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電影 >

教師觀電影《浪潮》的啟示

教師觀電影《浪潮》的啟示

昨日,到李鎮西校長部落格看看,看到了他剛寫的《只有5天---看電影》,他也推薦教師們看看這部電影。這是他在培訓他們學校校教師時讓教師們觀看此片。確實,我還沒有聽說此影片,別說看了。另外,我本人自小就對外國電影也不感興趣,但是這次李校長推薦就看看吧!不過,還是帶著一個疑問看:“為什麼李校長要讓教師們看《浪潮》這部影片呢?”

教師觀電影《浪潮》的啟示

終於在土豆網找到了此片,線上觀看,影片100多分鐘。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1967年,美國加州高中歷史教師RonJones給他的學生做了一個“獨裁”的社會學實驗,而導演DennisGansel將此事搬到了熒屏,並將地點轉向了法西斯誕生地的德國。影片講述了賴訥·文格爾一名高中社會學教師,擁有成人自考文憑,同是教師的妻子,以及一個充滿不同教育理念的大腦。在他的“無政府主義”課題被搶後,他不得不轉教“獨裁統治”的課題,而為了進行更創新的教育,改變學生毫無學習激情的現狀,讓學生深入理解“獨裁”,他成立了一個名為“浪潮”實驗者和組織者,共用了5天時間,從強調集體、紀律、“團結鑄造力量”、“紀律鑄造力量”等標語的號召下,同學們瘋狂地痴迷於“浪潮”組織,民主產生“元首”、統一服裝、統一見面的動作等,為“浪潮”而犧牲一切,他們一步步滑向了罪惡與獨裁。最後上演了深陷極權主義泥潭的學生不能自拔在開槍打傷同學後吞搶自盡。最後教師賴訥·文格爾已不能控制學生們痴迷於“浪潮”組織的行為了,最後喜劇變成了悲劇,一場實驗兩個學生犧牲、200多學生不能從實驗中反醒,教師被刑事拘留……

看完了,腦海中還在想“世界真得離納粹只有5天嗎?”好多人是從“納粹主義”、“獨裁”去點評此片。李鎮西卻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角度去解讀這部影片。這認為說得很好,當然這部影片初衷並沒有從改革教育方面去向我們闡述什麼?但我們做為教師,卻從中看出了點什麼。的確,我們的教育,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對自己的學生,總是發出這樣的慨嘆“現在的學生不好教,不聽話。”這問題出在社會?學校?教師?我似乎從這部影片中找到了答案。這些剛開始“無政府主義”的學生,上課隨心所欲,紀律渙散。在賴訥·文格爾教師採取體驗式教育方法,讓學生去參與、體驗、感受、實踐……他們彷彿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找到了個人生存的價值,發揮出了自己的潛能。這不是我們教師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嗎?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合他們的口味,我們的教育方法需要創新、改革才能適應學生的成長。其實在我們教育改革浪潮如此凶猛的今天,我們教育工作者不乏有這樣的“先行者”。如魏書生的教育思想、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等,我們今天的教育實驗不是培養新的“獨裁”與“納粹”,而是喚醒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慾,讓孩子們全面發展,愉悅成長,我們為他們的'教育改革而吶喊助威。

同時,看完後,也覺得我們教師責任的重大,教育力量的強大。學校可以在5天內讓學生失去個性,在這種民主中找到了平等,找到了遺失了的歸屬感,瘋狂地痴迷於這個“浪潮”集體。可見,我們的學生是可塑的,我們教師的行為對學生的成長有多麼的重要。這讓我想起溫總理教師節上說:“教師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師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dianying/kmry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