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冬至日記集合5篇

冬至日記集合5篇

冬至日記 篇1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說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 冬至節?我心裡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說:“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原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說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冬至日記集合5篇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著,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說: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說,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裡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裡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著,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呼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溜溜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日記 篇2

20xx年 X月X日 天晴

今天是冬至,食堂有湯圓吃,我真高興啊!

我三步兩跳來到食堂,只見每個視窗都排著一條長龍,小朋友嘰嘰喳喳地叫著像一群快樂的鳥兒。我也在視窗打了一份湯圓,一大一小,一鹹一甜。我咬了一口甜湯圓,真香啊!

陷裡有紅糖芝麻粉,我一口氣就吃了兩個。媽媽告訴我,吃了冬至湯圓就長大了一歲,我期盼明年冬至快點到來。

冬至日記 篇3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說∶“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裡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著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裡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著……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著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拉著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說∶“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說:“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說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冬至日記 篇4

今天是2015年12月22日,是農曆的冬至。冬至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這一天太陽處在北迴歸線上,以後就會漸漸地向北移動。在我的家鄉,就有“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意思就是過了冬至這天,婦女納鞋底用的線,逐日就得多用一根,也就是說白天變得越來越長了。

立冬是一年中冬天的開始,冬至的意思則是表示冬天過了一半。冬至實際上表明北方寒冷的冬天才剛剛開始。古人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說明一九、二九之後的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冬至剛好是頭九的第一天,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氣溫就會漸漸升高。九九就是九個九天。具體來說,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向後數九個九天。第一個九天稱“一九”,最後一個九天稱“九九”,一共是八十一天。在每個九天中,氣溫的冷暖變化不一樣。在豫東,流傳著這樣一首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看柳,七九、八九狗伸舌頭,九九八十一,老狗臥陰地。冬至過後,就是小寒和大寒。在大寒這個節氣過後,接下來就是立春。立春意味著冬天過去,春天已經來臨。立春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農諺有“春打六九頭”的說法。即使過了立春,北方的天氣還會再冷上一陣子,“九盡花不開”嘛!

立冬在二十四節氣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接下來的一年中的天氣和收成有著密切的聯絡。勤勞的華夏先民在與大自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冬季、春季的物候現象,發現和總結出一些規律,為我們留下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頭九好天,九九好天”,說的就是冬至這天要是晴天的話,在九九這天也必定是好天氣。“頭九一場雪,九九像六月”的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天氣冷得很,就說明天氣冷得比較早,那麼到了九九的時候,也就是驚蟄的時候,天氣就會很熱。“冬至溼了老鴰毛,麥從水裡撈”中的老鴰就是烏鴉,這句話就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雨雪天氣的話,烏鴉的羽毛會被打溼,那麼來年的麥收季節,也就是在芒種節前後,必然是陰雨連綿的天氣。有經驗的老農會在冬至這天關注天氣,如果是晴天的話,他們會很高興;如果是陰天,他們會企盼天公千萬不要下雨雪;如果這天恰好是雨雪天氣,他們一定會唉聲嘆氣。不過,時代變了,老歌子也不是那麼靈了。

在我的家鄉,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民間有冬至這天不吃餃子的話,耳朵會被凍掉的說法。在豫東平原,節日往往會和吃聯絡在一起。過春節自然就不用說了,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我們這裡還有“十五圓,十六扁,十七、十八擀蒜面”的順口溜。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這天晚上,人們要吃湯圓;在正月十六這天中午,大家要吃扁食(餃子);到了正月十七、十八中午,家家戶戶就該吃撈麵條了。農曆的二月八年級早上,大家吃煎餅,出嫁的女兒在上午的時候還要給孃家人送去一些。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吃粽子。農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家家戶戶要吃小米飯。在八月十五這天吃月餅。在我們這裡,農曆的十月七年級也是一個節日,這是一個祭祀去世親人,給他們上墳、燒紙的節日。我們這裡有“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就是說每年給去世親人上墳的時間有兩個:上半年要在清明節之前的幾天,下半年得在農曆十月七年級以後,一般就在八年級或者初四,再晚也不會晚於十月初六。在清明節這天,沒有說吃什麼東西,但在十月七年級這天要吃上一頓餃子。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冬至十天陽曆年”,在陽曆年,也就是元旦這天,家家戶戶中午也通常包餃子。臘八這天,大家中午吃大米飯,晚上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又到了吃祭灶糖的時候了。現在想來,這些習俗的形成大概與豫東人民勤勞睿智、善良淳樸、順應自然有關吧!

我是一位七零後,在我的記憶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當地剛剛解決了溫飽問題,一部分農村家庭還不能夠每頓都吃上小麥面。像我這樣的大多數的小孩,冬天就單穿一身棉襖和棉褲,裡面也沒有秋衣秋褲。上國小的時候,每到下課我們一到教室外面,便凍得瑟瑟發抖。男孩子們便順著牆站成一排,互相擠來擠去地來禦寒。即便到了每年的春節,家長也不能保證給每個孩子都添上一件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過老二穿,一直往下面愛心傳遞。父母給我們幾分錢讓去買水果糖吃,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平時能吃一頓撈麵條就是改善一次生活。因此,我們小孩子對過節都充滿了期盼,吃上一頓餃子往往會高興上幾天,儘管平時吃的大多是素餃子。進入八十年代後期,農村的經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吃餃子和吃撈麵條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近十年以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天天就像過去過年過節一樣,現在反而有很多人想吃雜糧了。

我今年正好四十歲,對於祖國三十幾年來迅速的發展,我是一位見證者,更是一位受益者。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富強、民主,我們的日子過得會越來越好。

冬至日記 篇5

今天,為了迎接冬至這個日子,魏老師請了幾位阿姨和我們一起做湯圓。做湯圓的材料是芝麻、麵粉、豆沙。一切準備好了以後,魏老師就教我們怎麼做了。

做湯圓的步驟是這樣的:先把芝麻餡搓成一條,分成好多小段,把每一小段搓圓。再把麵糰分成一大塊一大塊的,比芝麻餡大一些。然後把芝麻餡包進麵糰裡,搓得圓圓的。這裡可要注意,一定要搓圓,這才叫“湯圓”,不然得改名叫“湯扁”了。接著,把湯圓放進滾燙的沸水中煮,一直到浮起來。最後把湯圓撈到碗裡,撒上豆沙,香噴噴的擂沙湯圓就做好了。

我吃了11個,比陳序還多呢!

標籤: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jr/dongzhi/qe42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