩端都是夾子,所以夾子比手帕多1)

師: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和排在中間的物體數量上有什麼關係?

小結: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1。

(板書:兩端物體相同)

3、練習(核心問題:明確誰多,求的是多的還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圖,師:這裡有8只小兔7個蘑菇,如果接著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還是每兩隻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學生回答,說想法。

(2)出示夾子和手帕圖

再看,夾子和手帕。如果把20塊手帕像下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個夾子。

學生回答,為什麼?

師: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題,要我們求的是排在兩端的物體還是排在中間的物體。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律。

如果把□和○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10個,○需要幾個?

自己先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彙報,展示學生作業紙。

(1)□○□○□○□○□○□○□○□○□○□

□有10個,○有9個。

(2)○□○□○□○□○□○□○□○□○□○□○

□有10個,○有11個。

為什麼xx擺法○有9個,而第二種擺法○有11個?

A、師:○還有可能是幾個?有沒有可能○也是10個呢?這時候怎麼排列呢?

同桌討論討論,並把你的想法畫出來。

B、這裡還有一種擺法跟前兩種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麼像這樣排成一行,○與□的個數相等呢?(板書:相等)

如果也像剛才那樣將一個□和一個○看成一組(暫時圈一個圈),大家想想xx餘下的是什麼?(沒有多餘)全圈。這也就說明了○與□的個數是相等的。

師:老師這還有一種擺法,和第三種差不多,出示: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麼這兩種擺法,○的個數和□的個數是相等的呢?

師:兩端物體不同,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等的。(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師:□有10個,○xx幾個?xx有幾個?還可能是幾個?

師:在什麼情況下,○比□少1?在什麼情況下,○比□多1?在什麼情況下,○和□數量相等呢?

小結: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當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並且是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當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如果一個隔一個圍成一圈,出示

這時,數一數□有幾個?○有幾個?

仔細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線,圍成一圈其實也就是兩端不同的情況,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數學可真神奇!

四、聯絡生活、感悟規律。

老師出示校園外的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的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黑色方塊和黃色方塊,紅蠟燭和白蠟燭,跨欄的欄杆和跑道,柱子和欄杆,屋簷上圓木頭和扁木頭,石柱和石桌。

瞧,人們把一一間隔排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數學來源於生活,可以說,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7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目標:

1、以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筆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過程(方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過程的理解。

教學準備:掛圖、小黑板、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下面各題

40×2,42÷2,84÷4,90÷3。

60÷3,36÷3,99÷9,66÷2。

(42÷2要說說是怎樣想的)。

二、匯入

我們知道,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應先從被除數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板書課題)

三、教學例題

1、出示掛圖。

(1)學生看圖

(2)問:

①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些什麼?要求什麼?

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個”該怎樣列式?(板書52÷2)

③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嘗試,讓一生板演)

計算的過程有沒有什麼發現?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盡,那麼這題到底怎樣來計算,結果是多少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來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

(3)學生動手操作。

彙報操作結果:你是怎樣分的?最後每個班分得幾個羽毛球?

(4)教師根據生的彙報再次演示分法:

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開,變成十根再與剩下的`2根合起來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後得到26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開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開分。

(5)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第①②種分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6)這兩種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來的捆拆開來分。

(7)誰能再來完整地說說剛才我們是怎樣分小棒的?

(8)同桌互相說一說,分一分。

2、教學筆算

(1)根據剛才擺小棒的過程,52÷2的筆算該怎樣寫呢?(板書)誰來說說52÷2的筆算該怎樣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2)十位上餘下來的1表示什麼意思?接下去該怎樣除?

(3)請你接下去除。完成書上第7頁上的例題。

(4)誰來告訴大家,剛才是怎樣除的?(把關鍵的地方用紅筆標出來)

追問:十位上剩下1以後怎樣除的?

(5)檢驗:這道題

計算是不是正確呢?可以怎樣檢驗?

(6)比一比:52÷2和口算題中的42÷2,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補充板書:首位不能整除)

3、練一練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前2題。

①評講:當十位上有餘數時,接下去要怎樣算?

②同桌互相校對。

(2)其他題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上,在擺擺、說說、算算中你有哪些收穫?

五、課堂練習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1~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瞭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徵;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

教學難點:

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

教具準備:

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談話引入,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師:你們喜歡去遊樂園嗎?今天我們一起遊樂園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高空纜車、碰碰車、摩天輪、旋轉木馬)

師:你喜歡哪個遊戲活動,它是怎樣運動的?用手勢比劃比劃。

1、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遊樂園裡有哪些遊樂專案?

(2)這些遊樂專案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遊樂專案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幾類類?怎麼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麼困難再在四人小組裡交流一下。

二、講授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明明想問問你們:(課件出現明明及聲音。“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學校的觀光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只要是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想)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請坐。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做平移運動嗎?

如果要把平移的現象表現在紙上,我們又該怎麼做呢?聽!聰聰在邀請我們呢!(聰聰:“小朋友,快來移移看!”)

2、將圖形進行平移。

1、移一移。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和一張小房子紙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進行平移。

2、教學例題。出示下圖:問:在方格紙上的“小房子”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學生獨立研究,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交流時重點解決以下問題:“音樂廳”向右平移了幾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或某條邊移動的格數。學生獨立分析例題中金魚圖和火箭圖的平移情況,完成填空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4學生獨立完成後在組內交流,互相評價。

4、教學“試一試”問:如果在方格紙上把“小房子”向上平移3格,平移後的圖形將在什麼位置?你能將平移後的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嗎?怎樣畫比較好?

3、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明明還想問問你們:“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後彙報。)

像鐘面的指標,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小朋友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師在生中看說。)

三、課堂練習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3、獨立完成練習十的1、2題。

四、課堂總結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9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麼叫做列,什麼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裡,(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裡,(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裡,第一行在哪裡。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麼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錶示法(板書)

那麼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彙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後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麼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座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裡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裡?讓學生思考並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穫了什麼?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並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的方向和距離平移。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準確地畫出在方格紙上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方格練習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了智慧星,想得到嗎?注意只有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表現好的同學才能得到,老師希望內為同學都能得到

一、欣賞圖片,引入課題。

1、匯入新課。

(1)激趣談話。師:同學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老師今天帶來些遊樂園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播放課件,演示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的圖片。學生看著圖片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遊樂場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2、組織討論。

師: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類嗎?先同桌交流。

3、彙報討論結果。

師:你是怎麼分的?你為什麼要這樣分?指名說。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轉圈,

(相機獎勵智慧星)

4、揭示課題。

師:像纜車、滑梯、小火車等是沿著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板書:平移);

師:而像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等都是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為旋轉

(板書:旋轉)

做一做:要求學生做一個平移和旋轉的動作。也可以由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和區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

1、學生動手操作。

師提要求:將你的數學書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書怎樣平移呢?

找學生上講臺演示(對的給予獎勵)

(1)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還有很多。老師這有一組物體的運動圖片,你能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課件依次出示各種物體的運動

【設計意圖:平移和旋轉運動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學時通過展示物體運動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

三、觀察圖形,深化認識。

(一)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朋友小白兔搬家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把家搬到哪?

課件出示小房圖

2、判斷方向。

(1)提問。師:小白兔的家是向什麼方向平移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先小組討論。

(2)彙報。指名說並說出

(3)小結:箭頭是用來指明圖形平移的方向。

3、判斷距離。

(1)設疑。師:小房子平移了幾格?指名說

師:你同意剛才誰的意見?先小組交流。

(2)合作交流。

(3)彙報。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並說出自

(4)小結: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在圖上任意找一組對應點或對應線段,數一數它平移了幾格,這整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平移後的圖形形狀不變。

3、強化練習。完成“試一試”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結合平移運動的特點,設計小白兔搬家的故事,將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與畫出平移後的圖形兩部分知識串聯起來。】

(二)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試一試”。第三題

師:你們也想試一試嗎?

(1)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畫,確定畫法。

(2)學生獨立畫,兩名學生臺上畫。

(3)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4)集體判斷畫的對不對。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和動手畫一畫,讓學生參與到畫平移後的圖形的學習,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增強自信

(三)、延伸拓展探究圖形的平移

1、數一數:數方格

(多媒體出示小魚移動)

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多快樂呀!

那麼請同學們,在格子圖上找出小魚向什麼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你是怎麼看的'?同桌討論。彙報交流。

(可以看某一個點,魚頭移過了幾格,小魚就平移了幾格,也可以看尾巴。)(多媒體演示,點住某一點閃亮,往前移)

2、試一試:同學都會數方格了,現在就讓我們來試一試在方格圖上怎樣畫圖形。

3、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

先出示三角形圖,再讓學生討論怎樣畫?(請學生上臺操作先找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然後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多媒體演示三個點移動,再連線)

4、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學生獨立畫在方格本上)

四、拓展訓練賽一賽:快速營救大熊貓行動

現在有一個緊急任務請大家去執行,大熊貓保護者在深山發現了一頭病重的大熊貓,發來資訊,要求醫護人員迅速前往營救。路線圖是這樣的:從營地出發,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2格。

生:小朋友們想參加營救活動嗎?好,現在讓我們兩人合作,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到達,成為第一組營救者。給於一定的時間。

師:讓做完的同學到站臺上展示(對錯暫不管)

(這兩位小朋友,合作默契,反應靈敏,最先到達了目的地,為挽救大熊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我們授予他們英雄獎章)

師:對沒有完成的同學,以示鼓勵

(同學不用灰心,相信有你們的熱情參與大熊貓會很快好起來的)

師:多媒體顯示大熊貓圖所在地和同學做得對照,做錯的同學找原因。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因而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熟悉和喜愛的事物運動,如: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等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等步驟,把抽象的概念變為看得到摸得著的現象,使學生認識、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觀察中去比較和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數學知識。在方格紙上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比較容易,而判斷平移的距離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通過設計疑問,練習,組織學生通過討論達到理解和共識,同時做適當的演示,從而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用更準確、更具體的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1

一、設計內容

蘇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材第102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經歷從複雜的現實情境中收集資訊,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並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畫面。

出示田園風光圖。

提問:這幅圖的是什麼地方的情景?畫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認為畫面可以分成哪幾個場景?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代表彙報:有蘋果園、養蜂場、養兔場、養豬場、耕地和學生過河6個場景。

提問:你看到圖中的方向標了嗎?根據方向標你能說出6個場景的位置關係嗎?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內彙報。

提問:如果把田園分成兩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說一說田園的西半部分和東半部分各有什麼關係嗎?

指名回答。

2、分塊解決問題。

(1)蘋果園。

提問:觀察蘋果園的畫面和文字,說一說你瞭解到了什麼資訊。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問題嗎?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說說解題的方法。

提問:根據蘋果園每行有8棵蘋果樹這一事實,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一人提問題,全班學生解答。

(2)養蜂場

談話:在離蘋果園不遠的地方,蜜蜂們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從圖上看出什麼?小蘑菇提出了什麼問題?你會解答嗎?

人人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談話:根據從圖上看到的蜂箱,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同組的學生列式解答。

(3)養兔場

談話:美麗的田園裡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兔子,你從圖上看到養了哪些兔子?

小組內合作交流,提出並解決問題,看哪一組提出並解決的問題多。

小組代表在班內彙報提出的問題,其他組的學生回答如何解決。

(4)養豬場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場景,提問:從養豬場的場景圖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一人提問題,本組內其他學生回答。

小組代表說出本組計算的結果,指定其他組的學生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5)耕地

提問:觀察耕地圖,說說小蘑菇提出了什麼問題。

在小組內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答。例如,學生可以這樣想:耕一塊地用了8分鐘,耕7塊地用了56分鐘,56分鐘不滿一小時,所以1小時能把7塊地耕完。

向本班彙報本組的解決方法。

(6)學生過河

談話:觀察圖畫,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小組內交流。

猜一猜: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

在小組內說一說要幾次才能全部過河,要說出是怎樣想的。

你能說一說怎樣乘坐最合適嗎?讓學生各抒己見,也可用圖表示。

3、總結。

(1)提問: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嗎?讓學生聯絡學過的知識思考。

(2)講述:同學們在遊覽田園風光中,解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以後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後反思

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綜合運用了多方面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今後能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數學推理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圖片:師:同學們知道這是誰嗎?

師:誰來介紹一下柯南?

生:柯南是一名偵探。

師:“對呀,柯南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偵探,是一個破案高手,他在破案當中經常用到推理。今天陳老師把柯南邀請來到了2(2)班,和同學們一起來玩一玩推理的遊戲——猜一猜。(板題)

師:柯南還帶來了禮物給我們班的小朋友呢,禮物就在我手上,你們猜一猜禮物在我的左手還是右手?猜到的同學,禮物就送給他!

生1:禮物在教師的左手。

生2:禮物在教師的'右手。

意見不同,原來缺少一條資訊。

師提示:“我的禮物不在左手上,你能猜出禮物在我的哪一隻手上嗎?誰願意說說你是怎麼推斷出來的?”

生:因為老師說禮物不在左手,那麼禮物就在右手。(師相機板書:不是——就是——)

師引導小結:只有兩種可能,禮物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不是左手,就是在右手。

二、串設情景,感受推理的過程

1、第一次猜書的遊戲

師:同學們真聰明,就像是一個小小偵探一樣。下面小柯南想考一考大家了,請看題:歡歡和樂樂兩人手裡分別拿著語文書和數學書,柯南想讓你們來猜一猜,他們是拿著什麼時候書?你能猜出來嗎?

生1:我猜歡歡拿著語文書,樂樂拿著數學書。

生2:我猜歡歡拿著數學書,樂樂拿著語文書。

師:是的,有兩種情況我們不能確定,我們要怎樣才能猜出來呢?(多加一個條件),咱們看看樂樂說些什麼?

出示樂樂的話: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讀:我拿的不是數學書。

師:現在你們能猜出他們分別拿著什麼書嗎?

生:歡歡、樂樂都有可能拿著語文書和數學書,但樂樂不是拿著數學書,那麼他就是拿著語文書,拿歡歡只能是拿著數學書。

師小結:同學們剛才說的很好,當我們猜兩種物體時,如果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一種。(板書: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一種)

2、第二次猜書的遊戲

師:柯南說:“兩個人兩種書你們懂得做了,那麼3個人3種書你們會猜嗎?,小麗、小紅和小剛三個人分別拿著語文書、數學書、社會書,請你們來猜一猜小麗她拿著什麼書?

生1:小麗可能拿著語文書。

生2:小麗可能拿著數學書。

生3:3種書都可能。

師:有這麼多種情況,能猜得準嗎?

生:不能。

師:那怎麼辦呢?

生:要給一些條件。給提示!

出示: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小剛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同學們讀一讀他們說的話。

師:現在再猜猜他們分別拿著是什麼書?先在4人小組裡交流想法。再讓兩、三名學生回答。

師:我們應該怎樣猜?先猜誰的?

生1:因為小紅說拿的是語文書,所以我們先確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麼剩下小麗和小剛他們都可能拿著數學書或社會書。又因為小剛說他不是拿著數學書,那小剛就是拿著社會書,那麼最後小麗是拿著數學書。

師:說的真清楚,掌聲表揚!誰還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猜的?

生2:先確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麼小麗和小剛他們可能拿著數學書或社會書,再來肯定小剛,小剛說不是拿著數學書,就是拿著社會書,最後小麗拿著數學書。

師:xx的思路真是清晰啊,說得真好!掌聲表揚!

師:對比分析:剛才第一次猜書與第二次猜書有什麼區別?

師:猜兩種書時,怎麼猜?

生:不是……就是……

師:猜三種書時,怎麼猜?

生:知道小紅拿什麼書,可以放在一邊,再猜另外兩個。

師:對了,猜兩種物品時,有兩種可能,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外一種。猜三個物體時,先確定已經知道的,把先知道的條件放在一邊,再按照猜兩種物品的方法來猜。(師適時板書:猜兩種物品:不是其中一種,就是另外一種。猜三種物品:先確定已經知道的,再接猜兩種物品的方法。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3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大膽創新,採用反常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閱讀後的幾點心得: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麼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採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通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式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鼓勵學生髮表意見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髮言了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此學習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上,然後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最後在作業設計時再加以鞏固。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一定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泓清泉,甘之若飴;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杯醇酒,聞之慾醉;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傾心交談,快意平生;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個長者的教誨,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收穫的是累累碩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有借鑑的。

總之,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文化素養的培養,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數學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4

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 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正如:我校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在教“10以內數的組成”,她的教學是這樣設計是“7的.組成”,她的設計如下:

師:你們到過市場買過菜嗎?

生:有著不同的回答。

師:你們都有愛吃魚嗎?(愛)。

師:很好。因為魚含有豐富的鈣、鐵、蛋白質等,對我們身體有用的物質。

師:請同學們看上黑板,下面老師讓大家來數一數黑板上的魚(出示7條魚的教具),誰來數一數黑板上老師掛了多少條魚?

生: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7條)。

師:你能用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數的嗎?請同桌同學相互討論寫出你們的算式,看誰寫得最多、最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然後各自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條魚加上4 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3+4=7 。

生:我把它看成2條魚加上5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條魚加上6條魚等於7條魚,列式為:1+6=7

……

師:你們說的都對。

師:最後反饋小結 。

教師做到了:1、 在教學中既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數“7”的合成,達到了預先教學的效果。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3、在教學中也提出了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4、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5、整個課堂教師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這樣的教學,如果能上用多媒體展示小朋友參與到菜市場購買魚的情景,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會更生動些。

二、 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教學設計: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正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取決於什麼?它們的公式各是怎樣的?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周長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取決於正方形的邊長,即:C=4a

師: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是什麼關係?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因為四條邊長相等。

師:矩形的周長又取決於什麼?周長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矩形的長和寬的和:即:C=2(a+b)

師:矩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的和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

生:周長總是等於寬與長的和的2倍;因為矩形兩條對應邊相等。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取決於什麼呢?為什麼?

生:(通過思考後,發現圓的直徑不同,圓的大小也不同)圓的周長取決於的直徑,直徑不同周長也不同。

師: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有沒有象正方形、矩形那存在著一個固定的倍數關係呢?如果有我們就能夠根據這個倍數關係來推匯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不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學生自我質疑、最後發現公式)

在這個教學筆者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在課堂中學生通過質疑、實驗後歸納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的倍數關係為3倍多一點。筆者趁機引入π,順利地完成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的教學。2、筆者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4、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

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了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 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啟用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我校四年級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分數的加法時”的設計。

師:出示蘋果的教具問學生你們都有吃過蘋果嗎?

生:吃過。

師:如果你媽媽買回的蘋果只有一個,而你又要把蘋果分給你的爸爸和你的媽媽,你會怎樣分呢?

生:思考後彙報,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師: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況,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幾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媽媽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應該吃了幾分之幾?

師:出示條件:有一個蘋果,小明吃了這個蘋果的2/4,爸爸吃了這個蘋果的1/4,

師:看了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幾分之幾?

生:小明與爸爸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生:剩下幾分之幾還沒有吃?

……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

然後按照學生所提的問題一一解決。讓學生從這些問題中通過觀察、分析、比較、綜合得到分數的加法規律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其教學特點是

1、重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5

教材分析

1、課標分析:《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物件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從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種親歷親為的活動,是一種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學習內容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瞭解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幾種圖形間的關係,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學生已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會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為學生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提供方法遷移,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做了準備。 由於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所以當學生掌握了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之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本節課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創新的能力,是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掌握轉化思想的起始內容。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過渡時期。他們有了一定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但對於理解圖形面積計算的公式推導和描述推導的過程還是有難度的。這就需要教師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媒介讓學生去參與、去操作、去實踐,才能讓學生通過體驗,掌握規律,形成技能。這節課中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有助於學生將這些抽象的事物轉化為易於理解、易於接受的事物,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用割補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找出兩個圖形間的聯絡,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過程

一、情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舊知鋪墊

(1)、說出平面圖形名稱並對它們進行分類。

(2)、計算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強調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設計目的: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入手,能夠降低門檻順理成章的引入新知識。

2、 匯入新課

3、 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

(1)、在方子格中數出長方形的面積。

(2)、在方子格中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滿一格的按半格計算)。要求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對應的底和高。

(3)、通過觀察表格,試著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4)、共同探討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①出示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明確其底和高。

②學生在學具上標明其底並畫出對應的高。

③討論: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再計算(保證面積不會發生變化)

④小組交流如何操作的。(割補法)

⑤學生代表彙報各組的操作方法以及得到的結論。

⑥幻燈片演示割補的過程。

⑦引導學生歸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明確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必須條件)

4、 課堂小練筆。

設計目的:達到讓學生動手操作,從實踐中掌握知識,並能夠從實踐中總結知識。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三、課堂練習

四、小結本課

五、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 面積 = 底 × 高

長方形 面積 = 長 × 寬

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a表示底 h表示高

S=a×h s=a.h S=ah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ji/56rw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