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運輸 >

淺析我國物流研究的現狀與前景

淺析我國物流研究的現狀與前景

本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的經濟研究中幾乎沒有使用過“物流”一詞。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後,開始了對物流的研究。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物流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併成為企業創造利潤的源泉。但也應看到,在對物流的研究及應用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有些問題不解決將影響我國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將加大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因此,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國物流研究及應用進行探討。

淺析我國物流研究的現狀與前景

一、我國物流發展沿

物流概念本身作為舶來品,引入我國的時間並不長,但物流各環節的運作很早就存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八十年代初,在物資部專業刊物《物資經濟研究通訊》上刊登了由北京物資學院王之泰教授撰寫的“物流淺談”一文。文章較為系統地講述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管理、物流的結構以及物流資訊等,第一次較為完整地將物流概念介紹進我國。從那以後在我國的報刊、雜誌、詞典以及論著中,開始出現物流一詞。

進入如年代後期,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企業產權關係的明確,生產企業及其他流通企業開始認識物流。同時,對物流的研究也從流通領域向生產領域滲透。特別是近幾年網路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對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物流走進了千家萬戶。

二、我國物流研究的現狀及展望

(一)理論研究

1、物流基礎理論

物流概念傳入我國已有近二十年的時間,我國的學者、研究人員對物流的發展歷史、內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應看到,對物流的基礎理論、物流系統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微觀物流以及物流資訊系統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國對物流的研究起始於物資系統,但由於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對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將物流與物資流通混為一談。

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物流一詞起源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已成為一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單純依賴商流賺取利潤的機會愈來愈少。因此企業逐漸將目光轉向素有“第三利潤源”之稱的物流,紛紛投資興建不同型別的流通中心、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想以此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在建設過程中發現,儘管物流一詞引入我國已有二十年的時間,但卻很難找到系統研究物流配送的參考資料。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經濟地理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消費物件也要求有不同型別的物流中心、流通中心以及配送中心,同樣很難得到滿意的答案。

另外,物流基礎設施狀況、全國及區域內商品流向、企業的物流成本等一些基本資料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部門作過詳細的調查分析,這也造成我國目前物流政策還未出臺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目前仍有必要加大對物流基礎理論研究的力度,如物流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物流對經濟的影響、中國物流基礎設施狀況、計算機在物流中的應用(不僅是建立MIS系統)等,同時,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使理論研究起到為實踐服務的作用,應逐漸將研究中心轉到微觀物流上,將研究視點從定性轉到定量分析上。

2.物流體制

(1)物流管理體制

物流體制改革是流通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我國物流發展的方向問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物流是始終存在的,但是由於“縱向體制”的影響,在建立物流管理體制時往往忽視物流系統的存在,而過多地依照縱向行政管理原則來對物流進行調控。在現代生產條件下,物流是一體化的經濟執行過程,運輸、倉儲、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資訊等各個環節都具有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內在聯絡、同時,這種內在聯絡又是建立在以市場執行機制和專業化、社會化的基礎之上的。從目前我國物流管理體制來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嚴重影響了物流的發展,如涉及物流系統的各環節——運輸、包裝、儲存資訊等分別由鐵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內貿局、工商總局、外經貿部、資訊產業部以及軍隊後勤系統等進行管理。

(2)物流研究體制

物流管理體制的分散化限制了物流系統的發展。同樣,在研究體制上由於縱向行政體制的影響,至今我國還沒有一個跨行業、跨系統的物流研究、管理機構。雖然物流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分別在其行政體系中有具體行業的研究機構,但研究領域仍只侷限在本行業,行政隸屬關係、資料的匱乏,限制了對物流全系統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一些物流研究團體儘管召開過一些全國性的研討會,但從與會者的隸屬關係看,大多成為系統內部的研討,很難在全國造成影響。由於這一原因,使得我國目前還未成立諸如美國或日本那樣全國性的學術或行業團體,更談不上對企業進行諮詢指導以及輸出物流管理;在研究資料上,雖然已有多部物流研究論著及雜誌,但全面反映物流系統全貌的年鑑、手冊以及行業標準等尚未面世,這也成為物流研究、應用落後於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

(二)政策研究

物流政策是物流發展的基礎,國外發達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已認識到物流產業的重要性,並加大國家巨集觀的調控能力,在政策、稅收等各方面促進物流業的發展。日本早在60年代就已著手對全國範圍的物流體系、物流產業進行規劃研究,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適當調整政策。為了迎接二十一世紀,幾年前日本政府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推動物流業的發展,保持日本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去年,在產業再造計劃中,又將物流產業作為重點投資領域。我國由於計劃經濟的影響,使得目前物流業劃分不明確,物流行業管理職責不清晰,嚴重影響了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程序。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儘快出臺法律、法規,協調、規劃物流產業二十一世紀的發展前景,並在政策上予以支援。

(三)實踐研究

作為物流理論今後的研究方向,我認為應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1.生產企業內部物流研究

隨著供應鏈理論的發展,生產與流通的關係越來越密不可分。物流已不僅發生在流通領域,生產企業的內部物流、採購物流等同樣對企業的利潤會產生重要影響。但由於我國的物流體制的'原因,研究的重點更多地放在流通領域,而忽略了對生產企業物流的研究,或微觀物流研究投入不足等,使這部分研究相對滯後。

2.流通企業物流研究。

流通企業包括物資流通企業、商業流通企業和一般儲運企業。流通企業物流在我國經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隨著加入WTO的臨近,我國的流通市場將進一步開放,國外物流企業終究會進入中國,現在的流通企業將如何面對這一事實,如何重組、改造目前的流通企業:使之成為現代綜合物流業,佔領市場,應是目前研究的重點。

3.物流結點研究

物流系統是由物流的各項功能和物流形態組成。物流形態是由線(LINE)、手段(CARRIER)和節點(NODE)組成。線是指公路、鐵路、空路、海路等;手段是指汽車、火車、船舶、飛機等運輸工具;節點則是指車站、集散中心、倉庫、港口、機場等設施。

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對生產、流通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在流通領域則出現了物流合理化的動向。而如何有效的利用點與線的關係,如何加速建設流通節點,特別是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設計、建設、管理等問題的研究,如何充分發揮運輸、保管、裝卸、包裝、流通加工等物流機能,成為物流合理化的巨大源泉。在我國物流的早期研究中,很多人側重於對線的功能的研究,而忽視了對節點的研究,這也是影響我國物流進一步發展的原因。

4.消費者物流

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消費,也帶來了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特別是近幾年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提供了新的商機。因為電子商務的完成只是流通中商流形式的結束,只是一種無形交易,離商品到消費者手中還有一定距離,還需要物流完成其實物的轉移,完成其流通的全過程,而這種物流形式的特點在我國的物流研究中還是空白。另外,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諸如搬家、快遞、臨時儲存等領域,家庭內部物流形式,廢棄物物流等還有待進一步開發、研究和利用。

5.物流管理技術

物流技術是物流管理的重要保證,而物流合理化又是企業追求的目的。雖然過去我國的倉儲、運輸、包裝、裝卸等技術的研究比較發達,但物流技術對物流合理化的影響,現代物流管理技術、資訊科技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而這些都是二十一世紀企業發展的關鍵。

6.網路經濟對物流的影響

物流是網路經濟、電子商務的重要支撐保障,而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樣也推動著物流業向現代化轉化的程序,這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國的物流產業剛剛興起,管理技術、資訊科技等還相對落後,作為物流產業如何利用現代網路技術提升其技術含量,如何把傳統物流業改造成電子物流業、現代物流業,也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有志之士,但也必須看到,我國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養等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物流的教育體系、知識結構也需要重新構建。雖然,物流專業取消對人才培養是個損失,但隨著教育產業化的發展;給物流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可以以更靈活的方式,多種渠道辦學。

物流教育的普及、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專著、教材、手冊等;但由於各種原因,系統介紹巨集觀物流、微觀物流的書籍和雜誌還很有限,在市場上還很難看到物流叢書類、工具類的圖書資料,這些都需要各行業的有志人士共同努力。

隨著國際交住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瞭解更多的有關中國物流的情況,同時,我國的物流界也應當瞭解和掌握國外物流發展動態,使之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這些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外物流學術團體、物流企業的交流,如通過中國物流主頁、國際研討會、國際合作研究專案等擴大中國物流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hy/yunshu/lqk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