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優秀)清明節的作文12篇

(優秀)清明節的作文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清明節的作文12篇

清明節的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時,就激起了我對爺爺的懷念之情……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回到鄉下老家,拿了水果和紙錢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爺爺的墓前,一陣微風吹過,蘋果樹上的葉子嘩嘩的往下落,野草在風中輕輕擺動著它優美的身姿,風,每刮一次,就像一把無形的匕首刺穿我的心,我們把石碑上的野草拔乾淨,把水果擺在墓前,放了一束爺爺生前最喜歡的菊花,看著墓碑上爺爺那燦爛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爺爺的點點滴滴想起了爺爺對我的關愛。上幼兒園時,爺爺總怕我不適應那裡的生活習慣,隔三差五就到學校來看我,給我買許許多多的好吃,每天晚上,我都是伴隨著爺爺的故事進入甜美的夢鄉,到了國小後每次週末放假時,我都會來到鄉下爺爺家,爺爺總會準備香甜可口的飯菜等我回家,每次我考試不好,爸爸媽媽只會責備我,而鼓勵我的只有爺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爺爺每說一次,就像一縷陽光直射我的`心田。

那一刻,我回味了好久,那一束陽光,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它總會在我最難過的時候陪我渡過難關。遺憾的是,爺爺去世已經兩年了,在他有生之年,我還沒來得及告訴爺爺:“我已經看見彩虹了,你對我深深的愛就是彩虹。”風,輕輕地吹,但吹不走爺爺在我腦海裡的記憶,吹不走爺爺燦爛的微笑,吹不走我深深的思念。

“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你臨走前你叮囑我的話又在我耳邊響起,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說的話,你的話語,將成為我努力學習的動力。有些事不會因為時間而淡忘,有些愛不會因為距離而遠去,有些人不會因為離開而被遺忘,“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一次在我腦海裡閃過,我深刻的懂得了生命的意義。爺爺,我一定會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清明節的作文 篇2

3月4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悲哀氣氛的節日,它是悲傷、聖潔的,應為它不僅哀悼了我們死去的親人,還讓我們記得那些為我們守護這片藍天土地的烈士!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盪鞦韆、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等等。“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這是掃墓的習慣。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所以清明節又有植樹節的美稱。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就是悼念自己的先祖,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在戰火紛紛的年代,在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他們為了全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生活而浴血搏殺,拋頭顱、灑熱血。清明節就是讓我們記住這些偉人,想這些偉人們學習。我們以先烈為榜樣,把自己的血汗與才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就是清明節更深一層的意思。

清明節的作文 篇3

清明節快到了,我又高興又不高興。高興是因為可以吃上美味的青團可以上山踏青;不高興的是要很早起床,哎,不能睡懶覺了!

在霧濛濛的早晨,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帶著我早早地出門了。外公告訴我:“霧濛濛的才有氣氛!”今天是清明節,大家的臉上充滿了興奮卻又沒有笑出聲,可能他們的心情和我一樣吧。

到了山腳,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是純粹的綠色,沒有一點瑕疵。一望無際,大樹和天空融為了一體,好像天空就是大樹無數的綠葉組成的。沒有渲染,沒有裝飾,單純而樸實的'綠,讓人陶醉!

在山腰,我累了,真想吃一個翠綠的青團,剛想去拿,一隻大手製止了我,是外公:“現在不可以吃,要到了阿太的墓前燒完香才可以吃!”我想了想,覺得外公說的有道理,連忙把手縮了回去。這時,我突然發現了一株小草長得很怪異,仔細一看——蕨類!天啊,這可是單細胞低等植物呀!地球上一種快滅絕了的植物,只有在深山老林才可能會遇見,竟然讓我碰見了,真是幸運!

上了山頂,大樹組成的綠色屏障阻擋了大火球的熱氣。在這裡幾乎只有幾縷陽光能夠照射進來。我們走到阿太墓前,外公把一個個青團放在碑前,還有魚、雞、蔬菜、水果。。。。。。我們不分老少都拿著香祭拜起來。我在心裡默默地對阿太說:祝阿太在天堂裡身體健康,保佑我學業進步!大家說完了心裡話,就把香插在香罐裡。現在開始吃東西了,我好像瞬間變成了餓狼,把青團一掃而光,在邊上打著飽嗝。

清明節好像紡織娘手中的梭子,飛快地過去了,我盼著下一個清明節的到來。

清明節的作文 篇4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每到清明,日子也總是充滿凝重和悲涼的調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像這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清明》詩句一樣流傳已久,由此可見早在唐代就有清明時節了。其實清明最早始於春秋時代,這一天禁止明火,只能吃冷食,並有掃墓,踏青,放風箏等習俗。

說到清明也很容易使人們想到那些為祖國不怕犧牲的烈士們,於是這一天來為烈士掃墓的人特別多,讓往日肅靜的烈士陵園充滿了悲傷的氣息,來獻花圈的人群中,有大人也有孩子,他們雖然年齡不同,但是他們都是來祭拜英雄的,每當這時,人們面對高聳的墓碑就彷彿看到那炮火紛飛的年代 ,想起那無數的`英雄……其中就有炸碉堡的董存瑞。正是他們這些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戰爭的勝利,贏取了今天的和平!

掃墓是對故人的懷念,獻上花圈,心中一陣悲傷,以至於淚流滿面,因此清明時節也帶著一些的憂傷之情。

我們在說說清明的踏青吧!陽春四月,正是好春光,來到郊外看著綠草片片鮮花朵朵,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再放起那希望的風箏,快樂充滿了空氣,一幅歡樂的景象”印“在面前,今年的踏青,我去了”綠博園“,那裡草還剛露出頭來,桃花,迎春花,還有好多不知名的花都開了,草是嫩綠的,花是萬色的,初春的風吹拂著臉,暖暖的,人們走在其中頓覺心曠神怡,這真是早春的一幅美景呀!

清明如畫的節日,清明如詩的節日,清明悲傷的節日,清明歡樂的節日……

清明節的作文 篇5

“清時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是4月5日,是一個讓人傷感得日子——清時節。在這天,我會格外懷念我得外公,讓我得心中充滿了感傷和無奈。

今年得清明節,我們一家人也加入到眾多掃墓得人中。我們帶上了果品、紙錢、食品、鮮花之類得東西進行祭奠。一切準備就續之後,一家人踏上了祭奠之路。

外公得墳地在龍山上,原本彎彎曲曲得山路,現在已變成了平坦得大馬路;原本光禿禿得土地,現在已變成一座小型公園;原本沒有生機得土坡,現在到處鳥語花香。一路走上去,四周長滿了剛探出頭得小草,是那樣柔和、清潔;小野花在風中輕輕搖曳著,小麻雀們站在樹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

到了墳地,爸爸媽媽馬上忙了起來,我也幫了一點兒小忙,略加清掃,在墳前擺上水果、酒、食物等,每人走在墳前敬上一柱香,再磕上三個響頭。我拿起隨身攜帶得鮮花,插在外公得墓碑前,表妹拉著我在旁邊採了一些小野花,放在墓碑前。這時,媽媽長嘆一口氣,似乎是想到了外公慈祥得笑容和在一起時得點點滴滴,而發出由衷得想念。

看著外公得墓碑,我想起了和外公在一起得生活,心中充滿了無限得想念和由衷得悲傷之情,淚水在我得眼眶中打轉兒,我強忍住淚水,抬頭看看這灰朦朦得天,心想,老天爺為什麼要這樣殘忍。

司馬遷曾經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得確是這樣,人得一生要活得有意義,要給每一個後人留下好得印象,真正得基因,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或一種信念。

在這個春雨綿綿得節日裡,它令我們在懷念過世得親人得同時,更讓我們明白了人生得道理,清明節,讓我多了一番對人生得感慨。

清明節的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時間過得飛快,一年一度的清明佳節有到了。清明佳節又稱踏青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帶酒食果品,紙錢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今年清明這一天,天氣特別好,可不像詩句上說的那樣。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因為我們一家人要一起去掃太爺爺的墳。剛出門時,感覺心情特別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剛出籠的小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上山掃墓。可從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沒我這麼高興,也許是去掃墓的原因吧。

在山腳下,我覺得和別的上沒什麼兩樣,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樣了。那裡雜草叢生,雜草高出了我一個頭。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太爺爺的墳墓前,在墳墓的周圍到處是一些樹枝和雜草,它們彷彿懂得掃墓人的心情似的沒有生機。

我們先把墳墓的周圍的草除一除,接著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擺上供品,點上香,我們輪流給太爺爺磕頭。爺爺在墳前唸唸有詞,報告著這一年來家裡的大事,還請太爺爺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爺一定聽到了我們的話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會保佑我們的'……

最後,我們在墳墓前的空地上把紙錢燒了,等燒完了還用帶來的水滅了火星。因為太爺爺墳前有一座涼亭,我們就坐在涼亭裡吃東西。爺爺還把吃完的蛋殼撒在墳墓上,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呢?”爺爺說:“表示祖先和我們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這嘛,怎麼會和我們在一起呢?也許他活在爺爺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爸爸再檢查了一遍,我們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心情非常輕鬆。回來時我想:原來清明佳節是表示對先人的懷念日,也是家庭團聚,也是踏青賞春的好機會。

今年的清明佳節我過得特別有意義,明年我一定再來掃墓。

清明節的作文 篇7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經歷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每個第一次都可能有失敗的淚水,也有成功的喜悅,有時歡快,有時傷心,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明節那天早上,我正好感冒,一點胃口都沒有,只想吃鹹菜餅。於是,媽媽帶我到外面買,可是連續找了好幾家,都沒賣鹹菜餅。我饞的要死,媽媽只好叫我外婆準備工具與原料,晚上做給我吃。

我一回到家,就要吃鹹菜餅,可是外婆還剛剛開始呢,我不禁也來了興趣,我想幫助外婆,也試試自己的手藝。

外婆拿起米粉,放上適量的水,來回攪拌,將米揉起了一團,看看差不多和好了,就將米粉揉成一字形,然後用菜刀切成一段一段,再捏成碗形,裡面放上鹹菜、豆腐乾、豬肉等做成的餡,用手指將四周按順序捏在一起,初看上去像個餃子,然後細細地揉成圓形,稍微壓一壓,成為大餅狀。我也學外婆的樣子,試著學外婆的動作做了一次,結果看上是四不象,即不象餃子,也不象餅,一些捏得薄的地方,餡兒還露出來了,雖然做得不好,外婆還表揚了我,說我懂得勞動。我還趁機問外婆,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餅。外婆說,這是上千年前古人留下的風俗習慣。哦,原來,一個小小清明餅還是有上千年的來歷呢!外婆做好了好多個後,就在平底鍋裡,先倒上油,熱起來後再放餅,就這樣一個個煎起來,我將自己那個做好了的餅兒也放在鍋裡。外婆用炒菜的小鏟子來回翻動,以免焦了。過了一段時間後,外婆說,熟了。米粉團就變成了鹹菜餅——清明餅了。我就迫不及待地夾起自己做成的那一個來嚐嚐味道,不錯,還真香呢!

詩人陸游有詩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雖然原來說的`是做學問,其實也適用於許多事情上。 這次,我自己親手製作清明餅,這畢竟是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煎熟了以後,吃起來我感到特別有味道,也體會到了外婆的辛苦以及自己勞動收穫的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 篇8

每年清明節前後,我們都會回老家祭祖和掃墓。

外公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葬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地方,從家裡出發開車要兩個多小時,媽媽說在她小的時候路還沒有修好,坐車到了場鎮上還要走很遠的路。

到了掃墓的地方,我們先把祭品一一擺好,有水果、豬肉和糖。外公左看看右瞧瞧,把墓碑周圍的雜草都拔掉,然後點上一對香燭插在米碗裡,媽媽點上幾支香,給我拿了三支,弟弟拿上三支,我們對著墓碑鞠躬,然後跪在草墊子上磕三個頭,爸爸媽媽怎麼做我和弟弟就怎麼做。最後在熊熊燃燒的赤火中放入紙錢和很多用紙紮的東西,有金元寶、衣服、紙牌,做得像真的一樣!外公一邊燒紙錢一邊說著:“爸,你在天之靈要保佑你的子子孫孫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也在心裡默唸著:“祖祖,請您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我和弟弟天天快樂!”

祭拜完了,我偷偷問媽媽,曾祖父是怎麼去世的,媽媽說她也不記得了,因為在媽媽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曾祖父就沒有了。媽媽還給我講了把她帶大的對她很好的外曾祖母,我也沒有見過。

在老家親戚家裡吃完午飯,我們一起去了田裡摘菜,那些是去年外公種下的,今天我們要把它們都帶回家。摘完了菜,我和弟弟拿著種子往地裡撒,然後澆水。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它們又都成熟了!

後來,我們又去了半山腰上摘水果。果園很大,有蘋果樹、梨子樹、橘子樹、橙子樹,有些只有枝葉沒有果實,結了果實的我和弟弟又夠不著,在樹下著急地轉圈。後來是外婆他們拿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把果子打下來的`,我和弟弟牽起衣服可勁兒地往裡裝。回家的時候我們的車子裡裝滿了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坐在車上睡著了做夢都是香甜的。

我期待著明年的清明節,回來祭拜先祖,轉山轉水,享受難得的田園時光!

清明節的作文 篇9

清明節即將來臨,在這陽春三月之際,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流傳至今。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於它的由來有許許多多的傳說。如春秋時代晉國國君的兒子重耳為躲避追殺,在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出了晉國。他們在荒山中迷路了,又找不到東西吃,此時的重耳還心繫百姓,這感動了子推,他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燒熟了遞給重耳吃。流亡19年後,重耳終於回國做了國君。他給跟隨著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唯獨忘了子推。經人提醒,他決定親自去請子推,誰知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進深山裡了,重耳帶人去搜山,也沒能找到他們。最後下令燒山,將子推母子活活燒死在一棵柳樹下。重耳非常後悔,將他們葬在柳樹下。為忌菸火,他命令全國百姓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帶領群臣去祭奠子推,發現柳樹復活,就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後來“寒食節”禁火,“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為大家眾所周知的節日。

我知道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國旗,用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奠基。邱少雲、董存瑞、江姐等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和革命到底、誓死如歸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生活在幸福中的少年兒童也不會忘記他們。

憶往昔,道不盡我們對先烈們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對明天的無限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滿懷豪情。用溫暖和熙的春風告慰烈士忠魂!安息吧!清明節,我們又來看望您們——先輩們。

清明節的作文 篇10

臨近清明,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下午,我們手拿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向烈士陵園。

大約步行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目的地。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在烈士陵園裡寬闊的道路上。來到一個巨大的碑下,我們停止了腳步,舉目望去,碑上寫著永垂不朽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下,一個潔白的花圈靜靜地躺在上面,那兩根漫天飛舞的布條像眼淚似的在為英雄們感到悲傷,旁邊鬱鬱蔥蔥的幾棵大樹發出沙沙的響聲,似乎也在為烈士們哭泣。正當我們滿懷悲傷情緒為烈士們嘆息時,少先隊員代表朗讀了為烈士們精心準備的悼辭的聲音傳到了我們耳邊,他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又抹了一層悲痛。

請全體同學為烈士們默哀一分鐘!隨著大隊長的這句話,我們都低下了頭,一分鐘過後我們又抬起了頭。請各班同學為革命烈士獻花!一曲鏗鏘有力的《歌唱祖國》突然響起。我的心不由一震:沒有烈士們,怎能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沒有烈士們,五星紅旗怎能那麼鮮豔?我們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們!於是,我鄭重地將手中的小白花獻給了烈士們。此時此刻的小白花不僅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敬意與感激,而且還表示出我們會好好學習,繼承革命先烈樂於奉獻的光榮傳統!

祭奠儀式結束了,我們又在公園裡玩了一會兒,我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想: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我們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整天做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而且還時不時地惹長輩生氣,我們實在太不應該了排隊了!一聲叫喊打破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爬起來,跟著隊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烈士陵園。

長眠於地下的英雄們,請你們放心!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一定會接下你們手中的火炬,好好學習,回報社會。共同保衛我們的祖國!

清明節的作文 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年清明節都和父母一起去掃墓。其實也不是必須要去。只不過年年如此,習慣了而已。如果哪一年缺席反而覺得少了點什麼似的。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我家的掃墓方式很是傳統的那種,和城市裡有很大的不同。

掃墓前都要和爸爸一起準備一些燒紙,燒紙是有講究的,必須要用嶄新的百元人民幣在上面印一下,這樣才有誠意。還有一些紙包之類的東西……一年的風雨侵蝕,墓地裡已經是雜草叢生,爸爸早已經準備好了工具,我和爸爸先要除去墳頭還有周圍的雜草,然後在墳頭上添上一些新土……因為這樣祖先的位置才不會隨著年份的增加而消磨,子孫後代以後才能夠找到。

奶奶去世已經快五年了,每次來到奶奶的墓前我都會沉思良久……自小是奶奶把我拉扯大,記憶中天熱了,奶奶用芭蕉扇給我扇風讓我睡覺,生怕電風扇把我吹感冒了,天冷了,奶奶先鑽進被窩,等被子熱乎了才讓我鑽進去。奶奶很勤勞,我從來沒有見到她清閒的時候,平時總是收拾家裡的東西,放學回到家裡感覺到處很乾淨。我們家的農活比較多,爸爸媽媽總是在田地裡幹活,我和兩個姐姐還要上學,奶奶自己一個人把家裡人的飲食起居安排的妥妥當當。我很敬佩我的奶奶,奶奶是一家之主,爸媽有什麼事情都要和奶奶商量。如今奶奶已經不在了,奶奶對我的影響很深,晚上做夢會經常夢見奶奶。真的'很想念她,總覺得奶奶沒有享福就這樣匆匆離開了。

把燒紙都燒完了,再在墓前放上一些水果糕點。其實奶奶怎麼能吃到這些呢,但是必須要做。我覺得掃墓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大家不要忘本,感恩是必須要做的,其實做這些是做給活人看的,在這裡想起一個詞語:傳承。

清明節的作文 篇12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裡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解到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誤以為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著八旬老母躲進深山老林裡面。皇上派人找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裡,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為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許多年,習俗保留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標籤: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jr/qingming/710o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