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三國文化徵文1000

三國文化徵文1000

一本厚厚的《三國志》直至今日,讀來朗朗上口,蕩氣迴腸!你對三國文化又有怎樣的瞭解與認識呢?

三國文化徵文1000
三國文化徵文1000【一】

通過對三國文化知識的學習,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取長補短,發揚團隊精神,因而構成了一支出奇制勝的堅固隊伍。

劉備“仁”、“智”,關羽“忠”、“傲”,張飛殘暴而又細膩。

後人評價說:“劉備的江山是靠哭出來的。”當然,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了劉備的“仁”,而未見他的“智”及關羽、張飛的協助。

正是“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滅萬年愚” 。劉備的“智”掩蓋了關羽的傲氣、張飛的殘暴;一句“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關羽的忠,使生劉關張的隊伍更穩固;彭德懷上書,以張飛自比,而又自愧不如,可惜“卻有其粗,而一無其細”,是張飛細膩的一面給隊伍又加了一層保護網,使其更強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況如今是劉關張三大將,頂的就不只是一個諸葛亮啦,而是開創了令人震驚的雄霸天下。

古代人傑尚且懂得充分利用團隊精神,況吾輩乎!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高度的集體主義感,維護班集體的利益,為班爭光,讓我們的集體強大起來。集體強大了,自己自然就進步了,因為集體是大家的集體,自己是集體的一部分。有豐富餌料的海洋自然會蘊育出肥大的魚兒。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更需要人們具有團隊精神。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家企業招聘職員的八項要求,其中有一項要求就是職員要有團隊精神。一個大企業要想辦成功,需要企業中職員們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取長補短,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處使,才可能使企業處於不敗之地,才可能創造出今天的雄霸天下。

三國文化徵文1000【二】

《三國演義》使我百讀不厭,剛剛看見這本書時,就對它情有獨鍾,我讀的是青少年版,裡面的文字、圖畫都讓我身臨其境,每翻開一頁就是一個另外的地方。它使我放鬆了許多,沒有了學習的壓力。這本書就像看一片戰爭片一樣!

當我瞭解認識了這些人物後都忍不住送給他們一個形容詞: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腐敗無能的劉巨集、機智聰明的劉備、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所向披靡的趙雲……

我呢,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他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神機妙算、鞠躬盡瘁……雖有時會犯一些小錯誤,但天下誰無過錯呢?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為自己的一點過錯自責嘍!

三國演義共有36章,如:《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孔明氣死周公瑾》、《空城撫琴退仲達》、《諸葛亮七擒孟獲》、《孔明智勝司馬懿》……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皇叔三顧茅廬》。

《劉皇叔三顧茅廬》主要講:徐庶臨死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深信諸葛亮是一個賢才。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第一次去找諸葛亮,小童說先生從早上就出去了,不知去了哪裡,什麼時候回來;第二次,三人冒雪而行,小童說先生在堂上唸書,到了堂上,先生的弟弟諸葛均告訴劉備他二哥諸葛亮被朋友邀去遊玩,於是劉備留了一封書信給諸葛亮;第三次去了諸葛亮正在午休,三人便在外面等待,諸葛亮醒了,馬上接見了劉備,跟他講解了天下大勢,劉備不僅瞭解了天下大勢,還得到了諸葛亮這個人才。

這篇文章讓我得到的啟發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可以放棄,有時可能就是這一個放棄,讓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我們要像劉備一樣,無論失敗多少次都不可以放棄,有時可能只要你再試一次,就可以成功。所以我們要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其實劉備除了有耐心,成功的關鍵在於得民心,也就是禮賢下土,善於用人

走進三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讓我認識了許多戰爭中的人物,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本書。《三國演義》會陪伴我一生!

標籤: 徵文 三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wenhua/we5g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