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質量教學設計

質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質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質量教學設計

質量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2.能用微粒的觀點說明質量守恆的本質原因,能運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過程

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同學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二、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發現、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天氣炎熱,化學課外小組的三位同學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們查閱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約500毫升的飲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適量果汁,加入約1.5g小蘇打(碳酸氫鈉),注入涼開水,再加入約1.5g檸檬酸,立即旋緊瓶蓋,搖勻,放入冰箱,半個小時後,你就可以喝到清涼甘甜的汽水了。(注:實驗中應使用食品級的碳酸氫鈉和檸檬酸。)

可是,三位同學在製作汽水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播放教師自制的學生製作汽水的視訊)

【提出問題】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後,質量會發生變化嗎?

傾聽,思考。

觀察視訊,並針對三位同學的問題提出猜想:(1)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後質量應該不會發生變化;(2)因為是制汽水,所以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可能會有氣體產生,質量可能會發生變化。

用學生自己的家庭小實驗來創設學習情境,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是我們人類生活服務的,更加熱愛化學學習;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問題,製造認知衝突,引發“反應前後質量是否變化”的思考和猜想。

環節二、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後,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述】那麼,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後質量到底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口說無憑,實驗為證。下面老師為各小組提供了天平、燒杯、礦泉水瓶、小試管等儀器,還有小蘇打與檸檬酸兩種藥品。

【提出問題】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

傾聽,檢視桌上老師提供的儀器和藥品:

給學生提供零散的儀器,為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空間。

【講述】我們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後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所以實驗的關鍵首先是“如何稱量”。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在這個實驗過程中,你認為應該進行幾次稱量?具體說明。

思考,討論,交流。

開始時,學生的思路是分佈稱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整體稱量”的思路。

建立“整體稱量”的實驗思維方法,既培養學生一種實驗研究方式,也為後面的小組實驗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

【佈置任務】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剛才的任務“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是否發生了變化?”

請各小組先設計實驗方案,然後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資料。

討論、實驗,並交流實驗結果。

【方案一】採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得反應後質量變小。

【方案二】採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得反應前後質量不變化。

【發現問題】不同的裝置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學會記錄實驗的現象和資料。

利用提供的多種儀器,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同時,由於實驗結果的不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提出新問題】為什麼兩種不同的裝置,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教師將學生髮現的問題作為新問題進行討論)

討論交流,得出:方案一由於是敞口容器,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沒有被稱量,所以造成反應後質量減小了。而實際上,反應前後的質量是沒有變化的。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反應後的容器,看有沒有什麼新發現啊?

觀察實驗容器,發現容器底部還有沒反應完的白色檸檬酸固體。

培養學生實驗中,必須認真觀察現象,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講解】利用多媒體輔助,引導學生分析反應前後的質量關係,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傾聽,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氫氧化鈉+硫酸銅→氫氧化銅+硫酸鈉”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並思考通過實驗體會質量守恆定律是一個普遍規律。

通過規律必須具有普遍性的論證,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驗錄影】紅磷燃燒實驗

【講述】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

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

環節三、質量守恆定律的微觀本質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述】質量守恆定律是化學反應所遵循的一個普遍規律,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呢?

傾聽,思考

引發學生思考

【模擬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

(1)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擬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2)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學生動手模擬、觀看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模擬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建構“巨集觀——微觀”之間的聯絡。

Flash模擬可以更形象的幫助學生理解微觀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講解】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微觀模擬總結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原因。

學生分析、交流,得出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原因是:原子的質量、原子的個數、原子的種類不發生變化。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概括總結的能力。

環節四、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學完本節課,你的收穫有哪些?

交流表達

將本節課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建構有體系的知識結構。

【提供資料】教師給出歷史上波義耳和羅蒙諾索夫兩位科學家的“爭論”的歷史史料。

【提出問題】請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你支援哪位科學家的觀點?說明你的理由。

課後思考

一是利用史料讓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道路是充滿曲折的,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二是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以致用的思想。

質量教學設計2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道數學教學中教師設計的習題至關重要,習題的設計、給出與求解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之一。

一、設計啟發性的習題

數學知識,既有它的階段獨立性,又有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老師的責任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個結論,而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來掌握獲得結果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教師要注意在新舊知識衍接的地方精心設計思考性的習題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積極思維,主動地找出答案。

二、設計思考性的習題

在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關鍵處設計習題,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後正確地掌握知識的實質。生很快掌握了這堂課要學的新知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該根據學生心理,年齡以及他們的學習實際,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否則不易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出深淺難易,範圍大小都恰如其分的,具有思考性的習題。

三、設計靈活性的習題

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和自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並形成能力,關鍵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知識,只有理解的知識,學生才能牢牢掌握,才能使之運用自如。通過這樣一題多練的方式,向學生提出進一步探究的習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鑽研,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探究新知識,解決新習題的能力。

四、設計適度型的習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習題是否適度,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敏捷性。這裡所說的適度,就是指設計的習題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認識規律,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的發展。如果教學每節內容都能設計出適度的習題,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思維的積極性也就會自然產生,教師再輔之以恰當的.啟發點撥,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也就會越來越敏捷。教學中,經常聽到有的老師埋怨學生“笨”,思維遲鈍,腦子不開竅。其實,這與教師教學時提出的習題有關,或啟而不發或發而不著邊際。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有個別學生確實存在著智力差異,但是,教師這時首先應冷靜思考一下,設計的習題是否偏離了大多數學生的認識實際。

這樣設計的習題既照顧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回答踴躍,激發了學生思維,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五、設計比較型的習題

人們認識事物是從區分事物開始的,而要區分事物,首先就得進行比較,有比較,才有鑑別,沒有比較,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不可思議的。求同思維就是從已知的各種材料中,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性的知識,尋求習題的同一答案。從求同思維能力的形成過程及規律來看,比較型的習題,與培養學生求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求同過程是從彼此相關聯的大量具體材料中歸納出規律性結論的過程,從各種材料中尋求共同點的過程。因此,設計一些比較型的習題,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求同能力。

六、設計互逆型的習題

學生思維的發展總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判定一個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還應該考察學生逆向思維能力靈活還是不靈活。我在教學每一節內容時,除了向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正向思維訓練外,還不失時機地設計一些逆向性的習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教會學生從一個習題的相反思路上去思考,或者從一般思路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探求解決習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的正向思維、逆向思維的發展相互促進。

七、設計聯想型的習題

人類的創造活動,往往離不開創造性聯想。心理學家認為:把不同事物聯絡起來思考,是人類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方式,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創造性聯想就是由一個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的思維過程,各種不同屬性的事物反映在頭腦中,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如類比聯想、化歸聯想、數形聯想、反向聯想、因果聯想等。教學中如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根據所授內容和課型要求設計聯想型習題,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聯想思維能力。

實踐證明,設計聯想型習題,可以給學生插上遐想的翅膀,可以誘使學生步入解題成功的殿堂,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靈活,更具有獨創性。

八、設計開放型的習題

在培養學生求同思維能力的同時,不要忽視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求異思維,就是不墨守成規,尋求變異、伸展擴散的一種思維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敢於設想,大膽創造,標新立異,獨樹一幟,隨時注意多方位思考,變換角度思維,使他們思路開闊,處於一種主動探索的心理狀態,通過活躍的思維達到求異、求佳、求新。教師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習題培養學生全方位多層次探索習題的能力,同時設計一些開放型習題,通過尋求習題的結論或條件或某種規律,來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習題的設計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緊密相連,只要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切合實際的、能激發思維的、有挑戰性的各種習題,就能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堅持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精心設計習題,加強思維訓練,不斷提高學生分析習題和解決習題的能力,數學的教學質量就一定會得到全面提高。

質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2、嘗試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3、學會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瞭解空氣受汙染的程度。

4、學會抽樣記數的方法。

5、嘗試用所學的方法探究有關空氣中塵埃粒子的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有關資料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的關係,愛護環境就等於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2、做好探究實驗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教學難點

1、學會正確採集塵埃粒子和比較精確的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2、學會抽樣記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法、 講解法、 綜合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空氣質量統計資料及資料、呼吸道疾病的有關資料、多媒體。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教師: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一個人每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可見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那麼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的健康關係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話題。(板書課題:空氣質量與健康)

[講授新課]

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分析”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閱讀,加入到小組內參與分析討論。)

(1)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高?

(2)請你根據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分析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為什麼會逐年上升?

(3)請結合資料3、4和身邊的例項,分析居室的空氣質量與人的健康關係。

(4)除了以上資料所提到的,影響居室空氣質量的因素還有哪些?

學生:(認真閱讀資料,分析討論,相互補充,在老師的點撥指導下得出如下結論)

(1)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統發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結核、肺癌等。

(2)空氣質量的惡化,是導致呼吸系統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3)煙霧汙染和裝修汙染影響居室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吸菸危害吸菸者自身的健康,也影響周圍不吸菸者(被動吸菸者)的健康。裝修後的牆壁往往含有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這些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聚集到一定的濃度,可以使人感到不適,嚴重時可以使人患呼吸系統疾病和其他疾病。

(4)新購買的傢俱、清新劑等,往往也含有上述對人體有害的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也會影響居室的質量,等等。

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狀況:

教師:同學們講得很好,說明你們課前認真地收集並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大氣中的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這些有害物質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內的呼吸系統疾病,還可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統的疾病。我們當地的空氣質量如何?大氣主要有哪些汙染物呢?(組織學生對課前準備的空氣質量統計資料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本地區空氣質量被汙染的現狀)

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後發言)

(1)我們城市的空氣質量狀況,每天基本是“輕微汙染”;

(2)我們城市的空氣中首要汙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

(3)常見的大氣汙染源一般有:工廠排放的煙塵廢氣和居民爐灶排放的煙塵廢氣,汽車、摩托車等各種機動車輛排放的尾氣、農作物秸稈焚燒排放的濃煙、地面揚沙和沙塵暴等。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說明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認真的調查訪問,也查閱了空氣汙染的有關資料,那麼我們如何自己測量周圍的空氣質量呢?

學生:我們可以利用課前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數並計算塵埃粒子數,就能判斷周圍的空氣質量狀況。

教師:對。同學們可以利用課前各小組採集到的塵埃粒子數,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數。現在請各小組制定出科學的測算計劃與方案。

學生:各小組按5點取樣法算出,小組之間根據資料討論,交流塵埃粒子數與環境的關係。

教師:(根據小組測算結果,讓各組探究討論以下問題)

(1)樓層越高塵埃越少嗎?

(2)下雨前和下雨後塵埃粒子數量相同嗎?

(3)一天中不同時間,同一地點塵埃粒子的數量相同嗎?

學生:(各組在老師的點撥下,小組通過分析實驗資料、共同討論後得出以下結論)

(1)樓層越高塵埃越少。

(2)下雨前和下雨後塵埃粒子的數量不一樣(下雨前的塵埃粒子數量多,下雨後的塵埃粒子數量少)。

(3)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早、中、晚),同一地點塵埃粒子數不同。

教師:同學們做實驗比較認真,計算方法也正確。希望同學們以後繼續發揚科學探究精神,研究生命現象。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空氣質量既然與人體健康關係這麼密切,我們應該如何防止大氣汙染,改善空氣質量呢?你們有什麼建議?現在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學生根據已有知識互相討論、補充後總結、作答)

1、控制汙染物排放是防止大氣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如:工廠必須注意消煙除塵,廢氣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到空氣中去;城市要適當控制汽車的數量,改進汽車發動機,減少廢氣的排放;冬季要實行集中供暖,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

2、植樹造林是防治大氣汙染的有效措施,我們要大力植樹造林。因為樹葉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有些樹葉有監測空氣汙染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3、為了防止空氣汙染,我們要注意搞好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菸。

[課堂小結]

教師:讓學生做課後練習,給予指導、點撥、糾正。

學生:學生思考、討論後作答。(略)

[鞏固練習]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氣汙染引起的是( )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

答案:B

2、由於森林減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現在全球環境出現了( )

A、赤潮 B、沙塵暴 C、溫室效應 D、酸雨

答案:C

3、小倩的爸爸吸菸,小倩和媽媽雖然不吸菸,卻是__________吸菸者,所以小倩經常咳嗽、患氣管炎等疾病。這是因為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質,抑制了氣管、支氣管內表面_________的擺動,使__________不能及時排除,呼吸道易受到病菌侵襲的緣故。

答案:被動 纖毛 痰

4、某城市的空氣汙染指數為78,表明該城市的空氣質量為( )

A、優 B、良 C、輕度汙染 D、重度汙染

答案:B

5、冬天上課教室門關閉較久後,不少同學會出現打“呵欠”的現象,是因為( )

A、打“呵欠”會傳染

B、同學們想睡覺

C、教室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D、大家養成了打“呵欠”的習慣

答案:C

6、住宅裝修完畢,室內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苯、甲醛、氡等有害氣體,除去這些有害的氣體的根本方法是( )

A、關閉門窗放大量的茶葉

B、關閉門窗,放大量的醋

C、噴空氣清新劑

D、開啟門窗,通風透氣

答案:D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二、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狀況

活動與探究

1、某學習小組探究在擦黑板時,教室內空氣的塵埃粒子含量。他們將製作的載玻片採集裝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後五分鐘,將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五個抽樣點的塵埃粒子數分別是10、16、14、17、8(每個抽樣點的面積為4平方毫米)。請同學分析:

A、在400平方毫米的範圍內有__________個塵埃粒子。

B、教室前排位置的塵埃粒子數應比測定出的塵埃粒子數__________。

C、在現有的條件下,應如何降低粉筆灰對同學的汙染。請談談你的看法。

2、寫出你身邊常見的空氣汙染源______________。

備課資料

一、空氣質量週報中的三項指標

從1997年開始,我國先後有幾十座城市定期釋出城市空氣質量週報,以便為各地及時提供當地的空氣質量資訊。在空氣質量週報中,空氣汙染指數、空氣質量級別和可吸入顆粒物是三項常用的指標。

空氣汙染指數(Air Pollution,簡稱API),是將常規測定的幾種空氣汙染物濃度轉化成數值(1~300以上),並通過分級(一般為五級)來表示空氣汙染度和空氣質量狀況。空氣汙染指數和空氣質量級別使用於反映城市短期的空氣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根據我國空氣汙染的特點和汙染防治的重點,目前我國的空氣汙染指數和空氣質量級別是:

0~50,與其對應的空氣汙染物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一級標準,空氣質量為“優”;

51~100,與其對應的空氣汙染物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二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良好”;

101~200,與其對應的空氣汙染物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三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輕度汙染”;

201~300,與其對應的空氣汙染物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四級標準,空氣質量為“中度汙染”;

超過300的空氣汙染物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五級標準,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

可吸入顆粒物(Inholable Particles,簡稱IP),曾叫做“可吸入塵”“飄塵”“微塵”,是指漂浮於空中的、粒徑小於10 μm的顆粒物,包括固體顆粒物、液體顆粒,或固體吸附液體、氣體後而形成的顆粒物,數量通常用mg/m3或μg/m3 表示。可吸入顆粒物主要來源於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可吸入顆粒物容易被人吸入,因此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關係。近些年來,許多國家將可吸入顆粒物列為檢測空氣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

二、跑步時不宜只用鼻呼吸

跑步時,人體對氧的需要量增加。如果跑步時只用鼻呼吸將滿足不了人體對氧的需要,此時,勢必迫使呼吸肌加強活動,加快呼吸頻率,以提高肺的通氣量,來滿足人體對氧的需要。其結果是,呼吸肌會較快地產生疲勞,反而影響氧的供應。因此,人們常常在跑步時注意掌握呼吸動作的節奏,適當張口協助鼻進行呼吸。

據研究,兼用口、鼻呼吸,肺的通氣量可由只用鼻呼吸時的80 L/min增至173 L/min,並且因呼吸頻率不過快,而延遲呼吸肌疲勞的產生。通過口腔,還可以輔助散發運動中體內產生的熱量。但是,在嚴冬進行跑步時,注意張口不宜過大。這樣,可以使吸入的冷空氣經過口腔時得到溫暖,從而減小對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三、世界無煙日

世界衛生組織於1987年作出決定,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此舉告誡人們吸菸有損健康,呼籲世界“菸民”在該日停止吸菸或戒菸,並呼籲這一天所有商人不賣煙。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選擇了“青少年不要吸菸”作為本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在我國召開的第三個“世界無煙日”座談會上,有關專家呼籲:控制吸菸應從青少年抓起,還強調控制青少年吸菸要從小抓起;教育部門要充分利用教育陣地,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要絕對禁止中國小生吸菸。

據有關報刊報道,我國青少年吸菸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如果不加控制,到2025年,我國每年死於吸菸的總人數將由現在每年10萬人上升到200萬人。據調查,青少年吸菸已成為我國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國70%以上的吸菸者開始吸菸的年齡都在15~25歲之間。為推動我國控制吸菸工作的深入開展,必須杜絕青少年吸菸現象。

四、馬路上的無形魔鬼——鉛

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鉛。鉛多積聚在離地面1米左右的大氣中,而距地面25~100釐米處正好是兒童的呼吸帶。兒童長期吸入這種含鉛的尾氣後,容易發生鉛中毒,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鉛是一種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它不僅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還會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鉛對孩子的危害尤其嚴重,因為孩子身體的抵抗力差,對鉛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鉛中毒直接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研究表明,孩子血鉛含量每上升10微克/分升,智商值就要減少6~7分。

五、家居裝飾中的殺手

目前我國室內環境的主要汙染源來自建築、裝飾和家居,甲醛、苯、氡氣和放射性汙染超標,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傢俱中的黏合劑,含有較多的甲醛。甲醛的釋放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而且釋放量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甲醛對人體黏膜和面板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可導致流眼淚、流鼻涕、咳嗽等症狀,併發生呼吸道疾病;慢性吸入可導致持續頭痛、無力、失眠等。長期面板接觸會導致皮炎等過敏疾病,國際癌症研究所已將其列為可疑致癌物質。

質量教學設計4

一、教學內容分析

1.課標中的內容

認識質量守恆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用微粒的觀點對質量守恆定律作出解釋。

2.教材中的內容

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把質量守恆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與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通過作出假設、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方法,設計並實施一些實驗方案,指導學生觀察、思索,使學生從自己親身觀察到的事實中,經過思考,得到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一規律,然後教材又給出蠟燭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這兩個實驗方案,讓學生比較前後質量變化情況,並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進而較深刻地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係。

二、教學物件分析

1.知識技能基礎

九年級剛開設化學課,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較高,通過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技能,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採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識,不僅使學生學到新的化學知識,也可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內在聯絡有更深的理解。

2.學習能力方法

所授課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較主動,思維靈活,方法得當。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喜歡探索新問題,能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教學設計思想

從促進學生髮展出發制訂教學目標,全面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課程目標;注重科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瞭解常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係,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瞭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並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的實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及運用。

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言:“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赤壁之火,使曹軍百萬雄師,化為灰燼。滿江的人船怎麼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質量為什麼減小了呢?而鐵生鏽後它的質量增加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在化學變化中隱藏著什麼祕密嗎?


積極思考,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


(二)提出問題:化學反應的特徵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那麼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與反應物碳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有什麼時候關係呢?


產生猜想,出現不同的想法


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來進行研究


(三)實驗探究


1、提出假設


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幾種情況?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組)


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第二組)


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3、指導實驗


適時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4、收集資料


5、歸納小結


螢幕顯示:質量守恆定律


分組討論,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種情況


①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②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③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分工、合作


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進行討論、歸納、完成表格(表格見後)


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資料,試著總結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的變化規律。


體會、記憶定律內容


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和科學品質


初步記住定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討論]為什麼參加化學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化學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呢


[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的動畫課件。


[小結](投影)


原子的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目不變 質量守恆


原子的質量不變


6、反思評價


[演示]實驗1、2


實驗1改為: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後以及反應後並刺破汽球質量的測定


[討論]在封閉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沒有物質逸散到空氣中,而在開放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常會有生成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分析是否與質量守恆定律相矛盾?


[小結]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恆定律


猜想、討論


出現思維困惑,產生新的學習期待


觀看動畫演示,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


記憶“三個不變”


學生閱讀教材P92頁


觀察現象,分析原因,討論


思考


再次設疑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通過形象的分析,使學生的思維由巨集觀到微觀,從現象對本質深入思考,學會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掌握質量守恆定律的本質原因


激發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


加強對定律的理解


使學生對開放體系的化學反應也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有更直觀的理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四)紙筆練習(略)


(五)歸納總結


獨立完成,自查知識掌握情況,並分小組互相檢查


歸納,小結


1、質量守恆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及時反饋,使學生掌握質量守恆定律及運用


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七、學習評價設計

1.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的活動與探究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們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從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實驗技能、記錄和處理資料的能力、交流討論和發表見解的情況作出綜合的評價,並給予恰當的反饋以激勵學生進步。

[表現性評價學生實驗探究,收集資料,交流表達]

下面方案中分組做前面2個實驗,教師演示後面2個實驗學生並觀察記錄現象,實驗後小組內交流討論。

探究內容


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儀器藥品


天平,錐形瓶,單孔塞,套有小氣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濾紙


粗鐵絲,硫酸銅溶液,燒杯,天平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分析






結論






2.通過課堂的紙筆練習來評價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較全面地認識自己在群體中的相對水平,明確發展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點。

[紙筆評價](在課內進行,時間5分鐘)

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因為( )

A、反應後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 B、反應後原來的種類沒有變化

C、反應後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D、反應後分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

2、現有化學反應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生成C的質量是( )

A、等於(m+n)g B、小於(m+n)g

C、大於(m+n)g D、不大於(m+n)g

3、小明在練習製作“糖葫蘆”時,在給蔗糖加熱時產生了炭黑和水(整個過程密閉),這一事實說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組成的純淨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

4、下列各組物質,在敞口容器裡發生反應,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在反應前後不變的是( )

A、鎂條放入鹽酸中 B、高錳酸鉀固體受熱分解

C、硫酸銅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在空氣中加熱銅粉

5、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鐵絲在氧氣中空氣燃燒後生成的質量為( )

A、大於鐵絲質量 B、小於鐵絲質量

C、等於鐵絲質量 D、可能等於鐵絲質量

6、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後,剩餘固體質量是比反應物高錳酸鉀的質量小,因此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對嗎?為什麼?如何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

八、本教學設計的特點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採用現代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九、教學反思

該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活動與探究中,引導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和做好結果記錄,對實驗現象進行思索歸納,並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得出結論。這些實踐活動不但有利於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也培養了學生認真紮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對演示實驗1的改進,使學生對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化學反應都能遵守質量守恆定律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使認識更加深刻,效果較好。

質量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選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一節《質量》,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認識質量及其測量儀器,特別是學習使用學校實驗室常用的天平是為後續各節的學習所準備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極其重要,與今後授課的內容相關密切,是基礎性的一節,也是階段性的關鍵點。所以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在第一章已經學習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對於天平這個工具的使用只要講明白應該問題不大。學生的問題主要是生活經驗不足,對於常見的物體的質量他們沒有辦法想象和了解,還有一些物質的尺度比較小或者比較大的話用基本單位來表示可能存在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分析一些例項瞭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 通過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並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通過對天平使用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通過使用天平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使用方法,然後讓學生去摸索,假如不這樣做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

教學難點

質量的概念,托盤天平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為突破難點,通過圖片分析物體和物質的區別,然後引入質量的概念。採用演示加分組實驗法,並用探究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本節難點。

教法學法

為了能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會學知識,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自主學習法、探究法和討論法。通過自主學習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過討論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給上面的物體分類,並說出你分類的理由?

創設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教學

課堂總結

課堂練習

一、質量的概念

由學生的分類,得出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

從而得出:我們身邊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

提問:鐵釘、鐵錘都是同種物質組成的,但是物質的多少一樣嗎?

質量的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

學生繼續思考幾個問題:

1、一塊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質的多少改變嗎?(不考慮蒸發)

2、一個易拉罐被壓扁之後,形狀變了,所含的物質多少(質量)變了嗎?

3、在宇宙飛船中,物體處於失重狀態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體帶到月球上,帶到宇宙飛船中,這個物體的質量會改變嗎?

討論得出結論:

冰塊熔化成水, 狀態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

易拉罐壓扁了,形狀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物塊送入太空,位置變化了,組成物質的多少沒有變化

總結: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變化而變化。

二、質量的單位

1、國際單位

2、生活中常用單位3、

3、換算關係。

質量單位符號: 噸(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質量單位換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對常見物體質量進行估算

三、質量的測量

1、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托盤天平

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

觀察托盤天平的結構,並且對照書本的圖記住各部位的名稱。

2、常見的測量工具

四、課堂小結

五、練習

1.關於質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結成冰後,質量變大了

B.鐵塊加熱後,再打成鐵片,質量變小了

C.物理課本在南京和在南極時, 質量不 一樣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宇航員若將一瓶密封的純淨水帶到月球上,你認為這瓶純淨水的質量是增加了、減少,還是不變?說出你的判斷根據。

練習冊68頁知識導航

佈置作業

這樣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通過觀察、比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學生很容易理解,而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在觀察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過學生的討論思考,並結合前面的內容,這個難點很容易解決,並且學生都能理解,特別是對於到宇宙裡質量也不變這種情況。

讓學生自己總結這些比較簡單的規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單位換算是學生覺得很困難的一部分內容,可以先找幾個簡單的練習做一做,太難的話會打擊學生的信心。

通過搶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既提高了他們的常識,又為之後引入天平是準確測量的工具埋下伏筆。

讓學生了解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實驗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測量工具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圖片學生能瞭解到多種多樣的測量質量的先進的儀器。能感受到科學的神奇。

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有個總體的印象。

板書設計

§6.1 質量

1、質量: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符號(m)

2、結論: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質量的單位:

國際單位:千克(kg);

常用單位:噸(t) 克(g) 毫克(mg);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質量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

5、托盤天平介紹

天平的使用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

2、將遊碼移到0刻度線處

3、調節橫樑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標指在分度盤的中央為止(哪邊輕就往哪邊調)

4、左物右碼

5、讀數=遊碼+砝碼

質量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係,開始了從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的過渡,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學生在實驗探究基礎上歸納出質量守恆定律,這是本節的重點,運用化學反應的實質解釋和分析質量守恆定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從而實現本節難點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科學、簡明,切合教材要求、切準學生實際,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為此,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實驗測定知道質量守恆定律;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初步培養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直觀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體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疑點

1、重點: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2、難點:質量守恆的原因及其應用。

3、疑點:聯絡實際,在應用中加深理解,如“蠟燭燃燒後完全消失;鎂條燃燒質量增加”,以上反應符合質量守恆定律嗎?

[教學設想]

1、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實驗分為二大組,每一大組分四小組,每一大組做不同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得出同樣的結論,讓學生知道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同時也體驗質量守恆的存在。

2、借肋多媒體教學,通過 Flash動畫模擬化學變化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運動, 從微觀角度人性化地設計出化學反應的過程,從而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化,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實驗準備] 托盤天平、錐型瓶、燒杯、小試管、酒精燈;白磷、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鐵釘。

[教學媒體] 多媒體, 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流程

這節課,我按“設定問題、創設情境——重視實驗、體驗探究——動畫摸擬、突破難點——聯絡實踐、學以致用——整合應用、反饋糾錯”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附:教學流程圖

課題

提問

實驗

演示實驗

學生實驗

分析討論

實驗結果

質量守

恆定律

結束

學生資訊反饋

課堂練習

激發學生興趣,

啟發思維

利用動畫解釋質量守恆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知識線索為: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設定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引入:什麼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本質特徵是什麼?那麼在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發生變化呢?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可能大於、等於或小於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聯絡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的自然興趣是得高學生的.內部動力。

(二)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的重點,教師演示實驗(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得出反應物的總質量等於生成物的總質量,這一結論是否具有普遍規律呢?學生通過做分組實驗(鐵與硫酸銅反應、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從而由學生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

設計意圖:授課與實驗同步教學,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體驗自己探究知識的樂趣;更加註重實驗的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縮短探知的時間,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實驗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三)動畫摸擬突破難點

[質量守恆定律原因]設問:為什麼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通過播放多媒體Flash動畫,摸擬在氧化汞受熱分解、磷與氧氣燃燒、鐵與硫酸銅反應中分子、原子的微觀變化。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探究質量守恆的本質。結論: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設計意圖:Flash動畫摸擬實驗達到了一目瞭然的效果,對學生獲得更真切的理解起著重要作用,讓學生更加形象、生動、深刻地去認識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從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聯絡實踐學以致用

[質量實恆定律的應用]這一部分是本節的一個難點,教師設計一些符合生活常識性的問題,問題的設計用“學生摘蘋果”做比喻,要讓學生“摘著蘋果”,而且是跳起來“摘著的”。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有疑問的化學現象,大家共同討論,使學生真正會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化學反應現象,以此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五)整合應用反饋糾錯

[反饋練習]:實物投影出示(略)

設計意圖:通過隨堂檢測,及時評價,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嘗試獲取成功的愉悅。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到能力提高把所學知識一步步的提高,達到舉一反三的地步。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節課的內容以及活動探究的心得,交流收穫,體驗成功:(1)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2)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3)能用“質量守恆定律”的知識解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逐步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總結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再一次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完成對知識的內化和順應。

[佈置作業]本節課後習題1、2

質量教學設計7

一、教學設想

本課將以科學探究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力求將傳統教學的“以知識為本”轉移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融為一體的化學教學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先講解並演示一個實驗,接著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不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不但使學生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質量守恆定律而且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開拓創新的精神,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良性互動效應。

二、教學理念

體驗“人人蔘與,個個成才”的成功感。

三、教學方法

採用合作探究、類比推理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原因。

(2)理解並應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化學變化中發生的―些現象。

(3)說出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意義,正確書寫簡單的化學方程式。

(4)通過對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進一步提高觀察、分析實驗和總結歸納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恆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提高學生實驗、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定量研究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自己動手進行試驗探索,逐步形成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

(2)通過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的測定,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3)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恆定律。

2、對質量守恆定律含義的理解和運用。

難點

對質量守恆定律和含義的`理解和運用。

六、教具:

1、實驗用品:天平、燒杯、錐形瓶、玻璃管、小氣球、石棉網、坩堝鉗、白磷、鐵、CuSO4溶液、蠟燭、鎂條、火柴等。

2、多媒體播放軟體或投影以及相關資料。

七、教學流程:

2、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和實質(見課本)。

3、理解和應用質量守恆定律時注意以下幾。

八、板書設計:

1、活動與探究。

2、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和實質(見課本)。

3、理解和應用質量守恆定律時注意以下幾點:

(1)質量守恆定律是一切化學反應必然遵循的一個定律而且是針對化學反應(注:物理變化不屬於此定律)。

(2)質量守恆定律研究的內容僅是指“質量”不能任意推廣到其他物理量,它強調的是“質量守恆”。

(3)守恆的數量是“總質量”,是指“參加反應”的所有反應物和“反應生成”的所有生成物的總質量。

(4)守恆的範圍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和“反應生成的各物質”,強調“參加”和“生成”,即運用此定律時其他沒有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不能計算在內。

(5)巨集觀上“物質的總質量”和“元素的種類”不變;微觀上“原子的種類”、“原子的個數”、“原子的質量”不變,“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

4、化學方程式的定義、讀法和意義(見課本)。

質量教學設計8

一、【教學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

二、【教學物件分析】

九年級學生是國中的畢業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但是九年級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八年級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瞭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圖片。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三、【教學內容分析】

質量是物理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因而“物體的質量”這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學生對這節內容的學習情況對今後的物理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本節教材結構清晰,三部分內容的組織非常緊湊。通過比較引出質量的概念,接著通過實際例子說明質量是物體的一個基本屬性,最後介紹了質量的單位和測量質量的工具。本節的重點為質量的概念、單位及用天平測物體質量。難點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的探究,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比較重要,因在今後的教學中類似的知識比較多。這些重點、難點的解決是本堂課的關鍵,而教材中這些內容的敘述較為簡單、明瞭,有些還比較抽象。所以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就圍繞這些重點和難點來展開。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關係。

●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不隨物體的位置、狀態、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瞭解常見的測量質量的工具,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物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學會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範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介紹桿秤等測量質量的工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①質量的概念及其單位換算。

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難點: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六、【教法及教具】

●教具:常見的生活用品,如鐵錘,鐵釘,課桌,椅子等。托盤天平和砝碼多套。

●教學方法:

1、講解與示範結合,自學與討論結合,合作與交流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設計】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匯入應用合理、得當,可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本堂課一開始就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的物體(如:一枚鐵釘、一個鐵錘,一張課桌,一把椅子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對物體和物質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通過各具體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質量的概念。

新課教學

①質量的概念

質量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理解。在質量概念建立的過程中,為了便於學生的理解,首先通過同種物質組成的兩個不同物體所含物質多少不同得出質量的概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才能比較質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讓學生形成這種錯誤認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向學生闡明這一點。

②質量是物體固有的屬性

但是,教材內容中已涉及到這一點,質量不隨物體形狀、狀態、溫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在教學中應明確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並通過實踐予以說明,這樣有利於後面密度的教學。

③質量的單位

學生在國小學習過質量的單位噸、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觸質量的單位、教學中可先複習學生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毫克之間的關係、然後說明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麼情況下、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

講過質量的單位後,可以告訴學生,在生活和貿易中,人們習慣上把質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學中都統一叫質量。

④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啟發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用什麼工具測量物體的質量。

先向學生介紹幾種秤,使學生知道它們都是用來稱質量的、然後重點講實驗室裡用的天平、天平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比較精密的測量儀器,教師應從認識天平、調節天平、使用天平三個方面入手,為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天平,為下幾節課打基礎,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分層次講授。

●課堂小結

1、利用多媒體課件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結,回顧本節學習內容。

八、【板書設計】

質量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會利用質量的單位進行簡單的單位之間的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學會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2.通過介紹桿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

質量的單位和天平的使用。

學習難點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主要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主要器材

鐵釘和鐵錘,托盤天平15臺,砝碼15盒,橡皮泥8塊,小燒杯7個,白糖適量。

學習流程

一、匯入:請同學們觀察講臺、課桌。提問:①它們是由什麼東西組成的?②講臺和課桌哪個含有的木材多?

教師出示鐵錘和鐵釘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鐵錘和鐵釘都是由鐵組成,並讓學生分析鐵錘與鐵釘含有的鐵的多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學生身邊十分熟悉的事例引入課題,有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自學指導一:質量的概念、單位

問題思考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9頁“質量”部分的內容,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什麼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用什麼字母表示?

2.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怎樣?

3.估算一些物體的質量是多大?(特別是大家身邊常見的物體)

自我檢測(獨立完成或小組討論完成)

1.所含多少叫質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

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符號是_______。常用的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們同千克的關係是:0.02t=_______kg 0.3Kg=_______ g 600mg=_______g

3.請你給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適的單位:

①一名成年男子的質量約為60____ ②一頭大象的質量可達6.0____ ③一本物理課本質量約為1.4。

(三)小結:物理學中的“質量”和生產“質量”及米的“質量”等有區別,物理學中的“質量”與生活用語的“重量”的關係。

三、自學指導二:質量的測量和天平的使用

請同學們先猜一猜自己的橡皮泥等學具的質量大小然後再進行驗證。

問題思考:

閱讀課本P9-10頁“質量的測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內容,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利用什麼儀器測量物體的質量?

2.實驗室中用什麼儀器測質量,根據什麼道理來測物體的質量?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有哪些?

3.使用天平之前須熟記哪幾條要求,如果不按這些要求做會出現什麼問題?

自我檢測(獨立或討論完成)

1.使用天平時要注意:

(1)每個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稱的最大質量。被測物體的質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過稱量,否則會測不出結果,還可能將天平。

(2)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溼、弄髒,否則,會使砝碼生鏽造成測量結果不準確。

(3)潮溼的物體和化學藥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盤中。

2. 天平的主要結構。

練習用天平測同學們自己的學具橡皮擦、鉛筆等的質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協同品質、科學態度)

1.學生結合教材P11閱讀和討論老師編制的托盤天平使用說明書:

A.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a.每個天平都有自己的“稱量”,也就是它所能稱的最大質量也有自己的“分度值”,即標尺上每個小格所代表的值。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

b.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溼、弄髒。

c.潮溼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B.托盤天平正確的使用方法:

a.放:把天平水平放置。

b.調:調節天平的橫樑平衡:首先把遊碼左邊撥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其次,調節橫樑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標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

c.稱:物體放在左盤,根據事先估計的物體質量,用鑷子向右盤從大到小加減砝碼,還可適當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

d.讀數:被測物體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之和加上游碼所對的刻度值。

e.復原:測量結束要用鑷子將砝碼夾回砝碼盒,並整理器材,恢復到原來的狀況。

2.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老師巡視,適時引導。

3.組間交流,直覺靠得住嗎?

(四)探究: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跟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溫度有關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完成教材P11想想做做得出結論。其中第1個稱塑料瓶改為橡皮泥,分9組,第2個分6組進行實驗,每小組3人。(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分別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和將白糖溶於水中再稱它們的質量,比較兩次稱量的結果。)

四、達標檢測(獨立完成)

1.下列物體中,質量可能是0.15kg的是( )

A.一頭大象 B.一個蘋果 C.一臺電視機 D.一隻螞蟻

2.下列資料中,你認為最接近你身體質量的是( )

A.40kg B.400g C.4.0×1010mg D.0.40t

3.下列幾種情況中,物體的質量發生變化的是( )

A.一塊冰塊熔化成了水 B.航天員從地球到月球

C.將泥團捏成小動物 D.一支鉛筆用去了一半

4.用調好的天平稱物體的質量。當左盤中放入待測物體,右盤中加入35g砝碼時,天平指標偏向分度盤右邊,這時( )

A.向右盤中加砝碼 B.減少右盤中的砝碼

C.將遊碼向右移動 D.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5.小軍在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時,先將天平放在水桌面上,然後將遊碼移至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他發現天平的指標指位置如圖甲,此時,小軍應將________向_____側調節。若調節天平平衡後,將物體放在左盤,在右盤內新增砝碼並移動遊碼,當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內砝碼質量和遊碼對應的刻度值如圖乙所示。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__g。

6.小明同學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量的步驟如圖3所示。請大家指出①:小明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填代號),②有錯誤的步驟並寫出正確的做法。

①錯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號),正確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錯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號),正確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提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收穫。

六、課外作業:

必做題

1.如何測出一個大頭針的質量,說出你的測量辦法。

2.猜想P11想想做做的結論,說出你的理由。

選作題:自制一架天平交給老師。

質量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2)能從微觀角度分析質量守恆定律。

2、能力目標

培養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應用質量守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 應用質量守恆定律解釋及運用

課前準備 儀器:托盤天平、錐形瓶、燒瓶、鑷子、坩堝鉗、酒精燈、石棉網

藥 品 白磷、鐵釘、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鎂條

多 媒 體:CAI課件

教學方法 激勵情趣、實驗引導探究

教學過程

師:[激趣] 演示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觀察反應前後質量的變化。

[引言]已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大家先猜想一下:

①化學反應的前後,原子的種類有無變化?

②化學反應的前後,原子的個數有無變化?

③化學反應的前後,各種物質的總質量有無變化?

比如:P+O2──P2O5 Fe+CuSO4──FeSO4+Cu

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些問題。

師:[投影]教學目標

學法指導 師[投影]學習目標

學法指導

1、佈置自學內容。

2、指導自學方法:對照思考題看書,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問老師或同學。然後在書上寫出結論。

3、明確自學要求:3分鐘後能回答問題。

[自學思考題]

1、質量守恆定律概念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2、質量守恆的原因是什麼?

3、鐵器生鏽後,質量增加了,為什麼?

(學生看書,小組討論、教師巡迴釋疑)

師:提問,採用一幫一方式,然後投影。

師:設計實驗探究活動方案,並佈置學生探究活動。

[提出問題] 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物質時,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相比較,存在什麼關係?

[問題假設](1)質量增加;(2)質量減少;(3)質量相等。

[實驗證明]

實驗報告

姓名 班級 合作者 日期

實驗方案

方案一

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

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現象及質量 實驗前:白磷為 色 體,

溶於水。

反應前總質量是 克

混合前:硫酸銅為 色的 體,鐵釘為 色的' 體。

反應前總質量是 克

實驗後:錐形瓶中有 且氣球 ;

反應後總質量是 克。

實驗後:燒杯中出現 色的

鐵釘表面有 色的

反應後總質量是 克。

結論

實驗表明: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並生成新物質時,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 反應後生成物的總質量。

師:(抽樣每組選一人彙報實驗現象及結論,用CAI課件演示微觀過程)

[投影]

生:達標訓練(一)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可簡單表示為H2O+CO2—→澱粉+O2。由此判斷:澱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2、在化學反應A+B=C中,10 g A物質恰好與8 g B物質完全反應,則生成C物質的質量為( ) A、8 g B、18 g C、10 g D、無法確定

3、將27.5 g高錳酸鉀粉末加熱,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物質的質量為17.9 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

A、9.6 g B、12.6 g C、6.6 g D、14.9 g

師:以上是在封閉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沒有物質散逸到空氣中。下面我們來探究在開放體系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觀察它們的結論是否與質量守恆定律相矛盾?

實驗方案

方案一

蠟燭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

鎂條燃燒前後質量的測定

實驗現象

實驗前:蠟燭為____色____ 狀。總質量為_______克

實驗中:蠟燭___,產生 色火焰。

實驗後:有___煙產生。

總質量為_______克。

實驗前:鎂條為___色固體

總質量為_______克

實驗中:發出____光並____ 熱。

實驗後:生成___色___狀物質。

總質量為_______克

結論

實驗表明:

蠟燭燃燒後質量 。

實驗表明:

鎂條燃燒後質量 。

師:抽樣每組選一人彙報實驗現象及結論。

[投影]課本P91的討論:

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

2、在作白磷燃燒的實驗時,如果錐形瓶口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3、在蠟燭燃燒的實驗中,如果要使反應後天平仍然平衡,此實驗裝置應該怎樣改進?

生:討論後回答。

師:演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的實驗。

生:達標訓練(二)

4、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前後肯定沒有變化的是( )

①原子數目 ②分子數目 ③元素種類 ④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⑤物質的種類 ⑥原子的種類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5、火箭推進器中盛有液態肼(X)和雙氧水(H2O2)。當它們混合反應時,放出大量的熱量,有關反應方程式為X+H2O2==N2+H2O,根據此判斷肼的化學式是( )

A.N2 3 2 D.N2H2

6、在化學反應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學式,其中正確的是( )

(A)X3Y2(B)X2Y(C)X3Y4(D)XY2

師:點評,同學們,通過今天的探究,你有什麼感受?

質量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質量的初步概念,會利用質量的單位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知道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3、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過程與方法

體驗一些物體的質量,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練習天平的使用,養成學生使用物理儀器測量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質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難點:質量單位的換算關係和用天平測量實際物體的質量。

【教學準備】天平及砝碼、橡皮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點出實物】課桌和凳子,大頭針和鐵錘

【設問】這些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如何去分類?

【總結】像大頭針、鐵錘、課桌和凳子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我們稱之為物體;而鐵和木材我們稱之為物質。

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如何去理解物體和物質呢?

(設計意圖:結合例項讓學生了解物體和物質的區別,更加直觀,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和單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由物質構成,物體有大有小,我們如何去衡量構成一個物體的物質的多少呢?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自學。

【自學指導】

(1)什麼是物體的質量?用什麼符號表示?

(2)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怎樣?

(3)質量的單位與平時生活中所使用單位有何不同?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絡?

(4)閱讀課本小資料,瞭解一些物體的質量。

2、質量的測量

【過渡】同學們,你知道你自己的質量是多少嗎?如何去測量?現場出示體重秤,並找學生實際測量質量。

生活中還有哪些測量質量的工具?

【過渡】實驗室使用的測量質量的儀器叫做天平

(1)認識天平的構造

托盤天平的構造(教材110頁圖6.1-2)

【設問】

1、能否用天平測量我們自身的質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碼?

3、能否用天平直接測量液體和化學物品的質量?為什麼?

【總結】

(2)使用注意事項

①每個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稱的'最大質量,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稱量(量程);

②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溼、弄髒;

③潮溼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盤中,應使用燒杯或者白紙間接稱量。

設計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質量

展示:如何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質量呢?

(對獨學內容的考察)

(3)正確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盤

②用鑷子夾砝碼放在右盤(估計物體質量,用鑷子夾砝碼從大到小新增)

③當右盤中加入最小質量的砝碼時,若指標向右偏,此時應該去掉小砝碼,用鑷子向撥動遊碼(相當於向右盤加小砝碼),直到指標指分度盤中線橫樑再次平衡。

橡皮質量=砝碼質量+遊碼刻度值

遊碼示數讀法:先認清分度值,再讀遊碼的左邊所對刻度值。

【過渡語】我們已經學會了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物體的質量有什麼特性呢?

3、質量是物體本身屬性

以下幾種情況物體質量有沒有變化,即所含物質多少有無增減?

(1)將橡皮泥換一個形狀(2)冰熔化成水(3)將鉛筆由赤道帶到南極。

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拓展與延伸】

1、用天平如何測出一張郵票的質量?

2、用天平如何測液體的質量?

三、課堂小結

教師來回巡視並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這節課的知識要點

四、課堂檢測

要求:合上課本,獨立完成,字跡工整

教師巡視、出示答案、給予指導幫助

五、佈置作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

質量教學設計12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依據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課本實驗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和後現代主義。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設計活動,通過“科學探究→收集資料→分析處理資料→建構概念”的教學流程,學生動手操作測量利用小車與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得到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質量、力,加速度的概念基礎之上,通過實驗探究收集資料、交流討論,建立概念的教學,是對簡單機械的拓展和深化,進一步認識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學生探究能力提升的過程之一。

2、高一學生現階段能力發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備收集、記錄實驗資料,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的能力。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牛頓第二定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3.教學方式

通過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也可以說,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質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這說明,加速度與力、質量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係。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車一端帶滑輪長木板、帶小鉤或小盤的細線兩條;鉤碼(規格:10g20g,用作牽引小車的力);砝碼(規格:50g100g200g,用來改變小車的質量);刻度尺、計算器,鉛筆;資料夾;粗線繩(用來牽引小車).打點計時器、電源、紙帶、氣墊導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 理解實驗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影象處理實驗資料的有效性。

(3) 體驗如何平衡摩擦阻力、減小實驗系統誤差的操作方法。

(4) 體會整個探究過程的科學嚴謹和合理性。

學習重點:

1. 控制變數法的使用。

2. 如何提出實驗方案並使實驗方案合理可行。

3. 實驗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學習難點:

1. 如何提出實驗方案並使實驗方案合理可行。

2. 實驗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體質量的關係,知道用控制變數法進行實驗.

(2)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

(3)對實驗資料進行處理,看一下實驗結果能驗證什麼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有樂於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2)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養成嚴謹求實的態度。

四、教學內容

本節實驗分別從“加速度與力的關係”和“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兩方面進行研究。

(一)實驗思路:

將小車置於水平木板上,通過滑輪與槽碼相連。小車可以在槽碼的牽引下運動。

加速度與力的關係:保持小車質量不變,通過改變槽可證明這兩個力只是近碼的個數改變小車所受的拉力。小車所受的拉力可認為與似相等,條件是槽碼的質槽碼所受的重力相等。測得不同拉力下小車運動的加速度,量要比小車的質量小很多。分析加速度與拉力的變化情況,找出二者之間的定量關係。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保持小車所受的拉力不變,通過在小車上增加重物改變小車的質量。測得不同質量的小車在這個拉力下運動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變化情況,找出二者之間的定量關係。

(二)物理量的測量

本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三個:物體的質量、物體所受的作用力和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質量的測量:可以用天平測量質量。為了改變小車的質量,可以在小車中增減砝碼的數量。

加速度的測量:方法1小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測量小車加速度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刻度尺測量小車移動的位移x,並用秒錶測量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然後由a=2x/t2

計算出加速度a。

方法2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連在小車上,根據紙帶上 打出的點來測量加速度(參考第一章的實驗方法)。

方法3 在這個實驗中也可以不測量加速度的具體數 值。這是因為我們探究的是加速度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比 例關係,因此測量不同情況下物體加速度的比值即可。

如果能做到讓兩個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運動時間t相等,那麼由(1)式可知,它們的位移之比就等於加速度之比,即

x1/x2=a1/a2

這樣,測量加速度就轉換成測量位移了。

力的測量現實中,僅受一個力作用的物體幾乎不存在。然而,一個單獨的力的作用效果與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實驗中作用力F的含義可以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如何為運動的物體提供一個恆定的合力,如何測出這個合力是本實驗的關鍵,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下面參考案 例中的方法可供選用,也可以設計其他方法。

(三)實驗過程

1,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量,用天平測出小桶及沙子的總質量。

2,按圖安裝實驗器材。

3,平衡摩擦力。在長木板沒有定滑輪的一端墊小木塊,使之形成傾角較小的斜面,使滑動摩擦力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輕推小車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4,掛上沙桶,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通過紙帶算出加速度。

5,保持小桶裡沙子的質量不變,在小車裡加砝碼,測出加速度,重複幾次。

6,作a-F的影象。描點作圖,若這些點在一條直線上,證明了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7,保持小桶和沙子質量m′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重複步驟4,作a-1/m圖象。若影象為一直線,則證明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四)實驗資料

1. 探究加速度與合力的關係

F/N

a/(ms-1)

2. 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M/kg-1

a/(ms-1)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

(二)開始實驗

(三)結束實驗

(四)總結

1,發文案,投影

分組定性討論。

下發紙張讓各小組將討論結果寫下來。

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強調實驗室使用規範。

講解實驗內容,演示操作,分析原理。

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實驗,巡視學生實驗,指出不當操作。

讓各小組將實驗結論與討論結論做對比,並派一位代表作總結髮言。

分為四個小組分別討論四種不同情況。

寫下討論結果。

依次進入實驗室,聽從老師安排。

開始實驗。

完成實驗,得到資料,畫出表格,通過資料總結關係。

實驗結論與討論結論做對比,並派一位代表作總結髮言。

通過投影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入主題,增加學生對實驗和學習的興趣。

通過實驗結論與自己討論的結論形成對比加深學習印象。

保證學生在實驗室的安全。

保證實驗進行順利。

加深學生印象,為今天的實驗作總結。

詳細過程:

1.預習:通過APP向學生講解本節課實驗的原理,過程,要求,讓學生對本實驗有基本的瞭解。讓學生分成四組通過剛剛講解的原理進行討論,預測本實驗的結果,並記錄。

2.演示:將學生帶進實驗室,先向學生強調物理實驗室注意事項,親自演示一遍實驗過程,並在演示的過程中講解重難點和重要事項。

3.實驗進行:讓學生分為四組合作進行實驗,巡視學生實驗過程,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

4.總結:總結本次實驗的結果,並讓學生對比自己先前的討論結果,並讓四組小組選一位代表總結自己小組的成果。

六、板書設計

1,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2,加速度與力的關係

3,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質量教學設計13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的監控是學校工作重要的內容。抓好教學質量的監控,直接關係到辦學的成效,關係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使學校教學質量監控步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確保課程改革的全面落實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特制訂學校教學質量監控方案。

一、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內涵

所謂教學質量監控,不僅是指通過對教學質量高低的及時測定和準確判斷,使教學管理者和教師獲得反饋資訊,調節和改進教學管理與教學實施活動,更是指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對教學質量的形成過程--教學活動本身的監控。

教學質量監控是一個多層面、多視角的檢測與調控系統,包括目標監控、過程監控、效果監控、環節監控等。從“監控”本身功能來看,“監”是對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的監測過程,“控”是通過對監測資訊的分析,對教學過程實施有效控制的過程。其中,“監”是基礎,是手段;“控”是反饋,是目的。明確了“監”與“控”兩個層面的職能和關係,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提高監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原則

1.方向性原則:

教學質量監控要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和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方向。監控的內容和方式,要具有導向性作用,使教學質量監控成為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措施。

2.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要重視監控物件的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監控物件的主觀能動作用,使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將監控作為開展和推動教學工作的動力。

3.科學性原則

教學監控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合教育規律,嚴格遵照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監測。

4.全面性原則

監測的內容要全面。既包括對教學效果的監測也包括對教學過程的監測,要對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審美、勞技等方面素質的提高進行全面監測。

5.全程性原則

加強教學工作過程的環節性管理,明確教學工作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使教師在備課質量、上課、作業、輔導質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學生在聽課、作業、複習、學習質量等方面得到監控。

三、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內容

㈠教學過程的監控

1.備課:從某種意義上講,備課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學校要引導教師對備課質量進行自我監控。對教師備課提出以下要求:①以課程新理念為指導,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②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方法,做到目標明確,方法恰當,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③堅持集體備課制度,做到“合作研究、資源共享、個人提升、課後反思”,要求教師撰寫課後記或教學反思。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要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持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狀態,努力創設和諧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環境,形成自主、合作、控究的學習新方式。

3.作業佈置:①作業內容確定要緊扣教學重點,以鞏固性作業為主,適當設計發展性作業。作業要少而精,作業量不能超過教育部規定的時間。②作業形式要多樣,有利於學生多方面技能發展。③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使用規範統一的符號。批註提倡運用短語加等級。作業佈置做到“五不”: 即不佈置機械重複的作業;不佈置超時超量的作業;不佈置懲罰性作業;不佈置教師不批改的作業;中午(週末一天)不佈置作業。

4.教學質量分析:對單項、階段考查和期末考試,要認真做好教學質量分析。質量分析工作要有層次地進行,先由任課教師做出分析,再由教研組做出分析,最後教導處進行綜合分析。並分層次填好質量分析表,找出主要成績和主要問題,剖析具體例項,寫明改進措施。把較差學科、班級和後進生的轉化列為重點,並對其進行跟蹤監控。

㈡教學效果的監控

教學效果監控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及監控的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力求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書面檢測:包括單項知識技能檢測、階段性小測、學科綜合檢測等。

2.技能操作檢測:包括學科單項技能的檢測,可採用聽、說。動手實驗、課堂觀察評價等多種形式。如語文學科的口語交際能力、朗讀能力、課外閱讀能力等方面檢測;英語學科的聽力檢測;藝術學科唱歌、視聽、鑑賞能力等方面檢測。此類檢測主要考查學生學習方法、行為技能形成程度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質量監控的措施

㈠發揮三級監控功能,抓好教學常規

學校建立教師、教研(年級)組、教導處三級監控網路。教導處是監控執行的中心,重點實施教學質量的評價和監督工作,起組織協調分析、反饋的作用。教導處要結合現代教育形勢的需要,組織校本學習研修,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方法等進行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水平;要定期檢查各科教師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考試等情況,發現不足及時反饋、總結;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學質量分析會,研究、分析、討論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研組作為二級監控,起疏通、組織、調整、反饋的作用。教研組長負責組織制定各教研組教學計劃,加強教研活動,做到計劃、內容、小結活動的開展與記錄及時、有效果。教師是自我監控的主體,是具體執行、操作者,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直接關鍵的主體,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明確教學質量與監控的關係,與學校管理者形成共識。

㈡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教學的質量

學校要狠抓各項教學常規制定的落實,加強對教學各環節的管理。質量監控體系要涵蓋所有學科,真正落實全面質量觀的要求。語、數學科注重優化階段性測評,加強對平時測驗的次數、難易程度和期末語、數複習資料總量調控的管理。繼續完善技能科的教學評價及監控,從教材使用,課堂教學情況,學科統一考查測評等方面進行監控,切保提高教學質量。

落實聽課、評課制度,學校行政人員要深入教學一線,開展教學調研活動,及時把握學校的教育教學狀況。教學質量監控力求做到“四結合”:集中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普遍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檢查與指導相結合;自檢與互查相結合。要把教學質量監控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教學過程成為不斷反饋、不斷調節、不斷改進的動態過程,使監控作用從單純的監督、檢查、評價嚮導向、激勵、改進的方向發展。

質量教學設計1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洪河屯二中的李靜波,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質量守恆定律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位於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小節,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對化學學科中的元素符號 化學式 分子原子進行了初步的學習,而且在本節內容之後,學生們又將面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些知識的學習,所以本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科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學生來說這一節內容在整個化學學習中非常重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質量守恆定律內容,能夠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和化學變化前後質量守恆的原因

能力目標:在探究活動中注重鍛鍊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分析和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恆定律

教學難點:對質量守恆定律理解和正確的`應用

二、說教法

針對國中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以及隨著這幾年新課改的展開,學生有著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解決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建立質量守恆定律這個重點問題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三個個實驗探究和三個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

三、說學法

教法始終服務於學法。本節教學學生有著較多的動眼觀察、動手探究、動腦分析和動口表達的空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4、說教學過程

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匯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和課外延伸四個部分,共六個教學環節。

第一個環節,即是匯入新課,我用電視劇狄仁傑中的片段作為新課的匯入,在這段視訊中,狄仁傑遇到了兩個困惑的問題:1.為什麼蠟燭燃燒後質量會變小了呢?2.為什麼鐵刀放置一段時間後質量會增加呢?通過這樣一則小故事,將學生的思緒帶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思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後的總質量有沒有什麼變化呢?讓學生產生疑問,分歧。並運用歷史上科學家對於質量守恆的貢獻講述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史,拉近學生和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這樣的環節設計引起學生的思維衝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和科學家產生共鳴並感覺到到化學和生活緊密相連,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熱情,增強自信心。

第二個環節 教師演示天平上白磷在錐形瓶中的燃燒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總結實驗現象,從而初步引出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注重鍛鍊學生的觀察和總結能力,並在學生腦海中初步形成質量守恆思想。

第三個環節 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做“鐵釘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試驗”和“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反應”,在實驗中要求學生記錄實驗條件,實驗現象,並總結敘述實驗結論,而在這兩個實驗中因為實驗條件的不同,會發現學生的實驗結果不一,教師從中引導,讓孩子在腦海中自主建構在封閉條件下,化學變化前後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質量不變。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發現定律,並且認識到定律的嚴謹性,鍛鍊了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總結能力,並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

第四個環節,播放電解水演示實驗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因為變化過程中原子的種類、原子的數目、原子的質量都沒有改變,讓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的理解進一步得到昇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微觀上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恆定律

第五個環節 歸納概括,小結課題這個環節,以質量守恆定理為中心,把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總結。本節課主要探究了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適用範圍,應用以及實質。以圖表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學生。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

第六個環節?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課題開始前匯入問題,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把做狄仁傑的感受,並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以此擴大知識的應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為了進一步鍛鍊這種能力,我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小任務。

設計意圖? 通過反饋練習和拓展延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五、說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著重“兩個體現、三個突出”。“兩個體現”,即體現新課程教育的教學理念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個突出”,即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質量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資料分析,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 嘗試瞭解身邊的空氣質量及空氣質量的相關知識。

3、 通過學習討論,瞭解造成空氣汙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知識,進而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2、 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並明確空氣汙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

三、教學設計目標和思路

本課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確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讓學生關注空氣質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資料”及利用課本資料來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特別是使學生明確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進而樹立環保意識。而對“當地空氣質量”的教學,一方面組織學生課前進行調查,利用課上時間進行交流討論來學習,另一方面則通過“空氣質量日報”、補充資料來加以拓展,使學生增加對空氣質量知識的認識。教學中設計“汙染空氣的主要因素”的討論,旨在讓學生了解空氣汙染的多樣性、嚴重性,進而為空氣汙染防治的學習埋下伏筆;而讓學生完成“倡議書”,主要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會,確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通過評比展出來宣傳環保意識,服務社會,使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活環境,共同參與環境的保護。最後以詩的形式結束新課,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便於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指明瞭今後努力的方向。

四、教學過程

師:前面學習了人體的呼吸,我們知道了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使外界氣體不斷進入肺部,又使體內氣體不斷排到體外。那麼,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進撥出多少空氣?(生感興趣但又困惑。)

師:回憶上課內容,我們每分鐘呼吸多少次?

生:16次。

師:對,那麼16乘上每天的分數就可以計算了吧!同學們算一下。

生;(計算)23 040次

師:很好,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麼一天呼吸多少氣體呢?

生:(計算)11 520 000毫升(即11 520升)。

師:人一天呼吸一萬多升氣體,可見空氣跟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資料並思考。

投影:你知道嗎?

(1)小明同學家在20xx年3月建了新房,於去年9月對新房進行了裝修和油漆,可新房裡住了沒幾天小明和爺爺就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他倆就生病住院了。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2)清晨,當你行走在一片樹林中,你會覺得空氣特別新鮮,心情格外地舒暢,精神也為之振奮,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生閱讀思考並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生:油漆中的有害物質揮發到空氣中,人把它吸入體內後而引起的。

師:好。

生:小孩與老人的抵抗力較差,所以小明和爺爺生病了。

師:對!生病與抵抗力也有關。

生:裝飾材料中也會揮發出有害物質,影響身體健康,從而致使他倆生病。

師:很好!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呢?

生:是房間裡沒有通風透氣,使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擴散而造成的。如果讓有害物質全部擴散後,再住到新房裡就不會得病了。

師:有道理。那麼第二題呢?

生: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併產生了大量的`氧氣。

師:對!

生:樹林的空氣裡沒有灰塵等顆粒,也沒有有害氣體。

師:很好。

生:植物能釋放出一些物質,有的可以殺菌,有的可以使空氣新鮮。

師:對!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從上面的討論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的身體健康關係很大。請同學們閱讀課本“資料分析”(1)(2)(3)並談談從中你知道了什麼?獲得了哪些資訊?說出你的理由?

(生閱讀思考、小組討論並回答,代表發言。)

生:我知道了城市街道的空氣汙染較公園等園林處嚴重,所以交通警察的發病率比園林工人高。城市工業區的汙染比非工業區嚴重,因而工業區的發病率就高。吸菸對人的身體健康危害十分嚴重,但吸菸的人數在增多。

師:你講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呼吸系統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那是因為空氣被不斷汙染,質量越來越差而造成的。

生:呼吸系統的發病率升高是因為空氣的汙染越來越嚴重。

師:對!由以上事實我們不難發現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吸菸呢?同學們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生:可能他們不知道吸菸的危害,或吸菸已經習慣了。

生:他們已經吸菸上癮了,無法戒掉。

生:可能吸菸時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吧。

生:吸菸是為了一些工作的需要,人際的交往或出於被迫無奈。

師:你們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但必須明確吸菸是危害健康的。那麼,有沒有哪位同學因好奇也吸過煙呢?請舉手。

(有好幾個學生舉起了手,師甚感驚訝但又很沉著。)

師:噢!我班有好幾位學生也吸過煙呢!那麼,請你們談談吸菸的感受與體會。

生:我吸了一口就吐掉了,吸菸很嗆。

生:吸菸喉部難受,不舒服。

生:我吸了半口就咳嗽起來,嗆人。

生:吸菸不僅嗆人,而且薰得我流淚。

師:以上同學們講出了自己的體會,謝謝你們能坦誠地告訴老師。吸菸不僅危害自己,同時也會影響他人的健康,所以同學們不能再吸菸。“中學生守則”也明文規定:生活儉樸,講究衛生,不吸菸,不喝酒,不隨地吐痰。同時,你們回家還要勸阻你們的父母及親戚朋友少吸菸或不吸菸,多宣傳吸菸的危害,讓更多的人避免吸菸的危害,好不好?

生:好!

師:空氣汙染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調查你們父母的工作單位及你們身邊有沒有空氣等汙染,你們調查了嗎?請你們說一下。

生:我父親是司機,經常在路上開車,有汙染;母親種田沒有汙染。

生:我父親母親都是教師,空氣汙染應該不大。

生:我母親在××公司上班,是電腦管理員,有電器產生的汙染;父親是駕駛員,有汙染。

生:我父母都是種田的,應該沒有汙染。

生:我父母都是開店經商的,在馬路旁,有汙染。

師:你們調查得很認真,從你們的調查發言中大家已經知道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地產生了空氣汙染,以及其他的汙染。隨著社會生活不斷髮展,這種汙染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就像前面資料反映的資訊一樣,那麼請同學們請分析思考目前造成空氣汙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分組思考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生:工廠產生的廢氣排放到空氣中能汙染空氣,還有焚燒垃圾、稻稈麥稈,吸菸等。

生:車、船排放的尾氣。

生:有毒氣體的排放以及汙水的排放。

生:煤氣的漏氣。

生:食物腐爛變質產生的異味。

生:亂扔垃圾廢物,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

生:揚塵和揚沙。

師:還有嗎?可聯絡剛上課時的兩個討論思考思考。

生:油漆、裝飾材料釋放的有害化學物質。

師:對!剛才你們思考分析得很全面,汙染空氣的因素有很多,還有金屬加工時產生的金屬粉塵、電器產生的汙染物等。目前,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空氣質量的好壞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空氣質量的好壞也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許多城市已經通過新聞媒體定期釋出空氣質量報告,以便人們能及時瞭解情況。下面來學習相關知識,請閱讀課文“我國部分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並思考空氣質量日報主要包含哪幾項內容。(生閱讀。)

生:有汙染指數、首要汙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空氣汙染狀況。

師:對!下面介紹相關的知識。

投影:

空氣汙染指數──是將常規測定的幾種空氣質量汙染物濃度轉化成數值(0~300以上),並通過分級(一般為五級)來表示空氣汙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

0~50,表示空氣汙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一級標準,空氣質量為“優”;

51~100,表示空氣汙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二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良”;

101~200,表示空氣汙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三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輕度汙染”;

201~300,表示空氣汙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四級標準,空氣質量為“中度汙染”;

超過300的空氣汙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五級標準,空氣質量為“重度汙染”。

師:空氣質量為“優”,其實並不是指沒有汙染,而是指相對汙染程度較小,你們明白了嗎?

生:知道了。

師:造成空氣汙染除了氣體,還有可吸入顆粒物,而“揚沙”與“沙塵暴”是主要原因。下面介紹有關知識。

投影:揚沙、沙塵暴與浮塵

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於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其共同特點是能見度明顯下降,出現時天空混濁,一片黃色。兩者大都在冷空氣過境或雷雨影響時出現,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現。所不同的是揚沙天氣風較大,影響的能見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間;而沙塵暴風很大,能見度小於1公里。而浮塵是由於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後,塵沙等細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稱“落黃沙”,出現時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或黃色,能見度小於10公里,大致出現在冷空氣過境前後。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一些空氣質量的知識。汙染的空氣不僅會影響健康,使人致病,嚴重時還會致人死亡,因此我們必須努力防治空氣汙染。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可以採取哪些方法來防治空氣汙染?

(生分組思考討論,代表發言。)

生:不焚燒垃圾廢物、不吸菸,工廠不排放有害廢氣、煙霧,汽車等機動車不排放尾氣。

生:汽車不排放尾氣是不行的,應減少尾氣中的有害物質,可以使用無鉛汽油、使用無汙染的燃料或使用電能作動力。

師:你說得很好。還有嗎?

生:不亂扔垃圾,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生:不使用有汙染的(即不合格)裝飾材料和油漆,因為它們會釋放有害物質,造成汙染空氣。

生:要保護植被,愛護樹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對,你們已經講出了主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當然,防治空氣汙染的方法很多,還有不隨地吐痰等。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個人的呼吸衛生,如用鼻呼吸,打掃衛生時要注意灑水,房間、教室要經常通風透氣,揚沙或沙塵天氣要戴口罩,等等。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們已經知道了空氣的質量與人的健康的關係了嗎?

生:知道了。

師:哪位學生來簡述一下。

生:空氣的質量好壞跟人的健康關係很大,空氣汙染越嚴重,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導致人生病甚至死亡。

師:好!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危害,也懂得了保持健康的身體,必須有優質新鮮的空氣,空氣汙染的防治十分必要。老師建議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一起來防治空氣汙染,字數在200~300左右,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交流,評出最優秀的倡議書2至3份,在學校櫥窗展出,你們認為好不好!

生:好!

師: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認真完成。本課的學習就到這裡,最後,老師想獻上一首老師自己寫的詩,與同學們共勉,希望大家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美好的明天。

投影:

平時呼吸不用嘴

運動鍛鍊深呼吸

課間活動不追逐

房屋教室勤通風

廢物垃圾不亂扔

吸菸害人又害己

植樹造林空氣新

呼吸衛生要牢記

附板書:空氣質量與健康

1、 汙染(影響)空氣的主要因素。

吸菸、焚燒生活垃圾及秸稈、農藥化肥的大量作用、汽車船舶有害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有害化學物質的釋放(油漆、裝飾材料)、揚沙和沙塵暴、亂扔垃圾、食物腐爛變質等。

2、 防治空氣汙染的方法。

不吸菸、減少汽車船舶等尾氣的排放、不焚燒生活垃圾及秸稈、不排放工業廢氣、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不使用不合格的裝飾材料、保護植被、植樹造林等。

3、 呼吸衛生。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sheji/610r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