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集錦15篇)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集錦15篇)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準備

CAI課件、帖圖、青蛙及蝌蚪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①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裡面遊啊遊。(小蝌蚪)

②綠衣小英雄,田裡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生看課件演示。

2、孩子們,小蝌蚪找著媽媽了嗎?原來他們真的長得很不同。

三、學習課文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他們遊的怎麼樣?

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

2、瞭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

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現在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嗎?(生帶頭飾上臺彙報)

3、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師: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

請孩子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後,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並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集體彙報,師相機貼出圖片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己是怎麼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彙報)

4、學習課文2~5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助?(鯉魚和烏龜)師貼圖

①學習第2段

引讀:小蝌蚪遊哇遊,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麼想法?

於是,就迎上去,問

為什麼要迎上去?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己的媽媽長得有什麼特點?

過渡:於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己的餓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遊哇遊,看見了一隻連忙叫

為什麼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餓心情?(急切)

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為什麼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

看課件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不過他們不灰心,因為他們又從烏龜那知道了媽媽樣子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於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找著自己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

引讀:小蝌蚪遊啊遊,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

他們仔細一看,那隻大青蛙披著

一定是自己的媽媽,於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這時,小蝌蚪的心情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

請生上臺表演這三種情況。

師小結:可見,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只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己的小寶寶也非常高興,笑著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後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④小青蛙都在幹什麼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師: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著讚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5、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四、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演一演這個故事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2

活動目標:

1、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按故事情節,並參照有關的繪畫資料,合作畫三、四張連環畫。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學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業。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故事情節。

2、教師的範畫。

3、幼兒在課外練習畫過魚、鴨子、鵝、烏龜等,有一定的基礎。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複述故事中的對話,幫助幼兒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2、請幼兒討論一下,這個故事可分成幾個畫面?每個畫面應該有什麼角色?

3、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範畫。

4、理解詞:連環畫。(我把這些畫按次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書,這種以圖畫為主的書叫連環畫。)

5、提出要求:

我們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一本連環畫。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畫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樣。並請個別幼兒說說:你選的是哪一幅?這幅畫需要畫哪些東西?

6、幼兒作業。

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畫畫,教師巡迴指導,特別指出鴨子和鵝的區別。

7、講評。

請畫同一幅畫的幼兒把畫放在一起,選出畫得較好的裝訂冊,加上封面成小型連環畫,放在圖書角上。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3

設計意圖:

這個月來,我們班開展的是主題活動《春天來了》。春天到了,到處是春意濃濃。一天,我發現我們班的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說的可熱鬧了,我悄悄的走過去想偷聽她們在說什麼。原來,李樂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時,在田埂邊發現了青蛙的卵,幾個孩子正熱鬧的討論小蝌蚪呢。於是我決定選取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開展一次活動。這篇童話故事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配有圖文形式敘述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以及最後變成青蛙的有趣過程。從教材編排看,童話中動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幼兒進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童話中對話較多、重複式結構較多,幼兒很感興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範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小蝌蚪鴨魚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在班級的自然角里飼養小蝌蚪。

活動過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飼養的小蝌蚪,組織幼兒觀察並談論小蝌蚪。

二、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媽媽,那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掛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蝌蚪變成青蛙的掛圖。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追”三個字,會寫“麼、變”。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4、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讓我們隨著小蝌蚪一起去找媽媽吧!

二、圖文結合,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讀一讀,用筆畫出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

2、引讀。

3、是啊,小蝌蚪遊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讀一讀這段。指導朗讀。

三、讀文感悟,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媽媽生活在一起呀!於是,它們決定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是怎麼找的?它遇到了誰?請小朋友快速地朗讀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學生自讀、彙報。

2、品讀第二段

多媒體出示課文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小蝌蚪的外形變化。

教學“迎”字,看多媒體動畫,理解“迎上去”

同桌兩人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讀。

表演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段。

4、自讀第四、五段。說說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小蝌蚪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子?

5、出示青蛙的話,用“已經”說話。

四、總結全文

1、多媒體展示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變化過程。

2、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六、拓展

續編課文:小青蛙捉害蟲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5

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結合主題活動“親親一家人”,為了讓孩子對媽媽的特徵進行仔細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手指壓印作畫,以及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示各種動態的小蝌蚪。

2、培養和發展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3、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愛好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對事物的細緻觀察

2、掌握曲線新增的方法

3、對蝌蚪各種動態的表達

活動準備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PPT、黑色顏料、黑色水彩筆、抹布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老師:“呱呱呱、寶貝們聽一聽,是誰在講話呀?”(課件裡呈現青蛙媽媽)

老師:“原來是青蛙媽媽呀!可是青蛙媽媽皺著眉頭,好像不開心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問問它是怎麼回事吧!”(青蛙媽媽的聲音“唉,聽說我的寶貝在到處找我,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回到我的身邊,真著急啊!”)

老師:“原來青蛙媽媽擔心它的寶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助小蝌蚪趕緊找到媽媽好嗎?”

3、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復習兒歌“小蝌蚪,細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隻大青蛙!”(唸完兒歌后課件裡呈現了一群遊動的小蝌蚪。)

4、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

老師:“小蝌蚪們快樂在水裡游來游去。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它們遊得一樣嗎?哪裡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課件裡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遊動的。

5、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多個集體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遊動的方向都不一樣。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邊的小蝌蚪是往左邊遊的。真有趣啊!我們也來學學小蝌蚪游泳好嗎?”

(二)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示,把握手指壓印及添畫曲線的方法。

1、老師:“老師這裡有一盤黑色顏料和黑色水彩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可以怎麼做,才能把這些資料都利用起來,變出可愛的小蝌蚪呢?”

2、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後,老師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後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遊動了。我們可以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後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這樣,這群小蝌蚪就會朝不同的方向遊動了。假如能變換不同的方向壓印就更好了!”

3、老師:“請小朋友學學老師的方法試試吧。讓更多的小蝌蚪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找到它們的媽媽吧!”

老師巡迴觀察,適時的加以指導:

(1)蘸顏料壓印後,需要在抹布上擦乾淨手指後再拿水彩筆添畫。

(2)要求幼兒保持畫面和桌面及四周環境的整潔。

(3)請作完畫的幼兒把資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乾淨。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誇誇自己能幹的小手。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以講故事形式進行引入,略顯單一,於是採用PPT的形式,將故事以動畫形式播放給幼兒觀看,並加以將講述,這樣讓幼兒很直觀地觀察小蝌蚪的各種動態,以及青蛙的模樣,青蛙與其它動物的相同與不同;

2、在活動過程中,在保證幼兒有自由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先進行觀察,讓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再進行繪畫基本操作的示範;

3、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我加以指導一些常規教育,以此來鞏固幼兒的良好習慣;

4、不足之處在於:從最後的作品上看,在給幼兒進行繪畫操作示範的同時,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不少孩子畫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這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méi yó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 miàn tiáo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1、小蝌蚪長著()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的尾巴,()地游來游去。

2、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3、小蝌蚪向_______(誰)問他們的媽媽在哪裡,把_______(誰)錯誤地認為是他們的媽媽,_______(誰)才是他們真正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唱歌的聲音是()。

A、呱呱呱B、哈哈哈C、嘻嘻嘻

三、填空題

1、一隻青蛙()條腿,()隻眼睛()張嘴。

2、一隻蝌蚪()條腿,()隻眼睛()張嘴。

3、一隻鴨子()條腿,()隻眼睛()張嘴。

四、實踐活動

假如你一個人走迷路了,你該怎麼辦?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6

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4課)一課時,我們在引導學生了解青蛙生長的自然科學知識後,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掌握小蝌蚪身上所表現出來人文知識。

一、學習小蝌蚪正確地對待困難和失敗

1.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就主動的而且很有禮貌的去尋求別人的幫助。

小蝌蚪們不知道媽媽在哪裡,它們想找到媽媽,它們就主動而且很有禮貌地去問鯉魚阿姨,希望得到鯉魚阿姨的幫助。

2.在失敗面前不氣餒。

為了尋找到媽媽,小蝌蚪經歷了失敗,但它們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尋找媽媽的信念,繼續為尋找媽媽想方設法,最後終於戰勝了困難和失敗,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學習小蝌蚪團結協作的良好作風

為了找到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們從開始到結尾都是團結在一起的(從插圖中可以看出,五隻小蝌蚪從蝌蚪長成青蛙始終都是在一塊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即使在沒找到媽媽時,也沒有一個退卻,它們一起生活一起想方設法尋找媽媽,直到找到了媽媽,它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在一起。

三、學習小蝌蚪勤於觀察、思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

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後,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媽媽的特徵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合了自己現在的體態特徵,終於找到了媽媽。

第一次找媽媽:小蝌蚪邏輯思維發生錯誤,沒能找著媽媽。

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因為:烏龜有四條腿,所以:烏龜就是我們的媽媽。

結果:判斷錯誤,烏龜不是我們的媽媽。

原因:青蛙媽媽不光有四條腿、寬嘴巴,還有碧綠的衣裳、頭頂上還有一對大眼睛、第二次找媽媽: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後,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媽媽的特徵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合了自己現在的體態特徵,終於找到了媽媽。

“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鯉魚阿姨說的,“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烏龜說的,荷葉上蹲著的那隻大青蛙就和鯉魚阿姨、烏龜說的差不多,只不過它還有雪白的肚皮呢──小蝌蚪觀察到的。

不過,我們現在也是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也有白白的肚皮,我們和荷葉上的那隻青蛙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小蝌蚪們自己觀察到的。

荷葉上蹲著的那隻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小蝌蚪的判斷。

結果:判斷正確──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

四、學習小蝌蚪善於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哲理:不光是愛媽媽才去找媽媽,更重要的是要向媽媽學會生活的本領

你看:小鯉魚有媽媽,真幸福!鯉魚媽媽還在教小鯉魚捕食,讓小鯉魚學會生活的本領呢!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不應該自個兒在這裡游來游去,儘管我們十分自由和快活。我們也應該找媽媽去,讓我們的媽媽也教我們捕食,我們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否則,我們長大以後就無法生存。於是,小蝌蚪們費盡了千心萬苦,終於找到了媽媽,並跟著媽媽開始了學習捕食(最後一幅插圖上,三隻小青蛙在看著媽媽捕食──在領會捕食要領;另外兩隻小青蛙,一隻也學到了捕食本領──正捕到一隻小昆蟲,而另一隻小青蛙則正準備試用自己學到的本領──試著捕捉一條飛著的小昆蟲。)。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7

設計意圖:春天來了,池塘裡遊淶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最愛,他們關注著小蝌蚪的變化,伴隨著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的動態變化使我想到,在體育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有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學目標,原來的活動方法是先念一段兒歌然後向指定方向跑,教學中幼兒常出現機械應付的現象,易失去活動的耐心和興趣,我想如果我能用這個故事情節貫穿活動的始終,把故事作為一種隱蔽性的環境,掩蓋教學目標,那麼將會增加活動的樂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一定的活動量。

教學目標:1、教幼兒練習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為小蝌蚪,一面為小青蛙。

4、音樂帶。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著,陽光照著池塘裡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

活動身體。〔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著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裡?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著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著媽媽一邊呱呱叫,跟著媽媽一邊學蛙跳。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裡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著音樂自由舞蹈。自我評析:小班幼兒的模仿性強,喜歡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適合開展集體性的遊戲,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教師也和幼兒一起扮演著同樣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活動,以角色的情緒影響著幼兒情緒,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跟著活動,活動的情節性既主動的迎合幼兒又不失教學目標,活動中有一定的運動量,強度適合小班,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情緒參與遊戲,遊戲中的音樂使得孩子們更加投入,也使遊戲增添了一份吸引力。遊戲中的對話既鍛鍊了幼兒的語言又培養了幼兒自覺使用禮貌語言的良好習慣。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8

【學習目標】

1、會認“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1、或多媒體課件,有關青蛙的知識。

2、小蝌蚪、青蛙、鯉魚、烏龜等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引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可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揭示新課,板課題:小蝌蚪找媽媽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範讀課文。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標出不認識的字。

2、讀準字音。

四、檢查學習生字的情況

1、課件展示生字。指名讀,正音。

2、教讀,齊讀,開火車讀生字。

3、指名介紹記字的方法。

4、組詞練習。

五、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

分段讀課文,自己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

結合圖學習:

1、指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小蝌蚪的樣子),理解“甩著”。

學生齊讀這一段,體會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動作)

2、讀第2自然段,看圖比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誰?結果怎樣?

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二幅圖,比較後,說說幾天後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在課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板書:長出兩條後腿。

課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動作的方式幫助理解。

分角色讀。

⑵ 從鯉魚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

(自己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

板書:四條腿 寬嘴巴。

3、用學習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3自然段。

⑴ 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多媒體或做動作幫助理解“追上去”。

⑵ 交流:為什麼小蝌蚪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⑶ 分角色讀。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9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表演,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 具: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你們願意幫忙找一找嗎?

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彙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2、質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錶演。

4、分角色朗讀。

(二)、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筆標出能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有關句子。

2、指名說說青蛙的外部特徵。

3、請學生為青蛙畫一張像。並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讀全文,思考:學完本篇課文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

1、課件演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指名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幅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3、指名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五、課外延伸,培養探索精神。

1、學生彙報課外蒐集的資料:其它小動物的成長過程。

2、結束語:大千世界,充滿著無數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探索鑽研,像幫助小蝌蚪那樣解決更多的難題。◆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0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教具準備:

生字詞小黑板、教學插圖、教學錄影帶

四、教學地點:

多媒體綜合電教室

五、教學課時:

三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麼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後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麼,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麼?它們都在幹些什麼?(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三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麼變化?再連續播放四幅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大家看到最後兩幅圖了嗎?小蝌蚪最後變成了什麼?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幅圖,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後來又怎麼樣?最後變成什麼了?(生述)

三、藉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圖。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並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裡的小蝌蚪有幾隻?(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後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麼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絡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複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作業第二題(1)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對照,講讀第二段。

1、看第二幅圖,提問:現在我們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圖模樣有什麼不同?

2、讀第二自然段,說說蝌蚪有什麼變化。

3、再讀(指名個別讀)

4、看圖,講述小蝌蚪是為什麼會遊向鯉魚媽媽?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為小蝌蚪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於是想到自己也該有媽媽,但又不知媽媽長得怎麼樣,所以就游過去問。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這裡既表示禮貌,也為了讓鯉魚媽媽能發現自己小蝌蚪。

5、根據講讀內容,提問:鯉魚媽媽告訴小蝌蚪,它的媽媽有什麼特點呢?

6、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我們的哪兒要讀重音;鯉魚媽媽的回答要用長輩式親切的語氣讀出來。)

二、看圖,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圖,提問: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

生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回答,師板書。

3、小蝌蚪為什麼會把烏龜錯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呢?課文中為什麼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師引導學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後要用追;二是,體現出了它們以為找到了媽媽時的高興、迫切的心情。)

4、烏龜媽媽告訴小蝌蚪,它們媽媽的特點是什麼?(讓學生劃出文中語句並讀一讀)

5、指導朗讀第三段。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這一句,要讀出急於找到媽媽的迫切心情。

6、輕聲朗讀第四、五兩段,指導生邊讀邊看圖,思考:

1)小蝌蚪過了幾天,身體上又起了什麼變化?(板書)

2)小蝌蚪到底有沒有找到媽媽呢?他們的媽媽究竟是誰呢?它們是怎麼認出來的?

(生聯絡圖及有關句子回答:回顧烏龜介紹的青蛙媽媽的特徵,還有前面鯉魚媽媽講的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瞭解媽媽的特徵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媽媽了。)

7、第四段主要講了什麼?先讀再說。(自由讀後再指導學生說出段意)

小蝌蚪已經是青蛙了,為什麼加上個已經?小蝌蚪是怎樣跳到荷葉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著媽媽幹什麼?這說明了什麼?(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等青蛙呢?(生: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好朋友青蛙)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全文。

2、完成課後第一道題。

3、完成課後第三道題。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分角色看圖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小蝌蚪是怎樣長大的。

(大腦袋、長尾巴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

3、指導完成課後第二題。

二、指導有感情地分組朗讀課文。

三、識記生字,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影帶,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學習生字。

3、難寫、易錯字形分析:

塘:共13畫,第八畫右邊要出頭,第10筆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左邊是。

迎:半包圍結構,裡面的不要多寫一撇。書空。

龜:共7筆,上邊是,下邊是不是電。書空。

裳:共14畫,下邊是衣。

鼓:右邊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課是凸起的意思。

4、運用測試及書寫。(師巡視指導並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四、總結課堂。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小蝌蚪找媽媽》教學設計五,小蝌蚪找媽媽,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培養 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3、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學過程 :

老師講清傾聽的要求:

(1)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要仔細地從頭到尾聽完整。

(2)傾聽時,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或插嘴。

(3)邊聽還要邊思考。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老師這裡有一張“尋人啟示”,你們想看看嗎?

2。(出示尋人啟示)師讀:我們是小蝌蚪,當我們看到別的小動物們歡快地和自己的媽媽一起玩耍時,我們多羨慕呀!可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媽媽是誰?它在哪?聽說一(3)班的小朋友是最聰明的,請你們幫我們找找媽媽吧!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讀流利。讀後要說一說:小蝌蚪在媽媽時都遇到了誰?

2、指名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三、深入研究,讀中悟情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鯉魚、烏龜是怎樣幫助小蝌蚪的呢?

(2)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呢?用曲線畫出小蝌蚪樣子的變化。

2、彙報交流。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鯉魚、烏龜是怎樣幫助小蝌蚪的呢?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他們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彙報交流。師提出要求:認真聽別人的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寫板書。

(1)出示第二自然段的課件:同桌互讀後指名讀這一段。其他學生要認真傾聽。教師引導其他同學作出點評,如誰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表達得更形象,誰把鯉魚阿姨的關切表現出來了?

(2)聽錄音讀。

(3)師生分角色朗讀。

(4)看課件,指名說一說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麼位置,該向什麼方向遊)

情景表演結束,教師點評。

師:小蝌蚪的身體在漸漸長大,它又去找媽媽,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麼位置,各自向什麼方向遊。)

師: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範讀)

師:小蝌蚪這次遇到了誰?(青蛙媽媽)

師:(出示青蛙圖片)誰能說一說,青蛙有什麼特徵?

師: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媽媽,該多高興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會對媽媽說些什麼?把它找到媽媽後高興的心情表達出來。

指名說一說。

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小蝌蚪和媽媽的對話。

3、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第五自然段,老師有一個問題,誰知道一隻青蛙每天大約能捕捉多少隻害蟲呢?生議論。

師:一隻青蛙大約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蟲,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裡捕捉害蟲的能手,那以後我們要怎樣對待它呢?(保護青蛙、不傷害它們)

四、拓展延伸,深入引導

1、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課文,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你們看一些圖片。觀察小蝌蚪的身體有了什麼變化?

(課件 逐一出示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不見了的圖片。)

生完成練習 。出示課件: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沒過多久,(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青蛙)。”

2、激發學生情感,學習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師:我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很多朋友,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故事裡的誰,為什麼?

生個別發言,陳述喜歡的理由

師相機點評指導

(蝌蚪:不畏艱險,面對挫折不氣餒,終於克服了各種困難找到了媽媽;青蛙:捕捉害蟲,是田裡的衛士;烏龜、鯉魚:關心別人,助人為樂。)

3、齊讀課文。

5、師做總結。

師:青蛙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我們應該去保護它們。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 →變 → 青蛙

大腦袋 → 長了兩 → 長了兩 → 尾巴 →不見

黑灰的身子 條後腿 條前腿 變短 尾巴

長尾巴 ↓ ↓ ↓

找媽媽 →鯉魚 →烏龜 →大青蛙→捉害蟲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2

備課構想: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這是一篇童話,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幅圖對應(六幅圖用投影)。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我注意了下面幾點: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他們動腦、動手的素質。在學完每幅圖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用貼上紙粘貼出與這幅圖有關的小動物貼上畫,這樣便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2.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3.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的媽媽》。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插圖和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教具準備:

貼上紙、幻燈片、頭飾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

二、用謎語匯入新課,提示課題。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啟發法)

2.引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1/2 1 2下一頁尾頁

(1)小蝌蚪是什麼樣的?青蛙是什麼樣的?

(2)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3)這篇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師: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三、結合學習課文。

1.找一名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圖的投影)

(1)師:這群小蝌蚪在班幹什麼?(在池塘裡快活地游來游去)(提問法)

(2)師:小蝌蚪的腦袋什麼樣?身子什麼樣?尾巴什麼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提問法)

(3)師: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容。

(4)師:指導學生用貼上紙粘貼出遊動的小蝌蚪的貼上畫,並讓仔細觀察。(指導觀察法)

2.操作投影出現第二幅圖。

(1)分角色朗讀課文,男生讀小蝌蚪,女生讀鯉魚媽媽,教師讀旁白。

(2)師: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麼變化?他們遇到了誰?(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們遇到了鯉魚媽媽)(啟發法)

(3)師:小蝌蚪問了什麼?鯉魚媽媽說了什麼?(學生自己讀)

(4)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變→長出兩條後腳。

找→鯉魚

(5)師:看投影,小蝌蚪見到鯉魚的時候心情怎樣?(學生髮揮回答)

(6)指導學生用貼上紙長出後退的小蝌蚪和鯉魚的貼上畫。

(7)師: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找媽媽。(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圖。

(1)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讀烏龜,找一名女生讀小蝌蚪,教師讀旁白。

(2)師:過了幾年,小蝌蚪又有了什麼變化?他們又看見了誰?(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了一隻烏龜)(啟發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烏龜說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引出板書:(長出兩條前腿,烏龜)

(5)根據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內容,粘貼出長著四條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烏龜貼上畫。

(6)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他們又照著烏龜的話去找媽媽(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現第四副圖。

(1)教師範讀第四、五自然段。

(2)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了什麼樣?他們又遇到了誰?(根據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變短了,他們遇到了一隻青蛙)(提問法)

(3)師:小蝌蚪叫了什麼?青蛙媽媽說了什麼?(學生自讀)

(4)通過讀第四、五自然段,從而引出板書:(尾巴變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學生粘貼出青蛙的貼上畫。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要求邊讀邊思考。

(1)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2)通過讀最後一自然段引出板書:(尾巴不見了)

四、鞏固知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退,再長出兩條前腿,最後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1)找同學,根據自己的貼上畫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比一比看誰講的有趣(激趣法)

(2)帶上頭飾,將這個童話演出來(表演法)

五、總結全文

學生總結(自由發揮)

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著鯉魚烏龜披著短了蹲著碧綠肚皮鼓著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著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幫忙的?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著腦袋師說甩著生做動作(可以用手錶示)蹲著、肚皮、鼓著、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完成課後作業: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裡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裡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遊啊遊,身體發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後腿。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後五:

選詞填空,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後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麼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於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徵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句。

(四)作業佈置:課堂作業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本。

(一)鞏固練習:

1、複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嘴巴、披著(),露著(),鼓著()。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為什麼要到我們的課文裡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反思:

在教學中之所以確立這個為難點,因為文章的絕大多數篇幅都是寫的這個內容,而且同學們對動物的瞭解不多,容易混淆一些常識性的內容。在以前教學中只是抓住一些文中的句子進行讀、說,覺得學生的掌握情況很好。在這一次,無意間讓學生畫一畫,沒想到一畫問題就畫出來了,在畫中檢查出學生在青蛙的生長過程中只注意到四肢的變化,沒有注意到顏色、花紋的變化,而這就不能正確地反應出生長過程以及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經過這樣的教學相信學生對這一認識會由不正確到正確。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條線貫穿到底,從檢查環節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能準確無誤地說出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4

[教學要求]

一、學會生字詞,會用“快活地”造句;進行“感嘆句”和“疑問句”句式的訓練。

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激發學習情緒。自學課文。結合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試讀課文。理清層次、分段。範讀課文。複習生字詞。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朗讀全文。簡要複述。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激發學習情緒。

這兩天,小朋友們都在觀察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青蛙。)可是小蝌蚪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它們就去找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揭示課題,“蝌蚪”(kē dǒu))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2.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結合學生回答上面的兩個問題,出示下列詞語。

鯉魚 讓學生看插圖,認識鯉魚的模樣。

guī

烏龜 提示學生注意“龜”的下半部是“”不是“電”,“L”一筆上面不出頭。

dūn

蹲 可指名一學生做“蹲”的姿勢;發音強調韻母是un;教學字形時,提示學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裡面的一短橫不能丟。

披 讓學生聯詞。(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綠色的新裝、披星戴月。)

碧綠 讓學生組詞造句。(例: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盤裡。)

shāng

衣裳 “裳”指導學生髮輕聲,後鼻音。

四、試讀課文。

可採取全班輪讀的方式進行。(一人讀一句,或一人讀一節)

五、理清層次,分段。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先啟發學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後再給全篇課文分段。(學生如有困難可先默讀)

提問:課文中寫小蝌蚪找媽媽,寫了幾個小節?(二、三兩節。)

中間這兩節是寫小蝌蚪找媽媽,那麼這一段前面一節(第一節)寫的什麼?這一段後兩節寫的是什麼?這樣,課文分成幾段?

課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媽媽。

3.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

六、範讀課文。

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插圖。看好後聽老師讀課文。老師讀到哪兒,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圖上有關的地方。

(老師範讀全文。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

七、複習生字詞。

用小卡片全班輪讀。(一人識一個,聯一個詞)

快讀。(要學生迅速讀出字音)

寫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二、講讀課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圖。(一張畫有水草的圖,然後貼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紙。)

提問:你們看,池塘裡有多少蝌蚪?(幫助學生理解“一群”。)2.如果後面又來了幾群(在遠處貼上數群小蝌蚪的剪紙),這叫多少蝌蚪呢?

(引導學生區別“一群”與“一群群”)

3.(引導學生觀察)誰說說這些小蝌蚪是什麼樣兒的(訓練說一句話:小蝌蚪。)

4.現在我們看課文上是怎麼寫的?(指名讀第一小節)

5.指點:課文上說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告訴我們小蝌蚪很開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說什麼快活地做什麼,誰能說一句,(引導學生運用“快活地”一詞,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齊讀第一段。

第二段。

1、敘述:小蝌蚪在池塘裡游來游去(邊說邊揭示長了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的原來的水草圖上),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原來的樣子有什麼變化?(引導觀察進行比較)。

2、小蝌蚪遊呀遊呀,看見鯉魚媽媽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鯉魚媽媽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取下未長腳的小蝌蚪)。這時候,小蝌蚪會想起誰呢?(想起自己的媽媽。)哪個小朋友能說一句話,後面用上疑問號,把小蝌蚪想媽媽的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誰是我的媽媽呢?

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呢?

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

…… )

3、小蝌蚪想媽媽,就去向鯉魚媽媽打聽。小蝌蚪怎麼問的?鯉魚媽媽怎麼回答的?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小朋友讀鯉魚媽媽的話,大家讀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4、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去找自己的媽媽。小蝌蚪找呀找呀,你們看這時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樣子又有什麼不同?

(揭示長了四條腿、拖著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貼在水草圖上,讓學生比較。)

5、指點:小蝌蚪先長出的是後腿,後長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遊著,他們看見了烏龜(取下先貼上的鯉魚剪紙和才長後腿的小蝌蚪的剪紙,再貼上長了四條腿的小蝌蚪和烏龜的剪紙),小蝌蚪會怎麼想的?

6、小蝌蚪是怎麼對著烏龜喊媽媽的?烏龜又怎麼說的?現在請女同學讀小蝌蚪的話,男同學讀烏龜的話,老師讀敘述的話。

分角色朗讀。

7、你們想,小蝌蚪怎麼會把烏龜當著媽媽的?學生回答後加以指點:青蛙是四腿、闊嘴巴,但不等於四條腿闊嘴巴的就是青蛙。

8、現在,你們評一評,鯉魚和烏龜的話誰說得全面?(引導學生做出判斷)。

第三段。

1、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又去找媽媽,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貼上脫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紙)

2、(取下原先長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紙)小蝌蚪這次怎麼把青蛙認定是自己的媽媽的?

複習讀:鯉魚媽媽和烏龜的話。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該多高興啊!你們想,小蝌蚪會對青蛙媽媽說些什麼?誰能說一句話,後面用感嘆號,把小蝌蚪找到媽媽的喜悅心情表達出來?

(例句:媽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啊!

媽媽,我們終於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媽媽見面了,大家都非常高興,它們的話該怎麼讀呢?請一個小朋友讀小蝌蚪的話,一個朋友讀媽媽的話。

分角色朗讀。

5、青蛙的樣子,課文上是怎麼描寫的?讓學生比較。

課文上描寫的:

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眼睛。

換一個說法:

荷葉上有一隻大青蛙,背上顏色是綠的,肚皮上的顏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來的。

這兩段話意思差不多,你們說,哪一段寫得好?(課文上寫得好,覺得青蛙很美很可愛。)

齊讀這一段話。

6、那麼課文上是怎樣把青蛙寫得可愛的呢?我們看,寫青蛙的動作,用了哪些詞兒?

(板書:蹲 披 露 鼓 )

7、啟發:這些表示青蛙動作的詞,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著一對大眼睛”換成“瞪著一對大眼睛”,怎麼樣?

8、這是寫青蛙的動作。你們再看,寫青蛙身上顏色也是很講究的。誰能把這些詞兒找出來?

(板書:碧綠的 雪白的)

9、比較:

青蛙披著綠的衣裳,露著白的肚皮。

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

10、指導朗讀。突出四個動詞和這兩個形容詞。

11、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要把青蛙寫得這麼美呢?

12、講述:因為青蛙是益蟲。一隻青蛙年能捉一萬五千多條害蟲,我們小朋友要好好保護青蛙。

13、現在小蝌蚪已經長成了青蛙,它們和媽媽一起捉蟲了,同學們看看圖,再自己讀讀課文。

(學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讓學生認讀,並區別其含義。

三、朗讀全文。

四、簡要複述。

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誰能簡單地說說?

學生默讀,準備複述。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青蛙長尾巴

兩條後腿 披 碧綠的

兩條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變短 鼓

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的媽媽》教案設計1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採用連環畫形式,通過文學語言與多幅連環畫面互相依附、互相補充、密切配合來塑造形象,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過程。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媽媽一起捉害蟲,情節生動,富有童趣。再加上採用的是連環畫的形式,所以學生應該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和喜愛的一種小動物。所以教學本課時,有條件的可以事先組織學生觀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讀課文和觀察生活結合起來,效果更好。學生雖然熟悉小蝌蚪,但對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卻未必瞭解。而且,有可能對一些問題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麼不見的?小蝌蚪為什麼和她媽媽長得不一樣等等。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努力發現。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藉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讀書。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建議】

本課分為三大教學板塊:

一、識字、寫字

1、藉助圖畫猜一猜。自己看圖、嘗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猜一猜,實在猜不出來的,做個記號。

2、藉助小組學一學。小組裡面一起想辦法認識生字。互相讀,互相聽。

3、藉助課文記一記。在讀課文時隨機識記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圖片時,通過觀察蝌蚪的顏色記住灰。

⑵ 通過創設情境表演,辨別、記住迎和追。

⑶ 觀察青蛙的圖片或實物,識記頂、披、鼓。

4、結合語言環境寫一寫。

二、朗讀感悟

1、讀課題,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讀課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3、觀察青蛙的圖片,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通過做動作等形式幫助理解。

4、觀察小蝌蚪的圖片,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喜愛的語氣。

5、看圖觀察:小蝴斟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6、找出相應的段落重點細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讀一讀;採用表演的形式,自編自演,在情境對話中進行朗讀的指導:小蝌蚪有禮貌、有些關切、有些著急,鯉魚親切、熱情,烏龜認真、和氣。

三、實踐活動

1、實地觀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抓幾隻小蝌蚪養一陣子,觀察青蛙的變化,並記錄下來。

2、通過上網、看書、請教等各種形式,查詢關於青蛙是益蟲、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謎、蝌蚪的生活習性等資料,課間交流。

3、語言的積累活動。

⑴ 讀一讀,說一說。

碧綠的衣裳 碧綠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長長的尾巴 長長的( ) 大大的腦袋 大大的( )

⑵ 說出表示顏色的詞。

⑶ 讀讀說說。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 )已經( )。

【本課設計特點】

1、讀中感悟:

整堂課,始終讓學生直接面對文字,開展個性化閱讀。讓學生主動地去讀,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質疑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始終是積極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級學生對錶演特別感興趣。通過小蝌蚪找媽媽過程的表演,學生不但瞭解了青蛙的變化過程,而且對語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興趣盎然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實踐中積累:

教師和學生一起開發大量的教學資源,解除學生的困惑,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探究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ji/5oggk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