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原則》讀後感(4篇)

《原則》讀後感(4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原則》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則》讀後感(4篇)

《原則》讀後感1

最近一個月都在讀《原則》這本書,它是美國投資界的喬布斯,創辦橋水投資機構的瑞.達利歐所著。這本書給我啟發非常大,不僅僅是裡面的各種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每一項非常實用的原則,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還有人能把自己處世的原則一一記錄下來並詳細闡述,以幫助自己和他人得到成長。

回顧自己的成長,我一直都是個不善於總結原則的人,也經常被人說做事沒有原則,但我在很長時間裡,都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我骨子裡一直認為我們每天遇見的每件事每個人都不一樣,沒必要用固定原則去應對它。然而,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建立原則並不是要限制自己,而是在面臨相同問題時能快速找準應對辦法。原則和國家的法律,公司的制度一樣,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能迅速檢索,並快速對應解決。這也像我們產品經理做產品一樣,面對來自各方,但相同的需求,就把它做成功能,以後都用此功能去統一處理。

其實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原則,只是我們並沒有像國家法律,公司制度那樣很清晰的列舉出來,以至於我們經常忽略它,只有我們在面對具體的某件事時才會想起它。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認為建立自己的原則,並將它記錄下來,建立自己的原則庫相當重要。一方面因為我們頭腦的記憶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另一方面每個人的原則都是在不斷更新和迭代的過程,記錄下來才能幫助自己更好的迭代。

接下來我再分享下這本書提到非常有用的幾個原則:

1.擁抱現實,應對現實

這個原則告訴我,任何的夢想都不是空想,而是徹底地紮根於現實,擁抱現實,面對現實,解決一切現實中的問題才能最終實現夢想。

2.做到頭腦極度開放、極度透明

這個原則告訴我,要想快速成長和改變,必須保持頭腦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或者說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我認為有幾個原因,一是自尊心作祟,人的自尊心有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作用,但這恰恰讓自己在更高層面受到損失。二是認知維度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和工作經歷,面對同一件事也都會從不同維度去思考,而這往往會導致盲人摸象的結果。我想只有真正避開這些,才能擁有極度開放、透明的頭腦,也才能更快地成長和進步。

3.痛苦+反思=進步

痛苦只要是人都會遇到,而且無法避免,但並不是每個遭遇痛苦的人都能取得進步和成長,因為大多數人在痛苦時不願反思,而一旦痛苦消失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只有勇敢面對痛苦並且勤於反思的人,才是進步最快的人。

4.從更高的層次俯視機器

人類擁有獨特的從更高層次俯視的能力,這不僅適用於理解現實和現實背後的因果關係,也適用於自身和周圍的人。這個觀點和元認知有異曲同工之處。

5.五步流程實現你的人生願望:

1)有明確的目標

2)找到阻礙你實現這些目標的問題,並且不容忍問題

3)準確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4)規劃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來踐行這些方案個人成長和目標的實現其實是有方法可依的,只要按照這個步驟反覆踐行,一定能達成目標

6.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人

二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因為機構的熱塑造了機構的文化,而機構的文化決定了機構選用什麼樣的人。

7.打造允許犯錯,但不容忍罔顧教訓、一錯再錯的文化

每個人都會犯錯,沒有犯錯就不會成長,不允許犯錯文化的公司也會打擊員工的創造性,但決不允許員工在同一個問題上連續犯錯,否則公司就缺乏制度和規範。

以上都是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原則,這些原則就像演算法一樣,只有不斷總結和優化才能使自己快速成長。

《原則》讀後感2

《原則》這本書,是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總結自己的一生所得的感悟和原則,從創業的歷程講起,進而談到了工作和生活。

在談到自己的成就和取得成功的原則時,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是啟發我們每個人從內心深處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對自己而言什麼是成功。不管是享受生活還是改變世界,沒有任何的對錯和好壞,全憑自己的權衡,當獨立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之後,找到其實現的途徑,努力為之拼搏,享受這個過程,最後找到真正的自我。

這一觀點始終貫穿著整本書,沒有任何成功僅僅是通過讀了一本書或者完完全全按照書中的原則去做就能達到,這也是我和作者一致認同的一點。書中所提及的作者的經歷,大多是建立橋水和他在成長中的錯誤教訓,也許他職業的特殊很難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向,而且作者大量的舉例和故事,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導致我忽略掉原則本身和追尋事件前因後果的聯絡,所以從一開始的閱讀,我就提醒自己定要透過事例看到其描述的原則的邏輯與價值,權衡他們,並判斷他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我和我的生活環境,以及能否幫助我實現目標。

在我看來,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我很認同作者的一點是,他也在提及自己的成長軌跡中寫到:“與失敗比起來,我對乏味和平庸的恐懼要嚴重得多,對我而言,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為糟糕的事至少給生活增加了滋味”。

在我大學畢業,結束了十六年的學校教育之後,我真的有去想過這些年的教育教給了我什麼,我像是一個沒有跑偏軌道的動車,順利地抵達了學校的終點站,社會的首發站,但是我卻沒能在這旅途中找到自己所熱愛和擅長的,願意去傾注熱情和努力的東西。與其說自己過得平庸,不如說自己已經想不出如何讓生活變得有趣了,更不用提該怎麼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成功。

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地去接觸不同的人,去理解他們,融入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傾聽,觀察,因為“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始終願意去理解那些看問題與你不一樣的人是怎麼形成他們看問題的方式的,你將會發現這很有趣,而且益處無窮,而你獲得的更豐富的視角將幫助你決定你應當怎麼做”,同時,試著去嘗試新的事務,會更加了解自己。

自從工作以後,我越來越覺得人是沒有極限的,要學習的東西沒有極限,可以忍耐的東西沒有極限,包括一個人的彈性也是沒有極限的。當下覺得不能跨過的坎,不能說服自己的心結,以己見就認為不好的事,到最後還是挺過來了,回過頭才發現自己當初是考慮得是多麼不周全,也忽略了任何事情的發展能受控的部分真的太小太小了。

“人越是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使你一蹶不振,這將造成很大的痛苦,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但這不一定是失敗,除非你自己放棄。但之後你的痛苦將會逐漸消散,你在未來將會迎來很多其他的機會,儘管當時的'你也許看不清這些機會。”

作者的這些話字字擊打著我的心,也剛好印證了我最近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的事,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成功或者機遇也是如此的不可控,那些不能自療的壓力和難題,不如勸服自己往遠了看。我所能做的是總結這些失敗提供的教訓,學會謙虛和極度開明的心態,然後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看這本書,很慢。因為我總是停下來,不由得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此相似的經歷或者錯誤,也許每個人的一生會遇到不盡相同的事,但是其中的因果和聯絡讓我和作者屢屢產生共鳴。

成功者和平庸者,不會因為成功了就過得更加開心,也不會因為平庸著就放棄了生活。說到底,快樂是自己感受的,成功也是自己定義的,最重要的,“成功的滿足感並不來自實現目標,而是來自努力奮鬥”。

《原則》讀後感3

近日,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日堅持開卷有益,仔細品讀了《不變的是原則 萬變的是方法》一書,頗有感觸。這是單位領導向我們推薦的一本書,是一本值得研究和深入思考的,與我們行政機關工作相關聯的具有現實閱讀意義的書籍。

這是一本官場回憶錄,教會廣大讀者如何處理好上下級關係;又是一本改革實錄,真實地講述了中國的未來方向。作者王振耀曾任國務院發展中心助理研究員、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司農村處處長、救災救濟司司長、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期間,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法學博士學位。20xx年6月正式辭職。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作者通過分享自己從政以來的一些經歷,讓讀者從中理解國家機關的運作程式,作為大家前進的一個基點。白巖鬆為本書做長序推薦:提到規則,大家先想到的,往往是潛規則;提到潛規則,談論時,幾乎人人痛恨並喊打。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搖身一變,往往是潛規則的信奉者、執行者、制訂者和受益者。我們需要的是規則,能讓人向善守法有效率的好規則。好規則,會讓心存惡念的人變好,壞規則,卻會讓心存善念的人變壞。用規則約束人、激勵人,中國才會長治久安。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機關規則;第二部分公務員細節;第三部分官員深思錄;第四部分政府大趨勢。因有感而發,本人對第一部分第5小節晉升與流動的規則深有體會。崗位輪換,是行政機關內部增進活力的一個重要手段。行政機關內部,晉升機會和工資獎勵不可能如同企業那樣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因為行政機關的特性就是其穩定性,而這種穩定性,正是通過人員的穩定和職位的穩定來實現的。但是,長期穩定,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就在一個處室或者一個司局工作,就會造成相當大的惰性,思維按部就班,行為循規蹈矩,難以創新。對大多數職位來說,更多的是一些日常的年復一年、月復一月的重複性工作。一項行政事務,具體到一個崗位來說,如何辦理不違法,用不了半年,任何人大體上都能掌握了。以後的歲月,就是不斷地重複這樣的事項,對於人的創造性,客觀上是會有某種抑制的。於是,交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行政機關內部,交流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兩個相當正面的原因:一是工作需要,實際上是機構建設的需要;另一個就是提高幹部的領導和組織能力。也就是說,交流的原因,是正面大於負面。或者說,絕不僅僅是為避免出現更多的問題而進行的防止性的交流,其主要的原因,還是機構和個人提升性的原因。

目前我們的工作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人力資源配置不夠科學,幹部激勵機制不健全,幹部發展空間狹窄,一些稅務幹部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強,隊伍活力不足等。“激發活力、創新管理”是破解當前稅務幹部隊伍建設難題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勢下實現稅務幹部隊伍建設新突破的關鍵所在,激發人力資源活力,最關鍵的是要激發稅務人員幹事創業的內在動力,也就是構建稅務人員內心驅動型的激勵體系,而在構建這一體系當中,對“事”與“人”進行科學分類,將合適的“人”配置到合適的“事”當中,真正做到“崗能匹配、人盡其才”是重中之重。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是人力資源優化的關鍵之舉。首先,要對所有崗位職能和要求進行稽核明確,做到清晰掌握,進而明確該崗位究竟需要何種型別的人才;其次,在充分了解稅務人員工作技能的基礎上,結合崗位需要和個人意願,努力將各類行政、業務、後勤人員安置到相應的崗位上,做到人崗相適;最後,適時組織輪崗。在稅收工作中,定期進行輪崗,對於擴充套件知識面和增加職業技能有很大的幫助,不僅有助於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更完整地瞭解稅收工作的各個領域,而且能有助於個人擴充套件人際交往,並在適應新的崗位和工作中,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更好的自我定位;同時,有規律的輪崗,能夠提供一定壓力,防止因過久地從事同一崗位而產生職業倦怠心理,激發其工作潛能和工作活力,培養多面手,使整個幹部隊伍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勢。

《原則》讀後感4

當初在看到《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我原以為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寫的、有著固定套路的勵志暢銷書。不過在我深入閱讀以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和同類的書籍有著很大的不同。

該書的作者達利歐是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誰也都不曾想到,在達利歐初入股票市場的時候,由於他那自大和自負的性格,加上他的錯誤決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點面臨破產,並且不得不像父親借錢來維持生計。在那次教訓之後,作者學會了謙卑,並決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統和原則。而他之後也將他公司的原則和祕密一一向世人公開,希望可以幫助所有人努力,不斷進步,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

《原則》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寫達利歐成立橋水基金到現在的故事,後面兩段講的則分別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則”和“橋水的工作的原則”。作者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將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經驗知識總結起來,讓自己即使在無知的情況下,也可以知道該怎麼做。作者相信,只有透過將個人原則逐條記錄下來,然後準確的執行它,人才能跳脫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發的想法。

一、有明確的目標。

有的人在追求一萬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駕駛一輛名貴的車,但其實這樣很少會有快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把成功的標籤誤認為是成功本身。我們一定要確立追求的方向是什麼。還有,如果你把目標設定為能力範圍內可以實現的事,那麼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記住,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

二、找到問題。

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問題視為能令你進步的機會。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這麼做,因為那些問題會暴露他們的缺點。他們通常會避而不談,或是很抗拒。但對於我來說我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從我進入大學以來,我非常正視我的拖延習慣問題,縱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卻不會採取任何的行動。而現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會及時踐行,為自己未來留下生命足跡。

三、保持頭腦開放。

有沒有遇到過當與人討論時,對方是有多堅持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你的想法是錯誤的。一個頭腦、思想封閉的人,他們有太多先入之主,結果是他們不斷地只看自己喜歡的事物,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牆。所以我常常跟人們說多元地閱讀的重要性。訓練自己分析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向前。我確實也有過與人發生爭執時,自己也變得情緒化,而對方認為我不成熟、沒本錢與他爭辯。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大多數人認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認為這是學習的機會。每次在分歧中能學到東西、並在其中願意改變自己想法的人,會收穫很多。而那些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頑固地拒絕學習和改變的人,他們又會有多大的價值產生呢?

我媽媽曾經跟我講過,真正關心你的人,會指出你的缺點,而那些默不作聲、與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確幸小時候就已經將這番話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個指出我的不足、與我審視問題、給予我回應的朋友。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聯想到電影《英雄本色》裡面,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所說的那句經典對白:“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而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則。之前所一直堅持的原則,或許被時間或社會慢慢磨減了。當能重拾自己的原則,並一步步地去實踐,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順利。

所以,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很困難,也可能人生一場,終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難出頭。但是為了身邊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都要更像著陽光,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標籤: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zh-tw/flxy/duhougan/9rpymo.html