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資訊科技 >

【精品】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精品】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資訊科技說課稿4篇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今天我上的彙報內容是《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第二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分析、學習方法分析、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設計思想、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分析、歸納總結等八個方面來進行。

一、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是依據教材:廣東教育出版社所出的資訊科技(必修)《資訊科技基礎》中第三章《資訊的加工與表達(上)》第一節《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的第二課時。

2. 本節內容主要包含“常見文字型別和常用文字加工軟體以及它們的特點”,第二節主要就是常用文字加工軟體的使用。

3. 常見文字型別和常用文字加工軟體以及它們的特點是基本知識,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

4. 新課標對本章明確要求: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選擇恰當的工具軟體處理資訊,呈現主題,表達創意。由此可見本節課的作用。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1、掌握文字資訊的加工。2、熟悉WORD軟體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根據範文選擇合適的軟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作品的加工,從而掌握WORD的各種常用操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資訊素養。

6.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熟悉和掌握WORD軟體的使用方法。

2)、教學難點:體會什麼樣的加工是恰當的加工,如何利用恰當的加工軟體對資訊進行恰當的加工,更好地表達資訊的主題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明顯增強,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幾節課合作的基礎,基本上都能夠與他人合作完成小組任務。

其次,學生在國中時已經接觸過基本的文字處理知識,但是掌握得不好,對WORD文字編輯能力還不熟悉。

另外,學生因為家庭條件、興趣愛好、原來國中學校條件等因素,從而計算機基礎水平層次不齊,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可能會出現學生“吃不飽”和“消化不了”的問題。因而在教學中可能會有個別學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師展示案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從而進行設計。

2、主動式任務驅動法:通過“提出任務和注意點—教師演示—學生動手實踐——歸納交流”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

四、學習方法分析:

1、 自主學習:在常見文字型別和任務驅動這一塊,由於學生文字編輯基礎不好,所以由老師提供“素材”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演示及講解和然後實踐操作,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2、協作學習:同學間可相互協作完成任務,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

五、教學環境與教學資源:

1、計算機教室

2、天寓電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範文。

六、設計思想:

這節課的設計是以新課改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起點水平和個性方面的差異,注意講練結合結合。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不斷演示,讓學生理解,熟悉各種操作。

七、歸納總結:

以上是我對《文字資訊的加工與表達》(一)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設計方向。在整個課堂中,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書本知識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並且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但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課堂考慮不充分,比如:講的知識點多了,可能很多同學跟著教師做完後,自己做時就有困難,還有時間的把握欠缺。當然還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資訊科技基礎說課稿

課程名稱:第四章資訊的管理 4.2資料庫系統(第一課時)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課表要求

《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是:通過對簡單資料庫的解剖分析,瞭解使用資料庫管理資訊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2.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感性認識資料庫的四個相關概念,並掌握資料表中記錄的基本操作。 難點:對資料庫相關概念的理解以及對資料表記錄操作的落實與評價。 3. 教學內容分析與選擇 該課時內容為教材:第四章資訊的管理第二節資料庫系統第一課時的內容,包括資料庫概念、欄位型別及Access簡介。

本節課主要以瞭解資料庫基本概念、認識資料庫基本結構為主,整體上學生接觸的新概念比較多,需要教師介紹的內容也稍顯過多。通過對簡單資料庫的剖析,可以使學生了解資料庫管理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初步掌握簡單的資料庫基本操作,為將來學習選修模組“資料管理技術”作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會碰到兩個問題:一是對資料庫四個基本概念(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管理系統、資料庫應用系統、資料庫系統)的理解與區別(對於從未真正接觸過資料庫的學生來說,要在短時間內理解這幾個非常陌生的專業術語確實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儘可能通過通俗的語言以及學生容易聯想的生活例子進行解釋和類比,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幾個概念之間的關係。);二是如果學生對Excel的學習不夠深入或是遺忘較多,那麼在認識資料表的記錄和欄位以及對記錄進行操作時也會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難(通過對電子表格和資料表進行對比教學以及讓學生憑藉以往對Excel的操作經驗自行嘗試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學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資料表。)。

二、學情分析

本課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要求是: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電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並體驗過網上資料檢索的強大優勢。由於學生已經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過與Excel進行對比自然地過渡到Access,此外,憑藉以前對Excel的學習經驗,學生對以表格形式來組織和管理資料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因此,在理解資料庫的基本結構方面應該不存在什麼困難。學習該節內容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初步感受過利用資料庫儲存、管理大量資料並實現高效檢索的優勢,但學生只知道是資料庫在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真正的資料庫卻並沒有接觸過,因此,對於“資料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資料庫是怎麼形成的”、“資料庫是如何管理資料的”充滿好奇,而這些疑問正好可以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得以解決。綜上所述,學生對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網上檢索的體驗經歷將對本節課的各個環節能否順利開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由於本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學習,如小組討論互助、對比聯想、技能遷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就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瞭解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簡單認識資料表的結構,並初步掌握資料表中瀏覽、新增、刪除、修改記錄的基本操作。 2、過程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觸類旁通、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並靈活運用自學、探究、討論、交流、對比、互助等多種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理使用資訊和保護資訊的習慣與意識。

四、主要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對比演示、體驗探究、任務驅動、小組互助

簡述設計創新之處及特色(300)

1、源於生活、用於生活;2、觸類旁通、學會學習;3、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一、說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貫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重視學生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的關係;以學生為中心,發揮教師輔助和引導的作用;積極創設情境-協作-交流-知識建構的學習環境;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嘗試-探究-實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的方法,形成資訊科技素養。

  二、說資源

由於農遠資源中沒有相關的資源,在國家基礎中輸入“設定文字格式”也沒有查到同類型的素材,因此本課資源均選自重慶電教網資訊科技教參中下載了word《素材》和“設定文章的格式” 課件兩個資源

  三、說教材

《我的家鄉》是西南大學版資訊科技四年級上冊的第二課。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Word,並掌握建立文件、輸入編輯文字、儲存文件等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字元進行格式設定以美化文件,主要包括設定字型、字號、顏色和文字的動態效果等字元修飾操作。這些操作在Word應用中非常基礎而且重要,掌握這些操作對後續Word和其它軟體中文字處理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作用。西南大學版資訊科技教材雜講解操作方法時十分詳細,只要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驟操作,完成學習任務是不成問題的。

  四、說學生

本課教學物件是我校四年級學生,該段學生由於學校的計算機裝置老化,學生上機的時間有限,上課以滑鼠的操作居多,本課的文字設定教學主要以滑鼠操作為主,相信學生操作應該沒有難度。因此,本課我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上。

  五、說目標

資訊科技課程綱要指出資訊科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本課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設定字型、字號、顏色、文字的動態效果。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自主從教材中獲取相關知識,完成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和加粗設定。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word的魅力,能夠恰當地理解美(合適是美、簡潔也是美)

重難點:選中設定的內容。

  六、說教法和學法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理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量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著任務學習,以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來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根據這一思想,本課主要應用

教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

本課先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本課的任務、要求、操作要領,明白操作方法。讓學生嘗試操作,完成知識技能的初步學習;然後總結學習收穫,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歸納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後用加粗強調“重慶”鞏固學習效果。

學法:自主嘗試、自我探究、協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嘗試、探究,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探究規律,發現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精神。

  七、說教學準備

本課時教學需要在多媒體教學網路環境中進行,凡教師展示、講解部分均採用螢幕廣播(或投影)。課前需要為學生準備好Word文件《素材》放置於學生機的桌面上,方便學生呼叫。(另外我還準備了 “設定文章的格式” 課件,這一課件用簡潔直觀的方式對本節的主要操作進行了講解,可為學生的實際操作提供幫助。)根據需要使用

  八、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部分

  (一)創境激趣,引入新課

老師準備辦一份“我的家鄉”的電子小報,但是時間緊,沒有來得及對文字的格式進行設定,今天請同學幫忙設定文字格式。同學們願意幫助我完成之這個任務嗎?

  (二)任務驅動,學習新知

1、為了同學們能儘快幫老師完成任務,我們一起看資訊科技書第3頁,瞭解設定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課的具體任務和要求。

任務:設定文字的格式,具體是設定文字的字型、字號、顏色和動態效果。

2、認識格式工具欄的各部分的`名稱。重點介紹字型、字號、顏色、加粗、傾斜、下劃線等,為了後邊的拓展作準備,要強調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詳細閱讀設定要求。以標題為例,設定內容:標題:“家鄉介紹”,設定要求:“字型:華文新魏,字號:二號字,顏色:紅色”。

小帖士強調:設定格式的前提是選定目標內容。這也是本課的重點。

4、(根據需要使用課件)由於教材中的操作步驟詳細,學生組成3人小組,邊看書,邊合作探究完成標題部分的設定,並告訴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學生展示學習效果。推薦2名同學演示自己對標題的設定,邊演示邊講解操作方法。表揚學生的大膽展示和對學習的興趣。

6、鞏固學習效果。運用同學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學習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課其它文欄位落的字型、字號、顏色的格式設定。先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主動幫助周圍的同學。

  (三)小組探究,歸納方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動態效果設定,同時進一步鞏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動態效果設定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學幫助自己周邊的同學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饋、表揚熱心幫忙的同學。

  (四)共同探討,總結方法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學習規律和方法:閱讀教材(明確任務和掌握操作要求)、實踐、置疑、鞏固練習(轉化為能力)、總結積累(上升為經驗、方法)鼓勵學習養成歸納總結學習方法的習慣,並運用於今後的學習中。

  (五)課後拓展,提升能力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慶”多次出現,要求學生利用本課所學的方法,對“重慶”兩字的文字格式設定為“加粗”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能力。

  九、說教學板書

我的家鄉

文字格式設定

方法

重難點 任務 要求

(內容) (字型、 字號 顏色)文字動態效果

選中 標題 華文新魏 二號字 紅色 禮花綻放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設定

  十、說教學反思

本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依靠教材,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分析本課的學習任務,要求,在練習中學會對文字格式的設定方法,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精彩屏保設計》是浙江攝影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內容,本課和第12課組合成一個學習任務:那個前幾課拍攝的照片和音樂,製作一個以 “校園”為主題的螢幕保護。這兩課都是讓學生運用一種軟體整合、處理和釋出多媒體資源,經歷多媒體資訊的處理過程,體驗多媒體的無窮樂趣。而本課為後面那節《製作個性屏保》課學習的前提與鋪墊。

學情分析: 設計製作屏保是第二單元體驗多彩世界的最後一個內容,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圖片大師”和“作曲大師”等軟體,通過知識的遷移,學習本課“屏保專家”就比較容易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法: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因此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特點,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注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接受位主動獲取,力促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愉悅的氣氛中展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並借用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學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學習方式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教學過程: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意圖是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知道屏保的作用、認識屏保專家、通過嚮導製作屏保和安裝屏保等幾個小任務。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任務驅動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學方法。

1、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資訊科技和音樂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製作屏保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操作的原則。

3、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通過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多種學習方式獲取資訊,掌握方法,提高技能。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螢幕保護的作用,知道屏保中可以新增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媒體。

2、能力目標:學會用“屏保專家”製作簡單的螢幕保護;學會螢幕保護的安裝。

3、情感目標:感受多媒體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學會用“屏保專家”製作簡單的螢幕保護程式。學會螢幕保護程式的安裝也是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讓學生根據課前所收集的素材,用“屏保專家”製作簡單的螢幕保護程式,製作完成後,進行交流評價,取長補短。最終將屏保安裝到Windws中,相互分享欣賞作品。

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做到圖片與音樂的協調、適配性。這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樂感,一定的審美標準。

(四)流程

一、舊知引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電腦開機後,如果長時間沒有去操作,螢幕會出現什麼變化呢?介紹屏保的作用。

【設計意圖:問題的創設,順理成章地引出屏保及屏保的作用。讓學生愛護電腦,養成文明使用電腦的好習慣。】

2、屏保設定。【設計意圖:回顧舊知,同時引出新知,激發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學好今天的新內容。】

三、欣賞作品,認識軟體

(一)師:好,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個屏保作品。注意屏保中有哪幾個要素呢?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新內容——個性屏保的幾個要素。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

(二)請出“屏保專家”,認識介面。

四、“屏保”好向導

動手摸索操練。利用“嚮導”自己嘗試操作。

【設計意圖: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去摸索、操作,體驗學習的快樂。提示使用好這個嚮導的功能。在學生髮現後,再解決難點各個突破,是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也是對部分後進生的指導。】

五、佈置任務

(一)任務一:利用已有素材製作屏保

(二)任務二:上網收集素材製作屏保。

【設計意圖:任務中的兩個練習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水平不同。練習一面向全體學生,練習二的安排讓一些學有餘力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發揮。】

六、安裝

想把剛才做的屏保設定成自己的個性屏保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學以致用。】

七、作品展示。

1、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的: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屏保都很美(教師先巡視發現優秀作品),下面展示同學作品,請同學相互學習、共同分享。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自我的舞臺。教師、同學們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喜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xinxi/m96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